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湖北省師德標兵
國家級:來全國模範教師自、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省級:如:省級優秀教師、省級骨幹教師、「天府名師」(四川省)、「荊楚楷模」(湖北省)等;
市級:市級優秀班主任、市級優秀教師、市級骨幹教師、市級教壇新秀等。
(1)2015湖北省師德標兵擴展閱讀:
在2017年《關於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1049號(教育類094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教育部提到:在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評選中,堅持面向基層和教學一線,尤其向條件艱苦的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教師傾斜,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也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特別是農村艱苦地區教師安教樂教終身從教的積極性。
在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中,明確要求「重點推選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地區、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教學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鄉村教師」。
2. 張獻龍的發明專利及獲獎情況獲獎情況
2014年獲「湖北十佳師德標兵」稱號 「棉花種質創新及強優勢雜交棉新品種選育與應用」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強優勢多抗雜交棉新品種『華雜棉H318』的選育與應用」2012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棉花原生質體不對稱融合研究及原生質體細胞壁重建相關基因的表達譜分析」獲2011年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提名 「棉花體細胞胚發生與合子胚發育相關基因的鑒定、克隆與功能分析」獲2010年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提名 2008年獲湖北省科技發明二等獎 「棉花原生質體培養和原生質體對稱融合研究」 獲2008度全國優秀百篇博士論文獎 2008年獲得「湖北省第四屆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2007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獲「國家教學名師獎」 2005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 2005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獲「第四屆大北農科技促進獎」 2005入選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 「棉花細胞工程體系構建及其應用基礎研究」獲2004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4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2004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2004獲「武漢市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2001獲湖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 2000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支持計劃 1993獲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
3. 感動中國,蘄春老師王金權的先進事例
人物事跡
汪金權全家福22年來,汪老師幾乎把所有工資都用於資助貧困學生。汪老師來四中後不久,就開始當班主任。1989年春季開學,汪老師發現有些學生因家貧沒來。他一家家去勸家長:「讓伢們去上學,學費我先墊著。」
以後,這些孩子們的學費從他工資里扣,有時因墊付得太多,到月底時工資都快扣沒了,財務人員只好一次少扣點,有時一直要扣到年底。而這些墊付的錢,數目到底有多少,學生還了或是沒還,汪老師從不介意。
有的學生沒錢吃飯了,汪老師也幾十上百元的給。上世紀90年代初,他月工資僅百餘元,因幫助學生,常自己借錢吃飯。22年來,汪老師每年都要幫一二十名學生墊學費或生活費,至今累計數百人。後來,一些學生考上大學了,甚至就讀研究生,他仍然繼續資助,有時一月要寄上千元,總數累計超過10萬元。
汪老師是該校中老年教師中唯一沒有房子的人,多年來租住在學校宿舍。他的七旬老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以及弱智的小兒子,至今還住在大山深處的老屋中。
汪老師對學生的好是出了名的。無論誰遇上困難了,誰沒有錢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級的,只要找來了,汪老師每回都是有求必應。不僅如此,他還把一些貧困學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幫扶學習和生活。2002年以前,汪老師還是住在學校的出租平房內時,條件非常艱苦,房間窄小的只能擺下一張短小的木床,即使在這樣的條件下,汪老師的房間內依然有幾口學生用的木箱。2002年,汪老師搬進了集資樓,於是在汪老師的宿舍內,簡陋的房間內更多的擺滿了學生們的高低床和學習書籍。多年來,學生與汪老師同吃同住已成為四中一景。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學生住進了自己宿舍。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間和時間,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山區的孩子們。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陳卓彬等20多名學生作文競賽在國家和省級比賽中獲獎,100餘名學生的千餘篇詩文習作在《語文報》、《中國校園文學》等報刊發表。
22年來,汪老師親手培養了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學。如今,學生們分布於全國各地,很多人成為單位的骨幹。他們中的很多人家庭都十分貧窮,而他們的成長,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很多貧寒家庭的命運。
個人榮譽
2002年,執拗不過校長的再三要求,他才晉升為中學高級教師。2004年,他被教育部授予為「全國優秀教師」。被汪金權優秀事跡感動的不僅是莘莘學子。今年年初,蘄春縣委、縣政府邀請他為全縣幹部群眾作師德師風報告。縣長徐和木專程到學校看望他,並為他送去政府慰問金。當地一些企業為方便他的教學,先後贈送他三部手機。然而,轉眼之間,他就將慰問金和手機全部轉贈給了困難學生。
2010年5月20日省教育廳發出通知,要求全省教育系統向汪金權同志學習,用愛和責任鑄造師魂。通知說,汪金權是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優秀代表,是我省教育系統涌現出來的師德模範,是廣大人民教與學生交流師學習的典範。全省教育系統要學習他紮根山區、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學習他不畏艱辛、獻身教育的崇高理想。省教育廳還派人趕到蘄春四中,看望汪金權老師,送去了10000元慰問金,並將其納入「楚天中小學教師校長卓越工程」。該工程旨在通過高端培訓、設立導師制等舉措,培養造就一批本地著名、省內聞名、全國知名的教育家型的教師和校長。汪金權的事跡經本報報道後,引起了黃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0年5月20日,黃岡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雪榮作出批示,要求全市向汪金權同志學習。劉雪榮批示:汪金權老師紮根山鄉,教書育人,精神寶貴,值得全市學習。
1987年,汪金權從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有名的黃岡中學。有一天,汪金權前往蘄春四中看望老師顧鳳鳴。四中在該縣北部山區,與安徽交界。這里地處大山深處,交通閉塞,條件艱苦。交談間,顧老師嘆氣說:「四中條件太差,留不住老師,也招不到好學生。」汪金權說:「那我調過來。」顧老師以為他隨口說說,沒想到,第二年汪老師真的調了過來。 談起當年的想法,他告訴記者:「我是從山區走出來的,當時看到四中很需要老師,為了支持山區教育,就義無反顧地到最偏遠的學校來了。」 這一呆就是22年。22年裡,該校從最初8個班級、10餘名老師和幾排平房,發展到今天30多個班級,100多名老師,並初步建成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以前每年僅有數人考上大學,如今每年有數百名學生上大學。「沒有汪老師的苦心堅守,就沒有四中的今天。」這是四中老師們的一致評價。第一眼看到汪老師時,吃了一驚——年僅47歲的他,已是滿頭白發。面容消瘦,身材瘦弱,身上的舊西服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他這身衣服已穿了10年,還是當年到市裡領獎時由學校所買。汪老師是該校中老年教師中唯一沒有房子的人,多年來租住在學校宿舍。他的七旬老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以及弱智的小兒子,至今還住在大山深處的老屋中。而比他後來許多年的老師,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22年來,汪老師幾乎把所有工資都用於資助貧困學生。據介紹,汪老師來四中後不久,就開始接受記者采訪當班主任。1989年春季開學,汪老師發現有些學生因家貧沒來。他一家家去勸家長:「讓伢們去上學,學費我先墊著。」以後,這些孩子們的學費從他工資里扣,有時因墊付得太多,到月底時工資都快扣沒了,財務人員只好一次少扣點,有時一直要扣到年底。而這些墊付的錢,數目到底有多少,學生還了或是沒還,汪老師從不介意。有的學生沒錢吃飯了,汪老師也幾十上百元的給。上世紀90年代初,他月工資僅百餘元,因幫助學生,常自己借錢吃飯。22年來,汪老師每年都要幫一二十名學生墊學費或生活費,至今累計數百人。後來,一些學生考上大學了,甚至就讀研究生,他仍然繼續資助,有時一月要寄上千元,總數累計超過10萬
偉大師魂
他是華中師范大學1987屆優秀畢業生,分配在名校黃岡中學工作,一年後,他毅然回到貧困的大別山區。23年來,他紮根蘄北山區,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教書育人,任勞任怨;23年來,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資,資助無數貧寒學子,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連日來,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鄉村教師汪金權的事跡,感動著荊楚大地,滌盪著人們的心靈,被盛贊為「大別山師魂」。「也許我的肉體只能蝸居在大別山的一隅,但我的靈魂會跟隨我的學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電線桿,也許只能永遠地矗立在那兒,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遠方;我可能永遠是一座橋,能讓學生踏著我的身軀走向希望的彼岸。」汪金權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做得太少,回報太多」5月24日下午,黃岡市副市長梅香雪一行剛剛離開蘄春四中,汪金權就將收到的一個信封交給該校教研處副主任汪文華,裡面裝著8000元慰問金。據介紹,這是一周以來,汪金權第三次上交慰問金。汪金權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報道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單位和個人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而對於這些慰問金,汪金權都是一筆筆用信封裝好,標明日期,交給學校。汪金權說:「我相信大家捐款《我的語文老師》讓他流淚的初衷是希望這些錢都用到實處,不屬於我個人。」為了切實減輕汪金權的經濟負擔,大兒子汪品超就讀的孝感學院新技術學院決定免除其讀書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還有熱心企業資助了汪品超2萬元的生活費。日前,汪品超拿出1萬元愛心款去幫助身邊的貧困同學。「我之前是一個普通老師,現在還是一個普通老師,課堂才是體現教師價值的地方。我雖然資助了部分學生,但我不是一個慈善家,我做的事太少,獲得的回報卻太多太多。」汪金權說。他自豪地說,20多年來,自己親手培養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學,他們中的很多人出身貧窮,如今分布在全國各地,事業有成,「這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想盡一切辦法幫助貧困學生。在汪金權宿舍的書架上,擺放著一張他珍愛的照片,那是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時全系師生的合影。斑駁的照片中,24歲的汪金權眉清目秀,意氣風發。堅守山村23年,如今滿頭的黑發染盡霜花,昔日年輕的面龐也刻滿了滄桑。「闊別多年後,再見老汪,心中一陣酸楚。」現任黃石七中校長的葉甲友是汪金權大學的同班同學。他告訴記者,大學畢業後,同學們一直都沒有汪金權的消息,直到2005年,他得知汪金權在蘄春四中任教,特意前往看望。「抵達四中時已是深夜12點半,老汪還沒休息,仍在簡陋的平房裡伏案備課,看著年僅42歲的老汪已如老者般滿頭白發,忍不住落下淚來。」幾次探訪後,汪金權才告訴葉甲友,20多年來,他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幫助著山裡貧困的孩子,這些孩子中既有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也不乏行為不端,品行不良的所謂「雙差生」。知道汪金權的難處後,葉甲友破例讓剛剛初中畢業的汪品超到自己學校的宏志班就讀,這樣可以免除他3年的學費和生活費。
師德楷模
「汪金權以愛心、奉獻、責任詮釋了新時期優秀教師的光輝形象,為新時期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提供了生動範例。」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陳安麗說,「宣傳、學習汪金權的先進事跡,能感召更多的大學畢業妻子幫汪金權披上外套生選擇基層、紮根基層。因為汪金權的事跡是對大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教育的生動教材,能激勵大學生們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適應時代的需要結合起來,作出積極的人生選擇。」5月20日,湖北省教育廳發文,在全省教育系統組織開展向汪金權學習的活動。華中師范大學也發出通知,號召全校師生向校友汪金權學習。該校校長馬敏還率領學校領導來到蘄春四中,親手將一張「免費師范生導師」的聘書交到了汪金權手上。馬敏說:「我們培養未來的人民教師,應以師德為先。汪金權是華中師大的驕傲,要讓他的動人事跡成為師范生教育的生動教材,讓這種紅燭精神為這些未來教師的人生導航,以此引導學生到基層就業,服務國家基礎教育發展。」5月26日,湖北省總工會、省教育工會分別授予汪金權「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湖北省師德標兵」稱號。
4. 教師獲省級優秀班主任表彰有什麼用
就是或省級優秀班主任表彰,這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對以後晉級有用的?
5. 2015年睢縣師德標兵投票許春香怎麼投票
首先是要找到主辦這次活動的網站或者是平台,然後根據提示進行就可以了。如果不清楚具體在哪裡投可以網路搜索活動名次全稱查找對應的地址後進行。
6. 2015年全軍優秀教師
您好!2015年全軍優秀教師名單尚未公布。下面是2014年全軍優秀教師名單:
全軍優秀教師(269名)
徐 焰 王寶付 張國春 袁建民
肖加余 劉 晶 郭 波 徐 明
雷 菁 王建華 楊洪江 呂志平
蘭巨龍 張效義 郝金明 戴 鋒
俞 紅 俞海英 蔡躍明 嚴 衛
高媛媛 宋德星 劉 強 林建棣
莫占東 孫衍峰 許 嘉 鄭宗輝
劉建國 李 軍 錢希森 曹領祺
申普兵 魯世山 李滿成 馮建平
孫寶京 李文君 王文發 廉京輝
郭宗良 柳永富 強文斌 張力軍
任麗君 孫曉泉 尹成友 王新洲
陳 岩 趙耀輝 陳岸然 張 明
武軍倉 曲敬國 李平恩 但 琦
李勁松 歐陽程 羅 剛 王志農
胡繼岳 錢桂生 饒賢才 陳志南
雷 偉 鮑平鑫 陳博文 臧 曙
左文靜 尹芳秋 王麗君 曹永晟
朱 傑 付小兵 聶萬勝 於洪敏
白建武 蔣文梅 閆文軍 李凱敏
蔡金燕 安振濤 張雪鑫 吳瀾濤
張瑞平 歐陽艷蓉 陸勤夫 陳黎明
馬偉明 蔡志明 曾凡明 王紅霞
陳文振 馬駿傑 李廷軍 李相民
祝華遠 石愛國 宋雲霞 李 成
李長軍 李訓誥 王樂群 袁俊華
胡建明 邵志平 王光明 吳德偉
許金余 童寧寧 秦宗倉 古明輝
黃永安 沈 英 肖 兵 蔣 躍
曲連江 羅志鵬 王志清 陸建平
房啟勝 馬興偉 陳曉傑 王 瑜
李德良 王喜平 朱敦超 鐵躍煥
方 莉 程學軍 解宏強 向鋼華
毛光宏 郭曉松 徐 軍 陳桂明
孫興奇 劉曉龍 孫曄飛 薛 萍
王克勤 張 戎 周國慶 樊桂印
賴承傑 王必可 張樹德 王德文
賈東輝 李可人 戰 兵 楊於靜
蔡昌軍 楊瑞茹 李靈芝 寧永玉
楊萍瑞 唐 鵬 宋玉霞 康思秀
溫劍虹 沈 蒨 張 琳 李鳳霞
黃 霞 黃兆利 蘇 健 王 慧
徐 蕾 趙 萍 何 薇 呂 虹
趙燕妮 鄂文育 彭紅艷 王曉娟
王瑞雪 吳 非 謝新梅 宋亞美
李玉蘭 馮小蘭 陳 玲 王友紅
楊 永 楊賢博 張 艷 汪麗麗
劉清華 田立黎 田逶巍 蘆 寧
趙紫燕 許麗萍 張鳳歧 余莉瓊
黃新泉 張 萍 張 雁 孫海雲
毛 玲 龔 蕾 楊 芬 楊 靜
馮寶琴 邢麗娜 王國紅 任健明
劉 紅 閔學蓮 張莉傑 王麗萍
譚文才 張海霞 金秀麗 邢 傑
劉 蕾 趙麗娟 鄭 宏 朱連素
陳 靜 圖 雅 賈 艷 陳 莉
韓 彤 李紅霞 王亞彬 陳 慧
孫 燕 王錦華 程 靜 張蘭英
程曉莉 鮑育楠 李敬華 劉鳳英
徐 梅 米惠利 高 靜 魏曉燕
林 晨 吳雅倩 郭麗璟 傅 丹
陳丹燕 黃 寧 王 嵐 錢向艷
黃蘭丹 胡學玲 李雀青 鄧碧宏
肖 芳 陳穗敏 劉承清 王鳳萍
潘可欽 閔彩霞 徐彩鳳 史玉川
曾向陽 湯建琳 李媛媛 肖瑞星
張 瑩 龐曉奮 朱娟娟 張曉紅
馬 驪
全軍優秀教育工作者(30名)
路國朝 趙雲峰 常思浩 周孔軒
韓 寧 蔣青松 許勁松 趙 坤
魯輝東 潘玉田 侯勝利 王 剛
敖正軍 孟天龍 李承運 錢鳳軍
賈貴雄 金則平 宋立新 牛志勇
王紅年 丁紅兒 王 晶 王 沁
郭麗萍 楊建麗 賀彥傑 眭乃榮
周 萍 和曉春
(來源:解放軍報)
7. 襄樊市三十六中學的學術成果
通過實施「青年教師成才」工程,學校在短短幾年時間里使全體青年教師的思版想政治素質和教學業權務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學校在襄樊市乃至湖北省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教學教研結出累累碩果。該校年青教師熊衛國、李中發、劉海濤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參與國家級教研攻關課題多項,其中一項獲優秀成果特等獎,結題成果匯編成專著《心海聽魂》正式出版。一大批年青教師參與優秀論文評選,獲國家、省、市一、二、三等獎達一百餘人次,有二十餘人在電教課件製作比賽中獲獎,該校教師在全國、省級報刊雜志上發表學術文章一百餘篇,主編或參編專著十餘種,使有關經驗在全省、全國推廣。有二十餘名年青教師在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計算機等各科優質課競賽中獲省、市一、二、三等獎,有二十多名青年教師為全省、全市教師主講示範課、觀摩課。學校曹正瓊、陳進濤、葉正斗、楊進濤老師以全市優質課第一名的成績代表襄樊參加省優質課競賽,獲得省一、二等獎,成績驕人,令人振奮。先後有吳焱紅、陳國亮、孫平等十多名教師被評為國家、省級教研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教師,涌現出一大批省、市級師德標兵、骨幹教師、優秀教師、學生滿意教師、學術帶頭人,高層人才近四十人。
8. 余天慶的獲得榮譽
曾於1983年應邀去法國居里夫婦大學交流學習和從事理論力學研究工作,1985年毅然回來報效祖國。內1987年調湖北工學容院工作至今,他在湖北工學院先後擔任機械工程系系主任、科研處處長、外事處處長、世界銀行貸款辦公室主任和院長助理等職.現為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武漢理工大學等多所大學的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他還是湖北省振動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暨武漢市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湖北省現代設計法常務理事, 鐵道部大橋局橋梁科學研究院高級顧問。
1995至1996年間先後應邀去法國居里夫婦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和普渡大學講學和訪問。他的學術造詣贏得了國內外同行的普遍贊譽。
余天慶同志現任湖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和院教師職稱評定委員會副主任職務。
1.2003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2.2004年湖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3.2004年湖北工業大學師德標兵
4.2004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5.2007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2008年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7.2008年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9. 劉秋香的獲得榮譽
劉秋香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湖北省「優秀專共產黨員」,湖北省「屬三八紅旗手標兵」,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湖北省「第二屆道德模範提名獎」,湖北省「教育科研百佳個人」,湖北省「基礎教育科研之星」,湖北省「教育培訓創新獎」、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天門市「教育功臣」「十大教師標兵」「愛心媽媽」「德育先進個人」「師德標兵」「十佳女教師」「優秀女工」「教育科研先進教師」「百佳高中教師」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