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校園暴力
有些家長覺得應該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有些家長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有些家長覺得應該告訴老師,讓老師解決。
究竟哪種辦法,才是面對霸凌的最佳解決方案呢?
霸凌者往往不分輕重,極易對孩子的身體,造成不嚴重的損傷。
如此一來,孩子必須擁有自保的能力。如果反抗無用,那就勇敢的反擊。
3)最後,接納自己。孩子在受到霸凌之後,非常容易對自身產生懷疑,如果反擊了,可能會懷疑自己為什麼如此兇殘,如果沒反擊,可能會懷疑自己為什麼這么懦弱。
同時,也會對自身產生懷疑,為什麼遭受霸凌的是我呢?替施暴者找借口,是受到傷害後的應激反應,家長們一定要教導孩子,包容自己,不要過度苛求自己,受傷永遠不是受害者的錯,二是施暴者的問題。
⑵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 該怎麼辦
1.告訴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爭取有機會求救。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當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藉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
5.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是太遠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但要避免使用恐嚇性的言語,以免反而激發攔截者的逆反心理。
6.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7.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後,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8.孩子遭受暴力後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時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9.知道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之後第一時間和學校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並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孩子。
⑶ 如果你孩子遭到校園暴力,你會怎麼做
你好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對於家長朋友來說孩子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要知道學生們現在面臨的可不只是學習上面的壓力,而且還有同學之間的壓力,甚至會遭受到同學的欺負,直面校園暴力,那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了校園暴力,你會怎樣做?我們一起來看看路人們的回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第一位小伙就表示自己肯定是首先聯系學校的老師,然後聯系欺負自己孩子的學生父母,這樣大家坐到一起來和平的解決這個問題,畢竟這個問題可大可小,如果孩子遭到了比較嚴重的暴力,那就需要對方的賠償,當然如果孩子遭受的暴力並不是很嚴重,也需要老師跟對方的父母嚴加管教。
第二位妹子就有著不一樣的看法,這位妹子表示肯定是先找學校方面了解一定的情況,然後就直接選擇報警,因為校園暴力對於孩子的傷害不只是身體上面的,還有精神上的傷害,而妹子認為找對方的父母也不一定能夠起到效果,所以一定要把事情看重才會引起學校跟對方父母的重視。這樣才能杜絕這種事情發生。
第三位小伙則認為其實找父母跟找老師起到的作用都不大,畢竟在老師跟對方的父母眼裡這就是小打小鬧,根本就沒有很大的事情,所以應該通過法律去解決問題,雖然對方是未成年,但是未成年也需要遵守法律,完全可以從法律的角度告訴對方的父母跟老師,這些事情是完全不允許的。這樣起到的作用應該會大很多。
最後一位妹子的想法則跟上面的想法有著不一樣,妹子認為首先並不是應該去找老師什麼的,而是應該先跟自己的孩子了解情況,弄清楚孩子自身的原因,是不是孩子因為性格孤僻而被校園暴力,還是因為孩子受到了高年級學生的打壓,在了解到情況之後再聯系老師,然後通過老師聯繫到對方孩子的父母,這樣坐到一起來解決問題更加占據主動。
看過這些路人們的想法之後值得深思,畢竟這些路人其實對於孩子遭受校園暴力已經非常的重視了,也希望其他的家長朋友們能夠對校園暴力重視,朋友們,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了校園暴力,你會怎樣做呢?
⑷ 我的孩子被校園暴力了怎麼呢
盡管我媽媽的話語對那個女生乃至她的家人都起到什麼作用,到了學校,這個女孩子依然欺負我,
可每一次我媽覺得她過分了,都會去找那個女孩子,反反復復,盡管沒起到什麼作用。
可有一個作用讓我受益終生,那就是我媽媽的行為給我留下了一個印象:雖然我被人欺負,可是我的媽媽在保護我。
長大後,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之所以受欺負,不是因為我弱小,而是因為我性格軟弱。這很好地幫助了我努力的改掉這個毛病。
因為如果我本身就是弱小的,我根本無從拯救自己。可如果只是我可以強大但只是被性格軟弱阻撓了,我可以努力的去讓自己強大。
這歸功於當初我媽沒有放任不管,沒有給我留下「我很弱小,沒有人保護我」的心理印象。
盡管她的保護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她的力量因為被對方的置之不理而削弱,使我大多數時候都覺得自己只能被欺負沒人可以護得了我,可是我內心深處的潛意識里,我還是知道自己有人保護。
面對校園暴力,很多家長,通常是兩種選擇,要麼受不了自家孩子被欺負,要麼受得了孩子被欺負。
我媽從沒有一刻看輕過這個問題,她一直試圖跟對方家長溝通,溝通未果之後,她也會強硬起來,絲毫不給對方留情面。
所有的家長,你要知道,孩子的事情,不是可以笑一笑就過去的。
如果孩子被校園暴力,他就一定會受到傷害。這個時候你不站出來保護你的孩子,你就是幫著施暴者,一同傷害你的孩子。因為你的置之不理在告訴你的孩子:我連爸爸媽媽都不來保護我,我是這么的弱小。
肉體上的傷害也許過段時間就好了,可精神上的傷害,你怎麼知道它會不會殘留在你孩子的潛意識里跟隨他一輩子?
有這么嚴重嗎?
有。
哪怕是你的力量不夠,哪怕對方施暴家庭比你有權有勢,你還是要站出來,把你的孩子護在身後。哪怕你的力量微不足道甚至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你的孩子也會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保護自己。無論保護的力量大小,重點是「有沒有」保護。
要知道,在孩子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之前,家長就是他的天,是他的地。
是孩子受到傷害之後唯一能避難的地方。
啊對,另外說一句,當年雖然我媽沒起到啥作用,但小學快畢業那年,我爸在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就是受了欺負而不是「打打鬧鬧」後,去把對方的家給砸了。
我爸當時怒氣沖沖打電話叫
⑸ 當自己的孩子被同學欺負遭受校園暴力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一、校園暴力發生的常見區域 區域一:學校門口是高發區。受校園暴力傷害的孩子大多數為小學四五六年級,初中生,少數為高中生。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家人負責接送,到了小學四年級以後,孩子們基本上都可以獨立上學和回家了。通過情況分析來看,校園暴力發生最常見的區域一般都在校園門口,或者離校園門口不遠處。因為有些愛欺負同學的孩子非常清楚,離開校園後,學校便一般管不著了。 區域二:在校園內操場上。常見的時間段為課間休息,或者午間休息。不要小瞧短短的課間休息,就那麼十幾分鍾或者二十幾分鍾的時間里,就足夠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孩子下手傷害其他同學。 區域三:班級內或走廊中。這種現象表面看好象同學間打打鬧鬧,個別有暴力傾向的同學會藉此機會下手。這種打常見方式有攻擊、嘲笑、漫罵、拳腳相加,但又不會留下傷痕。這種軟傷害即使找到老師,因為找不到證據,往往不了了之。 區域四:在放學的路上。有些過早輟學的不良少年,經常會選擇學生放學的路上下手,用威脅和毆打方式搶劫學生身上的財與物。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同學間產生矛盾和誤會,找幫手在路上等待,目標同學出現後,上前一起動手毆打與自己產生矛盾或糾紛的同學。 二、面對校園暴力常見的解決辦法 辦法一:班主任老師出面協調。一般來說,除班主任以外,其他任課老師都不會負責解決這些事。如果班主任有責任心,班裡同學遭遇校園暴力時會告知班主任,而後由班主任找到打人同學,如果打人孩子能認錯,老師給一番教育就完事了。但如果有皮外傷,班主任就得及時通知被打孩子家長,到學校去協調解決,當然打人孩子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 辦法二:班主任協調無果後上交學校。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常常表現為被打孩子家長不饒人,想求一個令其滿意的說法,無非是得到打人孩子家長的道歉和賠償,要求校方給一個承諾,確保自己孩子不再遭遇此類事件發生。而針對打人孩子家長,要麼態度非常誠懇,積極配合,要麼就推脫責任,不承擔後果。面對這種情況,就要看校方怎樣去解決了。 方法三:發生在校園以外的暴力傷害校方會表現不同的態度。有些學校比較負責,常會認真教育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責令其寫出檢查、警告、要求家長道歉或者賠償,如果有多次傷害他人後果的,可以開除。但有些學校,弄的就不那麼陽光,因為如今是人際關系社會,如果家長蠻橫不講理,胡攪蠻纏之下,校方也拿肇事孩子家長沒有辦法,甚至還有些肇事孩子家長會找關系息事寧人,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直至將孩子縱容的變本加厲,滑向深淵。 方法四:部分家長會選擇通過法律途徑協調解決。這是一種對校方解決不滿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長不配合,不講理,採取避而不見等方式,讓受傷害孩子家長最後不得已而採取的辦法。或者被打孩子家長不信任學校處理問題的辦法而選擇的方式。一般來說,鬧到這種程度,事情結果各有不同。 方法五:部分家長會帶媒體去學校。這種方法一般來說都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因為一曝光後,學校的名譽會受到負面影響,學校自然會積極配合。但也有例外,有些校長根本不再乎學校的名譽,如果校方如此作為,肯定在校園管理方面非常糟糕。 方法六:部分家長在解決事情無果後採取以暴制暴策略。像這種情況,往往體現出被打孩子家長無奈的一面,說也說了,協調也協調了,但是事情仍得不到重視,最後沒辦法只能像前面所說的那個朋友,讓兒子當著父親的面以牙還牙,用震懾方式讓打人孩子不敢再動粗。但這里也事關法律後果,如果稍懂法律的人,可能會稍加思考,然後才考慮到去做。 三、家長如何積極應對校園暴力現象 校園暴力現象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社會現象,如果孩子們從小就養成暴力傷害他人,品質道德自然會越來越差。如果孩子多次被暴力傷害,會產生心態上的負面變化,比如自信心逐漸喪失,缺乏對他人的信任,說話做事偏激,郁悶寡歡不願意和父母或者他人說心裡話,有些孩子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自卑感等。 像前面那們朋友,只所以他不得不出面解決,是因為回家後看到兒子氣哼哼,到廚房裡找刀,問其做啥,兒子說要砍了那位總打他的同學。這就是多次被傷害後,孩子內心產生的偏激心理,如果處理不及時不妥當,後果很難預料。那麼家長該如何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校園暴力現象呢? 應對方法一:家長要經常了解孩子校園內外的治安情況。有很多家長忽視與班主任老師的溝通與交流,又很少去觀察學校周圍情況,自然就對孩子上學期間的安全情況不了解。同時有些班主任根本無暇顧及班裡同學的安全狀況,甚至有些人壓根就不去關注。面對這些情況,家長必須要騰出點時間,專門去觀察一下學校放學期間,學生們在校園門口的表現,或者通過校門,觀察一下課間學生們都在做什麼?有沒有打架現象?有沒有高年級欺負你的年級孩子現象?那當然,這種觀察只是隨機性的,有時校園暴力並不是天天有,時時見。但不管怎麼說,你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如果你是聰明的家長,還可以找機會與孩子同學聊聊天,通過聊天去了解孩子學校是否有校園暴力現象。 應對方法二:要以預防為主。很多家長常常在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之後,才去想到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功夫放在平時的調查和了解,以及預防性教育中來。凡事「預則立」,意思就是當你有預防性心理時,自然就事前有準備了。預防性教育要結合一些常見的校園暴力現象來引導孩子,教孩子學會觀察所在學校的校風,以及關注一些打架同學,看看他們因為什麼打架。當然這可不是教孩子當圍觀者,如果孩子用心去關注,很容易弄清楚打架的原因,因為同學之間也會談論這些事情,自然就不難獲得相關信息。預防教育,預防教育中,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事情的對與錯,曲與直,不能誘導孩子片面出手,或者以不受欺負而以暴制暴。當然,還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孩子平時有心理准備,遇事能從容處理。 應對方法三:家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管理好情緒。每一位家長都或多或少在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時傷心、難過、憤怒。但我勸你先不要拿情緒說事,因為你一怒發沖冠就很難冷靜下來思考,該如何去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如果你孩子遇到這件事,你必須要反思自己,是否平時了解孩子學校安全情況,你是否和孩子同班同學,或者高年級的同學了解過相關情況?你是否平時對孩子做過如何自我保護的教育?是否引導孩子分辨校園暴力的嚴肅後果?等等。如果你是一位非常理性的家長,在通過一番分析之後,自然就不難再根據孩子班主任老師的師德,工作責任心做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了。任何事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孩子如果第一次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你就必須要徹底解決,絕不能拖泥帶水,埋下隱患。所以,遇事解決的過程,就能充分體現你做家長的綜合素養了。 應對方法四:不要盲目指責打人孩子及其父母。如果你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傷害,你一定要在當天收集相關證據,人證和物證是關鍵證據。人證,可以問孩子當時被打時,身邊有都哪些認識的同學,爸爸或者媽媽好去找他們了解情況,請他們做旁證。物證,比如孩子身上的傷痕,最好用數碼相機拍下來,比如孩子被撕破的衣服,其他方面受損傷的東西等。當你把證據都收集齊備後,再去找當事孩子了解情況。對當事孩子了解情況,需要你運用智慧的頭腦了,上面我列舉我解決兒子被打的過程,其實就有收集證據的一面。如果當事孩子不承認,你就需要請班主任介入其中,在事實和證據面前,讓班主任出面協調此事。一般說來,如果班主任能拿到相關證據,打人孩子也好,還是其家長也罷,都面對證據不敢推脫責任,即便是訴諸法律你也底氣十足。同時通過寬容的心態,自
⑹ 如果你的孩子被校園暴力你會如何處理
如果我的孩子遭遇了校園暴力,我會這么去解決:
首先,打電話報警,然後帶警察去找學校,這既方便警察調查取證,也可以避免學校因為你只有一個家長,勢單力薄,而欺負你,不與你見面,或者搪塞你,不解決問題。
再者,讓學校老師叫來打人孩子,及他們的家長,學校,老師,警察,孩子,四方聚在一起,解決問題,商量賠償事宜,也算是給打人孩子一個警示,一個震懾。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和對此事的處理方法,僅供參考。
最後,校園暴力,一定不能姑息,一定要亮明家長的態度,孩子是弱小的,他們想問題有時不如家長想得全面。如果家長不做孩子的堅強後盾,那麼,孩子在外面,就會受盡欺負。所以,不姑息,就是愛孩子,保護孩子免受校園暴力之苦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