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劍濤師生
① 寒假作業。表揚稿
風雨無阻 為校服務 我校五年級四班,成立了氣象小組。他們無論刮風還是下雨,天天都在校門前的小黑板上寫出當天的天氣情況,給全校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他們被評為了崇文區優秀小隊。 光明小學大隊部 評改意見: 這篇表揚稿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 一、格式不夠准確。這篇表揚稿沒有註明表揚日期。我們講過,表揚稿只有及時,才能充分發揮作用,不署上日期,就無法得知是否及時。 二、沒能向全校同學發出號召,不能使人明確學習氣象小組什麼精神。應在正文結尾寫上:"他們這種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全校同學學習。" 三、表揚稿語言要簡潔、精煉,這是可取的,但是一定注意"為什麼表揚","表揚什麼"要寫清楚,例如:為什麼要成立氣象小組呢?因為天氣預報可以使全校師生根據天氣的變化情況及時增減衣服,保障師生們的身體健康。這一點應交待清楚。 希望同學們在寫表揚稿時,注意不犯類似的錯誤。
② 關於好人好事,社會變化,祖國成立60周年的徵文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遍地金黃,繁華似錦,高樓矗立,煤海流金,大海揚波,長城起舞。
秋天,總給人們帶來喜慶,帶來詩意,帶來遐想,帶來憧憬,更帶來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尋常。在這美好的季節,從江南水鄉到北國邊陲,從贛江只濱到拉薩林卡,共和國每一平方公里的熱土都浸透著歡欣與幸福,流淌著甜蜜與歌唱。十三億華夏兒女以豪邁激越的歌聲放飛金色的理想與玫瑰色的憧憬,放飛堅如磐石的信念與對偉大祖國贊美的詩行。
呵,祖國,我的母親,在歡慶您誕辰60周年之季,我熱血沸騰,思緒澎湃。我們有多少貼心的話兒要對您講,有多少贊美的歌兒對您歌唱。60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偉大的祖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是日新月異的創造。到處是招商引資,促進經濟建設的洪流。我彷彿看見南湖的紅船沐浴著太陽的金輝,向今天駛來。井岡山的紅旗,杜鵑笑靨和映山紅的壯美像的紅霞款款飄來。寶塔山的熱風,延河水的激浪,青紗帳的故事挾著黃河的瓊漿,孕育了千萬英雄的兒女。
呵,古老的長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騰的長江翻卷晶瑩的浪花,千里草原回盪深情的馬頭琴聲,拉薩林卡正傳來牧民奔向小康的歡歌笑語。於是,我看到祖國遼闊的大地上,華夏兒女於天地間引吭高歌。歡慶祖國母親60歲的生日,以共和國兒女的名義,向祖國致意,為母親祝福。
呵,祖國,您如一葉希望之帆,從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中駛來;從天山腳下熱瓦甫與三弦琴動人的琴聲中駛來;從黃河激越澎湃的濤聲和萬里長江雄渾的船工號子聲中駛來;從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的神州5號宇宙飛船遨遊太空的喜訊中駛來;從城市改革振興的藍圖和鄉村富裕文明暢想曲中駛來。於是,我看到春風吹進億萬扇幸福的門窗,聽到了「春天的故事」響徹華夏大地。遼闊的海疆飛駛英雄的戰艇,西部邊陲又騰起沖天的火箭。漫漫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有過輝煌,有過挫折。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在三代領導人和黨中央領導下,眾志成城,排除萬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振興中華,壯我國威」的經濟建設。歷史告訴我們,告訴未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像燈塔照亮祖國的錦綉前程,黨中央正帶領全國人民努力踐行「三個代表」,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向美好未來。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進軍中,華夏兒女創造了無數奇跡,在世界民族之林讓世人刮目相看。你看,深圳,珠海,廈門等一批特區掘起座座金山,浦東新區挺起胸膛,驕傲也抒寫振興中華的醒目標題。鋼鐵巨龍大京九騰飛南北,展示中國的雄姿。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申奧成功,華夏兒女無不揚眉吐氣,豪情萬丈。
在北京首都,一位年逾花甲的華僑隨團參觀了北京都市風貌,觀看了閱兵部隊威武的表演後,熱淚縱橫。他感慨地說:"新中國現在確實強大了,有祖國做堅(本公文由中科軟體園www.4oa.com免費提供,轉載請註明!)強後盾,海外華僑腰桿更硬了,我們身在海外,盼望祖國強大,繁榮昌盛。"聆聽老人的肺腑之言,我彷彿觸摸到他那顆滾燙的愛國之心。此刻,我的耳邊又回響我的我愛國之心,萬里長城永不倒這雄渾,激越的歌聲。這歌聲呼喚著華夏兒女勵精圖治,創造更家美好的明天。
朋友們,迎著太陽,秋風送爽,讓我們站在古老的長城上以一種深情,以一種豪邁,以一種庄嚴的儀式,端起金杯,痛飲歡慶的美酒,輕輕柔扶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們親愛的祖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
本文來自: 中科軟體園(www.4oa.com)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4oa.com/bggw/sort02909/sort03082/255729.html
③ 表揚稿 關於愛護校園公共財務的 急求!!!
10月13日,莫宸怡同學在放學前,+++迅速整理好自己的書包和桌椅,然後還幫助值日生,擦黑板,收粉筆。她一向關心班級,默默無聞地做了不少好事,這種主人翁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日期
我是歷史系03級博士研究生,我要對貴單位的唐亞民(動力運行服務中心)和周順菊(校園管理服務中心)二位老師對我的幫助表示感謝。
4月9日中午,我在圖書館(北區新館)不小心將手機掉進了廁所。當時我感到非常焦急,因為手機中有大量的通訊信息。情急之下我找到了周順菊老師,她又找來了唐亞民老師。二位老師急他人所急,經過一個多小時才將手機撈出。
幫助師生打撈手機本不在他們的職責范圍內,但他們卻一心為方便廣大師生著想,犧牲了寶貴的休息時間,體現了後勤集團的優良作風和優秀品質。我代表同學們向後勤集團表示敬意和我個人的衷心感謝!向周順菊、唐亞民二位老師表示感謝!
祝集團領導身體健康。祝後勤全體工作人員順利、家庭幸福。
此致
敬禮
感謝人:張安福
2004年4月10日
中國政治學年鑒》編輯部第一次開會是在2002年3月12日。從那時起,《中國政治學年鑒》的編輯工作正式開始。一年多來,年鑒編輯工作受到各方的重視和關心,受到很多單位和個人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使得年鑒編輯工作順利完成,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感謝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政治發展和政府管理研究所的領導們,是他們決定編輯出版這部年鑒,並從有限的資金中撥出專款來資助年鑒的編輯和出版,在年鑒編輯過程中,王浦劬、謝慶奎教授始終給予極大的關心和幫助,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編輯工作遇到的問題,對年鑒編輯稿多次進行認真的審查並提出修改意見,沒有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年鑒的完成是不可想像的。
感謝全國各地各相關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年鑒編輯剛剛開始時,許多單位的領導就來信表示全力支持,並且迅速確定和推薦了本單位參與年鑒工作的編委人選,這給我們展開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前提條件。我們清楚地記得在最初的一些日子裡,林尚立、徐大同、包心鑒、張永桃、任劍濤、劉玉安、朱光磊、黃衛平、徐 勇、周平、俞可平、蕭斌、周光輝、王武嶺、王臻榮、雷忠勤、陳祖為、關信基……等單位負責人給我們的回信、電子郵件或傳真,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
各地編委對於年鑒工作十分負責。能夠及時將材料收集編輯整理並發給我們。有的編委甚至幾經修改,多次補充新材料。給我們印象深刻的有李濟時、項繼權、程同順、桑玉成、焦文峰、何增科、吳敏、王耀宗、李芝蘭、林尚立、胡偉、吳春華、張賢明、楊陽、喬耀章、宋迎法、……等老師。
我們知道,各地各單位的老師們工作都非常忙,因此,編委要收齊各位老師的個人小傳就很困難,再者,許多單位的各種材料保存比較分散或者已經不易找到,這就使得編委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十分艱難,而且編委本身的教學科研工作也十分繁重,我們很能體諒編委的工作的辛苦,因此,我們萬分地感謝他們的工作。我們知道,各單位領導給我們推薦的編委都是非常優秀的學者,我們也感謝各地各單位的領導們。
其實在編委以外,各地各單位還有許多同志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辛勤的勞動。他們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行政人員,有的是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有很多人所做的工作我們無從知道。我們僅從收到的電子郵件或來信中知道一些人的名字:劉京希、汪永成、肖濱、方盛舉、於風政、林猛、楊雪冬、保峻嶸、呂芳、杜麗貞、韓福國、馬斌、陳永國……對於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所有為年鑒編輯工作付出勞動的老師和學生,我們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我們對全國政治學相關單位的全面了解還欠缺,有些單位我們一時不知道。當我們在年鑒網頁上公布了年鑒編輯工作開始的信息後,我們很快收到不少單位主動發來的聯系信。還有一些政治學學者個人的聯系信。有些學者身在國外進修或講學,在看到我們的網頁後也從國外來信和我們聯系。有的人還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宋迎法、夏保成、邸乘光、王佃利……等人為我們提供了本單位的情況。吳敏凱、施雪華等人就是從國外和我們聯系、為我們提供相關材料或提出建議的。
有些單位和個人由於得知信息較遲和我們聯系很晚,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這些單位和個人在這一卷的年鑒中不能收入,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會在下一卷年鑒編輯時和這些單位和學者聯系。我們對這些單位和學者們說一聲,謝謝你們的關心,我們後會有期。
我們也向積極為年鑒提供專題文章的學者們致謝!他們雖然各自都有非常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但在我們向他們徵集稿件時,都能同意並且在較短時間內提供了精心撰寫的綜述文章。有的是在其他刊物刊載過的論文。由於年鑒的特殊性,不能刊載較長的文章,編輯部必須對來稿忍痛進行壓縮和改編,我們非常希望得到這些學者專家對我們這種作法的理解和同意。
中央編譯局的俞可平教授在百忙中為我們審閱了專題綜述的稿件。北京大學教授丁則勤、陳哲夫、陳恢欽等為年鑒審閱了全部稿件。徐湘林教授幫助編輯部對外聯系並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料。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肖東發教授是年鑒學的著名專家,他作為我們的特邀編委,始終關心並對年鑒的編輯工作給予熱心的指導。對於這些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我們是非常非常感謝的。
台灣的許多學者對年鑒的編輯工作同樣給予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只是由於一些客觀的原因,我們決定在這一卷的編輯工作中,不要求台灣的單位和學者提供任何材料,而由編輯部根據台灣各大學政治學相關單位公開發布的材料編寫對單位的介紹文字。我們對台灣的朋友們表示感謝!並且希望在今後的年鑒中能夠有機會集中地反映台灣的政治學的發展情況。
在年鑒編輯工作即將告竣之時,我們希望政治學界老一輩學者為我們的年鑒寫一些文字,這樣,就有了年鑒卷首的六篇「顧問寄語」,他們代表了政治學界的前輩們對中國政治學這一學科發展的殷切期望和鼓勵。我們相信,在他們關心的目光下,中國政治學這一學科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展,《中國政治學年鑒》將忠實地記錄下這一歷史進程。
最後我們也對我們編輯部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在一年多的編輯過程中,所有人員都盡心盡力,為年鑒工作付出辛勞。所有人員都有自己的專職工作或學習任務,參加年鑒編輯大都是利用業余時間,但是沒有人叫苦,沒有人逃避。都在積極努力地工作。甚至在寒假期間還連續好多天加班。特別是在年鑒編輯的後期,北京正值抵抗「非典」的非常時期,編輯部的工作不僅始終沒有停止,反而更加緊張,經常加班加點。這些工作人員有:佟福玲、陳家俊、楊小立、崔緒奎、張桂霞、陳素婷等。
王康寧、寇建建等同學先後為年鑒製作網頁並維護更新,對於他們的精心和負責,我們也表示由衷的感謝!
《中國政治學年鑒》編輯部
李景鵬、金安平、吳丕
2003年5月28日星期日
編輯同志:
我是山西省的一個普通農民。三個月前,我身背久病不愈、生命垂危的兒子,帶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了首都。在積水潭醫院外科急診室,大夫們給我兒子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診斷結果是:「彌漫性腹膜炎和膿毒性敗血症。」「病情危急,應馬上手術。」鬢發蒼白的金大夫果斷地做出了決定。
金大夫好幾天沒有回家,為搶救我兒子的生命,他全然忘記了連日來的疲勞,主動為我們聯系住院,並親自給我兒子做了手術。術後,金大夫每天幾次來病房詢問我兒子的病情,並仔細查看刀口包紮和排液管是否暢通。記得有一次,醫生讓我兒子喝酸奶,可我兒子自幼生長在農村,對喝酸奶不習慣,只喝了一口就不再下咽了,我幾次勸說也無濟於事。這時候金大夫來了,他語重心長地講述了喝酸奶對配合葯物治療和防治毒菌感染的作用等一系列通俗易懂的醫療知識。在談話中,金大夫以他的那特有風趣、幽默的語言不時地引起了我兒子的微笑,使他很順利地喝下了酸奶。
年輕的師大夫也是如此,在給我兒子換葯過程中,不怕臟,不怕氣味。他還考慮到我們農村的一些實際困難,在各個方面給予我們熱心的照顧,我們全家深受感動。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我兒子基本上恢復了健康。這對病人來說簡直是個奇跡。
積水潭醫院外科的大夫們不但醫術高,而且醫德好,他們不愧是首都的醫生。
此致
敬禮
山西 李梅
④ 急求一篇好人好事的文章
我是歷史系03級博士研究生,我要對貴單位的唐亞民(動力運行服務中心)和周順菊(校園管理服務中心)二位老師對我的幫助表示感謝。
4月9日中午,我在圖書館(北區新館)不小心將手機掉進了廁所。當時我感到非常焦急,因為手機中有大量的通訊信息。情急之下我找到了周順菊老師,她又找來了唐亞民老師。二位老師急他人所急,經過一個多小時才將手機撈出。
幫助師生打撈手機本不在他們的職責范圍內,但他們卻一心為方便廣大師生著想,犧牲了寶貴的休息時間,體現了後勤集團的優良作風和優秀品質。我代表同學們向後勤集團表示敬意和我個人的衷心感謝!向周順菊、唐亞民二位老師表示感謝!
祝集團領導身體健康。祝後勤全體工作人員順利、家庭幸福。
此致
敬禮
感謝人:張安福
2004年4月10日
中國政治學年鑒》編輯部第一次開會是在2002年3月12日。從那時起,《中國政治學年鑒》的編輯工作正式開始。一年多來,年鑒編輯工作受到各方的重視和關心,受到很多單位和個人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使得年鑒編輯工作順利完成,我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感謝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政治發展和政府管理研究所的領導們,是他們決定編輯出版這部年鑒,並從有限的資金中撥出專款來資助年鑒的編輯和出版,在年鑒編輯過程中,王浦劬、謝慶奎教授始終給予極大的關心和幫助,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編輯工作遇到的問題,對年鑒編輯稿多次進行認真的審查並提出修改意見,沒有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年鑒的完成是不可想像的。
感謝全國各地各相關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在年鑒編輯剛剛開始時,許多單位的領導就來信表示全力支持,並且迅速確定和推薦了本單位參與年鑒工作的編委人選,這給我們展開工作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前提條件。我們清楚地記得在最初的一些日子裡,林尚立、徐大同、包心鑒、張永桃、任劍濤、劉玉安、朱光磊、黃衛平、徐 勇、周平、俞可平、蕭斌、周光輝、王武嶺、王臻榮、雷忠勤、陳祖為、關信基……等單位負責人給我們的回信、電子郵件或傳真,給予我們極大的鼓舞。
各地編委對於年鑒工作十分負責。能夠及時將材料收集編輯整理並發給我們。有的編委甚至幾經修改,多次補充新材料。給我們印象深刻的有李濟時、項繼權、程同順、桑玉成、焦文峰、何增科、吳敏、王耀宗、李芝蘭、林尚立、胡偉、吳春華、張賢明、楊陽、喬耀章、宋迎法、……等老師。
我們知道,各地各單位的老師們工作都非常忙,因此,編委要收齊各位老師的個人小傳就很困難,再者,許多單位的各種材料保存比較分散或者已經不易找到,這就使得編委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十分艱難,而且編委本身的教學科研工作也十分繁重,我們很能體諒編委的工作的辛苦,因此,我們萬分地感謝他們的工作。我們知道,各單位領導給我們推薦的編委都是非常優秀的學者,我們也感謝各地各單位的領導們。
其實在編委以外,各地各單位還有許多同志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辛勤的勞動。他們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行政人員,有的是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有很多人所做的工作我們無從知道。我們僅從收到的電子郵件或來信中知道一些人的名字:劉京希、汪永成、肖濱、方盛舉、於風政、林猛、楊雪冬、保峻嶸、呂芳、杜麗貞、韓福國、馬斌、陳永國……對於我們知道或不知道的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所有為年鑒編輯工作付出勞動的老師和學生,我們在此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我們對全國政治學相關單位的全面了解還欠缺,有些單位我們一時不知道。當我們在年鑒網頁上公布了年鑒編輯工作開始的信息後,我們很快收到不少單位主動發來的聯系信。還有一些政治學學者個人的聯系信。有些學者身在國外進修或講學,在看到我們的網頁後也從國外來信和我們聯系。有的人還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宋迎法、夏保成、邸乘光、王佃利……等人為我們提供了本單位的情況。吳敏凱、施雪華等人就是從國外和我們聯系、為我們提供相關材料或提出建議的。
有些單位和個人由於得知信息較遲和我們聯系很晚,時間已經來不及了,這些單位和個人在這一卷的年鑒中不能收入,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會在下一卷年鑒編輯時和這些單位和學者聯系。我們對這些單位和學者們說一聲,謝謝你們的關心,我們後會有期。
我們也向積極為年鑒提供專題文章的學者們致謝!他們雖然各自都有非常繁重的教學科研任務,但在我們向他們徵集稿件時,都能同意並且在較短時間內提供了精心撰寫的綜述文章。有的是在其他刊物刊載過的論文。由於年鑒的特殊性,不能刊載較長的文章,編輯部必須對來稿忍痛進行壓縮和改編,我們非常希望得到這些學者專家對我們這種作法的理解和同意。
中央編譯局的俞可平教授在百忙中為我們審閱了專題綜述的稿件。北京大學教授丁則勤、陳哲夫、陳恢欽等為年鑒審閱了全部稿件。徐湘林教授幫助編輯部對外聯系並提供了許多有用的資料。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肖東發教授是年鑒學的著名專家,他作為我們的特邀編委,始終關心並對年鑒的編輯工作給予熱心的指導。對於這些專家教授的大力支持,我們是非常非常感謝的。
台灣的許多學者對年鑒的編輯工作同樣給予極大的關心和支持。只是由於一些客觀的原因,我們決定在這一卷的編輯工作中,不要求台灣的單位和學者提供任何材料,而由編輯部根據台灣各大學政治學相關單位公開發布的材料編寫對單位的介紹文字。我們對台灣的朋友們表示感謝!並且希望在今後的年鑒中能夠有機會集中地反映台灣的政治學的發展情況。
在年鑒編輯工作即將告竣之時,我們希望政治學界老一輩學者為我們的年鑒寫一些文字,這樣,就有了年鑒卷首的六篇「顧問寄語」,他們代表了政治學界的前輩們對中國政治學這一學科發展的殷切期望和鼓勵。我們相信,在他們關心的目光下,中國政治學這一學科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展,《中國政治學年鑒》將忠實地記錄下這一歷史進程。
最後我們也對我們編輯部的所有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在一年多的編輯過程中,所有人員都盡心盡力,為年鑒工作付出辛勞。所有人員都有自己的專職工作或學習任務,參加年鑒編輯大都是利用業余時間,但是沒有人叫苦,沒有人逃避。都在積極努力地工作。甚至在寒假期間還連續好多天加班。特別是在年鑒編輯的後期,北京正值抵抗「非典」的非常時期,編輯部的工作不僅始終沒有停止,反而更加緊張,經常加班加點。這些工作人員有:佟福玲、陳家俊、楊小立、崔緒奎、張桂霞、陳素婷等。
王康寧、寇建建等同學先後為年鑒製作網頁並維護更新,對於他們的精心和負責,我們也表示由衷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