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雙邊活動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數學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一樣,必須版做到教師的教與學權生的學和諧統一,而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於此,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雙邊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傳統教育學派」把教師擺在教學過程的中心位置,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與主導作用,數學教學過程被理解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其高效率體現在有效傳授知識,學生能迅速模仿老師做題,有效應對考試;而實用主義教育學派則把學生擺在教學過程的中心位置,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與能動作用,顯然它們都有各自的缺陷.
B. 《富饒的西沙群島》怎樣設計師生的雙邊活動
西沙群島,中國南海諸島中的四大群島之一,由宣德群島、永樂群島構成,同時專也是我國南海陸屬地面積最多的群島,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
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西沙群島中的珊瑚島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又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20日的西沙之戰,鄧小平提出乘勝收復三島而完成收回[1]。
西沙群島中有人居住的島礁有:①宣德群島里的永興島-石島、趙述島;②永樂群島里的晉卿島、鴨公島、銀嶼、羚羊礁有漁民常住,珊瑚島、琛航島、金銀島有駐軍;其中東島和中建島有駐軍。[2]
C. 怎樣處理教學活動中師生雙邊共同活動
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意思是說只有學生對老師有好感,才能樂於接受老師的教誨,才能構建「學而不厭,誨而不倦」的良好氛圍。這充分說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激活師生之間良好溝通的重要保證,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重要保證,也是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效率、獲得教育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師生關系使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平等,在交互活動中民主,在相處的氛圍上和諧。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心願。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課堂的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兒童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來決定的。」無數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良好,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則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效率的重要保證
思想政治課具有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及實踐性的特點,是綜合性很強的科學與藝術。它的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觀點、付諸行動的復雜過程,也是學生世界觀的形成過程。思想政治課必須主動適應時代需要,「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從這個根本理念出發,就是要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即「本課程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共鳴,就必須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師生積極性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育的前提,是師生共同滿足教學需要,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和保證。師生關系通過情感和激勵的方式來影響教和學的積極性。師生關系融洽能促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可以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信任,教師的要求也就容易被學生接受,這樣就有利於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所產生的高漲的教學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師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教師充滿信心,教師也會不斷增強完成教學任務的決心,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與職業積極性。
三、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學生情感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環境,師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關系。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指出:「學生在課堂上應過著一種積極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是說是沸騰的生活。否則,學生就會終日處於冷漠、驚恐的環境下,常受到無端的指責與呵斥,他們就不可能正常地發展。」
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教學「雙邊」活動的開展
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主導」著學生學習的同時,學生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導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能動性發揮的程度而定。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認為,決定教學效果的主要變數有三個:認知、情感和教學質量。其中,情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變數之一。布盧姆認為,那些帶著興趣和熱情進入學習任務的學生比那些沒有興趣和熱情的學生學習更容易,速度更快,達到的成績水平更高,這就說明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供「能源」,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
五、建立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
1.樹立新型的學生觀
學生觀是教師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及態度與行為,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學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長價值;學生具有主體性,特別是創造性;學生是主體,有正當的權利和利益;學生是完整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正確的學生觀來自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來自教師向學生的學習和對自我的反思。
2.了解學生,主動與學生溝通
教師要想了解和研究學生,就必須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個體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需要、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方法、個性特點、身體狀況和班集體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和研究學生存在於教師教育生活的每一時空。教師要掌握與學生溝通和交往的主動性,經常與學生保持接觸、交心,有意識地做學生生活的老師、知心的朋友。教師要掌握與學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尋找共同的興趣或話題、一起參加活動、邀請學生到家裡做客等。通過各種渠道交換師生之間的信息,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與溝通,為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奠定基礎。
3.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每一次尊重和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都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熱愛學生包括熱愛所有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經常走到學生之中,忌諱挖苦、諷刺學生、粗暴對待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應做到如下要求:首先,用平等的、朋友式的態度教育學生。其次,尊重學生,還表現在尊重學生對教師的意見和批評上。再次,尊重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最後,還要求對學生一視同仁,決不偏愛。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尊重學生。只有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甚至產生「愛屋及烏」的積極心理效應,把教師提供的知識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取,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完成。
4. 鼓勵學生,以藝術的評價激發其學習動因
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群體,易激動,自製力較差,社會經驗欠豐富,往往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此時正是影響師生關系好壞的關鍵時刻。教師如果注意運用恰當的批評藝術,就能贏得學生的信任,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因此,在批評學生的時候,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合理願望,維護他們的自我尊嚴。比如:在指正學生時,可以先從自己問題講起,或迂迴地指出學生的錯誤,或鼓勵學生,使學生產生改正自己錯誤的信心等等。相信在運用恰當的批評方式之後,會使學生接納教師,建構融洽的師生關系。
5.改變教師自身觀念和形象,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在於教師。政治教師不但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學知識,尤其要掌握學科聯系的本領和全方位立體思維的能力。教師只有博覽群書,博採眾長,才能善於設計問題供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思想政治》「我國的對外活動」這 內容時,聯系鄭和下西洋期間所倡導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的思想,提出了它對今天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啟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也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最好方式;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此問題的設計可謂別出心裁,它既體現了歷史學科與政治學科的交融,又強化了立體思維能力的培養。
D. 如何理解"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和多邊的活動
來在實踐中,教學活動是一種自雙邊甚至多邊活動。為什麼這樣說,是因為,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必須同時在」動「,這個動就是教師動腦,動口,動手(板書);學生動腦聽講(思考),動手(作筆記),不可能一方動,一方不動。同時有人在教,有人在學的這種活動,人們稱之為教學的雙邊活動。這就是教學活動的常態。只有這樣的常態才是完整的、完全的教學活動。任何一方不動,教師不教,學生不聽,不思考,這場教學活動就等於不存在,等於是失敗的。
與此同時,教學中有時不但是雙邊活動,甚至是多邊活動。教師在教,學生起來提問,其餘學生在聽教師和提問同學的問答討論,他們也在思考並在心中給出自己的答案。這就是教學中的多邊活動。
E. 什麼是教學的「雙邊活動」
「雙邊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
F. 怎樣理解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
有人學才有所謂的教,有人教才能學到東西,二者缺一不可才能成為教學。教學教學本就是教育加上學習。
G. 武術教學師生的雙向活動包括什麼
就是師生民主的體現。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要以鼓勵學生為主。此外課堂互動形式要多樣,在課堂上互動的形式除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應有學生之間的交往。...
H. 教學雙邊活動需要滿足的標准
學雙邊活動需要滿足什麼樣的標准?當然是你有教學的要求,我有需求才可以。
I. .如何進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要使「師生互動」這一理念真正內化到課堂教學方式中,我們必須明白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單純的給與者,而應該是獲取方法的引導者。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就決定了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大腦智力因數、引導學生數學思維更要求師生間有充分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師生互動也表現得更加突出。據我所知,多數數學老師在實踐中的互動形式主要有:1. 多提問,一堂課不間斷的提問,力求照顧到全體學生;2. .多討論,老師講完一個問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再指派或讓學生推舉代表發言。這兩種形式確實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於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優點。但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真正的「互動」應具備下列幾個要件: 一、師生互動, 首先要強調師生的平等。 師生平等,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我們知道,教育作為人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其本質是人與人的交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一般的人際之間的關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產」著教育,推動教育的發展。根據交往理論,交往是主體間的對話,主體間對話是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參與。因為只有平等參與,交往雙方才可能向對方敞開精神,彼此接納,無拘無束地交流互動。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首先應是師生完全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應該說,通過各種學習,尤其是課改理論的學習,我們的許多教師都逐步地樹立起了這種平等的意識。但是在實際問題當中,師生之間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存在。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是先知先覺,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就有一種優越感。年齡比學生大,見識比學生多,認識比學生深刻,有時就很難傾聽學生那些還不那麼成熟、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麼馴服聽話的孩子,師道的尊嚴就很難不表現出來。因此,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實是比較難於做到的。 怎樣才有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這當然需要教師們繼續學習,深切領悟,努力實踐。但師生間的平等並不是說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的教師仍然是傳統的角色,採用傳統的方式教學,學生們仍然是知識的容器,那麼,把師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實現不了的。很難設想,一個高高在上的、充滿師道尊嚴意識的教師,會同學生一道,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知道,歷史上師道尊嚴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其實是維持傳統教學的客觀需要。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產生於平等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地參與。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這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這也正是綱要中提出師生積極互動的深切含義。為什麼我們要強調綱要提出的師生互動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於此。 二、 師生互動,還應該徹底改變師生的課堂角色,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學」。 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作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體現,要求教師從已經習慣了的傳統角色中走出來,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現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思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省。從而,數學素質教育中教師的作用就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範者,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思想。所以課堂教學過程的師生合作主要體現在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自學」上。 舉個例子,在初中幾何中,講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教師的「導學」可以從實驗入手,實際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結論: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長是圓錐的底面圓周長,扇形的半徑是圓錐的母線長。這種演示「導學」既直觀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學生非常容易接受這個知識點。在上述老師提示後,學生自己閱讀,找出本節的重點,新知點和難點,先自己利用已學知識嘗試解決,攻克疑難問題。這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在老師做了演示之後,再讓學生閱讀,自行解決課本中的例題和練習。有了「導學」的認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就相當明確,「自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運用舊知識進行求證的過程,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得以進一步鍛煉的過程。所以,改變課堂教學的「傳遞式」課型,還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陣地是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體現,師生互動能否充分實現的關鍵。 總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平等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導致新的、平等的師生關系的確立。我們教師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認識,從而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實現這種轉變。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次課改,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教學要求等許多方面,都為我們教師這種角色轉變,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其實不轉變角色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了)。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課改實驗中,盡快完成這種轉變,以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 三、 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的合作與交流是「師生互動」的直接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是「隨機」發生,而不一定要人為地設計出某個時間段老師講,某個時間段學生討論,也不一定是老師問學生答。即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寬松平等的教學環境,在教學語言上盡量用「激勵式」、「誘導式」語言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盡量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培養學生創設思維能力 在學習新內容時,如果都能誘導分析,讓學生開動腦筋,那麼學生不但對知識理解深入,而且有利於他們創造思維的培養。。 古人常說,功夫在詩外。教學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學術功底,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地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巧,我們必須在備課的時候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台,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如果我們把學術功底、教學技巧和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是完美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師生互動,還應該建立在師生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上。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看到的是一種雙邊(或多邊)交往活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點,學生思考;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共同探討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感悟、期待。這些活動的實質,是師生間相互的溝通,實現這種溝通,理解是基礎。 有人把理解稱為交往溝通的「生態條件」,這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研究表明,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以重大影響。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難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超過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課程實施中,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可以這么說,增進相互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豐富、發展交往雙方情感因素的過程。 教學實踐顯示,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間的關糸。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幫助的基礎之上的。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並有一定深度的課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師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來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情誼,培養積極的情感。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與學生建立起了一種非常融洽的關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一絲微笑,學生都心領神會。而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許變化,老師也能心明如鏡,知之甚深,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J. 我最喜歡的一堂課(要師生雙邊活動)
我最喜歡的一堂課
我從上學開始,究竟上了多少堂課,我無法算清了。但給我印象最深的,也就是我最喜歡的一節課,是一堂作文課。
那天,上午第二節是語文,因為剛考過數學,同學們都疲倦了。老師微笑著就走上講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堂作文課。」我一聽煩了,平時我不太喜歡語文,而且最討厭的就是上作文課,既枯燥無味,又難下筆寫。抄作文書,又怕老師批評。我再也提不起精神,坐在椅子上直打瞌睡。
老師看到我們疲倦的神情,就微笑著點了點頭說:「我教同學們時間那麼長了,但同學們對老師的性格、愛好不大了解。今天,老師要好好介紹自己,等一下,同學們也來說說自己,好嗎?」同學們異口同聲說:「好!」接著,老師開始用幽默、生動的語言介紹他自己。我一聽,睡意竟不翼而飛。同學們也都爭先恐後地要求到講台前介紹自己。我也舉起手來,但老師沒有叫我。第二次,我把手舉得更高了,老師看著我會意地點點頭,把我叫到了講台前面。
我一走上講台,想了想說:「我叫三胖,是個男孩,已經11歲了,你要問我長得怎麼樣,一個字——胖……」頓時,同學們鬨堂大笑。同時也給了我熱烈的掌聲,我心裡覺得熱乎乎、甜滋滋的。我講完後,老師又叫同學們在同桌間相互講講。最後,老師又說:「看來大家的興趣很濃,都講出自己的特點。同學們,能用文字把剛才自己講的具體點記下來嗎?好,今天我們習作要求是——寫寫自己,題目自擬,句子注意寫通順……」
「丁鈴鈴」下課鈴響了,真奇怪,這節課怎麼這樣快?放學路上,大家一邊走,一邊還熱烈地議論著這節有趣的作文課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