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打人事件

校園打人事件

發布時間: 2021-05-24 16:50:30

校園打架事件處理

一塊兒去派出所,接受訓戒,寫檢查。打傷人的給傷者看病去,情節嚴重的刑事拘留或者罰款。

Ⅱ 校園暴力事件案例

案例主要講的是未打掃衛生起爭執釀命案,三位在校學生均獲刑,具體如下:

鄭某、李某、鄭某某與被害人王某某系同班同學,2012年7月,因被害人王某某值日但未打掃衛生,鄭某某與王某某發生口角;之後,王某某在路過鄭某座位時在鄭某背部推了一下,引發推搡廝打;一旁的李某、鄭某某也參與到毆打中。最終造成王某某頭部重傷,後經救治無效死亡。案發當日,鄭某與鄭某某先後被警方抓獲歸案,李某在其親屬陪同下投案自首。

法院一審後,判處鄭某有期徒刑七年、李某有期徒刑二年、鄭某某有期徒刑二年。一審宣判後,鄭某、鄭某某提起上訴,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2)校園打人事件擴展閱讀:

沒有可以復制的青春,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校園暴力事件——盡管其中或許有著太多的共因可尋。因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總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與「受害者」,很可能意味著對他們的拯救與干預是隔靴搔癢式的。事件成因越復雜,在尋求解決辦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見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規律與破解良方。

對於這些未成年人而言,在當前刑法懲戒難以介入的情況下,他們最終基本上還是要回歸家庭,回到他們「熟悉」的成長環境。那麼,對他們的「改造」,就必然離不開對這種具體環境的干預。

Ⅲ 最近校園暴力事件

校園暴力,最近又成了此間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在中國和新加坡從事心理輔導經驗告訴我們,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可以根據其性質分為各種類型,不是一出現便與私會黨有關。心理輔導員也應根據行為的不同類型,對症下葯地予以處理。

以下幾種情況,都會引致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產生。

第一種是「心理幼稚症」。

張同學,男性,14歲,中學二年級。這位同學出身於「書香門第」,母親是一名中學優秀教師,從小對他進行嚴格的管教。小張從小學到初中都是重點優秀學生。他為人文靜溫和,在親戚和學校老師心目中是一名老實聽話的好孩子。

但是近兩年來連續發生三件令人吃驚的事件。第一件,在巴士車邊,無故將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壞,被警察局訓話和拘捕教育數天,後被母親保按釋放。第二件,時隔數日,自作主張用10元買進一輛來歷不明的自行車,隔一周後又以同樣價格出售給別人,再次被警局傳訊訓話。

再隔數月,跟著一名同班同學到居民家中偷竊,他擔任「把風」。被抓後追問他為什麼行竊,小張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竊是犯法的。因為他是我朋友和同學,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這呈現「無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點――缺乏深刻的動機和計劃的犯罪行為,並不追求得到物質的滿足。

在心理中心檢查,張同學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無精神病理症狀;但發現心理發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單純,心理認識水平低下,無理想追求,無成熟自我意識。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經過心理輔導、檢查、咨詢、老師幫助、家人加強教育,一年後逐漸好轉,不再出現類似行為,順利考上初級學院。

小錯不斷成棘手問題

第二種是「反社會性格缺陷」。

小維,男生,中學四年級,17歲。

他幼小時活躍好動,上課不遵守紀律,在課堂里有時無故起身來回走動,尖聲喊叫,教師多次教育批評無效,父母經常收到老師投訴電話。進入初中後,更發展為動輒沖動打人,脾氣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懼和危險,外號為「小霸王」。

最近連續發生多次意外事件:用小刀亂劃亂舞,將女同學手指劃破,鮮血如注。第二天將另一位同學從高台上推下來,震驚全校。在教室內打鬧,將鐵制書桌打翻,壓傷別人,險出人命。

後來發現,小維從小無法無天,調皮搗蛋,屢犯錯誤。令人不安的是,屢教不改,當面檢討,事後不改,屢教屢犯,我行我素,不能自控自己的行為。父母為他其痛心哭泣,打過罵過,他在旁邊若無其事。幼小時曾看過心理醫生,懷疑他有「多動症」。

這是很值得注意的案例。問題是,這名男生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其輕微違紀行為達不到犯罪的程度,無法司法懲戒。現有學校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懲責手段,教師教育無效,輔導效果很差,成為教育領域一項棘手問題。

最後我要舉出一個上海實例,這是個輕微犯罪的案例,當事人送「工讀學校」管教,結果是個教育有效的成功例子。

小英,女生,15歲,初三學生。

小英父母6歲前離婚,由父親撫養。父親是個商人,經常外出經商,讓小英單獨生活和求學。因為從小缺乏管教和父母親溫暖,她生活隨便,愛虛榮和打扮,經濟揮霍,讀書不用功。中學一年級起,就偷竊同學錢財,亂交男友,發生性關系,還墮胎一次。學校教育無效,生怕她再次犯罪,送「工讀學校」學習和管教。

這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殊學校。學生一律留宿在學校中,實行半工半讀,一半是普通學校的課程學習,另一半是輕微勞動或集體文娛體育活動。

小英在學校學習二年,表現好,提前出校,升入高中,以後考入普通大學,表現良好。

這說明,青少年犯罪,尤其輕微犯罪,犯罪早期應該及時處理,控制,採取特殊措施,切斷犯罪源,才能有效制止再犯罪。犯罪是社會必然存在的問題,其責不在於家長和學校,關鍵在於正確處理。

關注對社會的危害性

校園暴力事件由來已久,至少有以下社會危害性,必須重視和糾治。私會黨不過是校園不良行為中的一種形式,青少年嚴重不良行為有二大類:

其一,違紀行為――違反校紀校規、打架、聚眾鬧事、賭博、酗酒、早戀亂愛、流氓習氣行為、偷竊、欺騙、陷入「黃毒」和「私會黨」等。

其二,違法行為――盜竊、強奸、賣淫、傷人、殺人、私會黨團伙和其他刑事犯罪等。從上海調查的資料,大致發生頻度在1%左右。

青少年並非成人,心理行為不成熟,犯罪偶發性機率大,社會危害性不大,不適合採用成人法律。他們的人生有一長段道路要走,各國都有青少年保護法,目的著重於挽救,從寬,讓他們重新做人。

不幸的是,現有學校對輕微不良行為和犯罪缺乏有力懲戒措施,輔導作用不夠有力有效,管束困難。對特殊家庭、特殊父母(如離異、孤兒、特殊性格兒童等)不採取社會隔離、封閉學校的教育,教育困難,成效很差。

「工讀學校」是特殊教育,專收「問題學生」。學校採取封閉式教育制度,學生一律住宿過半軍事式集體生活。教育課程同普通學校,升留學制度相同。

教育隊伍由教師(特殊有愛心者,對德育有經驗)、警察局幹警、民政部人員、心理輔導者、義工等組成。兼教又管,寬嚴結合,務使學生在德智體勞全面發展。

問題學生由各校提名。針對道德品行有問題而屢教難改者、輕微犯罪行為又未嚴重犯法者、須接受預防性管教的學生,收住教育。

教育或住宿學校時期可從一年到三年,視學生行為道德表現。而離開學校後,社會不應該歧視,學歷相同。這樣的教育,在中國各地和上海已推行10至20年,效果良好。

本人認為香港電影也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Ⅳ 不斷曝光的學校打人事件,我們要如何看待呢

最近見到大多新聞,有老師與學生之間互相攻擊,有學生自殺因為老師不讓考試,有家長尋求幫助對付打人老師。

近日,網友爆料一則學生和老師互相扇耳光的視頻,視頻中女教師對男生進行批評教育時發生沖突,這位男生不但不聽,還頂撞老師,致使女老師當場被激怒,隨後當場猛扇該男生一耳光。不料男生不甘示弱,回擊了老師一耳光

山東濱州一女子含淚聲討「打人」教師。該女子講,她孩子在濱城區一所中學就讀,沒想到昨天在課堂上,當著同學的面,被英語老師「痛打」,孩子臉部紅腫。她看了十分心疼,淚流不止,她希望學校嚴懲打人教師,?孩子一個公道。

江蘇省豐縣華山三千劉樓村一10歲女孩於14日晚10點,在家喝農葯自殺,死後留有手寫體遺書374字,告別視頻3分26秒。10歲女孩告別視頻遺言:「你們是打我罵我,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對我好的,我真想在天堂照顧你們一輩子。我也不想讓你們失望,你們兩個誰都別跟誰吵架,你們吵架我在天堂走得也不安心,因為我太想去天上看看了,拜託了再見了,記住我的樣子了么,我的樣子很漂亮的。我走了,你們不要想我想的太很,我走了再見等等。10歲女孩遺書遺言,媽媽你和爸爸也要好好活著,你們全都好好活著。因為我太想去天上看看了,拜拜了,再見了。不給你們添亂,也不用打我罵我了。其實,你罵我的時候我特別開心。我不是因為你們是因為什麼事情,因為我有兩個敵人。我討厭她們兩個。老師不讓我考試了,我活在世上也沒有意義了。拜拜了等等。」

我記得我上學的時候,我的爸媽只要碰到我的班主任,就問我的學習情況。和在校的表現情況。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如果在學校不聽話,你就給我打噻,打了我還給你拿手工錢(方言:意思就是你打了我還給你錢)。

可見,那時候我們的家長是完全信任老師的,就那一句朴實的交待就把孩子交給了老師,把信任交給了老師。讓老師沒有後顧之憂,可以放心大膽的管教我們。

在我的記憶當中,我們的老師也從不輕易打學生,反正我是從來沒被他打過,嘿嘿,不過我也是班上最聽老師話的和成績最好的。有幾個同學好像被老師打過幾次,那幾個同學是班上最調皮搗蛋的,老師經常都准備一根荊竹條,貌似就是給他們准備的。

一般挨老師打的不光是成績不好,還特別搗亂,比如前桌的同學在認真聽老師講課,他就後面用腳蹬前面同學的屁股,或者把鄰桌筆悄悄藏起來,讓人家做作業沒筆。

你說,這種學生該不該打?

我都不知道現在是怎麼了?是信息太靈通了還是現在的孩子太嬌氣了?家長投訴老師打學生好像經常見諸於報端。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打了(其實有的都不能稱之為打),不投訴老師一下好像還顯得有點不正常了。

我先聲明一下,我不是教師,不是我站在教師的角度說話,我也不是一定支持老師打學生。但我們要思考一下:你的孩子為什麼會被老師教訓,即使他成績不好,如果品德優秀,老師會打嗎?

其實老師和家長是一樣的心理,都是為了孩子將來有一個好的前途,不說將來,至少在他手裡是一個好學生。那如果就遇到班上有這樣的學生,無數次苦口婆心的說服教育,都還要調皮搗蛋,學習也不搞,那怎麼辦?是放任不管還是把他逐出校園。

當然,我們也不否定有的老師可能確實下手有點重了點,但這種現象畢竟是個別,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論。

如果我們家長經常和學校老師溝通交流,能夠及時掌握學生動態,發現孩子有不好的苗頭,就配合老師一起制定相應措施,把你的態度擺出來,把一份信任交給老師。這樣,老師就會根據不同情況區別處理。

至少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完全信任老師,也有理由相信老師能管理好我們的孩子。

Ⅳ 校園打人事件被稱誇大情況,如何看待散播謠言的行為

就散播謠言的行為來講,我覺得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在傳播謠言的過程中,他們自己就成為了引起恐慌或者造成其他方面問題的原罪。很多事件的背後犯錯誤的不僅僅是施暴者,還有謠言的散布者,並不是只有武力可以造成傷害,語言上面的傷害更是可以,所以肆意散播謠言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應該鄙棄。在校園暴力這一方面,事件如果故意被放大的確是錯誤的,但是最應該關注的不應該是散播謠言的行為,而是校園背後的教育問題和校園安全問題。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孩子的成長問題,需要家長、學校全方面的關注,因為受害者的身心也許會因為校園暴力從此無法完善,一度走上不歸路的學生也是比比皆是。而施暴者就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年少無知就是無知,無知就理應受到最合適的教育。校園暴力應該重視,散布謠言絕對不能遵循。

Ⅵ 校園暴力事件

校園,最近又成了此間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在中國和新加坡從事心理經驗告訴我們,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可以根據其性質分為各種類型,不是一出現便與私會黨有關。心理員也應根據行為的不同類型,對症下葯地予以處理。

以下幾種情況,都會引致青少年不良行為的產生。

第一種是「心理幼稚症」。

張同學,男性,14歲,中學二年級。這位同學出身於「書香門第」,母親是一名中學優秀教師,從小對他進行嚴格的管教。小張從小學到初中都是重點優秀學生。他為人文靜溫和,在親戚和學校老師心目中是一名老實聽話的好孩子。

但是近兩年來連續發生三件令人吃驚的事件。第一件,在巴士車邊,無故將一名女乘客的裙子剪壞,被局訓話和拘捕教育數天,後被母親保按釋放。第二件,時隔數日,自作主張用10元進一輛來歷不明的自行車,隔一周後又以同樣價格給別人,再次被警局傳訊訓話。

再隔數月,跟著一名同班同學到居民家中偷竊,他擔任「把風」。被抓後追問他為什麼行竊,小張不加思索地回答:「我知道偷竊是犯法的。因為他是我朋友和同學,不去不好意思」,「反正我不想偷」。

這呈現「無知型」和「玩耍型」犯罪特點――缺乏深刻的動機和計劃的犯罪行為,並不追求得到物質的滿足。

在心理中心檢查,張同學外表正常,智商中上水平,無精神病理症狀;但發現心理發育不成熟,想法幼稚單純,心理認識水平低下,無理想追求,無成熟自我意識。這是「心理幼稚症」犯罪的典型例子。

經過心理、檢查、、老師幫助、家人加強教育,一年後逐漸好轉,不再出現類似行為,順利考上初級學院。

小錯不斷成棘手問題

第二種是「性格缺陷」。

小維,男生,中學四年級,17歲。

他幼小時活躍好動,上課不遵守紀律,在課堂里有時無故起身來回走動,尖聲喊叫,教師多次教育批評無效,父母經常收到老師投訴。進入初中後,更發展為動輒沖動打人,脾氣粗暴急躁,不知道恐懼和危險,外為「小霸王」。

最近連續發生多次意外事件:用小刀亂劃亂舞,將女同學手指劃破,鮮血如注。第二天將另一位同學從高台上推下來,震驚全校。在教室內打鬧,將鐵制書桌打翻,壓傷別人,險出人命。

後來發現,小維從小無法無天,調皮搗蛋,屢犯錯誤。令人不安的是,屢教不改,當面檢討,事後不改,屢教屢犯,我行我素,不能自控自己的行為。父母為他其痛心哭泣,打過罵過,他在旁邊若無其事。幼小時曾看過心理,懷疑他有「多動症」。

這是很值得注意的案例。問題是,這名男生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其輕微違紀行為達不到犯罪的程度,無法司法懲戒。現有學校制度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懲責手段,教師教育無效,效果很差,成為教育領域一項棘手問題。

最後我要舉出一個上海實例,這是個輕微犯罪的案例,當事人送「工讀學校」管教,結果是個教育有效的成功例子。

小英,女生,15歲,初三學生。

小英父母6歲前離婚,由父親撫養。父親是個商人,經常外出經商,讓小英單獨生活和求學。因為從小缺乏管教和父母親溫暖,她生活隨便,愛虛榮和打扮,經濟揮霍,讀書不用功。中學一年級起,就偷竊同學錢財,男友,發生性關系,還墮胎一次。學校教育無效,生怕她再次犯罪,送「工讀學校」學習和管教。

這是一所全寄宿制特殊學校。學生一律留宿在學校中,實行半工半讀,一半是普通學校的課程學習,另一半是輕微勞動或集體文娛體育活動。

小英在學校學習二年,表現好,提前出校,升入高中,以後考入普通大學,表現良好。

這說明,青少年犯罪,尤其輕微犯罪,犯罪早期應該及時處理,控制,採取特殊措施,切斷犯罪源,才能有效制止再犯罪。犯罪是社會必然存在的問題,其責不在於家長和學校,關鍵在於正確處理。

關注對社會的危害性

校園事件由來已久,至少有以下社會危害性,必須重視和糾治。私會黨不過是校園不良行為中的一種形式,青少年嚴重不良行為有二大類:

其一,違紀行為――違反校紀校規、打架、聚眾鬧事、賭博、酗酒、早戀亂愛、流氓習氣行為、偷竊、欺騙、陷入「黃毒」和「私會黨」等。

其二,違法行為――盜竊、、淫、傷人、殺人、私會黨團伙和其他刑事犯罪等。從上海調查的資料,大致發生頻度在1%左右。

青少年並非成人,心理行為不成熟,犯罪偶發性機率大,社會危害性不大,不適合採用成人法律。他們的人生有一長段道路要走,各國都有青少年保,目的著重於挽救,從寬,讓他們重新做人。

不幸的是,現有學校對輕微不良行為和犯罪缺乏有力懲戒措施,作用不夠有力有效,管束困難。對特殊家庭、特殊父母(如離異、孤兒、特殊性格兒童等)不採取社會隔離、封閉學校的教育,教育困難,成效很差。

「工讀學校」是特殊教育,專收「問題學生」。學校採取封閉式教育制度,學生一律住宿過半軍事式集體生活。教育課程同普通學校,升留學制度相同。

教育隊伍由教師(特殊有愛心者,對德育有經驗)、局幹警、人員、心理者、義工等組成。兼教又管,寬嚴結合,務使學生在德智體勞全面發展。

問題學生由各校提名。針對道德品行有問題而屢教難改者、輕微犯罪行為又未嚴重犯法者、須接受預防性管教的學生,收住教育。

教育或住宿學校時期可從一年到三年,視學生行為道德表現。而離開學校後,社會不應該歧視,學歷相同。這樣的教育,在中國各地和上海已推行10至20年,效果良好。

本人認為香港電影也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Ⅶ 如何應對校園暴力事件

透視這些學生暴力視頻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暴力的發生只因誰搶了誰的女朋友,誰看誰很不順眼……我們可以說,中學生正處於心理悸動期,受社會的影響,很容易在「從眾」、「好奇」等心理誘因下做出暴力舉動。但捫心自問,家長、學校和社會又為孩子提供怎樣的教育呢?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卻忽視孩子的心理困擾;學校急功近利,一味追求升學率,卻不重視生命教育;社會暴力文化侵襲校園,校園不再是凈土。

令人詫異的是,若不是暴力視頻在網上傳播,校園暴力事件往往很難被學校管理者和家長知曉,這無疑為校園管理提出了警示。西方一些國家建立了校園暴力早期識別系統,學校管理人員發現學生的異常情況時,會將這些信息匯總和分析,以預防暴力事件的發生。而我們很多人甚至不認可校園暴力的存在,這種自欺欺人的「鴕鳥」政策必須及時摒棄。

此外,學生暴力視頻在網路上的廣泛傳播,也拷問著網站的審核管理。明知這種暴力視頻社會影響很壞,為何還為其發放通行證?網站不能為了點擊率而不顧社會責任,充當暴力視頻的「幫凶」。(

Ⅷ 校園打架鬧事的看法500字

校園打架鬧事的看法
打架這個詞在我的中學時代出現的可不少!動刀動槍的也不少!現在我聽見這個詞就有些毛骨悚然。為什麼呢?還是這件事,引起了我對打架的毛骨悚然!

記得,那天放學,我們在學校門口正好遇見一樁打架事件,而且用的都是制人與死地的「傢伙!」一個頭頂有撮金毛的年輕人手拿一塊磚頭,正追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學生跑。那個學生就跑到了我們學校內,但被一輛自行車擋住了逃命的去路。最終這個學生被那個有著一撮金毛的人逮到學校門口,用磚頭狠狠的砸在這個學生的頭上,當時這個學生就頭破血流,昏到在地,這是,那人看情況不妙,就逃之夭夭了。真不知道這個學生和他有什麼血海深仇。

前些日子,班主任為了我們年級兩個班打架,耗費了許多時間,主要原因是仇某為了一件小事與二班的張某發生矛盾,導致中午一場打鬥與下午一場打鬥。中午兩人個沒佔便宜,所以約定下午放學繼續較量。這可好,張某中午回家拿了一把長有20厘米長的水果刀與一個升了銹的鐵棒。幸好,有幾位同學及時去勸駕,要不然這事可就不好收場了。這兩天,我聽的最多的話就是誰把誰打了。我真是有些不耐煩了!怎麼這么多的矛盾?這么多的打架事件呢?

打架,是一種行為上就很不道德的事情,還是一種違法行為!有什麼矛盾不能以和平解決呢?為什麼要動刀動槍呢?如果這個世界不在有打架發生,那麼這個世界會跟美好!

Ⅸ 新聞上經常報道校園暴力事件,一個女生被一群女生圍著打,女生之間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仇恨」

我覺得這都不是矛盾不矛盾的問題,起因都是一些小事。
發生這樣的暴力事件大多都是因為相關的這些女生本來就極度的叛逆,又缺乏有力的管教,一丁點的不順脾氣就要炸,才導致了這些校園暴力事件

熱點內容
欲為良師必有師德有感 發布:2025-08-25 20:10:56 瀏覽:400
英語上 發布:2025-08-25 20:01:40 瀏覽:504
蘇牧老師 發布:2025-08-25 18:04:56 瀏覽:47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中考試 發布:2025-08-25 16:56:51 瀏覽:228
南京教育咨詢公司 發布:2025-08-25 14:53:20 瀏覽:632
2017年陝西數學 發布:2025-08-25 11:13:28 瀏覽:808
千筆教學 發布:2025-08-25 10:13:14 瀏覽:178
最美鄉村教師馬劍霞 發布:2025-08-25 09:48:41 瀏覽:504
認識米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5 08:32:43 瀏覽:788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 發布:2025-08-25 03:51:39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