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校園
綠色」是生命活力的象徵,是自然健康的「代言人」。學校是培育生命個體,培植社會棟梁的專業場所,我們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及整體的人格發展,關注他們的成長經歷、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態,關注他們的學習、關注他們的生活。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在充滿生命活力、自然健康的和諧環境中成長,在成長的心路歷程中感受快樂與幸福、成功與激情、挫折與奮進……讓每一個生命個體和諧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狀態。我們較理性地分析學校德育工作積淀的文化底蘊,結合現代人、現代教育提倡的人本發展的精神理念,提出了構建「綠色文化」作為新課程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綠色文化」涵義即:
「綠色文化」在這里專指學校文化。以「關注人的和諧發展」的人文思想為指導,以和諧教育為途徑,引導師生在現實社會中享受純凈、自然、積極、健康的「綠色空間」,激發他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共同創造綠色生活環境、傳播綠色生活理念、共享和諧快樂的生活,培養具有健康心理、和諧發展的人。這樣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學校的德育工作中,通過不斷的探索和提煉,逐漸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教育文化。
和諧教育是構建綠色教育文化的關鍵。不和諧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自然、健康、積極成長的人,而培養出的人可能會形成情感扭曲、人格障礙等不健全的狀態。和諧教育就其本質而言,是以營造教育的和諧為出發點,通過教育的和諧,達到促進受教育者和諧發展的目的,因此,和諧教育必然要求教育自身的和諧,追求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活動與學生身心發展的和諧性。因此,只有讓「綠色●和諧」的生活教育理念深入到集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心靈,才能促進個體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的修養,並相互影響,形成相對穩定的生活狀態。
構建「綠色文化」實踐初探:
我們主要從構築「綠色屏障」、「綠色氛圍」和「綠色心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 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綠色文化屏障。
成立學校「綠色文化」研究機構,對「綠色文化」的內涵、思想理念進行專門的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構建「綠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促進學校「綠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綠色家園」評比制度。評比活動以爭奪「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樹」四種可愛的卡通標牌為載體,分別根據四種圖案象徵的不同含義對班級的班風班貌進行評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愛勞動;讓禮儀之花開在綠色家園中;鮮艷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樹則是象徵孩子們健康成長,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經受住風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綠色家園中必須建立綠色角、好書閱讀角等,以健康積極的文化影響孩子們。評比活動每周一次,每月評出星級班級,期末評出星級綠色家園。激勵性的評比制度為孩子們創設了積極的競爭氛圍,讓孩子們在「綠色家園」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贏得自己和團隊的榮譽,從而逐漸學會自我教育,成為「綠色家園」中一個個健康成長的「小樹苗」。「綠色家園」成為了「小樹苗」健康成長的綠色屏障。
建立促進教育者專業發展學習制度。構建「綠色文化」,教育者作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教育學習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轉變教師的德育觀,提高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為大家作專題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例子、活動案例指導活動育人的具體方法。第二,同伴互助。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會,如:學校德育主任聆聽了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德育」報告後,立即在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匯報,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養。第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分享德育工作經驗,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教師的成長,為學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的逐漸成熟,為加速學校文化的積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校園文化優勢,營造「綠色、和諧」的氛圍
(一)發揮主體參與的積極作用。圍繞「綠色、和諧」的主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語言設計校園文明禮儀、環保綠化的溫馨提示牌,貼在過道、花園里。學校的走廊成為「和諧校園生活展示台」,教師、學生、家長活動的照片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成長、感受教師和家長愛的教育,感受學校的快速發展,讓孩子們沉浸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據自身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性,將班級環境作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教育的隱形講台,讓牆壁會「說話」,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牆壁上「shou」出自我。這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宗旨。因此,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充分地發揮各自的長處,將環境布置得具有個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時代性,體現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地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進行自我教育。
(三)凸顯人文精神。校園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師生、生生、家校的和諧關系中。每個成員都是這個和諧關系中的主體,他們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學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們認為,愛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師生情感的紐帶。人際間真誠的愛和溝通,將引領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純潔。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這樣的人文精神,孩子們在真愛中體驗真、善、美,在體驗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豐富活動內涵,培育「綠色心靈」
「綠色心靈」是指懂得文明禮儀、心理健康、具有環保意識、公德意識、富有愛心……,具有「綠色心靈」的人在生活中是快樂的、積極的、生機勃勃的。活動永遠是教育最好的途徑,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要更加註重活動的內涵對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使教育進入一種健康的常態,從而達到教育發展與孩子心靈進化的和諧統一。
孩子們的體驗故事:
1、「牽手沙河,快樂成長」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條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來,沙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沙河為載體,開展了「牽手沙河,快樂成長」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為沙河護綠,用畫筆、照相機留下沙河的美麗,有的孩子即興為沙河創作了優美的童謠,同伴間相互誦讀。孩子們從校園走進了更廣闊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綠色之美、城市建設的和諧之美。孩子們說:「新沙河在變化,我們在成長。」牽手沙河,孩子們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為沙河護綠,為沙河的變化喝彩,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2、「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讓孩子在和諧文明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從而學會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願。在五一節前夕,學校開展了「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活動,各年級根據孩子們的自主選擇設計了活動內容和方式,有的年級到公園撿拾垃圾,有的年級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級的大孩子拉著低年級小孩子的手,游覽了成都的名勝古跡,大孩子充滿自豪地為小孩子講述著成都的歷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間也感受著同樣的驕傲;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洋溢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們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遠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鄉情」
綠色主要是心靈之綠,要讓文明的觀念深入孩子心靈,從而讓孩子「行動之綠」。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製作小小的各種精美的誠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則卡等,表達了孩子們對文明、和諧的呼喚。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城市公民,應當負有的責任。一張張卡片還寄託著孩子們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有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城鄉之間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學校不能消極面對,被動教育,而是以此為教育的切入點,挖掘和開發其中的積極因素,主動引導城鄉孩子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的矛盾,讓孩子純真的心靈在活動中經歷洗禮,學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的城鄉結對活動,正是為孩子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城鄉家庭、城鄉兒童、教師與農村孩子紛紛結為友好對子,每一對孩子,每一戶家庭以及師生之間用愛和理解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用愛和理解滋潤的和諧沃土上,他們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長過程中相互關照、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共同去營造那最美麗的一片綠。我們用愛呵護著每一片綠,呵護著孩子純潔的心靈,努力使城鄉文化在活動中達到相互融合,從而讓孩子們在和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快樂童謠,快樂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謠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現代社會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社會文化所包圍,而真正能適合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童謠文化卻被大家所遺忘了。我們不妨用孩子們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謠取代那些「灰色童話」、恐怖小說、網路游戲等可能引起孩子心靈成長扭曲的「灰色文化」。讓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生活,讓孩子們在學唱傳統經典童謠、創編新童謠、誦讀童謠的活動中去探尋社會生活中和諧的音符。我們的快樂童謠還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孩子們在創、讀、唱、演中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綠色文化奏響快樂的旋律。
6、「和諧天空,綠色夢想」
在和諧教育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充分地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這是我們教育者實施綠色、和諧教育的共同願景。「和諧天空,綠色夢想」藝術節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想像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自我設計、自己表演,孩子們學會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現和諧的團隊。師生在活動中分享著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們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是激勵他們繼續勇敢向前奮進的沖擊力。
學生人格的塑造過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小學階段只是這一漫長歷程的開端。構建「綠色文化」就是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常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與同伴的和諧,與老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自身的和諧,讓教育觸動心靈、滋潤心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是教育者,但同時也與孩子們同成長、共發展。師生發展的境界——崇尚綠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這,就是構建「綠色文化」的共同願景。
㈡ 和平校園為主題的2000字論文
原創的要嗎。俺有的。論文的學術價值的問題經常與論文對所期望結果的概括性程度有關。研究結果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適用(例如單個的企業),而在其他的情境下就不再存在這種相關性了,因此一般情況下,論文對已有知識的促進有著非常有限的價值。
㈢ 和平校園之詩歌
2006年6月30日。。。平安校園警句1。將安全牢牢的記在心中,平安將會伴隨我們渡過美好的一生。2。。。。。有沒有什麼好的四句名言、警句,詩歌的形式也可以,謝謝了!。。。
平安校園詩歌:
㈣ 梔子花開向長城長,和平校園詩聲朗朗歌名是什麼
歌名是【和平,向著世界飛翔】,歌詞是:
梔子花開
香樟成行
和平校園
書聲朗朗
外語春苗
汲取營養
……
㈤ "創建和平校園"文章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校園
同學們,
「和諧」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態,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而創建和諧校園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和諧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帶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為了理想而努力拚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和諧校園需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同學們、老師們,構建和諧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們要打照和諧的學生群體,打照和諧的人際關系,打照和諧的校園文化,讓我們在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的學習,在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在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成長!
願我們的學校越來越美好!
構件和諧校園
和諧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觀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點。實現和諧,是古往今來人類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願望。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也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老師給了我們文化知識的啟迪,使我們從無知到有知,從幼稚走向成熟。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的雨露,需要的是我們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老師的勞動。師生互敬互愛,從而打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文明和諧的同學關系。關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感受到文明校園的溫馨。保持良好的心態,寬容待人,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另一顆真誠的心。
同學之間友好相處,從而打造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良好的學風、良好的校風。我們要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將學風建設的目標指向「理想、團結、自強、成材」。一種團結奮進的班風和刻苦勤奮的學風能促使個人在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好的校風如春風化雨,不聲不響地吸引每個學子奮勇向前,為了理想而努力拚搏。校風積極向上,從而打造文明和諧的教育氛圍。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建立誠信、文明的作風。同學之間相互信任、坦誠相待、說實話、做實事。考試時堅決杜絕舞弊現象,用誠實和實力給自己和老師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風嚴謹、文明,從而打造和諧的校園文化。
構建文明和諧的校園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茫茫學海中,我們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風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腳步如行雲流水,青春的歲月需要知識的滋養。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文明和諧校園的彼岸前行。
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生命奏響時代的強音。當我們拋
棄了迷茫,把握了航向。當我們共同努力,不懈地搖槳,文明和諧的校園樂章終將奏響。
讓我們在文明和諧的教育氛圍中愉快地學習;
讓我們在文明和諧的興趣樂園中陶冶情操;
讓我們在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健康地成長。
希望對你有些幫助!!!呵呵!
㈥ 和平中學的學校簡介
九連山下的璀璨明珠——和平中學 在粵東北地區,連綿橫亘著英雄的九連山。這里曾是東江縱隊第三支隊展革命武裝斗爭的根據地,培育和成就了林若、梁威林、彭沃、曾源、林鏡秋、何銘思等一大批老革命家的英名。位於九連山下的重點高級中學——和平縣和平中學便因與這座英雄山和這些老革命緊密相連而聲名遠播,長盛不衰。
1919年9月,和平人民本著對科學與民主的追求,抱著教育興邦的美好願望,創辦了和平中學。此後的日子裡,和平中學一直同祖國相呼吸,共命運:1925年「五卅」運動後,和中師生舉行了罷課和反帝示威遊行,並發動了抵制英貨、日貨的運動;1926年,和中師生秘密建立了「新和平青年團」,編印了進步刊物,宣傳革命,促進了當地的反帝反封建斗爭;1931年,和中師生舉行了紀念「九·一八」示威遊行;抗戰時期,和中成了當地學生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的重要基地;解放戰爭時期,和中又成了黨組織的秘密活動基地,保護諸多共產黨員、游擊隊員以老師或學生身份隱蔽下來,開展革命活動。1960年春,和中以其出色的辦學質量被授予了「全國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學校領導赴京出席了全國文教系統群英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和中校園重又迎來了明媚的春天,198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著校園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輝煌狀態:1995年被評為河源市首批市一級學校,並先後被授予「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綠色學校」、「河源市文明單位」、「河源市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數十項榮譽稱號,連續十多年被評為縣先進單位,是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實踐研究基地;高考成績連年穩步攀升,2005年上本科線達到315人,本科上線率近80%近三年來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共獲得國家及省市表彰獎勵180多人次;10多年來,學生德育考核優良率都達到98%以上,師生違法犯罪率一直為零。
90多年的不間斷建設,使和中的硬體設施得以逐步走向完善。如今的和中,是五彩的花園,是迷人的公園,是學子的樂園。校園主要建築物有:2棟教學大樓、11棟教師宿舍樓、3棟學生宿舍樓、1棟行政教研樓、1棟綜合大樓、1棟多媒體階梯課室樓、1棟科學樓,還建有可同時供上千人用膳的師生膳堂和能滿足上千人沖涼的學生浴室,生物地理園,多媒體電教室,標准理化生實驗室、理化學生儀器室,標准電腦室、標准語音室、課件製作室,音樂室、舞蹈室、美術室,圖書館(藏書68000冊)、閱覽室各,教工俱樂部、校史展覽室、團隊室、體育器材室、衛生室等功能室應有盡有。
90多年的優化整合,使和中擁有了一支數量充足、門類齊全、政治堅定、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縣委、縣政府和縣教育局一直把和中的師資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每年都根據和中需要,通過業務考核、能力測試等方式把全縣最優秀的教師選調進和中任教,2004和2005年又面向全國招聘了一批名牌師范類大學本科畢業生和在職教學精英並全部安排進和中任教。
90多年的積淀,使和中擁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蘊,並孕育了自身的教育教學特色。特別是近十年來,學校幾屆領導班子都牢固樹立「德育為首」的思想,確定了「以人為本,塑造高素質的現代人」的辦學目標,以「圍繞『三個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為學生的發展奠基,對民族的振興負責」為辦學理念,以「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制度管校、民主理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為管理思路,大力推行「管理規范行為,活動陶冶情操」的人本管理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弘揚教育人文精神;堅持行為養成和人格塑造相結合,理論教育和實踐育人相結合,規范管理和發展個性相結合,著力培養具有高尚人格的「新和中人」。在德育過程中,關注基礎道德建設,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注重營造德育合力,努力構建「人文養德、主體發展、融合滲透、多元互動、體系完備、師生共建」的德育新格局。
2005年,學校新設計了凸現和中特色的校徽,並在已有校訓「團結,守紀,勤奮,上進」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總結,精心歸納出了和中新時期的校風——崇實、和諧、樂教、善學,教風——嚴謹、善導、協作、創新,學風——篤志、求善、勤學、敏思。
為了落實「活動陶冶情操」的思想,學校每個月都舉辦一次大型活動,每到重大節日都舉辦大型紀念活動;為了落實新課改精神,學校竭力支持學生社團活動,新組建的學生民樂隊在河源市范圍內聲名鵲起,山鷹文學社兩度被評為全國中學優秀文學社團,奇葩藝術社、電腦俱樂部等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校報《和中人》、簡報《和中簡訊》在市縣教育系統都有較大的影響。學校每年都拿出一大筆資金獎勵優秀學生,並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設立了「扶貧濟困基金」;學校還通過與有經濟實力的校友、社會成功人士、知名企業、慈善機構等合作,設立了多項獎學金和助學金,2005年10月19日與縣個私協會聯合開展了「個體私營企業扶助貧困生」活動,一次扶助了78名貧困學生,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學校推行教育教學改革,樹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戰略思想,探索高效率辦學模式。近年來,承擔有多個省市級研究課題,教師獲獎論文近百篇,發表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的論文50多篇,學校主辦的《和中教研》雜志也發表了大量教師論文。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全程性教學調控,認真貫徹「高中三年全程備考」原則。努力促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體的最優化發展,如開設有音體美特長教學班、培優班等。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性學
習開展頗有成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
2009年是國慶60周年,也是和平中學的90華誕
㈦ 和平校園和平家庭徵文800字
今天,我在語文書上看到了一張圖片。這張圖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時,被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這天早上,一個小孩與他的父母准備回老家,他們一家非常高興。可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一架飛機從天上拋了來了幾顆炸彈,把整個南站全炸成了廢墟。而這個小孩倖存地活了下來。瞧,畫面上倒塌的房屋,被毀的鐵路,殘廢的碎片在地面上散落著。這個小孩該何去何從?
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使得孩子沒有父母,妻子沒有丈夫?我的腦海中突然漂浮出了這樣一條答案:是戰爭。
這讓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殺,多少無辜的百姓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他們一個個被活活埋入了一個大坑。由此可見,戰爭把多少百姓捲入了殺害之中。
戰爭,停止吧!雖然現在中國沒有戰爭了,可是世界並不太平。有多少國家和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在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為了我們的地球,為了我們的家園。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呼喚和平,制止戰爭,為戰爭敲響喪鍾。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渴望和平,杜絕戰爭,那是我們全人類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