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手繪
㈠ 報的教師資格證筆試,已經繳費,後來發現民族寫錯了。該怎麼辦,會對以後拿證有有有影響嗎
教師資格筆試報名時,難免有考生把一些信息填寫錯誤,比如:姓名、民族等信息。已經審核通過的,可以聯系當地教育局,告知情況把信息修改過來。若沒有修改成功也不要緊,正常參加考試就行了,等面試報名的時候,會重新進行注冊報名的,到時候把正確的信息填寫上去,或是在面試現場審核的時候告知現場審核人員,把信息改過來即可。而且認定的時候還要填寫信息,修改的機會很多,不要過於擔心。網頁鏈接
2018教師資格筆試資料下載頁面網頁鏈接
教師職業道德如何在教資考試中拿高分
一、考情介紹
教師資格綜合素質分為上下兩個大部分,在上部分的職業理念、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和文化素養等內容中,第二章教師職業道德部分所佔分值較大(22分),考察形式比較固定,其中客觀題以單選題形式出現,難度系數較低,一共有四個,所佔分值為8分;主觀題以材料分析題形式出現,所佔分值為14分,共計22分。客觀題通常以教學案例的形式呈現,要求會判斷教師的做法是否正確及原因,主要考察「三愛兩人一終身」的含義及細節的要求。主觀題通常要求能夠緊密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價案例中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深刻理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具體內容及相應地位,這樣才能穩穩拿分。
二、知識點概覽
1.《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
(1)1997年修訂版:
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2)2008年修訂版: 內容及地位
愛國守法-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本質要求;
關愛學生-師德靈魂;
教書育人-教師天職;
為人師表-內在要求;
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可以簡單概述為:三愛兩人一終身
三、高分技巧
2008年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是考試重點,通過口訣不難記憶,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每一個規范下的細節尤其是在主觀題備考中,需要大家從材料中,准確找到材料遵循或違反了哪條原則,在書寫材料題答案時,也要注意一定的作答技巧。以下題為例:
材料:馮老師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在班內開設了「讀書小報」、「手繪小報」「數學樂園」「精彩作文」等專欄,展示學生作品,激勵學生,同時她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成長檔案,記錄他們的成長過程,而且作為評優的參考,深受家長的認同。
小華爸爸是位戍邊軍人,常年不在家,馮老師將小華的成長檔案整理後寄給他,小華爸爸收到後很激動,給馮老師回信並寄來了邊疆的特產,馮老師以小華爸爸的名義悄悄寄給了小華的奶奶。
問題:請結合材料,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馮老師的教育行為。
主觀題解題思路:
(一)審題:1.角度:教師職業道德-三愛兩人一終身;2.問題:馮老師教育行為。
(二)分析材料:邊讀邊標注,馮老師開設不同的專欄,因材施教,體現教書育人的道德規范;小華爸爸常年不在身邊,馮老師關心關注小華,體現了關愛學生;最後積極聯系家長,與家長主動交流,作風正派,不接受來自小華爸爸的禮物,廉潔奉公,體現了為人師表。
(三)答題:逐一做,從題目中明顯的相關規范著手,沒有涉及的規范不答,答題的思路按照總分總的形式的格式書寫,第一步首先重申問題題干,強調這位老師做法是否正確,例如:馮老師的教育行為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值得肯定;第二步,按照理論-材料-小結的方式書寫,例如:首先,馮老師的行為體現了教書育人。教書育人要求教師在工作中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馮老師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開設了不同的專欄展示學生作品,不僅體現了因材施教,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第三步總結,例如:總之,馮老師的行為體現了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這種精神值得大力弘揚,需要每位教師學習。
㈡ "唾面自乾「的典故及其含義是什麼
唾面自乾
典故:唐朝監察御史婁師德率軍抗擊吐蕃進攻,八戰八捷,深得武則天內的器重,提拔為容宰相。婁師德為人處世寬宏大量,問即將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對待別人挑釁,弟弟說即使別人吐唾沫到臉上自己擦掉就行了,而婁師德堅持要讓唾沫自己干。
含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例句: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唾面自乾。
(2)師德手繪擴展閱讀:
1、近義詞:逆來順受
讀音:nì lái shùn shòu
釋義:意思是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例句:從前受了主人的罵,無非逆來順受。
2、反義詞:針鋒相對
讀音:zhēn fēng xiāng ì
釋義:意思是針尖對鋒芒。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辯論。
例句:彩雲聽著唐卿的話來得厲害,句句和自己的話針鋒相對,思忖只有答應了再說。
㈢ 關於春的感悟黑板報高中
一、刻苦鑽研、與時俱進,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深入學習者。方永剛幾乎把業余時間全都用在刻苦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上,並及時把學習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先後主編了16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專著,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在國家和軍隊核心期刊上發表40多篇,榮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28個獎項,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軍隊重點理論研究課題7項。1997年5月8日,一場車禍造成他的頸椎嚴重骨折。在做牽引治療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看書學習。住院108天,他一連看了43 本書,並完成一部30萬字的專著《亞大戰略格局與中國海軍》。
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步,他的學習就跟進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他從電視新聞中看到這個消息後,連夜調整了第二天的講課稿,讓這一新思想第一時間進入了課堂,在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去年暑假,他放棄休息,編寫了科學發展觀教學讀本,初步形成了黨的創新理論教學體系,為黨的創新理論進入教材、進入課堂、進入學員思想作出了貢獻。去年10月份,他參加國防大學全軍首屆政治理論骨幹研修班,正趕上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期間,他帶病連熬3個通宵撰寫了1萬多字的文章《論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結業時,所做的《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軍隊政治理論人才建設》的發言,就軍隊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好評。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堅定信仰者。方永剛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是黨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機會上大學,參軍入伍,光榮入黨,成為一名軍隊政治理論教員。他經常對別人講,自已是在黨的創新理論哺育下成長成才的,是黨的創新理論的直接受益者,對黨有著發自內心的深厚感情。
學習、研究、宣傳黨的創新理論,使他深深地體會到:在當代中國,只有黨的創新理論才能解決面臨的發展問題,才是指引中國走向繁榮富強之路、人民過上和諧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確的理論;黨的創新理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指南,是實現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真理。正是靠著這種堅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學習、研究、傳播黨的創新理論作為自己最神聖的職責,看作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事業,當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當黨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論觀點,他都及時學習研究,很快就有論文發表或專著出版。20多年來,他遇有理論困惑不動搖,碰到現實困難不迴避,面對錯誤思潮敢斗爭,在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堅決捍衛中,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他始終認為,如果他的宣講可以使廣大官兵和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更堅定一點、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麼,研究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就是他人生的最大價值和全部意義!
三、不辱使命、甘願奉獻,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積極傳播者。方永剛認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論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近6年來累計完成1000多課時的教學任務,年均超額完成200%的教學工作量,連續多年教學質量被學院評為A等。同時,他還利用課余時間為學院教職員工和學員舉辦了200多場學術講座。
1998年以來,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大連市講師團成員,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過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1998年10月,他去長山要塞函授輔導,給部隊講課,從晚上9點一直講到11點,掌聲不斷,許多家屬都抱著孩子站在走廊里聽他的報告。一次,方永剛到北海艦隊搞專題調研,潛艇某基地請他去講軍人使命與戰斗精神。由於講得好,駐青島地區的部隊接二連三地請他講,不到一周連續講了15場。為了把老百姓關心的下崗失業、三農問題、老工業基地振興問題講透徹,他經常利用寒暑假和節假日深入到群眾當中,與大家拉家常,把生活當課堂,讓老百姓給自己出題目。有一次,他到旅順口區鐵山鎮給黨員幹部講課,三個多小時的講課結束後,一位8O多歲的老黨員拉著他的手說:「你講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聽你講半天,我這輩子都沒白活。」還有一次,一個鎮請他圍繞農村問題講講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長假,跑了許多村鎮,咨詢了許多專家,圍繞科技致富、科技興農等問題給大家上了一堂課,並提議通過小額貸款扶持農民上項。報告結束後,一位大嫂激動地說:「你把黨的好政策講到咱的心坎上,你把黨的溫暖送到咱這偏僻小山村。」
四、師德高尚、知行統一,自覺做黨的創新理論的模範踐行者。方永剛把本職崗位作為踐行黨的創新理論的平台,不知疲倦地為黨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於工作太忙,一直沒有做系統檢查。當時學院正承擔著海軍基層政工班4 期1500名學員的培訓任務,他主動請纓承擔了開班的第一課《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對海軍基層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為了講好這堂課,他精心准備,看了上百萬字的資料,到基層部隊進行調研,找老海軍了解情況,向隨艦出訪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試講了10多次。正式講課時,不停地冒虛汗,四節課下來,內衣全都濕透了。課間,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發上躺一會。
在被確診為結腸癌晚期的情況下,他一方面以樂觀主義精神和頑強毅力與病魔作斗爭,一方面爭分奪秒地抓緊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黨的創新理論沒有限期。我能舍棄我的生命,但不能舍棄我的事業;我不懼怕癌症,但害怕離開最鍾愛的三尺講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學、不停地寫、不停地講,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創新理論。」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術後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療間隙,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員們上完他本學期的最後兩節課。1月22日,他帶病給大連市地稅局作了《深刻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輔導報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方永剛同志用忠誠和青春詮釋了對黨的無限熱愛,對黨的創新理論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