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網路家訪報道

網路家訪報道

發布時間: 2021-03-15 19:02:39

1. 老師讓我寫一篇報道,是關於今天下午去探望生病同學並進行家訪怎麼寫啊,在線等!!!

寫報道,就像新聞一樣啊~
要有人物、地點、經過什麼的,不要寫廢話,寫些別人想知道的信息
下面的我就先自擬一篇吧!

探病
在今天下午,我和XXX一同去拜訪生病的同學XXX。去到他家,發現他正躺在床上休息,看來身體還不太好。他媽媽對我們說,昨天他發高燒,現在才退了,吃了葯之後就睡著了。XXX見了我們來家訪,很高興。我們聊了好久,並且給他今天的功課。我和XXX後來不舍的離開了。

2015.11.11

這是家訪發燒的同學,你可以直接套進去。如果還有什麼不會就追問我哦~

2. 教師家訪遇尷尬,網路時代,教師還需要家訪嗎

家訪是老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讓老師清楚學生的家庭環境、經濟狀況,從版而做到因人權施教。另一方面家訪也是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清楚老師日常教學,並和老師反映相關訴求。幫忙孩子健康成長。只不過現在有的都變味了,老師家訪去收禮物去了。

3. 暑假期間老師家訪寫篇報導給報社怎麼寫

假期間老師家訪寫篇報道給報社怎麼寫?暑假期間,老師家訪寫篇報道給報社那首先要把老師家訪的內容和家訪的事項寫出來,如實的報給報社就可以了

4. 傳統的"上門家訪"能被"電話家訪"和"網路家訪"取代嗎

這個我覺得不太可能,有些事情可以通過電話,網路去解決。但是只有面對面才能感覺最深。

5. 老師去「學霸家」家訪,被滿牆獎狀震撼,網友對此有何評價

在廣東茂名,有一名老師去自己班上“學霸家“進行家訪的時候,被該名”學霸“家中貼滿牆的獎狀所震撼,於是她拍下了視頻發在了網路上。很多網友對此議論紛紛,有的網友表示發獎狀能夠鼓勵孩子變得更好,有的網友表示如今的獎狀失去了原本的含義,還有的網友表示家長和老師都不應該用獎狀去評價學生的表現。

一、有的網友認為獎狀能夠鼓勵孩子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在老師上傳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班上的這位“學霸”家中除了滿牆都是獎狀以外,還有另外一部分獎狀被學生家長串在繩子上吊在空中,場面非常壯觀。有的網友在看完這個視頻之後,表示獎狀的確能夠鼓勵孩子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否則這位同學不會成為學霸,也不會在老師上門家訪的時候還如此專心致志地做功課了。我還記得自己在讀小學的時候,當時的班主任為了鼓勵我更加用功讀書,在兒童節活動中頒給我一張“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正是因為那張獎狀激勵了我,才會讓我之後為了獲得更多的獎狀而更加努力讀書。在我成為一名大學生之後,我同樣為了獲得獎狀而參加了各種各樣與專業相關的學術比賽。通過參加比賽,我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外向,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因此,我也認為獎狀的確是能夠讓學生變得更好的。

其實這幾類網友的評價都是有道理的,學生為了獎狀努力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但學校和家長也應該對學生進行更多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白即使自己沒有拿到獎狀,自己也很優秀。

6. 我想寫一個家訪新聞報道,誰給我提供一個範例謝謝.

本報訊 2008年5月13日,我校教師***到學生***家家訪。
對於學生***近期成績下滑,上學遲到等問題,教師***早有留意,特意通過電話聯系了***的父母,並約定了家訪時間。在家訪過程中,***老師向學生家長匯報了學生近期情況,詳細了解了***家庭情況和近期回家後的表現,並就如何使學生走上學習正軌,家長平時應該做如何的指引和教育等方面交換了意見,達成了共識,使學生和家長深切感受到學校對學生的關心,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家訪結束後,家長特別感動,***同學也表示,一定不辜負老師的期望,糾正缺點,努力把學習成績提上去。

7. 互聯網時代還需要家訪嗎上門家訪和網路家訪,哪個更適合

家訪信息量大,效率高。通信的方式只能是通知性的內容。要達到家訪的效果,花去的時間會很多。

8. 網路信息時代,家訪是否還有必要

對於當前網路通訊技術發達,有些人認為班主任家訪沒有必要,我不贊同這種觀點。
第一,家訪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同學生家長溝通的必要途徑。盡管現在通訊工具很發達,但家訪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的家訪可以增進教師和學生及其家長的了解,從而更有效的實施個別教育,還可以促進家長和社會對學校工作的認同,樹立好的社會形象,這是網路通訊不可比擬的。
第二,傳統的家訪能拉近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感情上的距離,促進老師和家長更加全面的了解學生,現如今,老師用電話郵件和家長交流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第三,總之家訪是學校與家庭的有效互動,家訪是聯系學校與家庭的一座橋梁,通過家訪能促進學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提升教育效果,促進孩子健康發展,因此進行家訪是有必要的,是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

9. 拉網式全覆蓋家訪怎樣家訪

外網是全覆蓋,家訪可以分片進行,一個人負責一個片。

10. 老師家訪一般問什麼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

熱點內容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
教師工作坊與教師成長 發布:2025-07-09 17:03:02 瀏覽:547
王玉班主任 發布:2025-07-09 15:27:17 瀏覽:201
教師招聘考試答題技巧 發布:2025-07-09 11:50:06 瀏覽:586
高中數學教學案例範文 發布:2025-07-09 11:21:11 瀏覽:269
汪麗老師 發布:2025-07-09 11:20:21 瀏覽:982
貴陽哪個 發布:2025-07-09 10:48:16 瀏覽:993
高中歷史框架 發布:2025-07-09 10:15:25 瀏覽:76
安全座椅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10:10:30 瀏覽: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