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師生
⑴ 在師生聯誼晚會上,化學老師表演了「吹氣生火」的魔術。用棉花將一種淡黃色的固體包裹其中,將一根長玻璃
(1)放熱 (2)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 (3)錯誤;可能有碳酸內鈉存在;CaCl 2 ; CaCl 2 +Na 2 CO 3 ===CaCO 3 ↓容+2NaCl; 酚酞 (4)NaOH (5)水 |
⑵ 課堂上老師完成了碳酸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的演示實驗後,對渾濁液體過濾得到澄清濾液;接著師生對話如
根據碳酸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若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若反應中碳酸鈉有剩餘,所得溶液則為氫氧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的混合溶液;若反應中氫氧化鈣溶液有剩餘,所得溶液則為氫氧化鈉溶液與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其中兩種可能已被另兩位同學做了猜想,所以,丁的猜想只能為:氫氧化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的混合物;
故答案為:可能含有NaOH和Ca(OH)2;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同屬於鹼,其化學性質很相似,但在發生反應時所現象的現象卻因金屬離子的不同而不同;如與氣體二氧化碳反應時,氫氧化鈣能形成沉澱而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鈉而無明顯現象;利用變化時現象的不同,可證明氫氧化鈣的存在;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通入二氧化碳 | 出現白色渾濁 |
(3)向氫氧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稀鹽酸時,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的少量氣體會被氫氧化鈉吸收而觀察不到有氣體放出,因此,滴加少量稀鹽酸看不到氣泡不能得到溶液不含碳酸鈉的結論;但甲同學誤認為如有碳酸鈉,加入足量稀鹽酸會產生氣體.故答案為:如有碳酸鈉,加入足量稀鹽酸會產生氣體.
(4)若甲的猜想成立,則加入的Na2CO3應是過量,由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知,
106 80
Na2CO3與生成的NaOH之間的質量比為:大於106:80,故填:大於106:80;
⑶ 化學實驗報告
小組交流】 小組1:A試管始終有氣泡產生(期間僅3分鍾),是二氧化碳氣體B試管沒氣泡產生。C試管迅速產生氣泡,又迅速停止。是二氧化碳氣體D試管迅速產生氣泡,又迅速停止。是二氧化碳氣體制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石灰石和稀鹽酸。小組2:B試管開始有少量氣泡產生後停止產生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制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石灰石和稀鹽酸。【教師歸納】各組觀察實驗都非常細致。制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石灰石和稀鹽酸。【教師板書】CaCO3+2HCl = CaCl2+H2O+CO2↑CaCO3+H2SO4 = CaSO4↓+H2O+CO2↑Na2CO3+2HCl = 2NaCl+H2O+CO2↑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教師講解】硫酸鈣微溶於水,阻礙反應進行。碳酸鈉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太快,難收集氣體,碳酸鈣與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適中,因此實驗室選擇它們做為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葯品。【點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巧妙地設計創新實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完整分析製取二氧化碳選擇葯品的課題。這是本節精華之處。【創設問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溶於水。請選擇制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師生交流】討論中選擇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點評】處理上好似過渡,又有點明下面實驗關鍵作用。【小組實驗】自己動手制一瓶二氧化碳,且注意驗滿。(其中5、6組無火柴,但有澄清石灰水和玻璃棒)【師生交流】各小組驗滿的方法:小組2:將燃燒的火柴放在瓶口上方。燃燒的火柴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滿。小組6:將有玻璃棒澄清石灰水在瓶口上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已滿。【點評】實驗方案不是唯一的,要從實際出發,啟迪發散思維。【教師講解】同學們所用方法都正確,這是二氧化碳的性質,下面我們加以分析。【教師板書】CO2物理性質:【多媒體展示】液態CO2滅火;固態CO2是乾冰,能人工降雨;〖故事〗死狗洞。學生填表氣體H2O2CH4CO2空氣相對分子質量 29與空氣密度比較 (向上、向下)排空氣法 【教師歸納】理論上證明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下面用實驗加以驗證。【學生實驗】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用下面二個方案加以驗證CO2A:將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入已平衡的天平的燒杯中,觀察是否平衡。【學生小組實驗】現象不明顯,但有時發現天平稍微向傾入二氧化碳的一端傾斜。【教師講解】室溫下每22.4升CO2質量為44克,每22.4升空氣質量為29克。我們用的燒杯體積為20毫升,倒入CO2前後質量相差不大。而托盤天平能稱准到0.1克。若操作中有CO2損失,現象就不明顯。要求做實驗細心認真科學嚴謹。CO2B:在燒杯中放兩支高低不同燃燒的蠟燭。將收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傾倒入燒杯,觀察現象。學生小組1、2、5、6:蠟燭從低到高依次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既不燃燒又不支持燃燒,有滅火作用。學生小組3:蠟燭都不熄滅。學生小組4:高處蠟燭先熄滅。低處蠟燭後熄滅。 【教師講解】學生小組3做出蠟燭都不熄滅的現象可能是在傾倒過程中蠟燭燃燒形成的熱氣流阻止二氧化碳的倒入燒杯。學生小組4做出高處蠟燭先熄滅,低處蠟燭後熄滅。可能是二氧化碳倒入過程中,二氧化碳恰好倒入到高處蠟燭的火焰上,因此出現高處蠟燭先熄滅。CO2為了防止小組3、4現象不明顯,應對此實驗做進一步的改進使二氧化碳順利地倒入燒杯底部。可增加一種儀器―――漏斗。如圖所示。【教師講解】漏斗能使二氧化碳倒入到燒杯底部且避免倒入蠟燭的火焰上。【點評】教師能改進實驗,使實驗效果明顯清晰。根據實際從出發,分析實驗的成功和失敗。從而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教師板書】二氧化碳化學性質CO2CO2乾燥石蕊試紙CO2濕潤石蕊試紙石蕊試液【教師講解】二氧化碳溶於水,可製做汽水。這一點同學們都知道。下面我們用實驗加以驗證二氧化碳溶於水。【創新實驗】分別將二氧化碳通入三支試管中,A試管中放入乾燥的藍色石蕊試紙。B試管中放入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C試管中放入藍色石蕊試液。觀察現象。 現象:A乾燥的藍色石蕊試紙不變色,仍為藍色。B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C藍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教師講解】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色。但二氧化碳溶於水後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變紅色。CO2+H2O = H2CO3H2CO3受熱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請同學們給變紅色的液體加熱,觀察現象。【教師講解】加熱後液體又變為藍色。原因是 H2CO3 CO2↑+H2O【點評】本實驗分析是二氧化碳還是碳酸使石蕊試液變紅色的難點問題。設計實驗簡單新穎。【創設問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也是同學們都知道的,下面請同學們自己選擇實驗,請先說明原理後做實驗加以驗證。【學生分析】A組:向塗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上吹氣,觀察現象。因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CO2B組:向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通入CO2,觀察現象。C組:向充滿CO2的飲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迅速擰緊瓶塞,振盪,觀察現象。D組:將充滿CO2的試管倒扣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觀察現象。(教師與學生交流後,學生開始實驗)。【教師板書】教師板書:Ca(OH)2+CO2=CaCO3↓+H2O【教師講解】A組、B組澄清石灰水都變渾濁,C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飲料瓶變癟。D組試管中氣體體積減少,且試管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點評】學生熟知的內容,老師不要講,而是啟發學生如何去用,形成自己的特色。開發自己的發明創造。學生交流時又使每個學生大開眼階,別有洞天。【多媒體課件】多媒體展示鞏固練習:1、加熱固體碳酸氫鈉生成碳酸鈉固體、水和CO22NaHCO3 Na2CO3+CO2↑+H2O請選擇下列儀器製取CO2 2、長期盛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壁上有一層白色物質,它是如何生成的?如何選擇合適的葯品除去?【點評】兩個習題真是畫龍點晴,考察本節重點、難點的掌握情況。【創新作業】1、利用家庭廚房中的食鹽、純鹼、白醋和醬油,制一飲料瓶二氧化碳。【點評】從生活實際出發,說明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得,激發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2、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理論上有①收集滿的二氧化碳氣球下沉。②兩端有紙筒的杠桿已平衡,將收集滿的二氧化碳傾入其中一紙筒,杠桿不再平衡。③將收集滿的二氧化碳傾入有高低不同的蠟燭的燒杯中,低處蠟燭先熄滅。請你用實驗證實其中可行的實驗。【點評】理論與事實存在一定的距離,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種方法證明二氧化碳比空氣密度大,理由不足,因為氣球本身也有質量。充滿空氣的氣球也是下沉的。第二種方法,第三種方法現象較明顯。3、燒水的水壺水垢是怎樣形成的,主要成份是什麼?如何除水垢?可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點評】從課本獲得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比較形成學科滲透,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能力。家庭中常用熱脹冷縮知識除去水垢,學生可能選擇用稀鹽酸,實際上用稀鹽酸不科學,而用食醋除去水垢。【綜評】本節課教師已融入到學生探究活動中,重視「過程教學」,這正是課程改革的精髓。FLASH課件製作精美,動畫逼真,體現教師深厚編程功底。實驗改進新穎高效,媒體運用得當。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⑷ 粉塵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鈣過多吸入會不會與體內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
徹底消除教室粉筆粉塵污染
保護師生身心健康
粉筆教具是目前教學的必備工具,用它來傳授知識,是最原始和最傳統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粉筆從其應用到現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人類的教育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歷史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類對粉筆教具的認識不斷提高,即粉筆給人類教育事業帶來進步和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給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及學生帶來巨大的危害。
根據全國和我省部分調研資料顯示,隨著社會進步和社會節奏的加快,教師職業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職業病呈現多樣化方向發展,其中粉塵引起的塵肺以及各種急慢性呼吸道疾病是中國目前職業病中最主要,危害最嚴重和最廣泛的一種。學生近視患病率亦逐年上升,到了異常嚴重的程度。如教育專家田俊於1995年對福州30所中學、6所小學的3125名中小學教師進行的問卷抽樣調查結果表明,中小學教師呼吸系統慢性病患病率較高,常見為慢性咽炎和聲帶疾病。其中男性慢性病患病率為58.53%,女性慢性患病率為61.06%,而且均有隨教齡增長而升高的趨勢,教育專家牛彩英等1996年12月對開封城區240位小學教師進行調查,表明教師存在輕重程度不同的咽喉疾病,發病率為60.4%。教育專家鹿道溫等於1999年對青島162名大學教師進行疾病調查時顯示:慢性咽喉炎89例,佔54.94%,慢性喉炎69例,佔42.59%,均存在著明顯的職業病現狀。據對我市57中、金水區二小等學校共219名教師調查的結果顯示:教師咽炎患病率為100%、鼻炎患病率為39%、哮喘病患病率為43%、支氣管炎的患病率為8%、塵肺病的患病率為11.76%、癌症患病率為2%。
另對學生由於長期黑板白字、白紙黑字、以及教室粉塵污染所引發學生近視問題的調研資料顯示:我國1992年資料與1980年同類資料相比,10年間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學生視力下降率平均上升了23.45%,目前我國小學生視力低下率達21.91%,初中生為55.86%,高中生為75.79%,大學生接近80%,均每年呈上升趨勢。據對我市金水區二小、鄭州市57中等學校共計2839名學生的調查顯示:鄭州市金水區二小學生弱視率為15.76%、鄭州市57中初中部學生近視患病率為30.44%、高中學生近視患病率為74.7%
由於粉塵中含有致癌物質,我國疾病預防中心資料顯示,我國3800萬名專職教師癌症發病率佔到了全國癌症總發病率的20%,為普通群體的8倍強。
通過系統動力模型對教室粉塵的分布及危害作出研究後發現,在講台3m的直徑空間內,工作環境競與煉鋼爐前工人受粉塵危害的嚴重程度極為相似。
粉筆從其化學成分構成上來講,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石灰石)和硫酸鈣(石膏),少量的氧化鈣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屬元素如鐵、鎘等,即使現在市面上原始粉筆的改進型為無塵粉筆,只不過是在原始粉筆中加入油脂或聚醇類物質作粘合劑,再加入比重較大的原料,使粉筆的比重和體積都增大,不易飛散,但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明顯。以粉筆的化學酸鹼度來看屬於弱鹼性物質,從其物理性質即粉筆在書寫和粉筆擦除過程中其主要化學成分,濃度、分散度、比重、形態、硬度、溶解度等來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長時間飄浮在空氣中,嚴重污染室內空氣,危害師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具有現代特徵的現代教具如幻燈機、投影機、電腦以及實驗室等重要設備,影響這些設備的性能,使用質量和壽命。同時由於大量使用必然需要開采大量的石灰石、礦和石膏礦,這樣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的破壞。
其中粉塵對師生的身心健康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對師生呼吸系統的危害
1、 對肺的危害:粉塵對教師身體的危害,以肺最為常見,在教學過程中,粉筆塵很容易被吸入肺以後,多數被阻留在肺泡內,經過一系列的刺激,化學和免疫的作用便可造成肺部損失,包括呼吸系統炎症和肺通氣功能下降,常見的肺部疾病有:慢性、急性肺炎、肺癌、塵肺病等(即粉筆粉塵中含有二氧化硅,被吸入肺部,在肺部游離的二氧化硅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上形成肺纖維化的粉塵,從而使肺泡纖維化,導致肺部呼吸功能下降)。
2、 對上呼吸道的危害:粉筆粉塵進入肺的途徑是通過上呼吸道包括鼻、咽、支氣管,在這一過程中,部分粉塵會停留於上呼吸道,對粘膜上皮細胞產生機械刺激和損壞,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會引起一系列的病變,其中對鼻的影響最常見的是誘發乾燥性鼻炎,其次是肥厚性鼻炎,症狀為鼻腔乾燥、鼻塞、鼻腔粘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對咽的影響主要是誘發慢性咽炎,使咽部乾燥,咯痰不爽、咽痛咽癢;對支氣管的影響主要是誘發慢性支氣管炎,有時還會引發哮喘,另外還有可能引起鼻咽、支氣管等部分的癌變。
二 對其它器官和組織的危害
⑸ 課堂上老師完成了碳酸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的演示實驗後,對渾濁液體過濾得到澄清濾液;接著師生對話如
根據碳酸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發生反應,若恰好完全反應,所得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若反應中碳酸鈉有剩餘,所得溶液為氫氧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的混合溶液;若反應中氫氧化鈣溶液有剩餘,所得溶液則為氫氧化鈉溶液與氫氧化鈣的混合溶液;其中兩種可能已被另兩位同學做了猜想,所以丁的猜想只能為:氫氧化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的混合物;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同屬於鹼,其化學性質很相似,但在發生反應時所現象的現象卻因金屬離子的不同而不同;如與氣體二氧化碳反應時,氫氧化鈣能形成沉澱而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鈉而無明顯現象;利用變化時現象的不同,可證明氫氧化鈣的存在;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通入二氧化碳 | 出現白色沉澱 |
(3)通過向氫氧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稀鹽酸時,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產生的少量氣體會被氫氧化鈉吸收而觀察不到有氣體放出,因此,滴加少量稀鹽酸看不到氣泡不能得到溶液不含碳酸鈉的結論;但甲同學誤認為如有碳酸鈉,加入足量稀鹽酸會產生氣體.
故答案為:可能含有NaOH和Ca(OH)2;
(1)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通入二氧化碳 | 出現白色沉澱 |
(3)如果有碳酸鈉,加入足量稀鹽酸會產生氣體.
⑹ (9分)在師生聯誼晚會上,化學老師表演了「吹氣生火」的魔術。用棉花將一種淡黃色的固體包裹其中,將一
【分析討論】 放熱
猜想Ⅲ:Na 2 CO 3 和NaOH的混合物 驗證Ⅱ:錯誤碳酸鈉的水溶液也呈鹼性,pH也大於7 驗證Ⅲ:CaCl 2 或BaCl 2 其它答案合理給分CaCl 2 +Na 2 CO 3 =CaCO 3 ↓+2NaCl酚酞 【實驗反思】NaOH 【拓展延伸】水 ⑺ 如何解決粉筆產生的粉塵對師生造成的身體傷害
粉筆粉塵侵襲氣管、支氣管,刺激氣管粘膜,損壞纖毛上皮細胞,促使專粘液腺增生、肥大,引屬起支氣管非特異性炎症。 ⑻ 師生互動的例子
創設巧妙的問題情景。 ⑼ 在師生聯誼晚會上,化學老師表演了「吹氣生火」的魔術.用棉花將一種淡黃色的固體包裹其中,將一根長玻璃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