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講座熱愛學生
1. 求《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師德教育專題片,可以下載的,專題講座也可以。發我QQ郵箱:[email protected]
我這有張光碟要不要·很久沒看了·用不上
師德師風培訓講座講稿:
首先,我覺得應該真誠無私地熱愛學生。要把愛播灑到別人心裡,自己心中必須充滿愛的陽光。對學生的熱愛是一個合格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的品質。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才會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才能在工作中兢兢業業。特別是在我們農村學校里,許多後進學生與其他孩子比起來,也許他們得到的老師的愛會少很多很多,但其實在內心,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師和他人的關心和關注。我們更應該給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愛。其實愛學生也是愛自己。給學生帶來快樂的同時,最感到快樂和幸福的應該是教師自己。師生之間互敬互愛,互幫互助,互諒互讓,融洽和諧,怡然陶然,這是一種怎樣幸福而快樂的教育境界。
其次,我覺得應該樂觀全面地評價學生。要贏得學生的喜愛,還要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用樂觀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為所有的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成長和教育環境。在我們傳統的教育中,一貫主張嚴字當頭,所謂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認為對學生不嚴加管教就難以成人,更難以成材。主張採取強制管束、強行灌輸等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和我們時代的主體教育精神是相違背的。因此,我們做教師的,對我們的學生,不妨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從長遠的、發展的角度,用樂觀的態度,全面正確地評價我們的學生,尊重其個性特質,給他們以恰當、必要的引導和幫助。而有了理解和寬容,才會有真正的溝通。真情的貼近,才是贏得學生的有效途徑。
再次,我覺得應該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教師的工作是專門教育人的工作,其對象是洋溢著青春活力、感情和思想都十分活躍的青少年學生。永遠保持年輕的心態,對於教師及其所教育的學生,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有年輕心態的教師,無論他的實際年齡有多大,他也能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對新事物、新思想、新觀念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密切的關注。具有年輕心態的教師,能夠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情緒。教師只有保持熱情開朗的性格、平靜快樂的心境,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也才能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接觸中創造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也才會更受學生喜歡。
3. 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的職業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是調節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教師與領導、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行為准則。師德是教師立身之本.教師的行為舉止,言談風貌都會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需要從小 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
4. 教師職業道德高頻考點——關愛學生
教師招聘考試中教師職業道德是重要的考點之一,有些地區把教師職業道德放在了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考察內容,因此這部分知識的備考一方面要與法規相關內容區別開來,同時也要與法規相關知識點結合起來,能夠做到融會貫通。中公講師將在此幫您梳理這部分的考情,首先幫大家明確教師職業道德高頻考點之一關愛學生,為您的備考提供幫助。
一、關愛學生內涵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有兩個版本,1997年修訂版本和2008年修訂版本。關愛學生這一職業道德是08年版本的說法,97年版本稱為是熱愛學生。關愛學生和熱愛學生內涵是一樣的,因此,下面的介紹統一使用08年修訂版關愛學生。
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從內涵上就要明確關愛學生包含的四層含義:(1)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就要求老師要明確教育公平,對待班級學生要公正平等,不能區別對待。(2)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對待學生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另一方面要尊重,理解,即是師者也是朋友。(3)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這一點著重強調學生的身體健康,保障學生生命安全,另一方面學生是責權的主體,教師要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如受教育權、人身權、財產權等。(4)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一點要求教師要關心和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權。
二、關愛學生考題
1、師德的靈魂( )
A.愛崗敬業 B.教書育人 C.關愛學生 D.為人師表
答案:C。
5. 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工作作風,社會交往諸多方面都能體現出教師熱愛學生的師德修養。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工作作風,好的社會交往,好的口碑就是一盞指路明燈。
6. 聽了專家關於師德師風講座後的心得體會
高尚的師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
首先,老師要為人師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別要注重身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事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麼人,自己應當是這種人。
其次,凡要求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不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去愛護人。
熱愛學生,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一部分學生,而冷淡或歧視另一部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這就要求我們做思想工作時應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來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我們教師只有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尚師德的人,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呼喚,更好地培養「四有」新人,不辜負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
我覺得新時代的師德師風應該是與傳統的標准揉在一起的。我們對班主任的選擇標準是:平易近人、嚴中帶慈、公平待人、勤奮好學。嚴厲並不是苛刻,老師也是有七情六慾的,但不能把學生當作發泄的對象,這不是教育學生。我覺得傳統中的師德師風與新時期的師德師風都應該是一樣的,但現在存在的區別在於:師生關系的變化。以前的學生對教師要絕對服從,但現在則要求教師對學生也應尊重,這是個進步。因此,新時代的教師在關愛和嚴格要求學生上要提出新的標准。
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我認為素質教育,事實上,首先應該提高自身素質的是教師、家長、各級領導、公務員和明星們。教師的素質不高,肯定難以教出高素質的學生。家長是子女的第一老師,孩子們在家的時間顯然多於在校,如果家長文化素質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規矩,孩子們怎會有高質量的成長?各級領導及公務員則無疑代表著政府的形象,如果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們長大後怎麼去盡心地為國為民素質教育提了多年,也實施了好幾年,但效果並不理想,我們很有必要先認清究竟什麼才是素質,咱們需要具備些什麼素質。強調素質不等於忽視品德。
7. 為什麼關愛學生是師德靈魂
關愛學生是師德靈魂,如果一個老師不關愛孩子,對孩子沒有愛心。他就不配當一個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