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健康中國健康手抄報
和師生健康中國健康差不多的標題還有什麼?人民健康。
② 關於「健康生活,綠色家園 」的手抄報。最好有圖,再加上文字
構建「綠色文化」實踐初探:
我們主要從構築「綠色屏障」、「綠色氛圍」和「綠色心靈」三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 建立保障機制,提供綠色文化屏障。
成立學校「綠色文化」研究機構,對「綠色文化」的內涵、思想理念進行專門的研究,結合學校自身的發展歷程和前景展望分析構建「綠色文化」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宏觀調控和微觀指導,促進學校「綠色文化」特色的形成。
建立「綠色家園」評比制度。評比活動以爭奪「小蜜蜂」、「喇叭花」、「蘑菇」、「大樹」四種可愛的卡通標牌為載體,分別根據四種圖案象徵的不同含義對班級的班風班貌進行評定,如:小蜜蜂提示大家要愛勞動;讓禮儀之花開在綠色家園中;鮮艷的蘑菇提示自己珍惜生命,注意安全;大樹則是象徵孩子們健康成長,像大樹一樣枝繁葉茂,經受住風吹雨打。另外,要求在綠色家園中必須建立綠色角、好書閱讀角等,以健康積極的文化影響孩子們。評比活動每周一次,每月評出星級班級,期末評出星級綠色家園。激勵性的評比制度為孩子們創設了積極的競爭氛圍,讓孩子們在「綠色家園」中,懂得用自己文明的言行、積極健康的心理贏得自己和團隊的榮譽,從而逐漸學會自我教育,成為「綠色家園」中一個個健康成長的「小樹苗」。「綠色家園」成為了「小樹苗」健康成長的綠色屏障。
建立促進教育者專業發展學習制度。構建「綠色文化」,教育者作為孩子成長的引領者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必須建立完善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師教育學習制度。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定期召開輔導員會議,組織學習研究工作,轉變教師的德育觀,提高教師的教育工作水平。第一,專家引領。聘請專家為大家作專題講座,專家通過生動的例子、活動案例指導活動育人的具體方法。第二,同伴互助。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會,如:學校德育主任聆聽了李鎮西的「走進心靈的德育」報告後,立即在學校開展了交流與匯報,使大家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提升教育素養。第 三,經驗交流與分享。如:定期舉行經驗交流會,分享德育工作經驗,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和途徑。教師的成長,為學校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教師的逐漸成熟,為加速學校文化的積淀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揮校園文化優勢,營造「綠色、和諧」的氛圍
(一)發揮主體參與的積極作用。圍繞「綠色、和諧」的主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圖案、語言設計校園文明禮儀、環保綠化的溫馨提示牌,貼在過道、花園里。學校的走廊成為「和諧校園生活展示台」,教師、學生、家長活動的照片讓孩子們感受自己的成長、感受教師和家長愛的教育,感受學校的快速發展,讓孩子們沉浸在和諧的校園氛圍中體驗成長的幸福,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我教育的信心。
(二)發揮環境育人的功效。各班根據自身的優勢,發揮學生主體性,將班級環境作為學生展示的舞台、教師教育的隱形講台,讓牆壁會「說話」,讓學生在色彩斑斕的牆壁上「shou」出自我。這就是班級環境文化建設的宗旨。因此,各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充分地發揮各自的長處,將環境布置得具有個性化、教育性、生活性、時代性,體現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風貌。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地凈化自己的心靈,不斷進行自我教育。
(三)凸顯人文精神。校園人文精神主要表現在師生、生生、家校的和諧關系中。每個成員都是這個和諧關系中的主體,他們之間人際關系的性質決定著學校人文精神的塑造。我們認為,愛的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根本、師生情感的紐帶。人際間真誠的愛和溝通,將引領大家崇尚自然、崇尚純潔。校園內的一言一行都彰顯著這樣的人文精神,孩子們在真愛中體驗真、善、美,在體驗中感悟真理、真情。
三、豐富活動內涵,培育「綠色心靈」
「綠色心靈」是指懂得文明禮儀、心理健康、具有環保意識、公德意識、富有愛心……,具有「綠色心靈」的人在生活中是快樂的、積極的、生機勃勃的。活動永遠是教育最好的途徑,因此,在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同時,要更加註重活動的內涵對孩子們的心靈「潤物細無聲」的潛入,使教育進入一種健康的常態,從而達到教育發展與孩子心靈進化的和諧統一。
孩子們的體驗故事:
1、「牽手沙河,快樂成長」
我校座落在成都的一條重要河流沙河旁,近年來,沙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沙河為載體,開展了「牽手沙河,快樂成長」環保主題系列活動。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為沙河護綠,用畫筆、照相機留下沙河的美麗,有的孩子即興為沙河創作了優美的童謠,同伴間相互誦讀。孩子們從校園走進了更廣闊的大自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綠色之美、城市建設的和諧之美。孩子們說:「新沙河在變化,我們在成長。」牽手沙河,孩子們懂得了用自己的手去為沙河護綠,為沙河的變化喝彩,為家鄉的發展而自豪。
2、「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
成都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讓孩子在和諧文明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從而學會文明、健康地做人,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心願。在五一節前夕,學校開展了「家鄉一日游,快樂文明行」活動,各年級根據孩子們的自主選擇設計了活動內容和方式,有的年級到公園撿拾垃圾,有的年級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共同看春天」,高年級的大孩子拉著低年級小孩子的手,游覽了成都的名勝古跡,大孩子充滿自豪地為小孩子講述著成都的歷史文化,小孩子在似懂非懂之間也感受著同樣的驕傲;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洋溢著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們懂得要做一個文明的成都人,才能永遠享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滋潤。
3、「小小文明卡,悠悠家鄉情」
綠色主要是心靈之綠,要讓文明的觀念深入孩子心靈,從而讓孩子「行動之綠」。在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製作小小的各種精美的誠信卡、文明卡、市民守則卡等,表達了孩子們對文明、和諧的呼喚。孩子們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個城市公民,應當負有的責任。一張張卡片還寄託著孩子們對家鄉的美好祝願,孩子們純真的心靈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4、「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有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城鄉之間的文化和經濟差異很容易對孩子的心靈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學校不能消極面對,被動教育,而是以此為教育的切入點,挖掘和開發其中的積極因素,主動引導城鄉孩子正確面對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的矛盾,讓孩子純真的心靈在活動中經歷洗禮,學會理解他人、關愛他人。 「同在一片藍天下,城鄉兒童共起飛」的城鄉結對活動,正是為孩子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提供了充分的活動空間。城鄉家庭、城鄉兒童、教師與農村孩子紛紛結為友好對子,每一對孩子,每一戶家庭以及師生之間用愛和理解架起了友誼的橋梁,在這用愛和理解滋潤的和諧沃土上,他們就像一棵棵嫩苗在成長過程中相互關照、相互支撐、相互滋養,共同去營造那最美麗的一片綠。我們用愛呵護著每一片綠,呵護著孩子純潔的心靈,努力使城鄉文化在活動中達到相互融合,從而讓孩子們在和諧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5、「快樂童謠,快樂童年」
很多健康的童謠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現代社會的孩子被五花八門的社會文化所包圍,而真正能適合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童謠文化卻被大家所遺忘了。我們不妨用孩子們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健康童謠取代那些「灰色童話」、恐怖小說、網路游戲等可能引起孩子心靈成長扭曲的「灰色文化」。讓健康、積極向上的童謠引導孩子樂觀、積極地面對社會生活,讓孩子們在學唱傳統經典童謠、創編新童謠、誦讀童謠的活動中去探尋社會生活中和諧的音符。我們的快樂童謠還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進社區,孩子們在創、讀、唱、演中表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為綠色文化奏響快樂的旋律。
6、「和諧天空,綠色夢想」
在和諧教育的氛圍中,讓孩子們展開想像的翅膀,激發他們的自我意識,激勵他們充分地體現自我生命的價值,這是我們教育者實施綠色、和諧教育的共同願景。「和諧天空,綠色夢想」藝術節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想像和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自我設計、自己表演,孩子們學會如何勇敢、自信地展示自我、展現和諧的團隊。師生在活動中分享著成功和希望,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孩子們體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是激勵他們繼續勇敢向前奮進的沖擊力。
學生人格的塑造過程乃是所有成人的責任、社會的責任,小學階段只是這一漫長歷程的開端。構建「綠色文化」就是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回歸自然,以常態的教育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達到與同伴的和諧,與老師的和諧,與家庭的和諧,與自身的和諧,讓教育觸動心靈、滋潤心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雖然是教育者,但同時也與孩子們同成長、共發展。師生發展的境界——崇尚綠色、崇尚健康、崇尚美德、崇尚幸福。這,就是構建「綠色文化」的共同願景。
③ 關於健康知識的手抄報的內容
關於健康知識的手抄報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健康的主題展開,一個人如果擁有了回健康的體魄、心理和文化,答是值得非常自豪的事情。
正文
剛吃過飯,胃裡充滿了食物。劇烈運動後影響胃腸正常 消化,可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時間久了還可引起消化不良和胃病。
電視佐餐,食不知味不少迷戀電視的學生吃飯時也端著飯碗跑到電視機面前坐著,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屏幕,嘴巴做著機械的咀嚼,筷子往嘴裡塞著食物。長此以往,就會引起腸胃消化道疾病。吃飯看電視還讓部分學生與父母的溝通減少,容易造成性格孤僻,成為一個既不健康也不快樂的人。
(3)師生健康中國健康手抄報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電腦很好玩,腸胃吃不消,電腦逐漸成為學習工具,學生接觸電腦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隨之而來的就是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用餐時及餐後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會使腸胃功能消退。
2、不喝牛奶,身體營養不良牛奶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它是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具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的學生偏食,拒絕喝牛奶,造成身體營養不良。
④ 小學生關於運動和健康的手抄報內容
小學生生長發育較快,而他們的身體又很稚嫩,骨骼、肌肉、內臟等器官均較脆弱,所以絕不能忽視養護。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必須有利於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展,有效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一、選擇合適的場地
目前,條件一般的學校體育場地大多是水泥的,如籃球場、排球場等。其實,水泥、柏油鋪設的操場質地堅硬、彈性極差,長期在這種場地進行跑、跳等體育鍛煉,不僅極易發生外傷,而且會對人體造成慢性損傷。所以有條件的學校盡量設置塑膠場地。這種場地能保護學生不易受傷,沒有條件的學校則盡量保持土質場地與沙場地。
二、保證器材安全
器材的選擇對於學生安全非常重要,學校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努力爭取逐步配齊,條件所限一時配不齊的,可以發動師生自製器材,但一定要考慮到衛生和安全因素。要做到不合格的器材不用,壞器材不能湊合使用。
三、課堂注意事項
1.合理選擇運動負荷。體育教學自身的特點決定其以身體練習為主要特徵,以室外為主要場所,在動態之中進行,因此增加了組織教學的難度。倘若學生使用器械不當或生理負荷過量,就容易發生傷害事故。
2.加強體育課安全意識。體育課要求學生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活動時的確存在不安全因素,有潛在的危險性,但只要注意養護教育,課堂組織嚴密,以正確科學的方法施教,加強養護措施,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3.安全先從教師做起。作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養護意識應該滲透到備課、上課、課後小結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安全因素,並通過自己的努力逐一排除。不僅僅是寫好教案,而且要備教材、備學生、備場地器材,要揣摩教材的技術要領、動作結構、重點與難點、保護與幫助,要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如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紀律習慣、運動能力等等。
4.教學要嚴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知識、靈敏的技巧、嫻熟的技能,並採用科學的教法,使學生領會並掌握動作要領,明確技術規范,進行准確操練。教師還必須親自帶領或指導學生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和必要的專門性練習。
5.服裝不可忽視。對於體育課的著裝,教師必須有嚴格的要求,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不得穿皮鞋、涼鞋、塑料底鞋;不得攜帶鑰匙、小刀等利器。
⑤ 以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為主題的手抄報
為推動愛國衛生運動工作的深入開展,提高.幹部、職工、群眾的健康文明素養,有效預防和控制秋季傳染病的發生,營造整潔優美、文明向上、健康和諧的工作生活環境。10月18日上午,和平鄉開展了以「愛國衛生人人參與、健康生活人人享有」為主題的愛國衛生月活動。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落實。為推動活動日深入開展,及時召開全體幹部、職工、群眾及政府所屬鄉中心學校、衛生院、畜牧站、等相關單位愛國衛生月工作安排會議,要求各單位、各(站)所切實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門前三包」制度,認真搞好環境衛生。
二、開展衛生宣傳、增強健康意識。為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各單位應在所在地採取設置宣傳欄、張貼標語、懸掛橫幅等多種形式開展愛國衛生知識宣傳,向群眾詳細介紹開展秋季除「四害」的的基本方法和意義,夏、秋季傳染病預防和吸煙危害等健康知識。並發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宣傳手冊》。同時,結合相關衛生部門開展義務診療活動。
三、全民義務勞動,營造優美環境。活動當天.政府部門及各單位全體工作人員、學校全體師生、個體經營戶都開展了院內外、道路兩旁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各村群眾認真打掃了房前屋後、巷道、道路兩旁衛生,尤其對動物糞便、柴草亂堆亂放進行集中清理,確保整體范圍的環境衛生干凈整潔。
四、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各單位針對工作實際,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了《.公民健康教育讀本》,號召幹部職工本著「重視健康、珍惜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理念,學習健康知識,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為。
⑥ 關於心裡健康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手抄報
心理健康內容編輯對心理健康的標準定義:
一、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當的評價;
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四、不脫離現實環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⑦ 健康知識手抄報
心理反面
人際關系敏感方面有問題的學生總感覺別人對自己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當別人看到他或議論他時總感覺不痛快;有人與異性在一起感覺不自在。
有敵對傾向學生的表現是常發脾氣,摔東西、大叫;常與人抬打;有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有接摔東西的沖動;想控制自己但控制不住。
有偏執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覺自己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覺得大多數人不可信、不可靠;很難與他人合作。
有焦慮傾向學生的表現是總感到莫名的緊張、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心裡煩躁、不踏實。
有適應不良問題的學生表現為不喜歡學校的課外活動,對學校生活不適應。這些在高一和初一學生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學校應採取相應的措施以幫助學生克服不適應性。
有情緒不穩定問題的學生比例僅次於學習壓力感,其表現是心情時好時壞,學習頸頭時高時低,對父母、老師一會兒親近、一會兒疏遠。
有心理不平衡的學生的表現是看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比自己有錢或穿名牌服裝時就覺得不舒服。另外總感覺老師和家長對自己不公平。
一、學習類問題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其問題有:
1.中學生負擔過重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達不到家長和教師的期望,常常產生厭學心理,青少年常因厭學而造成親子關系緊張,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學習差的子女教育不當,要求不嚴,有的家長對子女學習失去信息,放任不管,這些做法都只會給青少年造成反感,而不能解決問題。 「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志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可見,厭學是一個普遍問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我國的教育體制還不夠完善,絕大部分是普通中學,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大學而准備的,實際上升入大學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望。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去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目前一些學校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指導思想影響下,學校當中分好、差班,考試排名次,搞題海戰術,採取一些違反心理健康原則的教育方法,教學手段和教育措施。這種情況,一方面,使學生的心理整天處於一種智力超負荷的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致使學生腦神經衰弱、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另一方面,對分數的錯誤看法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師的嘲諷,同學的輕視甚至家長的埋怨和打罵,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於是厭學出現了,焦慮產生了。另外,不當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學方法不靈活,帶有懲罰性,也會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種種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問題。其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其主要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的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問題。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望。更有甚者,「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沖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系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中學生除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而又不知該怎樣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溫暖的歸屬港灣,專制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專橫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認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問題上造成更大傷害,因為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系的惡劣性。不和父母對中學生的心理影響是多方面的,「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並有可能變得抑鬱,敵對,富於破壞性,……還常常使得他們對學校作業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他們會認為是自己的父母給自己帶來並製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與社會的交往,接觸越來越廣泛,他們渴望獨立的願望也日益變得強列,與家庭的關系逐漸疏遠,不再事事聽從父母指揮,他們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產生質疑,對家庭的一些傳統習慣不願適應,尤其當家長或老師仍從對待兒童的方式對待他們而使其自尊心受傷害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對抗心理並表現在言論和行為方面,另外,在經濟上,青少年由於社交需要,很希望自己支配一些錢和物,但他們的經濟又沒有獨立,這種獨立與依附的矛盾心理常使青少年的情緒不愉快,甚至形成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緊張。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復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志。因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裡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秘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於受認識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認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盡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問題。
(4)易有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青少年的好奇心及模仿性強,這種心理狀態使他狀態使他們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例如吸煙,中學時期常受家庭、夥伴、社會的影響,比其他時期更容易學會吸煙。他們常由於煩惱,想從吸煙中得到精神放鬆和樂趣,又認為吸煙可以顯出魅力,成熟,認為男青年吸煙顯得有男子漢氣概,女青少年吸煙意味著男女平等,與成人不同的是,青少年吸煙還常伴有學習成績下降或無心學習,同時沾染喝酒習慣,以及其他不良習慣等很容易走下坡。
四、挫折適應問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系方面的、興趣和願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⑧ 全民參與愛國衛生共建共享健康中國手抄報
綠色是生命的象徵、是文明的標志。今年春天,我校對校園進行了大面積的綠化,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讓學校綠樹成陰、校在林中,為師生營造優美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讓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綠色實踐,培養同學們熱愛勞動的品質、熱愛自然的情趣和改善環境的意識;我們要通過校園綠化,大力推動生態文明教育,使學校和廣大師生成為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