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師生的事例
『壹』 表現師生關系的感人事例
程門立來雪!
這則成語出自自《宋史·楊時傳》。楊時和游酢去拜會當時著名的理學家程頤。程頤正在閉目養神,楊時、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長時間。程頤醒來,門外已雪深一尺。後人就以「程門立雪」作為尊師重道的範例。「程門立雪」也可說成「立雪程門」。
『貳』 有關師生情的事例...急~~~~~~~
魯迅和許廣平
許廣平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讀到二年級時(1923年),因為學校請北大教師兼課才得以目睹魯迅的風采,魯迅先生那時給她們講授《中國小說史略》。若干年後許廣平回憶這第一節課的感受時這樣寫道:「許久許久,同學們醒過來了,那是初春的和風,新從冰冷的世間吹拂著人們,陰森森中感到一絲絲暖氣……」魯迅先生給女學生們上第一堂課,就不僅僅給許廣平一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年後,許廣平終於主動地給先生寫了信,當然是模模糊糊試探試探。先生是語言大師,又怎能不從字里行間讀出愛意?魯迅先生當晚就回信稱之「廣平兄」,一下便讓26歲的許廣平失眠了。從後來出版的《兩地書》中可以看到,這兩個可愛的師生起初簡直就像是玩文字游戲,互相捉迷藏,最後才捅破那層紙,魯迅先生便娶了小自己18歲的許廣平為妻。
余秋雨和馬蘭
馬蘭雖然沒有在課堂上聆聽過余秋雨先生的課,但也應視作是他的學生。馬蘭從安徽省藝術學校畢業後,分配到了省黃梅戲劇院。而余秋雨先生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應該是說一條線上的人。
當馬蘭憑《嚴鳳英》的演出而一舉成名後,一位藝術界的前輩送給她一本書,囑咐她從事戲劇工作必須得讀讀這本書。這本書就是余秋雨先生的《藝術創造工程》,就是這本書,使馬蘭得以結識大他十六歲的余秋雨先生,他們就是從探討這本書開始了他們的戀情。
『叄』 中國古代和西方近代師生關系的典範
中國:孔子在孔子和他的弟子身上最能體現他們關系的就是平等的相互促進。《論語·為政第二》:「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論語·公冶篇第五》: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在和他的學生談到顏回時,自己也說不如,他從顏回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孔子作為一位名師,但並不以聖人自居,和學生平等教學,在教過程中又能學,可謂教學相長。孔子一方面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注意向學生學習,做到己愈教人已愈多,已愈教人已愈高。他贊揚弟子子夏和子貢在學問上對自己的促進――「起予者商也」。「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他也批評過顏回「無所不說(悅)」 ①的態度,認為如此順從老師,是「非助予者也」②,這體現了師生之間教學相長的一種新關系。 尊師:1.、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當場行師生之禮,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用心與風范,值得大家學習。 2、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3、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外國:悉心教導巴爾扎克成名後一度過於自信,處理事情有些輕率和武斷。後來一次他遇見了一位老人,老人請他看看手中的作文。他結果後,看著那個小學生的作文本,語氣肯定地說:「請讓我直言相告,看吧,書寫潦草,說明態度草率馬虎;文句欠通,可見學習很不用功。這孩子今後絕無成就。」之後才知道,眼前的老人正是他的老師,這作文正是他小時候的作文。從此,成了名的巴爾扎克無論寫作還是待人接物、處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麼輕率和武斷了。 教導與堅守 亞里士多德的父親是馬其頓王國的宮廷醫生。亞里士多德17歲起,就被父親送到當時著名的柏拉圖學園,在那裡他學習了20年。由於他勤奮刻苦,涉獵廣泛,很受老師柏拉圖看重。可是,柏拉圖又說:「要給亞里士多德戴上韁繩。」意思說,亞里士多德非常聰明,思想敏捷,不同於一般人;不加以管教,就不能成為柏拉圖期望的人。亞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師,但是,在很多問題上,他又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愛我的老師,但是我更愛真理。」 繼承與發展德謨克利特和他的老師在繼承恩培多克勤的四根說和阿納薩格拉種子說的基礎上,根據當時已經積累的經驗科學知識提出了院子論哲學,原子論和柏拉圖的理論、亞里士多德的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體系合成為希臘三大體系,同時他繼承和發展了他的老師愛奧尼亞學派的留基伯提出的物質構成的原子學說,第一個建立了原子的顆粒狀模型。
『肆』 師生情的名人事例 新穎的
看著一位位教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而又辛勤的教師。在教師節里,老師最想要得禮物就是我們的學習成績,但是還是有人為老師獻上最美麗的鮮花。
大家快來看呀!這兒有一幅獻花圖。圖上有一位小女孩把剛從山上采來的野花,來到老師辦公室窗前,悄悄把野花放到老師筆筒里。你們看老師的辦公室桌子上有台歷、語文書、老花鏡、筆筒、墨水、地球儀……每一件物品都代表著老師為我們付出的辛苦。
看到桌子上的老花鏡,就知道老師已經教幾十年的書了,而且教出來的都是有著很大成就能教幾十年書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好老師。在看看您用的紅墨水批改出的作業;用紅墨水寫出的好文章;用紅墨水寫出優秀的教案。您在幾十年裡,您白天忙著給同學們上課,晚上又忙著備課,您為我們批改到深夜。可是您並沒有白白操勞,您教出的人都是人才。您對你的工作是那樣認真負責,從來都不會有一絲粗心大意。
老師啊老師,您不分日夜的工作,都是為了我們,能讓我們有條出路,能有出息。老師,您就放心吧,我們大家不會讓您失望的,有的人雖然當不上白領,但是也不會走上什麼歪路的!
老師,您也來看看這幅畫吧,當您看到這幅畫時,您也會感到無限的欣慰。您會知道其實您的學生一直都是從心底里崇敬您,愛著你。
『伍』 古今中外師生情深的典型故事
1、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重,一向虛心好學。 「程門立雪」 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 小故事。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後來中了進士,他不願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鑽研學問。
當時程顥、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 年後,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 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 40 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麼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雲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
午飯後,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一起去程頤家裡。守門的 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願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 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 他們進來。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 楊時這種尊敬老帥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
正由於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 求教,學業才進步很快,後來終於成為 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 為「龜山先生」。
『陸』 師生關系的感人事例
程門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