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的其他
『壹』 關於家訪de
就說你爸媽根本就管不了你
家訪也是浪費時間
希望老師能多多休息
『貳』 家訪內容怎麼寫簡單
1、先寫孩子的家庭情況,如:幾口人,各是什麼職業,平時誰接送、誰照顧、學習誰輔導,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建議,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議。
2、再寫孩子在校的表現,優點要結合事例來說,缺點要委婉地提出。
3、總結:本次家訪效果良好。願家校合力,共促孩子成長。
例如:x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老師上課講的東西都會,但是學會了就擾亂秩序,不讓其他的同學學習。因此,對進行了一次家訪。
在和他的父母談話中得知,他們的工作都很忙,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多,孩子又經常在奶奶家,奶奶對他嬌生慣養什麼都依著他。這樣一來,孩子就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所以,請家長多和學校保持聯系,並配合教師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2)家訪的其他擴展閱讀
家訪准備
1、家訪前,走訪成員要認真細致地「備課」,對家訪目的和期望有一定的准備。
2、家訪前,教師要了解學生,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3、家訪前,最好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4、家訪前,走訪成員要了解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態度。
5、家訪前,班主任要確定受訪對象、安排受訪學生具體時間。
『叄』 老師家訪一般問什麼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
『肆』 家訪前做什麼准備家訪前需要和家長
1、去誰家做家訪呢
班主任的工作時間有限,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做家訪。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決定去哪個學生家做家訪,只單獨讓相關的學生和家長知道,不必要讓其他學生和家長知道。
2、家訪前做什麼准備?
家訪前需要和家長訂好方便家訪的時間和時長,並讓學生也知道這件事,到時候還請學生帶路。要明確家訪的目的,擬好將和家長交流的主題、基本內容和想了解的情況,以及要討論的對策等。最好約好一位科任教師做伴,到時可以協助工作。要帶一本筆記本,方便做記錄。
3、家訪時講什麼話?
家訪時主要和家長溝通,但是也應該邀請學生參加交流。班主任要先簡要介紹本學期來班裡的基本情況,然後較詳細地介紹目標學生(家長的孩子)的在校表現。要講出這個學生的優點,還要報出他/她的缺點或問題。接著請家長談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對他/她的看法和期待。還要聽聽學生本人的想法,也請同行的科任發表看法。最後班主任做小結和提出建議。
4、溝通時忌諱什麼話?
家訪的重點是和家長溝通、交流學生方面的情況,以便往後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教育學生,而不是要在家訪的時候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因此,談話時要謹慎,不可以講出令家長絕望的話,也不能說出讓學生無地自容的話或者傷害其自尊心的話。例如,不要說「我實在是管不了你的孩子了,真是糟糕透了」,而要說「這孩子暫時有這些不足之處,但是有家長的配合,我們相信孩子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這些缺點的」。這樣說,有對家長的善意提醒,也有對學生寄予的希望,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教育。
5、家訪結束時對學生說什麼?
家訪結束臨走的時候,除了對家長表示感謝外,還要單獨對學生講幾句話溫馨的話。例如,可以這樣講:看得出你父親對你的在校表現很重視,他期待你做一個遵守校紀班規,發奮向上的學生;老師也很希望你從今天開始,不怕困難,去努力,去爭取,做一個出色的好學生,讓同學們對你刮目相看,讓你父親、家人為你高興,也讓老師為你驕傲。
6、家訪注意事項是什麼?
1)不能造成家訪等於告狀而令人反感;
2)避免家長誤會家訪是班主任推辭責任;
3)要使家長意識到家訪是為了教育孩子;
4)要讓學生明白家訪是為了教育好他/她;
5)家訪前應把時間地點人物報告政教處;
6)家訪時長通常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
7)家訪時不宜接受家長的宴請或禮品。
『伍』 家訪工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如何才能使家訪取得良好效果
1.在家訪時,多復讓家長制介紹有關學生興趣和能力方面的情況
2.在家訪時,老師也應該多介紹有關學生興趣和能力方面的情況
3.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家訪時一定要提出來,但也要婉轉的提出。
家訪時間不宜過長。
4.家訪時學生一定要在場,但要消除學生的緊張。
5.對住在比較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進行家訪,這樣可以縮短教師的時間。
6.家訪應作簡單的記錄,但要迴避家長。
任何人際關系的相處是互動的,是相互影響的。教師在與家長的交往過程中發揮主動作用,取得家長的信任,是做好家訪、做好家長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
『陸』 家訪的目的是什麼
家訪,是一種聯系家長獲取孩子在家學習情況的橋梁,也是實現家長與學校互動的重要途徑。老師上門家訪,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
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