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宣漢中學王專

宣漢中學王專

發布時間: 2021-09-07 04:02:15

Ⅰ 科技創新教育大講台的宣漢縣東鄉鎮二完小四年級作文

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對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億萬少先隊員和廣大少先隊輔導員、少先隊工作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為少先隊組織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各級少先隊組織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核心,以「祖國發展我成長」主題

教育實踐活動為總攬,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充分發揮少年兒童主體作用,引導廣大少先隊員知榮明恥、揚榮拒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

「祖國發展我成長」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深入了解「十五」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堅定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展望「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新局面的美好前景,進一步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緊緊聯系在一起;廣泛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實踐活動,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自覺養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

「祖國發展我成長」活動是全團開展的「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少先隊組織緊緊圍繞「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大力深化「手拉手」、「雛鷹爭章」、「民族精神代代傳」、少年軍校等品牌活動,使每一項活動都成為少先隊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好載體,成為少先隊員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動實踐。億萬少先隊員自覺把「八榮八恥」的具體要求與自身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八榮八恥」的深刻內涵,養成符合「八榮八恥」所體現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良好行為習慣。少先隊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已經成為廣大少先隊員快樂接受、積極實踐、長期堅持的成長歷程,隊員們自豪地說:我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紅領巾永遠與光榮同行。

在「紅領巾心向黨」、「尋找身邊的變化」等體驗教育活動中,少先隊員在美好藍圖的激勵下從小確立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浙江省平湖市的少先隊員寫了2000多封飽含深情的書信「給身邊的共產黨員」,林埭鎮中心小學的隊員們還來到鎮敬老院,采訪模範共產黨員郭其芳院長。河南省鄭州市的少先隊員舉行「紅領巾愛祖國」合唱比賽,高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向著太陽歌唱》等歌曲,表達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江蘇省太倉市的少先隊員開展「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走訪一個企業、社區,訪問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了解一項家鄉建設成就」,通過演、寫、畫、做等形式,設計家鄉美好藍圖,表達「紅領巾心向黨」的真摯心願。

「童心奔小康」主題隊會、「小小畫筆繪明天」圖片展、「我的『小五年計劃』」演講會、「十一五規劃知多少」知識競賽……在這些豐富多彩的體驗教育活動中,廣大少先隊員們從自身實際出發了解「十五」期間的輝煌成就;感受五年來我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所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和新發展;明確黨提出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對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和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深切體驗過去五年是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不平凡的五年,今後五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切實增強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全面准備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

在不斷深化的「手拉手」活動中,少先隊員成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員。河北省滿城縣白沙小學與北京市海淀區昆鵬學校結為「手拉手聯誼校」12年了。昆鵬學校的少先隊員開展了「百套校服贈山區」、「百套課桌椅贈白沙」、「一元行動——電腦送白沙」等活動,為白沙小學捐贈了投影儀、電視機、VCD機等,還為山區小夥伴建立了「希望書庫」,請來了滿城部隊電影放映隊給小夥伴和全村百姓放露天電影。昆鵬學校也先後有200餘名隊員到位於保定西北山區的白沙小學體驗農家生活,跟小夥伴一起干農活,還一起動手做航模、車模等,使山區小夥伴眼界大開。

「城鄉少年兒童手拉手」、「東西部少年兒童手拉手」、「各民族少年兒童手拉手」、「與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手拉手」、「與留守兒童手拉手」、「手拉手共建留守小隊」……「手拉手」活動生動的形式和豐富的內涵,增進了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不同生活狀況少年兒童之間的了解,促進了城鄉之間、不同少年兒童群體之間的交流互動,廣大少年兒童共同感受著少先隊組織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

在蓬勃開展的「爭當科技小能手」和「爭當文明小使者」活動中,少先隊員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小能手」。在農業大省安徽,全省各地的少先隊員通過雛鷹假日小隊、班隊會、徵文比賽、社會調查、文藝表演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我是小小改廁員」、「我為家鄉獻一策」、「破除迷信我能行」、「學會科學種田好」等少先隊活動,積極傳播科學知識,樹立文明新風。江蘇省無錫市玉祁中心小學成立了「孫冶方少年經濟學院」,玉東大棚蔬菜基地、蘆薈種植基地等都成了隊員們親身體驗的樂土。相鄰的藕塘中心小學「少年農學院」的隊員們也在養魚塘喂養小魚,在「方桌實驗田」種植花卉、捲心菜,親身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

小種植、小養殖、小製作、小發明、小創造……這些農村少先隊員廣泛開展的科技興農實踐活動,使他們從小學習掌握基本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宣傳倡導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和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弘揚文明新風尚。這些農村少先隊員廣泛參與的「文明村鎮」建設的實踐,使他們從小養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家鄉的優秀品質。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紅領巾與新風尚同行,與新景象同在。

在「海爾科技獎」、「少年科學院」等科普體驗和科普教育活動中,少先隊員成長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希望之星」。江蘇省常州市奔牛小學六(2)中隊舉行了名為「手腦運動會」的主題中隊會,隊員們紛紛亮出自己的絕活:「雞蛋鑽酒瓶」、「特製小汽車」、「帶電筒的拐杖」……現場的氣氛別提有多熱烈了。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實驗學校的少先隊員們為了宣傳環保家庭生活方式,特意將一間大教室改造成一個節能、節水、節電的「未來之家」,「未來之家」里的電是太陽能的,洗滌劑是無污染的,傢具是用回收的軟包裝製作的……每一處生活設施,每一個生活細節,都向人們傳遞著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的理念。

「科學改變生活」!少先隊員們從自己身邊的小事情中發現了科學的「大秘密」,如解決啤酒瓶爆炸、為聾人設計無線電振動門鈴、為手抖的老人發明不灑湯的湯勺、方便的輸液監視報警器、帶伸縮擋雨板的公共汽車和解決空調機滴水問題的四種方法等等,少先隊員們是一個個「小問號」、「小發現」、「小能手」,他們學科學、愛科學,乘著科學的翅膀,飛向美好的未來。

在節約資源「四個一」、「李四光中隊」等體驗活動中,少先隊員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小模範」。在少先隊開展的「我節約,我光榮」主題論壇上,四川省南充市城北小學的少先隊大隊長王媛媛提出了節水的好主意:把各班清晨擦門窗、窗檯和講台用剩下的水收集在桶里,再用這些水去沖廁所。從此,每個班級在值日打掃廁所時,都用上了這個節水的高招,她也落了個「所長」的「官銜」。南充市西華師大附小的隊員們也想出了教科書回收再利用的好主意。學期末,隊員們把自己用過的教科書交到學校圖書館,到了新學期再傳給低年級的小夥伴。現在,全校的音樂、美術、體育教科書都已經開始回收再利用。

「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四個一」環保節約活動正在各地少先隊組織中如火如荼地開展,越來越多的少先隊員開始有意識地兩面用紙、自訂草稿本、隨手擰緊水龍頭、一水多用、隨手關燈、不剩飯菜……少先隊員們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體驗中,明白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的重要性,養成了環保節約的好習慣。他們還發揮「小宣傳員」、「小監督員」的作用,深入社區、家庭廣泛開展環保節約宣傳活動,帶動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共同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

在不斷深化的「雛鷹爭章」活動中,少先隊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是『消防章』救了我和媽媽!」這是上海市黃浦區中華路第三小學四(1)中隊錢月亮同學經歷火災自護得救的真實經歷。錢月亮說「我是在爭『消防章』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護知識和技能的。」在少先隊開展的爭章活動中,錢月亮和她的夥伴們收集消防知識,到消防隊跟消防員叔叔學習使用消防器材的技能。回家後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了與消防內容有關的家庭文化檔案,並在隊會上進行交流展示。正是這一點一滴的積累,給錢月亮一家帶來了命運的改變。適應家鄉「旅遊興縣」的戰略,福建省連城縣4.7萬名少先隊員開展了爭「旅遊章」、「小導游章」系列活動,隊員們成立「小導游」興趣小組,認真收集資料和圖片,通過畫冊、照片、宣傳卡片等展示家鄉美景,聘請專業導游員進行指導,利用節假日為遊客作免費導游。

「文明章」、「服務章」、「自理章」、「自護章」、「社會考察章」……一枚枚雛鷹獎章,激勵著少先隊員們從日常學習生活的具體環節入手,通過定章、爭章、考章、頒章、護章,不斷確立新的目標,發掘自身潛能,記載自己的進步,證明自己的成功。

在廣泛開展的「民族精神代代傳」活動中,少先隊員繼承和弘揚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江西井岡山活躍著一支支「紅領巾小導游隊」:「各位遊客,你們好!我是井岡山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里是茨坪毛澤東舊居,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後,便居住在這里……」身披著「紅領巾義務導游員」綬帶的小姑娘向遊人娓娓道來,令人稱贊。北京市中關村第二小學的少先隊員來到航天城采訪了神舟五號的設計師,與科學家一起參觀飛船返回艙、指揮大廳,親身感受祖國先進的航天技術,體會中國航天人的「航天精神」。青島市少工委在全市少先隊員中開展了「最能體現『青島了不起』的十件事情」和「最能體現『青島了不起』的十個人物」評選活動,教育少年兒童向榜樣學習,愛祖國、愛家鄉。各地少先隊組織還普遍開展了「民族精神代代傳」優秀原創少兒歌曲傳唱比賽活動。

「互聯網上隊旗飄,民族精神代代傳」、「我是自豪的中國人」激情徵集大賽、「拳拳赤子心,悠悠家鄉情」網頁設計大賽、「民族精神代代傳」體驗教育小課題徵集大賽……在一個個洋溢著偉大民族精神的活動中,少先隊員們結合各地的歷史文化和「十五」期間取得的巨大成就,尋找身邊體現民族精神的具體人物和事件、親自做幾件體現民族精神的身邊小事,他們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民族精神的深刻內涵,感悟做了不起的中國人的自豪和責任,並把偉大的民族精神努力體現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際行動中。

在少年軍校、平安行動、小甲A足球活動中,少先隊員「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強健了體魄,磨煉了意志,樹立了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在少年兒童平安行動中,少先隊員通過參與「火眼金睛」搜索、「安全隱患」曝光、「平安娃娃」自護、「平安快樂」展示,學會了安全知識,掌握了自護自救的本領,為自身的健康成長築起了一道安全防護牆。在中華少年小甲A足球活動中,隊員們喊出了「用心出智慧、配合有力量、頑強能進步」的口號,高揚著充滿時代氣息的創新勇氣、合作意識和拼搏精神;在喊出「激情欣賞、文明表達」和「積極參與、熱情服務」的口號中,倡導著明禮誠信、團結友善、樂於奉獻的文明新風……豐富活動內涵,創新活動形式,完善激勵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各項少先隊品牌活動在「祖國發展我成長」的主題下進一步得到深化和發展。

「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時刻准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這是黨對當代少年兒童的殷切期望和諄諄囑托。當代少年兒童生逢社會主義祖國蓬勃發展的偉大時代,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大有希望的一代。他們今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見證者和最大受益者,明天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核心,用「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激勵少年兒童健康成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少先隊開展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務。

祖國發展我成長,學習鍛煉做准備,這是當代少年兒童面對時代呼喚發出的強音。教育引導少年兒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少先隊組織開展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時代要求,也是少年兒童自身健康發展的內在需要。當代少年兒童將把「祖國發展我成長」的遠大志向化做每一天的具體行動,從愛家鄉、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做起,培養報效祖國、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優良品德;從愛勞動、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做起,培養有知識、能實踐、會創造的實際本領;從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戰勝每一個困難做起,培養健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億萬少先隊員將永遠與光榮同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讓星星火炬代代相傳!

Ⅱ 四川省宣漢中學教學研究

全校教師在各級報刊發表和獲獎的教研論文達600多篇,出席國家級和省級學術會議者29人,國家級、省級學會會員36人,省、市學會的理事12人,省特級教師、教育教學專家後備人才7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先後有王專、李文欽、崔吉海、趙文祥、劉廷富等5人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及優秀教師稱號,章雲格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鄭雄策、庹傳亮、牟必繼、伍先華等15人獲省級表彰,66人獲市、縣表彰,78人成為省、市骨幹教師。

Ⅲ 宣漢有多少中學

宣漢中學是宣漢中學最好的翻開宣中厚重的歷史,一股淳樸的文明之風撲面而來。明朝萬曆元年即公元1573年,在宣漢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誕生了「來鹿書亭」;民國5年即公元1916年,同盟會員、宣漢知縣景昌運改建「來鹿書院」為宣漢縣中學堂,高舉起新學的大纛,揭開了辦學的新篇章。從這時起直到1949年,宣中一直處於革命運動的前沿。王維舟、王波、修陶、宋更新、郭俊鐸、陳自卑……這些閃光的名字就與宣中緊緊聯系在一起。穿過彌漫硝煙,歷經時代風雨,百年學堂青春煥發,朝氣蓬勃,1958年便成為達縣地區重點中學。改革開放以來,幾代宣中人不懈努力,不負眾望,宣中終於在2000年4月跨進了省級示範高中的行列,2006年1月順利爭創為「國家級示範高中」。從來鹿書亭至今,四百餘年教化一脈相承。今天宣中早已成為一所學生嚮往、家長放心、社會矚目的川東名校,它正以矯健的步伐邁向國家級示範高中。
辦學路漫漫,上下而求索。近年來,宣中以「厚德勤學,勵志篤行」為校訓,以「嚴謹篤學,求是創新」為校風,以「敬業愛生 博學求真」為教風,以「自強自律、勤學思創」為學風,始終圍繞育人這一中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確立了「以人為本,全面育人,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
為了提高辦學效益,宣中大膽突破單一辦學模式,建立了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實踐課程三結合的課程結構。特別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書本限制,變革課堂形式,探索考試模式;書籍報刊、電視網路成了學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學習深入高效,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對下崗擇業、社會低保、城市環保、川劇嬗變、地質災害等社會問題作調查研究,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社會實踐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現象。
學校活動豐富,形式多樣。每年定期開展元旦晚會、「五·四」藝術節、九月軍訓、金秋歌手賽、秋季運動會、中學生成人儀式等活動。不定期舉行反對邪教,篤信科學;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拒進網吧,熱愛學習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夏令營活動。英語、寫作、科創、電腦、田徑、舞蹈等10多個興趣小組有聲有色,校園電視台成為亮麗風景,《德育》《來鹿文學》《今日宣中》特色鮮明,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了很好發展。10餘名學生獲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上百人次獲奧賽獎、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獎,600多篇習作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形成了數百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美術作品獲「中日少年兒童藝術展」特等獎,單人舞《雨花》獲省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武術比賽獲省一等獎,各級各類體育比賽屆屆受矚目,次次有獎杯。
宣中把握時代脈搏,搶占教育制高點,不斷改善辦學條件。1999年投資數百萬元,新建和裝備了集信息技術、實驗、圖書於一體的科教大樓。建有3個網路教室,15個多媒體演播室,6個理化生標准實驗室,5個儀器保管室,3個閱覽室;擁有圖書10餘萬冊,微機300多台;班班實現了「三機一幕」,形成了「三網合一」信息技術教育平台。2000年引資400萬元修建了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極大地提高了辦學檔次。
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有教學班91個,學生6000餘人,教職工410人。其中特、高級教師68人,中級教師122人;專科以上學歷375人,研究生課程結業64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宣中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勤政,廉潔高效,勇於探索,與時俱進,富於戰鬥力的團隊。省「百名優秀中小學校長」、市「十佳校長」鄭雄策學識淵博,德高望重,極具人格魅力。副校長王專、張武坤、章雲格學高身正,團結協作,富有極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為宣中發展群策群力,傾情奉獻,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事業發展得紅紅火火。
從厚重的歷史中,從競爭的現實里,宣中充分認識到: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為此,學校實施了「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建立了「一幫一」制度,推出了「教師校本培訓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教藝精湛的教師隊伍。學校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先後派出5名一線教師到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家考察學習;2000年與西南師大聯合開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2002年選送英語教師周伶俐到英國諾丁漢大學進修。學校與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師大、四川師大、達師專、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協作關系,與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黃岡中學、成都七中等全國知名中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經常聘請外籍教師上課,邀請各地教育專家來校講學。目前,學校國家級科研課題2個,省級課題2個,市縣共管項目45個,校級課題50個,個人申報課題30個。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實踐扎實高效。

Ⅳ 王專的主要履歷

1965.09——1969.09,沈陽重型中等技術學校學生;
1969.09——1970.06,在沈陽重型機器廠煉鋼車間學習;
1970.06——1971.02,在遼寧大學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進修學習;
1971.02——1974.05,沈陽重型機器廠宣傳科幹事;
1974.05——1975.07,遼寧省新民縣大紅旗公社流泉大隊帶隊幹部;
1975.07——1978.01,沈陽重型機器廠政治部副主任、總廠黨委常委;
1978.01——1981.04,沈陽重型機器廠團委書記;
1981.04——1982.03,沈陽重型機器廠金工車間黨總支書記;
1982.03——1982.11,沈陽重型機器廠黨辦主任、總廠黨委常委;
1982.11——1983.09,沈陽重型機器廠幹部處處長、總廠黨委常委;
1983.09——1984.12,沈陽重型機器廠鑄鋼分廠黨委書記、總廠黨委常委;
1984.12——1985.01,遼寧省總工會副秘書長兼企業民主管理工作部部長;
1985.01——1987.07,遼寧省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成員(1987.02—1987.07在中央黨校學習);
1987.07——1995.05,遼寧省總工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1995.05——1997.09,遼寧省直機關工委副書記(正廳級);
1997.09——2003.03,中共鐵嶺市委書記 ;
2003.03——2006.01,中共本溪市委書記;
2006.01——,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2006年1月24日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補選為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2008年1月28日遼寧省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2002年11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遼寧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關於接受閆豐等辭去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職務請求的決定 (2011年1月23日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
因已到任職年齡界限,閆豐、王專請求辭去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職務,肖洪昌、徐炳道、唐俊傑請求辭去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職務。遼寧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決定接受上述五人的辭職請求。

Ⅳ 宣漢縣有哪些旅遊特色

江口湖,百里峽

Ⅵ 南壩鎮的建置沿革

南壩,古為殷商西方部族,土著民族為巴人。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以其宗姬封於巴」(《華陽國志》),地即屬巴國領域。
公前316年,秦滅巴蜀,地為秦國領屬。公元前314年,秦行郡縣制,屬巴郡(治江州,今重慶)宕渠縣(治今渠縣土溪鄉城壩村)地。
公元前206年,項羽封劉邦為漢王,都南鄭,統巴、蜀、漢中31縣,地即屬漢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宕渠縣為益州巴郡所領。公元24年(以下省公元二字),公孫述稱王巴蜀,地為他所建立的大成國管轄。36年冬,東漢滅述統一巴蜀,和帝永元年間(89~104年),分宕渠縣北部地方置宣漢縣(今達縣市)取義宣揚漢王德威,仍屬益州巴郡。獻帝建安六年(201年),改屬巴西郡(治今閬中保寧鎮)。宣漢縣管轄現在的達縣、宣漢、開江、萬源、通江、城口等地區。
214年劉備占據益州。216年,劉備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縣土溪鄉城壩村),領宕渠、宣漢兩縣,屬益州,222年省宕渠郡,後主劉禪延熙(238~258)中曾復置,「郡建九年省」,地劃歸巴西郡。仍屬益州。263年,曹魏滅蜀後屬梁州。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立平州縣(今平昌縣),廢宣漢縣。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分巴西郡復置宕渠郡並宣漢縣,郡領宣漢、宕渠、漢昌三縣,屬梁州。303年,梁州郡縣沒於李特,宕渠郡實廢。304年(永興元年)李雄建立了成漢政權,復置宕渠郡,仍領宣漢等3縣。347年東晉桓溫滅成漢,地歸東晉;373年,則為符堅的前秦所領;385年又還東晉,404年為譙縱所據,413年再還東晉。
420年,東晉滅亡。統治長江流域的南朝宋、齊梁三個朝代,依次領有巴蜀地方。宋初(此處指420~439年間)新立巴渠郡(治今達縣)轄與郡新立的宣漢、始興、巴渠、東關、始安、下蒲(440~462年間立)、晉興7縣,其中2縣在今南壩鎮鏡內,即巴渠(治今南壩鎮黑溪寺)、東關(治今五寶鄉境)。齊梁領屬仍舊。
553年(西魏廢帝二年),西魏攻取巴蜀,改宣漢為石城。恭帝二年(555年)分新安縣東部鄉里置東鄉縣(治今普光羅家壩),並在此置石州、巴渠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廢石州及巴渠郡,仍於東鄉置三巴郡,郡領東鄉、下蒲,改南晉郡為和昌郡,省東關入宣漢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十一月,「罷天下諸郡」,省巴渠、下蒲入東鄉縣,廢三巴郡改屬通州;廢和昌郡,宣漢屬並州。五年(585後),自並州(前南晉郡)北二百里遷宣漢縣治於東關故城(指和昌郡,今五寶鄉境)。隨即又廢並州,宣漢也改屬通州。大業三年(607年)四月,「改州為郡」,通州改名通川郡,宣漢等四四縣為其所屬。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通川郡為通州,轄東鄉、石鼓;又於宣漢置南並州,並置東關縣(今五寶鄉境)為其所屬。貞觀元年(627年),廢南並州,省東關入宣漢。唐太宗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鎮境屬山南道。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分全國為15道,鎮地屬劍南東川道。
907~964,前蜀、後蜀統治期間,道、州、縣的領屬關系未作變動。
宋乾德三年(965年)改通州為達州,轄東鄉、巴渠、石鼓、宣漢。五年,省宣漢入東鄉縣。鎮地屬巴渠縣,達州管轄。
1279年,元朝統一了四川。至元二十年(1283年)廢東鄉縣、巴渠入通川縣,隸屬四川行省川南道夔州路的達州。1363~1371年,四川為反元農民領袖明玉珍建立的大夏國所統治。
1371年6月,明朝控制四川,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夔州府。正德九年(1514年)改屬達州。崇禎十八年(1645年)五月,張獻忠部破東鄉城,屬農民革命政權大西國。
1644年,清政權在北京建立,但到順治十四年(1675年)張獻忠余部楊秉胤,在今塔河鄉小城寨戰敗降清,地始屬清朝統治。初屬四川省川東道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改屬直隸達州,嘉慶七年(1802年)升達州為綏定府,東鄉仍為所屬。
1911年(辛亥)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義,11月30日東鄉起義,東鄉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東鄉為重慶軍政府所轄。2月,成渝兩軍政府合並,即屬蜀軍政府;3月,蜀軍政府改名四川都督府,東鄉為川東道綏定府屬地。民國3年袁世凱廢府設道,鎮地屬四川東川道。秋。因避免與江西省東鄉縣同名,且古為宣漢縣地,改名宣漢縣。宣漢縣先後(民國5年4月至22年10月)為護國軍、靖國軍、江防軍、西北自治後援軍和援川陝軍、川陝邊防軍所統治.
1949年12月17日解放軍入城,宣漢解放,屬川北區達縣分區。1952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改屬達縣專區。1968年改為四川省達縣地區,1993年更名為達川地區。2000年又撤除地建市,改為達州市。南壩仍為所屬,至今未變。
南壩鎮人民政府駐南壩聖墩東路(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民政[2005]6號 )。

Ⅶ 宣漢中學好還是平昌中學好

我把兩個學校的資料給你,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
平昌中學
學校介紹
四川省平昌中學創辦於1938年,始名「私立巴陽初級中學」。創建伊始,陶行知先生就給學校題寫了「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的校訓。六十多年來,一代又一代平中人傳承著先生的求索精神,在大巴山這片文化荒原上辛勤耕耘,播撒文明,推動學校不斷朝著巴蜀名校、中華名校邁進。2000年評為四川省重點中學,2002年,學校成為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有教學班101個,近幾年來,每年向大專院校輸送合格新生800人以上,近200餘人進入重點大學深造,高考十年蟬聯全市同類學校之冠。2004年高考取得了上本科線913人,市文科第一、二名和理科第一名均在我校,上清華、北大4人的優異成績。1990年至2004年,高中學生參加各學科聯賽和奧林匹克競賽獲國家級一等獎2人次,省級獎89人次,研究性課題在2003、2004連續兩年獲得省一等獎。學校有2個科研課題獲四川省教學成果三等獎。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畢業生近3萬人。

校園環境優美,設施設備齊全。學校坐落在省級旅遊風景區——平昌縣佛頭山森林公園下,佔地153畝,建築面積9.6萬平方米,校園四季綠樹掩映,鳥語花香。有辦公大樓1幢,教學樓7幢,有300米、20 0米跑道的田徑運動場各1個,風雨球場1個,多媒體教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藏書16萬多冊的圖書閱覽室,有能容納3000人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9000餘個床位的學生公寓。擁有多媒體教室、閉路電視、遠程教育教學系統、校園網站等先進的教學設施,運動場館寬敞,實驗儀器先進,圖書藏量豐富。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36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16人,中級教師149人。教師具有碩士學位5人,研究生課程進修結業29人,本科學歷246人。有省、市、縣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66人,學科專業委員會理事68人次,參加全國各學術團體80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2人,全國優秀教師教育工作者3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省市縣學科帶頭人和教學骨幹80餘人。現有教學班108個,學生9300餘人 。

教育理念
辦學思想
以人為本,和諧發展
學校內部管理嚴謹。以「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為辦學思想,堅持「以管理正校風、以校風促質量、以質量創品牌、以品牌求效益,以效益謀發展」的工作思路,構建了可持續發展機制和適應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發展的教育模式,鑄就了「團結奮進、求實創新」的校風、「敬業善教」的教風和「勤學尚美」的學風,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辦學目標
開放型、實驗型、示範型、高質量、有特色的一流學校
辦學特色
開放、民主、創新
育人目標
培養品質高尚、智能卓越、身體健康、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高校新生和現代建設者
辦學方略
學校按照「科研興校、名師強校、優生名校、質量立校、特色樹校」的辦學方略,大力加強教學科研工作,教改科研空氣濃厚.。先後承擔國家、省、市、縣教改科研課題36個,已結題24個。學校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科研論文1600餘篇,310多項教研成果在國際國內獲獎,出版個人專著58部,合著103部。學生在參加研究性學習、科技創新大賽和奧林匹克數、理、化、生等競賽中共2000多人次榮獲國家、省、市、縣獎勵。
校 訓
追求真理,服務人群
校 風
博學篤行
學 風
勤學尚美
宣漢中學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學校擁有東、西區兩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252畝,建

校園環境(18張)
築面積9萬余平方米,綠化面積5萬余平方米。

1999年投資數百萬元,新建和裝備了集信息技術、實驗於一體的科教大樓及圖書大樓。建有3個網路教室,15個多媒體演播室,6個理化生標准實驗室,5個儀器保管室,3個閱覽室;擁有圖書10餘萬冊,微機300多台;班班實現了「三機一幕」,形成了「三網合一」信息技術教育平台。2000年引資400萬元修建了設施齊全的學生公寓。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1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000餘人,其中高中93個教學班,初中44個教學班。在崗教職工504人。先後有40多人獲得全國或省級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及優秀教師稱號以及 「五·一」勞動獎章。
從厚重的歷史中,從競爭的現實里,宣中充分認識到: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為此,學校實施了「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建立了「一幫一」制度,推出了「教師校本培訓工程」,大力造就一批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教藝精湛的教師隊伍。學校鼓勵教師在職進修,先後派出5名一線教師到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家考察學習;2000年與西南師大聯合開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2002年選送英語教師周伶俐到英國諾丁漢大學進修。學校與中國教育研究中心、川大、西南大學、川師大、達師專、市教科所等建立了科研協作關系,與北大附中、北京四中、黃岡中學、成都七中等全國知名中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經常聘請外籍教師上課,邀請各地教育專家來校講學。學校國家級科研課題2個,省級課題2個,市縣共管項目45個,校級課題50個,個人申報課題30個。教育科研如火如荼,教育實踐扎實高效。

3教學研究
全校教師在各級報刊發表和獲獎的教研論文達600多篇,出席國家級和省級學術會議者29人,國家級、省級學會會員36人,省、市學會的理事12人,省特級教師、教育教學專家後備人才7人,省級學科帶頭人3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先後有王專、李文欽、崔吉海、趙文祥、劉廷富等5人獲得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及優秀教師稱號,章雲格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鄭雄策、庹傳亮、牟必繼、伍先華等15人獲省級表彰,66人獲市、縣表彰,78人成為省、市骨幹教師。

4辦學模式
辦學路漫漫,上下而求索。宣中以「厚德勤學,勵志篤行」為校訓,以「嚴謹篤學,求是創新」為校風,以「敬業愛生 博學求真」為教風,以「自強自律、勤學思創」為學風,
為了提高辦學效益,宣中大膽突破單一辦學模式,建立了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實踐課程三結合的課程結構。特別是在文科教育中,突破書本限制,變革課堂形式,探索考試模式;書籍報刊、電視網路成了學生求取真知的平台;研究性學習深入高效,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對下崗擇業、社會低保、城市環保、川劇嬗變、地質災害等社會問題作調查研究,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社會實踐能力,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宣中文科教育現象。
學校活動豐富,形式多樣。每年定期開展元旦晚會、「五·四」藝術節、九月軍訓、金秋歌手賽、秋季運動會、中學生成人儀式,入學典禮等活動。不定期舉行反對邪教,篤信科學;遠離毒品,珍愛生命;拒進網吧,熱愛學習等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夏令營活動。英語、寫作、科創、電腦、田徑、舞蹈等10多個興趣小組有聲有色,校園社團從零文學社魅力無窮,成為全國各類文學刊物及媒體爭先報道的焦點,成立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十佳文學社、全國百佳文學社、全國創新教育實驗基地等眾多榮譽稱號。校園電視台成為亮麗風景,被評為全國百佳校園電視台,《德育》《來鹿文學》《今日宣中》特色鮮明,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了很好發展。10餘名學生獲得大學英語四級證書,上百人次獲奧賽獎、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獎、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獎,600多篇習作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形成了數百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美術作品獲「中日少年兒童藝術展」特等獎,單人舞《雨花》獲省中學生藝術節一等獎,武術比賽獲省一等獎,各級各類體育比賽屆屆受矚目,次次有獎杯。

5高考成績
據統計,從1573年來鹿書亭到1916年的「宣漢縣立中學堂」,再到2000年的「四川省宣漢中學」。宣漢中學為社會培養了28000餘名合格新生從宣中走進高校,其中800餘人已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據統計,從2008年到2015年宣漢中學文科上線人數一直穩居達州全市第一位。[3-4]
2015年高考,一本上線376人(文科93人,理科283人),比2014年凈增64人,增長率21%,其中應屆316人,創歷史新高。本科上線1464人(不含藝體),其中應屆1075人(不含藝體),上線率61%,創歷史新高。600分以上28人,其中文科5人、理科23人。理科最高分640分,文科最高分616分。達州市文科前10名,我校有3人;理科前10名,該校佔4人。文科本科上線529人,穩居達州市第一位。文、理科重本上線和本科上線人數均居達州市第二位。[4]
2014年高考,一本上線312人,較2013年增加101人,增長48%;本科上線1568人(不含藝體),較2013年增加178人,增長13%。一本上線人數和本科上線人數均創宣漢中學高考歷史之最,居達州市第二位。文科依然保持強勁勢頭,其中一本上線52人,本科上線452人,穩居達州市第一位。藝體類上線人數126人,居達州市前列。2014年,宣漢中學再次創造了達州教育界的升學神話。3名學生被清華大學錄取、2名學生被北京大學錄取、5名學生被中國人民大學錄取、1名學生被中國科學院大學錄取。由此,宣漢中學成為達州歷史上,一年考入北大清華最多的學校。

6校園社團
從零文學社
2007年,從零文學社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春風中誕生了,成為學校第一個學生創辦的由學校指導、學生自主管理的校園社團。文學社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開發學生文學創作潛力,活躍校園文學創作,拓展學生的第二課堂。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配合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為發展目標,以追求純文學、探討文學與人生的關系,提高自身文學修養及社員的交際能力、口才能力以及藝術欣賞水平為活動目的。我們的宗旨是:「讓文學之筆自由舞蹈,讓青春之夢盡情翱翔!」宣傳語是:「從零開始,一切精彩」、「零度文學,從心起跑」。文學社堅持學生自我鍛煉的原則,均由學生擔任社長、總編,學生也獨立承擔了撰稿、收稿、選稿、評稿到改稿、編輯、校對、排版的全程工作。文學社組織機構健全,分為社委會和編委會。文學社也大力開展從零杯創新作文大賽、詩歌朗誦、校園辯論賽、語文知識競賽和語文趣味活動,組織演講、創作筆會、文學沙龍、社會調查等活動。極大的激發了社員的積極性。成立以來,從零文學社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已成為學校影響力最大的一個社團。文學社的發展得到全國、省、市、縣作協關心,中國作協副主席、省作協主席阿來,市作協主席鄒亮等先後蒞臨我校指導工作,文學社還聘請中國少年作家協會主席張政、中國青少年作家協會主席張金童擔任文學社顧問團主席;全國中小學文學社研究中心秘書長赫學穎,劉增傑、羅偉章、牛放、邱易東、李青、馮國平、陳曉輝等當代著名作家、雜志編輯出任文學社顧問,成為文學社不斷進步的智力源泉和創新動力。文學社還是全國中小學文學社團研究中心團體會員。文學社先後被教育部關工委社區教育中心、課堂內外雜志社評為「全國創新作文教育實驗基地」、「全國創新作文核心文學社」、2010年被北京大學中國語文語文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等評為「全國百佳文學社團」。2011年被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 、中國語文報刊協會、全國中語會、語文報社評為「全國十佳文學社團」。《課堂內外》、《語文報》、《考試指南報》、《高中生學習》、《學生文摘》、《達州日報》、《華西文學》、中國校園文學網、創新作文網、中國散文網、世界華人少年作家網等雜志社、報社、網站先後刊登我社社員文章或專版介紹、報道我社。文學社社員先後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文章近百篇,在各項徵文比賽中,有許多社員的作品獲國家省市等各級獎勵,社員先後榮獲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報刊最佳編輯一等獎、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全國中學生原創文學大賽散文類最高獎,還培養出了全國十佳文學少年等眾多文學新星。才華橫溢的從零之星,還被北京師范大學、中央青年政治學院、四川大學、湖南大學等眾多名校錄取。文學社還不斷加強網路建設,QQ群、網站、博客、微博都成為文學社發展重地和社員暢所欲言的場所;社報《從零》也有著極大的特色,在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中小學優秀校內報刊評比活動中榮獲最佳社團報一等獎(四川省前列),並摘得全國最佳編輯獎桂冠。從零正在全面發展……

Ⅷ 宣漢 產科

宣漢縣廠在水面上大量的維修電機廠旁,但不能保證維修

熱點內容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