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的故事
㈠ 一個教育的小故事
滿滿有個哥哥叫圓圓。「圓圓滿滿」是父母寄予他們的厚望吧,但在這里,「滿」還有一重含義就是「驕傲自滿」,滿滿把這個含義詮釋得相當好!自己取得好成績就沾沾自喜,喜就喜吧,高興是他的權利。這個時候,他的座位上通常是空的,他所過之處,撅嘴的有之,生氣的有之,抹眼淚的也有之,他每考好一次,別人的自尊心就會受一次打擊。
無疑,他是聰明的,因為聰明才會投機取巧。因為代他們兩個月的語文,我有幸感受到這一點。
「今天,家庭作業把那幾幅描景的對聯寫兩遍!」
第二天,我就發現一本作業與眾不同,經仔細辨認,是滿滿一手握兩支筆寫成的。生氣之餘,我也想到了最庸俗的辦法――家訪!
「你先回家,我上街買點東西,估計一會就能趕上你!」放學後,我叮囑他。
買完東西,遠遠地看見有個人影,一米三回頭,近了。已是眼圈泛紅,央求我:「老師,您別去了,我的車子沒氣了!」可不是,後車胎癟癟的。
「正好,我用車帶你!」
「沒事,您先走吧,您家還有孩子!」
我要陪他同行,他說什麼也不肯,索性站在原地不走了,哎,我的「家訪行動」泡湯了。
幾天後,他的父親大人駕到,反映滿滿總是很晚回家,而且每次回家車胎都會沒氣,經過三堂會審,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是他自己貪玩耽誤了時間怕家長責備而想出了如此的對策,我忽然想起那次「家訪」中途他是下了回車,我以為是整理書包,誰承想我也上當了。
哎,自作聰明的滿滿呀!
㈡ 我與動物的感人故事
好幾個 自己選
他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用一隻母白鼠做腫瘤實驗,他給那隻白鼠移植了癌細胞,過了幾天,腫瘤在關在籠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長越大,可他驚訝地發現一個異常的景象,那隻白鼠焦躁不安,隨後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腫瘤,並將咬下來的一塊塊腫瘤吞噬下去,傷口上血跡斑斑,幾乎露骨。
又過了兩天,他又發現那隻白鼠產下了一窩晶瑩透亮的小白鼠,那隻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帶著不堪目睹的傷口,躺在籠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著母親的乳汁,一天天長大,白鼠母親的身體日漸銷售,拖著只剩下皮包骨頭的身子,在癌細胞無情的肆虐下,用無與倫比的頑強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體里所有的能量化為生命的乳汁,喂養著這一窩鼠崽,終於有一天,母鼠永遠倒在籠子里,沒有了一絲呼吸,一群被喂養長大的小白鼠把它圍在中間……
他一直都在觀察這個奇異的現象,母鼠在產下鼠崽後,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裡驚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時正常的哺乳期,此後,小白鼠就可以脫離母親而獨立生存了,這只母鼠在正常情況下,因移植了癌細胞在身體內,早就應當死亡了啊!」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種偉大而悲壯的動物的母愛!他潸然淚下……
1他是一個日本人,有一天,他裝修屋子,當他拆開牆上木版的時候,發現裡面有一隻壁虎(小蜥蜴)被一根鐵釘牢牢地釘在牆上,可這只壁虎依然活著,他很納悶,這只壁虎不能移動一步,是什麼活到現在呢?於是,他就開始觀察起來,不一會,他驚詫地發現,又一隻壁虎爬了過來,用嘴裡含著的食物熟練地喂著那隻被釘住的壁虎,又後來,他更驚詫地想了起來:這只鐵釘是七年以前的一次維修時,釘上去了,這簡直是匪夷所思。七年啊!!!不論這兩只壁虎是什麼親情關系,這需要多少耐心和關愛啊!!
這只小河馬名叫「歐文」,剛滿周歲,體重300公斤。在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嘯中,它從薩巴基河中被巨大的洪水沖到了印度洋里,最後又被沖上了岸。肯亞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員發現了它,並將它送到蒙巴薩港一家動物保護機構。在那兒,「歐文」竟然把一隻名叫「莫茲」的百年大雄龜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而那隻老龜也樂於認下這個「兒子」。
肯亞拉法基公園負責人、生態學家鮑拉•卡胡姆布教授說:「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它們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如今它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起游泳,一起吃東西,一起睡覺。」而且如果有人試圖接近老烏龜,小河馬就會立即變得警覺起來,就像保護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對冒犯者顯示出它的強烈不滿。
據悉,河馬屬於社會性動物,小河馬出生後至少需要和媽媽生活4年時間。只有一歲的小河馬「歐文」失去媽媽後,對母愛有著強烈的願望,這都容易理解,問題是,河馬與烏龜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動物,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它們將異類認作親人呢?
珠海市動物保護協會首次組織會員在情侶路攜寵物狗聯歡,將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畫面公之於眾。面對眼前這些歡快的「小身影」,旁觀者很難將它們同流浪、虐待、屠戮聯系起來。現在「重獲新生」後,它們成了主人的無價之寶。
作為珠海目前惟一一家旨在善待動物、關愛生命的民間社團掌門人,昔日貓王,會長吳俊對協會成立感觸頗深。
900多名志同道合者
經過2年多的籌備,今年4月,吳俊拿到了動物保護協會的注冊登記證。「受『非典』影響,很多無辜動物被主人拋棄,流離失所,甚至慘死街頭,很多人對此不以為然,但我們不能無動於衷。」就在協會成立伊始,各種條件還不完備的情況下,首批會員主動領養了一批街頭「野族」。
從「禁狗」大討論,到降低養狗門檻,直至協會最終成立,2002年至今的兩年裡,吳俊和會員們的道路走得並不平坦。為了爭取更多人的支持,他們走上街頭,拉人緣,結果竟發現了900多名志同道合者。大家普遍認為,飼養寵物應該科學對待,加強管理,不該一棍子打死,說禁就禁。吳俊喜憂參半,一邊奔走於政府職能部門辦理建會事宜,一邊聯系有條件的機構籌劃配套設施。
從寵物協會到小動物協會,再到現在的動物保護協會,吳俊和會員們思量再三,考慮到珠海市目前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動物收容、寄養機構,相關管理上無法配套的情況,他們最終決定發動社會力量,宣傳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思想,關愛生命。
有人戲稱她家是動物園
不到半年,協會成員已將近200人,采訪中很多會員說,讓他們和協會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不僅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捨得奉獻的精神,一種觸發後自己感動的東西。
說起自己愛貓,吳俊會心一笑,他談到了自己收養的第一隻貓。10多年前,吳俊回家途中無意發現路口有幾個頑童踢「皮球」,湊近一看「皮球」原來是只幾個月大的小貓,因為肚裡有蟲,膨脹,人為摧殘後小貓已經奄奄一息。老吳隨後將貓帶回了家,一邊喂葯祛蟲,一邊細心喂養,慢慢地,貓恢復了健康。久而久之,老吳夫妻二人與貓結下了不解之緣,最多時家裡竟養了40隻,其中一隻「壽星」整整跟了老吳19年。
「這種付出是值得的,你病了它們會圍在你身邊,你有煩惱它們也會為你傷神,慢慢地,你會發現,它們跟你心有靈犀。」
一位周女士非典時期收養了一隻金巴狗,現在小傢伙已成為了圈子裡的明星,不僅狗緣好,人緣也好,對主人更是體貼入微,同最初流浪街頭,斑禿、驚恐的情景截然不同。「同其它狗相比,它不夠好看,也不夠機靈,但卻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我付出了,同時也得到了回報。」
「這些小動物沒有太多的要求,它們的感情很簡單,但同樣需要關懷。」協會秘書長勞女士說。這是位頗有愛心的女子,協會籌建期間,曾從商販手中解救過不少動物,其中包括兩只待宰山羊和一頭毛驢。
「當時沒地方安置,只能把它們放在房間里『放養』。」勞女士家住5樓,有人戲稱她家是動物園,她一笑作罷,依舊「我行我素」。「這些動物在我家呆了整整一年,這一年以來,它們吃喝拉撒全得靠人,時間長了,慢慢習慣後,我發現它們有許多逗趣的地方,甚至還會撒嬌。當然前提是必須有人疼愛它們。」然而好景不長,因年底氣溫驟降,毛驢沒有撐過那年冬天,腹瀉死掉了。勞女士傷心不已,隨後將山羊送到了農村。現在協會成了她新的感情寄託,不少小動物正亟待救助。
月印養有一條狗,十多年了,頗有靈性,每當月印誦經時,一敲木魚,這條狗必定搖著尾巴前來聽經,廟中之人,不管僧俗,見此情形,莫不同感訝異。
後來,這條老狗忽然不知染上什麼癩病,皮毛脫落而且身有臭氣,但依然每日前來聽經如故,有一天,月印突然告訴他的徒弟說∶「這老狗染病頗令人討厭,你們把它拉出去殺了!」徒弟聽了,都驚訝萬分,莫知其意,但因月印平素庄嚴持重,弟子都不敢違逆,只好將狗叫出,但又不忍心殺它,只好暫時將它拘禁,不使前往聽經。
但過了三天,這只老狗乘隙又偷跑出來聽經,月印看到不禁大驚失色,對他的徒弟說∶「你們沒有殺掉這條狗,可能因此壞事了!」於是趕緊命令他的徒弟,趕到某村某姓人家去探問,果然發現有一大腹便便的孕婦,生了三天還生不出來,生命垂危,連醫生也束手無策。
月印得知後,告訴他的徒弟說∶「你們不忍心殺狗,難道忍心殺這個婦人嗎?這條狗不死,婦人肚中胎兒就無法出生!」因此命令徒弟殺掉這條狗後,立刻再去某家探詢,果然,那位婦人已經生下一個男孩了,月印跟他的徒弟說∶「這條狗,因為聽經得善果的緣故,將托生為某家的孩子,以後會小有祿位,我可能看不到,你們或許可以做個見證。」
等這個小孩子年紀稍長,常常到廟里來,而且每次都依依不捨的離去,月印常常摸著他的頭說∶「善哉!你果然不昧宿根,但因你還有小富貴未享,不適合留在這里。」
等這個孩子長大後,果然做了小官,家中亦頗有積蓄,到了晚年時,就常常寄宿在廟中,並大力出資整修老舊傾圮的寺廟和供養廟中的和尚,後來活到七十餘歲才離世
媽媽的葡萄
山洞裡住這狐狸媽媽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餓了,嗚嗚地哭著向狐狸媽媽要吃的,「嗚——嗚——媽媽,肚子餓了。」狐狸媽媽說:「你等著,媽媽這就給你找好吃的。」
狐狸媽媽翻過一座山,翻過兩座山,又翻過第三座山,終於來到了長著葡萄的村莊。
「對不起,我的孩子餓得直哭,讓我摘一串葡萄吧。」狐狸媽媽這么說著,跳上葡萄架,摘了一大串葡萄,急急忙忙往山裡跑。翻過一座山,翻過兩座山,又翻過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狐狸媽媽聽見小狐狸嗚嗚的哭聲了,可是它實在跑不動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樹下,坐下來休息。忽然,遠處傳來了汪汪的狗叫聲,獵人帶著狗追來了!怎麼辦?狐狸媽媽大聲喊:「嗚——嗚,有危險快逃呀!」
小狐狸聽見媽媽的叫聲,趕忙逃出山洞,向深山裡逃去。後來,小狐狸到處在深山裡尋找著媽媽的蹤影,一年、兩年,小狐狸不知不覺的長大了。有一天,小狐狸來到和媽媽住過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樹下,發現樹下長著一串葡萄,它嘗了一顆:「呀!好甜呀!」小狐狸又想起了媽媽的話:「你等著,媽媽這就去給你找吃的。」於是,小狐狸放開嗓子,對不知在什麼地方的媽媽喊道:「媽媽,謝謝您!」
大象救孩子
在泰國普吉島,有一頭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許多孩子,並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國遊客芭妮特說,海嘯發生當天,當巨浪直撲普吉島的時候,一頭在海灘供遊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們的救命英雄。因為大象主人在千鈞一發之際,把許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於是背著他們逃離危險的海灘,最終成功脫險。
巨蛇引路救婦女
在印尼亞齊省省會班達亞齊,一名女子在一條大蛇的指引下,抵達安全地點。26歲女子麗扎說,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沒,慌亂中人們紛紛逃命。這時,一名女鄰居因為受了重傷,請麗扎帶自己的一對雙胞胎逃生,她於是背起了雙胞胎。
在與急流搏鬥時,她看見一條大蛇從左側順著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結果抵達了安全的地方。事後,麗扎說:"很奇怪,當時見到大蛇,我並不感到驚慌。"而且,大蛇也沒有咬她們。
一、思想上要重視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聯系的一種最常用的方法,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的訣竅之一。通過家訪,可以跟家長交流情況和交換意見,統一認 識,這樣既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工作,又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從而能形成教育合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礎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通過家訪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必須充分認識家訪的重要意義。
㈣ 老師要家訪,家太小怕被嘲笑
給你講個故事你就泰然了,我小時候,我的班主任要去我家,我也是因為家裡窮不想讓班主任去我家裡,但班主任還是執意要去,最後去我家裡家訪完後,班主任並沒有嘲笑我,而是把我帶到他家裡去了一次,結果我心裡踏實了,原來班主任家裡和我家裡一樣窮,房子比我家更破舊。班主任不但消除了我的自卑心理,還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如果你們老師家訪後要恥笑你,你就把這個故事講給他聽聽,相信他會為他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的。
克服自己的虛榮心理才是最重要的,房子的大小與你老師對你的看法沒有關系!
㈤ 溝通的例子
小偉 (化名)是名小學四年級的男生。他很愛運動,並且活潑可愛,但在他媽媽眼中,小偉卻是一個不敢和人交往的孩子。在上課時,小偉經常有意無意地搗亂,並對所有教過他的老師都表現出了一種難以理解的仇恨,他說自己尤其厭惡現在的語文老師的教育方法,這也是他經常在語文課上故意搗亂的原因。但在得知這一情況後,小偉的父母卻並沒有將他的思想情況與老師溝通,結果反讓老師對小偉的異常表現更加反感。
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專家與小偉溝通後,發現他是一個內心非常成熟、很有主見的孩子。在小偉的內心,他非常希望能通過校外的自主學習使自己的語文成績有顯著提高,好讓老師對他另眼相看。
心理專家指出:
當孩子在學校因老師的管教而受到打擊,表現出焦躁、憤恨的情緒時,家長不應急躁,既不能不問緣由對孩子橫加斥責,也不能跟著孩子一起在背後數落老師的錯誤,這樣都會使孩子在心裡更加增長對老師的仇恨。家長應及時和老師溝通了解情況,在共同理解的前提下幫助孩子找回自信,也可以為他找一些鍛煉的機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拓展。
家訪 老師與家長零距離接觸
學校和家庭的有效結合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而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環境、家長的素質、教育方法都將對孩子思想道德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學校有責任發揮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把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方法傳授給家長,使學生在家中受到良好的啟發和科學的指導。基於這種考慮,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應運而生,近來,久違的「家訪」也在我市的中小學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市教育局從5月開始啟動的「萬名教師家訪活動」受到了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認可,這種零距離的溝通方式使家、校教育形成了合力。石老師針對這個學生進行了第四次家訪,被家訪的學生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女孩子,剛升初中時,母親解女士經常對孩子進行抱怨或責備,「供你吃供你穿,就不能得一個好成績給我看嗎?」、「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怎麼總讓我失望呢?」像這樣的話總是掛在她的嘴上。孩子壓力很大,學習也放不開。通過家訪,石老師發現了孩子思想壓力的真正源頭,於是她耐心地告訴解女士,她的這種教育方式不正確,過多的責怪會給孩子更大的心理壓力,對學習反而不利。適當的鼓勵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解女士茅塞頓開,接受了石老師的建議,開始調整自身的教育方式。一次數學考試中,女兒考的不理想,看著孩子膽怯的目光,解女士沒有像平時一樣抱怨責怪,而是耐心地告訴女兒:一次考試失敗並不代表什麼,只要努力學,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媽媽平時關心不夠,也有責任,不怪你。平時內向倔強的孩子聽到母親的一席話後「哇」的一聲大哭起來,從那以後母女倆關系更加融洽,短短數月的時間,女孩成績也快速地升了上來。家訪中,石老師告訴女孩的父母:孩子在暑假的正常學習安排不要過於緊張,孩子的學習已經步入正軌,適當的放鬆和社會實踐也是必要的。對此,兩位家長不住地點頭。談到家訪,其父親孫先生表示,平日雖然擔心孩子學校的各種情況,但也不好總到學校找老師詢問,家訪這種溝通方式,更能讓家長深入了解孩子,從而達到更好教育目的,自己的孩子就是直接的受益者。
家長曹兆啟是市健康小學二年一班學生曹某的爺爺,這個孩子一直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班主任李紅把這家作為重點家訪對象之一。談到李老師到家裡第一次家訪的情景,曹爺爺說:「從未想到老師會來到我家進行家訪。通過家訪,老師對孩子家中的表現有了更深的了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老師和家長更容易在教育上達成共識,更有助於這個家庭特殊的孩子的健康成長。」健康小學四年一班的學生劉子健的媽媽楊女士是個典型的「嚴母」,平日,無論孩子做什麼,她都以「挖苦」「打擊」為主導的教育方式。「你什麼也不行」、「沒有任何優點」是她的口頭禪,連班主任姚遠志老師通知要做家訪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一定犯錯了。」孩子委屈的告訴她,自己是作為班級的特長生被家訪時,楊女士還不屑地說:「聲樂、鋼琴都水平一般,這算什麼特長生。」當姚老師真正到家裡家訪時,告訴她劉子健是班級的文藝骨幹,性格開朗,很有組織能力的時候,楊女士困惑了,「他真的很優秀,我怎麼平時不覺得呢?」姚老師經過與她溝通交流,終於讓楊女士「開竅」了。楊女士告訴記者,正在努力改變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樣限制孩子的自由發展,孩子可開心了,也越來越愛和自己溝通了,感到很開心。「我平日不習慣到學校找老師,是家訪讓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楊女士由衷的表示。
在沒有成為教師之前,我認為一名好教師就是教學能手, 就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 但自從真正成為一名教師以後,我漸漸明白一名好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能手, 還應當認識到與家長之間溝通的重要性,藝術地處理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已經成為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但是,現在不少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之間都有一條還有待跨越的溝壑, 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遇到難題, 還是習慣性地把一切過錯都推到家長身上,教師請家長到校不是交流、溝通,而是「告狀」、甚至訓斥, 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懼意」,甚至是「敵意」,因此進而生出抵觸情緒的也有很多。
那麼, 教師應如何消除家長的「懼意」 、與家長之間如何進行溝通呢?
首先, 作為老師應當放下「架子」,有的老師可能要問, 老師有「架子」嗎? 有的, 以我所見, 當我們面對學生家長時,我們總會在不經意間端起自已的「架子」,把家長也當成了學生, 這時家長也彷彿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學生時代,對老師也誠惶誠恐起來,為了孩子也只好「委曲求全」了。其實有很多學生家長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有的甚至是碩士、博士,但是他們在自己孩子的老師面前,有時侯完全就像一位小學生面對自己的老師。
記得有一位學生家長,在本單位是一位「叱吒風雲」的領導,但當他面對孩子的老師, 被問及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時,他竟毫不猶豫地說「一切都聽老師的」。當我與他開誠布公的談起他孩子的教育問題並徵求他的意見時,他竟然感動不已。後來他才坦然的告訴:自從孩子上學,由於孩子的成績不好,自己從來就沒少受過孩子老師的訓斥,他說自己今生最懼怕的就是自己孩子的老師。我覺得這位家長的話可能對老師有一點誤解,也肯定是出於一種無奈,但是他的話在現實生活中卻非常具有代表性。這就說明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改正,那就是我們老師應當要放下「架子」,面對家長,我們應當少一些責備,多一些溝通,少一些吩咐,多一些建議。應當把學生家長當成朋友,諍友,和他們共同探討對其孩子的教育,不能認為「我是老師,你就應該聽我的。」
其次,作為家長,也應該拿出與老師溝通的誠意。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屬於「抱大的一代」,有許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投入的精力不夠,在教育上總是一味的「遷就」孩子,認為只要給孩子穿好,吃好就行,不能讓孩子受一點「委屈」,特別是對孩子獨立性與良好習慣的培養方面更是如此。面對老師, 他們可能也認為老師說的不無道理,但就是不願「委屈」一下自己的孩子,對於與老師之間的溝通總是虛與應付, 完全沒有一點誠意,直到老師對其孩子喪失信心。另外,家長與老師由於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個和諧的溝通氛圍,也容易產生一些難以溝通的障礙,這也很容易導致老師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法有意見,使得兩者之間的溝通不能順利進行,這樣的溝通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乾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陷入溝通的死胡同。其實,任何溝通都需要誠意,老師與家長也不例外,如果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能夠放下自己的「架子」,家長也拿出自己的溝通誠意,這樣就容易統一意見,容易對孩子選擇一種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可避免老師講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在兩邊應付而無所適從,或者乾脆誰都不理的尷尬。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老師的事,也是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教育需要全社會的支持,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通力合作
㈥ 愛的教育中家訪中女老師最難過的事情是什麼
《愛的教育》之我二年級的女老師
27 日,星期四
我二年級的女老師瑪利安娜,今天如約來訪我了。老師已有一年不到我家來了,我們很高興地接待了她。她還是跟以前一樣,帽檐上罩著綠色的面紗,樸素的衣著,頭發也沒有好好梳理。她沒有時間打扮自己。她的臉色似乎比去年蒼白了些,頭發也白多了,並連連咳嗽,母親對她說:
「老師,您的身體還好嗎?我看您沒有好好保重您的身體呢。」
「沒有什麼。」老師回答說,臉上浮起一絲似喜還憂的微笑。
「老師,您操勞過度了,講課又還那樣大聲。」母親又說。
的確,老師講課的聲音沒有一個人聽不清楚的,她講課總是連續不停,
一直站著,吸引著我們注意。這次她來,說明她沒有忘記過去教過的學生,連姓名都還記得。每次月考過後,她都要到校長室去詢查他們的成績,有時還站在校門口,等著看他們的作文簿,看他們進步得怎樣。許多學生已經上了中學,穿著長褲,帶著懷表,仍去看望她。
今天,老師是領了本班學生去參觀美術展覽順道來的。幾年來,每逢星期四她都要領著學生到博物館參觀,把各種展品細心講解給學生聽。現在老師已經衰老多了,可她仍然關心學校的一切,談起來沒個完。兩年前,我生過一場大病,她曾來看望,今天她還說要看看我那時睡過的小床。那床現在已歸我弟弟睡了。她盯著床看了一會,終於沒有說什麼。她坐了一會就告辭了,因為要去看望一個出麻疹的學生,一個馬鞍匠的兒子。她還挾著要批改的學生作業。天黑前,某商店的女老闆還要到她家裡學習算術呢!
㈦ 作文家訪好故事學生角度寫1500
通過各種形成的家訪活動,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存在學習、情感、交友等心理問題:
1、(學習困惑):初中學生肩負家庭的重託,背負沉重的中考壓力,年齡特點,出現了不少學習困惑、自信不足,情感困擾等心理障礙的學生。如來自農村的我校初三(1)班學生梁某,因家庭困難、家長期望過高與現實成績相差太遠,壓力太大、神精緊張、懼怕考試。
2、(情感困擾):我縣外出務工人員很多,催生出校園「留守學生」這一特殊群體,這一群體占我校學生數有一定的比例,他們在心理、行為、等方面極不穩定,這部分同學因長期與監護人分離,缺乏完整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關愛而導致不少心理問題。如七年級學生馬某,擔心與男生交往,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3、(交友困惑):來自鄉下初二(10)班同學李某從小失去父親,母親改嫁,寄養在經濟本來就不寬裕的大伯家裡,造成他性格內向,自卑心理很強,語言等行為習慣與其他同學相比差異很大,作為優生的他學習成績曾一度下滑。不願與別人交友。
二、案例主題:
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家訪工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校以家訪工作為突破口,從不同角度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學生焦慮、厭學、自卑的不良情緒,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思想氛圍,從而把我校打造成為和諧舒心的陽光校園。
三、案例分析:
當今社會處於轉型期,中學生心理問題日益暴露出來,老師面對外面的世界覺得眼花繚亂,各種煩惱、矛盾紛紛出現。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感到枯燥的德育教育、思想工作已經力不從心,在很多事情上,學生的違紀帶有一種故意的心態,他們也知道那樣做不對,但有的不由自主的去做了,很多學生的違紀就是屬於「明知故犯」的;與此同時,老師的不當的教學行為經常使學生造成很大的傷害,從而引發了學生的心理困擾。尤其是隨著素質教育全面鋪開和深化,走進學生家庭、關愛學生成長、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㈧ 小學家訪記錄的例子
㈨ 想問下關於家訪的事情
可以的,你不想老師來家訪,
你就直接給他說,
但是最好家訪比較好,
如果你實在不想
直接說好了
㈩ 學生主動找班主任來他家家訪,一般有沒有這樣事情
應該沒有吧,我覺得學生都怕家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