校園情事跡
① 校園好人好事事例
校園好人好事有很多,比如撿到錢交給老師,幫助同學值日,或者幫同學補課,這些都可以寫。
春天的氣息慢慢向我們靠近,隨著春風,更多的好人好事也在我們身邊涌現。我們都知道,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我們班有一位男同學,他學習成績一般,上課不專心聽講。班上許多同學對他多少也會有點看法,也不喜歡和他一起玩耍。當然,我對他的印象也不太好,但自從那件事發生後,我對他有了新的認識。
記得有一次放學後,我看見他和一個低年級的同學一起結伴而行。在途中,他們撿到了100元鈔票,我想他們肯定會拿著錢去買好吃的,好玩的。後來,老師告訴我們,他沒有把錢據為己有,而是把錢交給了學校的值日老師處理。
若不是老師當著全校師生表揚他,我對這件事是毫不知曉。因為他根本沒有向任何人說過自己的「感人事跡」,對於他做的這件好事,他做到了一字不提。當他面對同學們的贊揚時,只是毫不在意地說了一句:「我爸爸常說不義之財不可貪,做人要有骨氣!」了解了整件事之後,我的心感到美滋滋的。原來,善就是那麼簡単。雖然他的缺點很多,但他的品質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也許,當你了解那件事後,你會覺得,在路上撿到錢本應歸還失主,根本不值得一提。但你試著將心比心地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當人面對誘惑時,把持不住是在所難免的。請給自己多份信心,相信自己,向誘惑Say goodbye。對著美好的未來Say come on吧!像這樣的好人好事還有很多,如果你願意,我還能跟你慢慢說!
② 感動校園的真實事例
「農民工大學生」感動校園 轉自記者徐 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08:30 解放日報
他愛穿千層底布鞋,皮膚黝黑,雙手粗糙,笑容燦爛;他因生活所迫,烙過大餅、扛過大包、砌過下水道、配過飼料,儼然一位「地道」的農民工;他用打工掙的錢,讀完大學本科,又考上上海交大研究生……目前,上海交大正舉行第三屆「感動交大」校園人物評選活動,在20個候選人和團體中,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一年級研究生趙恩彪成為師生眼中一個具有別樣「色彩」的人物。
帶著蔥花味走進老師辦公室
趙恩彪來自河南濮陽農村,家中開個小店維持生計。2002年,他考入位於開封的河南大學後不久,家庭遭遇一系列變故:小店的生意因一場意外一落千丈;母親患腦瘤要做開顱手術;父親拉了一車子麥子去賣,在過橋時不慎翻車;辛苦勞作的爺爺病逝……「再難,也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不給家裡人添憂。」小趙咬咬牙。
以後每個假期,當別的同學享受放假的閑適時,小趙便開始了艱辛的打工生活。
大一暑假,他在學校附近找到一份早點攤的活兒。他住在五、六平方米的簡易棚里,每天清晨4點多起床,和面、烙油餅、賣稀飯,8點多收攤。同時,他還兼著一份學校值班門衛的工作。
打工間歇,小趙就來到老師辦公室,幫著老師和高年級同學做建築模型,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當他在早點攤收攤後趕到學校時,有同學會打趣地問:「阿彪,你身上怎麼一股蔥花味?」
和工友們一起憧憬未來生活
打工生活,有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大二暑假,趙恩彪經人介紹,來到鄭州一家飼料廠打工,那裡的收入比較高些。最累的是扛大包,70公斤重的原料包扛在65公斤重的身軀上,搖搖晃晃,步履艱難。第二天起床,發現手指都不能彎曲了。那次,他幹了一個半月,掙了750元。
大三暑假,趙恩彪出現在建築工地上,和泥、鋪磚、砌下水道;住在擠著二、三十人的工地大帳篷里,睡在木板、磚頭搭的床鋪上。大學生來做農民工,工友們都覺得新鮮。沒幾天,小趙就和他們「打成一片」,大家有著共同的話題,聊聊家裡的情況,憧憬未來生活。不少工友還拿小趙做榜樣,教育自家的孩子。
盡管生活中有那麼多艱辛,但趙恩彪從不抱怨,仍然對生活充滿期待,並盡力幫助身邊的人。大學期間,因為名額不夠,身為班長的他把享受助學貸款和勤工助學的機會讓給了同學;寒假裡,他找到一份刷車的零活兒,掙了45元,後來送給了同村的一個窮苦老漢;初中同學母親病重,他寄去200元……在學校里,他刻苦學習,經常獲獎學金。
貧困是人生的一所好學校
趙恩彪與上海「結緣」也有故事。他在河南大學讀的專業是五年制,最後一年大家都要找實習單位了。小趙嚮往上海,希望到上海實習,同時准備報考上海交大研究生。
他在網上找到上海的一家建築設計院,很想去那裡實習,於是,他給這家設計院的負責人寫了長長的一封信,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和志向。這位負責人答應了小趙實習的要求,還熱心地幫他解決了在上海的居住問題。小趙一年實習掙的錢基本都用於交還本科學費。
今年9月,到上海交大報到那天,趙恩彪身上只剩100元。學校為貧困生設立的「綠色通道」使他順利入學,並申辦了國家助學貸款。
曾被生活逼至死角,但趙恩彪堅強得挺直了腰桿。他很樂觀:「貧困是人生的一所好學校。吃了許多苦,得到許多歷練,也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③ 誰有校園真情的故事
校園的故事太多太多,有愛情的,有友情的,叛逆的。只要你仔細的回想,你也會發現你也有很多值得回憶的故事。不是嗎?
④ 校園溫馨故事
校園故事
下晚自習了,「我」拖著疲憊的身體,手裡抱著一大堆書,一步步挪到宿舍門前,正想騰出一隻手來開門,不料,一聲「高昂」得五音不全的「難得------一生------啊------好本領------」的歌聲鑽入「我」的耳里,繼而就是門風速般的打開,還搞不清楚狀況「我」又聽到了一陣驚天動地的狂笑,被感染了的「我」忍不住也加入狂笑的隊伍,一身的疲勞就在笑中銷聲匿跡了。
這一幕幾乎每天都要不斷的重演,而始作俑者就是「我」們宿舍的「超級搞笑之王」——Money也!
Money也叫敏兒,因為廣東話叫「敏兒」諧音於「Money」,故我們都一直稱他的大名為Money。
Money本人「嬌小玲瓏」、「身體苗條」、「活蹦亂跳」、「秀發飄飄」、「臉尖如猴」,「貌似小偷」,噓,小點聲,千萬不要讓她聽見,不然她會「剝『我』的皮、煎『我』的肉、喝『我』的血」。因為他本人「熱愛」經典懷舊的歌曲,如京劇、粵劇、山歌、民歌、羅文的歌等等,所以為了體現她自己是一個超級「fans」,她就夜以繼日的唱啊唱。只可惜她先天不足,「喉如鴨叫」,所以「我」們宿舍的一幹人只有默默忍受她的折磨。
這還不算,更恐怖的是她一旦唱歌,全身的器官就動起來,「蘭花指」、「芭蕾腳」中西混合,不倫不類,好不搞笑。在不開心的時候,你只要一看到她的「丑態」,保證立刻「喜極而泣」,怪不得她自稱周星馳是她的「乾爹」,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啊!
和Money性格完全相反的乃是「吾」班班長「咚鏘」,其實班長原名「朱冬清」都怪普通話超「正」的Money把「冬清」硬說成「咚鏘」,沒辦法,「我」們大家也只好有樣學樣,對不起尊敬的班長了。
說起班長,她可的的確確是一個淑女,清秀斯文的鵝臉蛋,清晰柔軟的嗓音,修長的身段,再加上一頭清純的頭發,簡直就是已經絕種的七十年代的學生的模樣,「話如春風」、「笑不露齒」,是班長的最佳寫照。不過,別看班長平時寡言少語,就認定她「江郎才盡」。班長不說是不說,一說就笑死你。例如,某年某月某日的中午十二點,暗瘡多多的小奕又在「挑逗」紅通通的痘痘,一張小臉慘不忍睹,班長是在看不過眼,如幽靈一般的吐出一句話:「痘痘多怕什麼,中國人多的是近視眼。」這句名言在埋頭於各自事情中的「我」們的腦里回響了五秒鍾,繼而爆出一陣驚天動地的大笑聲,Money跟誇張地拍得木板「咚咚響」。「絕,這句話真絕!」確實,這句話可能就是班長最經典的一句話。
「貓」,別誤會,「我」們宿舍絕對沒有養貓,「貓」乃是「我」們對阿平的昵稱。因為她有著冬瓜圓的臉蛋,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像黑夜發亮的貓眼,笑起來「嘿嘿」幾聲,加上過深的酒窩,再加上頭上劉海的兩邊加兩個貓圖形的發夾簡直就像化妝舞會上的貓面具。
除了這三個「另類」,「我」們宿舍還有其他的寶貝:「兔子」、「龍蝦」、「老鼠」等等,由於時間關系,「我」就不再一一詳介。你瞧,這就是「我」們的校園故事。
⑤ 關於校園情的事例
16歲那年離開了父母到了衛校,開始了獨立生活,由於我初次在外生活,什麼都不會,處處需要別人的照顧,他出現了,溫柔體貼,又不失男子漢的風度,我們倆的關系越來越好。
在一個晚上,他吻了我,從此我的心就沒平靜過。我整天胡思亂想,成績越念越差,他很著急,讓我定下心來,可我卻無法控制自已。期末考試了,我萬萬沒想到我居然掛了兩盞紅燈籠。成績一向很好的我落得如此地步,我後悔了。然而那顆少女的心卻總是不能平靜。一個寒假沒過好,除了父母的責怪,還有自己內心的不安。新學期開始了,我打算拋開一切,認真學習,可沒幾天,與他的接觸,又使我魂不守舍,沒有心思學習了。
最後,她著急地呼喊:
孫老師,我該怎麼辦?您能幫助我早日脫離情的苦海嗎?
中學生不易控制自己的感情,過早地墮入情網,感情的閘門打開就會一瀉千里,無法控制,沖動有餘而理智不足。像這位女生一樣,分散了精力,耽誤了學習,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苦惱。
另一位山西省16歲的中學生張曉紅也有著同樣的經歷,她那對早戀的痛苦之情躍然紙上:
我也是一名早戀的學生,早戀給了我什麼呢?僅有痛苦的回憶和難愈的精神創傷。
接著,她敘述了自己早戀的經過。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一班的小a。真是投緣,我們倆在一起感到有無窮的樂趣。可是沒幾天,放暑假了,我見不著他,一種難以名狀的情升在心頭。我覺得自己愛上他了,整個一個假期,我像丟了魂似的。
終於慢慢地熬過了假期,我們又見面了,我們很快就戀上了,我為他獻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從和他好上後,我的學習成績就是一團糟了。因為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總有一種犯罪感。我是一個壞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該這樣做,真不該。我想這種痛苦,這種內疚將伴隨我一輩子……
中學生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記憶力強,正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最佳時期,這時候談戀愛,勢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思念朋友、寫情書、赴約會,因而也就不能專心志致地學習,不能有效地開發智力和培養能力,以至坐失了立志和求知的大好時機。特別是像這位女生由戀愛影響雙方的學習,產生了痛苦的情緒,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
過早戀愛往往還會引起變態心理。整天處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怕同學譏笑,怕家長發現,怕老師批評。因而不得不使自己的行動詭秘起來,時刻防備別人拆了自己的信件,防備別人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這就必然導致精神緊張,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煩躁不安,心律過快,神經衰弱。不但身心受到損失,還會形成脫離集體的心理傾向。
雲南省一個哈尼族男孩秦耀光的來信,就很明顯地反映了這種心態。他在信中說:
我在初戀,我和她都是學習尖子,老師對我倆都特別地器重,但情愫的漣漪時刻激盪著我的心湖,我害怕極了。自從喜歡上她以後,不僅夜晚躺在床上回味她的目光,甚至連考試時也還想著她。不用說,這樣下去,我的成績自然會下跌。老師和父母都會詢問我,同學也會向我投來鄙夷的眼光……我越想越緊張。
我知道早戀的危害,我和她都在理智地剋制自己,但覺得這似乎在折磨自己,雖然我們都理智地互相剋制了,可我倆從此走出了集體,常常各自都顯得孤單和痛苦……
過早地戀愛,給中學生造成了一幕幕悲劇。造成這悲劇的根本點,就在於年輕的中學生還不能正確處理那些復雜的感情。怪不得有中學生來信說:「孫老師,我建議您寫一部《中學生戀愛場》,幫助那些難分難舍的男女中學生跳出感情的漩渦。十六、七歲,還是天真無知的少男少女,稚嫩的肩膀怎能承擔起這么重這么復雜的感情,我好為他們擔心。作為他們的一位同學,我真想朝他們大聲疾呼:「醒來吧,還躺在這不屬於我們的戀愛場上的少男少女們,要知道,當您摘不成熟的果子來吃時,那味道是很苦很澀的!」
中學生由於世界觀尚未形成,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還較幼稚、片面,各人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會有很大的變化,今天可能一致,明天就可能有分歧。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期里,對異性的戀愛往往帶有朦朧、脆弱、不穩定的特點。絕大多數因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中學時代談戀愛往往以分手而告終,後來真能結為伴侶的為數極少。
青春期的中學生對什麼是愛情、戀愛雙方應該注意什麼、戀愛雙方應負什麼義務和責任等問題還沒來得及思考,就談戀愛了,他們好沖動、易移情,又自製力較差,所以在戀愛時極易做出「越軌」的事情來,而一旦「越軌」,對女學生來說,日後給她們造成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所以中學生,特別是女中學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自尊、自重、自愛不要輕拋感情,也不要輕易動情,同時也不要過於相信別人的感情,過分相信感情就有可能被感情所欺騙。
可以說,無論從自然年齡,還是生理、心理年齡來看,愛情,都不屬於中學生這個年齡。但是,愛情已在中學時代發生。這是無可迴避的事實,也是一個使教師和家長感到棘手的問題,關於早戀產生的原因,多數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待的。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中學生自己討論的好,因為他們有感情體驗,所以他們也最有發言權了。
山東煙台市某中學陳波的觀點或許有些偏激。他來信說:
我對中學生早戀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簡單說來兩個字——幼稚。坦白苛刻地說一句:在眾多的中學生戀愛中能有幾個真正懂得了什麼叫「愛」的?誠然,不可否認,有極少數人的確體會到了「愛」的內容。十六、七歲的年齡,在生理、心理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意識到了異性之美,一些中學生便錯誤地把這種似是而非的感情當作「愛情」,待他們發現、意識到這種錯誤後,必然會以分手而告終。狹義的愛情概念是指男女之間的愛,由於人們對它所抱的觀念不同,處理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它可能是高潔的幸福的,也可能是愚蠢的、低賤的甚至是悲涼的,而在許許多多的中學生戀愛中,其結果多為後者……
看完這位中學生的來信,或許有些中學生會氣憤地找他來評理。我看大可不必,對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這里想說一句公道話:像這樣理智、清醒的中學生畢竟不多。
北京宣武區師范學校842班劉燕鈴認為「早戀」一詞,是老師、家長及社會上的成年人強加給中學生的。她把那些被認為「早戀」的學生,分成了幾種類型。
一種是自然型。學生從進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發生了變異。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徵開始在這一時期出現,於是對於異性的吸引和愛慕的心理特徵也就隨之出現。加上多數學生在此階段並未接受這一方面教育引導,使他們將這種變異特徵同成年人的戀愛簡單地結合起來,進入「心裡戀愛」。一般是心裡愛慕,而表現出來的則只是對對方的特殊「留心」,並未真正提出來。
第二種是逆反型。有些學生的「戀愛」,是被某些老師、家長或其他同學硬逼出來的。常有一些老師和家長見異性學生在一起、或有來往,便不問青紅皂白,將「早戀」的帽子扣在倆人的頭上。而實際上,他們並非真的在談戀愛,但他們受不了老師和家長的訓斥,受不了同學們的譏笑,只好兩個人「團結」起來,形成真的「戀愛」關系。
第三是虛榮心的滿足。某些學生認為圍著自己的異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現出自己的魅力或風度。
第四是寄託型。有一部分學生的家長是典型的封建專制型,還有一部分學生父母離異了。這些學生中多數得不到理解和關心,心靈上有一定的創傷。於是便到外面去尋找自己的知音,尋我自己的精神寄託。由於「同病」使這樣的學生自然地「相憐」了起來,進而彼此間由同情向「戀愛」轉化。
第五是成熟型。這樣的學生一般都生活在相當民主化的家庭中,他們的性格開朗、樂觀,與父母沒有太深的鴻溝。這些學生多愛好文學藝術。由此,他們的情感較同齡人有顯著的成熟的特點,對「愛情」也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而且也能正確看待「戀愛」與學習的關系。這一類型的學生是極個別的。
《中外少年》9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老生常談說「早戀」》的文章,作者郭煜把早戀的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
炫耀型:「青少年都愛趕時髦,攀比心重。」有些中學生早戀,實際上就是出於炫耀、攀比的心理。
純真型:這種情況往往女生多於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說的影響,自己也想「純情」一番。
逆反型:中學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師、家長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戀,反而會成為「催化劑」。
浪漫模仿型:模仿成人行為,求浪漫、玩瀟灑的中學生,大有人在。
兩位中學生的客觀分析不無道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開放有關兩性和愛情的種種信息不斷地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到了中學生中,沖撞著他們,感染著他們。可以說許多中學生早戀實際上就是受了社會上愛情影視、言情小說的影響。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發育成熟普遍提前,出於人的本性,必然對異性產生一種朦朧的意識,就容易產生中學生最初的愛情寫到這里,我們也許已經體會到了:中學生初戀的情網是那樣的纖細、脆弱,早戀的土壤是那樣的貧瘠,早戀的果子又是那樣的苦澀。那麼,我們如何保護中學生心靈深處那顆「愛」的種子呢?辦法有一個,那就是將它珍藏在心靈的保險櫃中而不要輕易地開啟它,讓愛的種子得到心靈的溫暖和看護,它也就不會感到寂寞了。
有的中學生已經戀愛了怎麼辦呢?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種感情是聖潔的,是年輕人純真性格的體現。在這個前提下,讓中學生學會駕馭感情的本領,而不做感情的奴僕。於是,中學生就會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擺脫愛戀之情的辦法。走出這朦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熱情,集中到學習和集體活動中去,以後的路還長著哩!
⑥ 校園感人事跡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通過對海浪的描繪,塑造了搏擊風浪,在狂濤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詩中用一個動詞「撲」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浪的洶涌、猛烈、勢不可擋,前邊用「無休止」來修飾「浪」發起沖擊的頻率之快,更能烘托出海浪的來勢洶洶。「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一句與前面寫海浪的猛烈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動襯靜,雖是直接寫海浪,卻間接的刻畫了礁石的堅不可摧、穩若泰山、不畏風浪。盡管「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裏/含著微笑,看著海洋······」。這足以見得礁石是何等的自信與偉大,這也正表現了礁石像勇士那樣,搏擊海浪、不折不撓、頑強抗爭,具有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詩上一節側重表現海浪,下一節側重表現礁石的斗爭精神。詩人運用擬人化修辭手法,這樣更集中、凝練,形象感更強。「礁石」像是一尊「詩雕塑」,形成一種「美的凝聚」。本詩又運用了象徵的寫作手法,寫的雖然是自然界海洋但又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海洋,更多的是人類生活的海洋,在詩人筆下,「礁石」不僅象徵了不向命運低頭的詩人自身,更象徵了我們民族的那種不可或缺的不畏強暴、不屈不撓的頑強斗爭精神。
回答者:幽若嵐兮 - 高級經理 六級 11-13 22:07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好
100% (1) 不好
0% (0)
相關問題
• 《礁石》艾青的這首詩有什麼意義
• 誰來點平一下艾青的《礁石》
• 現代詩人艾青的《礁石》的賞析
• 解讀下面這首詩歌,從思想藝術的某個地方切入寫有理論...
• 請問《礁石》的意義有哪些?文章在補充說明裡
其他回答 共 2 條
《礁石》是艾青的一首短詩,只有兩節八句,但是,這首八句組成的簡短的抒情詩,卻用了比擬、象徵等好幾種寫作手法,創造了歌一樣的旋律、畫一樣的景色、無窮的想像空間和深厚的意蘊。
從詩歌的聲音語言層面分析,這首詩歌採用的是「自由詩體」,就聲音特點看,並不講究對句、平仄、押韻等等舊體詩歌的規矩,但是,其聲音方面也並非完全沒有節奏,比如第一節第一句的兩個「浪」字,可以算「同韻」,與接下來的第二節第二句句末的「樣」,是同一個韻,與第四句句末的「洋」雖然平仄不同,但是仍然是同一個韻,這樣,就在一定時間內形成一種音韻的循環,增加了語音和諧,構成了歌一樣的旋律。從詩歌的句式看,長短比較自由,但是最長的一句「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只有九個字,最短的一句「一個浪,一個浪」是六個字,其餘幾句覺得字數介於中間,顯得相對整齊,體現了聞一多先生所說的「詩歌的建築美」。這種分行、相對整齊的句式,使我們從外觀上一眼就能看出它與散文、小說句式的區別,這既是詩歌的慣例,也是區分詩歌和其它文體的最表面的形式。
從這首詩歌的意境看,簡短的八句詩,給我們描繪了兩個主要的畫面:第一個,是無數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第二個,是礁石屹立,面對浩瀚的海洋。這兩個畫面,其實是同一個畫面,所不同的是,第一個畫面,著重描繪了被打碎的浪花,第二個畫面,著重描繪了挺立的礁石,視覺的中心點有了變化,使讀者關注到不同的層面。這就是說,「主導意圖」有所不同,第一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於揭示「浪花」的反復攻擊,第二個畫面的主導意圖,在於突出礁石的傲然屹立。而且,詩歌語言構築的畫面,和真實的繪畫有所不同。在詩歌中,畫面是動態的,就像在電影和電視中,視角是移動的,景物也是變動不居的,而繪畫中,作者卻只能採取一個固定的視角,其畫面雖然也力圖用特殊的筆墨語言寫出「動態」,但是,相比而言,總是靜態為主。詩歌這種畫面的營造,比繪畫更靈活。但是,詩歌中的畫面與繪畫的另一個不同,就是詩歌的畫面是「間接的」,是藉助語言文字,間接描寫圖像的,而繪畫,則是直接描寫圖像的。
這首詩歌在寫作手法上,採取了比擬的手法,如第一、二句: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
用「撲過來」描寫浪花,無疑,是把浪花比喻成「人」的寫法,本來沒有生命的浪花,好像也有主觀意志,能主動對礁石發起攻擊。而接下來的是:寫礁石「打碎」浪花,同樣把礁石擬人化了,客觀事物的相磨相盪,彷彿是人與人的斗爭。這里,就有了比喻、擬人,同時,在更深的層次上,有「移情」的作用。客觀事物本來沒有什麼意志、目的,但是在作者看來,它們卻似乎有了意志、目的,實際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投射」到了外物身上,給沒有生命的東西賦予了生命。就像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句子一樣,花何嘗濺淚?鳥何嘗驚心?不過作者「感時」、「恨別」,心意悲傷,帶著情感的有色眼鏡去看待外物,覺得外物好像也在悲傷一樣。這首詩歌的第二節,進一步寫礁石的「臉」、「身」和「笑」,更是清楚明白的擬人,而「移情」的審美心理活動,仍然滲透在其間。這樣的寫法,使客觀世界變得「人情化」,賦天地以生命,使生命的活力鼓盪在宇宙間,確實是打動人心的好詩。
這首簡短的詩歌,通過比喻、擬人的手法,注入作者的感情。但是,並沒有把事情說盡,而是只簡單地勾勒了兩個畫面,抓住事物的特點,而對其內涵,則採取「省略」的方式,沒有做出什麼說明,這就增加了讀者猜測和想像的空間。在藝術中,「形象大於思想」,思想往往闡述得清楚明白,也就沒有多少想像的餘地,而沒有想像的餘地,沒有給讀者留出「填空」和「對話」的空間,也就不能引發讀者的「興味」,更不要說什麼「領悟」和「暢神」了。相反,這首詩歌,語言凝練,採取「暗示」的手法,只作形象的勾勒,不作意義的闡發,把其中的意韻留給讀者去體會,增加了詩歌的美。
這首詩的意蘊,具有無限闡發的空間。這可以一般地看作兩種力量的斗爭,又可以看作具體而有所指的敵我較量。還可以把礁石看作堅韌、不折不撓的精神的代表,等等。
綜上所述,這首詩歌是比較優秀的詩歌。唯一令人感覺遺憾的,是所「暗示」的句子仍然簡單,缺少氣象混淪的感染力。
回答者:dashu511 - 舉人 五級 11-13 22:21
無意義,寫的很差
回答者:雪成無淚 - 童生 一級 11-13 23:19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字數200字以內
⑦ 校園的感人故事
「做最好的自己」(大學校園的感人故事)
閱讀提示
施永輝,1980年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2級博士研究生。2001年5月進入朱玉賢教授的實驗室,隨後擔任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項目負責人,執行國家科技部973項目《棉纖維細胞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主要工作。2006年3月1日,施永輝和實驗小組成員的論文刊登在國際上植物生物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雜志——《The Plant Cell》網路
和印刷版期刊上,並成為該雜志有史以來網路點擊率最高的50篇論文之一。
施永輝是怎樣的一位學生呢?約定的時間到了,一位個子不高、面容敦厚的男生急匆匆來到了我的面前。「明天要去外地,實驗室有許多事要交待。」施永輝略帶歉意地說。我們沿著鋪滿落葉的小徑邊走邊聊,這位年輕學生洋溢的青春熱情在冬夜裡感染著我。
志存高遠
施永輝能大段背誦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的名言警句,對他們的故事更是如數家珍。「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當最初讀到他們的故事時,施永輝暗下決心。
1998年,懷著對生命科學的嚮往,施永輝高考時選擇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他總是用李開復的那句「做最好的自己」來激勵自己。除了學習本專業課程,他同時加入了理科實驗班的學習。在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學習期間,他對經濟學和管理學產生了興趣,並把這些原理應用到日後的科研項目和團隊工作之中。
施永輝喜歡挑戰自己,勇於承擔重任。本科階段,他就開始考慮研究生階段的任務了。他積極聯系學長,希望能接著他們的研究結果繼續做一些分析工作。施永輝積極主動的態度引起導師的重視,最終導師決定:實驗室立刻開發國內最大規模的CDNA生物晶元,由施永輝擔任課題小組的負責人,執行科技部的973項目《棉纖維細胞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主要工作。據朱玉賢教授介紹,這個課題一旦取得突破,將為這個年輕人博得世界性聲譽。
就這樣,從走入燕園的少年,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項目負責人,施永輝一步步地朝著夢想邁進。
百折不撓
科學研究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施永輝總能在看似絕望的科研困境中不退縮,堅持尋找實驗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理論假說。
《棉纖維細胞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項目起初並不順利,盡管棉花纖維佔世界紡織工業纖維來源的90%以上,但國際植物學界對於棉花纖維的發育研究進展非常緩慢。他們的研究課題不僅受到經費和研究期限的限制,而且還面臨實驗系統方面的困難。
經過研究,他們繞過轉基因研究這個耗時且風險較大的方法,採用大規模生物晶元篩選,把目標集中在少數可以集中研究的基因之中。後來的研究證明了最初的判斷,他們將據此撰寫的論文投往國際上植物生物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雜志《The Plant Cell》,幾經修改,論文終於刊登在《The Plant Cell》網路和印刷版期刊上。由於在植物學界第一個用大規模方法鑒定了棉花纖維發育中重要的生物因子,論文一發表便吸引了世界目光,成為該雜志有史以來網路點擊率最高的50篇論文之一。
施永輝不僅一次次使自己走出了科研的困境,還想方設法幫助同伴克服困難。一位同學的科研不順利,重壓之下想到了退學。施永輝便以自己的失敗經歷勉勵他,還動員其他同學開導他,這位同學逐漸找回了自信。
上午9點到12點,下午1點到6點,晚上7點到11點,這就是幾位二十齣頭的年輕人每天的科研「生活軌跡」。因為彼此的信任與合作,這個團隊顯得那麼的富有朝氣與創造力。
編後
施永輝的成功固然值得稱道,更值得稱道的是他面對困難百折不撓,在困難中尋找希望的精神品質。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科研中善於與別人合作,樂於幫助他人解決困難。他志存高遠又腳踏實地,追求成功又不懼困難,這些都值得青年朋友們學習和借鑒。
⑧ 校園愛情故事
生活有時陰差陽錯,你錯過了一時,就似乎錯過了一生。
有個男孩,在學校的新生聯歡會上認識了一個女孩。女孩笑如春花,聰明活潑,男孩對她幾乎是一見鍾情,卻沒有表露。因為男孩剛經過高中階段循規蹈矩式的教育,對男女感情小心翼翼得令人難以置信,他想:「再等等吧,等一切成熟些,再向她說。」
當我踏上反回雞西的火車時.心理也悄悄的落淚了! 。
一年多後的一個夜晚,男孩終於鼓足勇氣約女孩出來,向她表達了心中的愛意?沒想到,平時伶俐的女孩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想我不能接受……你的好意,一個星期以前……我已經……接受了另一個……男孩……我真的……不知道你……會喜歡我……」女孩說完就跑掉了,沒有讓男孩看到她濕潤的眼。
我的心情也是不愉快的,後來,有人看到男孩同學校的「校花」經常出雙入對,大家都以為他看中了「校花」的美貌,誰也沒有注意,「校花」有著和女孩一樣的春花般的笑容,非常相似,所以誰都沒有發現男孩的苦心。但是沒過多久,男孩與「校花」的愛情就以分手告吹。
大學生活很快就結束了。畢業後,女孩披上了嫁衣成了別人的新娘,而男孩再沒有戀愛過。因為他清楚,只有這個女孩才是他今生唯一的至愛。
男孩從朋友那裏輾轉打聽到女孩的生日和地址,每到女孩生日時,他就會叫人送去九朵鬱金香(他不知道女孩最喜歡什麽花,他自已最喜歡鬱金香)。男孩知道女孩已為人婦,所以他從來不在卡片裏留下姓名和聯系號碼,他不想因為自已的感情而影響女孩的生活。
幾年時間轉眼就過去了,男孩依然是形隻影單,依然記得每年都送花給女孩。就在女孩生日的前兩天,男孩參加了一個同學聚會,他聽說女孩在這幾年裏經歷了兩次離婚,如今也是獨身,心裡又是心疼又高興?他為女孩遭遇了感情的不幸而心疼,又為自已再次有了機會而高興……
終於等到了女孩的生日!男孩興奮得難以言狀!他想這次一定要親自把花送去,再向她表白。為此,他幾乎逛遍了所有的花店,最後挑選了最美的花朵鬱金香。
當小姐把花包紮好的剎那,男孩在卡片裏寫下幾個字:你知道我在愛你嗎?!男孩英俊的臉上灑滿了笑意與渴望,逕直向街心走去……
就在那時,一輛逆行貨車撞倒了他……
女孩在收到鬱金香的同時也收到了男孩的死訊。
女孩明白了一切,她把自已鎖在了房間裏哭了整整一夜。她回想起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男孩對她的表白?她一直不知道 ,這近10年來,男孩是如此執著而痴迷地愛著她!想到這裏,她就哭得更傷心,奔瀉的淚水將鬱金香浸染得無限凄美。女孩知道,她失去了今生難遇難求的至愛。,
然而,長眠的男孩肯定也不知道,女孩最喜歡的,正是鬱金香啊……
⑨ 校園感人故事(急用)
誤會
他和她曾經是同桌,他十分優秀,無論是長相還是學習.是老師和同學的寵兒.而她呢,相貌平平,學習平平.總之,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他們就這樣很奇怪的被安排成為同桌.最初的幾天,他們誰也不理誰.日子過的很平靜.終於有一天男孩忍不住跟女孩說了一句話.其實也就是一句很無關緊要的話,可是卻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
從那天起,兩個人變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甚至上學和放學的路上都捨不得分開.漸漸的自然引起班上其他同學的誤會.一時間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傳遍了大街小巷.開始兩個人誰也沒有在意,認為隨著時間的流失,這種流言會不攻自破的.可是隨著時間的增長,這種流言就越來越多了,而且越來越真實.男孩和女孩困惑了,他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在戀愛.他們只知道,如果見不到對方就會感到缺少了什麼東西.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愛情吧.漸漸的他們默認了.在一起的時候不敢再大膽的說話,而是改成了寫信.而且流言似乎也漸漸的消失了.事情似乎要過去了.可是這件事情卻被班主任知道了.後果可想而知,似乎好學生的一切都應該是好的,老師把所有的責任都歸結於女孩身上了。班主任對女孩說要她主動提出換座位.要她遠離男孩.
女孩很傷心,她感覺對一切都失望了.男孩知道這一切其實跟女孩無關.然而在當時的情況下,老師的命令是誰也不能忤逆的.男孩只能在心裡默默的心痛.在班主任說女孩的那一刻起,女孩就決定要好好努力.讓大家都知道,她不是那個只會影響別人學習的人.
女孩再也不理會任何人的流言了.他們還保持著寫信的習慣.每天都會寫一封信.更多的時候,他們會在信里討論一些功課.漸漸的女孩的成績也好了起來.也變成了尖子生.所有的人都開始對她刮目相看了.那些流言自然也就沒有了.可是那份感情卻真真實實的存在了.
終於,要畢業了.他們考上了兩所不同的大學.他們還是保持著通信.一天一封信.每天都要讓對方在第一時間知道自己這里的情況.他們甚至還約定,如果一個星期都收不到對方的來信,就證明是有一方要變心了.
那次同往常一樣,女孩把信塞到了郵筒里.開始等待著回信.然而始終都沒有等到回信,一個星期過去了,可是女孩不甘心.就繼續等下去.可是一直等了一個月也沒有等到.女孩哭了,根據他們的約定,她知道男孩變心了.女孩很想到男孩的學校去問個清楚.可是自尊心讓她無法踏入那個學校.只好默默的忍受.之後就沒有了聯系.
兩年過去了,他們要畢業了.在這期間,雖然也有不少的男孩向女孩表白,可是女孩卻始終沒有動心.在他們即將畢業的時候,他們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見面了.他們還像以前那樣,一見面就有說不完的話.到最後,要分手的時候,女孩終於忍不住問男孩為什麼要變心.她本以為男孩會感到抱歉,氣氛會變的很尷尬.可是沒想到的是男孩竟然十分無辜的說,「我沒有變心啊,是你不給我回信的啊.我痛苦了這么多年,我一直都想去找你問清楚的,可是,我尊重你的選擇.我希望你幸福.」
女孩真的不敢相信。當年自己明明把信投進郵筒了啊。怎麼會收不到呢???可是她看著男孩真誠的眼神。女孩笑了。他們一直都跟誤會有關,當初在一起是因為誤會,分手也是因為誤會。現在重新在一起時又是因為誤打誤撞的見面。
⑩ 好看的校園感情故事
花火的相關小說都挺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