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心學與師德

心學與師德

發布時間: 2021-08-01 19:18:13

『壹』 王陽明的心學和朱熹的理學有什麼主要區別

1.相同點:
(1)內容相同: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
(2)實質相同:思想實質都是以儒家的綱常倫理來約束社會,維護(專)(制)統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3)影響相同:都有助於統治者維護(專)(制)統治,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理學重視主觀意志力量,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
2.不同點:
(1)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是客觀唯心主義理學;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是主觀唯心主義理學.
(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努力加強道德修養,克服私慾,恢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

『貳』 用心學和出於考試學習,有什麼區別

用心學是自己想要學習,出於考試是自己帶著目的,並非自己想要的

『叄』 王陽明「心學」的主要主張以及與「程朱理學」的區別

1、對倫理道德方面的理解不同。程朱理學完全消除人的慾望,按照三綱五常去約束自己的行為。王陽明心學則主張跟從自己內心的慾望去做。

2、誕生社會背景不同。程朱理學誕生於封建社會相對繁榮時期,所以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王陽明心學誕生於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開始擺脫儒學思維。

3、對物質與意識的關系認知有所不同。程朱理學認為在客觀存在的事實下,只能有限度的實現目標,王陽明心學認為只要自己去做再加上自己自己的主觀意識大部分可以成功。

(3)心學與師德擴展閱讀:

理學、心學都是不適宜當下時代的唯心思想。區別在於唯心的程度,理學屬於消極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心學屬於自負主觀唯心主義思想。

理學能在南宋興盛,離不開連年戰火的外部形勢,消極怯戰的主和派又占據了主力,因此宋代理學的唯心思想受國情影響,是消極的客觀唯心思想。

心學能在明代興盛,得益於漢人成功驅除蒙元的實情,打得曾不可一世的蒙古鐵騎無招架之力,自大自負的心態在明朝蔓延,因此明代心學的唯心思想也受國情影響,是自大的主觀唯心思想。

『肆』 提幾個關於王守仁與心學的問題

  1. 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成為聖人,但是是智力上的聖人,他考武舉,在兵書策論上肯定沒有問題,但是在演武打鬥階段就可能輕易被人打敗了。

  2. 王陽明堅持心學,講求知行合一,注重個人在精神方面的修養。中共講求辯證唯物主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注重的是社會問題。從根本上就是兩種不同的道路,若是硬要看,也會是贊同一部分,反對一部分。

  3. 當今中國,主流傳統學問都會重新煥發光彩,我相信心學在任何時代都會有一席之地。

『伍』 何謂心學

正如康德試圖通過考察人的認識能力以解決普遍必然的知識何以可能一樣,理學將心性的辨析視為解決聖人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點。
我認為心即理的命題,並非陽明先生第一次提出,但正是在陽明先生的心學中,它才與良知說相融合。(這裡面呈顯出從「性理」說到「理性」的良知過渡)
這正是人學的切入點:
「心者身下主宰,目雖視而所以視者,心也;耳雖聽而所以聽者,心也;口與四肢雖言動而所以言動者,心也」,「凡知覺處便是心」(《傳習錄》下)。
我要講一下「人」之所以是「人」首先是身體「個體」的集合的具體的個體,決沒有所謂人的本質的抽象的總和,只有這個具體的個體身體才是一切社會屬性的基礎。
身體構造無論從心理學與生理學,解剖學。
軀體與心靈的統一是我國哲學本體論的基礎

『陸』 王陽明的「心學」理論是什麼談談他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王陽明的心學理論,正如他自己所說的,用四句話就可以闡述: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我們的心本來是沒有善也沒有惡的,首先是起心。起心之後就有了識別的善惡之分。

王陽明所有的理論都是圍繞「無善無惡」和「起心」來展開的。

王陽明當年所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心學理論也是用儒學來表述的,當然了,也只有這樣當時的人才能接受,才能更好的理解。

王陽明所提倡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展現出來的禪學。還有「致良知」其實就是佛學中講到的菩提(菩提:智慧、境界.)。

一、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在當時科舉至上,學校重知識記誦,輕全面發展的情形下提出和實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華所在,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內容:

(一)注重兒童全面發展

他除了重視開設傳統的「讀書」課程來發展兒童的智能外,還倡議開設「歌詩」、「習禮」和「考德」等內容。

(二)依據兒童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現代心理學認為,兒童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而分散、轉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對新鮮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只是一味的讀書學習對幼兒來說簡直是太枯燥乏味;兒童同時又是好動的這是兒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所以在課程的安排上要有張有弛、動靜交替、不斷變化教學的形式和內容,做到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協調。

(三)注重兒童個體差異

人的個性千差萬別,所以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適當的引導。「聖人教人,不是個束縛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從狂處成就他,狷者便從狷處成就他,人之才氣如何同得?」 在兒童教育中,王守仁非常注重兒童的個體差異,他認為資質不同,教學要因人而異。

(6)心學與師德擴展閱讀:

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內涵有三個要點:

第一,知行只是一個工夫,不能割裂。而所謂「工夫」,就是認知與實踐的過程。

第二,知行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知是行的出發點,是指導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歸宿,是實現知的,而真切篤實的行已自有明覺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第三,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徹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達於至善,這實質上是個道德修養與實踐的過程。

顯然,王陽明所謂的「知」即「吾心良知之天理」,其所謂「行」即「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的道德實踐。可以說,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論在本質上是集道德、倫理、政治於一體的道德人文哲學。

『柒』 陽明心學和道家的區別

宋明理學的背景源於佛道儒三教合流,所以其中自然雜糅著其他的東西。
陽明心學主張主觀唯心,核心思想基本上有三個「心即理」(主觀唯心),「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而道教主張客觀唯心,其核心思想有「道法自然」(客觀唯心),「無為」,還有就是辯證思想,即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面發展。
首先,陽明心學主張吾心便是天理,是萬物的根源,屬於主觀唯心,而道教主張道是一切的根源,屬於客觀唯心,就這來看道教更接近於朱熹理學。
其次,由「知行合一」與「致良知」等學說可以看出陽明心學著重於對個人的解讀,而道教「無為」「道法自然」等學說更偏向於治國之道

『捌』 心學為何歸於「致良知」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心學的必然邏輯。
心即理,肯定人人有聖人之資。但有些人理解為自己是當然的聖人,認欲為理,為所欲為。所以陽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但恐大家都只將它當做一個口號,不付諸行動。所以晚年提倡「致良知」。既然人人生而有知,那就切實將良知推廣擴充至身邊的萬事萬物即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何等的合乎情理合理邏輯。

『玖』 王守仁和心學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謚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是我國宋明時期心學集大成者。他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朱學派。他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並以此作為講學的宗旨。他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否認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認為為學「惟學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於根焉而已。」要求用這種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所謂「萬物一體」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並進」說,旨在反對宋儒如程頤等「知先後行」以及各種割裂知行關系的說法。他論兒童教育,反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主張「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以達到「自然日長日化」。他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後,形成了陽明學派,影響很大。他廣收門徒,遍及各地。死後,「王學」雖分成幾個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見其長。他的哲學思想,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就有一塊「一生伏首拜陽明」的腰牌。他的弟子與心學影響了很多人:徐階,張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揚海外!

『拾』 怎麼理解王守仁的「心學」

知道善惡,知道選擇,但不要發出善惡的意念……
意念,會產生氣場。

熱點內容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