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學習教師的愛與責任
Ⅰ 教師的愛與責任,你做到了嗎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師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聖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並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Ⅱ 幼兒園教師議論文師德的核心是愛與責任
肪哀痛椅程將其鹵
Ⅲ 如何踐行教育的愛和責任
一、愛與責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師德的精髓與靈魂,是師德永恆主題。每一位教師必須具有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一種甘願付出的情懷。忠於事業,熱愛學生。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必須充滿對學生的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還能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成才。所以我們提出以生為本,以愛為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愛生是當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教育應該是真誠的,應當用心靈來贏得心靈,以感情溝通感情。教師只有不斷給學生真誠的愛,才能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愛與責任,相得益彰。「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愛」與「責任」也是辨證的統一。「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愛與責任」將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需要全體教師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續寫篇章,教師的指導、鼓勵、贊美、欣賞和支持,永遠是學生最好的禮物。透過愛的鼓勵和安慰,讓他們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擔負起我們肩上的責任。 二、愛與責任是師德內涵,表現為外在形式則是高度的責任意識與強烈的責任心。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內涵,表現為外在形式則是高度的責任意識與強烈的責任心。愛與責任不僅僅體現在生死關頭的抉擇,更多地體現在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一種精神,彷彿明燈,照亮我們的內心世界——崇高的使命感,強烈的責任心,應寫滿教師瑣碎的日子,點綴他們平凡的人生。對於幼兒而言,師愛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更是育人的起點。師愛有別於父母對子女的本能之愛,也不同於朋友之間的友愛,這是一種復雜的精神現象,師愛中蘊藏著更多的社會內容,是在教育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師情操。師愛與責任在各方面都表現出來1.愛與責任影響著學生。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喚醒孩子,教會孩子去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我們要用我們的言行感召學生,影響學生去愛學習,愛勞動,愛助人,愛創新。這樣,我們的價值就能得以盡可能大的體現,我們也就可以無悔自己的選擇了。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是與情感發展相伴始終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愛是學生智力發展和知識掌握的動力機制。因為師愛的核心是關心、尊重和愛護學生,這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如自尊、自信、自強不息等。這些心理因素都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心理條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力因素。2.教育學生必須以愛與責任為前提。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和認同的出發點(動機)就是主體企圖與榜樣一致。榜樣不僅僅是行為規范的倡導者,更是主體仰慕的對象,使主體產生對它追求的意識。這就是人們願意模仿所崇敬、愛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師要教育他們,就必須建立愛的關系。當幼兒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孩子,做孩子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孩子的信賴,孩子才能快樂健康成長。3.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是愛與責任。我們幼兒教師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孩子,特別對那些特殊的幼兒,留守兒童等等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孩子要有耐心,對孩子的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抱著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位孩子。三、教育離不開愛與責任1.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戰線廣大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師愛更多地溫潤在平凡的日子裡。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的主題就是「愛的教育」。霍懋征老師從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鄒有雲老師提出,「讓愛的陽光照亮深山」;黃靜華老師「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盤振玉老師「用大山一樣的情懷,讓愛在大瑤山中不斷延伸」;林崇德老師指出「師愛是師德的靈魂」。 然而,要想做好這個良心活卻並不容易,在剛剛過去 「5·12」大地震中,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教師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師德的光輝。汶川縣張米亞老師,在地震發生時雙手死護住兩名學生,自己卻不幸遇難,救援人員不得不鋸掉他僵硬的手臂來救出孩子,這樣一個年輕的老師,在災難面前,選擇了摘下自己的翅膀來保護孩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崇高與偉大的真正含義,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示著師愛的偉大。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和講台護住了四名學生,他的犧牲成就了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他們在生死關頭用鮮血和生命保護學生的壯舉,猶如最後一堂無聲的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師魂。張米亞、譚千秋老師事跡可歌可泣,可是在我身邊的老師們,他們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點
Ⅳ 如何在教育工作中落實愛與責任
一、愛與責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師德的精髓與靈魂,是師德永恆主題。每一位教師必須具有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一種甘願付出的情懷。忠於事業,熱愛學生。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必須充滿對學生的愛。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還能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成才。所以我們提出以生為本,以愛為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愛生是當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教育應該是真誠的,應當用心靈來贏得心靈,以感情溝通感情。教師只有不斷給學生真誠的愛,才能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愛與責任,相得益彰。「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愛」與「責任」也是辨證的統一。「愛」是責任的體現,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愛與責任」將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它需要全體教師不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續寫篇章,教師的指導、鼓勵、贊美、欣賞和支持,永遠是學生最好的禮物。透過愛的鼓勵和安慰,讓他們祛除心中的不安,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擔負起我們肩上的責任。 二、愛與責任是師德內涵,表現為外在形式則是高度的責任意識與強烈的責任心。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內涵,表現為外在形式則是高度的責任意識與強烈的責任心。愛與責任不僅僅體現在生死關頭的抉擇,更多地體現在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有一種精神,彷彿明燈,照亮我們的內心世界——崇高的使命感,強烈的責任心,應寫滿教師瑣碎的日子,點綴他們平凡的人生。對於幼兒而言,師愛是做好工作的基礎,更是育人的起點。師愛有別於父母對子女的本能之愛,也不同於朋友之間的友愛,這是一種復雜的精神現象,師愛中蘊藏著更多的社會內容,是在教育實踐中,由教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師情操。師愛與責任在各方面都表現出來1.愛與責任影響著學生。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喚醒孩子,教會孩子去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社會;我們要用我們的言行感召學生,影響學生去愛學習,愛勞動,愛助人,愛創新。這樣,我們的價值就能得以盡可能大的體現,我們也就可以無悔自己的選擇了。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是與情感發展相伴始終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師愛是學生智力發展和知識掌握的動力機制。因為師愛的核心是關心、尊重和愛護學生,這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如自尊、自信、自強不息等。這些心理因素都是學生智力發展的心理條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力因素。2.教育學生必須以愛與責任為前提。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和認同的出發點(動機)就是主體企圖與榜樣一致。榜樣不僅僅是行為規范的倡導者,更是主體仰慕的對象,使主體產生對它追求的意識。這就是人們願意模仿所崇敬、愛戴的人的原因。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師要教育他們,就必須建立愛的關系。當幼兒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孩子,做孩子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孩子的信賴,孩子才能快樂健康成長。3.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是愛與責任。我們幼兒教師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孩子,特別對那些特殊的幼兒,留守兒童等等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孩子要有耐心,對孩子的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向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抱著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位孩子。三、教育離不開愛與責任1.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戰線廣大優秀教師共同的特點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師愛更多地溫潤在平凡的日子裡。全國優秀教師師德報告團的主題就是「愛的教育」。霍懋征老師從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鄒有雲老師提出,「讓愛的陽光照亮深山」;黃靜華老師「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盤振玉老師「用大山一樣的情懷,讓愛在大瑤山中不斷延伸」;林崇德老師指出「師愛是師德的靈魂」。 然而,要想做好這個良心活卻並不容易,在剛剛過去 「5·12」大地震中,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教師在生死面前展示出了師德的光輝。汶川縣張米亞老師,在地震發生時雙手死護住兩名學生,自己卻不幸遇難,救援人員不得不鋸掉他僵硬的手臂來救出孩子,這樣一個年輕的老師,在災難面前,選擇了摘下自己的翅膀來保護孩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崇高與偉大的真正含義,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示著師愛的偉大。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體和講台護住了四名學生,他的犧牲成就了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他們在生死關頭用鮮血和生命保護學生的壯舉,猶如最後一堂無聲的課,展示了人民教師的職業操守,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師魂。張米亞、譚千秋老師事跡可歌可泣,可是在我身邊的老師們,他們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同樣能感動你我。我們認為幼兒教師就是「一切為了孩子,把愛獻給孩子的人」 2.沒有責任就沒有教育。在汶川地震中,那些優秀的教師面對突然來臨的災害,不顧個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護和搶救學生,「我是老師」,一句普普通通的話,但它擲地有聲!「我是老師」反映了一名教師強烈的責任意識,這種責任意識表明教師形成了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律意識和人格素養,這是新時期師德的一個核心內容。當人民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民教師使命崇高,責任重大。我國有一千多萬名教師,承擔著培育兩億五千萬青少年學生的重任,每天都在做著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這些事情卻連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更連著祖國的前途,民族的未來。如果沒有責任,沒有責任意識,就會不明確自己的職守,不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任務,那就辦不好教育。當代教師至少面臨三項主要責任:崗位責任、社會責任、國家責任。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要求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這個轉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來承擔,這是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對民族、對未來所肩負的重要責任。正是全國教育戰線廣大教師的強烈責任感和崇高使命感,支撐著我們光榮神聖的教育事業的精神大廈,一步步推動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四、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形勢下,要把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而加強師德建設又是教師隊伍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汶川地震告訴我們,老師們不僅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敬業奉獻,作出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在危急時刻也同樣能夠挺身而出,見義勇為,作出捨己救人的英雄壯舉。我們國家的教師隊伍是一支忠誠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隊伍,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是一支值得信賴的隊伍。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在新的時代條件和形勢下,要把愛與責任的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是一項我們必須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我理解,人民教師有兩層深刻含義,第一是為人民服務的教師,第二是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做到兩個要求,僅做一個傳授知識的「經師」是遠遠不夠的,而必須做一個關注學生精神成長,又能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示範者的「人師」。高尚的師德是成為「人師」的最重要的素質,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正是由教師薪火相傳,傳遞給了一輩又一輩的莘莘學子,使民族和人類具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在我心裡「教育」,一直是個莊重的字眼,「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傳播者和執行者,「師德」是教師職業的神聖靈魂,「師愛」則是進行教育的原動力。這是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不愛孩子、不懂得如何施愛於孩子的教師沒有資格做教師。熱愛孩子,是幼兒教師的一種寶貴的職業情感,也是幼兒教師必備的道德素質;有了愛與責任,才有教育事業的激情。
Ⅳ 教師的愛與責任是什麼
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金鑰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巨大力量。愛是具有多種形式的,愛是沒有具體范疇的,一個溫柔的延伸,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如同一縷輕柔的春風。只要心中有愛,行動有愛,時時獻愛,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領導的賞愛。
教師的偉大正在於愛與責任感。「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托爾斯泰說,「如果教師愛自己的事業的話,那他就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教師能夠把愛事業和愛學生結合起來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了。」「愛」是師德之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教師職業是愛的職業。教師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點點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組成。是責任,促使我們完成每一天、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決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的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師給予學生的愛與責任,是使學生一生受益的禮物,它無可替代。愛與責任體現在每一堂精心准備課,每一個包含意味的眼神,每一個微笑,每一句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