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李振華師德徵文

李振華師德徵文

發布時間: 2021-09-26 12:04:33

如何增加師德

加強自身的學習,是教師師德修養的必要途徑。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自覺行動的前提,教師師德修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的學、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第一,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從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只有透徹地認識人生價值,深刻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真正解放思想、開拓開放,才能擺正個人和事業的位置,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第二,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科學是人類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有助於教師深刻的理解師德修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第三,學習優秀教師的模範事跡,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因為一切優秀教師的道德實踐,都是師德規范原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生動、形象的特點。教師要像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定會有益於師德品質的養成。如:李振華、姜伯成、陳善和等模範教師,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會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思想境界得到升華。2、勇於實踐,總結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道德修養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事實證明,教師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個教師的師德認識再深刻,師德情感再深厚,如不進行道德實踐,其師德意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能養成優良的道德習慣。教師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錘煉,不斷進步,不斷升華。3、互動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個學校,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學校,要求教師們通過互聯網,校際之間協作互動、資源共享,這對於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裨益的。4、內外結合,形成合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提高教師自身的主觀積極性、自覺性外,還要加強外在的監督和激勵。對於忠於職守,職業道德高尚,教書育人效果好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引導和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和借鑒,使教師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理論型的高層次邁進,逐步形成一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環境。

⑵ 教師如何修身養性提升自己師德境界

教師如何修身養性提升自己師德境界這個不僅要從內在,首先要注重自身修養跟知識儲備,還有就是在外在,不能邋遢,一定要端莊整潔,還有在談吐過程中也要一定要自然有內涵

⑶ 健康育人700字的徵文

每學年伊始,柯橋區教體局組織的師德培訓,使全體柯橋區的教師深受教育。特別是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令人感動,令人鼓舞。這些教師,一如常人普普通通,並沒有過人的天分,也沒有三頭六臂式的超能,卻通過自己長年累月的不懈堅持與無怨無悔的辛勤付出,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中,有學校領導,他們殫精竭慮、開拓創新,讓一所所並不起眼的學校,在幾年之內面貌煥然一新、聲名鵲起。為什麼?因為在他們心中,學校就是他的生命,教育就是他畢生的事業。他們中,也有普通教師,他們關愛學生、誨人不倦,把一腔熱情全部奉獻給了學生,使學生成才,受學生愛戴。為什麼?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學生是他的的生命,教育是他的全部。這些優秀教師,在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的這些年裡,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把自己十分的精力、十二分的熱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甚至當事業與家庭利益沖突時,都毫不猶豫地把事業放在首位。正是因為他們對教育事業的虔誠,正是因為他們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畢生所從事的神聖事業,正是因為心中有這樣強烈的信念支撐,他們才能一如常人,卻超越常人。
從遠的來講,我們教育的老祖宗孔子,安貧樂道,誨人不倦,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人,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他的一生,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儒家學說。他一生奔波,從不放棄。他的一生,就是教育的一生,教育就是他一生的事業。
再說近的。建國以來,有千千萬萬的優秀教師,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神聖的事業,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把自己的畢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紮根沂蒙山區的全國教育模範李振華老師,從南京師大畢業後,主動要求到最偏僻的學校去工作,這一干就是整整一生。他多次放棄進城、轉行、提升的機會,安於清貧,樂於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山區的教育事業。一輛自行車騎了46年,一塊手錶戴了43年,從沒有穿過皮鞋,卻在從教的58年中,累計捐資助學達73.65萬元,資助過的學生有2000餘人。全國優秀教師卜延榮,從教38年來,始終紮根農村山區教育第一線,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了農村的孩子,幾次毅然拒絕可以到條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機會。1990年在家訪路上不慎摔傷,造成右側肢體偏癱,但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鍛煉用左手重新拿起了粉筆,靠半側肢體堅守教師崗位。紹興縣教育界的老前輩,全國優秀老師、王壇鎮中學校長董先春,為了山區的教育事業,曾捐出一年的工資,改造了學校的破舊校舍,自己卻住在家鄉的老房子里。他把獎金捐給家鄉公益事業,用自己的工資給老師買生活用品、資助結對貧困學生,自己生活卻無比清貧。董校長騎著一輛自家的自行為公事行了幾萬里,硬是沒報銷過一分錢的車費。二十多年來他為王壇中學的發展操勞奔波付出一切,就是出於對山區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教師,為了熱愛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班主任是學校的代課教師,也是我的鄰居。那時候,在學校里教書還不如生產隊掙的工分多,老師全家吃不飽飯,到年終還是生產隊的倒掛戶。盡管如此,他也不肯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不願離開孩子們,寧可清苦點也要留在教育崗位上。那時老師的課務重,白天沒時間備課改作業。多少老師白天上課,晚上把備課本、作業本帶到家裡去完成,一直到深夜。「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燈火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老師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這首歌在別人看來,也許有美化的成分,但對我來講,卻感同身受。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會眼含淚花,班主任老師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無限高大,令人肅然起敬。後來,老師轉正了,現在已退休,但還是關注著國家的教育事業和學校的發展。
後來,我也成為了老師。學校里有許多好老師,令人敬佩,在他們的生命中人生彷彿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書育人。有的老師雖然家離學校不遠,但晚上也不回去,盡管好幾個老師窩在很小的一間屋子裡,條件很艱苦。學校里的事,就是老師們自己的事,大家爭著做,從來不推卻。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天都快暗了,還在給學生輔導作業,甚至有留學生吃晚飯的。從來沒有有償家教一說,老師輔導學生那是天經地義的事。要說老師物質上最大的收獲,是一些家長會摘一些自家的新鮮蔬菜給老師送來。工資不高,夠用就好,也不見有老師在抱怨。長期的耳濡目染,使我和他們越走越近。我也從一個毛頭小伙,成長為一名骨幹教師,成長為一名黨員。
曾幾何時,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拜金主義觀念的侵襲,使金錢逐漸成為一切的主宰,收入成為一個人成功與否、地位高低的標准。在此大環境下,作為老師也不能倖免於難。學校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暗流涌動,漸漸地充斥了一種功利與急躁的情緒。教育已不再神聖,教書育人好像已變為謀生的職業,一旦有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可以選擇,老師們也許會不再留戀教育崗位。當不再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的事業時,對工作的執著、對職業的奉獻就會大打折扣:傍晚把學生留下來,無償補課的少了;晚上備課、改作業的基本沒有了;努力鑽研業務、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少了;參加培訓與進修,敷衍了事的多了;雙休日、寒暑假,有償家教的多了……
環境的變化,外界的誘惑,讓教師的心態發生了變化。要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些優秀教師一樣,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畢生從事的神聖事業,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不太現實。不能奢求所有教師「愛一行,做一行」,但我想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做一行,愛一行」。既然已經從事了這份職業,就要努力地愛上它,努力地使它成為自己的事業。如果我們只把教師作為自己的一份職業,看作是一個生存的手段,那麼我想,除了中等的職業收入、一般的社會地位之外,你再難獲得其他的滿足感、成就感,甚至會產生厭倦感。所以,我要大聲地呼籲,呼籲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把這工作看作是自己的職業之外,同時也看作是自己的事業。因為於己於公於人,這樣做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於私來講,可以增強對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提升對工作生活的幸福感,擁有更多的職業滿足感;於公,可以讓教育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校獲得社會的肯定與家長的認可;於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成才機會。講大道理比較枯燥,可能不能深入人心,如果僅從教師個人的角度出發,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是事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事業可以使我們充滿對事業神聖的使命感與強烈的責任感。
如果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出於職業劃分,那麼從事業的角度來說,教師就是天底下最神聖的事業。因為教育工作者是關乎每個人生命的事業,教育的神聖偉大是毋庸置疑的。既然教育如此之偉大,那麼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是人類生命成長的天使,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為我們承擔著這樣光榮而神聖的使命驕傲和自豪。為什麼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使命感呢?現實中,我們很多人在工作中,雖然同樣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總覺得平平淡淡、乏味無趣,我想就是缺少使命感,也可以說是沒有信仰、沒有崇拜。久而久之,工作就會沒有激情、沒有責任,就沒有為神聖的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去追求奉獻的精神。
把教育看作是我們的事業,還會讓我們具有更強烈的責任感。教育者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了責任,教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責任感,讓我們每一個教師能夠主動地承擔起對教育工作的責任,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與義務,抵禦各種外來因素,如功利主義等的影響,使我們大家更恪盡職守、履行職責,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永葆人民教師的本色,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二、教育事業可以提高我們工作與生活的質量,提升幸福感。
把教師看作是自己的事業,我們就會改變對它的態度,對這份工作充滿著愛。同樣的一件事,付出同樣的努力,如果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做,可能事半功倍,如果心裡不樂意而硬去完成,那麼除了事倍功半外,同時破壞了自己的心情,影響自己的健康。任何一件事情,你只要從心底里認可,就會喜歡上它的。所以,既然成為了教師,你的教學工作必定是要去完成的,何不懷著快樂的心情去主動接受呢?
可以說,把職業僅僅作為職業,總是被動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工作就不會快樂,也不會有成就感,生活工作於他就是一杯枯燥無味的白開水。曾經有三個人一起砌牆,路人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人疲憊地說在幹活,第二個人郁悶地說在賺錢,第三個人快樂地說在建高樓大廈。若干年後,第三個人成了建築工程師,而前兩個人依舊在悶悶不樂地砌著牆。不是嗎,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希望,才會有工作的激情,才會享受到工作的快樂與充實,才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促進自己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最終獲得不一樣的成就。哪怕是細小、單調的事,用不同的態度去做,也會有不一樣的意義和結果。
記得上次周一貫老師給我們做講座時,跟大家聊起一個問題,問我們教師一星期中有幾天是最快樂的。不出意外,大多數老師都回答是雙休日的那兩天。究其原因,周老師給我們道出了問題的本質,就是這些老師只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沒有愛上這份工作,所以也沒有享受到工作帶來的快樂。如果我們每一個老師把老師看作是自己的事業,愛上它,象對待自己心愛的事物去看待它,那麼我們在五天的工作日快樂勞作,雙休日快樂休息,我們的生活不是天天快樂了嗎?天天快樂,生活的幸福感也隨之而來,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嗎?
三、教育事業可以使我們擁有更大的職業滿足感與成就感。
當你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你會為你自己的一生驕傲嗎?物質生活和你實現的佔有欲,都不會產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才會讓你產生自豪。
做為一名教師,最大的成就是什麼?我想應該是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當學生給敬愛的老師寫來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寄來一張張充滿問候的賀卡,甚至到學校、家裡來看望你時,教師的成就感就達到了頂峰。
什麼樣的教師擁有最多的這樣的成就感,我想肯定是一名好老師,是一名深受學生尊重的好老師,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事業的好老師。有的老師也擁有滿足感,我想那隻能算是一種職業滿足感,來自於教師的收入和地位,和大多數的職業相比還具有那麼一些優越感。只有內心愛著學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大影響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這樣的老師,對學生付出的足夠多,學生永遠也不會忘記。
把教師看作是自己的事業,你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教書育人外,還會注重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要想有成就,就必須在自己的專業上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來。作為一名老師,當然要爭取成為一個名師,成為學校業務上一塊響當當的牌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地為家長所認可,為學生所愛戴,為領導所肯定。你就會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榮譽,你就會有機會比別人評上更高的職稱,就會收獲比別人更多的尊重。所以,不管從名來講,還是從利來講,為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而努力,都會獲得最大的回報與滿足感。
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愛上它,即使你是被迫選擇,也許並不是你自己最初的選擇。既來之,則安之。你只有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神聖事業,看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更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更快樂於自己的職業,取得更大的成績,擁有更多的回報,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教書育人,不僅是我們的職業,更是我們的事業。不是嗎?

⑷ 補課通知怎麼

寫作思路:首先寫出補課的原因,然後寫出補課的安排,最後寫出時間和發布單位。

範文:

補課通知

各教學單位:

按照學校(關於20**年元旦放假的通知》安排,20**年12月31日至20**年1月2日放假3天。根據教學要求,20**年1月2日所停課程由任課教師根據需要進行補課,並在教務處教務科登記。請各教學單位務必將以上調課安排通知到相關任課教師和學生,特此通知。

西安工程大學教務處

20**年12月22日

⑸ 如何提高自身師德素質

要想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就要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那麼,教師應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1、加強學習,勇於創新。加強自身的學習,是教師師德修養的必要途徑。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自覺行動的前提,教師師德修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的「學、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第一,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從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只有透徹地認識人生價值,深刻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真正「解放思想、開拓開放」,才能擺正個人和事業的位置,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第二,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科學是人類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有助於教師深刻的理解師德修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第三,學習優秀教師的模範事跡,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因為一切優秀教師的道德實踐,都是師德規范原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生動、形象的特點。教師要像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定會有益於師德品質的養成。如:李振華、姜伯成、陳善和等模範教師,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會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思想境界得到升華。2、勇於實踐,總結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道德修養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事實證明,教師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個教師的師德認識再深刻,師德情感再深厚,如不進行道德實踐,其師德意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能養成優良的道德習慣。教師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錘煉,不斷進步,不斷升華。3、互動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個學校,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學校,要求教師們通過互聯網,校際之間協作互動、資源共享,這對於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裨益的。4、內外結合,形成合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提高教師自身的主觀積極性、自覺性外,還要加強外在的監督和激勵。對於忠於職守,職業道德高尚,教書育人效果好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引導和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和借鑒,使教師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理論型的高層次邁進,逐步形成一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環境。1、加強學習,勇於創新。加強自身的學習,是教師師德修養的必要途徑。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自覺行動的前提,教師師德修養離不開科學的理論學習。古人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中的「學、問、思、辨」,講的就是通過學習與思考,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離開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教師師德必然會迷失方向。第一,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科學發展觀理論,不斷從中汲取精神營養,提高認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社會理想。只有透徹地認識人生價值,深刻地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真正「解放思想、開拓開放」,才能擺正個人和事業的位置,正確處理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的方向。第二,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教育科學是人類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學習和掌握教育科學理論,有助於教師深刻的理解師德修養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從而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第三,學習優秀教師的模範事跡,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因為一切優秀教師的道德實踐,都是師德規范原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生動、形象的特點。教師要像古人說的那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一定會有益於師德品質的養成。如:李振華、姜伯成、陳善和等模範教師,他們立足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會使人的靈魂受到洗禮,思想境界得到升華。2、勇於實踐,總結經驗。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道德修養的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事實證明,教師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非善惡,認識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個教師的師德認識再深刻,師德情感再深厚,如不進行道德實踐,其師德意志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能養成優良的道德習慣。教師在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還必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錘煉,不斷進步,不斷升華。3、互動交流,共同提高。在同一個學校,教師之間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不同學校,要求教師們通過互聯網,校際之間協作互動、資源共享,這對於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裨益的。4、內外結合,形成合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除了提高教師自身的主觀積極性、自覺性外,還要加強外在的監督和激勵。對於忠於職守,職業道德高尚,教書育人效果好的教師要給予鼓勵。引導和鼓勵教師之間相互學習、探討、交流和借鑒,使教師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廣,促進教師向科研型、理論型的高層次邁進,逐步形成一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環境。

⑹ 徵文:急需一篇關於愛國主義電影主題的讀後感1500字左右

事業高於一切,學生重於親情

-電影《留住青山》觀後感
在觀看了以優秀人民教師李振華的事跡改編的電影《留住青山》後,被影片中的一幕幕感人的場面所深深的震撼著。李振華老師紮根山區54年,為沂蒙老區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了54年春夏秋冬。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譜寫了壯麗的人生樂章,他「俯首甘為儒子牛,赤心奉教終不悔」的高尚人格,永遠是我作為一名教師學習的榜樣。

幾組數字很好的詮釋了李振華老師的54年辛勤耕耘:

171953年年僅17年的南京師范學院的大學生李振華響應黨的的號召來到沂蒙深處的韓旺小學支教。

5憑借輝煌的工作業績,李振華先後5次走進人民大會堂這接受黨和國家授予的榮譽。

54李振華紮根沂源的偏遠山區,為教育事業辛勤耕耘了整整54年。

10000李振華培養了上萬名學生,遍布各行各業,其中有各級領導幹部,高級知識分子,更有無數辛勤工作在普通工作崗位上祖國建設人才。

47萬在貧困的山區,李振華親眼目睹了許許多多因貧困而失學的學生,從剛參加工作時起,他就一生實踐自己的誓言「讓每個貧困孩子都能上學」。他累計為貧困學生捐款達47萬多元。

2000在李振華的無私資助下,2000餘名貧困學生免遭失學的命運。

在李振華70多年的人生歲月里,他先後面臨了三次命運抉擇,他都給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答案。

第一次:是留在在城市享受安逸還是到老區接受鍛煉?他的回答:「讓我到最偏遠最落後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吧」

第二次:是返城還是繼續留在老區?

他的回答是:「不做過路客,要做蒙山牛」。1954年45名支教的南京籍的老師有37名調回,留下的8名中,只有李振華留在農村。

第三次:是盡忠還是盡孝?

他的回答:「事業高於一切,學生重於一切」。

影片就是從父親病危的三次加急電報開始的,當時他正帶高三畢業班,他在學校外的荒山上徘徊,在這艱難的抉擇中,他作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讓正在讀高三的兒子回南京替自己盡孝。他在默默的祈禱,盼望父親能夠再堅持一段時間,等高考結束父子再想見,然而不久,第三封加急電報帶來了父親病逝的噩耗。他踉蹌著跑到學校的後山,點燃一沓紙,面向南方,跪地痛哭……兒子因此錯失了高考的機會。

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放棄與選擇中,李振華在我們面前展示著一顆不平凡的心,在沂蒙大地上書寫著一個大大的「人」字,在淄博教育史上留下一名「人民教師」的閃光的足跡。

德高身為范,潤物細無聲,無需標榜,無需說教,李振華的人格魅力,就象靜靜漂灑的喜雨,無論在哪裡,都能澆開絢爛的奉獻之花。

作為一名一線青年教師,應該學習李振華老師的扎實的工作作風,對學生一腔熱情,無私奉獻,克己奉公,把師道尊嚴演繹成了一種親情。我們要用愛心去感化和教育第每一學生,用真誠去打動學生。相信只要熱愛教育事業,始終用「振華精神」來激勵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⑺ 如何提升個人的師德修養

可以提高提高師德修養法的方法:

1、努力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包括思想道德理論和科學文化知識。為了使自身修養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我們需要不斷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最起碼要非常明確哪些應該多做或做好,哪些應該少做或不做。而這些,在各種法律法規中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我們時刻在規定范圍內做的更好,那就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師德修養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

2、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道德品質。因為先進教師是存在於社會之中,生活在教師隊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夠以直觀形式啟發教育和感染教師,進而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監督和促使他們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取長補短,提高道德修養水平。學習先進教師的優秀品質,要多讀教育界名人的傳記和模範教師的先進事跡,多接觸他們,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自己的行為趨於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要求;要學習身邊的模範教師,他們生活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影響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3、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正確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於解剖自己,是促進個人進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推動力,是教師道德修養的根本方法,由於教師工作的艱辛、繁重、復雜,教師在道德修養上會出現反復或曲折,也會因種種原因產生這樣那樣的缺點或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對於這個問題,關鍵是如何對待自己在道德實踐中出現的違背教師道德的言論和行為。正確解決方法是深刻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糾正不足,克服缺點,完善自我。

什麼是師德: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它體現著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希望和要求。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熱點內容
江蘇各市教育 發布:2025-05-01 17:33:14 瀏覽:208
什麼圖片好看 發布:2025-05-01 16:49:15 瀏覽:115
奇葩說為什麼沒更新 發布:2025-05-01 15:33:27 瀏覽:41
娛樂圈421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01 15:24:45 瀏覽:713
友誼的歷史故事 發布:2025-05-01 15:24:42 瀏覽:506
持續潰爛的生物 發布:2025-05-01 15:10:33 瀏覽:542
高中物理微元法 發布:2025-05-01 14:56:37 瀏覽:853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01 14:25:13 瀏覽:988
地理八年級上冊書 發布:2025-05-01 13:51:26 瀏覽:971
中國失聯女教師 發布:2025-05-01 13:36:07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