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德如炬共同

師德如炬共同

發布時間: 2021-07-31 11:08:19

師德師風 心得體會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夜闌人靜,耳邊又傳來那熟悉的歌聲 :

任風/翻閱背影的日子/燭光將記憶/搖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陽/便凝重了教師魂……

曾經懷著對遠方神聖的熱切嚮往,為了朝拜遠方那心目中的聖地,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他們,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們,猶如辛勤的農夫,鍾愛自己的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無私奉獻。

我永遠忘不了讀大一時的第一節計算機網路工程課。那天我們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預備鈴響了,大家嘰嘰喳喳的聊天聲並沒有停下來。這時,有同學注意到進來了一位杵著雙拐的人,背著筆記本點腦,正微笑著看著我們,大家都好奇地看著他,他就是我們的老師?不會吧!幾個比較搗蛋的男生在後排嘀咕著。前排的幾個同學趕忙跑上前想幫他把筆記本電腦接過來,並上前攙扶他,可是他笑笑拒絕了。他走上講台,並沒象我們所想的那樣坐到椅子上,而是站在講台邊,這時候教室里已經是鴉雀無聲了,「大家好,我叫王峰,從今天開始將由我為大家講述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他廣博的知識,流利的講解很快就吸引了我們,而且在兩個小時的授課中他沒有一分鍾是坐著的,一個健康的人站那麼久也會很累,不要說是一個沒有雙拐就連站都站不起來的殘疾人。每次上課他都准時到教室,無論刮風下雨。由於他不方便寫黑板,他都是在電腦上演示,所以每次上課都要背一個沉甸甸的筆記本電腦,有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個投影儀。他給我們上了兩年的課,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講過課。他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教學深深地震撼著每一個同學。後來我們還知道,他是思科網路學院的負責人,計算機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還是雲南省優秀青年教師,我們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看到他也讓我們感到慚愧,一個殘疾人能夠取得這樣得成就,我們卻連他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當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只是輕輕地笑了笑。——我承認,王峰老師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老師,也是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一位老師。

——從王峰老師身上,我讀懂了「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用言和行詮釋了「教師」這兩個字的全部含義。

教師,這個神聖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離的目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時,自然會有收獲和回報。我逐漸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於寂寞是成熟的標志。因而我感覺自己在前進,在成長。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培根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裡抽絲,我們應該像蜜峰,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其實,在我們中間也不乏這樣的教師。記得那是開學的第一天……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恆,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說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我走上講台時間不長,教學工作剛剛起步,我親眼目睹了老教師們愛崗敬業、講求奉獻作為,親耳聆聽了老教師們不畏艱苦,牧牧不倦、潛心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的明天,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在學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師們的奉獻和忠誠。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擔子不輕,我要走的路還很遠,很遠……

青年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道出了無私奉獻者的心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

把握瞬間的輝煌,

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❷ 師德師風包含哪些內容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夜闌人靜,耳邊又傳來那熟悉的歌聲 :

任風/翻閱背影的日子/燭光將記憶/搖曳成孩子的身影/夕陽/便凝重了教師魂……

曾經懷著對遠方神聖的熱切嚮往,為了朝拜遠方那心目中的聖地,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台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他們,所面對的不止是幾十雙求知的眼睛,而是一個需要用愛來傾注的浩瀚的海洋;他們,猶如辛勤的農夫,鍾愛自己的這片土地,一年又一年精心耕作、無私奉獻。

我永遠忘不了讀大一時的第一節計算機網路工程課。那天我們提前到了指定的教室,預備鈴響了,大家嘰嘰喳喳的聊天聲並沒有停下來。這時,有同學注意到進來了一位杵著雙拐的人,背著筆記本點腦,正微笑著看著我們,大家都好奇地看著他,他就是我們的老師?不會吧!幾個比較搗蛋的男生在後排嘀咕著。前排的幾個同學趕忙跑上前想幫他把筆記本電腦接過來,並上前攙扶他,可是他笑笑拒絕了。他走上講台,並沒象我們所想的那樣坐到椅子上,而是站在講台邊,這時候教室里已經是鴉雀無聲了,「大家好,我叫王峰,從今天開始將由我為大家講述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他廣博的知識,流利的講解很快就吸引了我們,而且在兩個小時的授課中他沒有一分鍾是坐著的,一個健康的人站那麼久也會很累,不要說是一個沒有雙拐就連站都站不起來的殘疾人。每次上課他都准時到教室,無論刮風下雨。由於他不方便寫黑板,他都是在電腦上演示,所以每次上課都要背一個沉甸甸的筆記本電腦,有的時候還要加上一個投影儀。他給我們上了兩年的課,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講過課。他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教學深深地震撼著每一個同學。後來我們還知道,他是思科網路學院的負責人,計算機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還是雲南省優秀青年教師,我們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看到他也讓我們感到慚愧,一個殘疾人能夠取得這樣得成就,我們卻連他的十分之一都達不到,當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他只是輕輕地笑了笑。——我承認,王峰老師是我最為尊敬的一位老師,也是我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的一位老師。

——從王峰老師身上,我讀懂了「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他用言和行詮釋了「教師」這兩個字的全部含義。

教師,這個神聖的稱呼,它如磁石吸引我游離的目光,安撫我躁動的心河。「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辛勤耕耘的同時,自然會有收獲和回報。我逐漸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甘於寂寞是成熟的標志。因而我感覺自己在前進,在成長。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培根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裡抽絲,我們應該像蜜峰,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

其實,在我們中間也不乏這樣的教師。記得那是開學的第一天……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恆,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說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我走上講台時間不長,教學工作剛剛起步,我親眼目睹了老教師們愛崗敬業、講求奉獻作為,親耳聆聽了老教師們不畏艱苦,牧牧不倦、潛心教書育人的感人事跡,親身感受了那為了祖國和人民,為了孩子的明天,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在學校繁忙的工作中,我看到了老師們的奉獻和忠誠。我深深懂得,我肩上的擔子不輕,我要走的路還很遠,很遠……

青年詩人汪國真的一首詩道出了無私奉獻者的心曲:

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靈魂深處的真誠,

把握瞬間的輝煌,

擁抱一片火熱的激情,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參考資料:http://cfan.net.cn/info/20072.html

❸ 教師職業道德與政策法規

教師職業道德和政策法規
一、師德基本范疇(師德文化、師德品質,知情意行、師德活動)
師德與道德共同性(相對獨立性 階級性歷史繼承性 共含性)聯系(重要組成部分特殊表現來源和基礎,共性和個性)區別(產生時間和發展情況,范圍)
師德基本特點(對教師職業的特為性 體現教書育人要求的一致性 內容的全面性 功能的多樣性)
二、師德的職業約定【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物質文明發展 精神文明 制度文明發展人的素質發展);教師勞動對師德的內在規定性(應有的知識和教育能力,應有的從教為善品質)】
師德的價值蘊涵【倫理價值(教育為善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努力 增進社會文明的重要作用重要的倫理調節和評價功能);教育價值(對教育工作的不可或缺性、對教育對象的巨大教育功能、對教師自我專業發展和修養的引導功能);文化價值(對社會文化有深遠影響有效育化人文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資源 對人的身心發展有影響是教師精神世界的主要組成部分 調節教師職業行為和素養)】
師德強化的意義(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強化教師事業心責任感、凈化教育行業風氣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

師德的基本原則【教書育人(認識和處理好教書育人關系、全面樹立育人意識、多方面努力更好實現教書育人);樂崗勤業(熱愛教育樂於從事教育事業、勤於功業勤於工作); 人格示範(教育者先受教育、實踐中鍛煉形成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儀態】

❹ 感動中國2007年的具體人物及事件.

1.錢學森 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國獲博士學位,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受到美國政府迫害,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1958年起,錢學森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

1965年,錢學森正式向國家提出報告和規劃,建議把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列入國家任務。在實施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中錢學森在許多關鍵技術問題的解決上貢獻了智慧。

錢學森對科學技術的重大貢獻是多方面的,他以總體、動力、制導、氣動力、結構、計算機、質量控制等領域的豐富知識,為組織領導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發展工作發揮了巨大作用,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 閔恩澤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

男,84歲。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奠基人。200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他成為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兩位獲獎人之一。

閔恩澤1955年在美國學成後沖破重重阻礙回國。60年代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為中國自主開發了微球硅鋁裂化催化劑,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滿足了國家的急需,為我國煉油催化劑製造技術奠定了基礎。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科研工作,領導了多種催化劑等的研製和開發,也均投入生產和應用,使我國煉油催化劑迎頭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煉油催化劑跨越式發展。

1980年以後,他指導開展己內醯胺磁穩定床加氫研究,使我國裂化催化劑生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滿足了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和油品升級換代的需要。

閔恩澤院士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專家,為我國石油化工工業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凝聚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他進入綠色化學的研究領域,把催化劑科學技術擴展到了應用於生物質資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導的生物柴油生產和應用的研究已經取得長足進展。

從60年代,閔恩澤已經多種疾病纏身,並被發現有肺癌,切除兩片肺葉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沒有放棄中國的石油催化事業,一直堅持工作並不斷取得突破進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線。

3.謝延信 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歲,河南焦作煤業(集團)鑫珠春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機電科工人。

1973年,劉延信與同村姑娘謝蘭娥喜結良緣,第二年7月,謝蘭娥去世前,囑咐丈夫要好好照顧自己的爹媽和智障兄弟。此後,劉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貞與孝心,成就了一個大孝至愛、感天動地的謝延信(劉延信後改姓為謝)。

1979年岳父患重度腦中風,再也沒有站起來。一老,一癱,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謝延信的肩上。

謝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沒有垮、孝心沒有變、責任沒有失、良心沒有丟。他隱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擔負起讓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4.鍾期榮 胡鴻烈 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

兩位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第八屆開始,他連續兩屆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常委。

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 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後,一直是執業律師。因感於許多年輕人沒錢上大學,1971年他們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35年來,胡氏夫婦為學校拼盡心力,生活非常節儉。胡鴻烈更不惜以遲暮之年,回律師樓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為學校大樓掙工程費。據估算,兩人創立樹仁學院,奉上畢生積蓄估計至少4至5億元。

1979年,胡博士獲邀回大陸,出席中國國慶三十周年紀念,獲鄧小平接見,成為第一位踏足內地的立法局議員,並在1987年獲委任為第六屆的全國政協委員。

5.陳曉蘭 堅守醫德無私無畏醫生

陳曉蘭,女,55歲,原上海一家地段醫院的理療科醫生。近年來,陳曉蘭一直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種醫療器械達20多種,其中8種假劣醫療器械被查處,因此被央視評為2006年度「3·15質量先鋒」 。

在她與假劣醫療器械10年的斗爭中,為了取得一手證據,她曾假扮病人,冒著危險 「以身試針」。在她的推動下,國家專門多次下發文件,取締和查處了七種一度使用很廣的偽劣醫療器械和治療方法,曾受到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的肯定和獎勵。

目前,上海市食品葯品監管局已經正式聘請她為「食品葯品安全社會監督員」。

6.羅映珍

女,27歲,中共黨員,從1998年9月起在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小勐統鎮計生服務所工作。

羅映珍的丈夫羅金勇是雲南省永德縣公安局民警。作為一名警察的妻子,羅映珍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積極弘揚家庭美德,不但熱心本職工作,而且熱愛公安事業、關心支持緝毒工作。多年來,她以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愛心之歌。

2005年10月1日,羅金勇與妻子羅映珍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羅金勇臨危不懼與3名毒販進行了殊死搏鬥,因寡不敵眾身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從那以後,羅映珍肩負起了照顧丈夫的責任,不離不棄,精心呵護,無怨無悔。羅金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羅映珍在醫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儉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說話,並含淚寫下了600多篇愛的日記,用日記呼喚著丈夫意識深處的覺醒。

現在,羅金勇已從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狀態中蘇醒過來,能眨眼,能開口講"你好"、"是"、"累了"等幾個簡單的字,並在特殊的體位下能喝水。見證了這個奇跡的人們都說,是羅映珍的堅持和愛,喚醒了沉睡的丈夫。

2006年,她被評選為感動雲南十大人物。2007年,全國婦聯、雲南省婦聯分別授予羅映珍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臨滄市公安局還授予羅映珍二級警司警銜。羅金勇及其妻子羅映珍的先進事跡經全國各大新聞媒體宣傳報道後,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社會各界紛紛伸出關愛和援助之手,積極支持好警嫂羅映珍。

7.李麗 湖南張海迪

女,45歲,衡陽人,1歲患小兒麻痹症,童年從未站起來過;40歲時再遭厄運,車禍讓她下半身完全癱瘓,從此與輪椅為伴。

在多舛的命運里,她不僅沒有怨天尤人,還選擇了一條向社會傳播愛心之路。

她創辦了「李麗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網站「麗愛天空」,長期從事公益事業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先後義務深入省內外100多個學校、企業、社區、監獄開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聽眾達10萬餘人次;幫助近百名厭學孩子重返校園、數十名中學生戒除網癮,為近萬名學生樹立自信。4年多時間里,她的善行使得20多萬人獲得心靈的洗禮。她還成了很多服刑人員的「偶像」,被人們譽為「感恩天使」、「湖南的張海迪」、「中國的海倫·凱勒」。

8.李劍英 英雄試飛員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2006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3500口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餘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後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後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後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6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並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9.孟祥斌 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

男,28歲。第二炮兵某旅機要參謀。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帶著妻子葉慶華和女兒到市區購物。11時20分左右,在經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餘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一邊沖向橋邊,一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不顧江水寒冷,跳水救人。

10分鍾後,前來救援的摩托艇漸漸靠近了他們,孟祥斌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將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員的手中,自己卻再次沉入水中。13時40分,被打撈起來的孟祥斌被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卻沒能挽留住他年輕的生命。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禮上,浙江金華市近3萬名群眾自發從四面八方趕到金華市殯儀館,為捨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孟祥斌1997年12月入伍,山東齊河人,愛學習、肯鑽研,曾當選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七次黨代會代表。

10.方永剛 把忠誠獻給最壯麗的事業

男,44歲,中共黨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研室教授。方永剛入伍20多年來,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立足本職崗位,深入學習、積極傳播、模範踐行黨的創新理論,在黨的理論武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方永剛熱愛本職,兢兢業業,在軍校教員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他把業余時間全部用在了刻苦學習和研究黨的創新理論上,正是憑著這種水滴石穿的精神,從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創新理論每前進一步,他的學習研究就會跟進一步、深入一層,不斷推出研究成果。他先後出版16部政治理論專著,完成10項國家和軍隊重點科研項目,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榮獲全軍院校育才銀獎、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方永剛作為遼寧省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大連市委講師團成員、沈陽軍區聯勤部客座教授,先後為部隊和地方黨政機關、社區、企事業、干休所、學校等單位作輔導報告1000多場,從軍隊到地方、從城市到鄉村、從北國的漠河邊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他傳播創新理論的足跡,被官兵群眾譽為「平民教授」、「大眾學者」和「科普專家」。

2006年11月,被確診為晚期結腸癌的方永剛,仍然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他堅持從醫院回到學院,為學生上完最後兩節課,還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對3名研究生的學期教學和畢業論文寫作輔導任務。

方永剛真學、真信、真情宣傳、真誠實踐黨的創新理論,用生命的激情詮釋了一名軍校教員的敬業奉獻精神和高尚師德師風。

11.群體 嫦娥一號研發團隊

我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科技自主創新取得的標志性成果,是中華民族在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上實現的又一個重大的跨越。在這項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航天工程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宏大的系統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自己的產品、自己的設計、自己的條件完成的。「嫦娥一號」,是完全的「中國製造」!

附2007感動中國頒獎詞:
錢學森
【頒獎詞】(民族脊樑)
在他心裡,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5年歸國路,10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李劍英
【頒獎詞】(天地英雄)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鍾期榮 胡鴻烈
【頒獎詞】(樹仁立德)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賢者伉儷,本可錦衣玉食,卻偏偏散盡家產,一生奔波。為了學生,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
孟祥斌
【頒獎詞】(義無反顧)
風蕭蕭,江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同樣是生命,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外一個生命。別去問值還是不值,生命的價值從來不是用交換體現。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給我們一個溫暖的啟示。

方永剛
【頒獎詞】(踐行信仰)
一個真正的戰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一個忠誠的戰士,在垂危的時候,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論家 ,更是敢於奉獻生命的實踐者。在信仰的戰場上,他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姿態。

李麗
【頒獎詞】(心靈強者)
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
閔恩澤
【頒獎詞】(人生如炬)
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站出來!燃燒自己,照亮能源產業。把創新當成快樂,讓混沌變得清澈,他為中國製造了催化劑。點石成金,引領變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國科學的催化劑!
陳曉蘭
【頒獎詞】(大醫醫心)
雖千萬人,吾往矣!曾經艱難險阻,她十年不輟,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在這個神聖的崗位上,良心遠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醫生,治療疾病,也讓這個行業更純潔
謝延信
【頒獎詞】(有信延信)
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生活的重擔壓在肩膀上,他的頭卻從沒有低下!用33年辛勞,延展愛心,信守承諾。他就像是一匹老馬,沒有馳騁千里,卻一步一步地到達了善良的峰頂。
羅映珍
【頒獎詞】(真愛無疆)
把愛人從沉睡中喚醒,是生命的奇跡,還是心靈的力量?她用一個傳統中國女人最樸素的方法詮釋了對愛人不離不棄的忠貞。甜蜜不是愛情的標尺,艱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如何理解師德修養

當前,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把責任教育放在師德建設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責任,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內心和環境完全承當的能力和行為。正如馬克思所說:「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任務」,一名人民教師,他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職守,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也就辦不好教育。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是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必須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裡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反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積極探究,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責任,激勵著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在教育這方熱土,斯霞、魏書生、李吉林、於永正……一位位名師、大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我想,教師所從事的就是這種葉的事業――平凡而偉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動實踐遠勝於說教。師德 ,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師風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❻ 如何從職業產業發展的角度定義職業這一概念

教師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職業,老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思維靈活的學生,老師的思維永遠具有時代的特徵,否則就不能很好聽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有感我常聽人說,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師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為我在學生時代就遇到了許多好老師。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撫愛使我童年時代就萌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長大後做一個像我的老師那樣的好老師,讓我的學生也能像我一樣幸福。 歲那年我終於圓了教師夢。當我滿懷著喜悅和激動第一次踏上講台時,我就知道,我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我魂牽夢繞的事業--神聖而偉大的教育事業。作為自己刻骨銘心的座右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努力以一個教師真誠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孩子。我們的學校是一所普通初級中學,來到我們身邊的孩子,不少是在家長和老師的批評聲中長大的,他們很少體驗過成功的喜悅,有些孩子甚至行為有偏差。有一年新學期開學時,班裡新來了一個學生小群。在開學第一天的早上,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操場,可這個孩子仍獃獃地坐在位子上,兩眼木然地注視著地面。我走到他身邊低聲問他為什麼不去操場,他好一會兒才抬起頭,失聲大哭:"我不要留級,我不要留級。"面對孩子悔恨的淚水和出自心底的呼喊,我感到這孩子還有求上進的願望。我必須熱情鼓勵他,使他充滿進取的信心。我一面替他擦眼淚,一面勸慰他。他止住了哭聲,但看得出失望和懊惱仍交織在他的心頭。整整一天,他都沉默不語。下班後,我騎上自行車向小群家趕去,我怕他因為留級在家裡受到太大的壓力。踏進他的家門,眼前的情景在我意料之中:父親打罵,母親流淚,孩子在痛哭。他的爸爸一見我就說:"這個孩子我不要了,你們讓他自己任其發展吧。"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怎麼能振作起來呢?我感到重要的是先穩定他們一家人的情緒,把家人對孩子的壓力減到最低限度。我完全把他當一個新學生看待,不提"留級"這兩個使他全家感到傷心的字眼。我一面替他包書,一面向他介紹班級情況,鼓勵他振作精神。一個多小時很快過去了,原先對孩子失望的一家人,態度開始轉變了。孩子此時的心情也平靜多了,他表示一定要好好讀書。我趁熱打鐵,對他提出了第一個要求:按時完成作業。從此,小群成了我重點關注的對象。他學習上有困難,我請學習委員負責幫助他;班上組織籃球隊,我毫不猶豫把隊長的重任交給他;講台壞了,我有意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去外地開會學習,我第一個長途電話總是打給他師生心靈的相融喚起了孩子的自信,他有了想當一個好學生的願望。春節時,他給我寫了一封新年賀信,信中說:"老師,自從我來到你身邊以後,你沒有看不起我,同學們也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瞧我,我感到生活在這個集體中很溫暖,我不想再懶惰了,我也要當一個好學生。"他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對自己有了信心,並提出了入團要求。畢業後他考入了一所重點中專。小群的進步告訴我,每個孩子都有求上進的願望。有的孩子之所以暫時比較落後,只是因為他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環境和土壤。我們的責任就是為每位學生開墾出一片他們得以成長的沃土。只要我們用"心"執著地去愛,所有的孩子都是可愛的。我們要以真情去創設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使他們健康成長。工作實踐又告訴我,我們要想學生所想,憂學生所憂,用我們的愛心創設寬松和諧的氛圍,啟迪學生的良知,為他們學會做人奠定道德基石。有一次,得知班上三個小男孩在逛超市時,順手拿了三支他們喜歡的筆。盡管知道他們已知錯、認錯,但我還是急得寢食不安,因為這說明我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沒有真正入耳入心,沒有內化為他們的自覺要求和行動。一回到學校,我顧不得回家吃晚飯,匆匆趕去超市買了三支新型、精緻的筆,分別送到了三個小男孩的家中。孩子們見了我開始都很不安,低著頭准備挨批評。我知道,如果此時我狠狠地批評他們,反而容易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因為犯了錯誤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成人的寬容和信任,這時要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我把筆遞到了孩子們的手裡,並告訴他們,以後需要什麼,可以對爸爸、媽媽講,也可以對老師講,可千萬千萬不能再干這種糊塗事了。沒有斥責,沒有嚴厲的批評,三個孩子拿著老師給的筆,都流下了悔恨的淚水。老師的真誠喚醒了孩子們的良知。不久,其中兩個孩子在路上撿到了一隻裝有現金和重要物品的塑料袋,他們幾經周折,才找到了已搬遷至浦東的失主??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老人家激動不已,特地來到學校,一定要給他們每人 元酬金,以示感謝。可孩子們婉言謝絕了,他們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當我目送兩個孩子攙扶著老人走出校門時,心中感慨萬千,有誰會想到,這兩個孩子前不久還犯了錯誤呢。可見當學生犯錯誤本該受到責罰時,如果我們以"假如我是學生"的情感去體會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童心去理解他們的"荒唐",寬容他們的"過失",有禮貌地對待他們,讓他們時時體驗到一種高於母愛、超越友情的師生情,這就可能成為學生改正錯誤的內在驅動力。對孩子來說,有時候寬容比懲罰更有力量。作為班主任,我們還要特別關愛那些生活在困難家庭的孩子,把教師的愛連同集體的溫暖送到孩子們的心裡,送到每一個家庭,使孩子和家長共同感受到集體的友愛、社會的溫暖。一面對時代賦予的使命,我感到對學生、對事業的熱愛,不能僅僅表現為勤勤懇懇、埋頭苦幹,而且還應該體現在進行創造性的勞動上。我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時代氣息,追求平凡中的卓越。近年來,我對品德評語的寫法作了不斷的探索,力求使寫評語的過程成為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和相互學習的過程,讓這心靈的對話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針對獨生子女缺乏責任感和愛心的弱點,根據初中各年齡段學生的不同身心特點,我在班中開展了"不給別人添麻煩"和"多給別人留方便"的專題系列教育活動,讓學生真正懂得自愛的重要意義,學會關心,學會愛。我和同學們在堅持十年為敬老院爺爺奶奶服務的同時,進行了《社會化養老和居家養老之比較研究》的探究型課題研究。同學們瞻仰烈士陵園、慰問白衣戰士、聆聽前輩的教誨、訪問先進人物把視野從學校擴大到社會,從書本擴大到生活,在社會實踐和體驗中茁壯成長。數年來,我與學生一樣,擁有一個台燈下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學前輩精神,"啃"教育理論,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目標;在這個世界裡,我跨出學科的門檻,向學生學習,去追求種種新知:學電腦、學上網、學外語在這個世界裡,我靜心反思,不斷總結自己工作中的成敗得失,台燈下的無數個不眠之夜,使我懂得了只有不倦地學習,才能真正成為與學生一起不斷學做真人、不懈探求真知的同行者與指導者。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我會以高尚的師德支撐自己的整個人生,用真誠的心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用全部的愛去點燃這"紅燭"的事業,讓這愛與美的事業如同火炬,熊熊燃燒,代代相傳。的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老師恆心和應當具有終生學習的

❼ 師德師風的風是什麼意思

家長對學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建議

❽ 師德如炬的意思

師德如炬,吾心向明

熱點內容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