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斷絕師生關系
我認為由於學術態度不相融洽造成的師生更換,是正常的。這種更換,是平和地在院系內部進行,是正常的教學行為。從兩方面來看的話:
1、就學術公正而言,討論問題要就事論事,比如一個觀點或論述是錯的應當指明這個觀點或論述的錯誤,而不應該說對方是愚蠢的。擺脫證據用穢語形容他人叫「人身攻擊」,這就不是正當的討論了。
2、就學術圈而言,隨便評價同行特別是長輩同行的水平會給自己和相關的人埋下定時炸彈。學術圈其本質是學術共同體,其共同體還是由人來組成的,這個和其他所有圈子都一樣。
年輕人要發展,需要長輩的賞識和提拔,沒有人可以不依賴前輩的提拔而提高地位和立足。因為提拔人才是由人定的,不是由機器評判的。就算你是上帝視角在做學術,沒有人待見你你也只是「民科民哲」。混不進圈子就無法立足。
所以,我覺得人民大學教授與新招研究生斷絕師生關系是有理由的。
② 人大教授斷絕新生師生關系 研究生怎樣與導師處好關系
少發議論,多匯報,好好學習。
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我歸納了一下。新生入學報到時主要要准備如下東西、要注意如下事項:
1.相關證件。包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黨團組織關系證明(介紹信)、一寸登記照若干張(可以多帶幾張,以備它用),等等。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記。另外,把父母、爺爺奶奶即各個近親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和職務搞清楚,填下來,到學校要填各種表格,有的表格需要這些信息。
2.錢和卡。上學要交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每年4500-500元與1000元左右),合計要6000左右(個別專業可能要高些,如藝術類專業)。因為新生出門較少,沒有什麼旅途安全經驗,建議少帶現金(但千把塊錢還是要帶的,以備一些不時之需)。可以在家中先辦一張信用卡或儲值卡用於交學雜費等。有的學校會給你寄一張卡,讓學生把錢存在其中,你可以用這張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辦一張信用卡,把它關聯到父母親的儲值卡(如工資卡),每月刷卡後直接從父母親的卡中扣款,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讓父母親知道你的消費情況,可以自己在老家辦一張儲值卡(讓父母親往裡沖錢),然後辦一張信用卡與之關聯。也可以到學校再辦儲值卡與信用卡,但這樣你父母親異地往你的儲值卡打錢時要付手續費。
3.一般情況下,各個學校都要配發一些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不是無償給你的,都要你花錢購買。學校發的物品質量都很次而且貴,建議學校發的東西如果可以不要就盡量不要,能自己買的就別買學校發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在離開家時先配好,免得到學校後由於人生地不熟不好買。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帶,除非學校距你家鄉很近或者父母親有機會出差來學校給你帶東西。內衣和襪子至少要兩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兩套。如果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學的城市的地理氣象與生活環境是否相似,那麼准備的東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帶些那個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學的城市在南方,那麼太厚的保暖內衣褲就可以不帶了)。被褥也是這樣,夏天去學校,可以帶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後再買。席子可以到學校根據床寬購買合適的,床單和枕頭(枕套)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再買。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帶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發水、梳子、手機(看家庭條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後就能使用。男生要帶剃須刀、女生要帶各種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於洗臉盆、曬衣架、拖鞋、雨傘、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燈之類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帶了,有的學校會發,就算不發自己買也不貴(這些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買也很方便,而且到時候和舍友一起去買還能快速縮短距離)。條件可以時,可以帶個照相機,為自己和同學照照相,也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很好方式。
6.學慣用品。可以帶幾支水筆、本子、字典、詞典(英漢漢英詞典等,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詞典)、書包(背包)。如果學校沒有不允許,你家庭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帶筆記本。但最好不要帶,尤其是當你迷戀上網或者玩游戲的時候,帶筆記本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另外,還可以預備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葯或創可貼之類,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它們,不過等需要的時候隨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得錢花不了,不需要買太貴的,畢業後可以買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裝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即可。但不要過分大,免得不好攜帶,到學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長、50-60公分寬為佳。
8. 如果可以的話,帶點家鄉的特產,不是一定要去給老師,而是給舍友或班上同學吃,畢竟你有四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車的話,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享受學生票優惠。
11.一點小建議:大學學習勇攀高峰,加入社團量力而行,大學社會實踐多多益善,尊敬老師有難必問,同學相處寬容大度,大學戀愛不鼓勵也不反對。
12.入學測試和體檢。有的大學在新生報到後一段時間內,要組織幾門文化課的新生入學測試,對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有較大出入者要進行重點核查。如果你考試沒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擔心。考試范圍和難度不會超過高考,考得好壞無所謂。體檢也很容易過,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學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體檢時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緊的。只要你高考時正常體檢、正常考試,這兩項都沒有問題,現在可以放心玩!
當然還有另一種入學考試,那是為各種分班做做准備的,比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分到英語快班。
13.新生軍訓。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一般只有兩個星期。按照《國防教育法》的規定,組織學生進行軍訓,這是貫徹國防教育法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造就高素質國防後備力量的重大舉措。參加軍訓可以增進同學友情,應該積極參加。如果身體條件不許可,應該盡早跟輔導員或班主任講清楚,以免發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這個不用擔心。住宿條件有好有壞,不要太拘泥於這個,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學友好相處。不要以為住宿條件差就不能適應,人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條件對你以後的成長和工作、生活很有好處,不管你的家庭是多麼富有!
15.專業不理想,調換專業。一般學校進校一年後都可以調換專業。調換專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在原專業很難學下去,學校會幫助你換一個好學一點的專業(但一般不是很好的專業,也不是熱門專業);另一種是你想換一個你心儀的其它專業,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轉入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轉入,有的學校還要交一筆費用。
③ 人大教授與碩士新生斷絕師生關系 揭秘導師為什麼要斷絕關系
導師為師不尊,怕影響自己與其他同行的關系。
根據一些同學的提問,我歸納了一下。新生入學報到時主要要准備如下東西、要注意如下事項:
1.相關證件。包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戶口遷移證、黨團組織關系證明(介紹信)、一寸登記照若干張(可以多帶幾張,以備它用),等等。這些很重要,一定不要忘記。另外,把父母、爺爺奶奶即各個近親的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業和職務搞清楚,填下來,到學校要填各種表格,有的表格需要這些信息。
2.錢和卡。上學要交學費和住宿費(分別為每年4500-500元與1000元左右),合計要6000左右(個別專業可能要高些,如藝術類專業)。因為新生出門較少,沒有什麼旅途安全經驗,建議少帶現金(但千把塊錢還是要帶的,以備一些不時之需)。可以在家中先辦一張信用卡或儲值卡用於交學雜費等。有的學校會給你寄一張卡,讓學生把錢存在其中,你可以用這張卡,也可以不用。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辦一張信用卡,把它關聯到父母親的儲值卡(如工資卡),每月刷卡後直接從父母親的卡中扣款,這樣的好處是方便、安全。但如果你不想讓父母親知道你的消費情況,可以自己在老家辦一張儲值卡(讓父母親往裡沖錢),然後辦一張信用卡與之關聯。也可以到學校再辦儲值卡與信用卡,但這樣你父母親異地往你的儲值卡打錢時要付手續費。
3.一般情況下,各個學校都要配發一些學習和日常生活用品,這些東西不是無償給你的,都要你花錢購買。學校發的物品質量都很次而且貴,建議學校發的東西如果可以不要就盡量不要,能自己買的就別買學校發的,有些生活必需品則可以在離開家時先配好,免得到學校後由於人生地不熟不好買。
4.衣服被褥。你平常穿的衣服,春夏秋冬各季的,都要帶,除非學校距你家鄉很近或者父母親有機會出差來學校給你帶東西。內衣和襪子至少要兩三套,各季的外衣至少也要兩套。如果你現在生活的地方和要去上學的城市的地理氣象與生活環境是否相似,那麼准備的東西和在老家差不多;如果相差太大,就要帶些那個城市需要的衣服(例如,如果你生活在北方,但上學的城市在南方,那麼太厚的保暖內衣褲就可以不帶了)。被褥也是這樣,夏天去學校,可以帶一床薄被(如毛巾被),厚被子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後再買。席子可以到學校根據床寬購買合適的,床單和枕頭(枕套)可以自己帶也可以到學校再買。
5.洗漱生活用品。要帶牙膏牙刷、毛巾、漱口杯、香皂肥皂、洗發水、梳子、手機(看家庭條件)等,以便在途中和到校後就能使用。男生要帶剃須刀、女生要帶各種女性用品和洗面奶等。至於洗臉盆、曬衣架、拖鞋、雨傘、水瓶、指甲剪、剪刀、小刀、台燈之類的東西就不一定要帶了,有的學校會發,就算不發自己買也不貴(這些生活用品到了學校買也很方便,而且到時候和舍友一起去買還能快速縮短距離)。條件可以時,可以帶個照相機,為自己和同學照照相,也是人際交流的一種很好方式。
6.學慣用品。可以帶幾支水筆、本子、字典、詞典(英漢漢英詞典等,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詞典)、書包(背包)。如果學校沒有不允許,你家庭條件許可的話,可以帶筆記本。但最好不要帶,尤其是當你迷戀上網或者玩游戲的時候,帶筆記本會影響你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和同學的正常交往。另外,還可以預備一些生活中用到的葯或創可貼之類,雖然不一定會用到它們,不過等需要的時候隨手可以找到也很方便。
7.旅行箱。如果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好得錢花不了,不需要買太貴的,畢業後可以買更好的。箱子可以大一些,能裝下自己的衣服及平常不是常用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即可。但不要過分大,免得不好攜帶,到學校在宿舍也不好放。一般以80公分左右長、50-60公分寬為佳。
8. 如果可以的話,帶點家鄉的特產,不是一定要去給老師,而是給舍友或班上同學吃,畢竟你有四年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越早熟悉越好。
10.如果坐火車的話,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入學通知書)享受學生票優惠。
11.一點小建議:大學學習勇攀高峰,加入社團量力而行,大學社會實踐多多益善,尊敬老師有難必問,同學相處寬容大度,大學戀愛不鼓勵也不反對。
12.入學測試和體檢。有的大學在新生報到後一段時間內,要組織幾門文化課的新生入學測試,對考試成績和高考成績有較大出入者要進行重點核查。如果你考試沒有作弊,不要有任何擔心。考試范圍和難度不會超過高考,考得好壞無所謂。體檢也很容易過,除非你有不符合入學要求的重大疾病而且在高考體檢時又使了花招,一般是不要緊的。只要你高考時正常體檢、正常考試,這兩項都沒有問題,現在可以放心玩!
當然還有另一種入學考試,那是為各種分班做做准備的,比如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分到英語快班。
13.新生軍訓。大學新生要進行軍訓,軍訓一般只有兩個星期。按照《國防教育法》的規定,組織學生進行軍訓,這是貫徹國防教育法的具體行動,是推進素質教育、為國家和軍隊培養造就高素質國防後備力量的重大舉措。參加軍訓可以增進同學友情,應該積極參加。如果身體條件不許可,應該盡早跟輔導員或班主任講清楚,以免發生意外。
14.宿舍是在你去之前就安排好的,這個不用擔心。住宿條件有好有壞,不要太拘泥於這個,主要是要和同舍同學友好相處。不要以為住宿條件差就不能適應,人的適應性是非常強的,而且不太好的生活條件對你以後的成長和工作、生活很有好處,不管你的家庭是多麼富有!
15.專業不理想,調換專業。一般學校進校一年後都可以調換專業。調換專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在原專業很難學下去,學校會幫助你換一個好學一點的專業(但一般不是很好的專業,也不是熱門專業);另一種是你想換一個你心儀的其它專業,這種時候一般都要由你要轉入的專業所在院系進行資格考試,考試合格才能轉入,有的學校還要交一筆費用。
④ 人大教授發公開信解除師生關系合理嗎
雙向選擇下導師有權與學生解除指導關系
孫家洲與其學生解除指導關系,從目前來看,如果不從處理方式和道德層面來評價,而僅從現代大學研究生培養導師負責制下來看,是否符合規定和程序呢?
目前國內外高校普遍採用的是研究生、導師雙向選擇確定指導關系,中國人民大學也是如此。
所謂雙向選擇,是指學生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指導導師,導師也有權利選擇所要指導的學生。雙方的權利不僅僅是在確定關系之初,在培養中途,學生和導師都可以行使這樣的權利。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的導師不是很合適或不滿意,可以填寫表格申請更換導師,而導師也可以在指導一段時間後申請與學生解除指導關系。
以西南政法大學為例,在其《研究生指導教師規范》(校長辦公會2002 年7 月12 日通過,2011 年4 月27 日修訂)中顯示,在研究生中期考核和篩選中,如果導師發現學生品行不好、身心健康狀況或學習成績不合格、不適合繼續培養,導師有責任向研究生部提出中止其學習或其它處理意見。
教育專家熊丙奇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對此事評價道,孫家洲教授的中止師生關系的行為符合相關規定。「高校碩士研究生一般在導師和碩士研究生之間實行雙向選擇制度,如果學生或老師對對方不滿意,都可以申請解除關系。」熊丙奇介紹,如果老師申請和學生中止關系,一般研究生院將出頭做老師工作,或者為學生選擇另外的導師。
而人大外宣部門一負責人也證實了這樣的規定,「基本上導師不願意帶這個學生了,這個學生在同一專業內再找個導師就可以了,這個是正常的現象。」
謾罵和挑戰權威不能混為一談
在孫家洲與郝相赫一事上,輿論呈現了兩極分化。有為老師孫家洲叫好的,認為該學生狂妄自大,當然也有為學生郝相赫是自由精神,導師氣量狹小。
從目前流出的郝相赫朋友圈言論看,其所論問題主要有:1、北大歷史系是「垃圾系」(「雖然學校不垃圾」)。2、人大從北大引進的魏晉唐宋老師在全國「沒啥名氣」。3、北大歷史系魏晉史教授閻步克是「 垃圾」,名高於實。另外根據孫家洲公開信,郝相赫還批評了出自北大、現任教人大的魏晉史教授韓樹峰,但郝在情況說明中稱只是以拼音首字母寫出,沒有點名。
根據孫家洲公開信,郝相赫還批評了出自北大、現任教人大的魏晉史教授韓樹峰。
按照郝相赫的標准(出自北大、魏晉唐宋領域),澎湃新聞記者發現,其所言「沒啥名氣」的老師囊括了劉後濱(隋唐史,現任人大歷史學院副院長、歷史系主任)、李全德(宋史,副教授)、陳昊(隋唐史、專門史,講師)、王靜(隋唐史,講師),另外講師邱靖嘉研究遼史從時代上講,也可以屬於唐宋領域。
這裡面,劉後濱名氣響亮,學術水準在學界評價頗高。其他幾位年輕學者,在整個歷史學界的聲名自然難與耆舊名宿並論,但都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陳昊曾獲得2010年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邱靖嘉獲2011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李全德、王靜在歷史學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是十數篇。值得一提的是,這幾位學者基本上都是在孫家洲擔任人大歷史系系主任(剛剛卸任不足一年)期間所引進的。
而郝相赫所稱為「垃圾」的北大歷史系,其他領域不論,僅就魏晉唐宋,就匯集了閻步克、羅新、陸揚、榮新江、辛德勇、鄧小南、張希清、劉浦江(今年年初離世)等眾多國內外頂級學人,即便不能說國內最強,也和「垃圾」八竿子打不著。
回到導師與研究生解除指導關繫上來,一般來講,導師對學生的不滿意無外乎人格品行與學術能力兩種情況。知乎匿名用戶評論認為,郝相赫對北大歷史系、魏晉唐宋史領域的「批評」,如果我們不從人格品行來考慮,也可以看出其缺乏學術判斷和視野。
而針對將郝相赫的言論視為學術自由、挑戰權威的評價,知乎用戶瀟湘認為,「出以「 垃圾」 之類的穢語,確實是人品問題。用唐(長孺)、田(余慶)來貶低閻,路數完全不同,實在看不出除裝逼、泄憤以外還能怎樣理解這些言行。」
也有從國內人文學科師生關系來理解這個問題的,比如知乎用戶顧景言認為,「事實上,在國內的大學,尤其是歷史這種人文學科,師生之間就是傳統的師徒關系。一個碩士生或者博士生的前途如何,他的師門起著很大的作用。同樣的,如果學生品行不端,也會令師門蒙羞。而人大的這位老先生在已經勸告無果的情況下,與弟子解除關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弟子辱罵老師同行中的好友和前輩,不僅是狂妄無禮,更是在打老師的臉。想必那位郝明赫也是把自己當成傅斯年之類的名士了,忘了自己有幾斤幾兩。污言穢語,此君人品真是不敢恭維。」
當然,每到這個爭論性事件,就會不乏「誅心論」、「陰謀論 」,在孫、郝事件上,也是如此。有人認為,郝相赫很可能是因為沒有考上北大歷史系而記恨在心。
⑤ 評論人民大學教授與其學生斷絕師生關系,怎麼評論。。。
導師有選學生的自由,但是沒有權力無故停止指導無過錯學生。
一個堂堂大學教授,不知道尊重學生的隱私,把人家的朋友圈言論公布,還高調宣布斷絕師生關系,一點兒不講章程,完全不像生活在現代。
另外學生太年少輕狂,明知道自己朋友圈裡的言論導師會看到,圖一時口舌之快,這樣人際關系很難處好的。
⑥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家洲與弟子斷絕師生關系 材料作文
可以先了解具體情況,然後再加以自己的分析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