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心酸
1. 幼兒園托班家訪記錄內容以對話方式
研研本學期的情緒穩定,愛上幼兒園,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游戲。上課能安靜坐在位上,很會說話,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睡覺不要老師陪著入睡。吃飯很快,其他方面還行,但是常規方面還要加強! 要求家長配合情況 希望家長能夠多與希希溝通,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
2. 哪些事是你當了領導才明白的
受人敬仰這件事,真的很令人上癮。
我做技術出身,總覺得自己當了領導之後,不會膨脹成那種典型的領導。然而,當公司擴大規模,我也成了有十幾名下屬的技術部門負責人的時候,我才明白現實不是我想的那麼單純。
這十二號下屬,有男有女,都是我手把手帶出來的。我戲稱我們部門是十三帕拉丁,大家都是聖騎士。我們公司小,招不到博士,技術部已經屬於平均學歷最高的,也只有三個碩士,其他全是本科。因而我的博士學歷就顯得特別突兀。
其實我比下屬大不了多少,部門里加上我一共三個八零後,其他九零後,平時不工作的時候,我們也一起LOL或者吃雞。當然,我水平菜,團戰時基本是個吉祥物。他們都是我的大腿。最近還被帶著一起玩第五人格。我們的純園丁戰術已經非常純熟了。
然而一旦進入工作,領導和下屬的身份立刻歸位。我給技術部立了個規矩,就是每周三早上開一個部門晨會,我帶著員工們一起閱讀最新的英文文獻,了解最新的行業進展,評估產品和競品的技術優劣等等。
難免地,受到部分員工的敬仰和崇拜,更難免地,就膨脹了,覺得自己屌爆了。
讓我幡然醒悟的,仍然是行外人。我去年在日本觀摩了一個月,回來後自己設計了一個專用於脛骨高位截骨的內固定板,並申請了專利。當然,屬於中國特色的創新——就是仿製國外成熟產品,再加上一些本土化改良。在中國,大到春立、大博,小到我們這種小公司,都是這么個做法。具體設計細節涉及商業機密就不透露了。
這里說一句題外話,大博最近很猛,關注醫療板塊股票的同志們可以了解一下。
樣品出來後我在晨會上展示,問大家有什麼看法和建議,當然是一片贊美之聲。我習以為常,甚至有點覺得理所當然。
我把這個板子拿給臨床的師兄看。師兄現在是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他一看板子就說:仿製XX公司的
後來我開晨會,說這板子有缺陷,誰能說出來?一個碩士下屬小聲說了句:不符合東亞人種解剖學特點?
我問:當時怎麼不說出來?下面沒答話。
再後來我按照師兄的意思,做了一些改良,並把這個專利賣給了國內某實力大廠。順利的話,明年這板子就能上市了。
此後我時刻提醒自己要收斂不要膨脹。並漸漸把晨會交給下屬來主持——就是那個小聲答話的下屬
3. 急需家訪記錄2篇,400字以內
家訪記錄
1、趙修宇
家訪或接待家長主要事由
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情況,探討如何教育該生,使該生能真正融入到同學中間。
家訪內容:
老師向家長反映情況:
該生在校喜歡和老師接觸,願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向上的積極性,但同時缺乏自我約束力。上課時不能按鈴聲進課堂,不能安靜地坐在位上,要麼用橡皮砸前面的同學,要麼向同學吐唾沫,要麼張口大罵,要麼打開窗戶朝窗外大喊,擾亂了全班同學的正常學習,老師的話聽不進去,和同學的關系也不是很融洽。老師真心希望家長能騰出一些時間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聊聊天,讓該生做一個令人喜歡的孩子。
家訪手記:
時常靜下來觀察媛媛這個孩子的舉動,看著看著,便有些心酸,這是個可憐的孩子。她經常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為此總是感到很頭疼,但也在思考,為什麼她會這樣。我覺得主要是孩子的心理問題,她在潛意識中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渴望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當這些得不到時,對於一個智障的孩子又不知道如何來表達這種情緒,於是便以一種叛逆的方式宣洩出來,以此來引起別人的關注。表面看似她沒有煩惱,其實她也沒有真正的快樂。他人的排斥使她倍感孤獨,作為老師,我能為她做點什麼呢?我認為首先應該讓她做一個令人喜歡的孩子,告訴她怎樣是對,怎樣是錯,怎樣和別人交往,怎樣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孩子的路還很長很長,她將來該怎麼辦,我覺得家長應該多考慮考慮,而不是放任自流,從平時的一些表現看,她有一顆向上的心,比如她喜歡參加活動,或做手工製品,動作的協調程度也不亞於其他孩子,只是一些習慣不好,希望能夠引起家長的注意。
2、張作祥
家訪或接待家長主要事由
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情況,探討該生的教育方式。
家訪內容:
老師向家長反映情況:
該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男孩,如果能踏踏實實學習,應該很出色,但是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扎實的基礎知識。正因為如此,孩子學起來非常吃力,也就大大降低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上課因為聽不懂,所以經常做小動作,課下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因為有一些叛逆心理,所以和同學的關系也不是很融洽。我覺得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讓該生能夠靜下來,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補,也許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卻是有效的。從孩子平時聽寫和思維的狀況來看,他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所以有時候覺得特別可惜,希望家長能配合一下,為孩子的將來多著想。
家訪手記:
這是一個非常聰明又非常調皮的孩子,他的到來,使班裡的一些男孩也開始出現不良的學習習慣,比如不完成作業,張口罵人打架等。這個孩子思維能力很強,反應很快,如果態度認真一點,他應該是出類拔萃的。但他恰恰在學習之初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打下堅實的基礎。他將來會走一條什麼樣的道路,也許總在搖擺中。我希望家長能有意識地多關注一下孩子,讓他能夠及時調整心態,下定決心補習功課,盡快趕上來。
3、蔣立冬
家訪或接待家長主要事由
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學習情況,商討如何提高該生的學習成績。
家訪內容:
老師向家長反映情況:該生在校比較聽話,也能融入到集體中,本學期書寫進步很大。但學習缺乏自覺性,天天不完成作業,每天都是利用課間和中午時間來完成,經常給小組丟分,因此學習成績也不理想,最基本的字詞出錯也很多,讓老師很是頭疼。老師希望家長能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畢竟這是一個鞏固的過程,同時做好預習和復習。可以體諒家長忙於生計,但孩子是父母的重心所在,抽一些時間問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孩子感受到態度的重要。
家訪手記: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越來越感受到後進生該怎麼辦,因為學生在校時間太短了,各類活動增多,再加上我們地處城鄉結合部,我班外來務工子女特別多,家長疲於生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比較淡薄,對孩子往往放之不管。老師忙於各種活動,實在沒有精力單獨輔導孩子,使得孩子越來越自由散漫了。有時候在想,素質教育在農村如何落實?在客觀條件有限、師資比較缺乏、家長意識淡薄、各種相關機制跟不上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值得我們深思。
4. 你見過最心酸的一件事
我爸爸。十幾年前,我還是個初中生。非常羞恥於爸媽開著農用三輪車走街串巷賣菜賣水果的身份。周末的時候,總是對父母偶爾開三輪車來學校接我回家(為了省坐公交車回家的那三塊錢路費)的事情想盡辦法避免。以上是背景。
那一個周末,爸媽接了我之後到農貿市場去進菜。三輪車停在農貿市場門口,我坐在車上看車,爸媽進去進貨了,我百無聊賴地等著。大概十多分鍾後,我看到我爸出來了。我到死恐怕都不會忘記那個場景的。
北方的冬天,冷得不得了,我爸,穿得臟兮兮一身破舊衣服的我爸,他一定是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在馱著他背上的那袋胡蘿卜,估計要有一兩百斤了吧!
是的,是馱著,因為他已經完全直不起腰來了,因為背上的負擔太重了,熙熙攘攘的蔬菜批發市場門口任何一個人只要稍微碰一下他,他肯定馬上就摔倒了。
更要命的一個事實是,我爸根本不是什麼壯漢,他又瘦身體又不好,而且還是個近視眼,眼睛上架著一副厚重的眼鏡,是書生的形象,菜販子的身份(被菜市場的批發商們廣為調侃)。
北方冬天清晨寒冷的陽光照在我爸瘦弱而負重的身上,還有眼鏡上,折射出來的光,是那麼的刺眼而令人心酸。我的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
我第一次意識到,父母是以多麼艱難的方式,養活和養育了我。我的那些陽春白雪的文藝夢想和對父母身份的羞恥,都是多麼的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