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心立師德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概括其內涵。
師愛為魂。「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從愛學生的角度講,就是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很大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然而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據報載:去年的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無私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極其神聖純真的。這種聖潔的愛是教師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真情友誼,就會「親其師、敬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書育人就實現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師愛是魂。
學高為師。教師對某一學科知識豐富、業務精通、治學嚴謹、注重創新,這也是師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備堅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學術水平,能使學生產生一種信賴感,進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激勵、鞭策學生。
我從報紙上和電視里看到,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的四千名研究生,從全校457名教授中選出自己心目中的「十大傑出教授」。榮獲該校榮譽稱號的陸穀子、蘇步青教授等十人,個個都是在專業領域里造詣深厚,無一不是師德高尚和教風嚴謹的頂尖楷模。
教師還應該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與文字表達能力,尤其是板書設計和粉筆板書水準。俗話說「善教者善言」,就是這個道理。
身正為范。教師以德為本,身正為范。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於言教,因為教師職業的示範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範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編輯:胡曼筠)
⑵ 師德師風培訓內容
是的,是風培訓的內容。那當然是作為一個老師應該遵守的一些道德規范的。
⑶ 幼兒園教師,立師得,鑄師魂
感謝同志們為我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有機會把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我今天給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立師德、鑄師魂」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看一所學校,一所幼兒園,並非是看它的房子有多麼漂亮,設施有多麼完善,設備有多麼的先進,而關鍵是看教師的素質、能力、水平。——教師才是一所幼兒園的靈魂!雖然這是個老話題,但我覺得永遠也不落後。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是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志畢生的追求。
怎樣做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是「愛」字當先,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有較高的師德風范,
下面說說第一個問題:「愛」字當先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優秀的人應具備那些素質:誠實守信、 正直、 善良、 積極 、樂觀 、 要有執著的事業心、 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個性品質 、要有較強的組織教育活動的能力等等,一個優秀的教師除要具備這些品質外,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道德——愛
我認為「愛」應該是幼兒教師必備的、也是首要的職業道德。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心智尚未成熟、個性尚未形成、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成人有很強的依賴、馴服傾向。幼兒教師承擔的角色是:教師、母親、同伴、朋友。對如果兒童沒有真摯的愛心,或不能接受、保護兒童,不能與兒童進行真誠的心靈溝通,就失去了作為幼兒教師的基本資格。
羅索說過:「與愛祖國相比,教師更應該愛他的學生,否則的話他就不是一個理想的老師。」
那麼愛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
1、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美國有位校長進行過這樣的實驗,一天早上,校長舉起兩株矮小的、栽在相同花盆裡的常青藤長向孩子們宣告:「今天我們要開始一個偉大的心靈實驗。」她說「我這里有兩株植物,他們看起來一樣嗎?」所有孩子都尊重的點了點頭。她接著說:「我們將給這兩株植物同等的光照,同等的水分,但不一樣的關注。我們把一株放廚房的陽台上,遠離我們的關註:另一株則放在教室的壁爐台上,我們一起來看看結果會怎樣。」校長對大惑不解的孩子說道:「孩子們,現在我們每天都對這株常青藤唱歌,我們要對它說我們非常愛它,它非常美麗。我們要讓虔誠的心靈裝滿對它的美好祝福。」
一個月後,孩子們睜大了眼睛覺得不可思議,廚房裡的那一株瘦瘦的、病懨懨的,一點也沒有生長,但是教室里的那一株,由於每天都能聽到歌聲,沐浴在美好的思想和語言里,竟然長到原來的三倍大,葉子濃綠肥厚生機勃勃。
誰說草木無情?萬物隨愛生長!
2、愛是最好的老師
例:許多年前,有一個叫約翰 霍普金的教授給他的畢業生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去貧民窟,找200個年齡在12-16歲之間的男孩,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然後預測他們的未來。
那些學生運用社會統計學知識,設計了問題,跟男孩們進行交談,分析了各種數據,最後得出結論: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將有一段監獄服刑的經歷。
25年後,教授給另一批學生也布置了一個作業:檢驗25年前的預測是否正確。學生們又來到貧民窟。以前的男孩已經長大成人。有的還在那裡住著,有的已經搬走了,還有的已經去世了。但最終學生們還是與其中的180人取得了聯系。他們發現只有4人進過監獄。
為什麼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發的地方,卻有這么好的成長記錄呢?研究人員感到很納悶、也很吃驚,後來他們被告知:有一個老師當年教過那些孩子……
通過進一步的調查,他們發現75%的孩子都是一個婦女教過的。研究人員「退休教師之家」找到了那個婦女。
究竟那個婦女是怎樣把良好的影響帶給那些孩子的?為什麼這么多年過去了,那些孩子還記著那個婦女?研究人員迫切想知道答案。
「不知道」婦女說,我真的回答不了你們。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情景,臉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語地說:「我只是很愛那些孩子……」
3、愛需要表達
我們做教師的,尤其是幼兒園教師,因為決大多數都是女性,天生有著一種母性的愛,因此,一般來說我們不缺少愛,缺少的是愛的藝術,愛的表達。通過什麼去表達你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們,又如何激起愛?
語言 告訴孩子你喜歡他,讓孩子知道你的愛,還有說話的聲音、語氣……
動作 伸出雙手:教師的雙手能帶給孩子依賴、溫暖的情感體驗。摸摸孩子的頭拉拉孩子的手
教師的親吻和擁抱給孩子幸福、接納的感覺效應。能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幫助孩子排遣煩惱、不安、焦慮的體驗。因為「擁抱也是一種教育」。(斯賓塞,美國人。醫學博士,全球知名的思想先鋒、演說家和暢銷書作家。他的許多觀點,讓成千上萬的人發現了生活中的簡單真理,使人們的生活更健康、更成功、更輕松。)
蹲下來與孩子說話,是以平等與尊重的心態 與孩子建立關系,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同時蹲下來能看到孩子的眼睛,孩子也能看到你的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對孩子是關愛、是喜愛、是同情、還是厭惡……你的眼睛會告訴孩子;你的目光給孩子是安全、信任的自由空間,還是……稍大一點的孩子就能讀懂,能夠體驗理解。從孩子的眼睛裡,你也能夠體察孩子孩子細微的變化,能夠溫暖和撫慰孩子幼小的心,能夠接納孩子、包容孩子,給予他們安全和信心,這一切可以透過老師親切的目光傳遞個孩子。
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能反映你的態度,我們也會用自己的表情來告訴別人你的態度。
4、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需要 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尊重孩子的心理特點 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尊重孩子的學習特點。心理學家馬斯落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自尊需要是人類特有情感,也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要,是人向上的內在動力,是個體身心和諧發展的前提。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嚴,處在成長期的幼兒自尊心是敏感和脆弱的,更需要我們細心呵護。
例:有一位老師發現一個學習成績很差的學生舉手要求回答問題。可是當問他時,他卻答不上來。老師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不會也舉手時,這個學生哭著說:「老師,別人都會,如果我不舉手,別人會笑話我。」老師由此感到學生有一顆強烈的自尊心。他私下裡告訴這個學生,下次提問時,如果會就舉左手,不會就高舉右手。此後,每看到他舉左手,老師都努力給他機會讓他回答,舉右手時就不讓他回答,一段時間後,老師發現這個孩子慢慢變得開朗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後來,這為老師又把這個方法偷偷告訴別的孩子,結果他發現這個班班風都變了。
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多鼓勵,少批評,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與孩子的交往中始終保持溫暖、親切、關愛的態度,給他們安全感和親近感。
5、教師的愛與家長愛的區別:
家長的愛是專門的、特定的、偏愛自己的子女,以子女的幸福為第一優先,在必要時,會犧牲其他的兒童。而教師的愛是普遍而廣泛的,需要將自己的愛給予全體兒童而不只是個別兒童,並保證他們享有同等性質的教育機會。同時,教師在與兒童交往過程中,應該處理好情感與理智的關系,和幼兒保持適度的距離,以客觀、中性地觀察分析兒童,並給予幼兒適宜的發展空間(我不提倡教師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級:一種情況是你可能過分偏愛、溺愛自己的孩子;另一種情況是苛求自己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要求很嚴,拿自己的孩子與最優秀的孩子比,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好。無論是哪一種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不利的)。同樣領導與員工之間,太親近就會有失公平,有調查顯示:很多事端都是由不公平引起。
第二個問題: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要振奮教師職業精神
首要原因:振奮教師職業精神的首要原因社會給予我們的約束。
中國的歷朝歷代政府和社會公眾也都對教師的師德風范予以苛求,似乎教師就該是聖賢,容不得有過有失,舉個小例子,比如說當今的群眾們、領導們就對教師在麻將室里打打小麻將,表現得忍無可忍。其實真正玩賭的人家恐怕在賓館里開房玩也說不準。不過說回來了,老師在公眾場合玩賭這當然不對,是要嚴厲禁止的。但這里至少說明一點:教師這一行當是置於最嚴厲的社會監視和社會苛求之下!一個人是不可能獨立於一定的社會士壤和民族傳統心理背景之外的,因此,我們不得不接受,沒必要煩惱、埋怨,必須接受這種約束,這種約束,其實主要在於師德上的約束。
什麼是職業精神呢?職業精神是指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一個人一旦從事特定的職業,就直接承擔著一定的職業責任,並同他所從事的職業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對一定職業的整體利益的認識,促進其對於具體社會義務的自覺責任。這種自覺責任可以逐步形成職業道德,並進而升華為職業精神。
那麼教師應該有怎樣的職業作風呢?「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為人師表」,「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總書記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說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進步的教師,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
按照孔子在《論語》里說的,「學而時習之」則是首要的任務。而如今,我們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實則就是順應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演變過程,教師作為新時代的引領者,有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如果死抱著一層不改的老知識,怎麼能成為不斷給予一勺「水」的一桶水呢?恐怕時日不久便水枯桶幹了。時常聽到有老師在抱怨二期課改變得不好,誠然有知識結構體系的不合理存在,但不可避免的,也摻雜著不願再學習的私心。一張文憑打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新課程內容中,諸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等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保持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度,更必要的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做一個反思性的實踐者。要知道「變是永恆的不變」,只有這樣才能時刻面對挑戰,留有適度的發展空間。
怎樣培養職業作風呢?我們首先要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常常「單兵作戰」,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彼此之間的孤立與封閉現象,學會與他人合作,包括與同類學科教師的合作、與不同學科教師的合作。要很好地堅持每周的集體備課,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聚在一起研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
其次,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不僅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在新課程中,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以學生的求學需求為主線,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教師與學生合作,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揚、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是與學生一起分享。
第三,加強教師與家長的合作。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新課程改革牽涉到千家萬戶,有必要讓家長們也了解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路。教師要積極地與家長合作,在和家長的談話中向家長們做好新課程改革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家長來了解新課程的科學理念、認識新課程改革的重大意義,關注新課程改革的持續發展。
應該講,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樂於合作、善於合作,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能者為師,是一個廣泛的道理,每個人都有優點,能互相補足,才能共同進步,這何嘗不是件樂事。
(二)、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精神
1、愛國主義精神
教師所承擔的重任是培養和造就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獻身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人才的事業。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教師的好壞「簡直可影響到國家的存亡和世運之治亂」。因此,教師必須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去熏陶、教育、培養學生產生愛國主義之情,樹立報國之志,付諸報國之行,偉大導師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我們民族性格的精神支柱,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
我國著名科學家童第周在30年代曾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學習研究胚胎學,當時中國國家地位很低,其它國家的每個學生都不把童第周這個中國學生放在眼裡。童第周和一個學習經濟學的俄國青年皮諾住在一個房間里。一天他做實驗回來,皮諾搖晃著腦袋譏笑他說:「哈哈,我一看到你,就想在你的國家,東亞病夫……哈哈……東亞病夫……」童第周聽了,壓不住滿腔怒火,像頭怒吼的雄師,走到皮諾面前,大聲地斥責他:「不許你侮辱我的祖國。」「你聽著,從今天起,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我和你一起去學胚胎學,比比看咱們誰先取得學位。」皮諾張口結舌,一句話都答不出來。童第周憋著一般勁,在日記中寫下他的諾言:「應該拿出東西來,為我們的民族爭光!」後來他成為第一流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後,他拋棄了國外的優越生活,沖破阻力,毅然回到祖國,把自己的全部才智都貢獻給祖國和人民。
2、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服務精神,犧牲精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是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教師的奉獻精神體現在,熱愛自己的職業,堅守自己的崗位,不為金錢所動,不被權勢所屈,甘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識無怨無悔地傳授給學生。千萬不要把教書育人和商人出售商品必須獲得利潤等同。
3、愛崗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精神的內涵和外延十分豐富,它凝聚著教師的多種精神,「愛崗」就要有務實精神,「敬業」就要有奉獻精神。作為教師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地做好教育工作,要對學生傾注全部心血,甚至對個人利益做出重大犧牲,用自己的先進思想和高度責任感,教育影響和感染學生,既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又要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樹立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血汗澆灌桃李愛崗敬業精神。
4、開拓創新精神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教育教學的艱巨性,不僅要求教師追求新知,不斷進取,而且還要有創新精神,開拓精神和革新精神,即開拓創新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教師教育的全過程中,教師的言行即為求真知,說真話,付真行,育真人,站在科學與教育事業的前列,引導學生去探索未知領域及其規律,善於實踐和追求真理,走前人未走過的路。解決前人未解決的問題。敢於沖破影響教育和科技發展的觀念的束縛、不滿足於當個「教書匠」,要「有魄力講科學,敢開拓、勤實踐、把教育的奧妙、新理一個個地發現出來」教師的職業是傳播真理,培育真人的職業,教師自身必須具有執著地追求真理,誠摯地熱愛真理,勇敢地捍衛真理,不懈地傳播真理的精神。要象陶行知他說的那樣「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創造出值得自己驕傲的事業。
5、廉潔自律精神
教師必須堅持清正廉潔,「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則做到嚴格自律,不做違背黨和國家利益的事,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堅決按教育政策辦事,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愧為人師,努力擔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之大任。廉潔自律精神就是要「以人為鏡」,「見賢思齊」「見不賢內省」。這樣才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才能有決心矯正、缺點和失誤,才能不愧為人師。
總之,為人師表,無私奉獻就是教師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言傳身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旗幟,正是由於有了教師的愛國主義精神,才使得愛國主義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大,使中華民族成為偉大的民族。
最後一個問題:有較高的師德風范
1、一個忠誠: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對於教師,教書育人是職業,更是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用江總書記的話,「國運興衰,系於教育」。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講的就是一種忠誠事業的奉獻精神。教育家韋力說教師要有「四顆心」――事業心、責任心、自尊心、上進心。
2、兩個服從:服從大局、服從領導
教育是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里,大局與小局,全局與個人,總有許多不一致的地方。作為系統中的一員,服從大局,接受組織調遣是應有的品質。否則,既影響了大局工作,又損害了自身形象。具體到一所學校,服從大局就是服從領導的正確領導。一個學校是一個集體,一個集體必須服從一個首領。一般說來,領導是站在全局考慮問題的,工作又十分辛苦,雖然工作中總會難免存在疏漏、差錯、失誤、不盡人意的地方,管理藝術也良莠不齊,但主觀上大多力求盡心、科學、公正。因此,作為下屬,有向領導提出意見建議和要求的權利,更有服從領導,令行禁止,顧全大局,維護集體利益。不給領導添麻煩的應盡義務和道德職責!實際上這也是一名教師應有的道德理智。
3、三個熱愛:熱愛學校、熱愛班級、熱愛學生
這是忠誠教育事業的重要體現,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先決條件。古今中外對此論述頗多。而論述的最多也最一致的是兩塊內容,一是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二是師愛是師德之本。國家頒布的中小學師德規范,幾乎二分之一內容就是在講這三熱愛。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教師僅僅熱愛事業,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好教師。如果一個教師僅僅像父母一樣愛學生,那麼他將比那種雖然讀過許多書,但卻不愛事業、也不愛學生的教師好。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熱愛學生,必然強烈地體現在感情上。教師對學生的感情如何,直接關繫到教育的效果。教師如果經常接觸學生,善於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便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師生心理上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情緒感染和情感體驗對學生的感知、記憶、理解、思維、想像等認識活動和思想活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愛如果達到了像有些名師說的那樣「一旦離開學生,離開班級,離開學校,就產生無聊、空虛和失落感」的程度,那麼,愛之深,愛之切矣!工作起來就有使不完的勁。有的老師說,我也想去熱愛它們,可就是愛不起來。是的,有時候是有這種無奈,這種困惑。校園內、班級里、學生身上經常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甚至令人煩惱、氣惱、惱火的事,但為了建立感情,做好工作,我們必須挖掘其可愛之處。人有時候很怪,當你不想去愛的時候,滿眼都是不順眼不順心,一旦去愛的時候,滿眼碧草青青花艷紅,可愛之處多多。那麼,如何去挖掘呢?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有辦法,關鍵在於心理的自我調適。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教師愛學生,能得到學生的尊重――這叫愛的回報。教師以愛育愛,學生在被愛中學會愛,於是出現愛滿教室、愛滿校園、愛滿天下的暈輪效應。這是一種多麼有意義的良性循環!怪不得有人乾脆說,沒有愛的人,請你離開校園,你不配做老師!台灣著名教育家高震東的忠信學校,老師們的座右銘是: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家蘇霍姆林斯基,四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勇於實踐,平凡的鄉村教育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⑷ 結合十心十力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
通過「十心」立德教育活動,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忠誠於專黨的屬教育事業,增強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培養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健康的進取精神,著力培養愛崗敬業、甘為人梯的師德風范。做到為國育才盡忠心,體貼學生獻愛心、因材施教具匠心、矢志杏壇現痴心、以生為友萌童心、謙和大度致虛心、淡漠名利求清心、不驕不餒磨恆心、知足感恩持良心、志存高遠展雄心,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師德修養,不斷強化愛與責任的核心師德。
⑸ 如何做到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發言稿
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一個規模快速膨脹期後,現進入一個質量建設期。教育部進行的高校水平評估就是措施之一。××年以來,我院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在校生突破萬人,新上本科專業××個,教師數量增加一倍以上。由於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學校跨越式發展目標的需要,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學校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師資水平,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是時代的要求,是我院實施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基礎工程和重要保障。
××年××月××日,我院在××市青少年宮,隆重召開由全院近千名教職員工參加的「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動員大會」。我認為,該會議是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的一個啟動儀式,是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拉開了序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人民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
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我院提出的「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的師德師風建設目標,很好地明確了「師德、師風、師能」為教師素質的內涵。
一、立師德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復雜性、長期性、示範性與創造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素質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相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本質特點是指教師自身的質量,即教師身心發展的總水平。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范、准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准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准則。作為教師基本上都知道教師道德,但許多教師並沒有把道德規范、准則內化,因此,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言行不一致性。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簡稱「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民族的群體都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一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其次,教師的教育具有科學性。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師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最後,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文明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提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由四大系統構成,即,動力系統,人格特徵系統,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每一大系統既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又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教師的動力系統包括教師職業的興趣、動機、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理想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是個體所嚮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觀形象。教師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層次。有的把個人發展作為奮斗目標,有的為多培養出優秀人才作為奮斗目標等。由於理想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產生的動力也不同。那些具有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努力奮斗的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具有長遠而高尚的理想,由此產生的動力就巨大。他們不為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總之,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立師德是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
⑹ 立師德學伴終身求發展如何做到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教師
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一個規模快速膨脹期後,現進入一個質量建設期。教育部進行的高校水平評估就是措施之一。××年以來,我院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在校生突破萬人,新上本科專業××個,教師數量增加一倍以上。由於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學校跨越式發展目標的需要,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學校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師資水平,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是時代的要求,是我院實施跨越式發展目標的基礎工程和重要保障。
××年××月××日,我院在××市青少年宮,隆重召開由全院近千名教職員工參加的「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動員大會」。我認為,該會議是師德師風建設工程的一個啟動儀式,是為師德師風建設工作拉開了序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人民教師長期奮斗的艱巨任務。
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我院提出的「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的師德師風建設目標,很好地明確了「師德、師風、師能」為教師素質的內涵。
一、立師德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復雜性、長期性、示範性與創造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素質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人所必須具有的身心的相對穩定的潛在的基本品質。其本質特點是指教師自身的質量,即教師身心發展的總水平。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范、准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准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准則。作為教師基本上都知道教師道德,但許多教師並沒有把道德規范、准則內化,因此,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表現出言行不一致性。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簡稱「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在教育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民族的群體都是一個一個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發展水平。一個個體的許多道德習慣、道德品質都是從小形成,每一個人從兒童開始所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世界觀等教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兒童的道德品質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無法代替教師教育的優秀。因為,教師的教育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無論是德育內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長期而系統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其次,教師的教育具有科學性。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的培養,教師都是根據兒童成長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的。最後,人生最初的二十幾年是決定和影響人的一生的發展,是道德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而教師是影響的關鍵因素。教師的主要職能是培養未來的人才。這些人才畢業後分布在全國各條戰線上,對整個國家的文明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把教師提到推進社會向前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師愛是師德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簡稱為「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它由四大系統構成,即,動力系統,人格特徵系統,操作系統和監控系統。每一大系統既有各自的特點和作用,又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教師的動力系統包括教師職業的興趣、動機、信念、理想等。因此,理想是教師動力系統的重要內容。理想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是個體所嚮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觀形象。教師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層次。有的把個人發展作為奮斗目標,有的為多培養出優秀人才作為奮斗目標等。由於理想的層次不同,因此在教學工作中產生的動力也不同。那些具有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而努力奮斗的教師、具有高尚師德的教師,才具有長遠而高尚的理想,由此產生的動力就巨大。他們不為眼前利益所困惑,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執著追求,貢獻出自己的全部。總之,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立師德是師德師風建設首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