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感悟
① 談談你對教師職業道德的理解和感悟
一、勤懇敬業,樂於奉獻
教師的積極情緒、主動心態是身心健康的一種內驅力,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僅如此,教師的良好心態還能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最終達成教育教學目標,並形成良性循環。如今,由於社會對教師更高的要求,教師自身工作任務的繁重,工作壓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師產生了對工作的厭煩情緒,對工作的熱情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們工作的質量,也不利於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現狀對教師自身發展、對學生成長的不利,要學會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難,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實現教師價值與學生成長的雙贏。
二、終身學習,拓寬知識
終身教育,這是現代人必備的思想觀念。做為教師,更應該活到老學到老,才能勝任這一富有挑戰性的職業。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的思想,雖然說了幾十年,但在今天依然適用。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課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師去不斷的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這樣,教師才能去適應課程改革與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就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把學習看作一種樂趣,從各種渠道汲取新的營養,使自己變得更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識、觀念的過程中,還要善於反思、勤寫筆記,注重積累,加強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終身發展、不斷進取的開拓之路。
總之,通過師德規范的學習,我更加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不在於傳授多少課本知識,最重要的是教會他如何做人!作為一名教師,要教會學生做人,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我會用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時刻的鞭策自己,讓它成為我教育事業中的一盞明燈。
② 對師德的理解和感悟
我們要努力做到四有好教師:
要有理想信念、扎實學識、
高尚情操、仁愛之心。
我認為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不僅要關心的學習情況,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知道老師在乎她,尊重他,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相反,如果讓學生對你產生逆反心理,那麼即使你的課上得再精彩,他們也不會認真去聽,這就所謂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
第二,作為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刻苦鑽研業務的精神,從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這也是師德不可缺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使自己在學生面前樹立了威信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第三,作為教師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沒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也不可能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我們身邊有很多的優秀的骨幹教師,他們的教學能力,業務水平,師德師風都值得我去學習。在今後的工作中,作為一位中青年教師,一定要向這些骨幹教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每年暑假,學校都遵照教育局要求,對教師進行培訓,說實話,在這么炎熱的天氣,全鎮教師做在一間沒有空調的大教室,其培訓效果可想而知。今天是我們鎮開始培訓的第一天,全鎮幾百名教師聚聚一堂,領導前面講話,大家下面談心。整個教室聽到的是呼呼的風扇聲,大家的談笑聲,聽不清楚的則是領導的講話聲。很有幸,今天去的比較晚,找到一個不錯的位置,前面第一排。因為在領導眼皮子下面,聽得還算認真。我們校長今天的講話內容是有關師德建設方面的,說實話,他的觀點,我不敢苟同。 從校長的講話中,他認為師德應該是以下這些表現形式:老師總應該是起早貪黑、廢寢忘食的,他們總是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老師總應該是早生華發、滿臉倦容的,他們總是處於身體過於疲勞造成的亞健康狀態;老師總應該是步履匆匆、一心工作的,他們總是不得不放棄家庭、孩子,甚至放棄見上臨終前的父親或母親最後一面……,最起碼在我看來,我們校長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不是我們校長一個人這樣理解,這也許是我們很多人的慣性思維。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被贊美,然後為有過這樣經歷和事跡的老師戴上沉重的光環。 在我看來,目前存在這樣兩個與師德相悖的問題:一是認為師德只是愛,對學生過分呵護遷就,推崇無差錯的教育,無過錯的教育,褒揚之辭信口就來。老母雞式的愛,用自己的辛苦給學生製造不當的負擔,認為超過12小時工作,和學生「耗」在一起的教師就是好教師。二是師德的現狀比較多關注的是師生關系,是教師對學生的愛,這方面表現的比較充實,但作為師德的另一方面,反映在師生之間的關系中的「德」和個人修養方面的「德」,業務發展方面的「德」都認識和展現的不夠。 其實,學生對老師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教師所傳授的學科知識,而是教師做人、做學問的態度,是學生與教師充滿人格魅力或個性魅力的心靈碰撞,是教師對他們激勵性(或相反)的評價。 對學生而言,什麼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答案雖然是多種多樣的,但共同的主題是:教師的人格、教師的為人、教師的學識。老師教給的知識很快就會遺忘,但是老師最有特點的表情、最有個性的語言、最偉大的人品、老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魅力,卻給學生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有著長久的影響。教師的人格力量包含教師的正義感、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仁慈、富有犧牲精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學識淵博、善解人意等等這樣的品格,而這些品格正是學生們最最期待的。 有德的教師形象,不應該只是一味付出的教師形象。許多報道的優秀教師都不是好兒女,不是好媽媽,不是好父親,不能給父母盡孝,不管子女死活。我覺得這不是師德宣傳的方向。親情和師德不是對立的,師德不等於滿足學生的,可能犧牲教師發展的一切需求;不對自己孩子負責的家長(老師),也不應是師德的榜樣。我們的教育不再是教師單純地為學生付出,而是教師創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相互鼓勵、相互支撐、相互推動著不斷前行,把教和學的過程變成師生雙方實現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舞台。教師的幸福應該是不斷地被學生超越,又不斷地超越自己。也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教師才有戰勝挑戰的成長體驗,才有真正的教學生活,這才是教師所應追求的職業感受,也是師德要求的較高境界。
④ 請撰寫500字的學習感言,分享你身邊的師德故事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讀後感。
《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一書描述了30位優秀教師的案例,我斷斷續續地閱讀了一番。這本書記錄的是30位教師藉助網路成長、進步的真實故事,是真愛的堆砌。從書中你看不到任何的矯揉造作,一絲假大空的理論,有的都是每位老師成功、失敗的真實再現,有的都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學習、交流、進步。30位優秀教師,除了少數幾位不太熟悉之外,其餘的早就在網路上風聞其大名,讀過其文字。
這本書中我讀到三個關鍵詞。草根。網路。勤奮。30位教師,大多來自一線。有的甚至來自最艱苦的鄉村。他們中的大多數,通過網路喚醒專業意識,然後,又自覺地去實現專業化追求。他們無一不是通過勤奮,實現了自己的專業化成長,長成為一方優秀教師。我每天晚上睡覺前看這本書,每次閱讀一個或兩個老師的成長故事,然後用心去感悟,體會,很有收獲! 讀這本書讓我有種到處在放火的感覺。而這火苗一旦進入心裡,是會情不自禁地熊熊燃燒的。
其中三位優秀教師的成長案例,給我的觸動最大。
魏智淵。觸動我的,不是為了不讓自己偷懶,我堅持洗冷水澡,堅持寫日記,甚至在日記本上的每一頁都寫上今天你做到了嗎幾個字,如果沒有做到,就自己打自己一個耳光,而是他不斷追問生活的意識和勇氣。驚回首,我發現曾幾何時,自己多了幾分浮躁,少了幾分沉靜。上網,讀書,寫作,發表。。。。。。這是否就是生活的意義?我知道如果沿著這條路往下走,我也會慢慢成為所謂的專家,在一大堆垃圾文章中沾沾自喜,顧影自憐。讀到此處,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現在論壇上,很多大蝦漸漸沒了身影。遠離網路的喧鬧,生命更加充實而寧靜。喧鬧是有局限的,喧鬧蘊涵著結束和失落,而寧靜無邊無際 。寧靜,才能致遠。已經撈到幾桶金的大蝦開始追尋一種純凈的生活。我等小蝦也在網路行走多年,是不是在喧鬧中迷失了自己?
· 朱國紅。一個通過網路一炮打紅的典型。沒有羨慕她的一炮打紅。打動我的,是她的這番話:自己十幾年如一日地工作著,多年沒有開公開課的機會,沒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一次次被領導安排所謂的滾刀肉班,我都泰然地走過了,從不敢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我在寂寞中走進了蘇霍姆林斯基,認識了陶行知,了解了朱永新,讀懂了李鎮西,讀後感《《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讀後感》。。。。。。如果沒有網路,如果沒有一個機緣成全,恐怕今天,我不會知道有個朱國紅。但是,我敢肯定地說,朱國紅一定會在那裡,她安身立命之地,繼續默默耕耘。平平常常的鋪墊,也許和成長無關,但沒有平時的鋪墊,成長又將在哪裡?對每一個渴望成長的人,不是一種很好的啟示嗎?
讀過清澈小舟的《沒有孩子是差生》,被小舟博大的愛心、非凡的智慧所感染。可正是這么一位優秀的老師,曾經差點被家長轟下台。然而,她並沒有屈服,不輕言放棄,用自己的追求書寫了現在的輝煌。
小曼,在我教育在線和我很早就認識的朋友。在第一部分的8個案例中,小曼的案例我反復看了5遍,這幾遍的閱讀之中,確實帶給我的感受是不同層面、不同層次的。真正的一線教師;還比自己小幾歲;網齡也差不多,可是看看人家的精神層次,看看人家的工作生活狀態,這些都讓我發自內心敬佩。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師要懂得積累得失,小曼的10分鍾+10分鍾+10分鍾>30分鍾理論讓我印象比較深刻,如果在平時我們能利用這10分鍾把上課的閃光點記錄下來,哪怕只有幾行字,日積月累一定是一筆不小的收獲。有計劃、有步驟點滴時間都利用起來,利用點滴時間!這是我看過後最大的體會。似乎總沒有時間讓我們能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能夠審視自我,其實是我們自己浮躁,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實實在在去記錄、積累些什麼。教育現狀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心情愉悅。
·書中的衣奎偉老師每天都認真總結自己教育教學的得與失――一件事情,今天成功了,是怎麼做的,有什麼體會;今天發生了什麼矛盾,是怎麼解決的;今天遇到了什麼挫折,有什麼感受;今天讀了什麼書,有什麼感悟。具體到課堂教學,課的成功之處,課的精彩之處,課的不足,學生的進步,等等,都原封不動的記錄下來。和他們相比,自己在這方面以前做得太少了,以後也要努力改變,
· 朱一花是個有心的年輕教師,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毛遂自薦做張萬祥老師的學生。
· 陳曉華老師說,當洗干凈腿上的泥巴,穿上母親給我做的新鞋,換上母親縫制的解放裝,怯生生而又喜滋滋地走進大學校園的時候,我暗下決心:一定要不虛此行。陳老師在追求中沉澱,不斷地挑戰中,不斷地戰勝自我,無論是就讀大學時的相聲表演,還是實習時的示範課,抑或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為學生撈輪船航模……字里行間,讀到了陳老師作為一位優秀教師所具有的愛心和勤奮。
·陳惠芳的享受孩子,永清學會了朱老師的不管做什麼事都一溜小跑,我問自己,你能做到嗎?
· 常作印格言:計劃每一天!新鮮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收獲每一天!快樂每一天!他提到自己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業余時間在網上和網下思考,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
讓人欽佩!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業余時間這是何等的境界!思考每一天!收獲每一天!談何容易啊!渾渾噩噩中,我蹉跎了多少日子,抱怨郁悶中,多少日子又白白流失。跟常老師相比,我欠缺的太多。
讀過彭榮輝的初為人師,讀到他初上崗時的磨難。感慨世道的炎涼和醜陋,他寫道:飯,還是得自己吃;路,還是得自己走;淚,還是得自己控制住,別流下來。於是,從那一刻起,我便立誓要做到最好。一個立誓,到底讓榮輝付出過多少的心血和汗水,那不得而知。
⑤ 愛的痕跡我的師德故事感想怎麼寫
沒有看過愛的痕跡我的詩的故事,所以說也不知道是會有什麼感想。
⑥ 幼兒園理解並實踐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感悟
《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心得體會 4篇
《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心得體會(一)
新時代對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為進一步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規范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引導廣大教師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特製定以下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讓我深深的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類,這都是師德。教育實踐證明,師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教師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是文明之樹的培育者,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祖國花朵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範。因而,教師的言行是對學生影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著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教師應因材施教,一視同仁,對「好學生」關愛備至,而對「差學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現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讓他們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師是培養人才的園丁。作為21世紀的教師,應自強不息,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專業知識,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經驗,取眾人所長,補己之不足,精益求精。
這是我在學習師德師風中得到的一些心得體會,很感謝學校進行這個「師德師風」學習月,讓我這個實習教師一下子就學到了這么多有關師德師風的知識。
⑦ 讀師德常識的感悟600字左右
這本書,閱讀的同時,我在慢慢思考著,這些思考使我深刻體會到師德的核心和靈魂——愛和責任該是怎樣。愛和責任是人類的永恆話題,是人類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愛和責任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和責任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愛和責任。
在師德常識前言中就已經提出了國家領導人胡錦濤總書記對我們教師的殷切期望:「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勇於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從這些真摯的文字中能夠感覺到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對於教師隊伍建設的期望是多麼的高。
在書中,我感覺最深刻的是一個字「愛」。愛崗敬業的愛,關愛學生的愛,都是那麼的令我感到身上的責任之重大,對愛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一些。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最純潔的情感,是無私的奉獻,是「超凡脫俗」的,因為這種愛,與血緣無關,與私利無關,卻能產生一股巨大的力量。「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句話在我的腦子里不停的轉動著,令我一再的感動著。確實愛是教育的生命,愛學生是師德的直接體現,是做好教師的關鍵!「愛有多深,責任心就有多強。」這句話說出了我們大多數教師的心聲,也讓我們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夠付出更多的愛,使學生能夠感覺到我們的愛,也希望能夠培養出屬於學生自己的愛,因為一名學生如果他的心中沒有愛,那麼將來在社會上就會很麻煩。而如果他心中充滿了愛,那麼就算他的學習成績多麼的差,他的做人也不會有問題。而只要做人沒有問題,那麼這個人就是對社會有價值的,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不是社會的禍害。
教師作為師生關系的主導者,需要「有意」地發現,尋找,創設「有情」情境,運用超乎於父母兄弟的愛和責任,富有更多理性的愛和責任,去感染和培養學生的心靈,發展他們的道德情感,形成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受學生喜愛的教師,沒有一位不是以他們的頑強毅力和富有耐性的努力取得成功的,面對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沒有打持久戰的准備,沒有永不言敗的信心,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要想轉化好一個學生是不可能的。我們常常熱情地與學生長談一次,而更多的時間對他們不聞不問。我們總是希望學生成績優異,不斷進步,而對他們的心理,他們的痛癢一無所知。師生之間建立良好、和諧的新型關系,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和教育發展的必然,以「有情,有意,有恆」的愛的教育是達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徑。
古人在把德才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通常都是把「德」字放在優先位置的。因為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教育行為對學生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親和力,進而推動學生的全面進步,是歷練高尚師德的源頭活水。相信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握好時代的脈搏,牢固樹立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去力爭挖掘出我們所有的潛力,把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做得更好、更完美!
終身學習是現在的世界主流,也是所有普通人都要做到的事情,而教育更是應該如此。做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身為人民教師更應該起到帶頭的作用,時刻在學習,時刻在更新自己的知識與眼界。每個人都無法做到完美,做到什麼都知道,什麼都精通。但教師很多時候卻需要通才,需要對方方面面的知識和信息都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教師進行終身學習,經常通過網路等方式來更新自己的知識與眼界了。確實的,終身學習的目的是讓我們更「博學」,它不是要求每位教師在講台上都能出口成章,但至少要言之有物。也只有這樣,教師才算是真教師,才算是有師德、負責任的教師,才對得起我們腳下的三尺講台。
古人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師德只有理論不行,更要在實踐中體現出來 並對學生起到正面教育作用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本質上是品格教育,教師就是這種教育的實行者,她必須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和塑造學生的人格,使其對社會有用。」教師應該努力地通過師德來潤澤人心,塑造和諧的人格,構建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