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獎杯
❶ 能有聯系方式嗎想跟你了解一下支教的情況
一哥們三年支教的心路
樓主是80年代末期生人,2009年於武漢某211、985重點院校畢業,所以畢業那段時間被大學的輔導員天天洗腦(每所大學每年都有支教指標,完不成,對輔導員的前途會有所影響),滿懷著滿腔熱血去了湖北恩施一個偏遠農村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支教。現在貌似有很多志願者去支教,但是不過是短期而已,十幾天、一兩個月,對於被支教的孩子們也沒有多大的觸動。然後回來寫篇什麼心得,成為某種資本,與其說是支教,不如稱呼旅遊更恰當點,如果真要支教,在那些偏遠地方呆上兩三年,或許,更適合寫心得。
轉入正題吧。
大學畢業後,在湖北經濟學院經過半個月的培訓,於同年秋天被分配到了恩施州一個地處湘、鄂、渝三省(市)交匯處的偏遠地方,傳說中的雞鳴三省的地方。說實話,一開始被分到這里之時,心中一股強烈的不滿情緒充斥著我,這與我想像中資教的環境簡直有著天壤之別,且不說一路上數小時長途的顛簸已經讓我難以忍受,真如詩中說的「蜀道難,難以上青天,」在這里可以說是一個最好的體現,這里的鄉村公路依山而築,崎嶇不平,人坐在車上都感覺是提心吊膽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萬丈崖底。這里可以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貧困山區,小鎮四面環山,山上只稀稀拉拉的幾棵樹木更給人徒添一種蕭條的感覺,僅有的一條街上只些許幾個人走動,偶爾能見到幾家冷冷清清的商鋪。更甚的是這邊還缺水,水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尤其是下半年,不下雨的話,還得到處去找水。發簡訊,要到山頂山把手機舉得越高信號越強。雖然有電,但是斷電是經常的事。就在這個地方,開始了我人生中最難忘記的最有意義的資教生活。
到教育局的那天,教育局例行地接待了我們。說實話,大學畢業支教,在當地教育局看來,要麼你是在學校犯了錯誤被流放,要麼你自身沒什麼優勢在城市裡是不能立足就業困難,並且你肯定是沒什麼背景才選擇支教,所以在分配學校的時候,教育局的官員一般會把與當地教育局沒有關系的支教人員盡量分到最偏遠的地方,而他們自己參與支教的教育系統子女或者與教育系統有關系的子女會分到相對比較好的地方。既然是支教,這也就罷了吧。
湖北省的支教,在湖北經濟學院培訓時口口聲聲自稱是支教生的娘家人的湖北省教育廳給支教人員的承諾是「月工資1200,每年考核合格年終有5000元績效。」
而事實上,每月拿到手只有760元,年終績效未見。就這760元,自己吃飯買衣,還要經常給學生補貼,還經常管學生飯吃,因為學生說沒錢就沒錢了,沒錢就不來上課了。
再說學校,到了當地的學校。見了校長,校長私下裡告訴我「兄弟,最好不要從事教育事業!」然後給我分了一個所謂寢室,下面是豬圈,上面是個茅草棚(這就是湖北省教育廳承諾的包住不包吃)。校長說你暫時住著,等有了房子再分給你。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終於明白當年我們偉大的PARTY為什麼能革命成功了——與其苟活在這樣的世界,不如拚死一搏。九月份,還有餘熱,蒼蠅滿天飛,蟲子到處爬。就這樣生活了大半年。冬天,真有北風呼號的感覺,為了睡覺,只能連頭蓋著(行李、生活用品自己跑十幾里路采購,再自己扛回來)。
再說說學校,小學到初中就80幾個學生,加校長共三個教師,校長是個四十幾歲的退伍軍人,高中畢業;其他兩個教師,勉強初中畢業。確實,師資很缺乏,更別說高水平師資了。再學校里,除了校長表示歡迎以外,其他兩教師對樓主是心懷不滿滴,因為,搶了他們的飯碗。基本上,每個教師都要上所有的課程。那兩初中畢業的教師也教英語,但是很多單詞自己也搞不懂,於是夾雜著拼音和漢語,漢語里甚至夾雜著濃厚的地方方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個不說了,理解他們的心情。
說說學生。其實,偏遠山區的學生並沒有那麼想讀書,別在電視里看著他們瞪著天真的眼睛出現在鏡頭前,中國的媒體,你懂的。山民的心願,在學校混到畢業,然後出去打工。當然,這裡面有其深層的原因,閉塞的交通與信息,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村民生活范圍的圈子,個人的眼界等等。在電視里看到山區小孩坐的端端正正聽課的場景我一次也沒看到。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從去哪裡洗了一次澡之外,在沒有洗過澡,也沒見過我的「娘家人」來過。縣教育的人員倒是來過一次,在當地鎮上來所謂調研,請鎮政府工作人員轉達縣教育局對支教老師的問候。
村民,倒是很尊敬樓主這個有大學畢業的支教老師。因為樓主懂醫,懂針灸(樓主父親是部隊的軍醫),當地的村民、學生有什麼感冒發燒的,一般都捨不得去鎮衛生院。所以就由樓主扎針或者開葯方。也因此,樓主每次去鎮上、去縣城都要盡量買些葯品。說實話,樓主對於教孩子是用了心的,樓主也打學生,因為說服教育對於某些學生是不太合適的,就像一些樹木一樣,不修剪就會長歪。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經過說服教育、打、罵、做思想工作等,明顯能改進,生活上知道講衛生愛干凈,思想上不再以前那麼自私,生活上知道孝讓長輩,為人上知道禮讓,學習上不再有那麼多得錯別字,視野上得到一些開拓。所以,學生家長對樓主還是比較尊敬的。樓主去家訪,朴實的村民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條干魚、一塊腌肉,然後就是自己釀的酒。據說,平時是捨不得吃的。村民朴實的感情裡面也夾雜著很復雜的意味,有的村民以為省城來的大學生有多大的能量,直接提出你把我的娃帶到省城去掙錢吧。這還不算什麼,要命的是,學生因為玩耍鬧點矛盾,村民要求教師都得向著自己的娃,如果教師不向他的娃,輕則詛咒,重則免不了雙方家長的一頓打。甚至有村民打了教師還不解氣,再去找對方家長打。
呆了大半年,實在忍受不了那裡的風氣,考上了縣里的中學。當然,支教的身份沒有變,工資還是那麼點,績效沒有。在縣里的中學,帶的課最多,帶三個班的英語,誰都知道帶英語最累,早上早自習,晚上晚自習,上課要不斷地教讀。後來因為師資的原因,又同時教了歷史、地理,後來又同時兼職了當地一小學六年級的英語。每周1到5,基本都在上課。周末,給初三上課。這樣的生活比在雞鳴三省的地方滿足多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支教期滿,樓主已經對這種生活充滿了失望,興高采烈地走了。
現在樓主自己開了個養生館,小日子過的有滋有味。並且一如既往地支助著曾經教過又需要幫助的孩子,現在他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進入高校。打工的,為他們指點職業方向,一個做了汽修工人的學生在上海月入八千多,發來簡訊很感謝我對他的幫助,進入高校的,一方面鼓勵他們兼職,另一方面鼓勵他們學習謀生的技能。
這里我想跟大三大四的學弟學妹們說:
1、對於支教,你們最好選擇旅遊的方式;
2、如果要選擇以此為職業,一定要慎重!因為支教幾年,你很可能忘掉了你自己的專業,而且你除了能在教室里紙上談兵之外,你出去之後,能有什麼謀生的技能?還不如畢業就進入社會,雖然辛苦,但是在職場上打拚幾年,至少有經驗,不至於月入幾百元,也不至於支教期滿以一個愣頭青的身份進入社會。
3、支教期滿有公考優惠政策,但是,那個你們都懂的。
4、支教的地方,大都偏遠,民風彪悍,會發生什麼,真不好說。
5、別看有的支教人員幾年後把自己紮根在了山村,幾年時間,專業忘了,出去了還是滿臉的茫然,有的是在當地找對象了,不排除有人真心奉獻山區。與我一起很多支教的同學因為這些原因把自己「奉獻」在了偏遠鄉村。而湖北省教育廳的某些官員,一路飆升,每年還以支教生娘家人的身份繼續忽悠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支教人員有了問題找他們,總是互相推諉!既然支教那麼崇高,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子女大都出國去了,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子女沒有幾個支教的?為什麼中國的高官子女不能再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想如果像某些官員聲稱的那麼崇高,官員的子女們多半會不甘落後的。支教明星徐本禹據說當官去了,成千上萬的支教人員成了炮灰。
6、如果你們選擇支教,你要想好:你想得到什麼?你能得到什麼?你的父母辛辛苦苦花錢把你大學供完,你再去山區,多少年可以收回成本?你的父母希望你讀完大學就去偏遠山區月入幾百元還不能給家裡補貼,你對得起你的父母嗎?別看電視里的鏡頭,很多大學生自願支教,面對鏡頭大家不能也不敢說假話,當然有很多大學生懷有滿腔的激情,但是這激情能持續多久?如果想以此踏入仕途,個人覺得不太靠譜,不以為為國家做了所謂貢獻,就能得到國家的認可,人民記得你,PARTY和government不記得你,拿個國家給的破獎杯又能怎樣?出去之後面臨的是高昂的物價消費,世俗的白眼,不是我貪財,而是這個國家太瘋狂!我不貪財,但是我要生活,我要資助我的學生,精神上的支助,靠譜么?
最後,我再說幾句:大四的學弟學妹們,選擇支教尤其是長期支教,一定要慎之又慎;向犧牲在偏遠鄉村支教的同行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這是樓主的真實經歷,沒有誇張的成分,之所以不用真實地名、真實人名,怕人肉!)
❷ 寫一封賞識家書1200字左右
你是我所有兄弟姐妹中學習最好的人,同時也是我們所有人的驕傲,可是你知道嗎?如果可以重來,我---要選擇從未認識你。
如果可以重來,我要選擇好好學習
在我的記憶里,你從小學習就很好,十幾年來你拿到的各種獎狀和獎杯不計其數,在學校里,無論是大考還是小考,你總能輕松地進入階段前十,就好像所有的題目你都可以輕松地得出答案一樣。可是和你相比我終究還只是一粒塵埃。
我的學習有嚴重的偏科現象就拿數學來說吧!你可以輕易地判斷出一道題所考察的知識點和所用的公式,而我卻不行,你做一道題需要五分鍾就可以完成,而我卻花費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可以完成而且也不能保證正確率,你說我怎麼這么笨啊!!!!所以,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要選擇好好學習
如果可以重來,我要選擇做回正常人
我其實也挺苦惱的:從小自己就先天性殘疾,雖然說我曾住院治過自己的腿,比起以前不會走路得自己,現在的自己真的很欣慰,不過,欣慰又能怎樣,還是和別人不一樣,在學校里還是會受到到別人的嘲笑。為此我在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整天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可是你們有有誰真正了解過我呢?我其實根本什麼也沒做為什麼就要受到這樣的屈辱?我每天努力學習,雖說早已知道結局,但我還是不願承認,我想要改變這樣的命運,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但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最起碼有成功的幾率。所以我拼盡全力,雖為改變結局,但我不後悔。
現在的以一定很忙碌,也是,身為高三的學生,那個不忙碌。
在此。我祝願你在高考的時候旗開得勝,凱旋而歸。
學習步步高升,勇攀高峰
2016年2月20號
你的妹妹:雨婷
初三:青春永遠張揚
❸ 重金請求,法制教育片~青澀記憶
青澀記憶以幾個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為主線,寫了四個青少年迷戀網路的事。
杜鵬,最讓我感到惋惜。他曾經是一個出色的男孩,成績非常優異。家裡的獎狀和證書及獎杯很多很多,甚至曾經夢想著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一次偶然,他發現了父親的婚外戀,他聽到父母吵架,得知母親計劃把他送到國外讀書,並且決定要和父親離婚。杜鵬開始逃學了……
其它三個孩子也是差不多的命運他們走到了一起,然後他們就去網吧玩,一玩就是幾天,他們在網吧吃,在網吧睡。……沉迷導致了他們犯罪。在犯罪過程中,杜鵬無意重傷了保安,但是這幾個孩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嚴重性。雖然胡老師非常努力地想和他們溝通,但是陰差陽錯,教師的工作每次都是徒勞。陳志第一個知道了事情的嚴重後果,他無法承受,瘋了。當杜鵬得知他們那天誤傷的人原來是自家保姆的丈夫時,他選擇了死亡。而紹遠在經過胡老師的一次家訪後,決心做一個好孩子,他和父母做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溝通,正當全家其樂融融的時候,警察來了。紹遠的父母一直追趕著警車,他的心中充滿了悔恨。許楓因為犯罪中止,沒有受到刑事處罰,但是在他的心中充滿了惶惑。最終,胡老師等在許楓回歸的路上。
電影結束了,我哭了,我看到很多同學也流淚了。我相信,他們是被《青澀記憶》所感動,所教育,所觸動了。網路,確實是一把雙仞的箭
《青澀記憶》深刻揭示了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各種原因,突出反映了青少年沉迷網路游戲而帶來的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嚴重危害。所以為了讓我們不像他們一樣走上了歧途,我們也應該從現在起努力克服自己,和勸勉身邊的同齡人:不要沉迷於網路。也像書上說的一樣: 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人生!
歡快跳躍的音樂聲中,青春陽光的少年棒球隊隊員印入 觀眾的眼簾,微微悲涼的鋼琴曲,這些青春少年隨之出現在暗淡的畫面,立刻給觀眾的心裡布滿灰暗。這,就是他們的青澀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