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生日
1. 各位菩薩的生日都是幾號
觀音真正的誕辰日應該是每年的農歷
農歷二月十九觀音出生日
農歷六月十九觀音出家日
農歷九月十九觀音成仙日
農歷正月初一 天臘之辰
農歷正月初一 元始天尊萬壽
農歷正月初一 彌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誕
農歷正月初一 接神、迎喜神,出門走喜神方
農歷正月初一 放爆竹,以避山燥(xiao,同魈)惡鬼
農歷正月初二 車公誕
農歷正月初二 拜財神
農歷正月初三 孫真人誕
農歷正月初三 真武大帝誕
農歷正月初三 拜天地神
農歷正月初四 箸筒姑娘誕
農歷正月初四 灶神下降
農歷正月初四 孫天醫真人千秋
農歷正月初五 財神誕
農歷正月初五 路頭神誕
農歷正月初五 定光佛聖誕
農歷正月初五 接財神,迎五路財神、關帝
農歷正月初六 清水祖師誕
農歷正月初六 九天玄女聖誕
農歷正月初七 仁日
農歷正月初八 谷王誕
農歷正月初八 白衣觀音誕
農歷正月初八 江東神聖誕
農歷正月初八 五殿閻羅王聖誕
農歷正月初八 拜本命星辰「順星」
農歷正月初九 玉皇大帝誕
農歷正月初九 漢閩越王誕
農歷正月初九 拜天公玉皇大帝
農歷正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正月十三 溫許二公誕
農歷正月十三 劉猛將軍蟲王爺誕
農歷正月十三 關聖帝君飛升
農歷正月十四 迎紫姑廁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
農歷正月十五 上元天官聖誕
農歷正月十五 張天師張道陵誕
農歷正月十五 門丞戶尉誕
農歷正月十五 佑聖真君誕
農歷正月十五 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農歷正月十五 金天娘誕
農歷正月十五 三一教主誕
農歷正月十五 盤古聖誕
農歷正月十五 燈節
農歷正月十六 綏靖伯誕
農歷正月十六 三王公誕
農歷正月十九 門官土地誕
農歷正月十九 長春丘真人誕
農歷正月二十 招財童子誕
農歷正月廿三 喇嘛「打鬼」
農歷正月廿四 雷都光耀大帝聖誕
農歷正月廿五 滿族倉廩神誕
農歷正月廿六 庇佑財神誕
農歷正月廿六 觀音開庫
農歷二月初一 太陽升殿之辰
農歷二月初一 勾陳誕
農歷二月初一 初殿誕
?
農歷二月初一 一殿秦廣王千秋
農歷二月初一 中和節
農歷二月初一 拜太陽星君
農歷二月初二 土地誕
農歷二月初二 孟夫子誕
農歷二月初二 濟公菩薩誕
農歷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土地爺千秋
農歷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梓潼神聖誕
農歷二月初六 東華帝君誕
農歷二月初八 三殿宋帝王聖誕
農歷二月初八 六祖禪師誕
農歷二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二月十二 花神誕
農歷二月十三 洪聖爺誕
農歷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誕
農歷二月十五 精忠岳元帥誕
農歷二月十五 三山國王千秋
農歷二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聖誕
農歷二月十六 開漳聖王誕
農歷二月十七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農歷二月十八 四殿五官王誕
農歷二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農歷二月十九 玉女娘娘誕生
農歷二月二十 普賢菩薩誕
農歷二月廿一 普賢菩薩聖誕
農歷二月廿五 玄天上帝誕
農歷二月廿六 真武大帝聖誕
農歷二月廿七 東岳大帝
農歷三月上旬 清明鬼節,上墳掃墓,拜眾鬼。公歷四月四日或五日
農歷三月初一 二殿楚江王誕
農歷三月初三 北帝誕
農歷三月初三 玄天上帝萬壽
農歷三月初三 蟠桃會,紀念王母娘娘
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去江邊洗滌污濁,以消災除邪
農歷三月初四 張王爺誕
農歷三月初六 長老誕
農歷三月初七 何仙姑誕
農歷三月初八 六殿卞城王誕
農歷三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三月十二 中央五道誕
農歷三月十五 醫靈誕
農歷三月十五 玄壇誕
農歷三月十五 保生大帝吳真人千秋
農歷三月十五 中路財神趙公元帥聖誕
農歷三月十五 女媧娘娘壽誕
農歷三月十六 准提菩薩佛誕
農歷三月十八 中嶽誕
農歷三月十九 太陽星君聖誕
農歷三月二十 註生娘娘千秋
農歷三月廿三 天後娘娘媽祖聖誕
農歷三月廿六 鬼谷先師千秋
農歷三月廿七 車大元帥誕
農歷三月廿七 七殿泰山王千秋
農歷三月廿八 制字先師倉頡誕
農歷三月廿八 東岳大帝聖誕
農歷三月廿九 土地公
農歷四月初一 八殿都市王誕
農歷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誕
農歷四月初八 三界誕
農歷四月初八 九殿平等王誕
農歷四月初八 佛祖釋迦牟尼萬壽
農歷四月初八 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誕
農歷四月初八 浴佛節
農歷四月初八 放生會
農歷四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四月十二 風神生日
農歷四月十二 蛇王生日
農歷四月十二 蘇府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十四 呂祖仙師聖誕
農歷四月十五 漢鍾離仙師誕
農歷四月十五 釋迦文佛成道
農歷四月十七 金花娘娘誕
農歷四月十七 十殿輪回王千秋
農歷四月十八 華陀仙師誕
農歷四月十八 送生司馬誕
農歷四月十八 北極紫微大帝聖誕
農歷四月二十 眼光佛誕
農歷四月廿一 托塔李天王聖誕
農歷四月廿一 先天朱將軍聖誕
農歷四月廿三 普賢菩薩誕
農歷四月廿四 金光祖師聖誕
農歷四月廿五 武安尊王千秋
農歷四月廿五 白族觀音會
農歷四月廿六 蔣公誕
農歷四月廿六 南鯤鯓李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廿七 南鯤鯓范五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廿八 葯王誕
農歷四月廿八 神農五穀先帝萬壽
農歷五月初一 南極長生大帝誕
農歷五月初一 城隍出巡
農歷五月初五 地臘之辰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掛鍾馗像、天師像,以驅鬼崇
農歷五月初五 五福大帝得道
農歷五月初五 南天駱恩師聖誕
農歷五月初六 清水祖師成道
農歷五月初七 巧聖先師魯班節
農歷五月初八 悅城龍母誕
農歷五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五月十一 天下都城隍爺聖誕
農歷五月十二 丙靈公誕
農歷五月十三 關平太子誕
農歷五月十三 關聖帝君關羽聖誕
農歷五月十五 玉女娘娘飛升
農歷五月十六 天地造化之神誕
農歷五月十六 如來佛祖誕
農歷五月十六 張天師仙師誕
農歷五月十七 蕭府王爺千秋
農歷五月十八 老母娘娘誕
農歷五月十八 張天師張道陵聖誕
農歷五月十九 九天馬恩師聖誕
農歷五月二十 丹陽馬真人誕
農歷五月二十三,田仙姑誕
農歷五月廿八 城隍誕
農歷五月廿九 許威顯王誕
農歷六月初一 韋陀護法誕
農歷六月初三 韋馱誕
農歷六月初六 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農歷六月初六 楊四將軍誕
農歷六月初六 崔判官誕
農歷六月初六 泰山誕
農歷六月初六 翻經節,寺院曬經,信女翻經「轉男身」
農歷六月初六 九天李恩師聖誕
農歷六月初十 劉海仙師誕
農歷六月十一 田都元帥誕
農歷六月十二 彭祖誕
農歷六月十二 井泉誕
農歷六月十三 魯班誕
農歷六月十四 文殊菩薩誕、
農歷六月十五 王靈天君聖誕
農歷六月十五 無極老申娘壽誕
農歷六月十六 魯班節
農歷六月十六 雷神誕
農歷六月十六 南極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十六 先天王天君聖誕
農歷六月十八 南鯤鯓池二王爺千秋
農歷六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成道日
農歷六月廿三 馬王誕
農歷六月廿四 關聖帝君聖誕
農歷六月廿四 火神誕
農歷六月廿四 王靈官誕
農歷六月廿四 和合二仙誕
農歷六月廿四 西秦王爺千秋
農歷六月廿四 雷祖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廿四 南極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廿六 楊真君誕
農歷六月廿九 天樞誕
農歷七月初一 太上老君誕
農歷七月初七 乞巧節,拜牛郎織女二星
農歷七月初七 康公誕
農歷七月初七 七宮仙女下降
農歷七月初七 大成魁星聖誕
農歷七月初七 七星娘娘千秋
農歷七月初七 衛房聖母聖誕
農歷七月十二 長春真人誕
農歷七月十三 大勢至菩薩聖誕
農歷七月十四 開基恩主千秋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拜見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
農歷七月十五 鬼節,燒紙錢,普度孤魂
農歷七月十五 盂蘭盆節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地官大帝聖誕
農歷七月十五 靈濟君誕
農歷七月十五 地藏王誕
農歷七月十八 王母娘娘聖誕
農歷七月十九 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農歷七月十九 伏曦氏八卦祖師千秋
農歷七月二十 張王爺誕
農歷七月廿一 普庵誕
農歷七月廿二 財帛星君誕
農歷七月廿三 法主聖君千秋
農歷七月廿三 南宮柳星君聖誕
農歷七月廿三 諸葛武侯千秋
農歷七月廿四 城隍誕
農歷七月廿四 草聖誕
農歷七月廿四 龍樹菩薩聖誕
農歷七月廿四 鄭延平郡王千秋
農歷七月廿五 齊天大聖
農歷七月廿六 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
農歷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薩誕
農歷八月初一 許真君誕
農歷八月初一 金甲神誕
農歷八月初二 社王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爺誕
農歷八月初三 北斗星君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朱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姜相子牙千秋
農歷八月初五 雷聲普化天尊雷祖聖誕
農歷八月初八 瑤池大會
農歷八月初十 北嶽誕
農歷八月十二 西方五道誕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太陰星君月神娘娘誕
農歷八月十五 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農歷八月十五 南鯤鯓朱四王爺千秋
農歷八月十五 南宮孔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農歷八月十六 齊天大聖誕
農歷八月十六 朱元帥誕
農歷八月十六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二 燃燈古佛聖誕
農歷八月廿二 廣澤尊王千秋
農歷八月廿三 刑天王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四 陶冶仙誕
農歷八月廿四 南鯤鯓萬善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五 太陽誕
農歷八月廿七 孔夫子聖誕
農歷八月廿九 中華聖母聖誕
農歷九月初一 南斗星君誕
農歷 九月初一 飛天大聖誕
農歷九月初一 初一至初九,北降九星降世
農歷九月初九 哪吒三太子誕
農歷九月初九 斗母星君聖誕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帝君誕
農歷九月初九 關帝飛升誕
農歷九月初九 綏靖伯誕
農歷九月初九 臨水夫人李姑誕
農歷九月初九 中壇元帥太子爺誕
農歷九月初九 火神爺誕
農歷九月初九 酆都大帝聖誕
農歷九月初九 九皇大帝聖誕
農歷九月十三 孟婆神誕
農歷九月十三 天水聖母飛升
農歷九月十五 孟婆尊神千秋
農歷九月十五 南鯤鯓吳三王爺千秋
農歷九月十五 趙大元帥誕
農歷九月十五 朱聖夫子聖誕
農歷九月十七 金龍王誕
農歷九月十七 先鋒誕
農歷九月十七 招財童子誕
農歷九月十八 倉頡先師千秋
農歷九月十八 顯應祖師聖誕
農歷九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農歷九月廿六 五顯靈官誕
農歷九月廿八 華光大帝誕
農歷九月廿八 五顯大帝千秋
農歷九月三十 葯師如來聖誕
農歷十月初一 東岳誕
農歷十月初一 三田都千歲誕
農歷十月初二 周將軍誕
農歷十月初三 二茅真君誕
農歷十月初三 助順將軍聖誕
農歷十月初五 達摩祖師誕
農歷十月初十 花公花婆誕
農歷十月初十 水仙尊王誕
農歷十月十二 齊天大聖誕
農歷十月十五 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農歷十月十五 痘神劉使者誕
農歷十月十五 溫元帥誕
農歷十月十五 神農氏
農歷十月十六 巫山娘娘誕
農歷十月十八 地母至尊千秋
農歷十月二十 虛靖天帥誕
農歷十月廿二 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農歷十月廿三 周倉將軍千秋
農歷十月廿五 感天大帝許真人誕
農歷十月廿七 五嶽誕
農歷十月廿七 紫微星君聖誕
農歷十月三十 周將軍誕
農歷十一月初四 孔子誕
農歷十一月初四 安南尊王千秋
農歷十一月初四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農歷十一月初六 玉皇大帝誕
農歷十一月初六 西嶽誕
農歷十一月十一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農歷十一月十五 無極老申娘聖誕
農歷十一月十七 阿彌陀佛誕
農歷十一月十九 九蓮菩薩誕
農歷十一月十九 日光天子誕
農歷十一月廿三 送子張仙師誕
農歷十一月廿三 南斗星君下降,世人宜求壽
農歷十一月廿七 普庵祖師誕
農歷十一月廿七 董公真仙聖誕
農歷十一月廿九 新竹都城隍公爺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一 跳灶王
農歷十二月初四 三代祖師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六 普庵祖師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 佛祖成仙日,如來佛誕
農歷十二月初八 王侯臘之辰,喝臘八粥(「佛粥」)
農歷十二月十五 溫元帥師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南嶽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太上老君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福德正神誕
農歷十二月二十 魯班誕
農歷十二月廿一 天猷誕
農歷十二月廿一 祭灶,也有在廿四日
農歷十二月廿四 子時灶君上天朝玉帝,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廿五 接玉皇,天神下降
農歷十二月廿九 南北斗星君下降
農歷十二月廿九 華嚴菩薩聖誕
農歷十二月三十 諸佛下界察民間善惡
農歷十二月三十 紫姑廁神誕
農歷十二月三十 換門神
農歷十二月三十 迎灶王下界(接灶)
農歷十二月三十 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2. 阿彌陀佛真的有生日嗎
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前同樣經歷了無數次生死輪回,所以可以說每天都是他的生日。人的生命是永恆的,所謂生日只是相對與某一生而言,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真正的生日應該是他第一次發無上菩提心的那一天!
延壽大師人物生平
【天資過人】
大師自少天資過人,年十六時,曾著《齊天賦》獻於吳越王錢穆。青年時既信仰佛教,戒殺放生。曾為吳越王餘杭庫吏,年二十八任華亭鎮將,督納軍需。時見集市中魚蝦飛禽等,每生慈憫心而購之放生。後來因擅自動用庫錢買動物放生,事發之後被判處死罪。在押赴市曹處斬之際,面對死刑鎮靜自若,毫無懼色。自言:「吾為活數萬生命而死,死又何憾!」文穆王知道他擅用庫銀並無一文私用,同時也贊許他的慈心善舉,便將其特赦釋放,並聽其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縣境內)龍冊寺翠岩令參禪師剃度為僧,法名延壽,字智覺。時乃公元933年,大師年方三十。
【苦於修行】
出家以後,修行非常用功,「執勞供眾,都忘身宰」、「衣不繒纊,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此是《宋高僧傳》中所記延壽大師在寺院修行的生活寫照。在龍冊寺住了一些日子後,延壽便拜辭令參禪師,出外參學。初於金華天柱峰下習定九旬,後往天台山德韶禪師處修學禪法。德韶是禪門法眼宗創始人文益大師的弟子,禪學功夫甚深,吳越王曾禮其為國師。延壽在禪學上的成就即是來自於德韶禪師的座下,《宋高僧傳》記雲:「永明(延壽)在德韶會中,普請次,聞墜薪有聲,豁然契悟,乃雲:『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延壽在禪學上的功夫因而被人認可,也因此而得德韶禪師傳法,成為禪門法眼宗的第三代傳人。延壽居天台山時,常在國清寺,結壇修習為時二十一天的《法華懺》,後來又往金華天柱峰誦《法華經》,歷時三年之久。佛學修養與禪定功夫與日俱增。在天台山修學期間,於禪觀中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其口,因是而獲大辯才。又於中夜經行時,忽覺普賢菩薩之蓮花在手。由是大師感於自己終身的修行趣向未有決定,遂上智者岩,作二鬮,一名「一心禪觀」、一名「萬善庄嚴凈土」冥心懇禱之後,歷經七次信手拈起的都是「萬善庄嚴凈土」那一鬮。於是延壽大師才下定決心開始一意兼修凈業。
開授課業後周太祖廣順二年(952)延壽前往奉化雪竇寺任住持。開展弘化事業,講授禪學法要與凈土理論。依從他學習禪理與凈土學問的人為數甚多。而此時的延壽也開始著筆著書。《雪竇寺志》中記載延壽在雪竇寺完成《宗鏡錄》的初稿。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吳越忠懿王下詔邀請延壽大師往杭州,主持復興靈隱寺的工作,梵剎因之得以中興。一年之後,延壽遷往鄰近的慧日山永明寺(即凈慈寺)居住,從其教者,有兩千餘人。為表明自己的旨趣而作偈曰:「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延壽大師在永明寺這一住就達十五年之久,完成了他一生中許多重要事業。延壽大師又稱「永明和尚」也是因此而來。忠懿王深為器重大師的德行,詔賜名號為「智覺禪師」。「永明延壽大師」的名聲也因此而遠揚於四方。
授菩薩戒延壽大師在常住永明寺期間常為七眾弟子授菩薩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為常課,主要是受持神咒、禮佛懺悔、誦經、坐禪、放生、說法等,每夜則於曠野施食予鬼神等類。此外每日定念十萬聲阿彌陀佛聖號,常往別峰經行念佛,隨從者常達數百。時人常聽聞螺貝天樂響於天際。這些行事在《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中則有詳盡的記載。此外,在北宋開寶三年(970),步入晚年的延壽大師奉詔於錢塘江邊的月輪峰,督建一座高達五十餘丈共九層的六和塔,以作鎮潮之用,巍巍立於江邊,蔚為杭州一大景觀。
延壽大師居永明寺時,除了修行、弘法之外,同時也注重於將自己的修行體驗與對佛學的研究心得,整理成文字。數量達一百卷之巨的《宗鏡錄》即是在此時定稿刊行的。其它的著作如《萬善同歸集》六卷、《神棲安養賦》、《唯心決》、《受菩薩戒》、《定慧相資歌》、《警世》各一卷等書,也是相續在永明寺寫成而傳世的。
【回天台山】
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事已高的延壽大師,再次回到久別的天台山,在山上開壇傳授菩薩戒,一時引來約一萬余求受戒者。這也是他最後一次主持大型的傳戒法會。此後歲月,大師自知世緣無多,便閉門謝客,專心念佛,誓生凈土。第二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之後,焚香禮佛,普告大眾,趺坐而化。世壽七十二,僧臘四十二。茶毗後的舍利,鱗砌於全身。太平興國元年(976)門人立其塔於大慈山,並建塔院以為永記,宋太宗賜塔院匾額曰「壽寧禪院」。後有游僧自臨安來山經年繞塔,人問何故?答言:「我病入冥,見殿左供一僧像,詢之知乃杭州永明禪師也,已往生西方上上品,王重其德,故禮敬耳」。是以仰慕大師故,特意來此瞻禮舍利寶塔。可謂是凈土宗史上一大奇聞。大師寂後,越二十五年,即宋咸平元年(1000)真宗下詔敕賜延壽所居之永明寺為「資聖寺」以表緬懷聖德之意。宋崇寧五年(1106),徽宗下詔追謚延壽為「宗照禪師」。以至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又加封名號為「圓妙正修智覺禪師」。
【禪凈結合】
延壽大師集禪門法眼宗第三代宗師與凈土宗六祖為一身,因其佛學思想是禪與凈相結合,會宗各家之說,導歸西方凈土,是其佛學思想之特色所在。延壽將密教之密行及法相、三論、華嚴、天台等諸學說及凈土理論折衷而綜合為一。此等倡舉,開歷史之先河,遂成一時之風氣,為後來佛門諸宗並合修學之端倪。
融合思想延壽居永明寺十五年間,日行一百單八件佛事,從這些行持中可以看出,幾乎包羅了當時佛家各宗所倡導的修行方式。可以說是各宗各派皆具,樣樣法門全備,於此行持中,恆以凈土為依歸,將所有功德皆回嚮往生凈土,是其總持的旨趣所在。從延壽大師的代表作《宗鏡錄》中可以窺見其佛學思想的大概,將當時盛行於世的佛教行法與理論,融會而貫通之,而使自己的思想體系別具特色,自成一家。在《宗鏡錄》的問答卷里,用連綿不斷的問答形式,羅列了天台、賢首、慈恩等宗的教理,並於引證章中,旁徵博引,引證了大乘經典一百二十種,西天東土諸祖法語一百二十種,賢聖集六十本,共計三百種言說,目的即是在於說明此是「總一佛乘之真訓,可謂舉一字而攝無邊教誨,立一理而收無盡真詮,一一標宗,同龍宮之遍覽,重重引證若鷲嶺之親聞,善令面雲立雪之人,坐參知識,遂使究理探玄之者,盡入圓宗」。由此可以看出,書中論點也是在詮釋延壽所倡導的禪教同佛說,本來是一致的理念。其引經據典,廣集佛言祖語,旨在說明一切事理皆本一心,性相圓融,佛法一致,各宗所行的教法,最終都歸「心宗」,所有佛陀所教的行法都能圓融互通,正和《宗鏡錄》卷二十四中說的「此宗鏡中,無有一法而非佛事」這一道理相契。
歸於一心將所有佛法,判釋為歸於一心法門,此種觀念也是延壽大師推行凈土,一心趣向極樂的動力根源。縱觀《宗鏡錄》全書,處處可見延壽精闢的佛學妙理,書中傾注了大師畢生大部分的心血。清代雍正皇帝閱此書後,給予「為震旦宗師著述中第一妙典」的高度評價。這部百卷巨著自成書以來,便流行於世,廣為人傳誦,甚至遠播海外。據《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八記雲:「高麗國王,覽師言教,遣使齋書,敘弟子禮,奉金鏤袈裟,紫金素珠,金澡罐等,彼國僧三十人,親承印記,歸國各化一方」。是中所記高麗國三十僧彼時乃是得延壽相傳的禪法,歸國後而使法眼宗禪法傳於東海。也正因如此,作為延壽佛學思想主流之一的法眼宗禪法,能流行於異域,反而中國卻未見其盛。今人蔣維喬所著《中國佛教史》一書中,有雲:「法眼宗弘揚於高麗,而中國反衰矣!」這是延壽大師禪法影響遠及高麗的史實記載。
四料簡偈作為凈土宗的祖師,最能凸顯延壽凈土思想的莫過於世人熟知的「四料簡偈」,其文曰:「有禪無凈土,十人九磋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見彌陀佛,何愁不開悟;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無凈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從這四句偈語中,可以看出延壽大師的修行態度,偈中指明,世人修禪固可,但須以凈土為依歸,其中第三句,就是標明禪凈雙修的好處,而以延壽個人的立場來說,禪凈雙修是最理想的修持法門,他認為弘宗演教是僧伽的本職,所以出家僧人宜應禪凈雙修,如此才能現世為人師,廣弘教法以利他;來世作佛祖,圓滿聖果以自利,如此,則自他二利圓成,而一般的學佛者,若非上根利智之人,則應專修凈土念佛法門,因為念佛求生凈土是有保障的,所謂的萬修萬人去,但見彌陀佛,何愁不開悟?若是單修禪教而摒棄凈土,則十有八九會有危險,要是無禪又無凈土,那將是萬劫千生輪轉三途六道,受苦無盡了。這四句偈語,言辭簡練,但卻義理明朗,足可作為學佛者修學的准則,對於後世的影響,頗為深遠,時至今日,仍富有生命力。
延壽大師作此四料簡的最初動機,在於欲矯正唐末以來學佛者重禪而輕凈土之時弊,以禪宗祖師的身份與修禪的豐富閱歷,會合修持凈土法門的心得,作此四料簡偈是最有資格且最具權威的了。
凈宗十三祖印公對此四料簡極為贊賞,曾言:「夫永明(四料簡)乃大藏之綱要,修持之高抬貴手」。又雲「(四料簡)字字皆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移。」足見四料簡在於凈業學人而言,實是重要也。
禪凈雙修此外,延壽主張的禪凈雙修的行法,在當時來說可以起融解禪門與凈土學者之間固有爭執的作用,也使得後來宗門教下諸多的行者,漸能接受各修不同法門但皆能領納凈業,並歸凈土的這一理念,可以說,自隋唐以降,佛教各宗林立,凈土之思想或多或少,已被大乘各宗所納受。如天台之智者、華嚴之杜順、三論之吉藏、法相之慈恩、律宗之道宣等皆專弘一宗而兼修凈土。當然此中之凈土包括了彌陀凈土與彌勒凈土等,再者如禪宗有百丈禪師於叢林清規中,鐵定僧在茶毗時,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用助念之功,以求亡者得生西方凈土的例子,但真切促使求生凈土的思想完全融入諸大乘教派,並且蔚然成風者,實乃延壽大師之功。
綜上所述,可以全窺延壽大師於禪於凈的功績。其所倡導並身體力行的禪凈雙修行法,在佛教行門中獨立一幟,影響著無數的修行者,使之步其後塵,依教修持,因而無論是禪門行者或是凈宗學人,都萬分景仰延壽大師。《蓮宗寶鑒》雲:「師(延壽)志誠殷重,專以念佛示人,同生凈土,世稱『宗門之標准,凈業之白眉』」。此嘉贊之語,如實地點明了大師在佛教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力。眾所周知,現今佛教叢林中例行的紀念阿彌陀佛的誕辰日,即是以延壽大師的生日為准,直接地將其奉為「阿彌陀佛的化身,這又是一例後世凈業學者緬懷敬重延壽大師的佐證。延壽大師集禪教、凈土於一身,志心凈土,兼修萬善眾行,治學深嚴,懿行高尚,值得世人歸敬,延壽大師生西後,其嘉行偉績於教之內外廣為傳誦,稱揚贊嘆之語不絕於篇。清代世宗雍正皇帝在御制《萬善同歸集》序文中雲:「近閱古錐言句,至永明智覺禪師,觀其《唯心決》、《心賦》、《宗鏡錄》諸書,其於宗旨,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至高至明,至廣至大,超出歷代諸古德之上,因加封為『妙圓正修智覺禪師』。其倡導之地,在杭之凈慈。敕地方有司,訪其有無支派,釋人承接,修葺塔院,庄嚴法相,令僧徒朝夕禮拜供養。誠以六祖以後,永明為古今第一大善知識也!」又於《宗鏡錄》序文贊延壽大師曰:「實為震旦第一導師」。縱觀歷代凈土諸祖,得歷代帝王之加封嘉獎者不乏其人,然贊之以美名若此,則為稀有矣!
3. 中國佛教神仙生日
正月初一:元始天尊萬壽(另有臘月之說法)彌勒佛佛辰
正月初四:孫天醫真人千秋
正月初六:清水祖師佛辰
正月初八:五殿閻羅王聖誕
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萬壽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
正月十五:門神護尉千秋上元天官聖誕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正月廿四:雷都光耀大帝聖誕
二月初一:一殿秦廣王千秋
二月初二:濟公菩薩佛辰福德正神趙公明千秋
二月初二:土地公正神張福德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
二月初八:三殿宋帝王千秋
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聖誕精忠岳王千秋三山國王千秋
二月十六:開漳聖王千秋
二月十七:新竹城隍爺千秋
二月十八:四殿五官王千秋
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佛辰
二月廿一:普賢大帝佛辰
三月初一:二殿楚江王千秋
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萬壽
三月初八:六殿卡城王千秋
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吳真人千秋中路財神趙元帥聖誕
三月十六:准提菩薩佛誕
三月十九:太陽星君聖誕
三月二十:註生娘娘千秋
三月廿三:鬼谷先師千秋
三月廿七:七殿泰山王千秋
三月廿八:東岳大帝聖誕
四月初一:八殿都市王千秋
四月初四:文殊菩薩佛辰
四月初八:釋伽佛祖萬壽九殿平等王千秋
四月十四:呂純陽祖師聖誕
四月十七:十殿轉輪王千秋
四月十八:北極紫微帝君千秋華陀神醫千秋
四月廿一:托塔李天王聖誕
四月廿五:武安尊王千秋
四月廿六:南鯤李大王爺千秋
四月廿七:南鯤范五王爺千秋
四月廿八:神農先帝萬壽
五月初一:南極長生帝君千秋
五月初七:巧聖先師千秋
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爺千秋
五月十三:關平太子千秋
五月十七:蕭府五爺千秋
五月十八:張府天師佛誕
六月初三:韋馱佛佛辰
六月十一:田都元帥千秋
六月十五:王靈天君聖誕
六月十九:南鯤池二王爺千秋
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南極大帝聖誕雷祖大帝聖誕
七月初七:大成魁星聖誕
七月十四:開基恩主千秋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聖誕
七月十八:王母娘娘聖誕
七月十九:伏羲氏八卦祖師千秋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七月廿三:諸葛武候千秋法主聖君千秋
七月廿四:鄭延平郡王千秋
七月廿六: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
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佛辰
八月初三:北斗星君聖誕九天司命灶君千秋
八月初五:雷聲普化天尊聖誕
八月初八:瑤池大會
八月十五:臨水夫人林姑千秋太陰星君聖誕南鯤朱四王爺千秋
八月十六:新竹都城隍爺千秋
八月廿二:燃燈古佛萬壽廣澤尊王千秋
八月廿三:邢天王爺千秋
八月廿七:至聖孔子先師聖誕
九月初一:南斗星君聖誕
九月初九:臨水夫人林姑千秋中壇元帥千秋斗母星君聖誕九皇大帝聖誕
九月十三:孟婆尊神千秋
九月十五:南鯤吳三王爺千秋
九月十八:倉聖先師千秋
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
十月初五:達摩祖師佛辰
十月初十:水仙尊王千秋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十月廿二: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十月廿三:周倉將軍爺千秋
十月廿五:感天大帝許真人千秋
十一月初四:安南尊王千秋
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十一月十九:九蓮菩薩佛辰
十一月廿三:張仙大帝聖誕
十一月廿九:新竹都城隍公爺聖誕
十二月十六:福德正神千秋
十二月廿四:送神
十二月廿五:天神下降
十二月廿九: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3)禪師生日擴展閱讀: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1]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參考資料:網路 佛教
4. 2015年寺廟各個菩薩的生日列表項
諸佛菩薩祖師聖誕紀念日
諸佛菩薩聖誕紀念日(農歷)
彌勒菩薩聖誕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二月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聖誕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聖誕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薩聖誕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薩聖誕四月初四日
釋迦牟尼佛聖誕四月初八日
葯王菩薩聖誕四月二十八日
伽藍菩薩聖誕五月十三日
韋馱菩薩聖誕六月初三日
觀世音菩薩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七月十三日
佛歡喜日七月十五日
龍樹菩薩聖誕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薩聖誕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薩聖誕八月十五日
燃燈佛聖誕八月二十二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九月十九日
葯師琉璃光佛聖誕九月三十日
阿彌陀佛聖誕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薩聖誕十一月十九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日
監齋菩薩聖誕十二月二十三日
華嚴菩薩聖誕十二月二十九日
衛塞節:公歷五月份的第一個月圓日
齋期六齋日:
若逢大月,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逢小月,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
中國佛教祖師大德紀念日(農歷)
四明知禮尊者正月初五日
圭峰宗密大師正月初六日
蓮華生大士應化日逢每月初十日
真諦三藏正月十一日
牛頭法融禪師正月十三日
百丈懷海禪師正月十七日
見月律師正月二十二日
馬祖道一禪師二月初一日
荊溪湛然尊者二月初五日
玄奘三藏二月初五日
道安法師二月初八日
慧能大師聖誕二月初九日
四世班禪大師二月十三日
二祖慧可大師三月十六日
李通玄長者三月二十八日
支遁三藏四月初四日
道綽大師四月二十四日
鑒真大師五月初六日
布敦大師五月初六日
荷澤神會禪師五月十三日
法天三藏五月十八日
膽巴大師五月十八日
僧祐大師五月二十六日
不空三藏六月十五日
智周大師六月二十一日
南嶽慧思尊者六月二十二日
蓮池袾宏大師七月初四日
瑪爾巴大師七月十五日
圓測大師七月二十二日
法琳大師七月二十三日
廬山慧遠大師八月初六日
金剛智三藏八月十六日
鳩摩羅什三藏八月二十日
元照湛然大師九月初一日
求那跋摩三藏九月二十八日
道宣律師十月初三日
達摩祖師聖誕十月初五日
八思巴大師十月初五日
善無畏三藏十月初七日
一行大師十月初八日
憨山德清大師十月十一日
實叉難陀三藏十月十二日
阿底峽尊者十月十八日
五祖弘忍大師十月二十三日
宗喀巴大師十月二十五日
智儼大師十月二十九日
菩提流志三藏十一月初四日
慈恩窺基大師十一月十三日
終南杜順大師十一月十五日
天台智者大師十一月二十二日
道生大師十一月二十四日
佛圖澄大師十二月初八日
淄州慧沼大師十二月十七日
紫柏真可尊者十二月十七日
石頭希遷大師十二月二十五日
施護三藏十二月二十六日
永明延壽大師十二月二十六日
(註:本篇中的「紀念日」為祖師大德的往生日,如逢誕辰則另行標出,藏族祖師大德為依據藏歷,根據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人物》和歷代《高僧傳》的記載。)
5. 3.27號是哪位菩薩生日
佛教節日要看農歷,3月21日(農歷二月十三) 四世班禪大師圓寂。
2016年佛教節日、紀念日公歷、農歷對照:
陽 歷 、 農 歷 、 佛教節日名稱
1月17日(農歷臘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臘八節) 佛圖澄圓寂日
1月26日(農歷臘月十七) 凈宗十二祖徹悟法師圓寂、紫柏真可尊者圓寂
1月27日(農歷臘月十八) 太虛大師誕辰日
2月1日(農歷臘月二十三) 監齋菩薩聖誕
2月3日(農歷臘月二十五) 石頭希遷禪師圓寂日
2月4日(農歷臘月二十六) 永明延壽大師圓寂日、施護三藏圓寂
2月7日(農歷臘月二十九) 華嚴菩薩聖誕
2月8日(農歷正月初一) 彌勒菩薩聖誕 猴年春節
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五) 四明知禮大師圓寂、廣欽老和尚圓寂日
2月13日(農歷正月初六) 定光佛聖誕、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大師圓寂
2月16日(農歷正月初九) 帝釋天尊(玉皇大帝)聖誕
2月18日(農歷正月十一) 真諦三藏法師圓寂
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二) 凈宗七祖省常法師圓寂日
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七) 百丈懷海禪師圓寂
2月28日(農歷正月二十一) 凈宗九祖藕益禪師圓寂
2月29日(農歷正月二十二) 明代高僧寶華見月律師圓寂
3月1日(農歷正月二十三) 牛頭法融禪師圓寂日
3月9日(農歷二月初一) 馬祖道一禪師圓寂
3月10日(農歷二月初二) 太虛大師圓寂
3月13日(農歷二月初五) 玄奘法師圓寂、天台九祖荊溪湛然尊者圓寂
3月16日(農歷二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出家日、道安法師圓寂日
3月17日(農歷二月初九)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聖誕日
3月21日(農歷二月十三) 四世班禪大師圓寂
3月23日(農歷二月十五) 釋迦牟尼佛涅槃日
3月27日(農歷二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3月29日(農歷二月二十一) 普賢菩薩聖誕
4月3日(農歷二月二十六) 凈宗六祖永明法師圓寂日
4月9日(農歷三月初三) 布袋和尚坐化日
4月18日(農歷三月十二) 本煥長老圓寂紀念日
4月22日(農歷三月十六) 准提菩薩聖誕、二祖慧可大師圓寂日
5月4日(農歷三月二十八) 唐代李通玄長者圓寂
5月10日(農歷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聖誕、慈航菩薩涅槃、支遁三藏圓寂
5月14日(農歷四月初八) 釋迦牟尼佛聖誕、道宣律師誕辰
5月20日(農歷四月十四) 凈宗十一祖省庵法師圓寂日
5月21日(農歷四月十五) 佛吉祥日(衛塞節)
6月3日(農歷四月二十八) 葯王菩薩聖誕
6月10日(農歷五月初六) 鑒真法師圓寂日
6月12日(農歷五月初八) 善慧菩薩聖誕
6月14日(農歷五月初十) 宣化上人圓寂紀念日
6月17日(農歷五月十三) 伽藍菩薩聖誕、禪宗七祖神會禪師圓寂
6月22日(農歷五月十八) 宋代譯經大師法天三藏圓寂、膽巴大師圓寂
6月30日(農歷五月二十六) 齊梁時代律學大師僧佑大師圓寂
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三) 韋馱尊天菩薩聖誕
7月8日(農歷六月初五) 梁代高僧鴻楚法師往生
7月17日(農歷六月十四) 明暘大和尚圓寂日
7月18日(農歷六月十五) 不空三藏圓寂日
7月22日(農歷六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7月24日(農歷六月二十一) 唐代法相宗三祖智周大師圓寂日
7月25日(農歷六月二十二) 天台宗二祖慧思尊者圓寂日
8月4日(農歷七月初二) 凈宗八祖蓮池法師圓寂日
8月11日(農歷七月初九) 凈宗十祖截流法師圓寂日
8月15日(農歷六月十三) 大勢至菩薩聖誕
8月17日(農歷七月十五) 佛歡喜日 盂蘭盆節
8月21日(農歷七月十九) 凈宗三祖承遠法師圓寂日
8月23日(農歷七月二十一) 宋代高僧普庵祖師聖誕
8月24日(農歷七月二十二) 唐代高僧圓測大師圓寂日、增福財神聖誕
8月26日(農歷七月二十四) 龍樹菩薩聖誕、隋唐高僧法琳大師圓寂日
8月31日(農歷七月二十九) 虛雲和尚誕辰、米勒日巴尊者聖誕
8月31日(農歷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薩聖誕
9月3日(農歷八月初三)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圓寂日
9月4日(農歷八月初四) 黃財神聖誕
9月6日(農歷八月初六) 凈宗初祖慧遠法師圓寂日
9月7日(農歷八月初七) 慈航菩薩聖誕
9月8日(農歷八月初八) 聖救度佛母聖誕
9月12日(農歷八月十二) 圓瑛大師圓寂紀念日
9月15日(農歷八月十五) 月光菩薩聖誕 中秋節
9月16日(農歷八月十六) 金剛智三藏紀念日、岡波巴大師圓寂日
9月20日(農歷八月二十) 鳩摩羅什圓寂日
9月22日(農歷八月二十二) 燃燈古佛聖誕
10月1日(農歷九月初一) 北宋高僧元照湛然大師圓寂紀念日
10月4日(農歷九月初四) 弘一法師圓寂日、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圓寂日
10月9日(農歷九月初九) 摩利支天菩薩聖誕
10月12日(農歷九月十二) 虛雲和尚往生日
10月19日(農歷九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10月20日(農歷九月二十) 弘一法師誕辰
10月28日(農歷九月二十八) 求那跋摩三藏圓寂
10月30日(農歷九月三十) 葯師佛聖誕
11月2日(農歷十月初三) 道宣律師往生、凈宗五祖少康法師圓寂日
11月4日(農歷十月初五) 達摩祖師誕辰、八思巴大師紀念日
11月6日(農歷十月初七) 善無畏三藏紀念日
11月7日(農歷十月初八) 唐代高僧一行大師圓寂紀念日
11月9日(農歷十月初十) 宗喀巴大師誕辰
11月10日(農歷十月十一) 憨山德清大師圓寂日
11月11日(農歷十月十二) 實叉難陀三藏圓寂
11月14日(農歷十月十五) 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圓寂日
11月15日(農歷十月十六) 清末高僧法忍禪師往生
11月17日(農歷十月十八) 阿底峽尊者圓寂
11月22日(農歷十月二十三)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圓寂
11月28日(農歷十月二十九) 悟道大和尚圓寂日、宗喀巴大師圓寂紀念日、華嚴宗二祖智儼大師圓寂
12月2日(農歷十一月初四) 凈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圓寂日、孔子聖誕 菩提流志三藏圓寂
12月9日(農歷十一月十一) 悟道大和尚誕辰
12月11日(農歷十一月十三) 唐代高僧慈恩大師(窺基法師)圓寂紀念日
12月13日(農歷十一月十五) 華嚴宗初祖終南杜順大師圓寂紀念日
12月15日(農歷十一月十七) 阿彌陀佛聖誕
12月17日(農歷十一月十九) 日光菩薩聖誕
12月29日(農歷十二月初一) 凈宗四祖法照法師圓寂日
6. 陰歷二月都有那位佛菩薩的生日和仙界的生日
二月佛菩薩的生日:
農歷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磐日
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生日
農歷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生日
佛誕日即釋迦牟尼誕生日。由於說法不一,世界各國佛涎日期也不相同,中國漢族地區和日本均以農歷四月初八為佛誕日;蒙、藏族地區為四月十五日;傣族地區為清明節後十天。佛誕日各佛寺一般都舉行誦經法會,並根據「佛生時龍噴香雨浴佛身」的傳說,教徒要以香水洗釋迦佛像,故又稱為浴佛日。
一、觀音的紀念日。在中國有三個:
1、農歷二月十九為觀音誕生日。
2、農歷六月十九為觀音成道日。
3、農歷九月十九為觀音涅盤日。
二、其他佛或菩薩的紀念日;
1、農歷正月初一是彌勒佛的誕生日。
2、農歷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賢菩薩的誕生日。
(6)禪師生日擴展閱讀
二月仙界的生日:
1、農歷二月初一 一殿秦廣王千秋
2、農歷二月初一 中和節
3、農歷二月初一 拜太陽星君
4、農歷二月初二 土地誕
5、農歷二月初二 孟夫子誕
6、 農歷二月初二 濟公菩薩誕
7、農歷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土地爺千秋
8、農歷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梓潼神聖誕
9、農歷二月初六 東華帝君誕
10、農歷二月初八 三殿宋帝王聖誕
11、農歷二月初八 六祖禪師誕
12、農歷二月初十 土神誕
13、農歷二月十二 花神誕
14、農歷二月十三 洪聖爺誕
15、農歷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誕
16、農歷二月十五 精忠岳元帥誕
17、農歷二月十五 三山國王千秋
18、農歷二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聖誕
19、農歷二月十六 開漳聖王誕
20、農歷二月十七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21、農歷二月十八 四殿五官王誕
22、農歷二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23、農歷二月十九 玉女娘娘誕生
24、農歷二月二十 普賢菩薩誕
25、農歷二月廿一 普賢菩薩聖誕
26、農歷二月廿五 玄天上帝誕
27、農歷二月廿六 真武大帝聖誕
28、農歷二月廿七 東岳大帝
7. 佛陀生日是公歷幾號
中國的是農歷四月初八,馬上就到了。今天四月初三,明天是文殊菩薩聖誕。如果有時間可以看看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百年虛雲,吉祥經,佛說四十二章經等都非常好。
8. 所有佛的生日及成佛日
諸佛菩薩聖誕紀念日(農歷)
彌勒菩薩聖誕正月初一日
釋迦牟尼佛出家二月初八日
釋迦牟尼佛涅槃二月十五日
觀世音菩薩聖誕二月十九日
普賢菩薩聖誕二月二十一日
准提菩薩聖誕三月十六日
文殊菩薩聖誕四月初四日
釋迦牟尼佛聖誕四月初八日
葯王菩薩聖誕四月二十八日
伽藍菩薩聖誕五月十三日
韋馱菩薩聖誕六月初三日
觀世音菩薩成道六月十九日
大勢至菩薩聖誕七月十三日
佛歡喜日七月十五日
龍樹菩薩聖誕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薩聖誕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薩聖誕八月十五日
燃燈佛聖誕八月二十二日
觀世音菩薩出家九月十九日
葯師琉璃光佛聖誕九月三十日
阿彌陀佛聖誕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薩聖誕十一月十九日
釋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日
監齋菩薩聖誕十二月二十三日
華嚴菩薩聖誕十二月二十九日
衛塞節:公歷五月份的第一個月圓日
齋期六齋日:
若逢大月,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逢小月,為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八、廿九日
中國佛教祖師大德紀念日(農歷)
四明知禮尊者正月初五日
圭峰宗密大師正月初六日
蓮華生大士應化日逢每月初十日
真諦三藏正月十一日
牛頭法融禪師正月十三日
百丈懷海禪師正月十七日
見月律師正月二十二日
馬祖道一禪師二月初一日
荊溪湛然尊者二月初五日
玄奘三藏二月初五日
道安法師二月初八日
慧能大師聖誕二月初九日
四世班禪大師二月十三日
二祖慧可大師三月十六日
李通玄長者三月二十八日
支遁三藏四月初四日
道綽大師四月二十四日
鑒真大師五月初六日
布敦大師五月初六日
荷澤神會禪師五月十三日
法天三藏五月十八日
膽巴大師五月十八日
僧祐大師五月二十六日
不空三藏六月十五日
智周大師六月二十一日
南嶽慧思尊者六月二十二日
蓮池袾宏大師七月初四日
瑪爾巴大師七月十五日
圓測大師七月二十二日
法琳大師七月二十三日
廬山慧遠大師八月初六日
金剛智三藏八月十六日
鳩摩羅什三藏八月二十日
元照湛然大師九月初一日
求那跋摩三藏九月二十八日
道宣律師十月初三日
達摩祖師聖誕十月初五日
八思巴大師十月初五日
善無畏三藏十月初七日
一行大師十月初八日
憨山德清大師十月十一日
實叉難陀三藏十月十二日
阿底峽尊者十月十八日
五祖弘忍大師十月二十三日
宗喀巴大師十月二十五日
智儼大師十月二十九日
菩提流志三藏十一月初四日
慈恩窺基大師十一月十三日
終南杜順大師十一月十五日
天台智者大師十一月二十二日
道生大師十一月二十四日
佛圖澄大師十二月初八日
淄州慧沼大師十二月十七日
紫柏真可尊者十二月十七日
石頭希遷大師十二月二十五日
施護三藏十二月二十六日
永明延壽大師十二月二十六日
(註:本篇中的「紀念日」為祖師大德的往生日,如逢誕辰則另行標出,藏族祖師大德為依據藏歷,根據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教人物》和歷代《高僧傳》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