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師德
❶ 杜學元的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參加編輯。
2、《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參加編輯。
3、《教育大詞典?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4、《現代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編(3),撰寫3萬字。
5、《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獨立,67.8萬字。1996年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地區教育圖書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6、《新中國教育改革研究》,重慶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近6萬字。1999年4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編(3)。2000年6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8、《教育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9、《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3萬字。
1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3萬字。
11、《女童教育實踐與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執行副主編(3),參加撰寫5萬余字。
12、《中國現代文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約5萬字。
13、《中國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1)。2001年5月獲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4、《人的本質?素質?素質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2萬字。
15、《中國師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近8萬字。
16、《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重慶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編(2),參加撰寫2萬余字。2003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17、《中外女童教育簡史》,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獨著,26.7萬字。2002年7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8、《當代中國掃盲和農村成人教育的回眸與前瞻》,2003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參加撰寫2萬字。
19、《外國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獨著,78.6萬字。2005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同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優秀婦女讀物」稱號。
2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5萬字。
21、《楊賢江年譜長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寫(1),撰著12萬字。該書收入潘懋元、華長慧、宋恩榮主編,喻立森執行主編的《紀念楊賢江誕辰110周年叢書》。
22、《戴續威教育論著選》,2005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合作編撰(1),全書21萬字。
(二)論文
◆1986年
1、《關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體系問題》,熊明安、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1986年第1、2合期
◆1989年
2、《試論教育與文化變遷的關系》,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5期。第59—65頁。
◆1991年
3、《淺談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第6期,第25—30頁。
◆1996年
4、《淺談<福翁百話>的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118—124頁。
5、《淺談雷培鴻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載廣西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會編《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997年
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第82—88頁。
7、《維新運動時期梁啟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第89—91頁。
8、《加強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女童教育發展——川北地區農村女童入學及輟學問題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1—55頁。
9、《發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質——大巴山、米倉山地帶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輝、湯澤生、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6—59頁。
◆1998年
10、《對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報告》,《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56—59頁。
11、《對川北某重點師范學校女生素質的調查》,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84—90頁
◆1999年
12、《試論中日近現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點及其成因》,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第23—29頁。
13、《近代廣西壯族師范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署名「杜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56—61頁
14、《試論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試論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6、主持承擔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現狀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0年
17、《大學素質教育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頁。
◆2001年
18、《我國西部邊遠地區女童失學原因調查與對策》,洪顯利、劉電芝、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2003年
19、《貧困山區中學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劉偉斌、杜學元、黃魁耀,《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20、《老年女性教育問題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學的調查分析》,范瑣哲、杜學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cation (HK),2003(16).
22、《加強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杜學元、賈貴州,載葉上雄主編《教育強省——科教興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004年
23、《民國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審視: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比較》,杜學元,《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頁。
24、《淺談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成因》,杜學元,《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99—102頁。
25、《論小城鎮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構》,吳立保、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頁。
26、《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女子高等教育》,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第4期,90—93頁。
27、《高校教師聘任制管窺》,孫剛成、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0月(中),第75—77頁。
28、《簡論網路教育與教育機會平等》,何岸、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1月(下),第7—8頁。
29、《高校專業設置雷同問題淺析》,何岸、杜學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頁。
30、《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劉偉斌、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第146—148頁。
31、《張瀾教育思想評析》,杜學元、龔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頁。
32、《新中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曾慶紅、杜學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154—156頁。
3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盧長娥、杜學元,《中國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
34、《略談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劉偉斌、杜學元,《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頁。
35、《略論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王勇、杜學元,《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0—15頁。
36、《盧作孚的職工教育思想及其啟示》,王小紅、杜學元,載劉重來主編《盧作孚社會改革實踐與中國現代化研究》,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
◆2005年
37、《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學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杜學元、沈堰奇,《西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74—78、89頁。
38、《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西安歐亞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39、《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張曉琳、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第99—101頁。
40、《論我國助學貸款的改革與發展展望》,曾慶紅、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03—105頁。
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鄭利波、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第116—118頁。
42、《從人的主體性談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的方式》,吳薇、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125—127頁。
43、《斯坦福大學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啟示》,王勇、杜學元,《教育與現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頁。
44、《教育勞動及其生產性投資》,鄭海波、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第4期。第29—32頁。
45、《淺談在外國教育史學科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范瑣哲、杜學元、肖韻,《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58—60頁。
46、《中學生學習壓力源的社會學分析及其對策研究》,合作(2),《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頁。
47、《外國教育史教學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杜學元、范瑣哲,載楊孔熾主編、黃仁賢副主編《百年跨越——教育史學科的中國歷程》,鷺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8、《異曲同工——莊子與盧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孫剛成、杜學元,《河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78—79頁。
49、《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延安大學學報》(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頁。
50、《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代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某縣為例》,張軍、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頁。
51、《小城鎮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觀探析》,劉青秀、賈雲鵬、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頁。
52、《美日兩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比較研究》,杜學元、杜永紅,《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頁
53、《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婦女低教育探究》,嚴敏、杜學元、金珺,《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頁。
54、《羌族民俗與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學元,《貴州民族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頁。
55、《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陳元、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2005年第4期,第89—92頁。
◆2006年
56、《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教師職業聲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王新兵、杜學元,《教師教育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頁。
57、《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發展觀》,王新兵、杜學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頁。
58、《教育價值的回歸——從功利到人格完善》,張忻、杜學元,《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134—137頁。
59、《試論我國觀念文化變遷對教師專業化的影響》,吳薇、杜學元,《教育現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頁。
60、《淺談民俗對女童教育的影響》,杜學元、吳立保,《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頁
61、《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頁。
62、《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入學機會不均等》,杜永紅、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頁。
63、《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初探》,嚴敏、杜學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頁。
64、《荀子和亞里斯多德音樂教育觀之比較》,張忻、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18—120頁。
65、《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21—123頁。
66、《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反思當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鄭海波、杜學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14—118頁。
67、《留守兒童初級社會化中家庭功能弱化問題研究》,劉繼強、杜學元,《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112—114頁。
68、《試論農村中學債務問題》,周蘭英、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頁。
69、《中國男女分校與同校之爭的歷程、主要分歧及啟示》,杜學元,《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85—90頁;《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頁。
70、《曾國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學元、王新兵,《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頁。
71、《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啟示》,張麗、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頁。
72、《論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周蘭英、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頁。
73、《試論我國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曹兆文、杜學元、蘇濟,《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27—30頁。
74、《凸現教師魅力型權威,構建和諧教育》,杜學元、張忻,《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1—2頁。
75、《論胡宏的教育哲學思想》,陳小明、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頁。
76、《行政導向下的我國大學學術權力》,陳小明、杜學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頁。
77、《論大學校訓》,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頁;《高等教育研究》(西華大學),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2006年第2期,第16—19頁。
78、《論高收費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與市場化運作》,趙秋、杜學元,《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7期,第55—57頁。
79、《高等教育收費制實施中的教育機會不平等》,李敏敏、杜學元、趙秋、李江淘,《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年第6期,第6—7頁。
80、《對現行高校生師比要求一致性的質疑》,易莉、杜學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頁。
81、《徐特立教師論及其當代價值》,周蘭英、杜學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頁。
82、《唐君毅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杜學元、張忻,《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頁。
83、《試論應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周蘭英、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頁。
84、《淺談我國高校應建立學術休假制度》,高建華、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頁。
85、《經濟轉型時期確定教師合理報酬初探》,劉飛燕、杜學元、徐安興,《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頁。
❷ 吳振森的發表作品
1)「高斯波束入射下串粒子的散射問題」,物理學報,2005,5期
2)任意形狀凸粗糙物體高斯光束相干散射研究,光學學報,25(1),2005
3)New technique for mixed potential intergral equation formulation in multilayered media and its
application of electrically small antennas connected with vertical Via-Holes, Chin. Phys. Lett.,
22(2),328-331,2005
4)分形粗糙海面高斯波束散射特性模擬,電子學報,33(3),534-537,2005
5)強雜訊背景下紅外弱小目標快速檢測方法,紅外與激光工程, 33(1), 47-58, 2004 SCI
6)一維粗糙介質分形海面電磁散射的擴展邊界條件法, 電子學報, 32(1), 139-142,2004
7)植被散射的蒙特卡羅模擬及其在低掠角散射中應用, 電子學報, 32(1), 143-146,2004
8)納米金屬微粒M-Al2O3 介孔復合薄膜的光譜特性, 化學學報, 62(16),1524-1528,
2004,(SCI: ISI:000223627900013)
9)間距對空間球形目標表面溫度的影響,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7(4),366-
368,2004
10)一種新時域交替隱式差分演算法在散射問題中的應用,物理學報,53(12),4173-
4180,2004
11)「有耗平面和三維目標復合散射的FDTD分析,」電波科學學報,第19卷,第4期,第
438~444頁,2004
12)無時間約束FDTD方法在三維散射中的應用,」電子學報,第32卷,第9期,第1499~
1504頁,2004
13)激光在沙塵暴中的衰減特性研究,中國激光,31(9),1075-1080(2004)
吳振森教授同時承擔多門本科、碩博士生教學工作。1988年至今,吳教授共培養了近80名碩士與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後出站3名,已獲博士學位12名。還致力於學科建設和教育改革,為陝西省精品課程《大學物理》和陝西省名牌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負責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省物理實驗示範中心負責人。近十年來,教改項目《無線電物理學科建設和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3),《加強工科物理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1997),《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全面改革實踐教學》和《加強無線電物理學科建設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2001)獲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加強學科建設、按創新體系建成高水平學術梯隊》陝西省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3年),以及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多項。1995年評為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和學術帶頭人。1997年獲電子工業部優秀教師稱號,2004年9月獲「全國模範教師」的光榮稱號。2006年獲校特級教學名師,十佳師德標兵,陝西省教學名師稱號。
❸ 周曉峰的其它
1997、1998年連續被評為文明教師,1999年「教育質量年」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個人,2001年學院舉辦的「中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比賽」獲優秀獎,2002年被評為優秀教師,2005年獲得周口市文學藝術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全院「師德標兵」,2006年獲得學院「教學優秀獎」二等獎。2007年獲得學院科研先進個人,2007年獲得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
發表的文章
1.《論網路藝術的擬像性與交互主體性》2007年第10期《裝飾》
(中文核心)
2.《現代標志設計教學中的創造性因素芻議》2006年第8期《教育與職業》(中文核心)
3.《現代標志設計中的漢字創意元素》2006年第3期《藝術教育》
(國家藝術類核心期刊)
4.《現代漢字字體的創意設計》2006年第1期《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
5.《傳統吉祥裝飾的形態特徵及其創作主題》2006年第1期《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6.《論中國鈞瓷藝術的歷史演進》2006年第4期(《藝術教育》(國家藝術類核心期刊)
7.《色彩創意與色彩構圖》2006年第1期《廣西藝術學院學報》
8.公益廣告《自然、生命、人類》2004年第6期《文藝研究》(國家一級學術期刊)
9.標志設計作品系列2005年12月《東方藝術》
10.「海鹽城市標志」、「中華老字型大小標識」、「全國第十一屆運動會會徽」、「中國僑商聯合會會徽」發表於2008年第11期《美術觀察》(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
❹ 評職稱師德方面主要事跡
教師師德簡要事跡材料參考
南平市第七中學英語教師徐玲,在黨組織關懷、培養和同志們的幫助下,在27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准要求自己,並樹立良好的師德。努力工作、樂於奉獻、熱愛學習、不斷進取、關愛學生、團結同志,在教育教學和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熱愛教育、教書育人
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嚴格按照黨的教育政策、根據教學大綱認真教學,為人師表,全心全意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無論在任何崗位擔任什麼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都是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和教學經驗,能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已任,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特點,注重與學生溝通交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加強後進生的思想轉化工作,採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與家長聯系、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並取很成效。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從端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幫助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入手,達到樹立自信心,激發求知慾和上進心,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接受教育,從而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業成績,使之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的目的。
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英語競賽,並兩次獲得南平市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指導二、三等獎,南平市中小學生英語口語競賽指導一等獎。
二、業務精湛、成績顯著
努力鑽研業務,不斷充電,學習掌握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自1994年擔任英語教研組長以來至今,帶領本組教師鑽研業務,探討新課程改革,改變教育教學理念,認真開展各種教研活動,組織集體備課,寫好教案,擬好學案,並大膽地開展教學實踐,正確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積極承擔本校區級新課程改革課題組的實驗,發揮了學科帶頭人的作用,熱心指導年輕教師,經常聽課、評課,給予指點,使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有明顯的提高。本人也獲得了區教育局頒發的「骨幹教師」的榮譽稱號。
徐玲老師善於總結和運用擔任班主任工作。20餘年來,在班級管理方面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經驗。掌握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開拓進取,適應新課程改革,勇於承擔課改任務,是本校的區級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是學校英語學科的帶頭人,有一定的教學教研水平。論文《英語課堂教學的板書藝術》等在福建教育學院學報上發表、《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摭談》獲2007年南平市中學英語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受到同行教師的好評。
作為一名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從不驕傲自滿,能認真備課、上課,刻苦學習、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為徐老師既是值得尊
敬和信任的師長、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因此同學們總是喜歡上她的課,任課班級教學成績也常年位於同年級前列。
自工作以來,多次被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所帶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延平區、南平市先進班級。如:2003年擔任班主任的畢業班,在中考中成績優異,其中一名學生獲南平市中考狀元;2006年擔任班主任的畢業班,其中一名學生參加福州一中在南平市招收高中生的考試中,綜合分數名列第一。
三、克服困難、忠於職守
多年來,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既擔任班主任,又擔任學校工會委員、女工委主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和英語教學任務,工作量很大,特別是女兒身患重病至今已21年,生活無法自理,必須有人細心照顧,但徐老師都能不計個人得失、講求奉獻精神,經常放棄休息,加班加點,自覺履行人民教師光榮而神聖的職責。
❺ 評職稱師德方面主要事跡
教師師德簡要事跡材料參考。
南平市第七中學英語教師徐玲,在黨組織關懷、培養和同志們的幫助下,在27年的從教生涯中,時時以一個優秀教師的標准要求自己,並樹立良好的師德。努力工作、樂於奉獻、熱愛學習、不斷進取、關愛學生、團結同志,在教育教學和承擔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熱愛教育、教書育人
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嚴格按照黨的教育政策、根據教學大綱認真教學,為人師表,全心全意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無論在任何崗位擔任什麼工作,都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將全部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自198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都是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育和教學經驗,能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為已任,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徵和心理特點,注重與學生溝通交流,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加強後進生的思想轉化工作,採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序漸進的教育方法,與家長聯系、配合,共同做好工作並取很成效。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從端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幫助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入手,達到樹立自信心,激發求知慾和上進心,讓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接受教育,從而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業成績,使之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的目的。
在做好日常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英語競賽,並兩次獲得南平市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指導二、三等獎,南平市中小學生英語口語競賽指導一等獎。
二、業務精湛、成績顯著
努力鑽研業務,不斷充電,學習掌握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自1994年擔任英語教研組長以來至今,帶領本組教師鑽研業務,探討新課程改革,改變教育教學理念,認真開展各種教研活動,組織集體備課,寫好教案,擬好學案,並大膽地開展教學實踐,正確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積極承擔本校區級新課程改革課題組的實驗,發揮了學科帶頭人的作用,熱心指導年輕教師,經常聽課、評課,給予指點,使他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有明顯的提高。本人也獲得了區教育局頒發的「骨幹教師」的榮譽稱號。
徐玲老師善於總結和運用擔任班主任工作。20餘年來,在班級管理方面積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經驗。掌握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開拓進取,適應新課程改革,勇於承擔課改任務,是本校的區級課題組主要成員之一,是學校英語學科的帶頭人,有一定的教學教研水平。論文《英語課堂教學的板書藝術》等在福建教育學院學報上發表、《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摭談》獲2007年南平市中學英語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受到同行教師的好評。
作為一名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從不驕傲自滿,能認真備課、上課,刻苦學習、鑽研業務,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學生嚴而有度,與同學們真誠相處,用愛與學生溝通。同學們都認為徐老師既是值得尊
敬和信任的師長、又是親密的好朋友。因此同學們總是喜歡上她的課,任課班級教學成績也常年位於同年級前列。
自工作以來,多次被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評為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所帶的班級也多次被評為延平區、南平市先進班級。如:2003年擔任班主任的畢業班,在中考中成績優異,其中一名學生獲南平市中考狀元;2006年擔任班主任的畢業班,其中一名學生參加福州一中在南平市招收高中生的考試中,綜合分數名列第一。
三、克服困難、忠於職守
多年來,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既擔任班主任,又擔任學校工會委員、女工委主任、英語教研組組長和英語教學任務,工作量很大,特別是女兒身患重病至今已21年,生活無法自理,必須有人細心照顧,但徐老師都能不計個人得失、講求奉獻精神,經常放棄休息,加班加點,自覺履行人民教師光榮而神聖的職責。
❻ 師德修養的主要策略是什麼
一、求真策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職責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何謂「求真」呢?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解釋。早在1913年,陶行知在金陵大學讀書時,就寫了一篇《偽君子篇》,發表在《金陵光》學報上,對做什麼樣的人作了透徹的分析。陶先生說:「為人須為真人,毋為假人。」1930年,陶先生的二兒子陶曉光在成都一家工廠工作,工廠要學歷證明,曉光讓別人開了一張假證明。陶行知得知此事,給曉光寫信說:「我們必須堅持『寧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絲毫妥協」。陶行知先生這種「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思想和行為仍是我們今天加強教師人格修養的一個重要策略。
(一)為人真誠,以身立教。
教師教育學生不是演戲,決不能搞「雙重人格」。只有教師真正發自內心的、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受到學生的敬仰,引起他們的共鳴和仿效。因此,教師應不斷強化良好的人格意識,以身立教,在如何做人上給學生樹立榜樣。
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如要求學生講衛生,教師就應把擦了座位的廢紙放進垃圾箱;要求學生愛祖國,升旗時教師就應該肅立,行注目禮;要求學生守紀,教師就應不遲到早退;要求學生守法,教師就不能體罰學生……教師為學生樹立榜樣可以總結出許多經驗,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首先不做。這樣,教師說的話才有人聽,教師做的事才有人跟。我們的學生也會從教師的身上汲取言行一致的優秀品質,獲得終身受益的寶貴財富。
其次,教師要做到「慎獨」。所謂「慎獨」,就是在獨處、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更加註意檢查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人格修養是一個長期的磨煉過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修養貴在自覺,而慎獨是提高教師人格修養自覺性的關鍵。在一定意義上說,離開了慎獨,也就無所謂教師的人格修養。因此,教師要通過實踐,經常反思自己的一舉一動是否符合教師道德的要求,時刻注意自己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質給學生帶來的影響,努力把自己培養成具有高度自覺性,具有良好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的人民教師。
(二)熱愛科學,追求真理。
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認為「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懶和愛戴,因為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有無豐富的知識、科學的素養,是衡量教師人格品位高低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要追求科學真理,使自己具有合乎教育規律的素養。
1、求知。
學風是一個人的人格品質和精神風貌在對待科學真理態度上的集中體現和反映。教師要把學生引入科學真理的殿堂,自己首先應有勇於探求真理的精神,勤於獲取真知的態度,心胸開闊,學識淵博,睿智深遠。因此,教師應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刻苦鑽研教學業務,努力使自己具有專博相濟的知識結構。從縱向上講,教師應學有專長,對自己所任學科教學有較深的鑽研;從橫向上講,教師應具有較為開闊的科學視野,具有廣博的知識;從發展上講,教師應隨著時代和科技發展而不斷更新知識,汲取新知。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適應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
2、求能。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要教好書,育好人,教師必須堅持不懈的練好教學基本功,不斷探索教育的規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增強育人能力。一般來說,教師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①扎實過硬的基本功。教師要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寫一手工整流暢的「三筆字」(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能利用現代化的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能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教育信息,能撰寫好科研文章等。
②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重要媒體,教師應掌握語言的藝術,學會說話的技巧,使自己的語言准確、生動、簡明、形象,具有科學性、教育性、啟發性和生動性。
③課堂駕馭能力。教師能根據課標、教材、學生要求,制定較為合理的教學計劃,能科學組織教學過程,運用生動活潑的方法教學,教學效果好。
④教育科研能力。包括信息處理能力、歸納推理能力和創新求異能力等。當前大力推進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由「教書匠」轉變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參與教育改革與實踐,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再把經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按照教育規律教書育人,增強工作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
3、求新。
教育工作是一門科學,要想提高教育質量,教師必須加強教育研究,不斷探索創新。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自覺摒棄那些不舍時宜的陳舊教育觀,不斷更新自己的課程觀、教學觀、人才觀、質量觀,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發揮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作用,讓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要重視終身學習,更新知識,開闊視野,成為自覺的終身學習者。再次,教師要腳踏實地開展教育研究與實踐,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創造性的進行研究,努力做新課程條件下的知識傳授者,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教育過程的研究者……
二、求善策略
教師人格修養主要是倫理或道德的問題,也就是求善的問題。所謂求善,就是教師要充分認識教育事業的神聖價值,努力確立堅定的道德信念和崇高的職業理想。
(一)提高思想境界,善待事業。
教師的職業非同尋常,是十分神聖的!她關繫到孩子的現在和將來,關繫到千家萬戶,關繫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繫到祖國建設事業的興衰。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必須要有較高的思想境界。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時期,各種觀念的沖撞,社會利益調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等,不可避免地會對人們的價值取向產生影響,從而出現價值多元化的趨向。教師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師的價值取向也必然會受到社會生活變化的沖擊。《中國教育報》開展的「當今我國中小學教師心態大型調查」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教師地位的不斷提高,教師待遇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與高尚清貧安靜的生活相比,現在的教師更傾向於追求豐裕優越的生活條件。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種體現,但這不應是教師追求的唯一目標。黨和國家對教育越重視,作為教師就更應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精神上的追求應更高。關於這一點,*****同志曾引用莎士比亞名劇《雅典的泰門》中關於對黃金的詛咒,來告誡廣大幹部要正確處理好責任感、使命感與追求自身利益之間的關系。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簡單地把商品等價交換的原則與教師的崇高追求等同起來,不能為追求個人收入而淡化了教師最根本的育人職責,更不能追求自身利益而忘掉崇高的責任,喪失教師的人格。作為人民的教師,代表的是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把全身心的為學生服務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方面,許多優秀教師為我們作出了表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了培養學生成才,放下高官不做,脫下西裝不穿,到鄉村堅持教育數十年。他說:「為了苦孩,甘為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風亮節,千古流傳。當代特級教師於漪老師,將心貼在教育事業上,她為培養學生成才,甘願奉獻自己的青春、心血和智慧,她視奉獻為教師天職的精神強烈感染、教育著學生。二十年後,她的一個學生在來信中寫道:「您對工作精益求精,既教書又育人的精神,始終銘刻在我心頭,我一定不辜負您的期望,像您那樣,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當代教師應學習、繼承前人和當今優秀教師的崇高師德品格,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通過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澆灌和培育,讓學生也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牢固樹立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增強勤奮學習、提高素質、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責任感。
(二)培養愛生情感,善待學生。
一位教育家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德的核心是「愛心」。這種愛蘊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作為一名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培養自己熱愛學生的感情。
熱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用平等的態度讓學生體驗做人的尊嚴,用信任、關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創新欲。那種目中無人,動輒拿懲罰來威脅學生的做法,在以人為本的今天,應遭到唾棄。
熱愛學生,就要熱情關心學生。這是師愛最突出的表現。有關這方面的典型事例舉不勝舉。有的教師獻身教育事業,幾十年如一日,任勞任怨;有的教師帶病堅持工作;有的教師循循善誘地教導學習困難生;有的教師似慈母般關心、照料學生,清掃學生嘔吐臟物,洗刷學生屎尿褲子……教師的愛猶如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給學生以溫暖和動力。
熱愛學生,就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變數」在發展,在變化。教師對他們情深似海,加溫到一定程度,他們就會開竅,就會進步,就能茁壯成長。
當然,愛學生也要嚴格要求學生,不能姑息遷就。總之,教師愛學生,就要把全部心血傾注在學生身上,來不得半點虛偽。只有自覺錘煉,凈化心靈,才能師愛盪漾,愛滿天下。
(三)錘煉心理素質,善待自己。
教師從事的是塑造人心靈的工作,因此,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心理素質。據有關調查顯示,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由於工作緊張,學習任重,加之家務繁雜,致使有些教師身心疲憊;有時,由於競爭上崗、職稱評定未過關、年終評優落榜、班級評比榜上無名、學習困難生成績落後等,使教師心理壓力加大,經常焦慮不安。教師不良的心理,既影響身體健康,又影響自己的工作,還可能將不正常的情緒遷移到學生身上。因此,作為教師要善於調控心理,減輕壓力,錘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事業,教師要有無怨無悔的義務感,能守清貧之業,不為名利所動。工作苦也好,累也好,無怨無悔。這樣淡泊明志,教師就會心胸開闊,心境樂觀,積極向上。對同事,教師要有寬容、真誠之心,不斤斤計較他人過失,常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換位思考,自然就能與人團結協作。對自己,要正確認識,提適度的期望,抱著一顆平常心態努力工作,不給自己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以免灰心、自卑,心理不健康。對學生,教師要發揚民主,善於制怒,能夠抑制無益沖動,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