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的教師師德體會
1. 怎樣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人活著不是為了痛苦,而是把追求幸福作為人類永恆的目標,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自然也不例外。在工作中,在影響教師的人生幸福指數的諸多因素中,所教學生集體的學業是否成功,學習生活是否幸福,教師本身的工作是否愉悅,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從教三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教師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能夠持續不斷地培養出在今天能夠享受幸福的學習生活,在明天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的學生。沒有人能將自己所沒有的奉獻給別人。教師要給學生以幸福,自己應先成為一個幸福的人,一個懂得如何創造幸福的人。那麼,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呢?一、 善待自己——做一個身心和諧、健康的人在教育遠未普及、教育從業人員不多的年代裡,教師作為少數擁有知識的社會人員時,往往被人們視為「先知」而備受尊崇,一度被抬到與「天地君親」並列的高度。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甚至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而今科技發達、教育普及,知識不僅再由教師等少數人所獨享,而且教師中的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還處於知識分子的基礎階層。往日視同父子的師生關系早已失去存在的理由,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師生關系,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夥伴式的師生關系。因此,在教師的社會角色定位上,我們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調整心態:1、 放下因巨大的歷史文化慣性而留在我們心中的「師道尊嚴」的架子,學會以平等、平和、公正的方式與人相處,與人交流。事實上,一些最終釀成悲劇的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的人際沖突,很多都是因為我們的教師沒有放下高高在上的威嚴,不敢承認自己的過錯,自視高人一等,盛氣凌人,不給學生、家長解釋的機會,用「語言暴力」傷害學生、家長。高高在上的態度儼然變成了進攻性的武器。2、 如果准備以教師為終生職業的話,那麼我們就應該放棄不必要的攀比之心,善於從自己的職業優勢中尋找人生的樂趣。不與經商者比財富——你「財源茂盛達三江」,我「桃李繽紛滿天下」;不與從政者比地位——居廟堂之高,「高處不勝寒」,的苦惱,我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有寒暑假);不與他人花天酒地,任憑「你黃洋街上炮聲隆,我自然不動」,做自己該做的工作。我們要適時調整好心態,使心理在迅速變化的社會中保持平衡,這是我們維護身心健康的基礎,掌握了心理「平衡術」,就相當於掌握了開啟健康與幸福之門的金鑰匙。作為教師,要獲得生活的幸福,還應在以下兩方面調整個人的工作生活方式:1、自覺執行「兩規」。即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不要輕易地透支生命去做於己不利,於人未必有力的所謂「奉獻」。2、積極適度休閑。要善於利用雙休日,寒暑假和每天緊張工作之餘的閑暇時間進行自我保健、游戲、娛樂、健身等活動,以調整身心、保持精神與身體的健康狀態。沒有健康的身體,去談幸福是不可能的,脫離生存環境談師德問題是沒有意義的,脫離事業發展進行師德修養是不起作用的。保持心理的平衡和身體的健康只是善待自己最基本的要素,在專業知識上不斷獲得發展,在教學技能上不斷取得進步,在道德層次上不斷求得升華,使自己真正做到「與時俱進」,永不落伍,才是真正善待自己。當我們從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教學生涯中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樂趣的時候,當我們的內心的幸福溢於言表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用自己美好的心境,去創設學生的美好心境,用自己的幸福去營造學生的幸福。 二、 善待學生——做一個慈母般的教師教師的生命是與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成長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一批批學生的成長中,我們由稚嫩走向成熟,從成熟走向衰老。在我們的學生中的長者、賢者成為社會棟梁時,我們便會自然地從三尺講台上悄然消失,成為人生夕照景觀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身為教師,要獲得人生的幸福,必須首先成為一個成功的教師,這是不言而喻的,而善待學生正是教師事業成功的前提。沒有學生的合作,教師的工作絕對不會有成效。可以這樣說:教師工作的成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調度學生與自己合作的興趣與能力。善待學生就是善待自己。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長幸福的教師是最幸福的教師。那麼,怎樣善待學生,如何用愛心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從而開啟教育成功之門呢?教師出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先生在《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一文中,對這個問題曾做過精彩的闡述,我讀了以後有醒灌頂之感,照錄如下,以為參考答案:首先,愛學生就要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境界。對一個好教師而言,只有了解了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與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不了解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其次,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把所有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據有關教師人格特徵的調查,在學生眼中,「公正客觀」被視為教師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教師憑個人好惡偏愛、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公平,這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第三,愛學生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不盛氣凌人,用信任和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與學互為關聯,互為依存,所謂「教學相長」「弟子不必不如師」。一名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所有學生,視他們為自己的好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好夥伴。三、 善待同仁——開辟一方適宜生存發展的樂土教師間公共的人際關系無外乎合作與競爭,正確處理這兩種關系,使之有利於事業發展,有利於身心健康,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必備的能力。合作多於競賽,就更能搞好教育工作,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人合作取長補短,使自己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收獲,何樂而不為呢?是同行必有比較,有比較必有高低。在高低差別顯現之後如何對待朝夕相處的同事,還涉及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問題,高尚情操問題。善待同仁可以多一些情誼,少一些糾紛;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競爭;多一些贊賞,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關懷,少一些冷漠。人與人相處多了,又是一種天然的競爭關系,矛盾在所難免。處理矛盾時,應該少些沖動,多些理智。思考問題時嚴謹些,盡量使自己的言論與要求合法、合理、合情,不要傷害對方;採取行動時要慎重些,力爭做到有理、有利、有節。當同事遇到困難時,給與盡大能力的幫助;當同事取得成績時,給與衷心的祝賀和鼓勵;當同事有誤解時,當面給與解釋清楚。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時刻意識到,學校追求的是綜合的育人效果,要求教師具有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而且只有在與同事有效的合作中,才能體現出我們的職業價值;也只有在教師這團隊中,我們才能感覺到工作的快樂,也只有團隊的合作,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果,這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吧!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吸取營養,在工作中我們堅持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給予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古訓在人際交往中加以運用;堅持把「和而不同,為而不爭,群而不黨」作為我們為人處事的准則。我們將會發現,我們不僅具有改造自己心境的能力,而且還具有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人際生態環境的能力。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都會有,教師的群體也是一樣。因為人有七情六慾,教師也是人,而不是神,有時也會鬧情緒,也會悲傷,會愉悅。善待同仁,不僅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而且還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我們在平時工作中,要了解經歷各異的同事的人生軌跡、性格特徵、處事習慣、學問專長、家庭情況等,在同事中尋找良師益友,在同事中找合作夥伴,在同事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虛心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無論是對自己、對他人還是對學校這個大集體,都是一件高價值的事情。快樂本為感覺,幸福取決於心情,教師工作性質更是如此。只要我們盡心盡力,追求心中完善的境界,無愧於「人民教師」這個關榮的稱呼,縱然我們不刻意追求幸福,真正的幸福將會常駐我們的心中。
2. 師德培訓心得:如何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做一個幸福的老師?真好!是啊,做一個幸福的老師,想必是我們每個當老師的可望不可及的一個奢侈的想法吧?我們幸福嗎?從沒感覺得到。相反,有的只是痛苦,生氣,這是每天的感覺。 今天聽了陶老師的課,才知道原來是「我們自找苦吃」因為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太完美了,一心希望他們按照我的要求來做,要是有一點點的做不到,我們就會非常的生氣。通過陶老師的講座,我們才找出症結,找出了為什麼孩子們不能按照我的要求來完成呢?因為我們缺少愛。我們感覺很愛孩子啊。可是,孩子還是沒有感覺得到我們的愛。陶老師說:我們要一心向善。善良乃人之立身之本。孔子說:仁者愛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二要寬容大度,宇宙浩渺無涯,人之生存期間,特別是與人相識相處,是一種天地機緣。是的,我們不能對學生要求太苛刻,孩子畢竟是孩子。我們大人尚可犯錯,何況孩子呢?三要愛到極致。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系,變成了「我們」的關系。而我們的愛就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所以就還沒有愛出個結果來。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丑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贊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說教。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找「後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症下葯,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 其次,要優化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尤其的重要。作為老師,抱怨情緒傳染是非常可怕的。我們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有什麼樣的情緒就直接決定了你什麼樣的態度,情緒不好就處處想發脾氣,就動不動想生氣。可以說是沒事也想找事。而要是有好的情緒呢,心胸就寬闊,該生氣也不生氣了。生氣不但傷身,還影響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所以,我們要學習樂而忘憂的孔子。每天都帶著好的情緒去課堂,這樣也能感染學生,學生也就快快樂樂的學習。 做到這點,那麼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幸福的老師了。。。 最後,就是要充滿自信。人腦潛能是無限的。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他舉了三毛和愛因斯坦的例子來說明任何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不能盲目的下結論,你真笨,你就是傻子等。這些被成為教育忌語是不能隨便說的。說你行你就行。老師不要貶低學生,更不能辱罵學生。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關愛學生是師生和諧相處的重要前提。 總之,聽了陶老師的這一課讓我真是受益匪淺。陶老師的和藹可親,幽默詼諧的語言深深的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了一個教育大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