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事件談談看法
『壹』 你是怎樣看待校園欺凌事件的
我現在初中,我們是住校的,校園欺凌很嚴重。下了晚自習我們都背著書包回宿舍,偏偏有幾個沒有背書包的,穿這個背心躲在草叢,看見一個背書包的老實人就把他拉到樹叢里叫老大,不叫就打。我們學校有一次半夜凌晨聽到出事了,幾間宿舍的人全醒了。出來一看,一個背書包的男生倒在地上,然後一個穿背心的人壓他身上暴打,人都已經暈了,打得還那麼狠!
『貳』 對校園欺凌事件的看法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並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叄』 你是如何看待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
誰都想管!誰都不管!
『肆』 如何看待校園欺凌事件
我覺得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學校心理教育的缺乏。現實生活中部分中小學生往往會在交往需要與善惡是非面前產生迷茫,引起心理沖突;在升學壓力與學習壓力之間產生心理對抗。
受社會不良風氣尤其是網路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產生心理叛逆,這些問題後導致學生產生心理障礙和暴力傾向。而部分教師又不主動去接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心裡狀態,或者採取簡單生硬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孤立歧視等,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導。並且部分學校僅有的心理健康課程被認為是副科,被其他課程佔用。
家庭教育的缺位,我們發現校園暴力案件的學生雙方,主要來自於兩類家庭,一是獨生子女家庭,一類是留守兒童家庭,包括二次留守。前者在家裡父母過分溺愛或縱容,對於是非觀念沒有明確的認知,後者父母忙於生活,忽視對子女的管理和教育,或者直接不聞不問,聽之任之。
當然這兩類家庭共同的問題是認為教育使學校的事,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老師都無法教育好子女,自己更沒有辦法。這種錯誤的思維,直接長期導致我國家庭教育的嚴重缺位。
社會法制教育的缺乏,長期以來我們忽視對在校學生尤其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或者未能採取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學生在心理產生抵觸情緒,或者部分學校配備的法制副校長因各種原因,未能主動承當和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
而出現校園暴力案件之後,部分公眾缺乏正確的認識,以道德標准來衡量和判斷事件的嚴重性,影響了執法機關的執法行為,形成「大事大解決、小事靠調節」的執法困境。
『伍』 談一談你對校園欺凌現象的看法。
欺凌其實並不可怕,誇大和化小才是把急症治成慢性病的昏招。國內外無數版成功應對欺凌的案例說明,孩子的權是非判斷能力較弱,但成人卻不能糊塗。
不讓受傷害的孩子感覺一個人在「戰斗」,是接下來妥善引導和嚴肅討論的前提。銜接理法與現實,清晰堅決地對欺凌說不,才能讓陽光校園中的每一個孩子,心中都沐浴陽光。
(5)校園欺凌事件談談看法擴展閱讀
關於何種行為構成校園欺凌,我國法律並沒有專門界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欺凌概念的否定。事實上,針對校園欺凌,世界各國有著較為統一的標准,反欺凌制度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免於恐懼,在學校內有安全感。
從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權等角度講,學生在學校中也應該有免於恐懼的權利。打造安全校園,不能僅限於校園內沒有「毒跑道」,更在於學生在校園中能夠沒有恐懼地學習、交流、生活。
因此,在校園中,只要傷害是故意的,並導致受害學生處於驚嚇或恐懼之中,無論傷害的形式如何、程度大小,都是欺凌。不能因為加害人自稱「逗著玩的」而把這種故意傷害行為排除在欺凌之外。
『陸』 幫我寫一份「校園欺凌事件+看法」作文200字
寫作思路:可以寫校園欺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影響以及危害,再寫學校應該怎麼樣可以避免校園欺凌,語言要流暢,思路要清晰。
正文:
在和諧的學校中,同學互相幫助,相互學習、探討問題。操場邊,遠遠地便聽見琅琅書聲,在剎那間構成一曲美妙和諧的樂曲,一切似乎是那麼美好,溫柔的陽光「似乎」灑落在每個人身上,快樂「似乎」無處不在。
然而,在這美妙的樂曲中仍有一些煩人的噪音擾亂眾人,影響眾人的身心健康,使之畏懼,使之恐慌,在社會日益迅速發展的今天,校園欺凌卻不再是偶爾劃過天空的流星,它像一團可怕的火焰迅速燃燒著,悄悄地、可怕地蔓延著,愈來愈旺盛,難以制止。
那麼,本該寧靜和諧的校園,為何屢次發生這些悲劇,本應該用美好、純真等詞來形容的花季少年少女,卻越來越多地與暴力、喋血、行凶等聯系在一起?校園暴力話題異常沉重,面對校園暴力,學生不知所措,家長教育者束手無策。
誠然,校園暴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對其遏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歸根結底,只有對症下葯,方能葯到病除。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在濃濃的關愛中成長。極端寵愛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別人必須聽從於我的錯覺,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正是這種過於極端的個人中心思想,造就孩子唯我獨尊的畸形心態,使得孩子遇事只注重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偏狹性格。
一旦他人不能滿足自身利益,就立刻採取一些過分的行為進行報復,給予他人所謂的「懲罰」。其中就不乏通過傷害對方身體或者性命來發泄自身憤怒的殘忍的「江湖仇殺行為」。
再者,學校教育懲戒功能逐漸喪失,在當前不盡合理的義務教育法規的限制之下,絕大多數學校很難處分一個學生。懲戒功能的喪失,助長了極端心理的自由萌發,暴力者變得無知,無所畏懼。
其次,學校的弱勢也導致老師處理紛爭的權威地位下降,對一些性情暴戾的孩子純粹講道理感化是無用的,但老師們所能做的往往只能如此。他們很為難。導致許多學生認為老師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頭來還是要靠自己以及小團體的力量才能解除心頭恨。
值的注意的是,當下愈來愈多的網路游戲出現在應用市場,這其中難免會有涉及暴力、道德等層面的問題。在虛擬世界特定形象當中,玩家感受到虛擬的暴力快感加以施用於現實,殊不知自身早已被影響甚至被左右,盲目跟從,最後釀成不可避免的慘劇。
因此,青春年少的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秩序觀,培養博大的胸襟,切勿因小事引發大禍端。學會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學會換位思考,改變極端思想,以禮待人,以情相知。
校園需要陽光,讓陽光為「蒼白」的心靈注入生機、希望,譜寫一首屬於青春的和諧曲,讓我們丟棄欺凌,在陽光下快樂前行。
『柒』 應該如何看待校園欺凌事件
知乎用戶「小露存紙」對此發表過看法,他的觀點如下:無法償還的東西是無價的。缺少快樂的少年時光永遠無法補償,我只希望這樣的黑暗其他人無需經歷。之所以選擇成為老師,或者說之所以成為老師,便有這個深層原因。
而對欺負者一方,欺負所產生的消極後果同樣不容忽視,若未加干預,一些兒童會把欺負作為一種達到個人目的的有效手段,一旦形成認知和行為習慣,這些兒童更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特點,欺負者的不良個性特點會妨礙其與其他兒童的正常社會交往,導致他們在同伴群體中受到排斥,而不良的同伴關系和低下的社交地位,一方面會對欺負者的社會性和人格發展產生多方面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又會使欺負者集合在一起結成不良同伴團伙,進一步增加其反社會行為發生的可能性,olweus的研究表明,經常欺負他人的兒童成年後的犯罪率是正常人的4倍。
『捌』 校園欺凌事件的讀後感
在世抄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襲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並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