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表現
A. 良好的師德師風表現
一、做一個學習型教師
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本人能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用心投身於教科研工作,大膽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教改嘗試。在每上完一篇課文後,我都會寫下自我的反思,以不斷督促自我進步。工作之餘,我盡量每一天擠一點時光閱讀專業類的書籍,不斷給自我充電,努力豐富自我的文學內涵。
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務必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務必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靠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作為班主任,我主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找一些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談心,努力進入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次,我和家長也用心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或上門家訪或主動打電話給家長,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目前,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我所教的學科,用心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英語課上,我把英語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潛力。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老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
B.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淺析
加大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教師道德素養、形成優良師德風尚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同時還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教師一生中需要接受多種多樣的教育和道德影響,但最主要的是職業道德。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身負教書育人、傳道授業的雙重重任。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師的天職。然而,當前高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參差不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亟待得到加強。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敬業精神
一方面,教學態度不認真。部分教師缺少對教師工作的認同感和使命感,缺乏對教育的熱忱。因此,他們在備課過程中馬虎、隨便,以為只要照本宣科,便能應付了事。此外,部分高校教師不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單調無聊。另一方面,科研態度不嚴謹。部分教師把科研當成是評職稱、評獎項的工具。很多人沒有經過嚴謹、科學的調研、實踐、論證就草草地出「成果」,甚至照搬照抄別人的成果,從而使我國高校產生了嚴重的學術腐敗及學術泡沫現象。
(二)功利思想嚴重
部分高校教師重利輕義,甚至唯利是圖。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師接受學校工作安排時不以教學需要為原則,而是以是否對自己有利為原則,並且不考慮自己的能力與責任。另一方面,少數高校教師對本職工作敷衍了事,卻熱衷於第二職業,甚至擅離職守,把大量時間投入副業,影響了教學、科研質量。
(三)對學生缺少關愛
部分高校教師忽視學生,與學生感情淡漠。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師只注重技能的傳授,只關注學生成績,而忽視了道德上的言傳身教,從而不利於學生塑造
高尚的品質,不利於學生培養完善、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缺少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不了解學生所思所想,漠視了學生的人格尊嚴,忽視了學生的心理需要與情感需要,從而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更使得師生關系淡漠,甚至異化。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教師自身因素
首先,部分教師對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的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的神聖性、使命性,從而導致他們對自身的放縱與懈怠。其次,部分教師,尤其是部分「70後」「、80後」年輕教師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中的一些人心理素質較差,意志力薄弱,也很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自己。最後,教師社會低位不高,收入、待遇較差容易使教師心理失衡,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高校教師對教育的熱情與投入。
(二)學校因素
首先,很多高校忽視了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忽視了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學習,這種做法必然弱化了高校教師培養職業道德的意識。其次,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學、科研,而輕思想、品德的現象。具體表現在評職稱、評獎項等方面,多是以教學、科研成果作為依據,而職業道德方面因為缺少嚴格的考核標准,從而往往採取模糊處理的方式。最後,教學管理方式不科學、不民主。部分高校的教學管理缺乏科學性,導致教學管理混亂,從而影響了教師教學、科研活動的有序進行。另外,部分高校行政人員在管理過程中不尊重教師的權利、尊嚴,漠視了教師的利益訴求,學校管理工作缺乏民主,從而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三)社會因素
首先,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在刺激高校教師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使某些教師只顧追名逐利,而忽略了教書育人之本。其次,改革開放後西方國家的某些腐朽、落後的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等)隨之而來,這些腐朽思想污染社會道德風尚,腐蝕人們的心靈。部分高校教師也受其影響,以致自己理想、信念缺失,道德觀念淡漠。最後,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影響了學
http://wenku..com/link?url=I2wDoza40TSN60WsK-EPY_jyqI8C-dyak0q37
C.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內容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內容
敬業愛生。忠誠人民教育事業,樹立崇高職業理想,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己任。恪盡職守,甘於奉獻。終身學習,刻苦鑽研。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公正對待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不得損害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三、教書育人。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拒絕學生的合理要求。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四、嚴謹治學。弘揚科學精神,勇於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精益求精。實事求是,發揚民主,團結合作,協同創新。秉持學術良知,恪守學術規范。尊重他人勞動和學術成果,維護學術自由和學術尊嚴。誠實守信,力戒浮躁。堅決抵制學術失范和學術不端行為。
五、服務社會。勇擔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服務。傳播優秀文化,普及科學知識。熱心公益,服務大眾。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覺承擔社會義務,積極提供專業服務。堅決反對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六、為人師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樹立優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言行雅正,舉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