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

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

發布時間: 2021-05-09 08:10:26

㈠ 幫我寫一份「校園欺凌事件+看法」作文2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寫校園欺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以及危害,再寫學校應該怎麼樣可以避免校園欺凌,語言要流暢,思路要清晰。

正文:

在和諧的學校中,同學互相幫助,相互學習、探討問題。操場邊,遠遠地便聽見琅琅書聲,在剎那間構成一曲美妙和諧的樂曲,一切似乎是那麼美好,溫柔的陽光「似乎」灑落在每個人身上,快樂「似乎」無處不在。

然而,在這美妙的樂曲中仍有一些煩人的噪音擾亂眾人,影響眾人的身心健康,使之畏懼,使之恐慌,在社會日益迅速發展的今天,校園欺凌卻不再是偶爾劃過天空的流星,它像一團可怕的火焰迅速燃燒著,悄悄地、可怕地蔓延著,愈來愈旺盛,難以制止。

那麼,本該寧靜和諧的校園,為何屢次發生這些悲劇,本應該用美好、純真等詞來形容的花季少年少女,卻越來越多地與暴力、喋血、行凶等聯系在一起?校園暴力話題異常沉重,面對校園暴力,學生不知所措,家長教育者束手無策。

誠然,校園暴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對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歸根結底,只有對症下葯,方能葯到病除。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在濃濃的關愛中成長。極端寵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別人必須聽從於我的錯覺,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正是這種過於極端的個人中心思想,造就孩子唯我獨尊的畸形心態,使得孩子遇事只注重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偏狹性格。

一旦他人不能滿足自身利益,就立刻採取一些過分的行為進行報復,給予他人所謂的「懲罰」。其中就不乏通過傷害對方身體或者性命來發泄自身憤怒的殘忍的「江湖仇殺行為」。

再者,學校教育懲戒功能逐漸喪失,在當前不盡合理的義務教育法規的限制之下,絕大多數學校很難處分一個學生。懲戒功能的喪失,助長了極端心理的自由萌發,暴力者變得無知,無所畏懼。

其次,學校的弱勢也導致老師處理紛爭的權威地位下降,對一些性情暴戾的孩子純粹講道理感化是無用的,但老師們所能做的往往只能如此。他們很為難。導致許多學生認為老師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頭來還是要靠自己以及小團體的力量才能解除心頭恨。

值的注意的是,當下愈來愈多的網路游戲出現在應用市場,這其中難免會有涉及暴力、道德等層面的問題。在虛擬世界特定形象當中,玩家感受到虛擬的暴力快感加以施用於現實,殊不知自身早已被影響甚至被左右,盲目跟從,最後釀成不可避免的慘劇。

因此,青春年少的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秩序觀,培養博大的胸襟,切勿因小事引發大禍端。學會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會換位思考,改變極端思想,以禮待人,以情相知。

校園需要陽光,讓陽光為「蒼白」的心靈注入生機、希望,譜寫一首屬於青春的和諧曲,讓我們丟棄欺凌,在陽光下快樂前行。

㈡ 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並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㈢ 應該如何看待校園欺凌事件

知乎用戶「小露存紙」對此發表過看法,他的觀點如下:無法償還的東西是無價的。缺少快樂的少年時光永遠無法補償,我只希望這樣的黑暗其他人無需經歷。之所以選擇成為老師,或者說之所以成為老師,便有這個深層原因。


而對欺負者一方,欺負所產生的消極後果同樣不容忽視,若未加干預,一些兒童會把欺負作為一種達到個人目的的有效手段,一旦形成認知和行為習慣,這些兒童更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特點,欺負者的不良個性特點會妨礙其與其他兒童的正常社會交往,導致他們在同伴群體中受到排斥,而不良的同伴關系和低下的社交地位,一方面會對欺負者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產生多方面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又會使欺負者集合在一起結成不良同伴團伙,進一步增加其反社會行為發生的可能性,olweus的研究表明,經常欺負他人的兒童成年後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

㈣ 對校園欺凌的看法

校園欺凌觀後感

懲治、遏制校園暴力,治理校園欺凌問題再一次提上了國家議事日程。那麼,家長和學校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呢?這未必可行。法制文明要從娃娃抓起,家校要走的路仍然還長,但必須得堅定走下去:促進法律健全,使我們的孩子從小具備正確的法制素養、法制意識,既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也懂得用法律維護共同生活的校園環境等。

近日,一條海南省瓊海市「長坡中學打人」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據南海網報道,事件發生於5月20日。此外,該校5月18日也發生了一起學生打人事件。5月21日上午,瓊海市教育局就此視頻事件召開緊急會議,提出七項措施專項治理校園暴力。此事件距離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於4月28日向各地印發《關於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尚不足一個月。4月28日,重慶市彭水縣桑拓中學一名學生在廁所內遭到至少三名學生群毆,胸部被利器捅傷致死。同日,遼寧省庄河市第二十二中學課堂上,初二男生呂某遭同班同學姜某割喉身亡。

4月23日,山西省絳縣,15歲少年張超凡被多名同學在網吧毆打致死。同日,河北省安新縣某中學,一名女生被其他幾名女生逼迫脫衣下跪、扇耳光,旁邊多人圍觀起鬨,但自始至終沒有一人出來勸阻……

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原本安寧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於曾經遭受校園欺凌的張宇來說,更是如此。他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欺凌事件發生後,校園再也不是自己嚮往的地方了。他整日提心吊膽,寢食難安。

「可能是太害怕了,我就偷偷地拿了一把刀,每天放在書包里。心想如果有人再敢打我,我就拿刀捅他。」張宇回憶,「慶幸的是,那群欺負我的學生,之後沒有再來打我。」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徐光興認為,對於被欺凌者來說,如果心理層面得不到及時疏導,可能會陷入兩種極端:陷入抑鬱中不能自拔,甚至會產生自殺想法;或尋找比自己弱的目標,將情緒轉移到弱者身上,被欺凌者變為新一輪的欺凌者。

㈤ 校園暴力事件的心得體會 500字

今年以來,網路上屢屢頻現有關校園暴力事件的視頻和圖片,這種以強欺弱,以多欺少的暴力行為觸目驚心,施暴手段傷盡天良,深受其害的學生遭遇看的我是心如刀絞,為之又看的我怒火三丈。誰家的孩子不是寶,不知道到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朗朗乾坤和法治社會里,在育人子弟的書香校園里,竟然還在遭受慘無人道的摧殘時,將會是這個家庭永遠的痛。而那些從施暴現場過路人的冷漠,更是讓人心寒。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一份沃土,撐起一片藍天,是社會的責任,也是我們共同的職責。但是,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全國各地從小學到中學乃至大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校園暴力事件,並且有蔓延之勢,甚至致人死亡等惡性案例有增無減。
同學之間正常的磕磕碰碰,小沖突小摩擦,混同於以強凌弱成性、拉幫結派成癮的暴力摧殘,這種暴力傾向已經嚴重影響了學們的正常生活和學習,身心健康也受到嚴重威脅,更削弱了學校的教育成果,應當引起家長、老師、社會、學校高度的重視。也許你我身邊的校園還算穩定,誰也不敢保證這種惡劣的蔓延趨勢會不會影響到我們身邊的學校和學生。因此,無聲呼籲全社會積極行動參與到反對校園暴力,拒絕社會冷漠的行動中。將我們身邊還沒有發生類似事件的情況下,重視防範於未然。
首先,希望教育部門要努力提高對教育戰線的教學質量,明確老師的責任承擔范圍的嚴厲性。老師要時刻灌輸自己的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認清形勢,遵紀守法。加強學生德智體的正確發揮,同時,青少年必須樹立正確道德觀和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從小養成良好品質,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勇於拒絕校園暴力。在受到校園暴力侵害時要勇於向學校、老師和家長報告或大聲呼叫。對高年級學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實施的暴力活動和收取「保護費」等各種校園非法活動要勇敢揭發。
無聲總結分析誘發校園暴力事件的頻發,其主觀上跟現在學校走向商業化,重視收益成果,淡化了對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教育,其次同學生日聚會等進酒吧、卡拉OK、歌舞廳、電子游戲廳、網吧等場所影響和聚集成幫派,捷徑了受校外不良青年交往的引誘等綜合影響。客觀因素也不排除收看和接觸一些暴力影片,恐怖游戲,社會黑勢力後缺乏定律和錯誤理解而盲目崇拜,拉幫結伙,形成幫派,導致演變為現實暴力的可能性。而弱者在受到威脅、恐嚇和虐待時,擔心被接二連三的打擊報復,最終選擇忍氣吞聲,不敢向學校老師和家長講述自己的遭遇。使得這些施暴者更加為所欲為,膽大包天的越演越惡劣。無形中把美好和諧的平安校園的同學之間形成暴力強勢和弱勢群體的的惡性差異,最終造成極大的社會惡劣影響,導致弱勢一面的學生望校生畏,由此導致受虐學生因身心健康的摧殘和心靈的陰影而精神失常的,或死亡的案例歷歷在目。
反對校園暴力,拒絕社會冷漠。我們都有孩子,我的孩子也會有孩子,我們應以高度社會責任感出發,有責任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傾注我們的愛,在當今青少年人生最重要轉折點這個關鍵性階段,隨時面臨校園暴力的威脅。我們更有義務維護校園平安,讓青少年能擁有健康快樂,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安心無憂的接受教育,豐富儲備文化知識。呼籲全民動員,提倡關心關愛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良性發展。灌輸引導我們身邊的青少年要增強友愛互助意識。提高自身良好素質,熱情幫助同學,增強應對困難、對抗邪惡的勇氣,形成抵制校園暴力的合力。告誡我們的孩子認清這種暴力摧殘同學的行為是可恥的,更是一種犯罪。將來會被社會所淘汰形式。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細節投入,就是我們的家長,若有孩子住讀在校的,千萬要記得,經常電話問候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時刻關注孩子情緒變化,判斷是否遭遇校園暴力的侵擾,必要時親自去學校觀察,叮囑孩子遭遇暴力時,要勇敢的大聲呼救,事後火速告訴家長和老師。同樣告誡孩子千萬遠離參與校園暴力行為。
而我們的人民教師在日常工作中也相對提高洞察力,時刻關注自己學生的變化,發現苗頭不對勁時,要主動和學生交流溝通。鼓勵學生勇敢站出來對校園暴力說不,並積極揭發。
如何將這種暴力行為控制在萌芽狀態並徹底解決,這項工作除了更全面完善各項教育措施和獎罰條令條款,必須得到我們的家長、老師和社會團體、各界部門等積極響應,熱心配合,銘記防範於未然的重要性,做好表率對他們進行健康引導,提高我們的孩子和身邊青少年防範校園暴力意識,增強抵制校園暴力能力。把握正確人生觀。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磨煉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時期有用青年而共同努力。
同時;呼籲全國人大考慮能否修改法律章程,是否將凡是參與校園暴力事件的預謀、組織、策劃和施暴的在校學生,視情節輕重取消其永遠不能參與高考資格。

㈥ 談一談你對校園欺凌現象的看法。

欺凌其實並不可怕,誇大和化小才是把急症治成慢性病的昏招。國內外無數版成功應對欺凌的案例說明,孩子的權是非判斷能力較弱,但成人卻不能糊塗。

不讓受傷害的孩子感覺一個人在「戰斗」,是接下來妥善引導和嚴肅討論的前提。銜接理法與現實,清晰堅決地對欺凌說不,才能讓陽光校園中的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沐浴陽光。



(6)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擴展閱讀

關於何種行為構成校園欺凌,我國法律並沒有專門界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欺凌概念的否定。事實上,針對校園欺凌,世界各國有著較為統一的標准,反欺凌制度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免於恐懼,在學校內有安全感。

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等角度講,學生在學校中也應該有免於恐懼的權利。打造安全校園,不能僅限於校園內沒有「毒跑道」,更在於學生在校園中能夠沒有恐懼地學習、交流、生活。

因此,在校園中,只要傷害是故意的,並導致受害學生處於驚嚇或恐懼之中,無論傷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不能因為加害人自稱「逗著玩的」而把這種故意傷害行為排除在欺凌之外。

㈦ 一篇對於校園欺凌的感受體會心得300字

校園防欺凌作文可以從,校園欺凌欺凌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進行描寫。

校園,我們學習的的樂園、成長的搖籃。我們渴望在和諧安全的校園環境中愉快地學習,健康的成長。


然而,校園里也時常有不和諧的音符。也許因為一個誤會,有人惡語相加;也許因為一次無意犯錯,有人揮起了拳頭。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校園暴力》,它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侵害。《校園暴力》講述的是一位叫翔翔男孩的故事。一天,媽媽叫翔翔出來吃飯,叫了半天,卻沒有看見他出來,走進房間,發現翔翔在地上嘔吐不止。

媽媽趕緊把他送到醫院,醫生說:「翔翔是因為暴飲暴食才導致現在這樣。媽媽覺得很奇怪,在媽媽一直追問下,蘇醒後的祥祥只好向家人說出了自己遭到敲詐的真相。

原來祥祥受到高年級同學的敲詐,每天都要給他們錢,而且一次比一次多。每次翔翔給他們錢後,回到家就猛吃東西,不敢告訴父母和老師,才造成今天的後果。


同學們,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你會怎麼做呢?有的同學說:「我可以抓住一切機會,撒腿就跑。

假如跑不掉呢,難道像翔翔那樣,乖乖的把錢奉上嗎?有的同學說:「我和他們拼了,就是不給他們錢。」這樣一來,可能自己的生命安全就要受到威脅了。有的同學又說:告訴爸爸,讓爸爸狠狠地揍他們一頓。


(7)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最好與同學結伴而行。

不能說校園處處有欺凌,從而杯弓蛇影。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畢竟是極少的。當然了,教育孩子預防校園欺凌還是有必要的。

2、在學校不隨便招惹張狂的、三五成群的學生。

學生除了上課時間之外,還有很多課余時間,時間長的是中午和課外活動時間,時間短的是十分鍾的課間時間。

㈧ 如何看待校園欺凌事件

我覺得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學校心理教育的缺乏。現實生活中部分中小學生往往會在交往需要與善惡是非面前產生迷茫,引起心理沖突;在升學壓力與學習壓力之間產生心理對抗。
受社會不良風氣尤其是網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產生心理叛逆,這些問題後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和暴力傾向。而部分教師又不主動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心裡狀態,或者採取簡單生硬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孤立歧視等,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導。並且部分學校僅有的心理健康課程被認為是副科,被其他課程佔用。
家庭教育的缺位,我們發現校園暴力案件的學生雙方,主要來自於兩類家庭,一是獨生子女家庭,一類是留守兒童家庭,包括二次留守。前者在家裡父母過分溺愛或縱容,對於是非觀念沒有明確的認知,後者父母忙於生活,忽視對子女的管理和教育,或者直接不聞不問,聽之任之。
當然這兩類家庭共同的問題是認為教育使學校的事,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老師都無法教育好子女,自己更沒有辦法。這種錯誤的思維,直接長期導致我國家庭教育的嚴重缺位。
社會法制教育的缺乏,長期以來我們忽視對在校學生尤其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或者未能採取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學生在心理產生抵觸情緒,或者部分學校配備的法制副校長因各種原因,未能主動承當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
而出現校園暴力案件之後,部分公眾缺乏正確的認識,以道德標准來衡量和判斷事件的嚴重性,影響了執法機關的執法行為,形成「大事大解決、小事靠調節」的執法困境。

㈨ 你是如何看待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誰都想管!誰都不管!

熱點內容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
學校師德師風考核表 發布:2025-09-13 04:34:41 瀏覽:432
生物倫理 發布:2025-09-13 04:03:46 瀏覽:960
office英語 發布:2025-09-13 02:30:29 瀏覽:12
武士刀教學 發布:2025-09-13 01:09:54 瀏覽:148
客房英語 發布:2025-09-13 00:55:23 瀏覽:256
老師掃帚 發布:2025-09-12 22:29:51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