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藤橋中學

藤橋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6-27 09:27:33

⑴ 海南三亞市藤橋中學04畢業生檔案去那裡查

中學生沒有什麼畢業生檔案,一般用高中畢業證或初中畢業證就能起到檔案作用。高中畢業後參加高考的學生,由高考報名表和高考成績作為高考生檔案,被高校提檔錄取後,加上省高招的錄取記錄文件,進入高校作為大學學生檔案;大學畢業時,再加上大學學籍材料和畢業證書、學位證明等,成為個人人事檔案交到畢業分配單位人士保管。所以,中學生只要保管好自己的高中(初中)畢業證就行了。如有丟失,可以找原畢業學校補。

⑵ 溫州市甌海區三溪中學怎麼

簡介:溫州市甌海區三溪中學(原瞿溪中學)創建於1956年9月。當時,學校定名為「永嘉縣第一初級中學」,是一所重點初中。次年,藤橋中學和澤雅中學並入該校。1958年秋,原永嘉縣甌江南岸的三溪、永強等片區劃歸溫州市管轄,學校隨之更名為溫州市瞿溪中學,是溫州市直屬學校。1971年創辦高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78年秋,三溪片的潘橋、郭溪、婁橋等鄉附設高中班並入該校,隨之成為三溪區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學。
注冊資本:1065萬人民幣

⑶ 藤橋中學到鳳凰機場怎麼走

公交線路:23路 → 27路,全程約49.7公里

1、從三亞市藤橋中學步行約40米,到達海棠區政府站

2、乘坐23路,經過27站, 到達東岸假日站

3、步行約10米,到達東岸小區站

4、乘坐27路,經過20站, 到達鳳凰機場臨時站

5、步行約150米,到達鳳凰機場


或者

23路 → 8路50.2公里


23路 → 32路49.8公里

⑷ 潘風是不是督察組成員

網路
目錄
聲明:網路詞條人人可編輯,創建和修改均免費詳情
潘風
潘風,男,漢族,1967.8出生,內浙江容溫州人。
中文名
潘風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7.8
甌海區監察局副局長
簡歷:民革黨員,1988.3月參加工作。浙江師范大學畢業,大學學歷。
1988.03-1993.09 原甌海藤橋中學任教
1993.09-2001.09 甌海澤雅中學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
2001.09-2005.12 甌海二高副校長兼工會主席
2005.12-2010.04 甌海區政協提案委副主任
2010.04- 甌海監察局副局長
協助局長處理日常監察工作。分管執法室、審理室、糾風室。

⑸ 溫州外國語初中部轉學要怎麼弄

溫州市教育局 直屬學校和鹿城區學校招生計劃 學校 總人數 其中擇校 生人數 溫州中學 600 140 溫州中學國際部 200 溫州中學新疆部 160 溫州第二中學 500 140 溫州二中國際部 100 溫州市第三中學 208 41 溫州市第四中學 312 62 溫州外國語學校 184 溫州市第七中學 208 41 溫州市藝術學校 120 24 溫州市第八中學 312 62 溫州市第十一中學 416 124 溫州市第十四中學 312 62 溫州市第十九中學 312 62 溫州市第二十一中學 312 90 溫州二十一中學中澳部 120 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728 218 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50 中加合作高中課程班 溫州市第二十三中學 208 41 溫州市第五十一中學 400 溫州五十二中學 200 溫州五十六中學 100 溫州市第五十八中學 300 溫州市第十六中學 208 41 溫州市教師教育院附校 450 溫州市英才學校 180 合計 7200 1148 另悉,溫州中學(除去自主招生)、溫州二中兩所市局直屬省一級重點高中將按招生數12%的比例各招60名定向生,按市局直屬和鹿城區屬初中初三畢業人數和辦學水平情況分配到各初中學校,具體分配名額見附表。 根據有關要求,我省重點高中招生今年推行「分配製」,重點高中招生名額要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學校,2008年省一級重點高中實際分配招生名額比例達到30%以上,到2010年達到50%以上,採取招收保送生和定向生分配相結合的辦法。根據規定,溫州中學和溫州二中分別按公費生名額劃定錄取控制分數線,並以錄取控制分數線下降10分(含10分)為錄取范圍。根據各校省一級重點高中招生分配名額數和考生志願、學業考試成績及錄取條件,擇優錄取定向生(總分相同者按語文數學2科總成績擇優錄取)。各校未被錄取而空缺的定向生名額數與其餘公費生數合並,再從高分到低分按錄取條件擇優錄取。 溫中、溫二中定向生招生名額分配 學校 溫州中學 溫州二中 溫州二中(初中) 4 5 溫州三中 2 3 溫州四中 1 1 溫州外國語學校 6 3 溫州實驗中學 16 12 溫州七中 2 2 溫州八中 3 2 溫州九中 2 2 溫州十一中 1 2 溫州十二中 3 3 溫州第二實驗中學 2 3 溫州十四中 3 2 溫州十六中 1 1 溫州十七中 4 4 溫州十九中 2 1 溫州少體校 1 溫州二十一中 2 2 溫州二十三中 1 2 雙嶼中學 2 2 仰義中學 1 2 藤橋中學 1 1 上戍中學 1 1 臨江中學 1 雙潮中學 1 七都中學 1 合計 60 60

⑹ 澤雅中學的組成中學史

(1981—1997)
澤雅鎮中學創辦於1981年,學校前身是澤雅公社中心小學附設初中班,時有班級2個,學生90人,教師4人。
1981年4月,經溫州市教育局批准,澤雅公社中學從澤雅公社中心小學析出,正式成為獨立單位,鍾茂盛為校負責人;1981年9月,學校發展到5個班,其中2個班設在林嶴小學,學生257人,教師12人。
1982年,澤雅公社改稱澤雅鄉,學校也隨之易名為「澤雅鄉中學」,歸屬澤雅鄉中心小學領導;
1983年9月,林德邁接任校長;1985年9月,澤雅鄉改為建制鎮,學校又易名為「澤雅鎮中學」。1986年1月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後,澤雅鎮成立了教育管理委員會,鎮中學歸屬澤雅鎮教委領導;
1986年9月,潘永滔任校長;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逐步實施,學生增多,原僅170平方米的校舍無法容納。於是,學校在澤雅鎮外洋村南和洋徵得土地4畝,建造新校舍;當年即破土動工,1987年8月,一新教學樓竣工,9月學生遷入新校舍上課。
1989年9月,林銀國任校長;學校發展為8個班,405名學生,23名教職工。
1991年9月,林雲權任校長;學校實行寄宿制,其中有住校生120餘人。1992年,撤縣設區,學校更名為甌海區澤雅鎮中學。
1995年9月,周秀文任校長;學校為9個班,600餘學生。1996年為充實師資力量,周秀文帶隊前往湖北招收當地優秀教師來校任教。
1997年2月,與原澤雅中學合並,對外統一使用「澤雅中學」校名,本校成為澤雅中學分校;1997年8月,因澤雅建造水庫,遷移到天長村現澤雅中學校址。
學校自創辦以來,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狠抓教學改革,重視體育衛生工作,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取得顯著成績。1984年,數學教師胡建勝在陸忠權老師指導下創造的「六課型單元教學法」效果顯著,縣內外學校教師紛紛前來觀摩取經,其論文在全國中學數學研究會年會上交流;1990年,學校進行的《中小學銜接研究》被列為市級研究課題,《數學非同步教法》被列為縣級研究課題;竹藝社勞技竹拼工藝作品多次獲省市獎項,1992年代表溫州市參加了省學生勞技竹拼工藝經驗交流會。1986年創辦了校刊《溪魂》;1985年6月,林海東同學的小論文《垂直線的簡單做法》在《中學生天地》發表;1988年7月,吳雯霞同學榮獲省首屆初中知識競賽三等獎;1989年,林小芳同學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中獲獎;1994年季建明同學獲市初三數學競賽三等獎。1987年至1989年學校連續被評為縣體育達標先進單位;1987年榮獲縣第六屆中小學生田競運動會乙組總分第三名;1989年被評為縣級衛生先進單位;1987年至1990年被評為縣級文明學校和縣級先進學校;1996年,林月霞老師所帶班級被評為市級先進班集體。 影響一時的社團:
區中:雁來紅文學社
鎮中:溪魂文學社//竹藝社 (1962—2012)
澤雅中學位於澤雅風景區門戶——澤雅鎮天長村,學校佔地面積45畝,建築面積1萬余平方米,現有12個班級,學生437人,住校生200餘人,教職員工57人,其中專任教師44人,具有中學高級教師職務4人,一級教師職務25人。
學校創辦於1962年9月,前身為「溫州市西岸教育輔導區附設初中班」,設初一1個班,把當時已被藤橋中學錄取的西岸區初一學生轉回就讀;教室設在原輔導區樓下,歸屬西岸教育輔導區管轄。
1963年9月,學校正式定名為「溫州市西岸中學」,性質為初級中學,李裕後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當年選址澤雅外洋「楓樹坳」山垟建校,並向本學區招收初一1個班,學校規模為2個班。1964年9月至1966年,每年均招收初一2個班,規模為4—6個班,歸屬溫州市教育局領導,人事、財務歸西岸教育輔導區管理。
1966年「文革」開始後,學校受沖擊,被迫停課「鬧革命」。1968年9月學校復課,恢復初中招生,學校建立「革命委員會」,林日光為革委會副主任。
1969年,學校部分教師被下派公社中學任教;1971年3月,學校由原初級中學發展為完全中學,下派教師返校任教,林廣中任革委會主任兼副書記。是年春季,招收高中2個班,新生以推薦形式錄取,學制二年,學校規模為8個班,仍隸屬市教育局領導,人事、財務由西岸區教辦管理。
1977年3月,麻炳勛任副書記兼革委會副主任;
1982年,甌海建縣後,西岸區易名為澤雅區,學校隨之改名為「甌海縣澤雅區中學」,隸屬澤雅區公所和甌海縣教育局雙重領導。1983年8月,全區5個鄉中學由原區教辦管理劃歸區中學管理。
1984年9月,普通高中學制由二年改為三年,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學校還開設了二年制職業高中班;每年招收三年制普高1個班,二年制職高1個班,高中規模保持在5個班。職業高中班開設農林技術、美術裝潢、工業會計等專業,到1995年,一共向社會輸送了500餘名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其中多名學生考上了高等職業院校。
1986年2月,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體制,鄉鎮中學重新劃歸區教辦管理。1986年7月,麻炳勛任支部書記;1987年4月,吳紹林任校長,林成益任副校長;8月,潘日滔任支部書記;1990年9月吳紹林調離,林成益主持學校工作。
1992年甌海撤縣設區,學校更名為甌海區澤雅中學。1993年9月,高金洪任校長,學校有高中5個班,初中6個班。1995年秋季,職高停招,高中全部招收普通班。
1994年至1996年,為充實師資力量,學校從湖北荊州師專等大專院校引進了近10名外地師范畢業生。
1995年,因建造澤雅水庫,澤雅中學屬庫區范圍,須移址搬遷,並選新址為天長村著手建造新校舍。1997年2月,澤雅鎮中學與澤雅中學合並為一所中學,周秀文任校長,潘風為副校長,校名為「甌海區澤雅中學」,原澤雅中學為本部,澤雅鎮中學為分部。1997年9月,澤雅中學搬遷到天長村新校舍,周嶴中學亦並入澤雅中學,學校規模擴大為高中6個班級,250多人,初中為18個班級,900多人。1999年,潘風任校長。
2001年9月,甌海區成立第二高級中學,澤雅中學高中部撤消,並入二高;同時,為有利於合理調配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將原西岸中學、北林垟中學、五鳳垟中學並入澤雅中學,時學校規模為19個班級,1100多名學生,陳良松任校長。
2002年9月,陳良松調甌海二高任教,林勝奇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2003年1月,原鎮教辦撤消,成立中心學校,程理忠任中心學校校長兼中學校長,林勝奇任常務副校長,主持中學日常工作。
2005年9月,謝建成任中心學校校長兼中學校長,林勝奇任常務副校長。
學校重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熱愛家鄉觀念。八十年代中期率先開展職業高中教育,培養實用人才;創辦校刊《雁來紅》曾影響一時,林長春、林志文等老師帶領學生深入澤雅山區探險采風,寫出了多篇反映澤雅風情的美文佳作,被溫州各大報刊採用,澤雅風景區因此而顯山露水,學生們的寫作熱情一發而不可收,張錫林、林曉忠、周吉敏等多名學生後來相繼被各大新聞媒體聘為記者。 學校自開辦以來,一直是寄宿制學校,住校生佔全校學生的一半以上,管理難度較大,歷屆學校領導和教職員工把住校生管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走出了一條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的新路子,2006年3月,學校被評為溫州市首批農村寄宿制達標學校。
現任校長林力勝主持學校日常工作。

⑺ 三亞市藤橋中學怎麼樣,三亞市藤橋中學好不好

三亞市藤橋中學,
一般般。
只要努力付出過,
就會有收獲。

⑻ 我的小孩在藤橋中學讀書 學校現在中午沒有吃 請問什麼時候有吃

都十一月了,該有了吧

⑼ 坐幾路車能到騰橋中學,應該在哪一站下車

公交線路:23路 → 7路東環,全程約40.3公里

1、從三亞市藤橋中學步行約50米,到達海棠區政府站

2、乘坐23路,經過31站, 到達月川橋廣場站

3、步行約460米,到達月川小學站

4、乘坐7路東環,經過3站, 到達老乾區站

5、步行約260米,到達三亞市

熱點內容
鄧倫英語 發布:2025-07-16 10:04:03 瀏覽:871
文都教育下載 發布:2025-07-16 09:49:59 瀏覽:97
麻將機多少錢 發布:2025-07-16 09:45:32 瀏覽:903
明地理志 發布:2025-07-16 08:56:57 瀏覽:461
物理昏迷 發布:2025-07-16 08:30:48 瀏覽:460
古典舞身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6 08:16:40 瀏覽:718
聚優數學 發布:2025-07-16 07:27:39 瀏覽:815
催眠老師小說 發布:2025-07-16 03:15:50 瀏覽:700
楊彭美術 發布:2025-07-16 02:49:22 瀏覽:348
變速教學 發布:2025-07-16 02:29:54 瀏覽: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