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雜記
⑴ 求一篇讀書筆記
<實例>一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是應當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實例>二 剛從遠處看到的那個筆直的山峰,就站在峽口上,山如斧削,雋秀婀娜。(案):用「雋秀」形容「筆直的」、「如斧削」的「山」尚可,而用「婀娜」來形容就不妥了。「婀娜」是形容姿態柔軟而美好,「如斧削」一樣筆直的山峰怎麼能給人以柔軟的感覺呢?可以把「婀娜」改為「挺拔」。 ——《語文短評·顧此失彼》
<實例>三 我只想在痛惜之餘,說出幾點希望 首先當然是希望大家(不限於知識分子,而是一切黨員、團員,一切覺悟的青年和覺悟的勞動者)都應該向他們學習,特別是那些至今對知識分子還有某種不信任感、不敢推心置腹的人們,以及那些一味爭名奪利,甚至對社會主義祖國至今還三心二意,羨慕資本主義「天堂」的人們,多讀讀他們的事跡。…… 其次,我想說,希望一切先進分子所在機構中的黨組織、每個黨員以至每個正直的公民能夠更多地更好地關心這些先進的人們。……
<實例>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個讓人深思的題目。聽了以後,不免會產生很多遐想。這是一位盲人嗎?她叫什麼名字?給她三天光明,她會去做什麼呢?這一連串的問題會浮於腦海。我無法回答你們,因為我還沒有看完這本書。 但是,在書中我看過的每一篇文章,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小時候的海倫(就是作者)是一個聰明又活潑的女孩,6個月就可以說一些簡單的話語,剛滿周歲就會走路了。總之,她比一般的孩子要乖的多,也好學的多。然而好景不長,幸福的時光總是結束得太早,在一個充滿知更鳥和百靈鳥的悅耳歌聲,而且繁花盛開的春天,在一場高燒之後,海倫失去了聽力與視力,隨之而然的又不能說話了。這三樣東西,是人生中必要且不能缺少的。如果失去了這三樣,對一個常人來說,等於失去了生命的樂趣。如果你是海倫,給你三天時間,你會去干什麼呢?。如果我是她,一定活不下去了。再大的動力與再大的鼓力,也照不亮我心中那顆又陰又暗,又冷又濕的心。心裡只有一個念頭:這樣活著,生不如死,還是早一點兒結束算了。 然而,海倫的做法與我的想法恰恰相反。她一生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而且,正是這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竟然畢業與美國哈佛大學,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就啊。但是,畢竟,這驚人的成就是離不開她自身的努力的。與她相比之下,天壤之別啊,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海倫可以創造這些常人無法想像的奇跡,全靠她有著一顆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新。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自己那顆熾熱的心,用自己那偉大的愛,去擁抱美好、充滿生機的世界,以驚人的毅力與困難作戰,終於,她戰勝了生命的挑戰,張開了心靈的眼睛,有了信心與希望,走出了寂靜與黑暗。最後,她又把那雙慈愛的手——伸向了全世界! 海倫從又瞎又聾的女孩成了舉世文明的作家,經歷多少坎坷啊,可她從沒有退縮,而是勇往直前,毫不畏懼地面對困難,去戰勝它,跨過它。一個又瞎又聾的人能做到,更何況我們是一個沒有缺陷的人,沒有理由做不到啊!一些同學很自卑,說自己笨,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天才,也沒有笨蛋。天才和笨蛋是取決於這個人有沒有決心學習,有沒有毅力堅持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路途坎坷、崎嶇,就看你有沒有信心和毅力去把它踩在腳下,一步一步登上成功之路。 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描繪著自己的人生畫卷,只有奮斗,只有自強不息,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鮮亮光耀的色彩,我們的生活畫卷才會閃光。
<實例>五 讀《童年》有感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麼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後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後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琅琅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⑵ 校園端午節手抄報圖案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9%D8%D3%DA%B6%CB%CE%E7%BD%DA%B5%C4%CA%D6%B3%AD%B1%A8 這是圖片地址
資料
端午祭是韓國江陵地區的傳統節日習俗。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因此被稱為端午祭。端午祭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發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祭祀儀式保存了完整的形式和內容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 詩句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枹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鬐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搴翠幃,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鳴餘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唐 劉禹錫《競渡曲》
靈均死波後,是節常浴蘭。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堯潘《端午日》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歐陽修《魚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宋 蘇軾《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
——宋 蘇軾《少年游 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舊時江浙一帶端午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發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駱虎狀,婦人皆戴之,」似此則當有驅邪辟疫之作用;一說即古時的步搖,純為婦女裝飾品(蔡雲《吳獻》注)。兒童頭上還會用雄黃酒畫上一個「王」
豆娘,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畫額,端午節時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長命縷,端午節時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雞趕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在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衛生
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①采葯。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蘭湯,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但文中的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③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④採茶、制涼茶。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掛草葯
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將
掛艾草、菖蒲、榕枝
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
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望採納
⑶ 初一讀書筆記(讀文章的)9篇,要符合以下要求,懸賞很多
點點滴滴匯聚大海;朵朵鮮花繪製成美麗的風景;棵棵小樹聚成片片森林;本本好書,凝結成知識的源泉。
這兩個月里,我看的書都很著名,都是人人皆知的像《愛的教育》、《哈佛家訓》等。
這個學期,我們學校成立了書香校園,每月讀一本書,讓我們小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豐富的知識,使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
以前,我的作文上的好詞好句不多,現在我作文上的好詞佳句多了,錯別字少了。也懂得了怎樣積累好詞佳句,懂得了人生的大道理,和應該怎樣做人。
《哈佛家訓》這本書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是《一條小麵包》。這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大蕭條時期,一位富有的麵包師把城裡最窮的20個孩子叫來,告訴他們每天早晨每人可以來這兒領一個麵包。那些小孩們都想拿到最大的麵包,而一個小姑娘,每天只能拿到一個小麵包,還要感謝那個麵包師。一天,小姑娘發現小麵包里有幾枚金幣,麵包師說:「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願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
從這個小小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做人的風范和一顆高尚、寬容、善良、謙虛的心,否則,不會有奇跡在你周圍發生的。我覺得我也應該向那個姑娘一樣,懷有廣闊、寬容、善良、充滿愛的心……
我曾在書上看到這么一句話:地球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的胸懷,這讓我明白:一個學會寬容的人,他必定是獲得幸福的人。
還有一個小故事令我印象最深,那就是:《迪卡尼奧的放棄》。主要講述了迪卡尼奧不會在敵人沒有拿起武器時來「攻擊」對方,他維持了正義的公德。我從中學到了一個道理,競爭首先的一個原則是公平,如果你不守規則,將會被這個社會所陶汰。
「問渠那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朱熹的這兩句詩告訴我們要多讀書,你的思想才會活躍就像奔騰的大海永不停息,我們經常在上課回答問題時,沒有詞語來表達,所以看書可以使我們變得善辯,可以讓我們說話淘淘不絕。
「女娃煉石補天處,石破天弶逗秋雨」,讓我們讀書吧!書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是人類豐富的營養品;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夥伴們,讓我們伴隨書香來一起成長,要知道腹中有詩氣自華!
好詞:書香校園;蕭條;陶汰;奔騰;善辯;淘淘不絕。
好句:
點點滴滴匯聚大海;朵朵鮮花繪製成美麗的風景;棵棵小樹聚成片片森林;本本好書,凝結成知識的源泉。
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願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
地球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的胸懷,......
書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書是人類豐富的營養品;書是人類知識的源泉,.......
主要內容:這是一名學生寫的關於讀書的短文,主要講了讀書的重要性,很有啟發。值得一讀。
讀書筆記的格式和範文
讀書筆記的種類很多,一般說來,可分為四大類:一是摘錄式,二是提綱式,三是評論式,四是心得式。四大類又分若干種,每一種在寫法上有所不同。
(一)摘錄式
摘錄式是閱讀活動中收集資料日寸最常用的記錄形式。主要是為了以後開展科研活動時用。它要求准確無誤地摘錄原文的語句段落,還要註明出處,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
索引筆記只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出版社名稱,出版年月及版次;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查找方便。例如:
錢倉水、郝樹明主編:《教師職業技能全書.文科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l992年9月第l版。
孫曉遠:(對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的分析),<中學生數學報)1990午6月7日第2版。
2.摘抄原文
摘抄原文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作為日後引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按照原文的內容自己標上一個分類的題目,便於資料的歸類和日後採用,在引文後面要註明出處。例如:
中學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中學物理教材的基礎知識,都是以實驗為先導,逐步總結出定理、定律等規律性的知識,這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不能忽視。今後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基本儀器的使用,二是根據實驗原理和選用實驗器材來進行物理實驗,三是正確分析和處理有關的實驗數據,從中得出或驗證相應的規律。
王泉根:<必須加強物理實驗課教學),<山西教育>1 981年第10期。
3.觀點摘要
觀點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將原文的主要觀點、結論摘要或寫出,報刊雜志上的「論點摘編"即屬此種。它同樣也要寫明作者、刊物、出版等情況。例如: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題能力
解題能力包括實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四個部分。
實際運算能力又可分為兩部分:一是對具體數字進行運算的能力;二是對代數式和三角式進行恆等變形的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主要通過幾何題目和三角應用題得到鍛煉。
抽象概括能力主要包括:1.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能力;2.從具體的數字運算過渡到抽象的式的運算。
邏輯推理能力大致可分為條理性和靈活性兩個方面.其中以慶理性為關鍵,同時也要注意鍛煉思維的靈活性。
蔣明文:<數學函授研究>1 987年第2期。
(二)提綱式
提綱式筆記是用綱要的形式把書或文章的論點或主要論據,提綱挈領地記錄下來,或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式筆記可分為提綱和提要兩種:
1.提綱
提綱筆記要忠於原書或原文的框架體例或段落層次,對原書或全文作輪廓式的勾勒。它可以用原文的語句,也可以將自己的語言與之相結合來寫。例如:
《怎樣寫好教案》
(北京八十中林鏡仁,楊善祿主編:《中學生物教師教學基本功講座>,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l 991年9月版)
一、要充分認識寫好教案對教學的重要意義
二、一份教案包括哪些內容和教學環節
(一)確定教學目的
(二)確定教學重點,找准難點
(三)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復習舊知識
3.傳授新知識 4.鞏固新知識
5.布置作業
三、教案的形式和編寫教案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文字式教案
(二)表格式教案
(三)程序式教案
2.提要
提要與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還可帶有一些評述的色彩。例如:
『岷江流域工業污染區對土壤動物的影響>
岷江流域是我國有色金屬礦藏豐富的地區,在開采和冶煉過程中排放大量「三廢"的物質,污染情況十分嚴重。本課題研究內容包括:1.污染物的分布與土壤動物本底研究;2.土壤污染程度與土壤動物群落結構、時空變化關系的研究;3.污染區與排污染區的土壤動物比較研究;4.重金屬有毒元素在土壤中和
動物體內富集規律研究;5.重金屬污染對土壤動物同工酶活性和呼吸代謝影響的研究;6.大型土壤動物毒性毒理研究。
(二)評論式
評論式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還可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論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時,把書中重要的地方或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如毛澤東在讀<倫理學原理>一書時,用朱墨兩種色筆在書中作了不少的圈圈點點,遇到他認為觀點正確、文字優美的地方,就批上「此論頗精」、「此言甚合
我意",認為不對的地方就畫『『×」,或批上「不通¨、「荒謬」之類詞句。
這種筆記方法只能在自己的書上用,這是應當注意的。
2.評注
評注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解。例如顧維楨(捕風提影說思維>中的一段文字:
哥德爾的不完整定理。是數學史里的一個里程碑。原來在嚴謹的數學堡壘之中,競有一大漏洞,而且這漏洞是無可填的。本來嚴謹的數學架構,以少數的公理為基礎,以明確的推演為方法,導出七層寶塔似備輝煌威果來,真是美不勝收。而且高妙的數學架構,嚴謹之外,兼具普及性:貌似不同的事物,透過抽象
表達,往往可以歸納在同一種數學描述范圍之內,看來真是放諸四海而皆;隹了。哥德爾卻證明,凡是普及性高的正式邏輯系統,其中必有某些命題,是無法以這系統的邏輯去辨別其是非的。這毛病多半出在「只緣身在此山中」。
(四)心得式
心得式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也即留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下面舉潘述《夜半鍾聲到客船)為例: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共四句: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對它提出過少見多怪的錯誤指責。他在《六一詩話>中說:
唐人有雲: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c」說者亦雲:句對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鍾時!
歐陽修的「說者亦雲」,事實上就是他自己的議論,不過不願明言罷了。
夜半三更和尚廟里有沒有敲鍾的呢?蘇州的寒山寺在唐朝時敲不敲半夜鍾呢?這問題構成了張繼詩句應否修改的焦點。
人們經過幾番調查研究之後發現:半夜三更並非所有的和尚廟都不打鍾,姑蘇的寺廟在唐代是要敲分夜鍾的。歐陽修說法不合乎事實。
近在六朝,就有廟宇半夜鳴鍾的記載。
唐代的白居易、溫庭筠等有描寫半夜鍾聲的詩句,皇甫冉<秋夜宿嚴維宅):「夜半隔山鍾¨說的是會稽的情況,陳羽<梓州與溫商夜別>:「隔水悠揚午夜鍾",證明唐代四川的廟宇也是如此。
至於姑蘇寺廟夜半敲鍾的記載見諸(石林詩話》。作者南宋人葉夢得,論詩推崇王安石,對歐陽修、蘇軾都有所不滿。他長期居住姑蘇,最熟悉那裡的情況,他批評歐陽修說:
蓋公未嘗至吳中,今吳中山寺實以夜半打鍾。……(唐詩紀事>卷二十五日:此地(指姑蘇)有夜半鍾,謂之無常鍾,(張)繼志其異耳。歐公以為語病,非也
(潘述羊<寫作掌故雜談),四川人民出版社l983年版。)
2.讀後感
讀後感又稱讀書心得。讀者把自己讀書後的體會、感想、收獲寫出來。讀後感重「感",它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真切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出來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現象的感觸和評論。
好的讀後感已成為報刊上常見的文章樣式。寫讀後感.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該是從讀書(包括報刊)中引起的「感",離開了書,就成了別的文體。因此,讀後感通常在開篇時即要表明「感"是從讀什麼書報而來,同時,還要載明材料出處。
其次,最好是一則讀後感談一個問題;如果內容多,感想多.可以寫成幾則,不要混在一起。讀後感一定要中心明確,主旨集中。不管感想多麼復雜,聯想多麼豐富,都圍繞讀物來引發,防止節外生枝。
最後,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等等,不論材料大小都可引發讀後感。但是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作者的原文混雜在一起。概括原文要准確,引用原文要忠實
⑷ 找意林上的一則青春校園故事,好像是2015年之前的,圖片好像是五或兩只鳥來著
你可以在網上去找那個易林的紙質圖書,他應該是有一年幾年一本,幾年的合集一大本的那種可以買的
⑸ 校園雜記怎麼寫
雜盡是記載雜項的筆記和零碎的筆記,題材多樣。你在寫的時候,只要把你們班級一周發生的一些事情記下來就可以了。
⑹ 讀書筆記2篇!急求!!今需!!
一。西遊記的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吳承恩先生的傑作,講述的是一個潑猴和唐三藏及師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這本書我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回《西遊記》,第一次讀時,純粹是為了它曲折有趣的情節;後來再讀,對書中的各個人物的性格和行為就有了一些看法。雖然看了不止一遍,但是以這本書編輯的電視劇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了,它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孫悟空,喜歡他的善良、調皮、機靈、法力無邊、對各天神說話時的直率、打妖怪時的執著(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里"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理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孫悟空對兄弟、師傅和猴子猴孫的情誼。在唐僧師徒四人中,孫悟空經常第一個發現妖怪,可是他的師傅唐僧卻總是輕易地被那些裝扮成好人的妖怪欺騙,而對打死妖怪的悟空念緊箍咒懲罰,甚至不顧他的解釋把他趕走。在打白骨精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的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心有不甘,但還是聽師傅的話,沒有死皮賴臉地跟著師傅。就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裡,而且心裡總是想著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但是當八戒又來找他幫忙時,他一聽到師傅有難,就不記前嫌、義無返顧地跑去救師傅,沒有半句怨言。他雖然天生比較沖動,性格比較火爆,有時會因為一時沖動而殺生,但是在我看來,那些人都是罪有應得的,都是些殺人無數的強盜啊,暴君啊等等,可是相信佛教的唐僧卻不信,他不管怎麼樣都不讓悟空殺人,卻不去管那些惡人去害人,讓我總是覺得悟空很冤枉。
唐僧是在他們師徒四人中讓我比較難以理解的人,他總是被妖怪抓走。在師徒四人之中,他總是帶來麻煩,沒有什麼本事,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有時還會添亂,要是沒有悟空,我想,他一定已經去另外一個西天了。他是一個善良、樂於助人卻分不清是人是妖的師傅,見到妖怪害人時,總要叫悟空等三人去抓妖怪。可是當悟空打死那些禍害蒼生的人時,他卻大驚失色,不僅念緊箍咒,有時還要趕走他,難道他就不會想一下,如果悟空不把那些害人的傢伙給殺了,他們又會去禍害別人,這樣,豈不是為了一條人命而害了更多的人命嗎?但是,唐僧卻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執著,為了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造福蒼生,他不僅不要快速到達西天而不讓悟空自己飛去取,甚至要求自己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的,也從沒讓悟空幫他飛過。唐僧在一路上遇見了不少人善意或惡意地極力挽留他,甚至給他金山銀山,乃至整個國家,可是他都拒絕了,我想這是因為他始終堅持著要取得真經的信念吧。
豬八戒是一個又懶又饞的大肥豬,有時悟空叫他去找點水果給師傅吃,可是他要麼就是在路上躺著睡大覺,要麼摘了許多水果,卻在回來的路上都吃光了,常常害得另外的三人在原地等他,回來卻隨便找個借口說個謊想敷衍過去,但總是被機靈的悟空識破,被整得很慘。我覺得八戒在取經的路上總是想這想那,而不是一心向佛,一會兒在這藏一點錢,一會在那藏一點寶,還總是想著高老莊的媳婦和月亮上的嫦娥。師傅被抓了,他動不動就說:「我們收拾收拾行李散夥吧」、「我回高老莊去了」這類喪氣的話。他還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總愛吹牛,有時候,悟空把妖怪打敗了,他卻繪聲繪色地向別人吹噓著自己如何把妖怪打敗的。但是,他有時也會發揮作用,如:在師傅被白骨精抓住時,他來到花果山想著辦法把猴哥給請了出來,最後,把師傅救了出來。所以我覺得八戒還是挺可愛的,雖然時不時動點歪腦筋,但也會有智慧的火花。
沙和尚是三個徒弟中最老實的一個,他始終對師傅忠心耿耿,對兩位師兄也是畢恭畢敬。可是打起妖怪來卻是毫不手軟,雖然沒有悟空那麼厲害,但是在關鍵時刻還是能保護師傅的。而且,在師徒四人中,他是除了悟空以外最警覺的人,也可以提醒一下師傅。是個不錯的徒弟。
雖然《西遊記》已經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會經久不衰,因為這師徒四人,實在各有妙處,很吸引人。
看完這部小說,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里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說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里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
紅樓夢的
讀《紅樓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給我們印象最深的也是這此些感動我們的人物,我們耳熟能詳的賈寶玉,林黛玉,薜寶釵,王熙鳳乃至劉姥姥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讀《紅樓夢》,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讓我產生不同的感覺,一種新的東西也在這些人物中散發出來!
《紅樓夢》中描述了這樣一個人「鮮艷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裊娜,則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寶釵、黛玉之類「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這個人就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憑借自己的美麗榮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寶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與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稱,她的家裡老父弱弟,無錢無勢,而賈府卻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雙富貴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並不像鳳姐「蓮二奶奶」的位置那麼可靠,她的花容月貌雖然為她增色,讓她榮登寶座,但卻不能保證她不受歧視,然而秦可卿到了賈府後獲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視,反而成為賈母的重孫媳中「第一得意之人」這是由於她生的「裊娜纖巧,行事又溫柔和平」,她不僅「秉花容」,而且「會行事兒」這點就印證了在賈府這個大家庭也即一個社會的環境中會行事,會看眼色是一個多大能耐,此時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寶釵,為什麼後來會有這樣的愛情悲劇,在會芳園中賞梅,寶玉想睡中午覺,賈母就讓小廝好生哄著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動接過這一差使,為的是博取賈母的歡心,在宴寧府寶玉會秦鍾,二人到里間小炕上腸敘,秦氏忙進來叮囑寶玉道:「寶叔,」你侄兒年小,倘或言語不低頭,你千萬看著我,不要理他」,為的是怕秦鍾說錯話使寶玉掃興,秦氏病重,賈府還動了一大群大夫,「三四個人一日輪流著倒,有四五遍來看脈」,秦氏甘冒著涼添病的危險,一日換四五遍衣裳,坐起來見大夫,為的是怕萬一禮數不周,落人非議,……如此這么多,不難看出,秦可卿不細心和要強,但她的這種細心和要強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開罪人,不落人褒貶,從而能博得人們的好感。
說了秦可卿如此多的優點和行事,但她最後的結果是自縊而死,為什麼會這樣,也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一個問題。秦氏進入賈府,賈珍對她垂涎早已,而秦氏的地位恰好又系在賈珍夫婦的歡心上,面對這一境地,賈珍的誘脅是她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況,要麼以死相逼,要麼委身順從,她的心細是她能動察到周圍的一切,她的要強,又使她感到人言可畏,這樣使她心重,不甘於落入賈蓉父子手中,直到自縊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她的死是死於精神上無休止的蹂躪。
秦可卿不是一個飽暖思淫慾的淫婦,她是個有心計,有手腕,有封建「治才」的女性,她的羞愧自縊,反映了無法擺脫這一厄運的精神苦悶。她的結局又是顯示了紅樓夢中的又一悲劇命運。
這樣一個女人,可以說算得上是主子《紅樓夢》中除了各個達官顯貴的人物之外,還有的就是從多的丫鬟,丫鬟中也分了等級,賈府中最有地位的便是鴛鴦了,她是賈府的老祖宗,「太上皇」,賈母的貼身丫鬟是賈母一時半刻也離不開的得力而又得意的「心腹」, 鴛鴦處事從容,無論什麼場合,都能泰然相處之,舉止適宜,無論大事小事,她都想的周到,辦得妥當,就是這樣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使她成為賈府眾多丫鬟之王,所以,賈母評論說:「鴛鴦那孩子心細一些,我的事情,她想著一點了,該要的她就要了來;該添什麼她就趁空兒告訴他們了」, 鴛鴦還是個心地善良之人,她不依仗賈母之勢作威作福,倒還經常幫助別人排難解憂,雖然她外表柔弱,卻是個有志氣的剛烈女子.我們都知道賈赦採取軟硬兼施,威脅利誘的手段要討她做小老婆,邢夫人說:「女孩子里頭,就你是尖兒;模樣兒,行事做人,溫柔可靠」,在他們看來這是又高貴又體面的不想遭到她堅決的拒絕,前來拉牽說合的嫂嫂,被她罵的狗血噴頭;做了准姨娘的平兒襲人開她的玩笑,讓她搶白了一頓,她說:「別說叫我做小老婆,就是這會子大太太死了,叫我做大老婆,我也不能去!」……縱到了至急為難,我剪了頭發做姑子去,不然,必有一。在賈母面前,哭著,發誓道:「我是橫了心的,當著眾人在這里,我這一輩子,別說是寶玉,就是」寶金」,「寶銀」,「寶大王」,「寶皇帝」橫豎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著我,一刀子抹了死了,也不能從命!」那樣堅決,那樣剛烈,讓我不由得從內心佩服這樣一個女子,依仗著賈母, 鴛鴦也算暫時戰勝了賈赦,但賈母一死,豈不又成了俎上肉?所以她必須短了必死之心,最後賈母一終命,她怎能不「殉主」而死呢?
《紅樓夢》中除了眾多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還的就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個主題,他沒有明說,但通過這成百的眾多人物的神志,語言,動作,心理活動表現的惟妙惟肖,一個龐大的繁榮的貴族大家庭,到後來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下場,我們不難看出封建資本家的腐敗無能以及封建社會的黑暗和不長久,文中描述了如林黛玉,賈寶玉………這樣的「叛逆者」的形象,他們的愛情沒有結果,甚至可以說凄慘,但他們代表的是新生命,敢同頑固不勢力作斗爭的新主派代表,我們都江堰市知道林黛玉的眼淚,但也知道她的尖酸刻薄以至使別人都嘲笑她挖苦她,我們也知道賈寶玉「潦倒不通世務,愚須怕讀文章,行為偏僻乖張,哪管世人誹謗」!紈絝子弟的形象,他們鮮明的人物性格也使黑暗中有了一絲亮光,讓我們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