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師生禮儀
㈠ 師生禮儀小故事
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 《宋史·道學傳二·楊時》:「扞時呴一日見頤,頤偶瞑坐, 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事亦見《二程語錄》卷十七引侯仲良《侯子雅言》。後因以「程門立雪」為尊師重道的典故。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學家。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典故程門立雪出處有二,一個是《宋史*楊時傳》:(楊時與游酢)一日見(程)頤,頤偶瞑坐,(楊)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第二個是《二程語錄*侯子雅言》:游、楊初見伊川(即程頤),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覺,顧謂曰:賢輩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門,門外之雪深一尺。二程指的河南人程顥和程頤,兩人是親兄弟,都是宋代著名哲學家,曾在嵩陽書院聚徒講學。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中說:哥哥程顥開創的學派,由陸九淵繼續,王守仁完成,稱為陸王學派,或心學。弟弟程頤開創的另一個學派,由朱熹完成,稱為程朱學派,或理學……在朱熹和陸九淵的時代,兩個學派開始了一場大論戰,爭論的主題,用西方哲學的術語來說就是,自然界的規律是不是人心創制的。楊時,自幼穎異,熙寧九年進士,程門四先生之一,曾做過浙江地方上的行政長官,創辦東林書院,將二程學說傳播到長江以南。游酢,程門四先生之一,程頤在京師初次見到他時,對他的評價是資質可以進道,後來進士及弟,做過博士、福建地方上的司法和湖北地方上的紀檢長官。《侯子雅言》的作者是侯仲良,他是程頤的內弟。程門立雪的兩處文字記載都有門外之雪深一尺的表述,它除了文學意境之外,主要是個時間概念,跟常用的日上三竿、兩柱香的功夫等表達類似,但是民間版本卻把這個時間用語演變成了一個關鍵細節,說楊、游二人一直站在門外紛紛揚揚的大雪裡。如此苦行兼自虐,尊師重道的感染力是有了,卻犧牲了真實性,經常會引起一些質問和責難,或者說楊游二人作秀,或者說程頤耍大牌。
另外,還有關於孔子與學生的,查一下《論語》譯文,有的是。
㈡ 如何提高全校師生文明禮儀程度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荀子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教師首先要教育學生要做一個真誠的人,而學生的學習也應該首先學做人,學做文明之人,學做社會中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遊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於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於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裡,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毫不疑問,我們的文明禮儀推廣和普及工作,就會更加容易。那麼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和物質文明建設一樣,取得飛速發展。我們十三億人民的精神面貌,必然會煥然一新,人們都會生活在友好、寬容、關愛、溫馨的社會氛圍中!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為本」。 想讓別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 一個連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別人還會尊重你嗎?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我們年輕一代,更應該是文明的先鋒,禮儀的標兵。看,在馬路邊,人們都自覺遵守信號燈;看,在公交車上,人們紛紛給老人、孕婦讓座;看,在校園里,一位小同學磕倒了,大同學就主動跑過去,扶起他——到處洋溢著文明禮儀的氣息。講文明,懂禮貌的現象雖然隨處可見,但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某些不文明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的美麗校園不和諧的紙屑、食品袋,糖紙隨處亂扔,甚至有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有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部分同學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物。這一舉一動,無不表現出一種文明的缺失。「小而不為,老來何為?」作為學生,除去學習,學會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課。文明禮貌就是做人的前提。如果人人都能講文明,有禮貌,那我們的生活將會更美好。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㈢ 師生之間禮儀規范有哪些
師生之間的禮儀規范呢?很多就是建立在師生見面兒的時候,要互相問候,同學見到老師呢要敬禮,老師見了同學呢也要回禮。同學和老師見面的時候要說您好,同時呢老師也要關愛學相關的話語。
㈣ 師生文明禮儀有哪些
與學生談話:
(1)提抄前通知,有所准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准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入情入理。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不要言過其實,故意誇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㈤ 師生之間的禮儀
與學生談話:
(1)提前通知,有所准備。談話最好提前與學生打招呼,讓學生有一個思想准備,這既是一種禮貌,又是對學生的尊重。
(2)熱情迎候,設置平等氣氛。舉止端正,行為有度。談話時,語氣要平和,要有耐心,不要高音量、不反唇相譏,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3)分清場合,入情入理。在與人談話時,老師的表情要與談話對象、內容協調一致。不要言過其實,故意誇大事實,也不應傳播不利團結或道聽途說的事情。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上下樓梯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的辦公室時,應先敲門,經老師允許後方可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動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衣著不應指指點點,評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㈥ 談談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如何踐行教師禮儀修養
注重教學的儀表、來儀態、源自身修養,增強自身綜合素質,爭取做「業精、德美、愛生」的教師。待人誠懇,尊重他人,學會寬容,心地善良這些是做個人的基本素質。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適時與他人進行眼神交流和溝通。
㈦ 九年級黑板報以文明禮儀為主題
2008年上半年團委工作總結 \r\n\r\n在學校黨總支的直接領導、學校行政領導的關心和其他部門的配合下,襄樊學院附屬中學團委在2008年上半年的工作有聲有色的開展並且結束了。總結半年團委的工作,我們很好的完成了一些自定任務,同時也配合其他部門開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活動,一方面教育了學生,另一方面也活躍了學校氣氛,在學生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和影響。 \r\n\r\n一、本學期所做主要工作。 \r\n1、開學初制定團委工作計劃 \r\n為了更好地開展團的工作,我們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開學初就制訂了詳實的團委工作計劃,並報校黨總支審批通過。 \r\n2、整理檔案,規范團籍。 \r\n3、開辦團校,發展學生入團。 \r\n四五月初,團委組織開辦了附屬學校又一期業余團校,共43名初中學生受到培訓並結業,團校以正規的形式對學員進行了教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效果很好。雖然團校在開辦的過程中,遇到初中部下午排課的難題,團委及時調整課時安排,較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r\n4、我校學生積極參加\「世界地球日\」活動 \r\n在2008年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我校接到加拿大環保組織邀請參與活動的通知,加方還邀請我校參與在加拿大舉行的系列活動。為了更好的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節約環保意識,我校初高中同學自辦了70多份手抄報(部分手抄報照片已經在上學期展出),20多件手工製作品。2月28日,我校初一(4)班同學還在地球日風箏布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些作品代表了我校同學積極參與環保,節約節能的好習慣。同時,加方還向我校師生發出邀請,希望我們能夠組織師生到加拿大參加4月22日國際地球日活動,我校也正在組織之中。 \r\n5月26日,我校團委書記帶領部分學生參加襄樊學院組織全市第三屆學校環保論壇,劉書記在論壇上代表我校講話,介紹我校節能減排成就,會後與襄樊各界環保組織進行了交流。 \r\n參加市環保協會關於\「愛我漢江\」主題徵文活動,經過我校老師的精心輔導,我校有三位同學在全市學生中脫穎而出獲得二、三等獎。 \r\n\r\n5、我校積極開展學雷鋒學禮儀活動 \r\n今年是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四十五周年紀念日。為了重拾雷鋒精神,加強我校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團委組織了系列活動。一、團委組織編寫了20多條宣傳標語貼在校園各個公共場所,號召全體師生向雷鋒同志學習,學做文明人、文明事,做節約節能環保衛士;二、團委還專門主辦了一期向\「雷鋒同志學習\」展板,更加全面的向同學們介紹雷鋒事跡和雷鋒精神。 \r\n6、初步開展文明禮儀試點課 \r\n經過較長時間的醞釀和周密准備,在團委、政教處的密切配合下,我校文明禮儀課與本學期開課了。文明禮儀課的目的主要是通過比較系統的專業文明禮儀知識的培訓,向同學們傳授正確的儀表儀態、社交禮儀等知識,通過課堂實踐操作、課後平時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努力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學到對個人成長有價值的知識。 \r\n為了更好的開好文明禮儀課,提高我校學生的文明禮儀水平,塑造更好的學生個人形象和學校形象,講禮儀課的效果達到做好,學校還專門成立了禮儀課講課教研小組,定時開展禮儀教研活動,力求使禮儀課的效果最大化。 \r\n本周還組織了我校初高中非畢業年級參加\「迎奧運禮儀知識\」競賽活動。全校學生通過找答案、完成試題這一過程,學習了基本禮儀知識。這也是我校學生禮儀課培訓的一個方面。 \r\n7、學生教育活動多樣化、多層化 \r\n3月21日下午,邀請原畢業生陳沉同學到校作報告,高二、高一學生及初三(2)班同學參加。陳沉同學的報告對於我校同學有很好的教育和啟示作用。會後,陳沉同學與我校部分學生幹部進行了交流。 \r\n3月29日,學校邀請\「將成功傳遞給下一代\」講師團到校為學生及家長舉行家庭教育講座。活動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r\n8、\「書香校園\」讀書活動展開 \r\n本學期團委結合團市委、教育局組織的讀書活動,借機開展我校\「迎奧運,創和諧\」活動、開展我校創書香校園活動,通過一些列活動的開展,宣傳了奧運知識。促進了我校讀書氛圍的改善。 \r\n9、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抗震救災、獻愛心\」活動 \r\n5月12日大地震後,我校學生積極活動起來,開展各項\「抗震救災,獻愛心\」活動。14日,我校全體師生共捐款23000多元,周四下午送交紅十字會。此活動中,我校高二四班反映最快、最積極。5月19日,組織學生學習國務院關於國難日的通知,並協助組織默哀活動。 \r\n10、《校園通訊》共印發九期 \r\n綠色協會協會成員們也很關注學校發生的其他事情,並且用自己的紙筆創辦起了《校園通訊》校報,通過同學們自己設計、自己編輯,最後印刷全校發行,為學生展現自己才華、弘揚正氣,批評不良現象提供了舞台,在學生中間取得了較大的影響。本學期一共印刷5期,主題以抗震救災、獻愛心、迎奧運、學禮儀等為主題。 \r\n11、認真完成高考考務工作 \r\n團委認真周密布置、認真組織完成高考考務組不值得相關工作,取得較好的效果。 \r\n12、組織學生黨員 \r\n13、改組、改選學生團委組織 成立新的學生團委機構 \r\n二、工作不足及待改進方面 \r\n由於工作機組織機構的原因,本學期團委工作與學期初制定的計劃還有不小的差距,這些都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改進。 \r\n1.團委組織機構工作要待完善,工作力度要加大。 \r\n由於團委組織機構長期不健全,工作相當滯後,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完善,積極主動特別是在學生的先進性教育方面要下大力度,要宣傳優秀的學生,多組織活動。 \r\n2.校廣播台工作要上新台階。 \r\n校廣播台在質量方面要精益求精,要上新台階。 \r\n3.團員檔案方面要更規范。 \r\n雖然團員檔案管理整理難度大,但工作必須規范,包括團費收支。 \r\n4.多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活動教育學生。
㈧ 重拾禮儀演講稿
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周公制禮開始,我們的民族一直強調「禮法並用」,用禮儀規范我們的生活,也潤澤我們的道德。然而,在物慾橫流的今日,許多古老的文明道德已被潮流所淹沒,被時代所遺忘。現在的人們崇尚的更多的是「利」,而把「禮」拋之於腦後,到處是又冰又冷的眼神,到處充滿了明爭暗鬥的氣息。在這個人情日益變得冷漠的空間,確乎是需要更多的「文明禮儀」的溫暖。
當今一些所謂的「文明」人,把自己的「文明」當作歧視他人的工具。我們不無心寒地看到,有時在公車上一些「時尚達人」「優雅地」占著位子,看見羸弱的老者、舉步維艱的病人,卻視若無睹、無動於衷。他們文明嗎?不,我認為不!他們不配擁有知識,擁有文化!他們不知什麼是尊老愛幼嗎?不知什麼是文明禮儀嗎?他們當然知道,但卻用自己的一點薄識來充當文明的外皮,以輕視他人來抬高自己的地位,他們丟棄了禮儀最本質的內涵——愛己及人,可憐的是他們卻還往往以此而自鳴得意。
文明禮儀不是華麗的外表,不是高雅的姿態。它可以只是對陌生人的一個微笑,可以是撿起紙屑的一次彎腰;可以是排隊候車時的秩序,可以是給需要者的讓座;可以是獲得幫助之後的一聲「謝謝」,也可以是難為人家之後的一聲「對不起」;可以是上學准時到校,可以是上課認真聆聽;可以是一句問好,一次點頭;可以是一次諒解,一點寬容,……一些屑小的細節都是禮儀,一些微不足道的暖意就是文明,舉手投足間的關愛其實就能消融心中的冰雪,可以化解人間的仇怨。當今社會許多大事件都源於一些小矛盾,這不禁令我深思:爭強鬥狠是失禮之舉,如果人人都能恪守細節中的禮儀,也許就不會發生不應發生的事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文明禮儀是聯系人心的橋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葯。
如果說人生是樹,功績是果實,才能是枝幹,而文明禮儀,是不起眼的樹葉,是那深扎地底的根須。想讓你的樹碩果累累,就應增強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細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