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第一中學
㈠ 延邊第一中學師資隊伍的介紹
學校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當作「永恆的主題」來抓緊抓實,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當成一項長期的奠基性工程來抓。為了盡快培養年輕教師,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學校實施了「1、3、5、0」工程,要求每位年輕教師努力達到「一年適應教學工作,三年勝任循環教學,五年成為骨幹教師,10年爭取學科帶頭人」的目標。另外,積極推進名教師工程。學校早在1993年就制定了培養「名校長」、「名教師」工程計劃,要求校一級領導大部分要達到碩士學歷水平以上,校長要成為知識淵博的學者和教育家;各學科教研組要有一至二名以上碩士,要有學者型、研究型學科帶頭人和富於探索精神的學科教學能手,由此形成層次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學校已有52名教師碩士研究生結業或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有7名教師獲得了碩士學位。現有8名省級學科帶頭人,24名州級「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國家級骨幹教師2名,省級骨幹教師12名,州級骨幹教師20名,5名州級名教師,還有1名「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特級教練」和12名一級教練員。有多位教師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外語優秀教師」、「吉林省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吉林省優秀班主任」、「吉林省十佳民族語言教師」、「吉林省外語優秀教師」等。
㈡ 延邊第一中學的教學質量
延邊第一中學是培養朝鮮族精英的基地學校。57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二萬五千餘名學生,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每年高考成績穩中有升,年年創新高。高考升學率、北大、清華錄取人數、重點高校錄取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在2006——2008三年中高考成績連創佳績的基礎上,在2009年高考中再創輝煌成績:文科考生裴紅瑜以657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全省文科狀元(連續三年省文科狀元),全州文科前2名和全州理科前6名均為該校學生,在文理科全州前20考生中,該校學生分別佔了13名和14名,有12名學生分別被北京大學(5名)和清華大學(7名)錄取。(2008年清華12名,北大9名)。2011年高考,包攬了全州文科前10名和理科前2名。文科二本上線率95.7%;理科二本上線率85%,創歷史新高。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12名、北京大學9名。1980年以來共有322名學生升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培養朝鮮族精英的基地學校。理科考生申倫豪以686分的成績摘得2011年延邊州理科狀元。文科考生方芳以671分(不含少數民族加分)摘得延邊州文科狀元(省第二名)。在2014年高考中高三(11班)的韓藝華同學以677分(裸分)的成績摘得吉林省文科狀元考上北京大學。延邊一中重點大學升學率一直保持35%左右,本科升學率一直保持90%左右。
延邊第一中學是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的學校。
2008年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績:文科考生許美善以672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全省文科狀元,趙雪蓮以668分名列全省第二名。在全州前20名文、理考生中,延邊一中分別佔了16名和12名,其中理科前2名和文科前6名均為我校學生;我校共有27名學生考入全國名牌大學。其中,北京大學9名,清華大學12名,中國科技大學6名。
延邊第一中學是民族教育改革的實驗校。長期以來延邊一中根據民族教育的特點,以改革與實驗為先導,以三語(漢語,朝鮮語,外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向綜合實驗、整體改革發展,摸索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新路子,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步步上新台階。1997年被定為國家級在少數民族學校中推行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試點校,試驗結束時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將「雙語」「三語」教改實驗推向更高層次發展。
㈢ 延邊第一中學教學質量的介紹
延邊第一中學是培養朝鮮族精英的基地學校。57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二萬五千餘名學生,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台階,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每年高考成績穩中有升,年年創新高。高考升學率、北大、清華錄取人數、重點高校錄取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在2006——2008三年中高考成績連創佳績的基礎上,在2009年高考中再創輝煌成績:文科考生裴紅瑜以657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全省文科狀元(連續三年省文科狀元),全州文科前2名和全州理科前6名均為該校學生,在文理科全州前20考生中,該校學生分別佔了13名和14名,有12名學生分別被北京大學(5名)和清華大學(7名)錄取。(2008年清華12名,北大9名)。2011年高考,包攬了全州文科前10名和理科前2名。文科二本上線率95.7%;理科二本上線率85%,創歷史新高。2008年考入清華大學12名、北京大學9名。1980年以來共有322名學生升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培養朝鮮族精英的基地學校。理科考生申倫豪以686分的成績摘得2011年延邊州理科狀元。文科考生方芳以671分(不含少數民族加分)摘得延邊州文科狀元(省第二名)。在2014年高考中高三(11班)的韓藝華同學以677分(裸分)的成績摘得吉林省文科狀元考上北京大學。延邊一中重點大學升學率一直保持35%左右,本科升學率一直保持90%左右。 延邊第一中學是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的學校。 2008年高考中取得突出成績:文科考生許美善以672分的優異成績成為全省文科狀元,趙雪蓮以668分名列全省第二名。在全州前20名文、理考生中,延邊一中分別佔了16名和12名,其中理科前2名和文科前6名均為我校學生;我校共有27名學生考入全國名牌大學。其中,北京大學9名,清華大學12名,中國科技大學6名。 延邊第一中學是民族教育改革的實驗校。長期以來延邊一中根據民族教育的特點,以改革與實驗為先導,以三語(漢語,朝鮮語,外語)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向綜合實驗、整體改革發展,摸索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新路子,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步步上新台階。1997年被定為國家級在少數民族學校中推行中國漢語水平考試試點校,試驗結束時合格率達到百分之百,將「雙語」「三語」教改實驗推向更高層次發展。
㈣ 延邊第一中學的歷史沿革
1950年中共延邊地委和延邊專署決定創辦一所朝鮮族高級中學。時任地委書記兼專員的朱德海同志親臨現場,劃出23.7公頃土地作為建校用地,並審報中央有關部門,解決了建校資金150萬元。1950年延吉高級中學(現延邊第一中學)建設工程破土動工
1952年10月18日組成籌建延吉高級中學校(延邊一中前身)黨小組,呂昌活為組長。1952年10月末面積為7599平方米的新校舍正式竣工使用。
1952年11月16日上午,延吉高級中學建校典禮在延吉市人民劇場(原斯大林劇場)隆重舉行。上級任命李容訥為第一任教導主任,並責成他負責建校籌備工作。
1953年3月上級選派抗聯幹部尹東洙任第一任校長。
1953年5月12日成立延吉高級中學校黨支部,書記為呂昌活,同年9月校名改為延邊第二高級中學。
1956年5月州長任命李容訥為副校長,同年州委宣傳部任命崔今德為黨支部書記。
1959年5月與延邊第三高級中學(漢族學校)合並為延邊高級中學,同年被省、州政府定為重點中學。
1960年2月州委、州政府決定,與延吉市新興小學(朝鮮族學校)、延吉市進學小學(漢族學校)合並為延邊實驗學校,黨支部改為黨總支,書記為尹東洙,副書記王嘉興。同年6月州委、州政府批准為州直重點學校,校長為彭昕,副校長為李容訥。
1961年1月與小學分開定為延邊實驗中學,同年2月尹東洙調回部隊,同年3月州委宣傳部任命徐吉山為總支書記。
1963年8月恢復為單一民族學校,校名改為延邊第一中學,黨總支改為黨支部,州政府任命權寧河為校長。
1968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宣傳隊進駐學校。同年7月成立延邊第一中學革命委員會,主任為徐吉山,副主任為朱國信(軍人)、千長國、姜成男(學生)、李輔連(學生),下設教育革命組、辦事組、專案組。
1968年9月由延邊煤礦工人幹部組成的「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成立學校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聯合指揮部。
1968年12月調整工宣隊,延邊通用機械廠工宣隊進駐學校。
1969年1月調整革委會,主任為趙洪林(工宣隊),委員為鄭世麟(軍隊)、黃吉松(農民)、千長國、姜成男(學生)。
1969年3月調整學生管理體制,把原有的學年、班級改為連、排。
1969年8月選舉產生新的總支委員會,鄭世麟(軍隊)任書記,趙洪林(工宣隊)、徐吉山任副書記。
1969年11月由州屬重點中學變為市屬學校,校名改為延吉市第六中學。
1970年3月免去趙洪林黨支部副書記職務,李長儉任副書記。
1969年12月實行中學三年冬季畢業制。
1970年11月調整領導班子,安時建任黨支部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免去李長儉副書記、副主任職務。
1971年7月延吉市委任命徐吉山為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2年5月盧興坤任革委會副主任。
1972年6月任龍哲任革委會副主任。
1972年11月延吉市委批准原校團委改為共青團延吉市六中委員會。
1973年3月徐吉山調走,姜壽元任黨支部書記、革委會主任。
1973年末決定實行暑期畢業制。
1975年4年千長國調走,崔集吉任革委會副主任。
1976年3月全一范任副書記、副主任,免去張基雄副書記、副主任職務。
1977年1月延吉市委任命任龍哲為副書記。
1978年1月被定為國家教育部辦的重點中學。同年2月恢復為州屬學校,校名恢復為延邊第一中學,仍為教育部辦的重點中學。
1978年1月延邊第一中學黨支部重新歸屬州直機關黨委。
1978年3月州委宣傳部任命朴斗熙為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任龍哲為副校長。1978年9月州委宣傳部任命姜壽元為黨支部副書記。
1980年3年被定為吉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同年6月州委宣傳部任命玄光元為副校長。
1983年1月州委宣傳部任命韓承國為黨支部書記。
1984年2月州委宣傳部任命崔升默為副校長,崔東春為副校長。
1984年8月州委、州政府決定延邊第一中學為朝鮮族教育改革實驗學校。
1985年11月州教委黨委決定免去朴斗熙校長職務,任校級調研員,任命朴允洙為校長。
1986年4月州教委黨委決定原延邊一中黨支部改為黨總支,任命韓承國為總支書記。
1986年5月州教委黨委任命金相文為副校長。
1988年5月州教委黨委任命李東浩為副校長,免去崔東春副校長職務。
1993年7月州教委黨委決定免去朴允洙校長職務,任校級調研員,任命崔升默為校長。免去韓承國黨總支書記職務,任校級調研員,任命金相文為黨總支書記兼副校長。
1994年1月州教委黨委任命吳壽根為副校長。
1996月5月州教委黨委任命郭哲洙為黨總支副書記兼副校長,書記為金相文。被定為吉林省數學教學基地校、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校。
1996年12月黨總支副書記兼副校長金相文退休。
1997年1月李東浩副校長調走,任吉林省教育學院民族部主任。
1997年11月州教委黨委決定免去崔升默校長職務,退居二線(在延吉外國語學校當校長),任命吳壽根為校長。
1998年8月州教委黨委任命千鍾燮為副校長。
2001年12月被定為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示範校
2003年9月州教育局黨委任命吳壽根為黨總支書記(兼)
2003年8月州教育局黨委任命許鎮為副校長。
2005年2月被定為吉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6年3月州教育局黨委決定免去吳壽根校長兼黨總支書記職務,調離學校任延邊州教育學院院長。決定郭哲洙主持學校工作,同年9月任命郭哲洙為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2007年5月州教育局黨委選派李善男任黨總支專職副書記,同年9月任命李永友為副校長。
2007年4月被定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防生生源基地。
2008年1月被定為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校本培訓基地。
2010年4月經上級黨委批准校黨總支改為黨委,任命郭哲洙為黨委書記,李善男為黨委副書記。同年12月州教育局黨委任命李善男為副校長(兼)。
2013年7月經上級批准,決定免去郭哲洙校長兼黨委書記職務,決定李真成主持學校工作,任命李真成為校長兼黨委書記。
㈤ 延邊一中朝族高中還是漢族高中
延邊第一中學,是用自己民族語言文字授課的朝鮮族高級中學。創建於1952年11月16日。
延邊第二中學,是漢族高級中學,始建於1952年,是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㈥ 延邊第一中學的介紹
延邊一中,全稱為吉林省延邊第一中學,創建於1952年11月16日,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用自己民族語言文字授課的朝鮮族高級中學,是延吉市唯一一個省級朝鮮族高中。
㈦ 延邊一中學生多少
延邊一中現有學生2000多名。
㈧ 延邊第一中學辦學特色的介紹
延邊第一中學是培養特色人才的基地學校。該校堅持「全面發展打基礎,發揮特長育人才」的指導思想,挖掘潛力,發展個性,以數學科為中心,在語文、外語、物理、化學、電子計算機、足球等各學科各個方面大批地培養學業有特長的人才。數學學科,自1982年參加全國數學聯賽以來,屢次獲吉林省賽區個人冠軍、集體冠軍,學校被授予「吉林省普通高中培養數學特長生基地學校」,「全國九所數學奧林匹克聯盟協會成員校之一」。學校足球隊,不僅蟬聯全國中學生足球聯賽吉林省賽區冠軍,還多次代表吉林省參加全國賽皆獲得優異成績。2001年代表國家參加了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亞洲杯中學生足球錦標賽,獲得第5名的佳績。2008年又在全國高中足球聯賽中榮獲亞軍,並代表國家參加第36屆亞洲中學生足球錦標賽,獲得第5名和公平競爭獎。因成績卓然,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定為「全國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基地校」。 延邊第一中學是窗口學校。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已經成了不僅在國內少數民族中,而且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族窗口校,成了對外宣傳我國民族政策、民族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窗口。 延邊第一中學是環境優美的園林化學校。經過長期的努力,學校生均綠地面積已達到1、2平方米,加上富有特色的亭廊小品,真可稱得上「一年四季綠滿園,校園勝過花園美」。優美整潔的校園為學生學習生活和陶冶情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㈨ 延邊第一中學歷任校長的介紹
尹東洙(1953-1960) 彭聽(1960-1963) 權寧河(1963-1966) 徐吉山(1968-1973) 姜壽元(1973-1978) 朴斗熙(1978-1985) 朴允洙(1985-1993) 崔升默(1993-1997) 吳壽根(1997-2006) 郭哲洙(2006-2013) 李真成(2013-至今) 郭哲洙,男,朝鮮族,於1961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結業),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延邊第一中學黨委書記兼校長。是延邊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協會理事,州紀檢委特邀監督員,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州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和州人大教科文委體專門委員會委員。 歷任化學教師、宿舍輔導員、班主任、教導處副主任,1996年開始擔任副校長兼學校黨總支副書記。2006年3月份開始主持學校工作,9月5日正式任命為延邊第一中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堅持「全面發展打基礎,發揮特長育人才」的辦學思想,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挖掘潛力,發展個性,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條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治校」的治校思想,按照規范、創新、求真的思路,積極探索科學的治校模式。 多次被評為州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2004年被評為延邊州優秀黨員,2006年被評為延邊州優秀黨務工作者、2010年被評為省州五一獎章獲得者。 負責完成國家級研究課題《朝鮮族基礎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子課題《中國朝鮮族民族史教育研究》和新課程省樣本校研究課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