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第一課
① 2019開學第一課班會主持稿應該怎麼寫
尊敬的各位領導、家長、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當金秋的大地迎來第一縷陽光,我們也迎來了新學期第一課的開講。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市區領導也來到我們學校。我宣布學校2019秋季開學典禮現在開始!
首先進行升旗儀式:
第一項:出旗!
第二項:升國旗,唱國歌。
昂首闊步、擲地有聲!國歌嘹亮、威嚴莊重!感謝武警叔叔為我們開啟了生動的一課。有一種愛,無私無求,亘古不變,那便是我們的「父母之愛」,讓我們一起來傾聽家長和學生代表訴說「父母教會我」,有請:宮儼凌、潘劉飛和爸爸媽媽們!
主持人:
人們說老師是人梯,用自己的雙肩把一代代人托起。河北學校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他們樂於奉獻、敢於擔當。他們是老師、更是父母,在孩子們成長的路上播撒智慧和陽光。下面請教師代表進行師德朗誦。
② 2018開學第一課主題
2018年
主題:創造向未來
主持人:撒貝南;何炅
2018年8月16日,由教育部與中央電視台聯合主辦的大型公益教育節目《開學第一課》完成錄制,計劃於2018年9月1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播出。
該節目聚焦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創造 向未來」為主題,分為「夢想、探索、奮斗、未來」四個篇章,以充滿前瞻性和未來感的設計,展現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精神,啟發青少年的創造夢想,激勵他們用新理念、新知識、新本領去適應和創造新生活。
節目邀請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等科技和教育領域公眾人物,回顧探索歷程、講述奮斗故事,加深中小學生對知識重要性的認識,開啟他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同時,節目與北京冬奧組委合作,在錄制現場啟動2022年冬奧會吉祥物徵集活動。
(2)師德第一課擴展閱讀:
《開學第一課》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教育部合作並從2008年開播至今的大型公益節目。
2018年,節目將以「創造 向未來」為主題,探討夢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奮斗的重要和未來的美好。此外,曾多次加盟《開學第一課》的王源學長也將驚喜亮相,或成節目一大看點。
作為中國新生力量的榜樣,王源將與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上演一場跨越近40年的演講,共同詮釋了「創造向未來」的意義,訴說兩代人對改革開放40年歷史的回顧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該節目於2008年9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首播,2010年9月1日起改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
③ 教師第一課第七章第八章讀後感
教師除了耕耘和忙碌,還應不時地仰望星空,讓星光照亮自己實踐的智慧。看到「教師第一課」這一書名,工作近十年的我產生了疑問:「在教師這崗位上我已度過多少春秋,我還得回到起點,從「教師第一課」開始?」帶著可笑與疑問,我翻開了這本由朱永新、高萬祥主編的《教師第一課》,讀著朱永新教授「只要一本書就能使我們飛翔」的前言和高萬祥校長「給你一所學校」的後語,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整體的了解,這本書分八個課程「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閱讀教育大師」「不可或缺的心理學知識」「師德的核心是大愛」「在教改科研中收獲幸福和優秀」「寫作:卓越教師和平庸教師的分水嶺」「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人際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對照這八首教師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優美篇章,回想著自己的教書歷程,可笑的是自己在懵懵懂懂中過了十幾年,離真正的教師卻是那麼的遙遠。現在的我除了每天都在做著重復的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倦怠,毫無挑戰,又怎能往更高的境界走?我該如何擺脫這種倦怠,擁有夢想呢?
還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說,在我們抱怨日子陳舊黯淡時,其實我們可以用閱讀去無限拓展心靈的領空,只要有一本書,我們就可以飛翔。當我們的精神擺脫束縛時,就是我們真正強壯的時刻;當教師的心靈開始飛翔時,就是教育翱翔長空的時刻!於是,我改變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閱讀從這里出發。讀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向我們推薦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能作為教師心靈飛翔的導航,引領教師一路前行。
④ 如何做到師德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
面向全校師范生,專門開設2學分的《師德修養》必修課程,重在培養學生職業認知、職業態度、職業規范和職業信念教育;其他教育學類課程及學科課程教學中開展以師德教育為重點的課程思政,強化教師職業認知與師德認同;此外學校還還開設《修師德、鑄師魂——品讀中外教育家德育故事》通識選修課,將師德教育整體設計、全過程融入,形成職業認知和規范養成體系。
如何讓「師德」二字由理念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學校一方面充分利智慧教育技術,提升師范生從教興趣,磨練技能;同時全方位打造「課內教學+課外活動」「理論教學+ 實踐鍛煉」「師德認識+實踐體悟」「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熏陶」「紙媒閱讀+影視師德故事觀賞」、融聽覺、視覺多感官參與的師德教育場域。
智慧教室、高清錄播教室、5G課堂、VR教學區……2019年,學校專門投入6000餘萬元,在全省率先建成了一棟集大數據、互動式技術、虛擬模擬技術、5G應用和VR教學等功能於一身的智慧教育大樓。
智慧教育大樓內,全國首家以「師德」為主題的師德教育館成了該校師范生入學上「師德第一課」;畢業時進行宣誓的必經之地。
「在師德教育館,VR智慧教學區有豐富的師德故事視頻資源,可通過實物觀摩、誦讀師德事跡,向師德楷模學習。師德文化長廊古典雅韻,仿古式的建築風格充滿文化底蘊,長廊兩側懸掛了古今中外在教育領域有重大貢獻和影響力的教育大家的肖像,漫步其中,彷彿在與這些教育大家對話,連空氣中都氤氳著文化的氣息。」起初,為了多一種選擇,報了學校非師范專業的姜濤是南昌師范學院2019級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沒想到通過一年「浸潤式」師德教育,她正准備考教師資格證,日後當老師。
⑤ 2018年開學第一課直播的內容是什麼
在2018年春季開學之際,北京市教委下發關於組織收看2018年春季《開學第一課》的通知,要求各區要高度重視,將《開學第一課》作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開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及時把《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及頻道通知到各中小學校,並要求學校組織收看,或通知到每一位學生,讓其在家與父母共同觀看。
2018年春季《開學第一課》通過講述從幼教到高校的六位首都優秀教師的故事,旨在加強師德教育和宣傳,形成強大正能量,引導教師樹立遠大職業理想,在全系統、全社會掀起重視新時代師德素養,崇尚師德的內外部氛圍。播出後,將在市教委網站提供節目鏈接,供在線觀看。各中小學校要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主題班(團、隊)會、觀後感、微博微信、演講比賽、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後續活動,將師德師風教育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中。
⑥ 師德如何關愛幼兒
踏上教育這塊神聖的土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我一直在思索:怎樣才能做好一名幼兒教師,怎樣才能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在幼兒教師的師德規范里我找到了答案:熱愛孩子並尊重孩子,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一個幼兒教師只有熱愛幼兒,才會依法執教,無微不至地關心幼兒的健康成長;才會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孩子;才會自覺自願地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通過師德師風的教育學習,我對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有了較明確的認識。師德建設決定教師隊伍建設的成敗,也就決定教育事業發展和改革的成敗。教育部長周濟指出: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而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對事業的忠誠,決定了教師執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師德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生的。因此,針對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人民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熱點或突出問題,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極有必要的,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首先,是對幼兒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我認為即然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熱愛自己的事業。竭盡所能,把這事業當成最光輝的事業,使之理想化、神聖化,為了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是對孩子無私的愛。教師要熱愛孩子。"愛生如愛子"是師德的一個重
要體現。從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熱愛幼兒,尊重幼兒,真正從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去關心他們,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關注他們的舉動,觀察他們的言行,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很好的為幼兒服務,這樣就在他們中樹立了威信。我們哪個老師不想讓每個孩子好起來,我們教師辛勤勞動,滿腔熱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愛孩子就意味著尊重,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要認真考慮自己對孩子的每一個意見,每一個做法,無論如何都不能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得角落--人得自尊心。我覺得熱愛幼兒要面向全體,尤其是個別性格特殊的幼兒,能容納他們的天真,能容納他們的錯誤,這種愛才是博大而深沉的!多表揚,多給他們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評,即使批評也盡量不在全班幼兒面前批評。讓愛的暖流也能流進他們的心田。讓他們也感受到生活也有陽光。
⑦ 教師如何助力未來教育發展
還沒關注?
快來點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雜志官方微信
未來教育發展?
教師如何助力
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央編辦聯合印發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指出了十大行動(如下圖,圖片來源於微言教育公眾號)。那麼,從個體角度思考,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與改變,更好地為未來五年教育發展提供中堅力量呢?或許,通過這四個詞可以有所啟發。
「品德」
《計劃》將師德建設放在了重要位置。文件中這樣描述:將師德教育貫穿教師教育全過程,作為師范生培養和教師培訓課程的必修模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教師全面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制訂教師法治培訓大綱,開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師法治素養和依法執教能力。在師范生和在職教師中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注重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通過經典誦讀、開設專門課程、組織專題培訓等形式,汲取文化精髓,傳承中華師道。將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校長請進課堂,採取組織公益支教、志願服務等方式,著力培育師范生的教師職業認同和社會責任感。藉助新聞媒體平台,組織開展師范生「師德第一課」系列活動。每年利用教師節後一周時間開展「師德活動周」活動。發掘師德先進典型,弘揚當代教師風采,大力宣傳陽光美麗、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新時代優秀教師形象。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學歷,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礎,是當今社會稀缺而珍貴的品質標簽。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單有能力,沒有人品,人將殘缺不全。不僅哪個行業,人的道德品質永遠都是放在第一位置的。更何況教師職業具有特殊性。教師教書育人,培育下一代,自身的素質和道德品質的修養將直接影響到他所教的學生。為師者不正其身,何以做表率呢?一個沒有把個人的道德、品德放在首位的人,是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態度」
師之素養,是綜合素質的全面體現,也是一種認真、負責、上進的態度表現。每當我們看到一些恭恭敬敬教學的教師,那種職業態度令人肅然起敬。不管社會如何誤解、如何傳言,這些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永遠一絲不苟,這就是所謂的職業精神,敬業的職業態度。
教師身在崗位上,就應當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不能抱有「差不多就可以」的態度,而是要認真、嚴謹、用心地去做,即使可能會遇到挫折、遇到失敗,但也無愧於心。不然,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中,教育將面對許許多多的挑戰與機遇,要提升能力與素養,需加修煉。比如可以從對學習的計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挑戰困難的毅力、面對誘惑的定力等多方面著手。
「情感」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對教師的稱呼,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如園丁、蠟燭、人類靈魂工程師等。作為教師,如何做得更優秀?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平淡的,然而,在這平凡與平淡的背後,卻蘊含著無限的艱辛以及豐富的內涵,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進行持久不懈的探索,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需要對職業懷有誠摯的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人對工作的喜愛程度勢必影響了他的工作幸福指數。一位真正熱愛自己職業的教師,才能真正成為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
教師對工作的熱愛,最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關愛。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的「教」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交流來實現的,這就需要有一個順暢的師生交流渠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把教育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來對待並為之奮斗,才會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才會用心來和學生交朋友,才能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沒有足夠的愛心,就沒有辦法與學生進行正常的交流,就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學生,進而去幫助學生。只有建立了一種民主、平等、尊重、溫暖、理解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親和力和教學藝術才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才有可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成長」
有意義的人生,就是每天且長期都能感到自己在學習和成長。盡管隨著時間遷移,每一個時間段希望和需要的成長方式會不斷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需要感到自身技能和能力在不斷進步,而不是原地踏步。成長意味著很多事情:可以是學會新知識、開發新技能、學習新技術,或提高綜合能力,如合作能力、溝通能力或解決沖突的能力。
不過,成長需要機遇。有時候這些成長的機遇來自你當前工作績效的反饋。還有些時候,這些機遇來自你未來一兩年的職業憧憬。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為之構建藍圖,即為當前的自我發展,也為長期的事業發展,更為機遇的來臨做好准備,確定最重要的目標去學習。
這里小編推薦一種思維導圖工具——工作滿意度表。我們可以藉助導圖來幫助自己找到工作中需要改變的動力和方向。
首先在紙上畫一個十字圖,十字對應四個方面「激勵、價值、尊重、成長」。
然後標出你在每個維度上的數值,將其連成蛛網線表。
現在,再標出未來半年你希望在每個維度上的理想值,然後用不同顏色的筆將其串連起來。
觀察圖表,可以思考這么幾個問題:蛛網線表形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哪一維度是當前最迫切需要提升的?為了提升維度值設定了哪些具體目標?要改變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就目前來說,也許不是每個維度都同等重要,但圖表反映出來的情況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該優先在哪一方面努力。
本刊編輯綜合整理
責編:蘇少偉
排版:黃文婧
在這里,打開教育生活
鼓屏162
微信號:fjegp162
⑧ 唐代師德要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范院校是培養未來教師的主陣地,其教師隊伍建設具有更加重要的戰略意義。育人是教師的本分,師德是教師的靈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要突出師德,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工作,也是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具體要求,更是新時代師范院校的神聖使命。
汲取傳統師德營養
中華師道傳承已久。
春秋時期,孔子獨特的師德觀成為後世為師者的指導思想,其身體力行的師范行為,成為後來為師者的榜樣。孔子師德觀的核心:在教育對象上,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仁愛」思想;在教學態度上,始終堅持「誨人不倦」的樂道精神;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堅持身體力行的示範精神;在教育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啟發誘導」,為學生做出勤學、勤思、多聞的示範。
漢代從官學擇師的條件中我們可以窺見這時作為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和素質。同時出現了諸如賈誼、董仲舒、王充、楊雄等不同的教育思想家和實踐家,提出了影響後世的師德觀。漢代學者楊雄在《法言·學行》中將「師」與「范」聯合起來,第一次形成了「師范」的觀念,認為教師應當是世人的模範:「師者,人之模範也。」這一思想對後代教師的職業道德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唐代教育家韓愈提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明確了教師的任務,一是傳道,即進行政治倫理道德教育,完成人的社會化過程,是首要任務,是教師任務的核心和靈魂。二是授業,即進行專業文化知識的教學。三是解惑,即解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現代教師其道德境界的修煉與養成,在一定程度上必須依賴於傳統道德文化的熏陶與感化。師德建設應汲取我國古代傳統師道營養,並從中華優秀傳統師道思想中挖掘師德內涵。
肩負育師神聖使命
加強新時代師德建設是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的基本前提。高等教育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要求與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圍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抓立德樹人工作,就要抓好教師教書育人。
教師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首先要有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對於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提供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教育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包括教育在內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新時代師德建設是強化高師院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廣大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因此,加強師德建設對於新時代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突出師德,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
高等師范院校肩負著培養未來教師的神聖使命,其教師隊伍師德建設具有更高的要求。以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落實師德教育新要求,增強師德教育實效性,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加強新時代師德建設是提升高師院校師范生培養質量的迫切需要。高等師范院校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母機,肩負著教師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重任。師范生是未來教師,師范生培養需要一批師德高尚、教育情懷深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因此,師德建設應處在高師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位置予以落實;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應放在高師院校立德樹人各項工作的重要位置加以推進。
強化引領師德建設
師德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價值追求,高等師范院校應當將師德價值引領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傳承弘揚師愛精神,強化精神引領作用。師愛是教師的職業特點和應有的感情修養。高尚純潔的師愛,能引起師生心靈的強烈共鳴,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高師院校的師德建設必須具有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恆心和全心全意培養、教育學生的強烈責任感。要創新師德修養教師培訓課程,著力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強化愛國主義精神與敬業奉獻精神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廣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強化價值引領,傳承中華師道。
高師院校應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牽頭部門明確、院系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師德師風工作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一要成立師德師風建設指導委員會,對師德教育、師德考核、師德監督、師德激勵、師德懲處提出意見。二要實行教師師德承諾機制,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規范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三要加強職後培訓的師德教育,讓師德建設貫穿教師發展生涯全過程。四要落實教師管理「嚴管與厚愛、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原則,高師院校要將師德考核擺在教師考核的首位。
「根深者葉茂,源浚者流長!」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個鑄造靈魂、育人新生的過程。新時代的師范教育應著力加強師德建設,既要堅守鑄魂的樸素真諦,還要把握育人的時代脈搏。高等師范院校要堅定歷史擔當與使命擔當,以教師的高尚師德推動形成價值引領與精神感召,進而造就大批具有更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服務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卓越教師。
要系統開展師范生職業理想教育、關愛學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全方位構建師范生師德養成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未來卓越教師。通過組織經典誦讀、開設專門課程、啟動「師德第一課」、進行公益支教、開展志願服務等形式,建立師生學習、生活和成長共同體,充分發揮教師引領作用,引導師范生提高對教師職業特性和社會角色的認同,切實培養師范生的職業認同和社會責任感,涵養教育情懷,做到知行合一,力求實現師范生思想素質、道德水平、價值立場的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