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巴黎評論作家訪談2

發布時間: 2021-09-20 04:20:55

『壹』 訪談作家的開場白

(1)「犬子」改成「兒子」 (2)「小有名氣」改成「很有影響」 (3)「有幸」改成「應邀」 (順序可顛倒)

『貳』 雨中的貓中海明威如何堅持他小說創作的「冰山理論」

來源於《巴黎評論———作家訪談》一書

我總是用冰山原則去寫作;冰山露在水面內上的是八分之一,水容下的是八分之七,你刪去你所了解的那些東西,這會加厚你的冰山,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如果作家略去什麼東西是因為他不了解那東西,那他的故事裡就會用個漏洞。
《老人與海》本來可以有千頁以上(我買過英文原版,只有99頁),把村子裡的每個人都寫進去,包括他們怎麼謀生、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有的作家這么寫,寫得很好很不錯,寫作這一行,你受制於已經完美的傑作,我得努力學著另闢蹊徑。第一,我試著把向讀者傳遞經驗以外的一切不必要的東西刪去,這樣他或她讀了一些之後,故事就成為他或他的一部分經驗,好像的確放生過(是真的,當我讀《死在午後》是便有這種感覺,後來看到關於鬥牛的圖片更加深了我的這種想法)。這做起來很難,我一直努力在做。

純手打 所有括弧里的字是我寫的,其他都來源於《巴黎評論————作家訪談》

『叄』 鬼子的作家訪談

文學不是改變「苦難人生」的有意選擇
陳紙:你從1984年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創作,在這之前有關你的狀況,我在你的自述文章和一些訪談中,不止一次看到 「生活艱難」、「從小就充滿著苦難」這類的語言,就在這一年,你發表了小說處女作《媽媽和她的衣袖》,從此改變了你苦難的人生,使你走向了文學之路。請問,你在苦難中曾有過絕望嗎?文學創作對於你苦難的生活究竟意味著什麼?
鬼子:《媽媽和她的衣袖》改變了我的命運,但並沒有改變我的「苦難人生」,走文學之路,也不是我為了改變「苦難人生」的有意選擇,真的不是。文學改變了我的命運之後,我曾停過很多年不再寫作。一直到1996年,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看不到其它的發展了,這才回頭來關注了一下文壇。因為這一關注,我發現文壇有我可以努力的地方,就是關於對苦難的書寫。這一點,我曾在很多訪談中談到過。於是,我就回過頭寫起了小說。我的生活一直都處於底層,既然我能爬到今天,就證明我沒有絕望過,所謂絕望,就是什麼也看不到了。我這人的毛病是,這邊看不到希望,我就會往那邊走,等那邊也看不到希望時,我就會轉過身往別的地方去。
陳紙:近二十年來,新中國文學的最大進步是作家悲劇意識的覺醒。在這些作家筆下,造成悲劇的原因不外乎個體和團體、社會、民族文化和超自然力量等幾個方面,在你的小說作品中,有人評論說展示的是「俄狄浦斯式」的悲劇,那麼,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是什麼呢?
鬼子: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都是那些產生悲劇的作品之中,讀者能看出是什麼原因也許就是什麼原因,對我來說,這不是一個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說淺了,搞文學的意義就不存在;說深了,那又是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們的事情。作家做的只是敘述他所理解的生命,而不是在媒體上給自己的作品擺出一堆大道理。現在這樣的作家很多,我不想做這樣的作家。如果一定要說悲劇的原因,那就是各個生命的本身吧。我能體恤的只有我的人物的生命而已。
陳紙:米蘭·昆德拉在他的《小說的藝術》中說:「生活是一個陷阱,人生下來,沒有人問他願不願意,他就被關進一個並非自己選擇的身體之中,而且註定要死亡。」你的小說從《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中的寒露,到《被雨淋濕的河》中的陳村、《走進意外》中的李條、《農村弟弟》中的「一撮毛」、《男人魯風》中的魯風到《瓦城上空的麥田》中的李父……我彷彿聽到了這些人物都喊著同一句話:「我們在劫難逃。」這種超自然的宿命讓讀者產生了無可奈何的恐懼和憐憫。這些人物的命運和結果是不是你熱衷描述的「苦難」的全部意義呢?
鬼子:如果停留下來看,也許是,但如果從發展的方向看,那也許就不是了。一個作家所追求的意義,不是一兩部,兩三部作品就可以完成的,他會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也許是一步一步地縮小,也許又是一步一步地在擴大。我知道我的方向在哪裡,我也知道我的意義在哪裡,我更知道我的難度在哪裡,這是由我個人的經驗和智力所決定的,不是由他人所結論的。只要我還在寫,意義就都在我自己的手中。
偉大的作品都是書寫人類苦難的
陳紙: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曹文軒認為:「文學沒有理由誇張痛苦。因為誇張痛苦是一種『撒嬌』行為,是一種缺乏足夠承受能力的表現。」你作為一個「通過苦難理解人類」的作家,對這句話有何看法?
鬼子:痛苦與苦難,不是一個概念。尤其是在文學作品之中。很多敘述「自我」的作品,寫的就是痛苦,而不是苦難。在那些作品中,痛苦是個人,是「自我」的。而苦難卻是他人的,是民眾的。我想曹老師那說的就是那些敘述「自我」的作品,誇張「自我」的痛苦,無病呻吟,當然是一種「撒嬌」的行為,而寫書民眾的苦難,是不會出現「撒嬌」的,也「撒嬌」不了,因為你的心是肉長的。就我個人的閱讀而言,優秀的作品可以不是書寫苦難,但那些偉大的作品,卻沒有哪一部不是書寫人類苦難的,尤其是關於靈魂的苦難。當然,搞文學是各有各的主張,不能所有的人都擠在一個道上。每個道都有自己的道理。
「溫暖」比「批判」更殘酷
陳紙:你發表在2004年第9期《人民文學》頭條的中篇小說《大年夜》同樣是描述「苦難的人生」,但小說寫到後半部,特別是莫高粱與老阿婆在陰間相遇的情節,卻引來一些文學評論家的非議,有評論家甚至批評說「這說明作者描述苦難的招數已盡,表現人物的力量已到了強弩之末。」你對這種評論怎麼看?
鬼子:別人的說法有別人的道理。我對所有的評論都能接受。但我有點感到奇怪的是:很多不搞文學的人對這個小說的看法,與那些文學評論家的看法,卻是完全相反,搞評論的人覺得我後邊那樣寫,是給了一種「溫暖」。因為「給了溫暖」,所以失去了批判的力量;但很多不搞文學的讀者卻覺得不是這樣,他們覺得這種「溫暖」,比「批判」更加殘酷,他們覺得那兩個小人物是生不如死,死了反而找到了「幸福」,找到了和諧。相比評論家而言,我覺得那些不搞文學的讀者更能讀懂我的努力。也許,是因為我的敘述更多的是站在了民間的角度,而不是評論家們的角度。以為我的小說開始出現了「溫暖」是一種誤解,其實,我是在尋找另一種「殘酷」。
陳紙:你取材莫言的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創作的電影劇本《幸福時光》其實也是表現小人物在現實生活里的窘境的,用你自己的話說是「拿刀給現實放血」,劇中人物這種冷幽默的語言和表演之中顯示的力量是很強大的,真正是用你個人化的方式去穿透公共話語,你從創作電影劇本中找到了小說創作的某些共同點嗎?
鬼子:在這個電影中,如果說與我的小說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對小人物的同情。那電影其實寫的是弱者如何給弱者取暖的故事。他們是一群被拋棄的人,有的是被父親拋棄了,有是被自己嚮往的女人拋棄了,或者說,他們是一群同時被社會拋棄的人,他們的日子都很艱難,為了給女孩以希望,他們甚至不得不拿牛皮紙當錢去欺騙她,但他們的心都是火熱的。

『肆』 陳洛夕的作家訪談

寫在訪談字前:
文字城堡
點亮了一整個洛城的春潮
我聽到
這個少年生命里
落下的
有關青春的那些事兒
他曾經問我想去那個地方,我記不得我說的地方,卻一直記得他說他有天要去西塘。
那天,哪天。這天,某天。他說他要去西塘,於是我記得了這樣個地方,於是那裡成了落下我生命里的塵埃。
決定訪問他的時候,是因為《半夏夕年》的上市。我用了幾個晚上讀完了一整部書。《半夏夕年》應該是我讀那麼多書讀得最艱難的一本了。其實很簡單的。只是有關青春的那些事兒。
陳洛夕,這只是一個人的名字。鑲攜在照片里的少年很青春。他用文字溫暖你,讓你覺得,即使是哭泣也會那麼的感動。
雨帆總編輯:秋女
秋女: 陳洛夕這個名字源自哪裡的呢?
陳洛夕:曾在接受一個電台采訪時,主持人有問過這個問題,當時我的回答比較概念,源於一個絡繹不絕的希望。「絡繹不絕的希望」=「洛夕」
秋女: 現實和網路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分開的呢?現實與網路中的你又有什麼不同呢?
陳洛夕:現實中存在網路,網路中存在生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與我有接觸過的人,絕對看不出來我是寫字的孩子。並且很懷疑我細膩的文字里的故事和情感,但人應該有一個保存完整的世界,那麼內心的塑造和現實生活的打造需要有明顯的分別。
秋女:最初的陳洛夕是如何開始寫字的,《半夏夕年》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開始創作的呢?
陳洛夕:02年吧,那時候開始接觸的是新概念的文章,後來自己也嘗試寫過一本散文集《半滴水》,在稚嫩的年齡訴說自己的成長,就是那一狀態下延續了《半夏夕年》的創作背景。
秋女:很多人都知道陳洛夕的《半夏夕年》,你能簡單的描敘下這是個怎樣的故事嗎?
陳洛夕:《半夏夕年》出版以後,有媒體對這個故事做了簡述:「寫的是一個女子經過不同的愛情,遇到不同的男人,他們在她的人生里,飾演不同的角色。她總是滿心充滿期待的,希望得到真正的愛與被愛。只是,有些愛不能等,有些愛等不來。」大抵是這樣,在愛情裡面忘記愛情。
秋女:陳洛夕寫的都是青春愛情。 寫完之後,你是否會覺得自己不再青春了呢?
陳洛夕:青春是一紙空曠的遺書。似乎我已經忘記了自己說過的這句話,青春就是在不斷地記憶下出現以及被抹掉。青春是一種狀態的時候,也便不存在衰老的限制了。
秋女: 你是相信愛情的人嗎?如果相信,你覺得你的愛情會是怎樣的呢?
陳洛夕:無論我的愛情怎麼遭受打擊,我還是願意相信愛情。愛情在兩個人融合之時,是一個整體,當兩個人分開了,那就是一個局部。局部不能縱觀整體的幸福,因此,愛情是甜美的花朵也是有毒的果實。
秋女:你覺得你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狀態是什麼?
陳洛夕:有愛有恨,有白天有黑夜,有滿足有飢餓。大抵如此。
秋女: 對你來說,在一生中會一直珍惜的東西或人有哪些呢?
陳洛夕:親人。
秋女: 《半夏夕年》里是否也是陳洛夕自己青春的一段旋律呢?
陳洛夕:我所寫的任何文字,都有著我自己深刻的情感裡面。《半夏夕年》里出現過的角色,哪怕配角都在訴說我的情感。那些情感的矛與盾都是我的青春中的旋律。
秋女: 陳洛夕內有沒有什麼新作?方便透露下么?
陳洛夕:《堇朵之藍》是我的最新長篇小說,預計在深刻的冬天到來之前殺青。寫的是從一個反面的故事裡凸顯出來的一種青春的勵志小說。
秋女: 能透露下《堇朵之藍》是關於怎樣的故事么。
陳洛夕:同樣是以愛情為主線,色調是盤踞在大學生生活裡面的消極生活。余靜在遇見傅正浩之時已經註定改寫了她美好的人生,再後來遇見了葉寒寒之後,她的人生到達了頂峰的轉折。一個在誤解裡面存在的背叛與善良。
秋女: 聽說被喻為「80後的狂人」郭敖很賞識陳洛夕,計劃幫你出一本音樂小說,對於這事,你本人是如何看待的呢?
陳洛夕:音樂小說的成本會增加一倍,這個得看公司最後的決定,但我還是寫了5首與小說風格貼近的詞讓周暮寒作曲。一切都在計劃中,盡力的爭取。
秋女:聽小道消息說,陳洛夕想進入娛樂圈,是否真有其事呢?
陳洛夕:是有這種想法,但還需要一個時間點,有些事情只能循環漸進。可能決定先進廣州一家證券公司實習,完成我的學業,已經在安排了。
秋女: 到目前為止,陳洛夕同學寫了幾部小說了呢?
陳洛夕:已經完成的長篇小說有三部。《半夏夕年》《赤道穿過的脊背》 《歌頌》
秋女: 我知道,陳洛夕同學還擔任《幟》雜志社的主編,而且還兼職做很多工作,又要寫書,還要上課,請問你如何支配你的時間呢?
陳洛夕:其實我很懶的,《幟》這本雜志,幕後的創作團隊的核心人物是琥珀,她花了很大的精力在上面。,兼職的工作都比較輕松,晚上的時間除了看下電影外,有三個小時寫長篇,白天認真上課,不排除會逃課。
秋女: 聽說陳洛夕同學很多桃色新聞,是否真有其事呢?
陳洛夕:這個。。。算命的先生都說了,我的桃花運從小就開始了。。但相助的貴人,女性均多。所以,桃花新聞由此誕生。
洛夕與讀者間的互動:
雨帆:今天非常榮幸請到洛夕,做客我們今天的雨帆訪談,對於他本人,我想各位在來之前,已經了解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洛夕的到來。
陳洛夕:我來了,你們好!
安儛落:問一下洛夕同學的三圍,身高,婚否,家庭住址...寫作習慣... 呵呵
陳洛夕:三圍?額?學校的體能測試沒見成績單。
婲間~小築:我想問一個問題,我的朋友曾經跟我說過,如果要寫你一個很好的愛情小說,一定要談一場很刻骨銘心的愛情,是這樣嗎?
陳洛夕:寫小說,本來就是一場戀愛,只是現實的愛情比較客觀性,而小說就有些主觀了。
七ㄨi夜:一般喜歡文字的男生是不是都喜歡長頭發的女生喃。
陳洛夕:喜歡是一種感覺,感覺對了就對了,而不是頭發的長短。個人認為。比較鍾情於感覺,也比較懷疑於感覺,所以與自己生活比較貼近的女子會好些。
安雪:洛夕同學,問下你創作《半夏夕年》的初衷是什麼?
陳洛夕:寫《半夏夕年》是想給自己一個寫字的交代。
夏淺淺:洛夕同學,對於你周圍的環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陳洛夕:周圍的環境給了我不斷可以學會穩定的感覺。
安雪:洛夕同學。我在秋女那看見這樣的一句話:青春是一紙空曠的遺書。
說是你寫下的,請問下,為什麼說青春是一紙空曠的遺書?
陳洛夕:青春是一種年輕也是一種衰老,是短暫的也是永恆的。
蘇善生:請問陳 : 你寫東西的時候聽音樂嗎 ? 需要什麼環境嗎 ?有什麼特殊癖好嗎 ?
陳洛夕:喜歡聽音樂,在嘗試做音樂。我一般都在宿舍寫,內心的環境比較重要。
么:陳,想問你,他們說你是韓寒的另以半,你怎麼看待的?
陳洛夕:估計韓寒也不知道。但我知道韓寒比我老。
尒咮:我的洛呀!我問你一下,我就是想寫言情小說吧,我就那劇情太矯情了。你說怎麼才能寫的有創意?怎麼才能不那麼矯情?
陳洛夕:那麼先好好生活,小說就不那麼矯情了。另外也要看自己寫小說的初衷。
夏淺淺:洛夕什麼時候開始寫字的呢?
陳洛夕:2006年,寫得比較正式。
端木輕煙:你最初是在網上發文的嗎?
陳洛夕:高中是文學社的社長,算是那時候開始在紙介上發文。
娃娃 :請問洛夕同學,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書籍 ,看什麼樣的電影 。
陳洛夕:高中的時候經常看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接觸比較多的是文革的小說。文藝性比較高的電影。
蘇善生:你喜歡誰的小說 ,喜歡余華嗎 ?
陳洛夕:沒有固定喜歡誰的小說,根據年齡定,心態的演變其實也是一個多向性的選擇,什麼問題。
蘇善生:陳帥哥 你認為寫書最終的是文筆還是故事。
陳洛夕:故事是需要文筆來凸顯情節的曲折,文筆也需要故事來填充它。
夏淺淺:洛夕,對於的疼痛文學有什麼看法?
陳洛夕:疼痛的文學是傳統文學下必然產生的。誰沒疼痛過呢?
勇勇:小說發哪個網?
陳洛夕:發雨帆網比較好。
娃娃:洛夕,如果有機會,你會不會進入體壇或者像韓寒那樣涉及娛樂圈呢?
陳洛夕:不一定會,看自己能否創造的機遇是否存在經濟價值性比較高。
夏淺淺:洛夕,你是怎麼樣走上文學之路的?
陳洛夕:老師的稱贊。我跟你說,我語文經常不及格。最後有一次,老師想要念我的作文時,剛好下課了。
一珍:洛夕數學如何?
陳洛夕:在我厭惡數學之前,數學經常滿分。
雨帆:呵呵,洛夕,非常感謝你做客我們今天的雨帆訪談,希望你的小說越寫越好,也希望你的文學之路越走越好。
陳洛夕:謝謝。

『伍』 張曼娟的作家訪談

張曼娟:詩可以讓人心安靜下來
主持人文壇:其實無論是曼娟的書也好,或者是意如的書也好,聽它們文章的名字就非常富有詩意,《長干行》,《落紅不是無情物》,還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一聽起來,哇,網友在問她們書的名字確實就很有詩意(笑),但是我看到曼娟的書裡面,包括《長干行》也好,或者是《落紅不是無情物》也好,都是男生送給女生的一種愛情的小信物一樣的。張曼娟:我想在愛情裡面,或者在人的很多情感裡面,因為情感是一個很虛無縹渺的東西,有時候我覺得我很愛你,有時候又覺得沒有那麼愛你,所以我們會送禮物,或者為彼此做一些從來沒有為別人做過的事情,一些很特別的事,或者一起去尋找一個所謂的秘密基地,就是這個地方只有你知道,我知道,在這里曾經發生過一些什麼樣的故事,對於戀人或者朋友來說,對於情感部分來講這個東西特別重要。所以這個情況下面,我們寫作的時候也會很自然的把這樣一些很可愛的小東西,或者小信物,或者一些諾言,或者一些特殊的場景,或者特別讓人感動的事物就會放在我們的書裡面。
主持人文壇:為什麼會選擇詩呢?
張曼娟:我覺得詩對我來說意義很不一樣,年輕的時候就是在學校背,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情,後來我覺得詩太特別了,它可以提供給我們很多情感,而且可以提供給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發現詩裡面有很強烈的人生主張,我常常說這句詩,千金散盡還復來,你錢花關系沒有關系,但是你必須要找到你的用處你才能夠揮霍,我覺得這是李白非常好的一個主張,積極的,樂觀的,而且是自我肯定的。
安意如:其實我這兩天倒是被另外一句詩給煽著了,就是當我以現在的心情回過頭讀這兩首詩的時候,少年時期你是不知道什麼叫別酒不成杯的,只有當你現在沉澱你幾年前的感情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所有的愛恨,所有的悲歡都可以去有相互一笑泯恩仇的感覺。
主持人文壇:剛才我們在開場的時候說到,兩位是不是也覺得其實在每個女生心裡,她都會有一種古典詩意的情懷,可能有時候只是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安意如:我認為是的,尤其是現在的女孩你已經不能像以前的女孩一樣去刺綉,去學丹青,更多的課業,更多的社交應酬壓抑著你,真正屬於女性化特質的一部分如今逐漸的放棄,或者說逐漸的淪喪。對於感情的敏銳,但是不是讓你去敏感到去喋喋不休,敏感到讓別人覺得痛苦,對於感情的感知度,對於所有善的感知度。
主持人文壇:曼娟覺得呢?張曼娟:我覺得讀詩就是發覺人跟外在所有事物的感覺或者交流,對於感情,因為現在生活太忙碌了,人跟人之間的關系變的,我們很短暫的相見,我們很快的交錯而過,所以我們的心常常處於一種變動的狀態。可是詩很有意思,它可以讓你安靜下來,你安靜下來了,沉澱下來了,你的感受才會升起來,我現在常常帶著一群孩子們讀詩,我常常說你不要看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個字,可是這裡麵包含了嗅覺、觸覺、視覺還有內心的感受,因為這個詩人不忙,他安靜下來了,所以他才能夠完全感受這個外界世界帶給他的一切感受。所以我覺得讀詩對我們來講是非常好的事情。
主持人文壇:另外我也知道像曼娟從1996年開始你就做了一個叫「紫石作坊」的一個工作室,是要培養一些新人的。
張曼娟:對,年輕的寫作者。
主持人文壇:是不是像安意如這樣的?
張曼娟:安意如不用了,安意如已經很厲害了。
主持人文壇:我覺得在內地也有非常優秀的一些伯樂,也發現了安意如這樣的新秀。
張曼娟:對。
主持人文壇:我想知道在培養這些新人裡面,是什麼樣的一些孩子,他們的作品又是什麼樣的?
張曼娟:其實我大概差不多這件事情做了十年時間,一直做到將近2006年。在這十年之中我們主要就是發掘台灣地區的一些參加過文學獎,而且有得獎,而且他們的作品確實都很不錯,大家的理念又很相似,我們就聚在一起討論很多關於創作的事情,有點像是一個沙龍,然後大家就閱讀彼此作品。當他們差不多醞釀成熟的時候我就幫他們尋找適合的出版社,幫他們出書。我們是一個完全沒有獲利的經紀事業,但是我覺得文學本來就是有一個傳承的使命,同時我們也出版了香港地區的年輕寫作者,以及內地的年輕寫作者的作品。
主持人文壇:我看到這個的時候覺得很感動,因為確實很少能有人這樣特意的去栽培一些新秀,而且也希望通過這個平台,可能很多人能走向他的文學夢想,實現他們的夢想。在這兒,我要代一位網友問的問題。
網友:曼娟,如果你現在再重新寫《海水正藍》的時候,你會顛覆其中的一些主人公的命運嗎?比如說像小彤、意捷等等。
張曼娟:我會不會讓小彤活著,這是很多讀者常常問我的問題。
主持人文壇:我特別希望。
張曼娟:我想可能會有不同寫法了,因為有人以為我寫這個故事是因為我很反對離婚,其實這是對我的誤解,我並不反對離婚,我覺得如果是夫妻兩個人關系不好,可是卻硬要在一起,其實有時候對於孩子的傷害可能比他們理性分手,能夠友善相處還要來的更大。所以我並不是反對離婚,但是我反對什麼呢?我反對的是大人因為自己的任性,所以沒有處理好孩子心靈的問題,我相信其實孩子我們自己都曾經當過,當我們小時候我們對於事情的看法可能比現在更透徹,我們可能是更清楚的知道什麼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我們也更能夠大人的很多所作所為,所以好好跟孩子說,讓他的心理做成建設,那個傷害不會這么大。
我比較不能理解很多大人在處理他們自己情感的時候,完全不照顧孩子的感受,完全沒有想過孩子在這件事情裡面會承受什麼樣子的感覺,我覺得帶給孩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所以當時我寫這個故事並不是因為我反對離婚,而是我反對一切傷害孩子的行為,跟沒有仔細思考之後所做出來的一些比較粗魯的決定。
主持人文壇:曼娟,我在學生時期讀《海水正藍》的時候,和我現在已經是一個孩子母親的時候再讀《海水正藍》,我就是不一樣的感受。其實我很想問,如果現在你來寫這個題材,對於這個孩子,現在離異的家庭更多,更多的孩子會面臨這樣的情況,那你的著筆點會不會有所改變?
張曼娟:會,里邊有一個角色是小阿姨,當年我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比意如還年輕一些,我那時候對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新,我覺得我是一個沒有辦法去改變現狀的人。所以在《海水正藍》的故事裡面,小阿姨是一個充滿了愛,充滿了同情,她完全了解這個孩子的痛苦,可是她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孩子的命運。但現在我知道該怎麼樣用愛擁抱他,讓他不會走上絕路,我知道怎麼樣把他留在我的身邊讓他快樂的長大。
主持人文壇:我對那裡面那個鏡頭心裡覺得很難受,就是小彤帶著妹妹偷了爸媽的錢,回來找他的小阿姨和他的姥姥、姥爺,當時爸爸和高阿姨接他的時候,沒有辦法,小阿姨只好讓他跟著他們回去了。但是那時候那個小阿姨心裡是非常非常難受的,如果是現在的你,你覺得你會怎麼做?
張曼娟:我必須跟大家說一個小秘密,這個場景是真的發生在我的生活裡面,那年我14歲,所以我覺得我當時寫這個故事是帶一點點贖罪的心理,那時候我眼睜睜看著這個場面發生,我無能為力。所以我一直處於還是無能為力這個狀態寫這個故事。我現在重新再寫這個故事的話,或者我是那個小阿姨我會怎麼辦,我想我會叫一台計程車跟著孩子他們回去,我會讓他爸爸聽我說話,我會告訴他,不管怎麼樣,這個世界上這個孩子最愛的人就是你,我們是大人,我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孩子他更不知道他應該怎麼做,所以如果你很驚慌,你很憤怒,你要知道孩子比你更加驚慌,更加不知所措。
我想每一個父母親內心都是愛孩子的,所以我現在更有把握,如果這個事情在現在發生的時候,我知道我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一點。

『陸』 求推薦提高寫作的能力的書嗎

提高作文水平技巧:

1.細觀察。細致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只有仔細地觀察,才能從生活現象的礦藏中發現碎金璞玉,於泥沙混雜中攫取閃光的寶物。

2.多閱讀。廣泛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等。

我讀書、學習、積累知識一般是用快速閱讀法,這里說的快速閱讀不是簡單地閱讀速度快,跟略讀、跳讀掃讀等有著本質的區別。快速閱讀是一種科學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快速閱讀不僅體現在閱讀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對抓住文章段落的脈絡和重點有非常好的作用,幫助我們對文章做整理、分析和歸納。掌握速讀記憶之後,可以把閱讀效率提高很多倍,無論是閱讀素材積累還是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的,特別是對於時間緊張的高中生來說,非常有必要練習提高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我自己用的是這個。

閱讀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是非常必要的,閱讀從大的作用來說,滋養著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養,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終生收益,從小的方面來說,中學生閱讀可以增加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尤其對於寫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常練筆。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說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一篇。」這就道出了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寫日記是一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作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柒』 哪些書能讓你成為一枚文藝青年

「文藝青年」已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如今許多人都以文藝青年自居,自然也就出現了不少偽文青。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算一名合格的「文藝青年」?廣義上,凡是喜歡文化藝術的青年人,都可稱作文藝青年。也就是說,成為文藝青年,至少要讓周身彌漫一種文藝的氣質。

其中,閱讀是很多文藝青年都有的習慣。或許,他們不需要才高八斗,滿腹經綸;但至少要胸中有墨,能談古論今。

今天,精讀君特意總結了一份「文青養成書單」。當然,這份書單並不完整,精讀君希望各位讀友也能對這份書單進行補充,提出你在邁向「文青」路上所閱讀的書目。希望通過這份書單,讓更多的人群真真正正成為一枚「文藝青年」。


1
文學類

「文藝青年」自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學素養。文學素養的提升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即使再聰明的人,想要積累一定的文學素養,至少也需要三年五年的時間。但只要你不間斷地讀下去,勢必會變成那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在這里,推薦3本精讀君認為對文化素養提升有很大幫助的書。本書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解釋了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並通過這些事例和解釋來加深讀者對經濟學的理解。這也是弗蘭克教授講授經濟學的方法。書中關注的現象皆為現實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比如,為什麼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樂的瓶子是圓的……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捌』 有沒有好的有內涵的書單推薦

1.《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看這本書時,我正處於特別迷茫的時期,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有一種被推著走的感覺,非常需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書名好像有點雞湯,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目錄,但是一翻開目錄,我就果斷付款買回家了整本書都是實打實的方法論。可以說是寫給還未滿25歲的年輕人的人生指南。如何不斷提升自我價值、如何為10年後成為自己喜歡的人而努力、如何積累更多的人脈等等。在20歲的時候看這本書,就好像給我了我一道光,讓我從此以後都不害怕,也不迷茫。

第二遍看之後,開始練習寫作,現在寫的文章頻頻登上公司內網的首頁,《學習之道》這本書讓我找到了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知道了每一個技能要從最基礎的訓練開始,要專而不是博,推薦給大家。

『玖』 從《巴黎評論2》看作家們都在讀什麼書

除自傳、日記、書信外,訪談應該是最能透露某位作家出身、癖好和閱讀傾向的一種文體內。巴黎評論的訪談容提問都有一個套路,基本圍繞著何時開始寫作、受哪些作家及其作品的影響、寫作時有哪些怪癖和對自己作品的解讀等幾個大方面展開。訪談結束,你對某位作家的那點「小性情」算是有個譜了。也許在別人看來,約翰·斯坦貝克和E.B.懷特不會有什麼共同點,但是從訪談中你能嗅到透過文字後的一些真性情,他們都沒有「知識分子」身上的「匠氣」,而是對生活的誠懇、對追求的固執,那股朴實的可愛勁悄然浮於紙上。唐·德里羅的訪談充滿自說自話的囈語,滿篇都是談自己的作品怎樣怎樣,而博爾赫斯卻是沉迷於歷史、語言迷宮的神秘小老頭。但是,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作家們都在讀什麼書。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建設查擺階段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07 02:26:41 瀏覽:954
小學語文筆順 發布:2025-05-07 02:02:28 瀏覽:47
八年級上冊物理概念 發布:2025-05-07 01:23:45 瀏覽:527
多的用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07 00:54:37 瀏覽:517
關於地理的詩 發布:2025-05-07 00:35:37 瀏覽:727
二年級語文詞語表 發布:2025-05-07 00:19:34 瀏覽:381
小學三年級數學知識 發布:2025-05-06 23:43:19 瀏覽:45
化學品出口 發布:2025-05-06 23:23:29 瀏覽:236
福建女教師危秋潔 發布:2025-05-06 23:12:50 瀏覽:545
卧薪嘗膽歷史人物 發布:2025-05-06 22:26:37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