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區師德優秀教師孫榮華
㈠ 健康育人700字的徵文
每學年伊始,柯橋區教體局組織的師德培訓,使全體柯橋區的教師深受教育。特別是優秀教師事跡報告會,令人感動,令人鼓舞。這些教師,一如常人普普通通,並沒有過人的天分,也沒有三頭六臂式的超能,卻通過自己長年累月的不懈堅持與無怨無悔的辛勤付出,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們中,有學校領導,他們殫精竭慮、開拓創新,讓一所所並不起眼的學校,在幾年之內面貌煥然一新、聲名鵲起。為什麼?因為在他們心中,學校就是他的生命,教育就是他畢生的事業。他們中,也有普通教師,他們關愛學生、誨人不倦,把一腔熱情全部奉獻給了學生,使學生成才,受學生愛戴。為什麼?因為在他們的心中,學生是他的的生命,教育是他的全部。這些優秀教師,在自己從事教育工作的這些年裡,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把自己十分的精力、十二分的熱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甚至當事業與家庭利益沖突時,都毫不猶豫地把事業放在首位。正是因為他們對教育事業的虔誠,正是因為他們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畢生所從事的神聖事業,正是因為心中有這樣強烈的信念支撐,他們才能一如常人,卻超越常人。
從遠的來講,我們教育的老祖宗孔子,安貧樂道,誨人不倦,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人,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他的一生,只有一個信念,就是傳播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儒家學說。他一生奔波,從不放棄。他的一生,就是教育的一生,教育就是他一生的事業。
再說近的。建國以來,有千千萬萬的優秀教師,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神聖的事業,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把自己的畢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紮根沂蒙山區的全國教育模範李振華老師,從南京師大畢業後,主動要求到最偏僻的學校去工作,這一干就是整整一生。他多次放棄進城、轉行、提升的機會,安於清貧,樂於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山區的教育事業。一輛自行車騎了46年,一塊手錶戴了43年,從沒有穿過皮鞋,卻在從教的58年中,累計捐資助學達73.65萬元,資助過的學生有2000餘人。全國優秀教師卜延榮,從教38年來,始終紮根農村山區教育第一線,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了農村的孩子,幾次毅然拒絕可以到條件好的地方工作的機會。1990年在家訪路上不慎摔傷,造成右側肢體偏癱,但他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鍛煉用左手重新拿起了粉筆,靠半側肢體堅守教師崗位。紹興縣教育界的老前輩,全國優秀老師、王壇鎮中學校長董先春,為了山區的教育事業,曾捐出一年的工資,改造了學校的破舊校舍,自己卻住在家鄉的老房子里。他把獎金捐給家鄉公益事業,用自己的工資給老師買生活用品、資助結對貧困學生,自己生活卻無比清貧。董校長騎著一輛自家的自行為公事行了幾萬里,硬是沒報銷過一分錢的車費。二十多年來他為王壇中學的發展操勞奔波付出一切,就是出於對山區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教師,為了熱愛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班主任是學校的代課教師,也是我的鄰居。那時候,在學校里教書還不如生產隊掙的工分多,老師全家吃不飽飯,到年終還是生產隊的倒掛戶。盡管如此,他也不肯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不願離開孩子們,寧可清苦點也要留在教育崗位上。那時老師的課務重,白天沒時間備課改作業。多少老師白天上課,晚上把備課本、作業本帶到家裡去完成,一直到深夜。「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燈火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老師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這首歌在別人看來,也許有美化的成分,但對我來講,卻感同身受。每當我聽到這首歌,就會眼含淚花,班主任老師的形象在我心目中無限高大,令人肅然起敬。後來,老師轉正了,現在已退休,但還是關注著國家的教育事業和學校的發展。
後來,我也成為了老師。學校里有許多好老師,令人敬佩,在他們的生命中人生彷彿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書育人。有的老師雖然家離學校不遠,但晚上也不回去,盡管好幾個老師窩在很小的一間屋子裡,條件很艱苦。學校里的事,就是老師們自己的事,大家爭著做,從來不推卻。對待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天都快暗了,還在給學生輔導作業,甚至有留學生吃晚飯的。從來沒有有償家教一說,老師輔導學生那是天經地義的事。要說老師物質上最大的收獲,是一些家長會摘一些自家的新鮮蔬菜給老師送來。工資不高,夠用就好,也不見有老師在抱怨。長期的耳濡目染,使我和他們越走越近。我也從一個毛頭小伙,成長為一名骨幹教師,成長為一名黨員。
曾幾何時,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拜金主義觀念的侵襲,使金錢逐漸成為一切的主宰,收入成為一個人成功與否、地位高低的標准。在此大環境下,作為老師也不能倖免於難。學校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暗流涌動,漸漸地充斥了一種功利與急躁的情緒。教育已不再神聖,教書育人好像已變為謀生的職業,一旦有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可以選擇,老師們也許會不再留戀教育崗位。當不再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的事業時,對工作的執著、對職業的奉獻就會大打折扣:傍晚把學生留下來,無償補課的少了;晚上備課、改作業的基本沒有了;努力鑽研業務、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少了;參加培訓與進修,敷衍了事的多了;雙休日、寒暑假,有償家教的多了……
環境的變化,外界的誘惑,讓教師的心態發生了變化。要讓每一個教師都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些優秀教師一樣,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畢生從事的神聖事業,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不太現實。不能奢求所有教師「愛一行,做一行」,但我想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做一行,愛一行」。既然已經從事了這份職業,就要努力地愛上它,努力地使它成為自己的事業。如果我們只把教師作為自己的一份職業,看作是一個生存的手段,那麼我想,除了中等的職業收入、一般的社會地位之外,你再難獲得其他的滿足感、成就感,甚至會產生厭倦感。所以,我要大聲地呼籲,呼籲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把這工作看作是自己的職業之外,同時也看作是自己的事業。因為於己於公於人,這樣做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於私來講,可以增強對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提升對工作生活的幸福感,擁有更多的職業滿足感;於公,可以讓教育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校獲得社會的肯定與家長的認可;於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成才機會。講大道理比較枯燥,可能不能深入人心,如果僅從教師個人的角度出發,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是事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事業可以使我們充滿對事業神聖的使命感與強烈的責任感。
如果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出於職業劃分,那麼從事業的角度來說,教師就是天底下最神聖的事業。因為教育工作者是關乎每個人生命的事業,教育的神聖偉大是毋庸置疑的。既然教育如此之偉大,那麼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是人類生命成長的天使,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者,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為我們承擔著這樣光榮而神聖的使命驕傲和自豪。為什麼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使命感呢?現實中,我們很多人在工作中,雖然同樣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但總覺得平平淡淡、乏味無趣,我想就是缺少使命感,也可以說是沒有信仰、沒有崇拜。久而久之,工作就會沒有激情、沒有責任,就沒有為神聖的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去追求奉獻的精神。
把教育看作是我們的事業,還會讓我們具有更強烈的責任感。教育者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了責任,教育就會顯得蒼白無力。責任感,讓我們每一個教師能夠主動地承擔起對教育工作的責任,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履行教師的職責與義務,抵禦各種外來因素,如功利主義等的影響,使我們大家更恪盡職守、履行職責,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我們的每一個學生,永葆人民教師的本色,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二、教育事業可以提高我們工作與生活的質量,提升幸福感。
把教師看作是自己的事業,我們就會改變對它的態度,對這份工作充滿著愛。同樣的一件事,付出同樣的努力,如果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去做,可能事半功倍,如果心裡不樂意而硬去完成,那麼除了事倍功半外,同時破壞了自己的心情,影響自己的健康。任何一件事情,你只要從心底里認可,就會喜歡上它的。所以,既然成為了教師,你的教學工作必定是要去完成的,何不懷著快樂的心情去主動接受呢?
可以說,把職業僅僅作為職業,總是被動地從事自己的職業,工作就不會快樂,也不會有成就感,生活工作於他就是一杯枯燥無味的白開水。曾經有三個人一起砌牆,路人問他們在做什麼。第一個人疲憊地說在幹活,第二個人郁悶地說在賺錢,第三個人快樂地說在建高樓大廈。若干年後,第三個人成了建築工程師,而前兩個人依舊在悶悶不樂地砌著牆。不是嗎,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希望,才會有工作的激情,才會享受到工作的快樂與充實,才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促進自己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最終獲得不一樣的成就。哪怕是細小、單調的事,用不同的態度去做,也會有不一樣的意義和結果。
記得上次周一貫老師給我們做講座時,跟大家聊起一個問題,問我們教師一星期中有幾天是最快樂的。不出意外,大多數老師都回答是雙休日的那兩天。究其原因,周老師給我們道出了問題的本質,就是這些老師只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工作,沒有愛上這份工作,所以也沒有享受到工作帶來的快樂。如果我們每一個老師把老師看作是自己的事業,愛上它,象對待自己心愛的事物去看待它,那麼我們在五天的工作日快樂勞作,雙休日快樂休息,我們的生活不是天天快樂了嗎?天天快樂,生活的幸福感也隨之而來,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嗎?
三、教育事業可以使我們擁有更大的職業滿足感與成就感。
當你白發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你會為你自己的一生驕傲嗎?物質生活和你實現的佔有欲,都不會產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才會讓你產生自豪。
做為一名教師,最大的成就是什麼?我想應該是自己的學生學有所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當學生給敬愛的老師寫來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寄來一張張充滿問候的賀卡,甚至到學校、家裡來看望你時,教師的成就感就達到了頂峰。
什麼樣的教師擁有最多的這樣的成就感,我想肯定是一名好老師,是一名深受學生尊重的好老師,把教書育人看作是自己事業的好老師。有的老師也擁有滿足感,我想那隻能算是一種職業滿足感,來自於教師的收入和地位,和大多數的職業相比還具有那麼一些優越感。只有內心愛著學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重大影響的老師,才是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這樣的老師,對學生付出的足夠多,學生永遠也不會忘記。
把教師看作是自己的事業,你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除了教書育人外,還會注重自己的專業發展,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要想有成就,就必須在自己的專業上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來。作為一名老師,當然要爭取成為一個名師,成為學校業務上一塊響當當的牌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地為家長所認可,為學生所愛戴,為領導所肯定。你就會比別人有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多的榮譽,你就會有機會比別人評上更高的職稱,就會收獲比別人更多的尊重。所以,不管從名來講,還是從利來講,為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而努力,都會獲得最大的回報與滿足感。
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愛上它,即使你是被迫選擇,也許並不是你自己最初的選擇。既來之,則安之。你只有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神聖事業,看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更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更快樂於自己的職業,取得更大的成績,擁有更多的回報,才會擁有更多的幸福感與成就感。
教書育人,不僅是我們的職業,更是我們的事業。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