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縣中心中學
托起太陽
詞 楊霞丹
曲 雷維模
❷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的辦學條件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創辦於1925,始名武勝縣簡易師范學校,幾易其名,1958年定名為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1946年始辦高中,開創武勝高中教育之先河。學校佔地260畝,建築面積4.6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8萬平方米。現有4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00餘人;教職工151人。
學校依山傍水,近鄰定遠古鎮,遙峙天印眾山。悠悠江水如玉帶環繞,四條公路,三個渡口,連接著武勝各鄉鎮。學校特別注重校園文化建設,體現環境育人。近幾年,學校全力打造環境,增添文化設施,深挖設施教育內涵,建成了可容納近萬人集會、活動的文化廣場。廣場四周是花圃、校友林、校訓碑、校志銘、名人塑像以及名言碑刻、文化長廊等文化設施。校園古木參天,綠樹成蔭,花果飄香,景色怡人。徘徊其間,心靈得到凈化;徜徉其前,情思得到升華。她沒有現代生活的喧囂煩雜,獨有學子讀書修業的幽雅寧靜。學校被市縣授予 「園林式學校」,被四川省授予「校風示範學校」。
80多年來,學校培育了近3萬名初高中畢業生,為大中專院校輸送了1.75萬名新生。改革開放以來,新的教育形勢推動學校迅速發展,學校在各級黨政的關懷下,在校友的傾情支持下,學校抓住機遇,加大投入,完善設施 ,優化辦學條件。2002年投入資金120萬元建成實驗教學、現代教育技術綜合樓一棟;2003年投入資金180萬元,在縣內率先建成校園網;2005年、2006年再投入資金200多萬元,添置圖書,購置體育、音樂、美術、實驗、勞技等設施設備,改擴建運動場。目前,有標准教室51間,學生寢室329間。學生食堂面積5577平方米,能滿足兩千多人同時就餐。理化生有實驗室、准備室、儀器儲存室和辦公室共22間,總面積1301.3平方米,設施設備齊全。有圖書室4個,藏書12萬冊。有300米和200米環形跑道的運動場各一個。現有教學樓三幢,教學輔助樓兩幢,學生宿舍樓四幢,學生食堂樓一幢,教工住宅樓八幢。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布局合理,新老建築交相輝映,既古樸典雅,又富有現代氣息。各種硬軟體條件已達到省級示範高中標准,2000年通過四川省高(完)中辦學基本條件達標驗收,2001年成為廣安市首批示範高中。2006年經省專家組驗收,授予「四川省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辦學理念,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強化基礎,激活潛能,知行結合,培養特長」為辦學特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走內涵式發展,不斷優化師資,優化教學,深化教改教研,努力開辦特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近年,通過實施教師「七個一」工程,全面啟動教師繼續教育,加強學歷、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注重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搞好名師助推活動。一支素質精良、作風過硬、結構合理、富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基本形成。該校現有專任教師142人,學歷達標率95%,高級教師35人,中級教師61人,有特級教師1人,市縣名師11人。受國家級表彰的教師2人,受省級表彰的教師6人。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科學管理,狠抓教學質量。近幾年,由於招生政策的改變,該校的生源質量很差,但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能直面現實,把艱難留給自己,把信心交給學生,把熱情獻給事業,靠拼和實干精神,抓管理,抓教學,挖潛力。重視基礎知識,從起始年級抓培優補差工作。加強過程管理和績效管理,搞好教學工作「九落實」。經過大家的艱辛努力,在不利的競爭中,仍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在2000年、2001年高考中,升學率分別為60.7%、76.05%,居廣安市農村中學第一名。2002年縣文理科狀元,2003年縣理科狀元均從這里誕生。2005年應屆生上本科線居縣第二,文科上本科線人數全縣第一,學校獲市示範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三等獎。2006年至今,高考獲市示範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二等獎或三等獎,一直居廣安市同級示範高中第二。學校多次榮獲市縣高考貢獻獎,辦學效益獎。
針對該校實際,我們認清教育形勢,更新教育觀念,理清辦學思路,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辦學理念,因地制宜,力爭把品牌做響。狠抓藝體飛工作,強化學校特色教育,真正把該校打造成為有影響的區域性農村高中學校。多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市縣中學生運動會均獲得好成績。2007年,殘疾學生胡雲華經學校培養,體育特長發揮出色,參加四川省第六屆殘運會,獲三枚銅牌,並獲得道德風尚獎,該生成為了第28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該校傳統體育項目——跆拳道散打成績逐年提高,一直代表廣安市參加四川省運動會,2009年在四川省第十屆全運會散打比賽中有第二名3人,第三名1人,第五名1人;團體總成績位列全省第六名。2010年在四川省第11屆全運會上,該校散打隊的成績再創新高:奪得銀牌1枚,第四名1人;第八名3人。學校還獲得省級「招飛工作先進集體」「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先進單位」,2005年獲市級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先進集體,2007年四川省體育局、四川省武協授予「四川省青少年散打錦標賽男子丙組團體第5名」獎牌,2007年被廣安市文體局批准為「廣安市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2008年榮獲廣安市參加各級比賽第6名、廣安市傳統體育項目綜合評估三等獎。還獲省「勞動技術教育研究成果三等獎」 「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節優秀組織獎」;被團中央、中國科協、農業部聯合授予「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單位」。
該校以「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促教」為戰略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建立機構,健全制度,增加經費投入,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於課改和課題研究。立足校情,搞大眾教研;講究運用,研教結合;注重實效,師生互動;規范操作,重視管理。幾年的探索,成績顯著。該校承擔的省、市、縣級教育科研課題截至2009年底,有4個課題已經結題。縣級教育科研課題《高中文科綜合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獲武勝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第八屆「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9年10月再獲廣安市教育局頒發的第三屆「優秀校本研究成果獎」二等獎;2009年11月,省級教育科研課題《農村普通高中學生擇業理念教育及就業基本技能訓練的研究與實踐》獲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的「四川省第四屆「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2010年8月,市級教育科研課題《農村中學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獲廣安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第四屆「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和獎金2000元;
2010年3月,省級教育科研課題《網路環境下農村普通高中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研究》,獲四川省教育廳頒發的「四川省第十二屆電教科研成果一等獎。
2010年3月,該校師生共同完成的科技創新課題《桐子壕中型電站建成後對武勝縣中心鎮的影晌探析》,分別獲武勝縣第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廣安市第1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四川省第2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武勝縣中心鎮小農業經濟現狀調研與發展構想》課題分別獲武勝縣第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廣安市第1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四川省第2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10年3月,學校完成了國家級課題《提升高中學生網路世界人生品位的研究與實踐》的申報和研究准備工作。
2010年8月,完成了省級課題《無線網路時代高中學生健康網路交際理念培養研究與實踐》的申報和研究准備工作。
學校被列為廣安市實驗基地校,四川省課改樣板學校。
❸ 有誰知道武勝縣中心中學的校長的名字
武勝縣中心中學的校長是羅程吧
❹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的介紹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創辦於1925,始名武勝縣簡易師范學校,幾易其名,1958年定回名為四川省武勝中心答中學。1946年始辦高中,開創武勝高中教育之先河。學校佔地260畝,建築面積4.6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8萬平方米。學校被市縣授予 「園林式學校」,被四川省授予「校風示範學校」。2006年至今,高考獲市示範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二等獎或三等獎,一直居廣安市同級示範高中第二。學校多次榮獲市縣高考貢獻獎,辦學效益獎。
❺ 武勝縣中心中學一次讀十六天加晚自習,學生們受不了了,好久可以放假,
樓主你好,馬上就快了吧? 6月10-12日是端午節,國家法定假期,應該放假的。,還有6月7、8、日高考,一般學校都要放假的,看你們學校怎麼安排了。
❻ 2019年武勝縣中心中學火箭班錄取線是多少
如果有名次排名的話,估計更好參考,畢竟尖子班就容納那麼多人。參考-i樂圈網。
❼ 武勝縣中心中學的升學情況
武勝縣中心中學升學狀況如下:
1.在2010年、2011年高考中,升學內率分別為60.7%、76.05%,居廣安市農村中容學第一名。
2.2012年縣文理科狀元,2013年縣理科狀元均從這里誕生。
3.2013年升學率64.2%
4.2014年升學率76.9%。
5.2015年升學率76.02應屆生上本科線居縣第二,文科上本科線人數全縣第一,學校獲市示範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三等獎。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創辦於1925,始名武勝縣簡易師范學校,幾易其名,1958年定名為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1946年始辦高中,開創武勝高中教育之先河。學校佔地260畝,建築面積4.6萬多平方米,綠化面積2.8萬平方米。學校被市縣授予 「園林式學校」,被四川省授予「校風示範學校」。
❽ 四川省武勝中心中學校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作為一種理性認識,是對學校教育實踐的理性構建。是學校管理和發展學校的基本思想和觀念,對校長的治校行為包括學校有序運行的規范、原則方法產生影響,對教職工隊伍的構成和作用發揮產生影響,並且直接影響到學校特色的形成。該校針對國際教育改革的定位—21世紀是一個「學習化」時代,以及我國素質教育的宏觀背景和辦學的核心目標就是一切為了學校的主體—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確立了該校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全面育人。
「以人為本」的內涵是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其核心是尊重人。
「以人為本」的教育即是發現人的價值,發揮人的潛力,發展人的個性。學校工作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做到「兩個為本」:一是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二是堅持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
1、體現三個管理觀念。
一是以人為本的校長觀,管理要「目中有人」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人,學校的一切政策、決策、制度,要體現「目中有人」,要為校長、教師、學生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築起平台,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舞台,努力為師生創設一個寬松和諧、協作進取的良好人文環境。
二是以人為本的教師觀,即校長要「以師為友」。學校興旺,靠什麼?無用質疑,靠教師。因此校長要以師為友,努力為教師實現自身價值創造條件,如工作環境、物質保障、業務提高等,在與教師交往中,校長要善於換位思考,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欣賞人、贊美人、諒解人。
三是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管理要「教育與服務統一」。
現代教育的學生觀就是要把「教育對象」變成「服務對象」,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在教育功能上全面實現教書育人。在思想品德上,努力提升學生的人格,完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知識技能上,為學生走向社會謀生,服務社會奠定扎實的知識、技能、人格基礎。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提升功能:不僅要善待優秀學生,還要鼓勵中等生,更要厚待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教師要更新觀念,做到不求人人升學,但願個個成才。樹立多層次的人才觀、多元化智能觀、教學相長的教學觀、言傳身教的師德觀。同時校長要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讓全體班主任理論水平高,育人方法巧,靈活機動地利用一切契機,提供學生自育的空間,引導學生實現自我教育。
2.管理突出「三性」。
一是發展性。發展才是硬道理。進則立,不進則廢。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南,一切管理行為要著眼發展,立足發展,推動發展,走良性發展之路。
二是競爭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學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為要充分體現激勵性,達到導言、導行、勵心的功能,具有推動力,促使人積極去自主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三是人文性。學校要豐富文化內容,開發自然景觀,塑造精神景觀,挖掘歷史蘊涵。建書館,通網路,建碑林,修建大眾文化娛樂設施等等,創設學園氛圍。要純師風,良學風,形成「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鑄造「篤學敬業、求實求變,負重自強,勇爭一流」的中中精神。
(二)「全面育人」即要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
第一,堅持國家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全面育人」的前提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依法治校,依法從教,為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培育人才。在現階段要堅持「三個面向」,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實踐主體教育、創新教育等現代教育思想,促進學生健全發展,讓他們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與人共處,學會生存。
第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促成學生全面發展。
1、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要義之一是「教人做人」。要使學生健全發展,德才兼備,必須進行「雙成教育」:成人成才。具體措施做到「四要」:一是教師要用人格塑造人格,做到身教言傳。該校十分重視師德,做到師德教育活動經常化,樹立師德標兵,為其他教師樹立榜樣。(該校現有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省級師德先進個人1人)。二是要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健全人格的核心,我們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開設有專門心理學課程,配備了專業心理學教師,為學生上心理教育課,進行心理咨詢,開展學生心理教育課題研究。三是要師生共同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使師生情感交融,實現情感育人,生活育人,活動育人。四是要用愛喚起愛,教會學生懂得愛,把博愛獻給他人,獻給社會,獻給人類。
2、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21世紀,學習能力已成為人求生存、求發展的基本能力。怎樣讓學生學會學習呢?一是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學習品質,使其「樂學」「勤學」。二是學會學習方法,使其「善學」「博學」。「讓學生的頭腦聰明起來」「讓學生的學習愉快起來」「讓學生的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的生活多彩起來。」
3、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實施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學校教育則側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實現「學會—會學—創新」三環遞進教育模式。
4、樹立正確的環境觀—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在育人功能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和感染作用。該校在四個系統著力實現環境育人。一是觀念系統。如注重育人目標、校訓、校風、校微、標語的設置,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認識和觀念,用以指引人的行為。二是制度系統。師生管理、後勤管理、檢查評比、獎懲制度都注重了環境育人的內容。三是環境系統。如該校的建築風格體現古典與現代融合,自然環境做到綠化、美化。設施設備注重承載歷史文化,反映歷史風貌。四是文化活動系統。該校十分注重文藝演出、書畫展覽、寫作競賽、演講比賽、教室文化、校刊編印等方面的實踐活動,從各個角度,以各種方式來實現育人目標。
5、樹立正確的整體育人觀—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形成合力。
學校教育體現教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人人都是導師,個個都是育人者。學校無小事,事事寓教育。同時搞好校家聯系,做到學校、家庭觀念一致,目標一致,要求一致,共同釀造良好育人氛圍。再者,該校還經常加強與周邊單位和職能部門的聯合,純化周邊育人環境,共建良好育人氛圍。
辦學思路:重發展善管理高質量有特色
育人目標:厚德宏志思辯博術
辦學特色:強化基礎激活潛能知行結合讓學生的能力和特長在參與中形成在培養中升華 辦學理念表現在實踐層面上,是辦學思路。辦學思路充分體現了學校教育實踐,包括了辦學策略、辦學措施、辦學特色、辦學目標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根據該校80年的辦學歷史經驗和新時代教育理念,確立了「重發展、善管理、高質量、有特色」的辦學思路。
「重發展」:即把學校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從范圍角度講,注重兩方面:外延式發展和內涵式發展。外延式發展就是「利用」客觀外界條件去實現學校自身發展。如改變交通環境,加強友鄰單位合作,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求得社會各界人士對學校物質和精神諸方面的支持援助。內涵式發展就是「提升」。即通過各種途徑,深挖學校內部潛力,完善機制,激發活力,達到和諧發展,獲得最優效果,從而提升學校品位。內涵式發展重點是科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和資源的優化。
從對象來看,一是促成個體發展,包括教師與學生。教師要不斷解放思想,提高業務水平,革新教學模式等等。學生包括思想、道德、智能、情感、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的發展。二是推動集體發展。學校要與時俱進,貼近時代,順應社會,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效益優良,實現優質教育、和諧教育。
「善管理」:即管理體現民主性、科學性、競爭性、人文性。要充分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突出人的主體地位,使人、財、物最優化,運轉機制規范化,效益最大化。
「高質量」: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全體師生都要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思想。教學工作是學校中心工作,教師要一心一意搞教學,學生要專心致志重讀書。教學要「實」:教學「六認真」要落實,管理要到位,把年級管理、績效管理、行政蹲點管理有機結合,確保質量穩中有升。
「有特色」:特色是事物表現的獨特色彩、風格。學校特色是學校學科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制度、校園文化建設的選擇所體現的獨特的總體風格。辦學特色是辦學理念追求的目標,是學校與眾不同的個性,是學校優勢的發揮,特長的展示,品牌的打造。該校的辦學特色體現了兩個實際:一是學校地域實際。二是學生實際。該校是農村中學,區域條件差,生源不充足,生源質量不高。提升學生更為艱難。目前,因客觀條件所致,學校發展進入緩沖區,需要重新審視自身,作恰當定位,聚合力量,進行第二次創業,開創新局面。為此,我們確定的學校特色是:強化基礎、激活潛能、知行結合,讓學生的能力和特長在參與中形成,在培養中升華。 「強化基礎」: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是發展的奠基石。基礎扎實,發展才穩,後勁才足。因此,我們從起始年級起都注重「雙基」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開發智能,夯實基礎知識,貯備沖刺能量。
「激活潛能」:教育的最高目標是開啟智慧,挖掘人的潛力,使人的發展達到極限。我們倡導「極限教育」,體現兩個最大:最大限度地開發智力,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展示才幹,張揚個性特長。教師要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求知慾,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愉悅。實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形式多種多樣,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性。
「知行結合」:讓學生的能力和特長在參與中形成,在培養中升華」:教育教學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貫徹「素質教育」「實踐教育」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正確處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校內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系、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強化活動課、勞技課、實驗課、信息技術課、藝體課。解放學生大腦,解放學生手腳,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知識,增長閱歷和才幹,積累經驗,展示特長,提升優勢,讓人的個性發展達到極限。
培養特長:如果學生普遍有特長,那麼這所學校的特色就會展現得更充分。因為創辦特色學校的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全面發展、優化個性、各有特長的各級各類合格人才。因此,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其特長十分重要:一要教育者了解掌握學生的特長,以便扶植培養;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潛在長處,鼓勵其努力發展;二要給學生創造條件,留有選擇的餘地,讓每個學生充分發展特長,變「補短教育」為「揚長教育」;三要通過「揚長」活動課,開發學生潛能,使活動課形成系列化、科學化。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力,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滿足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需要。近十年,學校狠抓藝體特色教育,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受到較好的效果。該校藝體生高考上線人數一直居於全縣前列。 「厚德」:即崇尚、重視道德,進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道德分公共道德和職業道德。對學生重點是加強公共道德的培養和形成。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著力。知,即培養學生是非、善惡、美醜等的道德認識;情,即道德情感,它是品德形成的內動力。重點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自尊感、榮辱感、良知等方面的熏陶;意,即道德意志,它是高尚行為的精神支柱,是品德形成的關鍵。品德的形成需要恆心、耐力、意志,堅持不懈,才能完善自我,完美人生;行,即道德行為習慣,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具體體現,是品德教育的目的。教師要從行為習慣入手,逐步養成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宏志」:即要恢弘志氣,理想高遠。人無大志,有如蓬間小雀,快意於榆枋之間,終不能翱翔雲天。青年學生要立志「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說第一等話」,立志建設家鄉,立志報效祖國,立志造福人類。
「思辯」:即要善於思考,有辯證的思維能力和善辯才幹。
學成於思,行成於思。不善於思考無創新,無辯證思維無慎密籌謀,有時會與成功擦肩而過。不善辯則缺敏捷應對能力,事業有時將陷入山重水復,孤立無助。
「博術」:即有廣博知識、非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方法是打開智慧大門、走向成功殿堂的金鑰匙。擁有了創新的思維、科學的方法,定能贏得成功。
❾ 武勝縣中心中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李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