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邵崗中學

邵崗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7-22 06:22:14

㈠ 有中牟官渡的嗎,92年出生的在邵崗上中學的嗎

有的~~08年從官渡中學畢業

㈡ 誰知道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邵崗鄉坎山中學的郵編是多少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霍邱縣邵崗鄉劉集坎山中學的郵編

㈢ 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鎮邵崗中學

要聚會的話直接網上發貼

㈣ 東莞東站怎麼到橋頭鎮鄧屋工業園,急急急急急急~~~~~~

公交線路:常平8路 → 79路 → 橋頭2路,全程約12.9公里
1、從東莞東站步行約90米,到達東莞東火車站
2、乘坐常平8路,經過11站, 到達常平中學站
3、步行約20米,到達常平中學(高中部)站
4、乘坐79路,經過4站, 到達橋頭廣場站
5、步行約70米,到達田新市場站
6、乘坐橋頭2路,經過2站, 到達鄧屋廣場站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㈤ 青銅峽的社會事業

截至2012年,青銅峽市共有各類學校98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普通中學15所,普通小學59所,幼兒園23所。全市教職工3633人,其中:專任教師3192人。在校學生總數48279人,其中:高中生5472人,初中生10432人,小學生21507人,幼兒園8105人。
青銅峽市主要中小學:青銅峽市高級中學、青銅峽市第一中學、青銅峽市二中、青銅峽市第三中學、青銅峽市第四中學、青銅峽五中、青銅峽市第六中學、青銅峽市邵崗中學、青銅峽市鋁業學校、青銅峽市電廠學校、青銅峽市回民中學、青銅峽市漢壩小學、青銅峽市第二小學、青銅峽市第三小學、青銅峽市第四小學、青銅峽市第一幼兒園。 2012年,青銅峽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396人,創造新崗位2103個,累計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5881萬元。
2012年,青銅峽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含其他人員,即以個體身份參保人員)達到47100人,比上年增加4489人,增長10.5%,其中參保職工35293人,離退休人員11807人,分別比上年增加2886人和1603人,增長8.9%和15.7%;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99879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1016人。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8831人,享受待遇人數12418人;參加城鎮居民(城鄉統籌)醫療保險人數210020人,享受待遇人數23197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6000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2002人。
截至2012年,青銅峽市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敬老院3所,五保供養對象320人,其中:集中供養107人。全市城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4400人,共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137萬元。農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9618人,共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641萬元。

㈥ 霍邱縣財政收入多少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霍邱位於東經:115°50′至116°32′北緯: 31°44′至 32°36′,安徽省西部,南枕巍巍大別山、北踏滔滔淮河水、西與河南接壤、北與阜陽隔淮相望、東與六安、壽縣毗鄰、南與金寨相連。
氣候條件:
霍邱屬於亞熱季風氣候,四季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長,四季分明。
自然資源:
霍邱面積3493.16平方公里,物華天寶、素以魚米之鄉著稱,盛產糧、油、棉、是國家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是國家和省的棉油豬山羊禽蛋荻柳等生產重點縣;有古為貢品的灃蝦銀魚;有近20種具有理想開采價值的地下礦藏,其中磁鐵礦貯量居全國第6位,被列為國家大型礦石基地,為霍邱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資。
水資源:
霍邱境內常年平均水資源量超過13.5億立方米,全縣平均有效蓄水量4.29億立方米,本縣有灃河、找母河、牛角河、窖灣河、高塘河、汲河、頭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龍河、淮河、淠河、史河、湖泊有城東湖和城西湖。
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的鐵、磷、石煤、大理石、石灰石、白雲岩等20多個礦種,具有理想的開采價值,特別是周集鐵礦儲量豐富,達20億噸,居全國第五位,被國家列為大型鐵礦石基地,具有極大的潛在經濟價值。
行政區劃:
2008年霍邱縣下轄32個鄉鎮,680個行政村,3652個村民組,2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625290人。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據縣城東北5公里陳家埠鄉橋塘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推測,距今約6000年前縣境就有 人類活動。
本縣古屬東夷(淮夷)。《尚書·禹貢》載地理位置屬揚州之域。《史記·夏本紀》載: 禹封皋陶之後(偃姓)於英六。 《正義》: 「英即蓼也」,是為虞蓼子國,殷(商)屬徐州, 《禹貢指南》 「殷割淮南江北以益徐」。西周仍為蓼國地(蓼故都在固始縣蓼城崗遺
址),屬揚州之域。
春秋,魯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滅蓼設蓼邑屬楚。後又分蓼邑設雩婁邑 (邑治在今固始縣陳淋鎮附近)和雞父邑(邑治在今金寨縣開順鎮)。
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後,未設縣,地屬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屬九江 國。
西漢,在縣境設安風縣(治所在今邵崗鄉許集村)、陽泉縣(治所在今臨水集)屬淮南 國九江郡。又在現霍邱固始之間設蓼縣(治蓼故城),安豐縣(治所在固始縣東南)、雩婁 縣(治所在固始縣黎集附近),歸屬如前。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淮南康王幼子劉 慶為六安王,以此五縣歸其轄。後又在現縣城北設義城縣,不久廢。
東漢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國省,以其縣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
三國為魏揚州地,屬廬江郡。文帝分廬江郡設安豐郡(治安風故城),以蓼、安豐、雩
婁屬之。
西晉因之,改屬豫州安豐郡,以陽泉屬揚州廬江郡。
東晉安帝時省安豐郡,遷安豐縣於原郡治所,屬弋陽郡,其餘縣皆不見記載。《晉書·地 理志》: 「胡寇南下,百姓皆渡江,縣多廢。」
南朝·宋設安豐縣,復設雩婁縣屬安豐郡;又分安豐郡立左邊城郡。齊因之。梁大同元年 (公元535年),徙舊安豐於霍邱城置安豐州,又立決口縣(後改臨水縣治所在陽泉故城)。
自西晉以後,南北分裂,本縣境域時南時北,郡縣廢置無常。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 入魏。魏文帝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設安豐縣屬霍州安豐郡,宇樓縣屬霍州西邊城郡『南 > 齊曾一度歸南朝。東昏侯永元三年(公元501年),復入魏。梁武帝天監五年(公元506年) 入梁。大同元年置安豐州,屬豫州霍邱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入東魏,安豐郡廢。
隋開皇八年(公元588年),縣境設安豐(治所在霍邱壽縣之間,現安豐塘附近)。開皇 十九年(公元599年)始設霍邱縣(治現城關),屬淮南郡,安豐等縣均廢。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屬淮南道,並於霍邱縣置蓼州,別置松滋縣於縣治西40里灃 貞觀初屬壽春郡。神功元年(公元697年)改霍邱縣為武昌縣,屬淮南道壽春府。景雲元年 (公元710年),復名霍邱縣,屬淮南道壽春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屬淮南鎮壽春郡。 此後縣名無變。
五代時期,先屬吳,後屬南唐壽州。
北宋,開寶末年(約公元976年),屬淮南路壽州。熙寧中(約公元1073年),屬淮南 西路壽春府。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度歸金,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屬淮南路安 豐軍。三十二年,屬淮南西路壽春府安豐軍(後改壽州)。
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安豐路總管府,後曾置淮南行省,尋 廢。至正中(公元1355年前後),復置,霍邱屬之。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屬南直隸中都臨濠府(鳳陽府),後屬江南行省鳳陽府壽州。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屬江南省風潁六泗道壽州。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屬安徽省鳳陽府壽州。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屬安徽省潁州。十三年(公元1735年), 升潁州為府,霍邱縣屬安徽省潁州府。
民國1年(1912) 8月,屬安徽省第四區(駐阜陽)。
民國3年(1914) 6月至16年4月,屬安徽省淮泗道。
民國18年(1929)12月,中國共產黨在白塔畈領導農民暴動, 民國20年(1931) 2月成 立霍邱縣臨時革命委員會(後稱縣蘇維埃政府)。民國21年(1932)6月,縣蘇維埃。代表會決議 改霍邱縣為紅城縣,屬鄂豫省皖西北道區。紅軍撤出縣境後,被國民政府恢復原縣名 。
民國21年(1932)10月,屬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區。27年(1938)10月,屬安徽省第七 行政督察區。29年(1940)4月,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36年(1947) 9月,晉冀魯豫解放軍第二縱隊政治部決定成立南霍固縣(治葉 集),轄一鎮四區,一個月後撤銷。
民國36年(1947)10月,中共鄂豫區黨委和行署決定在本縣西部、南部和金寨北部及固 始東北部,分置霍邱、霍固兩縣,屬鄂豫區一分區。
民國37年(1948)6月,撤霍邱縣並入霍固縣,增設三河尖市(縣級),同屬鄂豫區一分區。
1949年1月,霍邱解放,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2月1日,撤霍固縣,以原霍邱縣區域恢復霍邱縣,歸屬如前。 5月改屬皖北行 政區六安專區。
1952年皖南、皖北兩行政區撤銷,建安徽省,霍邱縣屬安徽省六安專區。1971年3月, 六安專區改名六安地區,霍邱縣仍屬之。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
經濟增長:
2006年,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34742萬元,比上年增長13.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2639萬元,比上年增長8.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83388萬元,比上年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38715萬元,比上年增長13.5%。
經濟實力:
2006年, 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63.47億元,增長13.7%。農民人均純收入2558元,增長11.3%。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35.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6.1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11億元,分別增長22.8%和13.1%。外貿出口創匯7102萬美元,增長9.1%。
財政收支:
2006年,全縣共完成財政總收入28279萬元,同比增長38.9%,其中:地方級收入完成17350萬元,同比增長29.3%, 2006年全部財政支出81200萬元,增長 39.0%。
農業經濟
特色資源開發:
近年來,霍邱縣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進一步加大優化農業環境,實施名牌戰略,大力發展效益農業,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加快了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步伐。
農業產業布局:
2006年該縣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進一步加大優化農業環境,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229439公頃,比上年增長3.3%。實現糧食總產119.5萬噸,比上年增長16.3%;油料總產4.61萬噸,比上年增長6.8%;棉花總產473噸,比上年增長60%;麻類總產1249噸,比上年增長265%。該縣糧食總產量仍居全省首位,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稱號。
農業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上,在改造提高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生態農業、旅遊觀光農業、綠色食品農業、創匯農業。在產品結構上,按照創名牌、占市場的要求,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產品,重點發展畜牧業和水產業。2006年全縣實現生豬飼養總量213萬頭,家禽飼養總量3100萬只,其中白鵝飼養總量347萬只。肉類總產182282噸,水產品產量68146噸。
農業產值: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效益農業進一步顯現。2006年,全縣各地以效益農業為中心,加快農業生產戰略結構調整步伐,積極發展優質高效經濟作物和養殖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50億元。
現代工業
工業發展: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2006年完成全規模工業總產值285604萬元,比上年增長38.6%,完成全規模工業增加值94041萬元,比上年增長35.0%。
工業企業結構:
2006年完成全社會工業總產值668847萬元,2003年建築業生產完成產值5.33億元,比上年增長2.4倍,其中集體企業3.92億元,比上年增長86.5%;私營股份及其他有限公司6.01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
第三產業
金融業:
金融業務繼續擴大。2006年,金融存貸業務穩步增長,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536153萬元,增長20.4%,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05805萬元,增長18.4%。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332458萬元,增長22.7%。
保險業:
保險事業健康發展。年末財產保險金額9.23億元,比上年增長42.5%。財產保險費收入1933萬元,人身保險費收入13355萬元,分別比上年10.1%和27.0%。
交通運輸:
交通事業穩定發展,交通設施進一步完善。2006年全社會公路客運量732萬人,客運周轉量36600萬人公里。全社會公路貨遠量560萬噸,貨運周轉量44880萬噸公里。 2006年全縣共有各種路面公路2935公里,其中一、二、三等級公路438公里。
郵電通信:
2006年,通信業較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385萬元,比上年增長5.5%。行動電話用戶19.2萬戶,比上年增長17.1%。
房地產業:
房地產開發快速發展。200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35億元,比上年增長34.6%。
餐飲業:
2006年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4646萬元,同比增長19.7%。
對外經貿
利用外資 :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利用外資不斷增加。2003年, 全縣共簽約並實施重點引資項目 23個,協議引資31億元,實際到位4.48億元,占市下達任務的332%,內資引進居全市第一;引進境外資金418萬美元,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5%。
外貿出口:
2003年,該縣對外貿易逐漸回升,全年完成出口創匯1701萬美元,比上年14.9%。
[編輯本段]教育文化
文化設施:
2002年文化部門繼續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弘揚時代主旋律,不斷開創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2002年末,全縣有放影機構92個,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33個,文物館、圖書館、創作組、劇場各式各樣個。廣播電台、中波台各式各1個,電視差轉台個,有線電視台、微波中繼站各式各1個,衛星電視接收站72個,鄉鎮廣播站33個,通廣播鄉鎮33個,通廣播村681個,鄉、村通播率為100%,電視覆蓋人口為100%。
文化藝術:
文藝創作工作,再上新台階。 全年共創作詞曲110餘首,3首入選國家出版社《世紀之聲》作曲集,作詞《下雨真好》入選省「五個一」工程,相聲《文明贊歌》被搬上舞台,小品《遊子之心》、相聲《新絲綢之路》、歌曲《日子越過越紅火》、《同志哥認親來》等四首上報待評。有6幅書畫作品被《中國近現代書畫選集》入選刊登,4幅書畫作品分別在中、日、法、韓等國展出並入集獲獎。
人口保障

2007年末全縣總人口1602132人,比上年增加29333人,同比增長1.86%,比上年下降0.03個百分點:人口出生20027人,出生率10.86‰,同比下降0.2個千分點,死亡人口7782人,死亡率為4.84‰,同比下降0.05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01‰,同比下降0.16個千分點。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為89.7%。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全部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4825元,同比增長28.2%,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135元,同比增長30.4%。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100元,同比增長21.2%,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56元,同比增長21.8%。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9.1%。
社保改革穩步推進,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年末我縣參加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已達12.2萬人次,征徼基金9350萬元、發放養老金5009萬元、支付醫療保險金3328萬元、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82萬元、對945位遺屬補助228萬元、對2300名失業人員發放救濟款494萬元、創業園區一期工程和再就業一條街已經建成。城鎮新增就業崗位2961個,1905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2007年底已有4853名企業退休人員進入社區管理,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率為98.7%,進入社區率為86%。
穩妥實施民生工程:1、大力推進農村低保對全縣農村人均收入低於720元的農戶,實施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全縣有16433戶、39969人享受到農村低保共發放低保資金1519.2萬元。2、實施城鄉醫療救助,2007年以來共救助艾滋病、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病人31716人,救助資金達150萬元。3、全力搞好農村五保供養,2007年全縣農村五保對象達15492人,每人發放供養費1260元,新建五保老人之家52處。
扶貧工作任重道遠,脫貧返貧交替出現。2006年我縣有貧困人口7.13萬人,通過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的扶持共脫貧2萬人,但由我縣沿淮、沿湖等低窪地區因遭洪澇害有4萬餘人因災返貧,年末全縣貧困人口上升到92558人,其中:人均純收入75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33789人,750元—1000元低收入貧困人口58799人,全縣扶貧開發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2007年我縣實施了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重點村28個,首批到位財政資金890萬元,共安排114個項目,省扶貧辦對項目業已批復。
國民教育:
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教師隊伍不斷壯大。2001年,全縣擁有各類普通中學73所,在校學生47874人,初中入學率為91.85%,高中入學率為63.61%。各類小學290所,教學點30個,在校學生66324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91%,幼兒園254所,在園幼兒17155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219人。
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不斷充實調整。2001年末,全縣擁有中學專任教師2481人,小學專任教師2935人,幼兒園教職工1264人,特殊教育教職工47人。
教育設施建設:
教育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全年縣財政教育事業費支出12297萬元,比上年增長32.3%。年內新增校舍總面積31169平方米,學校新增藏書152萬冊,中小學配備計算機4685台。成人教育深入開展,全縣擁有各類成人技術培訓學校445所,教學班786個,在校學生38987人,比上年增長42.1%;掃除青壯年文盲461人。
[編輯本段]體育醫療
體育事業 :
體育工作2001年認真貫徹《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加快發展「科教興體」的戰略,取得了新的成就。2001年成功的舉辦了「郵政杯」萬人長跑賽,「新快電腦杯」橋牌賽,「電信杯」武術散打擂台賽,以及「健康邁向二十一世紀」大型廣場文藝演出,給新世紀的到來增添了色彩,多項體育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
2001年參加省、市舉辦的各種體育大賽,取得了好成績。全省柔道,武術套路,跆拳道錦標賽榮獲金牌6枚,4-8名5人,獎金7500元,「壽州賓館杯」,籃球友好邀請賽榮獲第二名,壽縣武術散打錦標賽榮獲金金牌3枚,大力發展我縣體育事業,為上級輸送更好的體育人才,2001年擴大創辦體育中學規模,該縣體校現有學生200名,經縣政府批准將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在原有初中部的基礎上增加高中部,標志著該縣體育中學已具規模,向正規化方向邁步。
醫療衛生: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2001年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736所,其中縣綜合醫院2所,中醫院1所,中心衛生院6所,鄉鎮衛生院27所,防疫站、保健站、衛校各1所,鄉村衛生室694所,工業及其他部門3所。全縣有衛生技術人員1691人,其中醫生1149人,另有鄉村醫務人員1214人,個體行工醫60人,校醫19人。全縣有病床1607張
希望採納

㈦ 東莞樟木頭屬於哪個

樟木頭鎮是直屬東莞市轄區,不屬於市區政府管轄。樟木頭鎮是東莞市下轄的32個鎮(街道)之一,位於東莞市東南部,距廣州100千米、深圳38千米、東莞36千米、惠州40千米,鎮中心位於東經114°5'23",北緯22°55'14"。

截至2014年樟木頭鎮總面積約118.8平方千米,下轄10個社區(其中1個新型社區),常住人口約18萬人。

(7)邵崗中學擴展閱讀

樟木頭鎮屬於低山丘陵地貌,典型的盆地特徵。地勢由南向北坡,坡度4‰;由東向西坡,坡度約為3‰,總的地勢則是由東南向西北坡,平均坡度為2.6‰。

樟木頭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2005-2009年,年平均氣溫為23.1℃。最暖為2006年,年平均氣溫為23.6℃;

最冷為2008年,年平均氣溫為22.7℃。一年中最冷為1月份,最熱為7月份。年極端最高氣溫37.8℃(出現在2006年8月20日),年極端最低氣溫3.1℃(出現在2008年12月23日)。

石馬河,珠江水系東江下游左岸中游,位於東莞市境東部,清代名九江水。源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龍華鎮大腦殼山,北流經龍華、觀瀾,進入東莞市塘廈、樟木頭,於企石鎮建塘進入東江。長88千米,流域面積1249平方千米。

樟木頭附近河中有形似馬的大石,故名。官倉水,在石新、柏地之間向東匯入,流域面積36.3平方千米,河長15.7千米。 石馬河尾閭寬闊,每當山洪暴發又受東江河水頂托,泛及左岸西至寒溪水窪地,右岸東至潼湖窪地。

1988年,在左岸築湖頭坣(東江堤一段),截斷石水口、司馬、九江水三條汊道,使石馬河經橋頭墟、邵崗頭、上洞,從企石墟注入東江。

樟木頭鎮內建有香樟半島等房地產樓盤120多個,三正半山等四星級以上酒店4家,天一城等大型百貨商場兩家,市第八高級中學等公民辦學校26所以及大型綜合性醫院2家,

社區醫療服務中心7個、全國模範敬老院1所。同時,建有變電站4座、天然氣發電站1座、水庫5座,國家重點能源項目西氣東輸、LNG項目等均在樟木頭鎮設置門站。

㈧ 四川2010年國培優秀學員名單

你好

楊振峰
阜陽地理2班
潁泉抱龍中學
譚振
阜陽化學1班
臨泉縣譚棚中心校
劉金標
阜陽化學1班
潁泉行流中學
丁傑
阜陽歷史1班
臨泉縣廟岔鎮中心學校
劉允珍
阜陽歷史1班
潁州清河中心校
李倩
阜陽歷史2班
太和蔡廟中心校
劉朋成
阜陽歷史2班
潁泉姜堂中學
郭建敏
阜陽美術1班
潁州潁西中心校
劉慧
阜陽美術1班
潁上縣耿棚中學
馬敏
阜陽美術1班
臨泉縣張集職高
康子林
阜陽生物1班
太和三塔天宮中學
張曉莉
阜陽生物1班
臨泉實驗中學
杜曉慶
阜陽生物1班
阜陽實驗中學
楊丘平
阜陽生物2班
界首光武中心校
范麗
阜陽生物2班
潁上五十鋪鄉中心學校
楊俊傑
阜陽數學1班
阜南龍王中心學校
李玉民
阜陽數學1班
阜南柳溝鎮中心學校
余姝文
阜陽數學2班
臨泉縣單橋中心校
周興榮
阜陽數學2班
臨泉縣土陂中心校
曹憲法
阜陽數學2班
臨泉四中
豐華
阜陽數學3班
太和桑營中心校
劉維全
阜陽數學3班
太和民族中學
和輝
阜陽數學4班
潁州潁西中心校
童金亮
阜陽數學4班
潁東棗庄中心校
李士房
阜陽數學5班
界首五中
李光紅
阜陽數學5班
潁泉邵營初中
朱新苗
阜陽數學6班
潁上五十鋪鄉中心學校
焦妹
阜陽數學6班
潁上縣迪溝鎮中心學校
曹秀麗
阜陽思品1班
太和民族中學
趙俊峰
阜陽思品1班
界首小黃中心校
孫桂標
阜陽思品1班
阜南縣朱寨鎮雙溝中學
葛軍
阜陽思品2班
潁泉新河中學
劉超
阜陽思品2班
穎東新華李窪初中
李振貴
阜陽體育1班
馬集鄉中心學校
劉印
阜陽體育2班
潁州馬寨中心校
蘇婷
阜陽體育2班
潁州程集鎮中心學校
臧守祥
阜陽物理1班
地城中心校
朱純虎
阜陽物理1班
楊橋中學
李靜
阜陽物理2班
太和皮條孫鎮中心學校
楊少海
阜陽物理2班
界首陶中中心校
馬獻鋒
阜陽物理2班
潁東區老廟中心校
周飛
阜陽物理3班
潁上縣耿棚中學
曹海聖
阜陽物理3班
潁泉姜堂中學
王亞男
阜陽信息技術1班
潁州三十里鋪中心校
許莉娟
阜陽信息技術1班
太和六中
陳敏
阜陽音樂1班
界首顧集中心校
董亮
阜陽音樂1班
潁東區正午鎮中心學校
王路瑤
阜陽音樂1班
潁上縣八里河中心學校
丁慶合
阜陽英語1班
阜南洪河橋曾沃中學
鎖娜
阜陽英語1班
阜南苗集鎮中心學校
黃慶峰
阜陽英語2班
潁東插一區中心校
陳蓮
阜陽英語2班
穎東阜陽市鐵二處學校
張振傑
阜陽英語2班
界首磚集中心校
李純鋒
阜陽英語3班
臨泉縣滑集中學
李遠離
阜陽英語3班
臨泉縣關廟鎮中心校
張影
阜陽英語3班
臨泉縣黃嶺中心校
韓興平
阜陽英語4班
太和五中
於彥娉
阜陽英語4班
太和宋集中學
李影
阜陽英語5班
潁州袁集中心校
陳青松
阜陽英語5班
潁州三合鎮中心學校
吳德隆
阜陽英語6班
三十鋪鎮中心學校
韓琚
阜陽英語6班
紅星鎮中心學校
戎成葦
阜陽語文1班
阜南二初
郝淑華
阜陽語文1班
阜南焦陂職高
申猛
阜陽語文2班
界首泉陽中心校
王中鋒
阜陽語文2班
界首蘆村中心校
馬偉
阜陽語文3班
臨泉四中
王顯陽
阜陽語文3班
臨泉縣楊橋中心校
張穎
阜陽語文3班
臨泉縣楊橋職高
趙秀俠
阜陽語文3班
臨泉縣黃嶺中心校
陳健
阜陽語文4班
太和大廟中心學校
王芬俠
阜陽語文4班
太和肖口中心學校
王俊傑
阜陽語文4班
太和三塔天宮中學
趙美
阜陽語文4班
太和三堂中心學校
陳超
阜陽語文5班
穎東十一中
陳苗苗
阜陽語文5班
穎東烏江中心校
杜銀華
阜陽語文6班
姜堂中學
劉娟
阜陽語文6班
聞集中學
姜允發
阜陽語文7班
潁上縣新廟職高
馬長娟
阜陽語文7班
潁上縣新廟職高
楊卉
阜陽語文7班
潁上夏橋鎮中心學校
王彬
阜陽語文7班
潁上縣六十鋪中心學校
姚輝
阜陽語文8班
潁州潁西單橋實驗學校
屈文靜
阜陽語文8班
潁州馬寨中心校
周艷
阜陽語文8班
潁州大田中學
葉海林
阜陽語文8班
潁州九龍中心學校
張殿剛
阜陽綜合實踐1班
阜南焦陂職高
張鳳武
阜陽綜合實踐1班
潁上縣耿棚中學
陳永思
合肥歷史1班
肥西館驛學校
蒯正聰
合肥歷史1班
長豐縣埠里中學
王衛華
合肥歷史1班
肥東縣肥東三中
梁其霞
合肥生物1班
肥西金橋職高
王國華
合肥生物1班
長豐縣陶湖中學
張敏
合肥數學1班
肥西江夏店初中
鮑士前
合肥數學1班
長豐縣庄墓初中
陳元
合肥數學1班
肥東縣陳集中學
施成波
合肥思品1班
肥東縣八斗中學
陳宏
合肥思品1班
長豐縣羅集中學
章燁
合肥思品1班
肥西紫蓬山樑崗學校
蔡亮
合肥體育1班
肥東縣元疃中學
楊辰光
合肥體育1班
長豐縣陶樓中學
陳群
合肥物理1班
長豐縣實驗高級中學
葛鴻
合肥物理1班
肥東縣肥東四中
張勇
合肥英語1班
肥西江夏店初中
陳紅芹
合肥英語1班
肥東縣西山驛中學
李琳玲
合肥英語1班
長豐縣左店中學
郝曉霞
合肥語文1班
長豐縣陶樓中學
劉洋
合肥語文1班
肥東縣橋頭集中學
時國慶
合肥語文1班
長豐縣崗集中學
王川芸
合肥語文2班
肥東縣楊塘中學
趙娟
合肥語文2班
肥西董崗中學
趙剛
合肥語文2班
肥西銘傳中學
夏倫旺
合肥綜合實踐1班
肥西官亭中學
蘇豫
合肥綜合實踐1班
肥東縣眾興中學
梁為娟
合肥綜合實踐1班
肥西長崗中學
薛加民
淮北地理1班
濉溪縣南坪中心學校
代淮玲
淮北地理1班
石選學校
何文靜
淮北化學1班
杜集區東山路學校
畢志華
淮北化學1班
濉溪縣楊柳中心校陳樓初中
馬俊
淮北歷史1班
孟庄學校
彭先進
淮北歷史1班
濉溪縣初級中學
陸秀玲
淮北生物1班
濉溪縣任集中心學校
余淑梅
淮北生物1班
古饒初中
王磊
淮北數學1班
烈山區任樓學校
楊小平
淮北數學1班
烈山區新安中學
張曉超
淮北數學2班
濉溪縣白沙中心校袁店學校
常慶功
淮北數學2班
濉溪縣四鋪中心學校
馬雪芳
淮北數學3班
濉溪縣祁集中心校
王文力
淮北數學3班
濉溪縣劉橋中心學校
張文
淮北數學3班
濉溪縣初級中學
馬玉明
淮北數學4班
濉溪縣祁集中心校
張小文
淮北數學4班
濉溪縣雙堆中心校
張沖
淮北數學4班
濉溪縣四鋪中心學校
陳欽明
淮北數學5班
濉溪縣徐樓中心校
吳延平
淮北數學5班
濉溪縣岳集中心校
吳信靈
淮北數學6班
淮北六中
薛盤雲
淮北數學6班
桓譚中學
陳平
淮北思品1班
白沙中心校
解麗娜
淮北思品1班
城關中心學校新城初中
曹從坤
淮北思品2班
濉溪縣鐵佛黃集學校
秦望嶺
淮北思品2班
濉溪縣四鋪中心學校
李玲琍
淮北思品3班
桓譚中學
王進步
淮北思品3班
相山區實驗中學
李秀麗
淮北體育1班
濉溪縣任集中心學校
張建設
淮北體育1班
烈山區蔡里初中
邵從榮
淮北物理1班
杜集區實驗初中
趙禮臣
淮北物理1班
濉溪縣初級中學
曹靜
淮北音樂1班
濉溪縣韓村中心學校
許汝振
淮北音樂1班
古饒中學
凌雲志
淮北英語1班
城關中心校新城初中
魏亞軍
淮北英語1班
陳集中心校三和中學
李群
淮北英語2班
南坪中心學校
李萍
淮北英語2班
鐵佛中心學校
邵艷雲
淮北英語3班
張集中學
任茜
淮北英語3班
濉溪縣南坪中心學校
采國平
淮北語文1班
開渠中學
代清文
淮北語文1班
烈山區任樓學校
雷永
淮北語文2班
濉溪縣百善中心校
湯中付
淮北語文2班
濉溪縣城關中心學校
王美紅
淮北語文3班
濉溪縣南坪中心學校
張淑梅
淮北語文3班
濉溪縣徐樓中心校
胡心玲
淮北語文4班
濉溪縣任集中心學校
趙玲
淮北語文4班
濉溪縣任集中心學校
梁作成
淮北語文5班
鐵佛中心學校
張遼亮
淮北語文6班
相山區實驗中學
劉園園
淮北語文6班
鍾樓中學
張瑞平
淮北綜合實踐1班
徐樓中心校
張曉玲
淮北綜合實踐1班
東山路學校
劉文娟
淮南化學1班
左集中學
葉發標
淮南化學1班
鳳台縣關店中學
童彗
淮南歷史1班
鳳台七中
魯中志
淮南歷史1班
李沖回民中學
劉培
淮南數學1班
鳳台四中
童樹超
淮南數學1班
鳳台六中
吳晉
淮南數學1班
鳳台十中
石玉磨
淮南英語1班
鳳台三中
畢學娟
淮南英語1班
鳳台四中
陳娟
淮南語文1班
鳳台七中
劉靜
淮南語文1班
鳳台四中
張國素
淮南語文1班
鳳台六中
劉正愛
淮南語文1班
鳳台縣第八中學
吳麒
黃山數學1班
胥嶺學校
汪國禎
黃山數學1班
古溪學校
程瓊
黃山英語1班
黃山市屯溪五中
吳麗霞
黃山英語1班
祁門二中
汪勁松
黃山語文1班
祁門二中
許源
黃山語文1班
渚口中學
王家兵
六安地理1班
霍邱縣戶胡中心校
謝同娟
六安化學1班
白蓮鄉中心學校
王良兵
六安化學1班
高塘吳集中學
洪星
六安歷史1班
壽縣保義中心校
劉玉國
六安歷史1班
金安區淠東鄉淠東初中
馬玲
六安歷史1班
壽縣安豐中心校
李道仁
六安歷史1班
霍邱縣三流中心校
方成
六安歷史1班
舒城縣河中
劉永慧
六安美術1班
壽縣三中
陳登明
六安生物1班
舒城縣城關中心校
謝宜芳
六安生物1班
裕安區徐集鎮初中
汪業健
六安生物1班
舒城縣棠樹鄉八里初中
周名雲
六安數學1班
霍邱縣馬店中心校
張萬海
六安數學1班
霍邱縣三流初中
陳必舫
六安數學2班
金安區橫塘崗鄉橫塘崗初中
鮑劍波
六安數學2班
金安區卅鋪鎮羅管初中
郭祥才
六安數學3班
金寨縣槐樹灣鄉中心學校
胡勇
六安數學3班
霍山縣下符橋中心校
馬雲江
六安數學4班
壽縣壽春中學
李傳錦
六安數學4班
壽縣三中
查斯舜
六安數學5班
舒城縣查灣中心學校
李永剛
六安數學5班
舒城縣重陽中學
榮維剛
六安數學6班
新安初中
翁海東
六安數學6班
六安市十二中
彭傑
六安思品1班
霍山縣單龍寺初中
俞艾穎
六安思品1班
霍山縣下符橋中心校
江光濤
六安思品2班
金寨縣油坊店鄉中心學校
朱文余
六安思品2班
金寨縣金江實驗學校
汪敏
六安體育1班
金安區八中
周宇
六安體育1班
霍邱縣邵崗中心學校
陳宏
六安物理1班
金安區施橋鎮施橋初中
汪士東
六安物理1班
霍邱縣馮瓴沈台初中
葛蕊
六安物理2班
壽縣迎河中學
張慧
六安物理2班
金寨縣鮮花嶺中心學校
畢宣昌
六安物理2班
壽縣保義開荒初中
胡洪余
六安物理3班
裕安區丁集鎮華祖初中
施華實
六安物理3班
舒城縣燕春中心校
劉明亮
六安信息技術1班
霍邱縣馮井中心校
王怡
六安信息技術1班
霍邱縣臨淮初中
郭存
六安音樂1班
壽縣大順中心校
劉燕
六安英語1班
臨淮初中
周名海
六安英語1班
周集中心校
羅俊
六安英語1班
烏龍中心校
張莉莉
六安英語2班
金安區馬頭鎮馬頭初中
郭微微
六安英語2班
金安區東河口鎮順河店學校
王婭婭
六安英語2班
金安區張店鎮左大橋學校
陳再鳳
六安英語3班
霍山縣開發區中心校
彭良明
六安英語3班
霍山縣東西溪中心學校
張金雙
六安英語3班
金寨縣金寨二中
王鐵
六安英語4班
壽縣板橋中心校
張振新
六安英語4班
壽縣瓦埠方興中學
汪健
六安英語5班
舒城縣春秋中心校
莫麗萍
六安英語5班
舒城縣周公渡中學
陶榮花
六安英語5班
舒城縣張母橋鎮中心校
付亮
六安語文1班
范橋中心校
姜永利
六安語文1班
臨淮中心校
陳國奇
六安語文1班
馮瓴沈台初中
丁仕麗
六安語文2班
霍邱縣姚李大顧店初中
殷述峰
六安語文2班
葉集區孫崗初中
許宏禮
六安語文2班
葉集區觀山初中
劉宜成
六安語文3班
金安區濱河學校
魏福文
六安語文3班
金安區馬頭鎮馬頭初中
文麗
六安語文4班
壽縣澗溝中心校
陳敏
六安語文4班
壽縣三中
楊國興
六安語文5班
舒城縣周公渡中學
胡茂恆
六安語文5班
舒城縣杭埠鎮中心學校
程貞轉
六安語文5班
舒桃溪中心校城縣
傅立琴
六安語文6班
徐集鎮初中
孫世芳
六安語文6班
分路口初中
吳長保
馬鞍山數學1班
江心初中
劉君
馬鞍山數學1班
博望初中
劉聲蘭
馬鞍山英語1班
太白初中
陳桂生
馬鞍山英語1班
博望初中
鮑中林
馬鞍山語文1班
江心初中
唐宗斌
馬鞍山語文1班
新橋初中
陳宏亮
馬鞍山語文1班
大隴職中
葉偉
宿州地理1班
宿州八中
張建國
宿州地理1班
宿州八中
蔣光順
宿州化學1班
尹集中學
庄可強
宿州化學1班
東風中學
劉明俠
宿州化學2班
宿州市埇橋區苗安中學
朱劍
宿州化學2班
宿州市埇橋區汴河梅安中學
劉正念
宿州化學2班
宿州市埇橋區永安中學
谷敏
宿州歷史1班
靈璧縣禪堂中學
路建來
宿州歷史1班
靈璧縣禪堂中學
武秀芳
宿州歷史2班
埇橋區順河鄉中心校
周麗華
宿州歷史2班
埇橋區北楊寨劉合中學
杜麗靜
宿州美術1班
杜閣學校
劉俊芳
宿州美術1班
玄廟中學
楊貴齊
宿州生物1班
靈璧縣九頂中學
王邱軍
宿州生物1班
靈璧縣韋集中學
曹玲
宿州生物2班
宿州市大店中學
張敬虎
宿州生物2班
埇橋區大店中學
王海榮
宿州數學1班
碭山五中
張秀麗
宿州數學1班
李庄初中
田朝陽
宿州數學2班
靈璧三中
楊四化
宿州數學2班
靈璧縣大廟中學
安冬
宿州數學3班
泗縣黑塔中學
陶建設
宿州數學3班
泗縣長溝中學
孫影
宿州數學4班
蕭縣龍城鎮梅村初中
胡冰
宿州數學4班
蕭縣梅村初中
邵明
宿州數學4班
蕭縣龍城鎮梅村初中
高波
宿州數學5班
宿州市埇橋區永安中學
孫銀香
宿州數學5班
宿州特教中心
張永軍
宿州數學6班
埇橋區苗安石橋初中
武華平
宿州數學6班
埇橋區夾溝青山初中
尹家學
宿州思品1班
程庄中學
常昕
宿州思品1班
碭山五中
李峰
宿州思品1班
碭山五中
張永
宿州思品2班
大廟中學
田朝萍
宿州思品2班
靈璧一中
陳素俠
宿州思品3班
宿州市埇橋區大店中學
姚蕾
宿州思品3班
宿州十一中
張濤
宿州體育1班
靈璧一中
王敏
宿州體育1班
靈璧縣黃灣中學
張軍
宿州體育2班
宿州市埇橋區欄桿闞町初中
馬成都
宿州體育2班
宿州市埇橋區時村中學
范慧菊
宿州物理1班
碭山四中
王建啟
宿州物理1班
小屯中學
尹明響
宿州物理2班
靈璧縣婁庄中學
王勤利
宿州物理2班
靈璧縣婁庄中學
曹雪
宿州物理3班
宿州八中
馬宜健
宿州物理3班
埇橋區祁縣初級中學
王海峰
宿州物理4班
埇橋區大店中學
王光榮
宿州物理4班
埇橋區苗安李圩中學
段震天
宿州信息技術1班
宿州十一中
羅惠峰
宿州信息技術1班
宿州市桃園中學
李茜茜
宿州音樂1班
豆集初中
魏翠梅
宿州音樂1班
魏廟中學
李艷
宿州英語1班
葛集鎮黃河中學
汪偉
宿州英語1班
民族學校
張靜
宿州英語1班
碭山五中
方翠玲
宿州英語2班
靈璧縣大廟中學
花紅雲
宿州英語2班
靈璧一中
姚玉文
宿州英語3班
泗縣中學
武文花
宿州英語3班
泗縣草溝中學
劉敏
宿州英語4班
梅村初中
王浩
宿州英語4班
梅村初中
李小原
宿州英語5班
宿州市埇橋區灰古鎮灰南中學
劉娜
宿州英語5班
埇橋區龍王廟高口中學
丁明明
宿州英語6班
埇橋區東坪中學
王雲俠
宿州英語6班
埇橋區桃園鎮東坪中學
徐柯
宿州英語6班
埇橋區西寺坡鎮龍王廟中心學校
陳雲亭
宿州語文1班
碭山五中
黃莉
宿州語文1班
碭山五中
李艷龍
宿州語文1班
良梨二中
魏超峰
宿州語文2班
魏廟中學
張桂英
宿州語文2班
程庄中學
王煒
宿州語文2班
民族學校
劉德新
宿州語文3班
靈璧縣馮廟中學
盧剛
宿州語文3班
靈璧一中
時俠峰
宿州語文3班
靈璧一中
馬燕
宿州語文3班
靈璧一中
張雲
宿州語文4班
漁溝中學
鄭才志
宿州語文4班
九頂中學
段煉
宿州語文5班
宿州市埇橋區沱河中學
付博
宿州語文5班
宿州市第五中學
李德保
宿州語文5班
沖疃中學
劉倪虎
宿州語文6班
宿州市埇橋區時村中學
秦懷谷
宿州語文6班
宿州市埇橋區桃溝大秦中學
蘇婷
宿州語文6班
宿州市埇橋區曹村中學
余長志
宿州語文7班
宿州市埇橋區朱仙庄三鋪中學
楊麗娟
宿州語文7班
宿州市埇橋區桃園東坪中學
竇琨
宿州綜合實踐1班
官莊中學
馬鵬
宿州綜合實踐1班
宿州市埇橋區時村二初中
蔣賢德
銅陵數學1班
流潭中學
陶宏水
銅陵數學1班
鍾鳴中學
姚付貴
銅陵數學1班
順安中學
陳枝瓊
銅陵英語1班
銅陵縣教研室
鮑基榮
銅陵英語1班
金榔中學
阮巧雲
銅陵語文1班
縣朱村中學
阮勝明
銅陵語文1班
董店中學
陶本鳳
銅陵語文1班
銅陵縣第三中學
畢森林
蕪湖化學1班
48中
楊學斌
蕪湖化學1班
周皋中學
劉家忠
蕪湖歷史1班
翰文中學
李濤
蕪湖歷史1班
二中
陳時平
蕪湖數學1班
花橋學校
崔峰
蕪湖數學1班
保沙中學
楊亮
蕪湖數學2班
趙橋中學
錢瑞林
蕪湖數學2班
陶辛中學
季義
蕪湖思品1班
42中
萬偉
蕪湖思品1班
43中
萬賢林
蕪湖思品1班
紅楊中學
張珽
蕪湖物理1班
新豐中學
梅小兵
蕪湖物理1班
48中
潘連榮
蕪湖英語1班
39中
桂堅
蕪湖英語1班
43中
龔平
蕪湖英語2班
橫崗中學
劉有雲
蕪湖英語2班
趙橋中學
程伍麗
蕪湖語文1班
新豐中學
桂繁榮
蕪湖語文1班
48中
孫金燁
蕪湖語文2班
六郎中學
張勝
蕪湖語文2班
紅楊中學
丁榮山
宣城數學1班
郎溪縣南豐中學
凌慶生
宣城數學1班
宣城數學1
張焱
宣城數學1班
古泉中心初中
朱衛祥
宣城物理1班
桃李園學校
胡梅雙
宣城物理1班
寧國市西津初中
周春桃
宣城物理1班
寧國市寧陽學校
蔡啟翠
宣城英語1班
寧國市寧中初中
伏基龍
宣城英語1班
高湖中學
陳興福
宣城語文1班
五星中心初中
張成蘭
宣城語文1班
郎溪二中

㈨ 安徽省教育學會2008年論文評選結果(滁州市)、

(滁州市)安徽省教育學會2008年教育徵文評審結果
(總426篇)
一等獎(29篇)
姓 名 工作單位 文章標題
馬 進 滁州一職高 加強校企文化融合 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汪永貞 天長市教育局教研室 亦師亦友
李榮翠 定遠中學 「休閑教育」之我見
朱賢寶 明光市石壩中學 我是"破爛王"
陳文山 天長市鄭集初級中學 一件事 一星期 一輩子
劉長紅 南譙城郊中學 新時期班主任工作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問題探究
楊維平 定遠二中 激發師生潛能 追求教學極致
雷 玲 來安中學 注重情感教育,讓學生健康成長
黃祖傳 來安職高 如何做好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
林秀紅 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 愛心、耐心、恆心 常帶三顆心做好職高的班主任
代付連 天長市炳輝中學 高中班主任=高級保姆+全能教練
張道權 定遠中學 試談七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王善兵 南譙區大王初中 以學生為本 促進學生發展
汪翠龍 明光市第三中學 排座位,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
楊金山 滁州九中 語文教學體現創新思維
苗莉莉 定遠八一初中 讓愛的雨露灑向每一個學生的心田
阮華君 明光市張八嶺中學 教閑隨筆
趙國斌 天長市炳輝中學 高一化學互動課堂中學生能動性培養
曹 俊 滁州一職高 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提高職教教學質量
沈 娟 明光市第二中學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技巧
陳 康 天長市炳輝中學 探究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王 楓 天長市炳輝中學 小議新課程中的演算法教學
高啟發 天長市平安中學 試論農村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條件性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困境及對策
王梅霞 天長市關塘中學 試談素質教育下的愛心培養
王元平 定遠民族小學 樹立自立 自律意識 培養自強 創新精神
李曉菊 來安半塔鎮興隆小學 關注低年級學生的「另類」思維
賈開華 滁州市第一小學 讓課堂響起朗朗的讀書聲
錢保山 天長市萬壽小學 手牽手, 我們一起走
張俊霞 鳳陽示範幼兒園 讓教科研之花在幼教枝頭綻放
二等獎(82篇)
姓 名 工作單位 文章標題
盧廣權 明光市石壩中學 農村中學課堂教學呼喚多媒體
王樹林 明光市逸夫小學 找准關鍵,抓住重點,拓展形式,研教合一
文 靜 滁州一職高 新課改---談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蔣耀冰 定遠中學 我寫班訓樹班風
張 果 南譙區城郊初中 談情說愛務實
任成武 定遠連江初中 架設心靈的橋梁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王正為 定遠中學 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
方祖金 定遠二中 情系孺子 精心育人——班主任工作體會
朱守庭 定遠程橋初中 班主任工作需要合作
溫佐宏 定遠大橋初中 淺談班級管理中的愛心教育
戴家莉 定遠三中 責任心 寬容心 公平心 愛心 細心
黃殿文 鳳陽二中 樹立自信 重塑新的自我
汪克軍 明光市管店中學 我是如何做班主任
陳仕梅 明光市澗溪中學 我是怎樣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張 梅 滁州一職高 面對管不了的孩子---我的「後進生」教育觀
武道明 滁州一職高 淺談中職學校後進生的轉化
李順國 定遠中學 從心開始突破 體驗成功快樂
郭茂勇 鳳陽中學 愛在真情 計在心頭
胡宏強 天長市炳輝中學 傳"自明"之道,授"自強"之業
嚴冬梅 天長市炳輝中學 淺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一個"五星"級班主任
王正禮 天長市炳輝中學 秉持現代意識 樹立服務理念
杜國進 天長市第二中學 藝術特長班的管理藝術
謝長勝 定遠城北小學 創新型班集體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金素潔 定遠城北小學 不斷超越自我---班主任工作藝術點滴
汪秀芝 定遠建設小學 涓涓細流潤心田
楊 梅 明光市第三中學 分層教學 分類指導
劉克勝 定遠中學 思想政治教學要加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吳亞梅 定遠九梓初中 淺談如何培養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孫邦利 定遠三中 關於中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思考
高清儒 南譙區章廣初中 善待後進生 創建和諧校園
曹 軍 南譙區烏衣中學 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邵福龍 南譙區章廣初中 淺探如何上好初中數學課
王金良 定遠紅山初中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張延美 定遠大橋初中 以學生為主體 促進學生發展
沈錦霞 定遠大橋初中 Indivial Differences and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高華翠 來安水口中學 淺談初中語文口語交際訓練
李哲武 南譙區城郊初中 先做人師 再育人才
李朝林 定遠九梓初中 淺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導入語的設計
魏林琪 定遠中學 立足課內延伸課外 建立自主創新式教學模式
王恆江 南譙區城郊初中 淺談中學生「悟意」能力的培養
吳君燕 南譙區黃泥崗初中 試析初中英語情感教學因素和能力培養
錢傳福 定遠中學 瑣事細思
劉 永 定遠三中 創新-課改的需要-社會發展的必要
李本前 南譙區章廣初中 淺談書法教學的育人功能
袁曉嶺 滁州七中 春雨潤物
李 慶 滁州實驗中學 領會歷史新課改精神 勇做教改實踐者
毛 紅 定遠職教中心 淺探新課改下歷史課堂提問的藝術
左立華 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 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育改革初探
王福霞 天長中學 如何優化生物復習課的問題教學
李壽琴 天長中學 淺談美育與語文誦讀教學
熊 偉 天長市汊澗中學 課前 課堂 課後 -- 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研究之我見
楊 帆 定遠中學 激發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探索和實踐
王 松 明光市第二中學 合理配置教學要素 提高課堂時效性
朱孝奎 明光市管店中學 對新教改中探究性教學的幾點體會
曹保明 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 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王千文 天長市炳輝中學 淺議新課標下的歷史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
陸有美 天長中學 如何培養學生積極質疑的思維能力
殷學斌 定遠二中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改進高中英語教學
吳承歡 明光市潘村中學 淺談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轉變
王 威 天長中學 淺談《幾何畫板》在高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劉華偉 天長市炳輝中學 化學教學中雙主互動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
陳翠紅 天長市炳輝中學 努力實現教學和生活的和諧統一
徐琳琳 滁州實驗中學 我的教育藝術
林春麗 來安中學 「三忍」化干戈為玉帛
李榮富 定遠中學 新課改中對地理教學的反思
王明紅 天長中學 新課程背景下古詩詞教學層面淺探
陸恆信 天長市汊澗中學 從高中化學課程新目標看課堂教學策略的組織
肖 磊 滁州四中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張翠華 天長市汊澗小學 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張世玲 滁州市逸夫小學 小學英語單詞教學與興趣培養及技能訓練
胡成文 定遠民族小學 學生個性能力在班集體建設中的和諧發展
楊能梅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快樂作文,放飛靈性——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胥國祥 天長市銅城小學 以人為本 促進學生自主和諧發展
范正翠 定遠城北小學 冰雪融化了是春天——閱讀教學新法初探
王桂娟 鳳陽武店中心小學 改革與創新---構建小學數學新課堂
楊祖群 鳳陽劉府中心小學 談如何激發後進生的學習動機
靳修雷 來安教育局教研室 小學數學新課改視角下的「教學相長」
程紅玲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我的教育故事——師愛的詮釋
童迎春 南譙區黃泥崗中心小學 「聽」同樣重要---一節閱讀課引起的思考
張伍傑 定遠池河中心學校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程幫榮 來安龍山小學 寫好字,打好底——論低年級寫字教學
張勝如 定遠示範幼兒園 對幼兒讀經活動的思考
三等獎(193篇)
傅國鴻 來安示範幼兒園 關注教師,營造和諧
王元平 定遠民族小學 樹立以人為本思想 提升校長管理策略水平
趙明華 天長市城南小學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 構建健康和諧校園
厲國山 天長市新街中學 農村安全隱患問題的調查
陳夕燦陳培香 明光市第三中學明光市蘇巷小學 轉變教學模式、加強素質教育....卓澤躍 明光市石壩中學 農村「普九」工作的現狀與思考
劉春明 明光市石壩中學 怎樣控制流生
馬 進 滁州一職高 關於中等職業學校產教結合的研究
馬廣利 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研究
戴錦玉 定遠程橋初中 我是怎樣當好班主任的
沈祖輝 定遠程橋初中 淺談班主任工作的體會
李 亞 定遠郭集初中 換一種眼光看學生
李 凱 定遠職教中心 提高班主任專業水平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吳線紅 來安楊郢初中 和諧班集體建設的幾點做法
鄭 方 鳳陽城西中學 你們都是美麗的花
范新勝 明光市第三中學 淺談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張為柱 明光市嘉山集中學 淺談先進班集體的塑造
吳艷艷 明光市澗溪中學 "後進生"的思想轉化要講究策略和方法
李 嵐 天長市炳輝中學 淺談初中班主任管理藝術
張曉初 南譙區章廣初中 農村中學班級管理新舉措
邵戰軍 南譙區章廣初中 淺議初中生為何厭學與幾點對策
胡霞斌 南譙區黃泥崗初中 班主任工作的幾點體會
宋傳寶 南譙區烏衣中學 班主任工作淺談--有感班級人性化管理
薛翠妹 南譙區大王初中 我是怎樣當好班主任的
李春香 南譙區大王初中 班主任工作中的激勵情感教育
宋永林 明光市澗溪中學 班主任工作研究
呂殿和 來安汊河初中 班級管理對學生素質發展的作用之淺見
吳文琴 滁州一職高 對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工作的思考
黃 華 滁州一職高 淺談表揚與懲罰的藝術
郝圓圓 滁州一職高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我的班主任心得
劉慶芳 滁州一職高 這個「後娘」這么當
顧 然 滁州一職高 淺談我的班主任工作
朱立松 定遠張橋中學 樂為他人作嫁衣
楊 梅 定遠三中 老師,我們可以叫你姐姐嗎?
蔣 傑 來安三中 班主任工作之ABC
梅崇兵 來安半塔中學 我是怎樣當好班主任的
周世文 來安三中 培養良好心理品質,構建和諧精神家園
林其宏 明光中學 構建和諧班集體
曹順東 天長市關塘中學 當好農村示範高中班主任的幾點體會
陳延兵 天長市關塘中學 淺談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談話技巧
武孝高 定遠城北小學 讓班集體充滿愛
郭樹勇 定遠城北小學 構建沒和諧班集體
孫希芬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艱辛付出,收獲幸福
邵立江 來安雙塘小學 灑出濃濃的愛,激起暖暖的情
徐正艷 鳳陽劉府小學 用愛鑄就美麗的教育
曹 遠 鳳陽劉府小學 我的班主任之路
劉 艷 鳳陽武店小學 我是怎樣當好班主任的
林俊峰 明光市邵崗小學 班主任工作的點點滴滴
武綿榮 明光市張八嶺中學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
桑和瑤 明光市大郢中學 我是怎樣當好班主任的
李 猛 滁州二中 做合格的美術教育者
張金順 滁州實驗中學 素質教育呼喚語文教師
徐堂琦 定遠三中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
李有波 定遠大橋初中 誘思教學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李 黎 定遠三中 新課程標准下初中歷史教學管見
陳建華 定遠三中 談談初中生英語聽力的障礙和對策
肖 利 定遠三中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米士新 定遠三中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景交際法
張 瑜 定遠早廟初中 我和新課程一起成長
高懷余 南譙區章廣初中 淺析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朱 寧 明光市澗溪中學 淺談新課程下的初中歷史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
陶 軍 南譙區章廣初中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初探
劉學武 定遠爐橋中學 作文教學的求異思維訓練
何建季 定遠三中 初三英語復習策略和措施
楊義如 定遠二中 關注學生學習的潛能
吳 蕃 來安舜山初中 引導學生開展主動參與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咼明星 來安雷官初中 教法學法並重,知識能力同舉
孫殿斌 來安汊河初中 利用課堂為主陣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呂家義 來安三城初中 實施人性化管理,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陳玉生 明光市澗溪中學 談談對英語作業布置與批改的幾點認識
劉兆慧 南譙區烏衣中學 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徐宏璋 天長市新街初中 讓數學回歸生活
韓 敬 定遠中學 加強創新教育 培養創新能力
潘全黨 定遠東興初中 談新課標中的英語教育
孫夕波 定遠義和初中 轉變教學方式 促進學生發展
袁保傑 定遠郭集初中 淺談初中化學學科的興趣培養
許曉春 定遠早廟初中 語文教學中應重視的基本功能
李四軍 定遠拂曉初中 會讀 善疑 精思 多練——語文自主教學研究
周加蓮 定遠大橋初中 關於轉變教學方式的幾點體會
董紅梅 定遠二中 我是怎樣轉變教學方式的
李永梅 定遠三中 淺談初中數學的教學心得
蔡臣健 來安西武初中 新課標教材中不可或缺的支點——探析題例的作用與呈現方式
魏達兵 來安三中 淺談新課程標准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改革
張 勝 來安三中 運用信息技術,改革歷史教學
朱維傑 南譙區三官初中 讓數學課回到生活中來
朱先山 南譙區烏衣初中 新課程改革中的幾點困惑
王 芳 南譙區大王初中 中考化學復習的系統思考
貢桂松 天長市新街初中 初中化學教學中探究性教學模式例析
石禮如 定遠三中 初中歷史教學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周仁芸 定遠張橋中學 慈母 摯友 嚴師
孔 斌 南譙區城郊初中 心靈的融合
徐 紅 明光市第三中學 教學往事的感悟
王成玉 天長市汊澗中學 實施小班教學,彰顯獨特優勢
王友剛 明光市舊縣中學 新課改下"自主學習"與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周 輝 定遠中學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淺談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杭 偉 定遠三中 提高中學信息技術課教育質量之我見
範文明 來安三中 語文教學中的情商激勵
顏 軍 明光市第二中學 如何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余鄭東 明光市第二中學 新課改下歷史教與學的新理念初探
洪根久 天長市關塘中學 淺談作文立意
王久紅 天長市關塘中學 淺談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施金泉 天長市關塘中學 淺談中學生"考試焦慮"症
景 林 天長中學 淺談物理學的對稱性
何元祥 天長市汊澗中學 淺談生物學科中的探究性學習
高前傳 定遠三中 物理學史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陳立新 定遠中學 淺談在新課程背景下,傳統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的轉換
張 嵐 來安中學 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樊紅霞 來安水口中學 關愛學生成長,和諧師生關系
池 俊 來安水口中學 新課程標准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牛凱芳 來安中學 淺談三種信息技術課型
張忠梅 明光市第三中學 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是怎樣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的
高素雲 明光市第二中學 以生為本 促進英語教學
華曉珊 天長市炳輝中學 以人為本、少講一點、多點指導
盧文梅 天長市炳輝中學 實施差異教育 促進個性發展
李 敏 天長市炳輝中學 讓學生們都動起來
王千文 天長市炳輝中學 算賬
代付連 天長市炳輝中學 「愉快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唐秀紅 天長中學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 請保護好我們身邊的精靈
殷玉波 天長市第二中學 化學教學與學生的體驗學習
錢以霞 天長中學 語文課:學生茁壯成長的園地
沈家保 滁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中如何運用好課堂45分鍾
李園媛 滁州實驗中學 智力三元理論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初探
顧 然 滁州一職高 新課程背景下職高幼師專業音樂課導入設計的實踐研究
任 婕 定遠二中 關於中學地理學科的憂患意識教育的文獻綜述
楊玉成 定遠職教中心 英語詞彙教學策略之探討
林先德 定遠中學 淺談在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改變高中教學方式
董如好 定遠中學 我是怎樣改變教學方式的
王維俊 來安中學 我是怎樣轉變教學方式的
陳田春 來安三中 新課標下對語文教學方法的優化改革
林惠芳 鳳陽中學 我的「自主音樂空間」有感
於成珠 鳳陽臨淮中學 感受魅力 伴我成長
曹克柱 明光市職業高級中學 微機房管理之學生電子文檔的保存與維護
劉永芹 天長市炳輝中學 構建和諧的政治課堂
張桂敏 天長市炳輝中學 英語課堂教學優化策略初探
黃從芳 天長市炳輝中學 淺談如何利用情感教學促進物理教學
耿春紅 天長中學 讓政治課教學錦上添花的「導入法」
殷紅春 天長中學 新課程背景下正確使用講授法
韓建波 天長中學 在物理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初探
張瑞華 滁州實驗中學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教學相長的嘗試
王 艷 明光市第二中學 教學相長 --- 我不懈的追求
張娟娟 滁州一職高 教育故事---我與學生的一次正面交鋒
陳元元 定遠三中 入行兩三年
吳 晨 南譙區烏衣中學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初探
胡中洋 定遠三中 怎樣在物理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心
韓玉嵐 天長市汊澗中學 教書十年
王慶勝 明光市第二中學 人生的轉變---我的教育故事
王守兵 定遠三中 政治教師應適應新形勢全面提升自身素質
徐 雲 定遠中學 淺談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陳桂琴 天長市關塘中學 把握好五大關系 全面推進課程改革
朱汝明 天長市炳輝中學 讓備課體現新課程理念
葉巧紅 天長中學 讓課堂「響」起來學習《新課標》有感於誦讀教育理念
佟金洲 天長市汊澗中學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的探究與試驗
蔡青松 天長市汊澗中學 開展書法活動 豐富語文教學
孫 輝 定遠職教中心 奇異的感覺與感覺的畫面
程 嘯 鳳陽縣臨淮中心小學 開放教學,主動參與
王 永 定遠建設小學 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竇開雲 定遠職工子弟小學 小學數學新型作業設計
胡金梅 來安舜山鎮中心校 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
陳勝琴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淺談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
汪德麗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激發興趣,巧於背誦,提高記憶
傅小平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創新「戰略」
邵立江 來安雙塘小學 語文教學要這樣「講」
唐 娟 定遠城北小學 「主導」中心向「主體」中心轉化的教學策略
付曉峰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培養實踐能力於數學活動中
連昌俊 天長市汊澗小學 數學因生活而精彩
高曉紅 天長市汊澗小學 充滿情趣的識字教學
李在芹 天長市汊澗小學 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情與知」的培養
李青春 來安半塔鎮中心校 轉變教學模式,培養創新精神
韓 雲 來安舜山鎮中心校 在課堂教學中探索情境教學
葉 羊 來安汊河文山小學 小學語文淺談
王華俊 鳳陽武店小學 淺談小學教育發展概況
顧 昕 鳳陽劉府中心校 怎樣讓小學英語課堂「活」起來
張傳金 鳳陽劉府中心校 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
汪 洋 鳳陽劉府中心校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趙怡品 鳳陽劉府中心校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柏傳珍 天長市汊澗小學 閱讀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王 敏 定遠城北小學 讓語言藝術之花永放
許雪蓮 明光市邵崗中心小學 我的教育教學誤區
胡傳明 明光市紫陽小學 我和新課程
支忠華 南譙區腰鋪中心小學 快樂地體驗 輕松地寫作
魏文英 來安示範幼兒園 如何提高幼兒的自我價值感
黃梅花 來安示範幼兒園 如何正確指導幼兒畫兒童畫
喻秀敏 南譙區黃泥崗幼兒園 教師與幼兒關系的平衡
周德燕 定遠示範幼兒園 淺談幼兒性教育
楊 艷 定遠示範幼兒園 淺談新生入園適應
邵 利 定遠示範幼兒園 淺談幼兒家庭教育中父親的角色
劉 玲 來安示範幼兒園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梅金東 來安示範幼兒園 改變教育方法的幾點嘗試
李 萍 鳳陽示範幼兒園 用愛澆灌燦爛的希望之花
徐傳雙 鳳陽示範幼兒園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
竇祖紅 滁州市第二幼兒園 小城鎮幼兒園特色教學初探
丁曉燕 來安示範幼兒園 幼兒園班集體活動對幼兒創新精神培養的研究
呂星花 來安示範幼兒園 以幼兒發展為本,構建課程內容

熱點內容
繪本如何 發布:2025-05-24 09:23:40 瀏覽:998
金蝶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4 08:18:25 瀏覽:958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自評報告 發布:2025-05-24 07:26:30 瀏覽:558
師德師風知識競賽 發布:2025-05-24 06:49:19 瀏覽:759
生物實驗高中 發布:2025-05-24 03:14:39 瀏覽:908
一年級上冊數學算式題 發布:2025-05-24 02:46:10 瀏覽:378
歐美教師誘惑 發布:2025-05-24 01:59:43 瀏覽:581
化學畫圖 發布:2025-05-24 01:46:17 瀏覽:338
徵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發布:2025-05-24 01:36:07 瀏覽:783
精雕軟體教學 發布:2025-05-24 01:04:43 瀏覽: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