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

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

發布時間: 2021-02-18 07:21:04

㈠ 信不誣哉的信字什麼意思

信不誣哉的信字是確實的意思。

出處: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事從侄內虞敦言。狼子野心,容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於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譯文:這個故事從侄虞敦聽回來。狼子的這種野心,確實沒有誣蔑它們啊!但是凶惡本性只不過是逃跑罷了。表面對別人很好,可在心中卻有不利於別人的想法,這可不僅僅是野心了。野獸這樣兇狠殘暴,這個人為什麼還要養它,給自己製造禍害呢?

(1)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擴展閱讀

在時間上,《閱微草堂筆記》主要搜輯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當時代前後的流傳的鄉野怪譚,或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其涵蓋的范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滇黔等地。

同時《閱微草堂筆記》有意模仿宋代筆記小說質朴簡淡的文風,曾在歷史上一時享有同《紅樓夢》、《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的盛譽。崇文書局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的《閱微草堂筆記》入選2019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第二批。

㈡ 青年教師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存在哪些常見問題

學校發展很重要的一項是教師的發展,而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因此,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關繫到教師自身發展及學校發展的雙贏。如何讓教師由「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一、課題實施方案(一)理論學習與准備1、成立教師專業化發展領導小組,教師專業化發展學術委員會,制訂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章程。從推進制度、環境、待遇、輿論導向等方面出發,營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科水平督導制度、學期教師個體教育教學質量考核制度;二是通過制定高中考獎教金方案,對教師應對高考中考的教學能力進行分析評價;三是鼓勵教師制訂教師個性化發展計劃,凸顯自身教育教學風格;四是學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師榮譽獎勵機制與示範平台,為教師提供專業化發展的廣闊的交流平台,努力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動態的、促進式的作用。2、繼續實施135工程。學校在培養新教師成為骨幹教師的過程中,實施135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師:一年適應,三年勝任,五年成為骨幹。在青年教師的培養管理上,實行責任、義務、機會並存原則,健全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學校要求教齡三年以上青年骨幹教師嘗試小課題研究,並為青年教師創造參加各種研討會、學科交流機會,不斷提高他們知名度,為他們發展創造條件。3、鋪設教師多樣化發展平台。採用「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交流發展平台。邀請知名專家,如趙公明、張福濤、李元昌等來校做報告,並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理論和業務培訓。還分期分批到山東兗州一中、杜郎口中學、章丘四中、壽光一中、江西臨川一中、浙江寧波四中、山西師大附中、寧夏銀川一中、六盤山中學、衡水中學、宣化一中、鹿泉一中等學校學習。所有課題組成員均參加了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和東北師大舉的研究生班學習。4、經常性開展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全面提升研究水平。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實行集中與自學相結合的靈活方式。集中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饒從滿、楊秀玉、鄧濤著《教師專業發展》著作;以自學方式完成了《中國教育報》刊載的《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全體成員都有詳細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三)總結提高階段1、完善各部分階段成果,把理論再次用於實踐,在此基礎上總結反思。2、成果展示。二、實施過程1、建立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檔案袋。學校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建立完整、系統的教師業務檔案,通過「教師專業成長檔案袋」真實記錄教師專業發展等情況。把過程管理納入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求教師重點做好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後反思。具體做法是:教師在備課前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回顧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反思,對教學手段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教學中的反思要求教師根據課堂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與教學預設出入的原因,調控策略措施,從而保證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主要進行批判性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反應、教學中的經驗、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理性分析、研究、總結、積累經驗。我們以教學敘事、教學隨筆為載體,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教育、教學中每天都發生著鮮活的、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或使教師疑慮、困惑,或使教師激動、興奮,每一個小故事都有必要讓教師去挖掘、去反思。每一個故事都會給教師以啟迪,使其領悟到教育真諦。因此,我們通過推動教育故事、教學隨筆的撰寫,引導教師去反思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使教師學習理論、鑽研業務。比如我們在上完一節課後會將課上感覺特好的成功點記錄,及時記下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片段「鏡頭」如師生對答、學生爭論、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點。具體事例如在講成語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從興趣入手,借用電視中一些節目形式,採用比賽的方法,把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把活動分成了六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快樂中達到「溫故知新」「厚積薄發」的目的。整個活動過程要活而有序,由選好的學生主持人主持。主持人的靈活性要強,要能夠把握活動時間、控制活動場面、調動學生全員參與。這一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它符合語文新課標的精神,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成語的主動性,而且使他們體驗到了無窮的學習樂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他們聽、說、演、思及與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活動不僅適合成語學習,也適合其它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如語音、文字、標點、文學常識、名言名句等。實踐證明,教師能夠在教育故事、教學隨筆中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覺地調整教學行為,並通過教育故事、教學隨筆的交流讓老師們分享他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反思為教師提供了再創造的沃土,張揚了教師個性,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促使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2、提高教師知識創新的能力。首先豐富的知識是教師創新素質發展的基礎。教師要掌握本專業知識和前沿知識,掌握的專業知識要要遠遠超過所教授的課程的水平,對本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深刻的理解,對本學科在其他方面的應用有豐富的經驗,並且本專業范圍內新思想、新成果和發展趨勢。有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就能為知識的創新奠定基礎。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要了解相關個學科領域的知識,特別是和本學科練習密切的知識。還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為人們提供了解和儲存知識方法。只有在不斷創新和豐富自己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才能游刃有餘,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其次,要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的教育觀念、個人素質、教學方法等因素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關繫到教育對象的的素質。從2009年河北省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在全校形成並推廣「5+課間+40」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樂學、善學、創新、高效。教師的創新素質是在探索的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師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研究、改進,從而構建更為合理的教學內容,為實現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保證。從2009年開始,學校也不斷地對教師進行創新培訓。每周一次從不間斷,學校領導和老師不斷外出學習,還請專家到學校進行指導。例如請到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譚迪熬老師專門進行了創新教育講座。在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創新有了豐碩的成果,現在已經有27位同學獲得了專利證書。從2010年9月開始,通用技術教學與學科課程全面轉軌,力戒照本宣科現象,實行「1+1+1」教學模式,即「一節創新方法課加一節動手能力課+一節通用技術課」。加大對通用技術任課教師的創新能力培訓力度,變應試教學為創新能力教學,由注重學生學考過關率轉為注重創意提交率和專利轉化率。3、學校計劃在新建的科技實驗樓中建立「臨城中學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充分發揮好學校優勢,努力營造校園的創新教育氛圍,開展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為主的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提高我校在學生和全縣青少年的科學素養。4、研修校本教材,拓寬科技教育途徑。學校也積極開發和使用校本教材,通過課堂滲透和課外科技活動,拓寬科技教育途徑,進一步提高師生的科技、文化素養。目前,學校創新教育骨幹教師申報的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正在積極進行當中,臨城中學努力將有關創新教育內容的校本教材推廣使用。5、專家引領方向。在衡水召開的課題會上,薛建方校長介紹臨城中學以反思為切入點,從創新理念,加快學校管理轉軌;強練內功,以學促教;構建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得到了專家的指導和好評。2月13日又邀請了全國十佳創新名師李昌旺到校做創新教育報告。6月14日邀請長沙市譚迪熬教授做了師生共同參加的科技發明報告。我們積極與邢台市科技局專家聯系,邀請他們到校舉了六次創新與專利知識講座。通過培訓建立了一支70人的具有較高專業知識水平,富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創新教育骨幹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校園專利工作者。6、開展創新優質課大賽。許多理化生老師學生參與其中,將原來教材上難繁的試驗加以改進。在比賽中,課題組成員本著求真、求實、創新的原則,真正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7、文科教師也從不同方面,創造性開展教學,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大膽放手,比如,讓學生出試卷,讓學生來設置問題情景,開展熱點新聞評論,講哲理故事,讓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等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把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引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根據智商劃分標准,對高中低智商的學生制定不同學習策略,營造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的氣場。8、進行專題培訓。電教處主任牽頭組織分期分批開展有關創新的專業培訓。三、總結與反思盡管我們對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認識還比較粗淺,實踐活動的系統性、層次性還不高,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師專業發展態勢已經初顯。欣喜的看到教師的觀念在轉變:由封閉轉為開放,由僵化轉為活躍;由個人主義轉為團隊精神;由業務型轉為科研型;由單純的管理轉為管理與服務並重。教師的學習慾望強烈了,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外出參觀學習,積極參加研究生班學習,認真研究高考大綱等活動踴躍。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也發現了兩點不足:1、對學習的理念方法認知不夠。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路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給我們教師自身發展帶來了一定困難。2、學習成果難以跟蹤和檢驗。學習的心得成果只有經過長期調整修正,才能變成習慣,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難以跟蹤和檢驗的,而對於人的本性,則比較傾向於能看到短期好處,不太重視長期影響,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

㈢ 學校在關心與促進教師發展方面存在什麼問題如何改進

學校發展很重要的一項是教師的發展,而青年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因此,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關繫到教師自身發展及學校發展的雙贏。如何讓教師由「要我發展」轉變為「我要發展」。
一、課題實施方案
(一)理論學習與准備
1、成立教師專業化發展領導小組,教師專業化發展學術委員會,制訂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章程。從推進制度、環境、待遇、輿論導向等方面出發,營造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學科水平督導制度、學期教師個體教育教學質量考核制度;二是通過制定高中考獎教金方案,對教師應對高考中考的教學能力進行分析評價;三是鼓勵教師制訂教師個性化發展計劃,凸顯自身教育教學風格;四是學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師榮譽獎勵機制與示範平台,為教師提供專業化發展的廣闊的交流平台,努力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動態的、促進式的作用。
2、繼續實施135工程。學校在培養新教師成為骨幹教師的過程中,實施135工程,即要求青年教師:一年適應,三年勝任,五年成為骨幹。在青年教師的培養管理上,實行責任、義務、機會並存原則,健全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學校要求教齡三年以上青年骨幹教師嘗試小課題研究,並為青年教師創造參加各種研討會、學科交流機會,不斷提高他們知名度,為他們發展創造條件。
3、鋪設教師多樣化發展平台。採用「請進來」「走出去」雙向交流發展平台。邀請知名專家,如趙公明、張福濤、李元昌等來校做報告,並對課題組成員進行了理論和業務培訓。還分期分批到山東兗州一中、杜郎口中學、章丘四中、壽光一中、江西臨川一中、浙江寧波四中、山西師大附中、寧夏銀川一中、六盤山中學、衡水中學、宣化一中、鹿泉一中等學校學習。所有課題組成員均參加了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和東北師大舉辦的研究生班學習。
4、經常性開展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全面提升研究水平。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實行集中與自學相結合的靈活方式。集中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饒從滿、楊秀玉、鄧濤著《教師專業發展》著作;以自學方式完成了《中國教育報》刊載的《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全體成員都有詳細的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
(三)總結提高階段
1、完善各部分階段成果,把理論再次用於實踐,在此基礎上總結反思。
2、成果展示。
二、實施過程
1、建立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檔案袋。學校制定了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建立完整、系統的教師業務檔案,通過「教師專業成長檔案袋」真實記錄教師專業發展等情況。把過程管理納入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要求教師重點做好教前反思、教中反思、教後反思。具體做法是:教師在備課前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回顧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反思,對教學手段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教學中的反思要求教師根據課堂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與教學預設出入的原因,調控策略措施,從而保證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主要進行批判性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反應、教學中的經驗、問題與不足及時進行理性分析、研究、總結、積累經驗。
我們以教學敘事、教學隨筆為載體,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教育、教學中每天都發生著鮮活的、生動的故事,這些故事,或使教師疑慮、困惑,或使教師激動、興奮,每一個小故事都有必要讓教師去挖掘、去反思。每一個故事都會給教師以啟迪,使其領悟到教育真諦。因此,我們通過推動教育故事、教學隨筆的撰寫,引導教師去反思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使教師學習理論、鑽研業務。比如我們在上完一節課後會將課上感覺特好的成功點記錄,及時記下教學中引起師生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上一些精彩的片段「鏡頭」如師生對答、學生爭論、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點。具體事例如在講成語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從興趣入手,借用電視中一些節目形式,採用比賽的方法,把全班同學分成四組,把活動分成了六個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快樂中達到「溫故知新」「厚積薄發」的目的。整個活動過程要活而有序,由選好的學生主持人主持。主持人的靈活性要強,要能夠把握活動時間、控制活動場面、調動學生全員參與。這一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它符合語文新課標的精神,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成語的主動性,而且使他們體驗到了無窮的學習樂趣,更重要的是鍛煉了他們聽、說、演、思及與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活動不僅適合成語學習,也適合其它語文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如語音、文字、標點、文學常識、名言名句等。
實踐證明,教師能夠在教育故事、教學隨筆中研究自己、反省自己,自覺地調整教學行為,並通過教育故事、教學隨筆的交流讓老師們分享他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反思為教師提供了再創造的沃土,張揚了教師個性,提高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促使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2、提高教師知識創新的能力。首先豐富的知識是教師創新素質發展的基礎。教師要掌握本專業知識和前沿知識,掌握的專業知識要要遠遠超過所教授的課程的水平,對本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深刻的理解,對本學科在其他方面的應用有豐富的經驗,並且本專業范圍內新思想、新成果和發展趨勢。有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就能為知識的創新奠定基礎。除了專業知識之外,還要了解相關個學科領域的知識,特別是和本學科練習密切的知識。還應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為人們提供了解和儲存知識方法。只有在不斷創新和豐富自己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才能游刃有餘,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
其次,要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的教育觀念、個人素質、教學方法等因素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關繫到教育對象的的素質。從2009年河北省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以來,學校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在全校形成並推廣「5+課間+40」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樂學、善學、創新、高效。教師的創新素質是在探索的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師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加以反思、研究、改進,從而構建更為合理的教學內容,為實現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提供保證。從2009年開始,學校也不斷地對教師進行創新培訓。每周一次從不間斷,學校領導和老師不斷外出學習,還請專家到學校進行指導。例如請到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譚迪熬老師專門進行了創新教育講座。在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的創新有了豐碩的成果,現在已經有27位同學獲得了專利證書。
從2010年9月開始,通用技術教學與學科課程全面轉軌,力戒照本宣科現象,實行「1+1+1」教學模式,即「一節創新方法課加一節動手能力課+一節通用技術課」。加大對通用技術任課教師的創新能力培訓力度,變應試教學為創新能力教學,由注重學生學考過關率轉為注重創意提交率和專利轉化率。
3、學校計劃在新建的科技實驗樓中建立「臨城中學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充分發揮好學校優勢,努力營造校園的創新教育氛圍,開展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知識為主的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提高我校在學生和全縣青少年的科學素養。
4、研修校本教材,拓寬科技教育途徑。學校也積極開發和使用校本教材,通過課堂滲透和課外科技活動,拓寬科技教育途徑,進一步提高師生的科技、文化素養。目前,學校創新教育骨幹教師申報的校本教材的編寫工作正在積極進行當中,臨城中學努力將有關創新教育內容的校本教材推廣使用。
5、專家引領方向。在衡水召開的課題會上,薛建方校長介紹臨城中學以反思為切入點,從創新理念,加快學校管理轉軌;強練內功,以學促教;構建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學生自主發展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得到了專家的指導和好評。2月13日又邀請了全國十佳創新名師李昌旺到校做創新教育報告。6月14日邀請長沙市譚迪熬教授做了師生共同參加的科技發明報告。我們積極與邢台市科技局專家聯系,邀請他們到校舉辦了六次創新與專利知識講座。通過培訓建立了一支70人的具有較高專業知識水平,富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創新教育骨幹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校園專利工作者。
6、開展創新優質課大賽。許多理化生老師學生參與其中,將原來教材上難繁的試驗加以改進。在比賽中,課題組成員本著求真、求實、創新的原則,真正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文科教師也從不同方面,創造性開展教學,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大膽放手,比如,讓學生出試卷,讓學生來設置問題情景,開展熱點新聞評論,講哲理故事,讓學生發表自己看法等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把革命的批判的精神引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根據智商劃分標准,對高中低智商的學生制定不同學習策略,營造每個學生都可以成才的氣場。
8、進行專題培訓。電教處主任牽頭組織分期分批開展有關創新的專業培訓。
三、總結與反思
盡管我們對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的認識還比較粗淺,實踐活動的系統性、層次性還不高,但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教師專業發展態勢已經初顯。欣喜的看到教師的觀念在轉變:由封閉轉為開放,由僵化轉為活躍;由個人主義轉為團隊精神;由業務型轉為科研型;由單純的管理轉為管理與服務並重。教師的學習慾望強烈了,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外出參觀學習,積極參加研究生班學習,認真研究高考大綱等活動踴躍。
在課題研究中,我們也發現了兩點不足:
1、對學習的理念方法認知不夠。當今社會和環境的快速變化要求組織和個人具備優秀的學習能力,學習和適應這種變化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讓我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個人學習已經延伸為終身學習、組織學習,不僅是學習理論知識,而且更要在實踐中、新事物中快速學習,向社會經濟生活中所有對象學習。學習的方式也在不停地更新,除了傳統學習方式,基於網路媒介的學習更是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培養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為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方向。認識不到學習的這些變化給我們教師自身發展帶來了一定困難。
2、學習成果難以跟蹤和檢驗。學習的心得成果只有經過長期調整修正,才能變成習慣,才能根深蒂固在思想里,也才能成為性格中的一部分。而這些都是難以跟蹤和檢驗的,而對於人的本性,則比較傾向於能看到短期好處,不太重視長期影響,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

㈣ 簡墨的主要成就:

中國文化之美系列叢書:《京昆之美》《書法之美》《國畫之美》《唐詩之美》《宋詞之美》《元曲之美》《民樂之美》《詩性之美》,共八部,計150多萬字;此項寫作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這是中國第一部由同一位作家撰寫、全方位、多門類闡釋中國藝術之美的文學專著,內容豐富,手法多樣。
中國文聯副主席夏潮、著名作家張煒、趙德發、王劍冰、劉亮程、著名評論家彭學明、李掖平等重點推薦。
專家評價:「簡墨將沉靜、深微的生命體驗融於廣博的知識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間,穿梭自由。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其語言,豐贍明澈,充滿張力,展示了漢語的綿密和純粹。……這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字穿越於文學與藝術之間,以現代人的眼光、現代人的語言詮釋古老的中國藝術,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簡墨的寫作是對消費時代逆流而上的『反叛』,裡面既有作家對美好事物的守護,也有對歷史責任的擔當。」
與當下文壇某些急功近利寫作相比,簡墨營造了一個甘守寂寞的世界——她蟄伏5年,推出了這件總共8部的重磅作品,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京昆之美》:摩挲戲文,訴說靈魂,滋味魅惑,遼闊深遠,詮釋大寫的人性;
《民樂之美》:細摩樂器,兼品樂曲,先鋒手法,文字天成,詩意爛漫;
《書法之美》:作者融自身書家的體驗,談字論藝,悟性引領審美,彰顯書法背後的光芒;
《國畫之美》:深入剖析作品,行文溫煦動人,語言大氣,質地結實,用人物串聯起中國古代美術史;
《唐詩之美》:以豪壯曠放為軸,盡寫大唐風骨;
《宋詞之美》:以溫婉低回為線,傾吐有情之語;
《元曲之美》:以粗糲顆粒為核,長嘯出世心緒;
《詩性之美》:刻畫經典名著的細節,挖掘無名氏詩歌的偉大,沉潛咀嚼,吐唾重塑,不乏神來之筆。
讀書筆記集《沉醉——中外經典名著嘆美》;
讀書筆記集《那些花兒——中國古代無名氏詩歌鑒賞》;
主題散文集《唇語》;
主題散文集《從前啊》;
主題散文集《詩意的城池》姊妹篇:《山水濟南》《二安詞話》;
長篇小說《原野三種》;等。
跟帖者眾。此後,獲全國著名作家、評論家的一致贊揚和眾多讀者矚目。
迄今出版中國文化之美系列(《京昆之美》《民樂之美》《書法之美》《國畫之美》《唐詩之美》《宋詞之美》《元曲之美》《詩性之美》)八部、《詩意的城池》姊妹篇:《二安詞話》、《山水濟南》等文集。《京昆之美》入選中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書法之美》被全國三十餘家網站轉載,中國書協《書法教育》全文連載;《山水濟南》《二安詞話》被定為2013年第十屆中國文化藝術節的禮品書。中國文化之美系列一經出版便被大量報道,簽售火爆,《中國教育報》、《走向世界》等報刊各以長達萬言的篇幅給予報道和高度評價。
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展事,曾於日本新居濱市舉辦個人書展。書風淡雅,靜氣,意趣高古。
2010—2013年,獲萬松浦文學新人獎、齊魯文化之星、孫犁散文獎一等獎等;
2012年,其「中國文化之美」系列的第一部——《京昆之美》,以全票、第一名的好成績獲「孫犁散文獎」散文集類一等獎(全國僅有4部專著獲此殊榮)。 2013年初,在繪畫、建築、戲曲、收藏、主持、史學研究等文化類別中,作為唯一的作家代表和最年輕的受獎者,當選「2012年度影響濟南十大文化人物」。同時得獎的有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黎青、國際著名建築設計師、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設計者保羅·安德魯、國際著名策展人溫琴佐·桑弗、山東琴書傳承人姚忠賢等,規模涉及眾多國內外為濟南做出突出貢獻的文化名人。
2013年3月,作為唯一的散文家代表,作品被「山東女作家作品研討會」重點研討。其中,小說代表4位,詩歌代表1位,兒童文學代表1位,散文代表1位。
2013年11月,中國文聯在北京召開「簡墨作品研討會」,對簡墨的文學成就給予了高度肯定。
2014年2月,成為山東省作協唯一一位女散文簽約作家。

熱點內容
日本教師美女 發布:2025-07-21 12:00:49 瀏覽:961
語文添加符號 發布:2025-07-21 09:48:00 瀏覽:15
班主任德育故事演講稿 發布:2025-07-21 08:55:41 瀏覽:467
師德專題報告 發布:2025-07-21 08:38:32 瀏覽:274
師德師風專業發展總結 發布:2025-07-21 06:32:21 瀏覽:357
四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測試卷 發布:2025-07-21 06:27:32 瀏覽:471
師德師風心得體會100篇 發布:2025-07-21 04:43:39 瀏覽:376
基礎課教學部 發布:2025-07-21 04:35:47 瀏覽:167
撫州市教育局電話 發布:2025-07-21 04:08:43 瀏覽:736
長沙素質教育 發布:2025-07-21 04:00:17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