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師德對學生的影響
❶ 請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為什麼說教師自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具有教育功能
教師呃自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成長有一定的作用,其實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好像說,立德樹人就寫的是就是對待孩子們的影響,因為你自己的思想品德是耳濡目染的,對學生的成長起主導和引領作用,所以他有直接的教育功能。
❷ 論師德對人格的影響
一、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完善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態度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學習態度的好壞一方面來自教師的主觀引導,另一方面就是根據教師的行為舉止進行模仿。可以說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果教師教學中對待教學內容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都認真負責,那麼學生自身也潛移默化的行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如果教師的自身的做事態度比較隨意懶散,自然學生就會養成隨意懶散的學習態度。我旁聽一名語文教師的課,發現這名教師講課是課堂上的學生相比別的班級要更加認真。和這名教師交流經驗,他告訴我,要想你的學生學習態度認真,首先你自己必需認真負責,因為學生會模仿你的做事態度,進而完善自己的學習態度。你教學認真負責,一方面學生為了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會認真對待教師交代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學生也會模仿你的態度來完善他們自身的做事態度。因此,師德對於學生學習態度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形成與教師自身的師德也息息相關。而且教師師德可以促進也可以抑制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如果在教學當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古板嚴謹,缺乏創新,過於依賴教材上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學生在思維上會不自覺的循規蹈矩,如遇到課本上沒有涉及到的學習內容,學生無規可尋,就不知道如何解答。而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維獨特,每次在教授相關教學內容時都會引導學生變換思路進行思考,甚至用非課本的知識進行學習問題的解決,學生在思維形成時受其影響,在思考問題時也會更加具有邏輯性和創新性。如我在幫審閱小學數學期中考試試卷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一個班級試卷上的答案五花八門,而且答案大多是正確的,這個班級的總體數學成績比較高,而其他班級正確答案往往比較唯一。筆者為此對該班級的數學教學進行調查發現這個班級的數學教師比較年輕,比較喜歡創新,講課時也並不拘泥於教學內容,並且經常鼓勵學生進行創新。通過這個事例可以看出教師自身思維模式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影響,因此要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應提高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教師自身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帶動學生進行創新思維。
三、影響學生人格的形成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生與教師的接觸過程中會不斷學習老師的一些行為作風,並且在生活中對這些行為進行模仿,潛移默化其人格形成也受一定的影響。而且小學生缺乏自我判斷能力,老師的一些行為活動可能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小學生由於其心理尚不成熟,會錯誤的進行理解。因此教師教學當中應避免一些易被學生誤解的行為活動。例如:我在當班主任期間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為了保持教室的衛生和鍛煉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的品性,我會安排每天放學前學生自己動手將自己課桌范圍內的塵土和垃圾清理干凈,並將課桌用抹布擦拭乾凈。而我發現班裡的班長和學習委員從不打掃衛生,其自己課桌內的衛生他會安排其他的學生幫他打掃。連續幾天後,我將他倆人叫到辦公室就此事進行談話。我獲知他們這個行為的來源竟然是我,我每次上課時為節約時間會安排他們幫我做一些簡單的任務,如幫我拿教學工具等,而在他們眼中這是老師的權利,而不打掃衛生是他們的權利。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師德對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小學學生自身對事物缺乏一定的判斷能力,其人格尚需進行引導和完善。如果期間他錯誤模仿教師一些行為,就會嚴重影響其人格形成。因此師德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把教書和育人兩個方面和諧地統一起來,既向學生傳授知識,又使他們不知不覺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
❸ 談談高尚師德對學生影響
教育部規定下列四種人員不得參加普通高考報名:
1、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等學校的在校生;
2、高級中等教育學校非應屆畢業的在校生作假偽造應屆的學生;
3、因觸犯刑法已被有關部門採取強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4、無學籍,檔案不齊全的在校生。
❹ 師德的養成教育對師范學生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可以使學生更加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工作中游刃有餘,少走彎路。
❺ 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
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有多大?遇到你就珍惜吧
豫記
2017年09月20日 · 豫記官方賬號 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
啥叫好老師,不僅得有學問,還得人品好。對學生來說,一個老師的人格影響力實在很大。這里有位「怪先生」,人稱「劉老師」,數學課講得好到沒朋友,謙虛認真得任誰都要贊一個,最重要的是他那種大公無私的「劉先生」品格。
蔣建民 | 文
年過半百的劉老師
課講得好,人更沒的說
「眉先生,須後生,先生沒有後生長!」劉老師常常會在自己的課堂來上這么一句。像一位豐收在望的老農,正站在習習清風里撫摸自己的莊稼。
其時他已是年過半百的老教師,皺紋漸起、白發初生。但講起課來依然是激情滿懷、聲震樓宇。
也難怪,一米八多的個頭、生就肩寬體闊,想來肺活量也不小。
第一次上劉老師的課,就曾驚異於他的形貌——方正平頭,國字臉,腳上的皮鞋像兩只小船。身材闊大,卻不臃腫。
上課鈴響,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劉慶國」三個大字。字如其人,也是方正闊大、雄健疏朗,全無勾勾點點的冗餘筆畫。
「以後同學們有啥事兒,只管到辦公室來,找劉老師就中......」他似乎對「劉老師」這個稱謂十分中意。
劉老師的數學課是相當好的。連平時不怎麼學習的「後進生」也不得不承認。
他作板書極為認真,展示解題步驟像是書寫一篇文章,起承轉合、脈絡清晰。
無論聽講怎樣復雜的題目,即使課堂上走了神兒,回頭照板書一步步尋將下來,大抵都能豁然開朗。
他常常徒手在黑板上畫「圓」,不需藉助任何工具,畫得極其規整。
他很少拖堂,往往在放下粉筆,說完「這一節課,我就算是講完了」的時候,下課鈴便應聲而起。
「倔老頭」對學生一視同仁
自己勤勉,忠於課堂
那會兒中牟二高的生源不比今天,所錄大都是各鄉鎮剛過中招線的考生。
面臨高考,一些被公認為「升學無望」的學生往往被老師放一邊兒,「自己不學可以,總要以不影響別人為底限」。
他們大都得到了某種「默許」,比如課堂不聽講,課下不寫作業,自習課看小說、睡覺等等。但在劉老師那裡,這些全不算數兒。
對成績優秀的學生,劉老師也極少表現出特別優待。只是在分析完「偏、難、怪」題的時候,偶爾會隨口問上一句「這道題你還有啥其他解法沒有?」
劉老師很勤勉,很少在辦公室閑話與教學無關的事情。學生所做的每一套卷子、每一道題他都要自己做一遍。
年紀大了,劉老師的眼睛已有些昏花,卻不喜歡戴眼鏡,常常拿放大鏡研究題目。
學校里還有一位教物理的張老師,與劉老師年歲相仿。張老師身體不太好,喜歡找劉老師散步。
有一次,張老師剛到劉老師的辦公室,見劉老師一面眯著眼睛瞄放大鏡,一面拿筆在演草紙上計算。
張老師咳嗽一聲:「哎,慶國,別算啦,出去玩一會兒吧。」劉老師抬頭:「稍等一分鍾,馬上就算出來啦!」手中的筆依然不停。
「別算啦,別算啦,我看啦,你那數學大題,你算了幾十年了。看著怪復雜,最後那結果,我給你說個訣竅啊——它不是『0』就是『1』!」兩人一時童趣盎然。
許多年輕老師喜歡對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或者訴一訴當教師的辛苦,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劉老師很少講這些,他認為:「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即是學生,上課就是上課」。
有一年平安夜,學校里突然興起了送「平安果」。晚自習一下課,劉老師的辦公室就熱鬧起來,辦公桌擁上一堆各式各樣的平安果,門外還有不少學生往辦公室來。
劉老師一面道謝,一面要求大家回教室。他走上講台,語重心長地告訴學生父母供養他們讀書不容易,且辦公室不能辦「私」事。
然而他卻不知道,一些年輕老師都在為收到學生的小禮物感到欣喜,甚至為此相互「攀比」。
劉老師不贊成高中生參加太多與學習無關的活動,覺得學生學習才是「務本」。
他更珍視的是如清水般的師生情誼、是本本分分的教學相長、是他甘之若飴的課堂。
有一回,劉老師正上著課,窗外露出一個腦袋,說要找同學某某。
劉老師瞥了一眼,自顧講解。窗外竟咚咚敲起了玻璃,說要找某某出去。劉老師毫不客氣,「有什麼事,盡管下課再說,現在正上著課,不能出去」。
窗外還在堅持,似乎理直氣壯,「我是學生會的,是政教處王主任找他,學生會有事兒要說」。
劉老師頓了一下:「正上著課,啥處也不中!」轉身回到講台,繼續自己的板書。也許,在劉老師眼裡,課堂是神聖的,這是校園里最大的「理」。
課堂與孝道兩不誤
劉老師期盼「後生」長於「先生」
大約是2007年冬天,早上四五點鍾,天空還是一片烏黑。校園里的路燈也被凝重的寒氣挾裹著,燈光暗淡。
在教學樓的落水管和屋檐處,倒掛著一坨坨結實的冰柱。空氣似乎具有了某種硬度,風吹在臉上,冷得刺骨。
有好幾個清晨,走出宿舍的時候,我都隱約看見劉老師身著綠色軍大衣,騎著三輪摩托,在校門口進出的身影。
漸漸地,劉老師開始跟別的老師調課,或者踏著上課鈴聲匆匆走進教室。這在平時極少見。
但他並不向我們作任何解釋,似乎一切如常。又過了一些時日,劉老師接連請了好幾天假。
大約一周以後,劉老師重新走上講台。只見他形容憔悴,眼睛裡布滿血絲,彷彿一下子蒼老了許多。
「前些天耽誤同學們的課了,接下來一定給大家補上。好,我們開始上課。」依然沒有過多的解釋。
只是,一向高大、精幹、氣場強大的劉老師,聲音開始嘶啞,倔強直立的頭發也難止片片斑白。
晚自習的時候,我們從班主任那裡得知,劉老師的父親病故了。
我才突然想起,劉老師白天上課穿的那雙白布鞋,那是農村喪禮重孝的標志;想起那些寒冷的黎明,那件匆忙進出校園的老式軍大衣;想起那輛奔波在校園與醫院、白晝與黑夜、職守與孝道之間的三輪摩托車。
後來,我漸漸知道這位喜歡被稱為「劉老師」的老人,生活儉朴、不嗜煙酒,至多在閑暇之餘聽幾句講述人間悲喜的老戲;他是把種地的好手,幾十年來一面教書育人,一面堅持躬耕鄉下的土地......
據說,劉老師也曾無意間說起,等自己退休以後,就找個「看大門」之類的輕活兒乾乾,「孩子們大了,咱也清閑清閑......」
如今,劉老師該是早已退休。想來,他未必會真的「清閑」。畢竟,於公於私,於家於國,他都熱切祈盼著「後生」長於「先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❻ 師德師風培訓的重要性
首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幹事創業的需要。教師要忠於教育事業,就必須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境界,做到牢記責任、不辱使命、敬業愛崗、教書育人,在傾灑心血、汗水和智慧,培養優秀人才的同時,享受職業榮耀,收獲精神追求,體現人生價值。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的是知識才能、思想道德、精神和個性,展示的是教師的靈魂和整個內心世界。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的師德比其他的職業道德要求更高,必須培養愛黨、愛國、愛教、愛校、愛生的職業感情,形成忠於職守、為人師表、心靈高貴、淡泊名利、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職業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教師」這個崇高的字眼,才能做好教育這份神聖的工作。
其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而是一個用人格鑄造人格、用心靈喚醒心靈的過程。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學生從教師身上,直接接受著思想和道德、情感和意志、知識和技能、啟迪和教化。教師本身就是一本無字的書,能以實際行動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教師只有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識風范上、人格魅力上,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才能真正為人師表,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為學生的成長提供示範,幫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再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推進社會文明的需要。教師的角色地位、社會責任崇高於其他職業,在於其言行、儀表、道德修養會影響其教育對象和社會公民。師德之「德」遠遠超過了一般的道德范疇。西漢學者楊雄說:「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對於傳播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起著重要作用,一代師風影響著一代人的精神風貌。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精神風范和行為習慣教育學生、感化他人、輻射社會,對創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境影響深遠,會有力地推動社會道德風尚的進步,對貫徹「以德治國」思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❼ 師德師風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我的師傅對孩子的成長肯定有影響了,畢竟你老師的品德好,孩子肯定的品德好美,老師,品德敗壞,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呢?
❽ 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師德怎樣對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師德對學生施加積極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熱愛學生,是教師所特有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這種情感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正確認識、滿腔熱情和無限期望。當學生遇到難題時,就要用熱情的話語鼓勵他;當學生受窘時,不妨說句解圍的話。
2、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時,要給予全體學生同樣的關心和指導,同樣的鼓舞和期望,滿足全體學生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課堂上,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注意言傳身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為習慣。
3、身正為范,塑造人格魅力。在課堂教學時,教師的儀表是教師精神面貌的外在體現,對學生具有強烈的示範作用,要做到舉止穩重端莊,著裝整齊清潔。教師要有知識淵博的學者形象,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要有堪為師表的高尚品德,以此來帶動學生培養積極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