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缺失事例
㈠ 怎樣解決師德缺失的問題
要解決師德缺失的問題就要解決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這是個需要全社會參與的大命題。
解決師德缺失——解決社會價值觀——樹立多樣的個人發展渠道(除了權、錢,要讓知識、智慧、品德、能力等突出的人受到尊重,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國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對權力的監督,合理分配社會財富,提高專業人才的社會地位……——社會形成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氛圍,所有孩子有公平的學習機會和受教育權力——完善社會就業、保障機制——在制度上形成對教師的合理評價考核體系,而不是單一的升學率——……
你提的問題很復雜,我不在教育系統,有些事情不太了解。但解決師德缺失,就像解決誠信缺失、信仰缺失、……一樣,已經積弊難返,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很痛心、很沉重。
㈡ 哪些行為屬於師德失范
一是學術道德失范,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這類失范行為大致源於現有科研評價體系下,教師群體「急功近利」情緒的蔓延。
二是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教師薪酬相對其他職業,收入偏低,迫於生計,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教師的兼職兼薪行為成為被動選擇。
三是對學生實施性騷 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受社會上「錢權交易、權色交易」不良風氣影響,個別教師利用自己的學術權力做出有違師德甚至觸犯法律的行為。
(2)師德缺失事例擴展閱讀:
近期,教育部接連發布《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和《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准則劃定教師基本職業底線,強調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師德失范「一票否決」。
陳寶生表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落實准則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好。要從實際出發把准則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任務舉措,把准則的各項要求融入到教師管理的各個環節。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奕舉例說:「比如尊重學生,言語上不能怎麼樣、肢體上不能怎麼樣;比如在學生輔導方面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定,做哪些行為上的限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幼兒園教育,包括校外機構都有不同的要求。」
同時,會議還要求防線關口前移,要嚴格教師錄用中的品德考察,對照「十項准則」開展師德問題預警監測和篩查。對師德失范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依規嚴肅懲處。
㈢ 關於教師師德缺失的案例
看看這個人吧~挺典型的;內 http://ke..com/view/1622870.htm;呵呵~容~
㈣ 幼兒園師德缺失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幼兒園師德缺失的原因是勾通不利,領導支持不夠,家長理解不足。老師其實不容易。
㈤ 求問為什麼師德缺失
師德問題其實是整個社會職業道德體系缺失的一個縮影,諸如不法商人置人民生命不顧製造出有損健康的食品,到醫院看病面對醫生的冷漠和讓人生畏的醫葯費,到職能部門辦事遇到工作人員的敷衍和冷淡等等。可以說整個社會意識形態出現了問題,價值觀異化,利益主義至上,這是社會矛盾頻發的根本,是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力解決的問題。就如當前黨中央所提的轉變作風和厲行勤儉節約,制約的是行為,真正要改變的人們意識形態的一些東西,社會要回歸理性,人要回歸理性,教師也要回歸理性。幾千年的傳統,教師的職業定義為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就應該是春蠶、是蠟燭形象。
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關鍵在師德師風。真正把「愛」和「責任」融進了職業生命的教師,不愁他的專業不能成長,不愁他的教育質量不高。
但是師德師風建設卻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點,特別是在中小學:一是社會發展期人們價值觀的異化帶給教師隊伍沖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一步確立,廣大教師同其它各行各業的人一樣,在價值觀、金錢觀、利益觀方面發生深刻變化,原有思想認識的平衡被打破,春蠶、蠟燭等高尚的教師形象不再被認同。特別是近幾年,社會腐敗現象增加,收入差距擴大,物價快速上漲,教師的心理負擔和生活負擔加重,自然產生了利益主義傾向。二是潛在的市場需求對教師產生巨大誘惑力。人們對優質教育的追求與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存在矛盾,普通百姓分數至上的教育觀念催生了家長的「拼師」心理。很多家長認為,學生多做題,教師多輔導,學生就能多得分;也有家長認為,把孩子委託給教師,孩子就不會變壞。這其中不乏有極少數教師對家長的誤導,但是絕大部分家長都是努力給孩子營造最佳的教育環境,在對孩子教育的投入上是不吝花費的,所以大到新東方、小到私人培訓機構都異常紅火。社會上都在分學生碗里的羹,作為近水樓台的教師自然難得抵擋住這份誘惑。三是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素質日漸低下。重視教育提高教師待遇的聲音每年都有,對比社會的快速發展,教師地地位待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一年不及一年。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很少選擇師范專業,優秀的師范畢業生又很難選擇到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任教。加之近十年中小學生數量驟減,教師的相對數量飽和,少有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老化現象嚴重。教師隊伍中缺少新鮮血液,少數教師處於一種過日子等退休的狀態,自然影響到教育教學行為。四是僵硬的教師管理體制。不合格的教師不能將其退出教師隊伍,違規違紀的教師不能給其有效的制約,和諧穩定的工作要求又束縛了很多管理職能,滋生出少數教師「奈我如何」的心理,產生了教師中的「老油條」。
要解決當前教師師德師風問題,學校體現出三點難處:一是引導無力。解決師德師風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教師把握主流的價值觀,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浮躁的社會和功利化的教育環境里,教師只有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榮辱不驚,愛撒桃李。但是,這種引導僅僅依靠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領導的說教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有極少的師德典型出現,他們往往以犧牲家庭幸福或者生命健康為代價,精神令人欽佩,行為並不被廣大教師接受。意識形態的東西根植於一定的土壤和環境,在學校不能解決教師實際難處的情況下,空洞的說教很難影響到教師的價值觀。二是解決無方。存在即合理,師德師風問題固然有教師本身問題,有些問題如教師責任感不夠、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等可以通過學校強化管理來解決。但是諸如教師辦班補課等與利益相關的問題,一門子的禁堵並不是辦法。我們看到一面是各級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一面是教師暗地下我行我素,在城市學校尤甚,在優質學校尤甚。有被查辦的往往也只是些小蝦米,最後是讓規范制度喪失公信力。面對家長的需求,如何疏導,把市場的行為變得合符規范,上級管理部門需直面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執行著永遠執行不到位的規范。三是制約無能。面對師德違規的教師,學校能如何?調離教學崗位,求之不得;停崗,可以鬧得學校不得安寧。就算一所學校處分了幾個教師,整個社會都是如此,又該如何交代?所以在師德違規面前,很多教師都表現出理所當然,少數被查辦的教師還覺得委屈。改革創新需要有壯士斷臂的勇氣,需要流血犧牲的代價。只有把師德規范作為教師從教的紅線,踩線必糾,過線必罰,讓違反師德的教師付出一定代價,把屢犯不改、嚴重違反者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如此,師德建設才不是一項虛功。
市教育局出台了師德建設的系列規范和活動方案,並召開座談會徵求意見,對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重視可見一般。我想,這是抓住了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但願,在新的風向下,我們的教師能夠認真反思自己的從教行為,守住底線,善待工作,善待學生,美麗人生。
㈥ 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缺失表現在哪些方面
其表現在
1.行為作風不正
2.教師職責倦怠
3.行為表現失范
4.敬業精神不足
5.團隊精神缺乏
㈦ 依照例子,列舉校園生活中道德缺失現象,並說明合理的改進建議及相應理由
比如罵人,打架斗毆,敲詐他人錢財
改進措施:加大監管力度,進行思想教育和人生教育
註:我也是學生
㈧ 師德缺失是時代的進步還是道德的淪喪
問題有誤。
道德是社會進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