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曹植甫師德

曹植甫師德

發布時間: 2021-09-22 15:13:06

1. 曹靖華,何許人也

曹靖華(1897年8月11日—1987年9月8日),原名曹聯亞,河南盧氏五里川路溝口村人,中國翻譯家、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教授。

1919年在開封省立第二中學求學時,投身於五四運動。1920年在上海外國語學社學俄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1年底回國,在北京大學旁聽,與許欽文、柔石、胡也頻等租住北大沙灘附近。1924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7年4月,重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列寧格勒東方語言學院任教。1933年回國,在大學任教並從事文學翻譯工作。1939年去重慶,任中蘇文化協會常務理事,主編《蘇聯文學叢書》。1948年應聘赴北平清華大學任教。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蘇聯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顧問等職。1959年一1964年,任《世界文學》主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先後擔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魯迅博物館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中國外國文學會顧問、中國蘇聯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1987年獲蘇聯列寧格勒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同年8月,獲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各國人民友誼勛章。

他的第一部譯作是契訶夫的獨幕劇《蠢貨》,經瞿秋白推薦,在雜志《新青年》上發表。此後陸續翻譯近30種蘇聯文學作品。60年代後,還寫了許多散文。

曹靖華與魯迅
魯迅先生是曹靖華的摯友。魯迅曾撰寫《河南盧氏先生教澤碑文》,盛贊其父曹植甫的教育功績,後收錄於《且介亭雜文集》。這是魯迅先生全部著作中僅有的一篇碑文。

曹靖華故居
曹靖華故居,位於盧氏縣五里川鎮河南村路溝口。其建築為農村的土木結構庭院。有兩道門,十四間房屋,其中房四間,東西廂房個三間,二門外有東西耳房各兩間。為紀念曹父而建造的「尊師亭」和「教澤碑」位於五里川中學校園內。「尊師亭」與「教澤碑」與1985年9月4日竣工,9月6日揭幕,1993年被評為三門峽市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

散文
《花》
《春城飛花》
《飛花集》
《曹靖華散文選》
《曹靖華抒情散文選》
《望斷南來雁》

翻譯作品
《三姐妹》
《鐵流》
《保衛察里津》
《我是勞動人民的兒子》
《虹》
《城與年》
《蘇聯作家七人集》
《一月九日》

2. 曹植甫教澤碑立在哪裡

曹植甫簡介
曹六先生真名曹培元,字植甫,是一位前清秀才,在山區辦了一輩子學,他的兒子就是當代著名文學翻譯家曹靖華。1934年(河南洛陽)盧氏縣的學子准備為曹先生立教澤碑,魯迅寫了碑文,但植甫公不同意為活人立碑,只好把碑石放在曹家院子。直到1981年,在中共河南省委書記楊析綜的關心之下,於1986年建成,碑樹於五里川中學內。

3. 曹植甫是誰阿

曹植甫,名培元。1869年10月17日出生於盧氏縣五里川鎮一貧寒家庭。20歲那年,曹植甫赴陝州府(現三門峽市老陝州城)考中秀才。走出大山的他深深體會到山鄉的閉塞——「山性使人塞,山性使人滯」。於是他便決定回鄉設校授徒,教化育人,一生致力於山鄉教育,用知識和先進的文化和思想來教化更多的人,以改變家鄉舊貌。

4. 什麼是鄉賢精神

鄉賢,指那些品德、才學為鄉人推崇敬重的人。鄉賢精神,指這些人的精神值得學心和發揚光大。鄉賢,顧名思義,都是農村的人,是鄉下的賢人。比如河南翻譯家曹靖華的父親曹植甫,是當地很有名氣的教書人,還經常參與到解決鄉民們的大事中來,很受人愛戴。曹植甫這樣的人就是鄉賢。魯迅還專門給他寫過《教澤碑文》。再比如,被稱為質朴唯物主義「旗幟」之作《論衡》的作者是上虞古賢王充,他也是鄉賢。像這樣的人去世後或者離開家鄉後,鄉民們是很懷念他們的,所以要教育後代向他們學習。總之,一個地方的文化濃重以後,會出現代表性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可以稱之為鄉賢。

5. 魯迅尊師逸事讀後感

文學大師魯迅先生非常注重尊師重教。魯迅小時候在三味書屋師從壽鏡吾先生時,每年春節前,都用「大紅八行箋」工整小楷給壽鏡吾先生寫拜年信。以「鏡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稟」為開頭,以「敬請福安」為結尾,下具「受業周樹人頓首百拜」之類的話。
後來,魯迅到外求學,放假回紹興時,都去看望壽先生。在日本留學期間,經常寫信向壽先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1912年魯迅進京工作後,仍與壽先生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送挽帳致哀。可以說,魯迅對這位啟蒙老師,終生尊重有加。
在日本留學期間,藤野嚴九郎是魯迅頗為尊重的日籍教師。這在《藤野先生》一文里有詳細的記述。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魯迅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一文選錄進去。」可見,他對此文的重視和對藤野先生的尊重。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也是執弟子禮甚恭。1936年6月,太炎先生逝世後,魯迅抱著病重之軀,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客觀評價了章太炎對社會進步做過的貢獻:「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范。」這是魯迅對太炎先生的公允評價。
此外,1934年魯迅應曹靖華之邀,為其父曹植甫寫過一篇「教澤碑文」,文中表現了他對一位普通鄉村教師的稱贊:「長懷大願」,「立行貞明」,「專心一志,啟迪後進」,「歷久不渝,惠流遐邇」;而且「開拓新流,恢弘文術,誨人不倦,惟精惟一」;雖身居窮鄉僻壤,但能關心國家大事與世界潮流,因而深受學生敬愛與鄉親父老們的尊重。當曹植甫收到碑文後說:「是篇好文章,魯迅真不愧為當代文豪,對教育也頗有真知灼見。他懂得教育,體貼老師……」
魯迅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師,他本人也是一位深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他的尊師重教與他偉大的思想一樣流芳百世,永照後人!

熱點內容
人教版九年級數學 發布:2025-05-04 04:25:56 瀏覽:921
中山教學平台 發布:2025-05-04 04:11:09 瀏覽:508
關於歷史的題 發布:2025-05-04 04:10:58 瀏覽:613
化學氣標 發布:2025-05-04 03:57:35 瀏覽:696
寧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2025-05-04 03:33:47 瀏覽:735
高中物理和數學哪個難 發布:2025-05-04 02:49:32 瀏覽:471
獻給幼兒園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5-04 02:46:24 瀏覽:419
化學視頻高中 發布:2025-05-04 02:04:35 瀏覽:248
身邊的生物 發布:2025-05-04 02:03:01 瀏覽:664
大冶的歷史 發布:2025-05-04 02:02:56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