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哥倫拜恩校園事件

哥倫拜恩校園事件

發布時間: 2021-04-29 14:19:15

❶ 三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凌虐同胞獲重刑 美國對待校園暴力有多嚴

美國怎樣治理校園暴力?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2015-06-28
□CFP供圖 有專家指出,和世界各國一樣,中國目前校園霸凌現象也日趨嚴重,但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相對滯後,需要從「長遠發展的高度」來正視問題並著手解決。「霸凌事件愈演愈烈,可能導致孩子未來走向兩個極端:受欺負的孩子自卑,欺負人的孩子無視法律。這兩種情況對社會未來發展都將產生負面影響。」
■新聞背景
近來,國內外多起青少年施暴事件引發輿論關注:國內如浙江慶元4名初中生將一名小學生關在黑屋裡毆打,用繩拴脖子、用煙頭燙身體;國外如美國洛杉磯12名高中留學生對兩名女同學拳打腳踢、扒光衣服拍照、用煙頭燙傷乳頭。
上述案例使人們意識到,校園暴力已經成為多國面臨的頑疾,且呈現低齡化等趨勢。其他國家對這類案件的處置有什麼不同及可借鑒之處?
就美國校園暴力狀況,記者采訪了多次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美國刑事辯護律師鄧洪。
電腦時代霸凌頻發
鄧洪從業18年來,處理過大量青少年和留學生刑事案件,不少牽涉校園暴力。據他了解,美國校園霸凌案例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左右開始增多。
「在80年代,一般認為美國人對孩子的教育屬於比較開放式的。有時候小孩子在校園里玩鬧甚至是惡作劇,美國的家長經常會說,『kidswillbekids』(孩子終歸是孩子),對孩子的行為都不會太介意。但是,80年代中期的研究、特別是心理學研究顯示,學校霸凌事件越來越嚴重。」
研究顯示,校園霸凌案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電腦時代來臨,「孩子們都在玩暴力電腦游戲,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訓練」。
鄧洪說,電腦時代來臨過程中,美國社會更加多元化,而問題也隨之出現。例如,一些兒童對殘障、擁有不同膚色或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學進行嘲笑,甚至暴力相向。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校園霸凌發生率達到高峰。當時統計顯示,每3個學生中就有一人受過同學欺凌。
鄧洪說,校園霸凌事件日趨增加,使當時的學生分成兩類:受欺負的同學和欺負人的同學。雙方各自結成幫派,頻發沖突。華裔學生幫派「華青幫」80年代在洛杉磯與拉丁裔學生幫派多次沖突,就是學生間「以惡制惡」現象的典型案例。
校園槍案敲響警鍾
由於美國憲法修正案賦予民眾持槍的權利,個別學生持槍進入校園,製造震驚全美的血案。
1999年4月20日,兩名學生持槍進入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槍殺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另外24人受傷。時隔一年後,加利福尼亞州斯托克頓發生校園槍擊案,5人死亡。
警方調查發現,上述兩起槍擊案中,行凶學生都是校園霸凌受害者。他們由於在學校被其他學生欺負,精神受挫,以殺人作為報復。
上述校園血案促使美國社會反省槍支泛濫問題,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校園霸凌現象。鄧洪說,校園槍擊案敲響了警鍾,使人們認識到,校園霸凌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受欺負的同學可能產生嚴重自卑心理、甚至自殺傾向,或者萌發報復念頭、做出過激行為;欺負人的同學由於法律不健全、懲罰不嚴厲,可能愈加無法無天,逐漸目無法紀,長大成人後經常觸犯法律。

❷ 校園槍擊案的美國著名校園槍擊案案例

1、1999年4月20日,兩名學生持槍襲擊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中學,在打死12名學生和1名教師後自殺。

2、2005年3月21日,明尼蘇達州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地內一名16歲學生打死自己的祖父母後又闖進當地一所高中校園,開槍打死7人,打傷15人,然後自殺。

3、2005年11月8日,田納西州坎貝爾縣中學發生一起校園血案,一名14歲中學生開槍將一名校長助理打死,校長和另一名校長助理身受重傷。

4、2006年8月24日,佛蒙特州奇滕登縣一所小學發生槍擊案,一名槍手在學校內外打死2人、打傷3人後開槍自傷,最後被警察逮捕。

5、2006年10月2日,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縣一所社區學校內發生槍擊事件,5名女生死亡,兇手飲彈自盡。

6、2007年4月16日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發生的兩次槍擊事件,連同兇手在內,共有33人死亡,並至少造成23人受傷。它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也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死亡人數超過了1991年死亡24人的露比餐廳槍擊案。

❸ 美國弗吉尼亞校園槍擊案的兇手早有心理問題

調查人員沒有給出趙承熙為何殺人的新線索。為了弄清趙承熙為何首專先在宿舍殺死兩人屬,再進入教學樓製造更驚人的血案,調查人員回顧了1999年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高中發生的槍擊案,還從中發現了一些線索。趙承熙的幾位初中老師說,哥倫拜恩高中槍擊案發生後,他們發現趙承熙所寫文章中有自殺和謀殺的想法,並且建議他接受心理治療。
報告說,趙承熙曾在中學英語課上暗示「他想使哥倫拜恩案重演」。精神科醫師確診他患有「選擇性緘默症」,症狀表現為因焦慮而沉默寡言、壓抑。1999年至2000年,醫生讓他服用抗抑鬱葯,療效 「頗好」。醫生後來停止讓趙承熙服葯,理由是他的狀況已有「改善」。趙承熙申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時,錄取工作人員沒有詢問其患病的相關問題。報告還指出,趙承熙進入大學後,盡管校園警方知道他屢有不恰當行為,需接受心理治療,但從沒將這些信息告訴學校處理「問題少年」的工作人員。與學校人員的想法恰好相反,聯邦隱私法允許他們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告知州、當地及學校負責安全人員。

❹ 校園傷害事故的美國校園事故頻發

中新網2007年4月17日電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警長溫德爾·弗林春17日向媒體透露說,製造美國歷史上最嚴重校園槍擊案,致使32人被害,兇手是23歲的英語系學生趙承輝,為韓國裔學生。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由於一名男子威脅要發動比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案規模更大的襲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兩座城市的學校2007年4月19日鎖上了教室的門,大約2.2萬名學生一整天都留在教室中。
新華網消息 1997年10月10日一名16歲的中學生在密西西比州被控向9名同學開槍,其中兩人死亡。
1997年12月1日3名中學生在肯塔基州一所中學被槍擊致死,另有5名學生受傷,開槍的是一名14歲少年。
1998年3月24日4名學生和一名老師在阿肯色州某中學的一起假火災事件中被槍殺,另有十餘名師生受傷。槍手是兩名分別為11歲和13歲的少年。
1998年4月24日一名教師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中學參加舞會時被槍殺,槍手是一名14歲的中學生。
1998年5月19日一名剛剛拿到畢業證書的中學生向田納西州一所中學的停車場開槍,殺死一名正與其女友離開學校的同班同學。
1998年5月21日一名15歲的少年在俄勒岡州的一所中學向師生開槍,兩名學生喪命,20多人受傷。
1999年4月20日科羅拉多州的哥倫拜恩中學17歲的克里伯德和18歲的哈里斯,在學校安放了近30個爆破裝置,並攜帶多種武器在校園大開殺戒。槍擊持續了數小時,造成13人死亡,23人受傷,克里伯德和哈里斯隨後畏罪自殺。
2000年2月14日又有兩名哥倫拜恩中學的學生遭到槍擊,男孩康斯爾曼16歲,女孩哈特15歲。
2000年2月29日底特律發生兒童持槍殺人事件,一名年僅7歲的男孩在課堂上當著老師和22名同學的面,將同班的一名6歲女孩打死。
2000年4月28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納瓦約高中,一枚學生自製的爆炸裝置發生爆炸,造成5名學生受傷。
2000年5月11日阿肯色州格羅夫鎮初中,一名12歲的學生和一名警官在校門外交火,結果雙方受傷。
2000年5月26日佛羅里達州13歲男生納瑟尼爾·巴西因為在學校往同學身上投擲一種用氣球製作的水泡,被老師趕出課堂而開槍將老師打死。
2000年8月28日阿肯色大學一位研究生在開槍打死一名教授之後開槍自殺。
2000年9月26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卡特·伍德森中學,2名男生在吵嘴後打鬥起來,一名13歲男生從另一名學生手中拿到一把手槍後,向與其打鬥的15歲男孩開槍,這名男孩隨即又奪過手槍還擊,兩人均中彈受傷。

❺ 震驚中美的留學生綁架案是怎麼處理的

關於美校園霸凌問題

目前代理名涉及留霸凌案告美刑事辯護律師鄧洪律師非營利機構美亞裔青少(ASIANYOUTH CENTER)前任、現任理事處理青少犯罪及新移民刑事問題親身接觸美校園暴力案件定解面美校園霸凌問題些看

美八十代校園霸凌案件頻傳

世紀八十代般認美孩教育屬於比較放式候孩校園玩鬧甚至惡作劇美家經說kids will be kids(孩終歸孩)孩行都太介意八十代期研究特別理研究顯示校霸凌事件越越嚴重產問題主要原電腦代臨孩都玩暴力電腦游戲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訓練

電腦代臨程美社更加元化些孩殘障、同膚色、同宗教同進行嘲笑、甚至暴力相向由於美憲修案賦予民眾持槍權利別持槍進入校園八十代趨嚴重校霸凌九十代達高峰統計顯示每三受欺凌

校普遍霸凌事件兩類類受欺負同類欺負別同受欺負同經受嘲笑甚至打罵導致自信強自卑同甚至自殺於欺負別同說由於律健全或懲罰嚴厲讓些同、橫行霸道甚至形團伙、幫派包括受欺負同自組織起

比較典型例全美具規模幫派團伙華青幫八十代初些自台灣留洛杉磯高及讀書受數眾拉丁裔同欺負美高般午二點課拉丁裔往往嘲笑留說英文口音並且經手毆打留保護自些台灣留自組織起應拉丁裔欺負惡制惡用功夫手槍反制拉丁裔結經幾交手拉丁裔群留敬遠逐漸越越留避免欺負加入華青幫(CHINESEYOUTH, 簡稱WC)華青幫數越越與拉丁裔沖突越越群華青派留參與幫派荒廢業越陷越深

二校園槍聲敲響警鍾

19994月20科羅拉州傑佛遜郡哥倫拜恩校園發宗震驚全美槍擊事件兩名高持槍進入校園槍殺12名1名教師造其24受傷兩隨即自殺身亡起事件視美歷史血腥校園槍擊事件隔加州斯托克頓發校園持槍報復案件造5死警調查發現些槍手都校園霸凌案件受害者曾校其欺負導致精神受挫結採取殺手段報復

些校園血案讓美社僅反省槍支泛濫問題更始注意校園霸凌問題認識絕簡單問題受欺負同產極自卑缺乏自信些自殺些採取同歸於盡報復行等激反彈行欺負別同逐漸養目紀習慣結經觸犯律

社各界紛紛要求視校霸凌問題聯邦政府各州政府紛紛立打擊校園霸凌行

首先聯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降低霸凌行認定標准往家認霸凌行限於暴力案件系列立除手打、吐口水、故意推搡、拍躶體照等暴力行定霸凌行凶言語辱罵及或公眾場合故意殘障種族膚色性別性取向(同性戀)宗教等噬魂師笑或口威脅等歸入霸凌行近美律臉書、我空間推特等社交媒體網站辱罵、攻擊或披露同隱私行構霸凌行通稱網路霸凌

其校校園霸凌行紛紛採取零容忍政策旦校發現霸凌事件校必須立刻行所涉及持武器都採取直接除行確保校杜絕霸凌事件發聯邦政府要求校必須採取三項措施解決霸凌問題首先提供舉報霸凌事情渠道且要求師教職員旦發現霸凌行必須舉報;第二舉報霸凌事件必須進行調查;第三要採取積極措施霸凌行進行干預並採取必要措施輕者口警告重者除籍

第三立加強父母管教責任校欺負同問題校馬要求家家議未霸凌行送青少院父母要孩進入司程序;官認定孩霸凌行與父母行(吸毒酗酒)關官監護權轉移寄養家庭讓孩轉移寄養家庭;父母管教官要求父母訓導課程習何合管教外霸凌行造受傷或受損父母必須要承擔所民事賠償責任

第四加強霸凌行刑事懲罰涉及校園暴力案件青少未滿十八歲院通輔導警告式告知霸凌能容忍;嚴重並且前科即便未滿十八歲作刑事案件審理按犯罪定案、量刑像綁架罪、致命武器攻擊罪威脅恐嚇罪等都重罪判五牢刑刑罰

第五嚴懲同夥霸凌行犯罪理候膽沒;兩候膽起壯膽;三候幫派犯罪勢眾、相互壯膽關涉世未深青少往往沒太膽量犯同夥鼓及壯膽往往聯邦刑事引入共謀殺罪(FELONYMURDER)(即起犯案殺所參與都要承擔謀殺罪)共犯連帶罪名限於謀殺罪所參與霸凌事件士都要承擔嚴重罪行即使沒參與手與手定罪相同、判罰相同即使沒手、沒槍場起幫凶作用與手者、殺罪同罪共犯罪於遏制犯罪起定作用條律10讓暴力犯罪減少

美校園霸凌問題啟示

於言面臨同問題何解決霸凌問題目前校園霸凌案件非普遍社於校園霸凌認識處於美八十代水平認校霸凌問題、欺負、男欺負問題沒啥特別都獨家更放縱自孩要切記霸凌事件越演越烈導致孩未兩極端受欺負孩面未自卑、自信欺負別孩走向社遵守律、視律兩種情況社未都產極負面影響相關部門必須遠發展高等重視校霸凌事件必須立解決

❻ 科倫拜校園事件的槍案結束

到了中午,特種警察部隊開始部署於學校外,大量救護車將傷者們送至地方的醫院。同時,學生和職員的的家屬們被安排在鄰近的黎霧小學(Leawood Elementary School)集合等待消息。
在下午12:20分在外頭部署的警方呼叫總部要求支援更多彈葯,以應付接下來的槍戰。不過一分鍾後建築物里的槍手便停止射擊了。下午12:45,數支特警隊小組開始分頭進入校舍,徹底掃盪每一個房間並檢查所有桌子和背包。在下午1:00報告發現了土製炸彈。特警隊小組在下午2:30開始疏散躲藏的學生們,所有的學生、教師和受雇員工都被疏散,在外頭的一處安全地帶接受醫療、審問,之後才將他們送至黎霧小學與家人團聚。警方直到下午3:30報告在圖書館發現大量屍體。 4月21日,炸彈處理小組徹底搜索了整個學校。官方在早上8:30宣布死亡人數為15人。早上10:00,炸彈處理小組宣布整棟建築物都安全了。到了早上11:30,警方發言人宣布警方已經在進行調查,13具屍體都還在學校里以供刑事鑒定人員拍攝現場。
下午2:30,傑佛遜郡地方檢察官大衛·湯瑪斯和警長約翰·史東召開記者會,稱他們懷疑有其他人協助策劃這起槍擊。正式的屍體身分識別還沒展開,但被推測死亡的學生家屬都已被告知。在整個下午和傍晚,剩餘的屍體逐漸被運離學校,送至傑佛遜郡法醫停屍處以供鑒定和驗屍。到下午5:00,死者的姓名開始公布,官方的正式報告也出爐了,宣布總共15人死亡、25人因槍擊事件而受傷。 在屠殺過後不久,一則新聞報道以對7名目擊者的采訪,主張有著第三名槍手存在。另一則采訪鄰近地區住宅的報道則主張,當天上午10:40左右,在幾個街區外有人目擊到克萊伯德的BMW轎車載著四個人,還稱BMW後方跟著一輛載著兩個人的棕褐色轎車。警方決定要注重這些傳聞,因為他們也懷疑為何哈里斯和克萊伯德兩人能攜帶如此之多的炸葯進入建築物。
兩名槍手的親密朋友和保齡球隊友南森·戴克曼,在接受測謊器測驗失敗了兩次後,也曾被懷疑是第三名槍手。但幾個目擊者證實他在屠殺開始前便已離開學校,而且也有目擊者在屠殺開始時看見他正在學校以外的地方,於是他被從嫌疑名單里移除。他在學校外頭打的報警電話和打給克萊伯德父親的電話也與屠殺時間沖突,證明他當時不可能在學校里。
另一個陰謀論指稱有狙擊手在屋頂上,一些警官和學生在屠殺開始時見到有人在圖書館上方的屋頂走動。但這後來被證實是一名學校僱用的屋頂修理工在圖書館屋頂進行定期的保養,在屠殺開始後他便一直躲在那裡直到整場事件結束。 在事件之後,大量的爭論聚焦於殺手們的動機為何、以及該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與其他校園槍擊案不同的,兩名槍手最後都自殺了,使得這場案件格外引人注目,受害者無法經由逮捕和審判來發泄他們的憤怒,同時人們也更難尋找他們的作案動機。校園里學生間常見的小圈圈文化也成為討論的焦點。許多人主張他們兩人在學校被其他的同學所孤立,導致兩人的無助感、不安全感和沮喪感,也使他們強烈渴望作出引人注目的事情。一些學者也展開了揭露和阻止校園欺凌的計劃,避免再有青少年因此而累積憤怒和怨恨,作出類似哈里斯和克萊伯德的悲劇。
在槍擊案後的幾個禮拜,媒體報道將兩名殺手描述為「哥特文化(Goth)崇拜者」、被眾人排擠的「獃子」。但後來這種描述被發現是錯誤的,因為證據顯示哈里斯和克萊伯德都有親近的朋友圈子和非正式社交圈子,也絕非被孤立。由於媒體報道兩人與哥特文化的關聯,哈里斯和克萊伯德也被媒體誤認為與哥倫拜恩中學里一個名為「軍衣黑手黨」的學生社團有所牽連,但事實上兩人跟這個社團並沒有關系,雖然他們的一些朋友的確加入了這個社團。由於這次槍擊事件,遍布美國各地的許多學生和教師展開了抵制「哥特文化」的活動。
由於兩人最初的攻擊計劃仍是未知數,許多關於日期的陰謀論也依然存在。有些人認為原本的日子是選在4月19日——也就是克萊伯德的朋友羅賓·安德森幫他們購買其中幾把槍支的日子,但因為丙烷炸彈製作的耽擱而改至4月20日進行。一些分析注意到這一天與阿道夫·希特勒的生日是同一天,距離4年前的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案(4月19日)也只相差1天,同時距離大衛教派在韋科鎮事件中被剿滅(4月19日)也只相差一天,這些分析更進一步主張原本的計劃是在4月19日進行,兩名槍手都曾在錄像帶中提起他們將會作出比這些更為驚人的事件。一些人則認為他們選在這天是因為一年的學期即將結束了。

❼ 科倫拜校園事件的事件影響

由於這起事件和其他校園屠殺的震撼,許多學校開始實行反欺凌的政策,以及新的「零容忍政策」(zero tolerance)立即處罰所有攜帶武器和表現出威脅態度的行為。盡管哥倫拜恩校園帶來的恐懼影響,一些社會科學家認為絕不寬容政策實行得太過頭了。在槍擊後不久,一些基督徒開始著迷於報道中凱西·伯娜死前的對話,認為她在死前曾被其中一位槍手問道「你相信上帝嗎?」而她回答道「我相信。」於是便被殺害。但另一個說法則認為這是第一名遇難者瑞吉兒·史考特所說的。伯娜和史考特都被許多人視為是因信仰而死的烈士。但官方的調查則認為這段對話是由生還的瓦琳·施努爾說的。
當初槍擊開始的地點現在建立了紀念碑,屠殺中最多人遇難的圖書館則被拆除。在槍擊事件後,「哥倫拜恩」一詞成為家喻戶曉的校園槍擊代名詞。在後來的聖塔娜中學(Santana High School)槍擊案中,槍手查理斯·安德森·威廉斯據稱曾經向他的朋友說他要「再干一筆哥倫拜恩」,但就如同哥倫拜恩事件發生前一般,事先沒有任何人相信威廉斯會真的去做。許多之後的校園槍擊案的計劃也提起哥倫拜恩的例子,有的甚至還計劃要「勝過哈里斯和克萊伯德」。
盡管依據當時的法條,哈里斯和克萊伯德在取得武器的過程中便已觸犯各種法律,但槍擊事件產生了要求更多槍械管制的聲浪。2000年,聯邦和州立法機構採行更多槍械的限制,要求槍械加裝安全鎖,並禁止進口高彈匣容量的槍械。雖然法條規定提供槍械給罪犯和小孩是犯法的行為,但在購槍者背景檢查和槍械展覽會的管理細節上卻有許多爭論。槍支游說團也竭力阻止這類立法,以免確保人民持槍權利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被進一步侵蝕。

❽ 為什麼在美國學校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

2018年2月14日,一名活躍的射手報道說,學生們將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的斯通曼德道格拉斯高中之外的一個封鎖中被釋放。

在2018年的情人節,在佛羅里達州Parkland的Marjory Stoneman Douglas高中,包括學生和教師在內的17人被一名19歲的前學生殺害。這是過去五年美國第10所大規模槍擊案。(大規模射擊通常被定義為一次事件中至少有四人死亡的人)。美國人又一次問自己,為什麼?

在關於槍支管制和心理健康篩查的喧鬧辯論中失去了另一個混淆的問題:為什麼學校?為什麼這么多陷入困境的年輕人選擇學校作為演出暴力和復仇幻想的地方?如果有的話,學校可以做些什麼來避免成為下一個哥倫拜恩,桑迪胡克或斯通曼?道格拉斯?

Bryan Warnick是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倫理與政策教授,他合著了一篇關於有針對性的槍擊事件背後的意義和動機的論文。盡管許多人將美國的槍支暴力與貧困的城市內部社區聯系起來,但大規模的學校槍擊事件幾乎總是發生在中上層的郊區學校。Warnick解釋說,這是「狀態比賽」發生的地方。

'贏家和輸家'

Warnick指出:「郊區學校以超越學術界的方式選擇贏家和輸家做了很多事情,並指出田徑運動的興起以及回歸國王和王後的冠冕堂皇。「當我們看到它的時候,當學校在社會地位比賽中成為法官時,這種怨恨有時會直接針對學校本身。」

他指出,在「好萊塢走向電影」 一書中,社會學家兼作家羅伯特布爾曼說,郊區環境下的好萊塢電影側重於學生的自我發現旅程,而城市學校電影側重於英勇的教師和學術成就。同樣的,許多郊區的學校射手們看到他們在做自我表達的行為。

「在郊區學校有一個不同的價值體系,它被稱為'表現個人主義',」Warnick解釋道。「我們在電影和電視中看到的是參與這個自我發現過程的學生,突破了學校的規范,突破了社會派系。」

Warnick說,自我發現和個人表達並不一定是壞事。但對於那些對拒絕他們的制度懷有深深怨恨的某些陷入困境的年輕人來說,沒有比暴力的暴力行為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真實的,受到折磨的自我。身體數量越高,信息越強大。

安全措施不夠

Cheryl Jonson是辛辛那提澤維爾大學的刑事司法教授,她曾研究是否增加安全措施(校園內的武裝警衛,鎖定建築物和金屬探測器)是防止學校槍擊的有效手段。

她發現,盡管加強安保可能會阻止學校的整體犯罪和暴力犯罪,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單靠這些措施可以阻止大規模射擊。首先,學校槍擊對於衡量不同安全方法的功效來說太稀少了。其次,有傳聞證據表明,即使是最好的安全方法也會失敗。

瓊森說,在哥倫拜恩有武裝學校警衛。桑迪胡克槍手射過玻璃窗,繞過鎖著的門。2005年,明尼蘇達州紅湖的一名學生通過他的學校的金屬探測器,然後殺死了一個試圖阻止他的無武裝的衛兵,五名學生,一名教師,然後他自己。

還有人擔心,武裝警衛和安全檢查站的軍事化學校有助於認為學校是一個不安全的地方,幾乎預計會發生暴力事件。瓊森在2017年發表的論文(顯然是在2018年2月帕克蘭事件之前撰寫的)指出,自從1999年哥倫拜恩以來,美國學校每年發生的原始殺人案件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實際上已經減少或保持穩定。

如果你看到什麼,說點什麼

Jonson和Warnick都認為防止槍擊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鼓勵人們在懷疑某個同學,朋友或家人正在考慮可怕事情時發表意見。

帕克蘭拍攝前一天,華盛頓州的一位祖母撥通了911號電話,她發現她18歲的孫子手寫的計劃,因為涉及自製爆炸物的恐怖學校襲擊事件。

瓊森說,「這是我們今天沒有談到的學校槍擊事件,」秘密處和教育部的一份報告稱,在81%的槍擊事件中,至少有另外一人知道這些計劃。在59%的槍擊事件中,兩名或兩名以上的人在事件發生前就獲得了關於襲擊的信息。

Warnick說:「通常當學校槍擊事件被阻止時,學生們相信教師足以與他們分享這些信息。「如果我們真的可以把學校建設成為信任的地方,孩子們覺得他們有成年人關心他們,這將有助於已被證明可以防止學校槍擊的通信。」

當所有其他事情失敗時,制定計劃

當然,說起來並不總是失敗的。我們現在知道聯邦調查局收到關於2017年9月Parkland射手的提示,因為他在YouTube上發表了令人不安的評論,但他從未被拘留,甚至沒有受到質疑。2018年1月5日,第二人聯系聯邦調查局報告他們的擔憂,並警告他們射手的槍支和殺人慾望,但聯邦調查局承認沒有遵循適當的跟進協議。

Jonson說,這就是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學校培訓教師,工作人員和學生如何保持自己的安全,以防在校園里有一個活躍的射手。

「我不希望我的生命或我的孩子們依靠金屬探測器是否讓某人失去能力,」Jonson說,他是ALICE主動射擊反應方法的講師,該方法在許多K-12學校中使用和大學校園。

傳統的主動射擊場景的方法曾經是校園鎖定,其中教室門被鎖定,學生被指示躲在角落裡。但瓊森說,鎖定方法對於像食堂這樣的開放區域並不適用,而且擠在一起的學生很容易成為目標。

現在,大多數主動射擊訓練強調三種選擇:跑步,躲藏,打架。如果你能出去跑步。如果你不能出門,不要把自己鎖在教室里,而是用桌子或桌子將門鎖上。如果你發現自己與射手面對面,可以用任何方式抵制攻擊,把臉上的東西扔到臉上,甚至可以像群體一樣群聚。

❾ 校園槍擊案的美國著名校園槍擊案案例有哪些

1、1999年4月20日,兩名學生持槍襲擊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哥倫拜恩中學,在打死12名學生和1名教師後自殺。

2、2005年3月21日,明尼蘇達州一個印第安人保留地內一名16歲學生打死自己的祖父母後又闖進當地一所高中校園,開槍打死7人,打傷15人,然後自殺。

3、2005年11月8日,田納西州坎貝爾縣中學發生一起校園血案,一名14歲中學生開槍將一名校長助理打死,校長和另一名校長助理身受重傷。

4、2006年8月24日,佛蒙特州奇滕登縣一所小學發生槍擊案,一名槍手在學校內外打死2人、打傷3人後開槍自傷,最後被警察逮捕。

5、2006年10月2日,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縣一所社區學校內發生槍擊事件,5名女生死亡,兇手飲彈自盡。

6、2007年4月16日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發生的兩次槍擊事件,連同兇手在內,共有33人死亡,並至少造成23人受傷。它是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也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死亡人數超過了1991年死亡24人的露比餐廳槍擊案。

❿ 求《哥倫拜恩超級大屠殺》這個游戲!

勸你不要玩,還有這不是事件改編,而是造成了1個槍殺事件(是真實的)
http://www.pcworld.com.cn/proct/software/1/2006/1024/415.shtml

熱點內容
教學創新論文 發布:2025-09-15 14:31:43 瀏覽:118
新班主任古麗君電視劇 發布:2025-09-15 14:15:39 瀏覽:771
佛太極拳教學 發布:2025-09-15 11:23:27 瀏覽:712
小學二年級奧數學 發布:2025-09-15 10:26:29 瀏覽:594
文綜地理題 發布:2025-09-15 08:45:41 瀏覽:3
美女日本老師 發布:2025-09-15 06:42:10 瀏覽:717
霧霾文言文 發布:2025-09-15 04:23:26 瀏覽:571
實拍老師扇 發布:2025-09-15 03:38:35 瀏覽:437
涿州老師招聘 發布:2025-09-14 21:13:55 瀏覽:347
零五網初二物理同步練習 發布:2025-09-14 20:51:19 瀏覽: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