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活動考核制度
目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要嚴格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很多人都會疑問,為什麼要加強教師家訪力度而不是教師教學能力,家訪有什麼用呢?還有許多的學生對家訪具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下面小編來說說家訪到底為什麼值得被重視吧。
所以落實家訪制度是值得肯定和推廣的,但家訪時也要注意不要淪為“留痕”的形式主義,要充分考慮到教師、家長雙方的具體情況,靈活應對,不要一刀切,不要讓一項原本具有人情味和溫暖的行為變了味。
2. 家訪家長意見要怎麼寫
首先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然後說說自己孩子的不足,再說說自己的目標。
比如:感謝老師對工作的負責,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能夠主動來家訪,積極幫助孩子學習,自孩子上學以來,在老師的認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雖然學習成績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有這樣負責的老師,孩子一定會進步的。希望老師跟嚴格的要求孩子,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2)家訪活動考核制度擴展閱讀
寫作要點及技巧:
1、要注意不能欺瞞老師。要實話實說。這樣老師才能對症下葯。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跟老師提提建議。
2、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決的辦法。老師家訪,最好孩子在場。這樣可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填表可以是對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優缺點,興趣等。
3. 中央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另外對老師還有何要求
要求對老師的具體家訪進行一些考核,這樣就完全讓這件事情成為了老師的工作任務了。
我們都知道,在我們上學的道路上遇到一個了解我們的老師是多麼的重要,這樣來時可以根據我們的具體特點對我們進行相應的輔導,不僅有利於我們學習成績的提高,還有利於我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家訪制度的實施,讓其成為老師的一項具體工作內容,會對老師進行考核,這也促進了家訪制度的實行,所以還是非常支持這樣的制度的,對孩子的成長,對家庭的和睦。對家長的輔導,對孩子更深入的了解都是意義重大的。
4. 家長對本次家訪活動的評價
▲非常感謝校長和各位老師,對學生特別有責任心,在家訪中能夠抓住學生的個性,糾正內學生的缺容點,體現出了老師盡職盡責的精神。——二(2)班曾琳同學家長
▲經過這次老師前來家訪,自己對小孩有更深的了解,對家訪活動非常滿意,在此衷心地感謝貴校及老師對孩子的關心。——二(2)班楊丹同學家長
▲希望上課期間,可以經常去教室聽一下上課情況,了解一下學生狀況,能夠隨時和老師溝通。——二(2)班張熙雨同學家長
▲希望學校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好好利用學校的硬體設施,強制規定晨訓,經常進行一些體育比賽,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二(2)班劉玉同學家長
▲感謝各位老師百忙之中進行家訪,家校的緊密聯系是教育諸多環節中不可缺的一環,希望持續這種良好的互動,家長也將盡到應有的責任和義務,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二(2)班王琪同學家長
▲加強家校聯系,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使家長更能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更好更全面地對孩子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填補了空白。——二(2)班朱朋同學家長
5. 家長對家訪的意見
首先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然後說說自己孩子的不足,再說說自己的目標。
比如內:容感謝老師對工作的負責,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能夠主動來家訪,積極幫助孩子學習,自孩子上學以來,在老師的認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進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雖然學習成績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我相信,有這樣負責的老師,孩子一定會進步的。希望老師跟嚴格的要求孩子,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5)家訪活動考核制度擴展閱讀
寫作要點及技巧:
1、要注意不能欺瞞老師。要實話實說。這樣老師才能對症下葯。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跟老師提提建議。
2、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決的辦法。老師家訪,最好孩子在場。這樣可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填表可以是對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優缺點,興趣等。
6. 中小學老師家訪將納入考核,這個行為真的合適嗎
家訪不管是直接家訪還是間接家訪,對孩子的教育都是用積極作用的。但把家訪納入考核,我作為老師只能是:呵呵……呵呵
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學生居住地分散,學生家離學校都比較遠,在這種狀況下直接家訪更是難上加難。
對於家訪,朋友,您如何看呢?來聊一聊吧!
7. 家訪入考核「兩頭不討好」
這種觀點不正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遷、工作方式的變動以及孩子、家長、老師本身發生的巨大變化,「教師家訪」變成了稀缺事,很少有「主動家訪」的老師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
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將「教師家訪」納入了「教師考核」體系,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育不僅是「校園里的事情」,還必須延伸到家庭里。
另外,現在城市裡邊,孩子們雖然在一個學校上學,但住址卻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就像網友說的一樣,「教師的家」距離「學生的家」,會是十分遙遠的,交通擁堵不說,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首先需要解決「時間從哪兒來」的問題。
現在每天上下學家長都會接送孩子,老師每天都會和家鄉見面,一般有什麼問題老師會在放學時告訴家長。家長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在上學或者放學時告訴老師。並且現在微信、手機等通訊手段如此發達不管是孩子、老師還是家長,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社交平台隨時溝通交流。
如果非要推行家訪,最好是鼓勵而非強制,把選擇權留給老師,因為真正需要家訪的應該是少數學生。而如果一刀切強行推行家訪,最終可能會出現「應付心態」,把「教師家訪」變成不得不「到學生家溜達一圈」,只是為了「考核不丟分」而去打卡的形式主義。
8. 中央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對教師考核嗎
中央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對教師考核。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
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要把上思政課、聯系學生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8)家訪活動考核制度擴展閱讀
教師家訪的必要性:
雖然在信息時代,教育專家依然對家訪持肯定態度。「新形勢下我們依然要提倡家訪。」北京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後陶雲說,「眾所周知,老師理解學生是教好書的前提條件,而對學生的了解,不僅局限於學生在學校里的表現,還包括學生的社會化表現。家庭最接近社會,如果要了解社會中的學生,就必須通過家訪,家訪依然是了解學生最有效的途徑。」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是學生與社會的橋梁,是個人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和延伸。尤其目前獨生子女較多,了解他們的家庭教育更為重要。
所以,老師與學生家庭溝通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量的實踐證明,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學生的發展就比較順利;如果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善於與家長溝通,學生的身心就會健康發展,學習成績也會明顯進步。
9. 中央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
是的。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方案提出,強化一線學生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明確領導幹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的具體要求。落實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將家校聯系情況納入教師考核。高校領導班子成員年度述職要把上思政課、聯系學生情況作為重要內容。
不過這個消息一出家長們非但不歡迎,還紛紛表示:不喜歡老師來!老師們還是別來了!
(9)家訪活動考核制度擴展閱讀
家長不喜歡家訪的常見原因
1、家長不願意老師看到家裡的經濟狀況,擔心老師會區別對待學生
老師深入家庭,進行家訪,肯定會看到每一個家庭的真實狀況。有些家庭比較富裕,有些家庭比較拮據,當老師看到這些情形後,肯定會對學生進行分層,進而區別對待學生。
確實,不排除一些老師,會對班級里的學生「另眼相看」,會照顧有錢人家的孩子,會冷落窮人家的孩子。不過,正常情況下,老師還是公平公正的,不會歧視每一個孩子。
2、老師到家裡來,該不該請吃飯?該不該送點東西?
這一點,確實是家長的顧慮,老師都登門拜訪了,作為家長,能無動於衷嗎?既然來了,又遇到飯點了,那就請老師吃一頓吧,如果老師執意不去,乾脆帶點禮品吧,總不能空手回去吧!這種矛盾的心理,也讓家長強烈排斥起了老師家訪這一行為。
3、擔心會成為形式主義,起不到該起的作用
更多的家長,一半歡迎一半排斥,既希望老師能通過家訪,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又害怕老師只是上個門走個形式,根本起不到作用。總之,矛盾加糾結,最後演化成不願意老師來家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