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

發布時間: 2021-05-09 03:26:11

㈠ 關於北京大學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名單

江蘇的教育資源比較豐富,每個城市基本都有比較有實力的、在社會上有回聲譽的高中。有的省答份可能優質生源的高校比較集中。
其次可能是北大根據歷屆生源的情況參與考慮制定的名單。
江蘇有推薦資格的學校多,但是總體名額和浙江、黑龍江差不多,沒有北京多。
而且學校推薦也是有一些傳統的,那些學校可能向來跟北大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給北大保送過比較多的學生。
以上本人或屬本人拙見,僅供參讀。

什麼叫校長實名推薦制具體解釋一下。謝謝

近日,北京大學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將在部分省市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獲得北大「實名推薦」資格的中學校長可按分配名額推薦優秀學生,這些優秀學生將不同程度(如降分30分錄取)享受「綠色通道」。這一消息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11月18日,教育部發出緊急聲明:「北大的這一做法是對中國高考制度之改善的積極探索,為各類優秀學生提供了有益條件。」北大此舉的最大意義是高考制度改革終於邁出了小小一步,但細究起來問題多多。

問題一:「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對非名校的優等生不公平

這種不公平顯而易見:被挑中的中學都是各省市名列前茅的重點中學,是國家或地方給予了大量資源等傾斜做法堆砌出來的「名校」,而非市場競爭的結果,這些「名校」學生,有最好的老師和學習條件,他們的成績有多少應該歸功於這些傾斜政策而不是自己?大量的非重點中學特別是農村中學一開始就是輸家。毫無疑問,相比來自農村或非重點中學的學生,就算一樣成績,後者有更大的潛力。很多美國名牌大學在錄取時,更傾向於錄取一些偏遠的、辦學條件差的、非名校的優秀學生,相信他們在更好的教育條件下會取得更大成就。從全局來講,這種措施更具公平性。

問題二:操作過程難以避免不公平

批評高考制度的聲音多不勝數,但大家都有驚人的一致共識:高考縱有千般不好,現在還沒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更好的辦法,何故?公平耳!半分之差定成敗,願賭服輸,誰都沒有異議。北大實行的「推薦制」,雖然眾目睽睽,但能否杜絕暗箱操作和關系網的強大慣性?請拭目以待。

問題三:對學生的評價系統不成熟

同一層次的學生,為什麼甲被推薦而乙不行?背後的評估系統能否服眾?我們有這樣的系統嗎?針對這些質疑,有些「被資格」的校長已經想好對策,而且廣而告之:組織「評選委員會」,大家投票,我只是當眾簽字,有責任是大家的。聽起來是否有點像「招投標中心」?誰能保證評選委員會的公正和清白?歸根到底,社會的誠信體系和監督體系沒有建立,好人在某種條件下會是壞人,好制度會變成壞制度。

國外大學的推薦制怎麼操作?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學多是自主招生,SAT(所謂的美國高考)、托福(外國學生需要)、平時成績都作為綜合指數,更為重要的也是招生官員最為看重的,是本人在自己的個人陳述(ESSAY)里所顯現的性格、素質、背景和志向。此外,找個合適的推薦人來寫推薦信。事實上,美國的推薦信制度已經成為人才流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高中畢業申請大學時,由班主任為每一位學生起草並經校長簽名的推薦信直接寄到大學招辦。這封推薦信,其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們、學生們人人皆知。有些學生會再找到了解自己特長、品性的老師、朋友寫額外的推薦信,推薦人一般會把寫好的「推薦信」封好,然後再由被推薦人交給要求提供推薦信的院校。為保公正,被推薦人通常不能看到推薦信的具體內容。而對於推薦人而言,他們通常會很認真地對待「寫推薦信」的事,不會作假,拿自己的「聲譽」當兒戲。因為在西方,個人的「誠信」、「聲譽」被看得十分重要。這是誠信體系減少社會成本的最大好處。推薦信固然重要,但沒有一刀切地起到「減30分」的作用,錄取與否,全取決於校方的錄取官員。很少聽說有哪個學校因為錄取而出醜聞的。何故?誠信體系耳!

在我們這個如此缺乏誠信的土壤里,推薦人制度能否成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能否解釋越來越多的學生放棄高考,用腳投票,出國留學的成因?

㈢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簡介

所謂「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是北京大學推行的一種自主招生政策。
據北大招辦主任劉明利介紹,北大自主招生有兩個新思路:一是院系夏令營活動,由北大部分院系舉辦,提前考察一批對特定學科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二是在面向社會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經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可成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選人。
2009年9月7日北大招生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校長推薦制」將不僅僅只限於示範高中。這就表示2010年自主招生時,全市高中校長都有機會向北大推薦優秀畢業生。校長推薦只是「入門」,得到推薦的學生是否可以享受錄取優惠,還需通過北大專家的考核。「校長推薦制」僅僅是北大自主招生的一種嘗試,並非所有自主招生名額都通過校長推薦。北大有關負責人透露,「校長推薦制」實施以後,每年的錄取名額預計只佔當年自主招生推薦人選的1%。為確保公平公正,北大不僅將公示參與推薦的校長和被推薦學生的信息,還將建立「黑名單」,曝光不誠信校長。北大的招生政策和錄取方式包括高考、保送生、外語類專業招生、自主選拔錄取等多種方式,2009年的3300多名本科新生中,經過面試的學生佔40%至50%,新生中有20%的學生在錄取時使用了加分。
據了解,由校長個人名義推薦的學生,將可免試直接成為北大自主招生候選人,推薦名單將公示。按照常規,考生需經過筆試、面試,成績合格才能成為自主招生候選人。2010年北大招生過程中,校長推薦制將在北京、廣東、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蘇、陝西、天津、新疆、浙江、重慶13個省區進行。
對於有學生表示校長推薦很可能出現造假的疑問,北大招辦表示,北大將盡力創立一套合理的校長推薦制。

㈣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有哪些學校

很多 好像有39所學校

㈤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發展狀況

「為什麼會出現申請中學數量下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對此不做猜測和評價。」該負責人通過郵件回應了2011年度申請「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中學數量明顯下降的問題。 2010年度只在13個省份試點,400多所中學申請。2011年度要在全國推行,卻只有近200所中學申請。據了解,在北大招辦公布了2010年度的方案後,有一些非試點省份的中學也遞交了申請,最終只有39所中學獲得了資質。
該負責人表示,判斷「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理念是否得到認同,不能通過對申請中學的數量進行簡單比較得出結論。其援引媒體人士曹景行的話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北京大學率先實行的校長實名推薦制開始的時候引起了不少爭議,現在看來實際效果應該不錯。上海的同濟大學表示也將實行校長實名推薦制,可見這種由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方式逐漸得到了各方的認可。」 2010年度一些中學最多獲得了5個名額,但2011年度有些中學的最多推薦名額降為3名,其中包括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該負責人解釋,推薦名額最大值下降是因為總名額的限制。與2010年度相比,2011年度從13個省份推廣到全國31個省份,獲得推薦資質的中學數量也由39所增加到161所,擴充了122所,但最多推薦名額只從92名增加到210名,這使得推薦名額分布相對比較分散。
北大表示,該校也高度關注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在2011年度評議過程中,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對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等的中學和學生給予了特別關注,「這些新增的中學消化了部分推薦名額增量。換句話說,原有中學的推薦名額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釋』了。」
該負責人不認可「這些學校是因為推薦的生源質量不高才被減少推薦名額」的說法。首批獲得推薦的90名考生中,3人高考發揮欠佳未能達到北大當地錄取線,2人選擇了香港高校,另有20人因具有保送資格被提前保送,其餘65人均被北大錄取。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首批獲得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格的候選人非常優秀。

㈥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爭議

校長對學生了解嗎?
一些校長位居官位而疏於教學一線,他們是否具備推薦優秀學生的能力?另外,校長對學生的了解往往是看學生成績,品行情況多要聽教師介紹,而教師介紹的可靠性值得懷疑。某些學校班主任對學生的保送資格擁有決定權,導致許多家長賄賂班主任的行為。
誰能保障校長的公正性?
校長存在利用權力謀取錢財的可能。這個環節若處理不好,那麼推薦權正好給部分正企圖或已經習慣出賣本該公平的教育權,以達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校長們,提供一個機會。
推薦標准何在?
即便中學校長們公正無私,但推薦標准何在?是依據高考分數還是依據師生口碑,抑或依據校長喜好?另外,推薦程序和推薦名額究竟如何形成?是不是每個中學校長都有推薦權?推薦權怎樣較公平地分配給各校長,而一個中學校長又有權推薦幾人?這些問題都相當棘手的。
支持:是本好經
教育的公平應該體現在讓每個有才能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對應的發展空間,而不是簡單地求平均,簡單地一刀切。「校長推薦」盡管沒有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但是,至少進行了實實在在的探索。
有網民指出,歷來高考在於一個「考」字,自主招生也是考。如果能夠有效推薦,解決「一考定終身」,校長推薦是個好主意,只要不被「歪嘴和尚」把好經給念歪了。北大應當出台把關政策,讓校長不該隨便推薦,堵住權錢交易之路。
憂慮:且莫一時腦熱過度
有網友指出,校長推薦機制理論可行,但操作管理及監督不到位,可能是滋生腐敗的溫床。類似的實例太多了,且莫一時腦熱過度。同時,也有網友提出,校長推薦學生時可能為了避免社會上產生質疑因而回到按分數推薦的老路上(事實上,2010年首次實行校長推薦的過程中,各地公示的獲得推薦的學生多為成績處於學校前列的學生),這將使得校長推薦有可能從原先推薦有專長的學生蛻變為北大變相提前鎖定優秀生源的途徑。
新式的「校長推薦制」利益幾何尚無可知,弊端多少卻似乎顯而易見。例如有學生就認為,校長推薦很可能造假。校長造假,校長為什麼造假?為壓力,為私利,還是為了別的?既然可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那麼在沒有創立一套合理的校長推薦制之前而輕言校長推薦制,並明確把某個地方作為試驗點,最可能傷害到的可能就是一方考生的切身利益,處理不好,更將適得其反。
根據新浪網的調查,截止到2009年11月26日12時,52.1%的網友認為,實名推薦制「仍然拼分數,沒有產生實際推動作用」。51.2%的網友認為,實名推薦應當推薦「一定標准上的偏才」。而後一點,恰恰是實名推薦沒有做到的。

㈦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介紹

「校長推薦制」是北京大學在2010年推行的一種自主招生政策。在面向社會公示的前提下,回各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答優秀學生,經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可成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選人。6月24日,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發布了2011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2011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自方案公布之日起,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學均可報名申請。

㈧ 校長實名推薦制是什麼意思

概述「中學校長推薦制」是北京大學在2010年即將推行的一種自主招生政策,目的為進一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在面向社會公示的前提下,提出申請,經過北大同意的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經中學校長實名推薦並經過本人同意的學生,可成為高校自主招生候選人,直接進入自主招生面試環節並可在通過後獲得30分降分錄取資格。 目錄[顯示]簡介 質疑 觀點 信息 其他高校


北京大學 [編輯本段]簡介2009年的高考招生尚未結束,部分學校已經開始為2010年的招生備戰了。北京大學正在醞釀201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將在部分地區啟用「校長推薦制」。
據北大招辦主任劉明利介紹,北大自主招生有兩個新思路:一是院系夏令營活動,由北大部分院系舉辦,提前考察一批對特定學科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二是在面向社會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經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可成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選人。
據了解,由校長個人名義推薦的學生,將可免試直接成為北大自主招生候選人,推薦名單將公示。按照常規,考生需經過筆試、面試,成績合格才能成為自主招生候選人。2010年北大招生過程中,校長推薦制將在北京、廣東、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蘇、陝西、天津、新疆、浙江、重慶13個省區進行。
自主招生考試對於有學生表示校長推薦很可能出現造假的疑問,北大招辦表示,北大將盡力創立一套合理的校長推薦制。 [編輯本段]質疑校長對學生了解嗎?
一些校長位居官位而疏於學教一線,他是否具備推薦優秀學生的能力?另外,校長對學生的了解往往是看學生成績,品行情況多要聽教師介紹。那麼誰能保證該生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某些學校班主任對學生的保送資格擁有決定權,導致許多家長給班主任送禮。校長實名制,但班主任會實名嗎?
誰能保障校長的公正性?
校長會不會拿著推薦權媚權或媚錢?這個環節若處理不好,那麼這個推薦權正好給部分正企圖或已經習慣出賣本該公平的教育權,以達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校長們,提供一個尋租機會。
推薦標准何在?
即便中學校長們公正無私,但推薦標准何在?是依據高考分數還是依據師生口碑,抑或依據校長喜好?另外,推薦程序和推薦名額究竟如何形成?是不是每個中學校長都有推薦權?推薦權怎樣較公平地分配給各校長,而一個中學校長又有權推薦幾人?這些問題都相當棘手的。
相關漫畫 [編輯本段]觀點贊:是本好經
教育的公平應該體現在讓每個有才能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對應的發展空間,而不是簡單地求平均,簡單地一刀切。「校長推薦」盡管沒有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制度,但是,至少進行了實實在在的探索。
有網友指出,歷來高考在於一個「考」字,自主招生也是考。如果能夠有效推薦,解決「一考定終身」,校長推薦是個好主意,只要不被「歪嘴和尚」把好經給念歪了。北大應當出台把關政策,讓校長不該隨便推薦,堵住權錢交易之路。[1][2]
憂:且莫一時腦熱過度
有網友指出,校長推薦機制理論可行,但操作管理及監督不到位,可能是滋生腐敗的溫床。類似的實例太多了,且莫一時腦熱過度。同時,也有網友提出,校長推薦學生時可能為了避免社會上產生質疑因而回到按分數推薦的老路上(事實上,2010年首次實行校長推薦的過程中,各地公示的獲得推薦的學生多為成績處於學校前列的學生),這將使得校長推薦有可能從原先推薦有專長的學生蛻變為北大變相提前鎖定優秀生源的途徑。
新式的「校長推薦制」利益幾何尚無可知,弊端多少卻似乎顯而易見。例如有學生就認為,校長推薦很可能造假。校長造假,校長為什麼造假?為壓力,為私利,還是為了別的?既然可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那麼在沒有創立一套合理的校長推薦制之前而輕言校長推薦制,並明確把某個地方作為試驗點,最可能傷害到的可能就是一方考生的切身利益,處理不好,更將適得其反。
根據新浪網上的調查,截止到2009年11月26日12時,52.1%的網友認為,實名推薦制「仍然拼分數,沒有產生實際推動作用」。51.2%的網友認為,實名推薦應當推薦「一定標准上的偏才」。而後一點,恰恰是目前實名推薦沒有做到的。 [編輯本段]信息2009年9月7日北大招生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校長推薦制」將不僅僅只限於示範高中。這意味著明年自主招生時,全市高中校長都有機會向北大推薦優秀畢業生。校長推薦只是「入門」,得到推薦的學生是否可以享受錄取優惠,還需通過北大專家的考核。「校長推薦制」僅僅是北大明年自主招生的一種嘗試,並非所有自主招生名額都通過校長推薦。北大有關負責人透露,「校長推薦制」實施以後,每年的錄取名額預計只佔當年自主招生推薦人選的1%。為確保公平公正,北大不僅將公示參與推薦的校長和被推薦學生的信息,還將建立「黑名單」,曝光不誠信校長。北大的招生政策和錄取方式包括高考、保送生、外語類專業招生、自主選拔錄取等多種方式,2009年的3300多名本科新生中,經過面試的學生佔40%至50%,新生中有20%的學生在錄取時使用了加分。
獲得北京大學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中學名單[3]
地區中學校長姓名推薦名額北京北京人大附中劉彭芝5北京北京四中劉長銘5北京北京師大二附中曹保義1-3北京北京北大附中生玉海1-3廣東廣東華南師大附中吳穎民1-3廣東廣東深圳中學王錚1-3河南河南省實驗中學王學進1-3河南河南鄭州一中朱丹1-3黑龍江黑龍江哈爾濱三中趙文祥5黑龍江黑龍江大慶實驗中學符景海1-3黑龍江黑龍江大慶鐵人中學寧德忠1-3湖北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張真1-3湖北湖北武漢外國語學校李鴻朗1湖北湖北武漢二中董漢利1湖南湖南長沙長郡中學盧鴻鳴1湖南湖南長沙雅禮中學劉維朝1湖南湖南長沙市一中趙雅茜1湖南湖南師大附中常力源1吉林吉林東北師大附中李楨5江蘇江蘇省無錫市天一中學沈茂德1江蘇江蘇省泰州中學將建華1江蘇江蘇省蘇州中學張昕1江蘇江蘇省啟東中學王生1江蘇江蘇南通中學姚天勇1江蘇江蘇南京外國語學校董正璟1江蘇江蘇南京師大附中王占寶1江蘇江蘇淮陰中學張元貴1江蘇江蘇海門中學石鑫1江蘇江蘇常州高級中學丁偉明1陝西陝西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王永智5陝西陝西西安高新一中王淑芳1天津天津南開中學楊靜武1-3天津天津耀華中學任奕奕1-3新疆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閆立晉1浙江浙江鎮海中學吳國平1-4浙江浙江杭州二中葉翠微1-3浙江杭州學軍中學馬里松1-3重慶重慶巴蜀中學傅唯泉1-3重慶重慶南開中學宋璞1-3
此外,雖然名單中沒有上海市的中學,但是,上海作為北大「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最先試行的城市,實行的中學校長推薦制中,其主要形式和程序上與近日北大公布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大致相同。[4] [編輯本段]其他高校清華大學與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五所高校於早先達成協議,通過五所學校共同命題進行自主招生「五校聯考」,通過的學生可以在報考五校中任何一所學校時享受優惠條件。有消息稱,這也是北大今年推廣實施「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重要原因。[5]
此外,復旦大學從2007年起實施「直推生」政策。對於部分排名前列,且願意報考復旦的學生,將免去其參加「復旦大學優秀高中生文化水平測試」,直接進入面試環節。[6]另有消息稱,獲得「直推生」資格的考生無論面試成績如何,將能享受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就被錄取的優惠政策。

㈨ 北大指定的校長實名推薦,是哪些學校獲得了

「校長推薦制」是北京大學在2010年推行的一種自主招生政策。在面向社會公示的前提下,各校長可實名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經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可成為高校自主招生直接候選人。6月24日,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發布了2011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實施方案,該方案指出,2011年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自方案公布之日起,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中學均可報名申請。

2012年

北京大學2012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資質初審通過中學名單



㈩ 「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是怎麼回事,好不好

北京大學宣布2010年自主招生將在部分省市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獲得北大「實名推薦」資格的中學校長可按分配名額推薦優秀學生,這些優秀學生將不同程度(如降分30分錄取)享受「綠色通道」。這一消息引起社會的巨大反響。11月18日,教育部發出緊急聲明:「北大的這一做法是對中國高考制度之改善的積極探索,為各類優秀學生提供了有益條件。」北大此舉的最大意義是高考制度改革終於邁出了小小一步,但細究起來問題多多。

問題一:「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對非名校的優等生不公平

這種不公平顯而易見:被挑中的中學都是各省市名列前茅的重點中學,是國家或地方給予了大量資源等傾斜做法堆砌出來的「名校」,而非市場競爭的結果,這些「名校」學生,有最好的老師和學習條件,他們的成績有多少應該歸功於這些傾斜政策而不是自己?大量的非重點中學特別是農村中學一開始就是輸家。毫無疑問,相比來自農村或非重點中學的學生,就算一樣成績,後者有更大的潛力。很多美國名牌大學在錄取時,更傾向於錄取一些偏遠的、辦學條件差的、非名校的優秀學生,相信他們在更好的教育條件下會取得更大成就。從全局來講,這種措施更具公平性。

問題二:操作過程難以避免不公平

批評高考制度的聲音多不勝數,但大家都有驚人的一致共識:高考縱有千般不好,現在還沒有其他可以取代的更好的辦法,何故?公平耳!半分之差定成敗,願賭服輸,誰都沒有異議。北大實行的「推薦制」,雖然眾目睽睽,但能否杜絕暗箱操作和關系網的強大慣性?請拭目以待。

問題三:對學生的評價系統不成熟

同一層次的學生,為什麼甲被推薦而乙不行?背後的評估系統能否服眾?我們有這樣的系統嗎?針對這些質疑,有些「被資格」的校長已經想好對策,而且廣而告之:組織「評選委員會」,大家投票,我只是當眾簽字,有責任是大家的。聽起來是否有點像「招投標中心」?誰能保證評選委員會的公正和清白?歸根到底,社會的誠信體系和監督體系沒有建立,好人在某種條件下會是壞人,好制度會變成壞制度。

國外大學的推薦制怎麼操作?

以美國為例,美國大學多是自主招生,SAT(所謂的美國高考)、托福(外國學生需要)、平時成績都作為綜合指數,更為重要的也是招生官員最為看重的,是本人在自己的個人陳述(ESSAY)里所顯現的性格、素質、背景和志向。此外,找個合適的推薦人來寫推薦信。事實上,美國的推薦信制度已經成為人才流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高中畢業申請大學時,由班主任為每一位學生起草並經校長簽名的推薦信直接寄到大學招辦。這封推薦信,其舉足輕重的作用,家長們、學生們人人皆知。有些學生會再找到了解自己特長、品性的老師、朋友寫額外的推薦信,推薦人一般會把寫好的「推薦信」封好,然後再由被推薦人交給要求提供推薦信的院校。為保公正,被推薦人通常不能看到推薦信的具體內容。而對於推薦人而言,他們通常會很認真地對待「寫推薦信」的事,不會作假,拿自己的「聲譽」當兒戲。因為在西方,個人的「誠信」、「聲譽」被看得十分重要。這是誠信體系減少社會成本的最大好處。推薦信固然重要,但沒有一刀切地起到「減30分」的作用,錄取與否,全取決於校方的錄取官員。很少聽說有哪個學校因為錄取而出醜聞的。何故?誠信體系耳!

在我們這個如此缺乏誠信的土壤里,推薦人制度能否成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能否解釋越來越多的學生放棄高考,用腳投票,出國留學的成因

熱點內容
小學師德述職報告 發布:2025-09-13 08:53:41 瀏覽:468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
學校師德師風考核表 發布:2025-09-13 04:34:41 瀏覽:432
生物倫理 發布:2025-09-13 04:03:46 瀏覽:960
office英語 發布:2025-09-13 02:30:29 瀏覽:12
武士刀教學 發布:2025-09-13 01:09:54 瀏覽:148
客房英語 發布:2025-09-13 00:55:23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