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讀後感
例話一 智慧——尋求智慧達成優美
案例一 足球踢中我之後
案例二 只願春風常化雨潤我心田又一回
案例三 真情打開學生的心靈
案例評析
案例四 我敢說話了!
案例五 用愛心善待童心
案例六 公開的秘密
案例七 嚴肅的教育也需要「玩笑」
案例八 我可以做你的「遮陽傘」
案例九 給學生一個台階
案例十 平等對待學生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案例十一 特殊的作業
案例評析
案例十二 噪音響起
案例十三 「小小銀行家」
案例十四 有印痕的書發給誰?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例話二 觀念——師德與教師的教育觀念
案例一 一朵小紅花的魅力
案例二 為完成目標而共同努力
案例評析
案例三 「無心插柳」的啟示
案例四 道歉的感悟
案例評析
案例五 面對孩子的頂嘴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例話三 育心——教師修養的新思考
案例一 她的性格開朗了
案例評析
案例二 對一個「好孩子」的施教
案例評析
案例三 一個學生幹部與任課教師的沖突
案例評析
案例四 仰起自信的笑臉
案例評析
案例五 讓每個孩子都有健康的春天——一個「優秀生」的心理剖析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例話四 實踐——師德與教師的職業實踐
案例一 染發染出的好作文
案例評析
案例二 點燃孩子的熱情
案例評析
案例三 給人一架梯子
案例評析
案例四 寬容尊重和信任讓劣馬變成良駒
案例評析
案例五 「小魚在乎」的美麗心境
案例評析
案例六 博愛之心師德之魂
案例評析
案例七 潤物細無聲
案例評析
案例八 廉潔從教,以身作則
案例評析
案例九 一封沒有寫完的信——理性是師愛的方向
案例評析
案例十 遲來的流星
案例評析
案例十一 為了我的學生
案例評析
案例十二 寬容的魅力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例話五 求索——復雜教育情境中的理性思考
案例一 還給學生愛美的權利——統一發型的規定
案例評析
案例二 六百元錢的約定
案例評析
案例三 教室的玻璃一夜間不翼而飛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例話六 策略——改變教育策略應對新的挑戰
案例一 面對不健康心理
案例評析
案例二 剪發風波
案例評析
案例三 成長的煩惱
案例評析
案例四 我與「移民求學」生
案例評析
案例五 怎樣應對貧與富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例話七 發展——以學生發展為本,師生共同成長
案例一 老師,孩子有權利犯錯
案例二 寬容學生申辯
案例三 不能忽視的中間學生
案例四 滿足優秀學生的情感需要
案例評析
案例五 摘掉你的「有色眼鏡」
案例六 不要輕易拔去花間雜草.
案例評析
案例七 變
案例八 我的「愛」為什麼換來學生的「恨」
案例九 愛的誤區
案例十 烈火難熔方寸之心
案例評析
案例十一 「打成一片」與「師道尊嚴」——青年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案例評析
案例十二 我永遠的「遺憾」
案例十三 「扔紙團」的故事
案例十四 尊重風波
案例評析
案例十五 一面鏡子,一顆心
案例十六 仁慈與寬容鑄就教師尊嚴
案例十七 教訓
案例十八 用童心看待學生的行為
案例十九 在「冤假錯案」下放下架子
案例評析
案例二十 「我沒錯!錯的是她!」
案例二十一 為師應依法執教,育人應誠信為本
案例評析
理論指導
教師心語
後記
㈡ 師德讀後感
[師德讀後感]師德讀後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德讀後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通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我更加深刻地認識了光輝的事業離不開崇高的師德。師德 ,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教師的自我修養!
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
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山區教師,為了偏僻、貧窮、落後的山裡娃,他和家人省吃儉用,休息時他到煤廠去背煤,掙來的錢給山裡的孩子交學費,十幾年來他堅持不懈,在他的幫助下村子裡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境貧寒而失學。作為一名山區教師默默無聞的奉獻著自己的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山區的教育事業,獻給了山區的貧苦的學生們。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形象。
其次,關愛每位學生。
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時間,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不僅是一名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更多的是傾注了我們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和同學貼心。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實際上是我們教師最大的樂趣。但是教師的愛也不是盲目的,愛是一門藝術,我們不僅要能愛,而且要善愛。「愛」要一視同仁.愛心好比是冬日裡的一束陽光,好比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把愛施予學生,是與學生最好的溝通方法。記得去年我班李彤住院,班內學生知道我星期日要到離家一百多里的地壇醫院去看望李彤時,孩子激動地說:「老師我們能不能和您一起去看看李彤?」「醫院不讓太多的人探視,老師會把你們對同學的這種關懷、思念和深深的愛帶去的。」「老師我們能不能利用活動課為李彤做一張賀卡,把我們最真誠的祝福寫在上面?」於是我發給每個孩子一張紙。孩子們靜靜地畫著、寫著,想把對同學的愛都寫在上面,想用這張小小的白紙傳遞著同學間最純真的友誼,讀後感《師德讀後感》。十分鍾後一張張多彩的富有深情話語的祝福象雪片一樣飛到了我手中,雖然這紙很輕很輕,但滿載著沉甸甸的祝福;雖然這紙很小很小,但充滿了同學間的關愛。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說:「老師這節活動課我們雖然沒有到外邊玩,但我們覺得對我們的成長非常有意義。」看著手中的祝福,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我感到了愛的漣漪在我胸中激盪。
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班有個學生叫林恩達,父母離異。他的身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壞習慣而且還患有嚴重的多動症,爺爺奶奶過分的逆愛使該生無法進行良好的學校教育。我和他之間又建立了交心日記,把他的表現和我的想法下在上面。多少次與他促膝長、三番五次的督促、耐心的幫助、及時的鼓勵、循循善誘的引導終於能看到他的微弱的進步。但五一七天長假回來又如初,我真是有點泄氣了,但我他必定來受教育來了,在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幫助下,在各科老師的緊密的配合下,使他的心態平和了許多,使他的內心寬容了許多。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十幾年的教育生涯,驀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偉大,生活賜予了幸福。因為我在這片沃土找到了我心靈的歸宿,從教人生我有淚無悔。
魯迅先生有句話:「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教師有了愛,才會用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和創新的精神。全國勞模、北師大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別為了讓家長認識你,別為了讓老師認識你,最美的發現在孩子們的眼睛裡。當我望著孩子幾十雙雙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於燦爛的星空之中,在這片閃爍的星光里,我將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為了紀念國際婦女節,在3月7日我為孩子留了一項特殊的作業,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再寫一首詩獻給為我們操勞的媽媽,從中他們懂得了媽媽對他們的愛。3月8日的早晨,當我跨進教室時,學生們把花片、噴雪一起噴向我,還高聲說:「老師祝您婦女節快樂。孩子們還特意為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畫寫上:「老師祝您婦女節快樂。」此時彷彿使我看見了小草換上了青翠的衣裝,花兒插滿大地。只有老師用真心的愛去溫暖他們,滋潤他們才能打開學生充滿希望的心扉。就在去年孩子們知道我生病輸液,他們悄悄地把一個去了核、加上蜂蜜、蒸熟的梨放在我的辦公桌上,雖然他們沒有留下名字,也沒有說什麼,但我讀懂了他們對老師深深的愛,讀懂了他們對老師濃濃的情……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
㈢ 《做一名好教師》讀後感
[《做一名好教師》讀後感]
這個假期我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一名好教師》一書,在開始粗略的閱讀中不知不覺的被書中師生間的真實情感所吸引,於是下決心要慢慢的品味這本書的細節和精華之處,帶著自己的心和思考去讀,《做一名好教師》讀後感。
李鎮西校長在序言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的內心受到了觸動:我們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有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個性,有沒有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呢?很多時候,是在和別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結果是渾渾噩噩度日,喪失了做為一個人應有的情趣與活力,更談不上去超越自我,並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而這種愛源與他的心,正是這種愛成就了他的輝煌。任何成功的背後都需要艱辛的付出。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發現他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優良品質。堅韌、好學、勤奮……形成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在細細品味完書中的內容後發現貫穿全書的「愛」字顯現了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和追求。這是我從教十多年,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實、感人、細膩的反映教育歷程的書籍,也最真切感受到——教育生涯在許多人看來,是多麼的平淡無奇,但在作者看來,卻是多麼的不平凡。李老師對愛的執著深深地打動了我,李老師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非常普通的,我也曾經做過,為什麼李老師可以成為一名好老師?而我卻在日常工作中平庸,原因在於本身素質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和對愛的一種堅持。李老師是把教育當成自己的事業,把讓學生幸福當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把為學生一生負責當成自己的責任,而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的生存工作。一位老師關心學生,做出讓人感動的事情其實並不難,難的是長期的和、一如既往的堅持去做。通過讀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李老師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或那樣的奇跡。通過和李老師的比較,發現自己還是缺少耐心,對學困生的教育總是不能堅持到底,尤其是他們反復犯錯誤時,總是忍不住厭煩和急躁,從而失掉了信心,時間長了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沒有了愛心,讀後感《《做一名好教師》讀後感》。這是我感到卑微和慚愧的地方。我深深的思考: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名好教師?
一、要擁有一顆童心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如果我們真要想和學生相處,就不要老是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在有就是老師不必高高在上,不必擺架子,以顯示所謂的師道尊嚴,完全可以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就像李老師說的:「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二、對後進生的教育
李老師對後進生的教育是很富啟發性的,在對後進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師的觀念及一個個成功的案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自從學習了《做最好的老師》之後,我明白了後進生犯錯的頻繁性,以及進步過程中的反復性的特點,懂得了對後進生教育長期性和艱難性,懂得了對他們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種方法,而且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寬容之心,需要有足夠的智慧,而愛和尊重則是成功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李老師從教育專家的高度論述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師在保護學生自尊心方面的論述,很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①教師想盡量直截了當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之於眾,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為這無異於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嚴、自豪感統統暴露於外,並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②不管我們平時對學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儲備,不管我們過去在學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們以前對學生進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們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心靈——也許是一記耳光,也許是一句辱罵,甚至也許只是一個鄙視的眼神——那麼,這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訣竅之一,就是永遠不讓學生對他自己感到絕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憤中說出一些讓學生感到絕望的話:「我永遠不會相信你了!」「看來你是教不好的了!」「這是最後一次原諒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別來上學了!」「我沒有你這個學生!」……當學生本來是非常尊敬老師並認為老師是在真誠地幫助他的時候,這些話無疑會擊碎他內心深處「想做好學生」的美好願望。一個學生真正的墮落,有時候恰恰是從我們教育者的「絕情」開始的。
我們也會經常想到保護自尊心的問題,但是,由於我們的疏忽,卻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著學生的自尊心,而學生自尊心的受傷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棄的開始,就是學生與老師相抵觸的開始,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學生與老師的處處作對,這對教師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是極為不利的。所以,一線的教師應該多讀教育著作,多向名師學習,以盡量避免教育過程中的盲目性所產生的嚴重後果。
《做最好的老師》是李老師教育智慧的結晶,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學到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增長教育智慧和教育才幹。這是一本開啟教育智慧的書,非常值得教師們學習和研究。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了激盪,讓我明白了在教育這條道路上,我還需要更多的磨練、學習、理性的思維和探索。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高標准要求自己,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優秀教師。
〔《做一名好教師》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㈣ 《修優美師德 做陽光教師》作者是誰
張紅
㈤ 教師職業道德讀後感
[教師職業道德讀後感]
道德,在古代是分開的,教師職業道德讀後感。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導、開導、引導、治理的意思。天下熙熙攘攘,行走在同一條路上,難免沖突和摩擦,禮讓於是就成了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為一個行字。同樣是在天地之間,人和動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區別。所以走自己的路,為自己負責,同時需要別人的選擇,保持寬容和理解。道德是一個人的行為准則,它決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錯,全盤皆誤。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師道德首先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調解和處理與他人、社會、集體、職業工作關系所遵守基本行為准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態度和行為上,公正平等,正直無私,不偏袒,不偏心,對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別、不同治理、不同個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貫、不同親疏關系的學生,一視同仁,關心每一個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從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出發,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只是責任或義務的產物。教師之所以愛學生,不是因為他想要這么做,更不是因為他應該這樣做,而是當師生通過接觸、了解和不斷交流之後,出自內心深處的一種悅納學生的內心體驗,是心甘情願的付出,是一種想到學生的存在就產生的預約或關切、關注。而課堂教學應被看做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與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在於人性、人的尊嚴、人的價值要在教育者那裡得到最充分的體現和最大發揮,其核心的標志表現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尤其體現在對學生的信賴上。信任是教育關系中的必要條件,教師避免過早地對學生產生猜疑,因為這種看法會阻礙學生的發展,並可能由於這類猜疑把學生引入歧途。教師對學生的信任表現為對學生的親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這不僅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取得一種肯定體驗,而且會使他們獲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心理前提。作為教師,誰如果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師道德理論化為思想方法,同時要身體力行,化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使我進一步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同時也使我接受了許多新理念,了解了很多教育教學策略,為自己今後更高質量地開展工作添了一塊基石。一、了解了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基本含意1、教師職業道德的獨特性,說明了它是教師這一職業所特有的,是與教師這種職業密切聯系的專門性道德,是教師在其現實職業生活中應遵守的和所應具有的。2、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說明教師職業道德不只是一種應然性的規范或准則,不只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而且還是一種實然性的品德,應當是教師應內得而成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二、 理解了本書的主要內容本書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標准與構建,並從理論到實踐環節都給予明確的指引。1.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教師素質之魂。身為教師就要明確如何將職業道德標准轉化為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努力實踐,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名真正的合格教師。2.愛崗敬業,時代對教師有著新的要求。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民對教育的需求和要求越來越高,使得教師必須進行專業化成長,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只有教師有了專業化的發展,才能勝任本職工作,才能真正實現愛崗敬業。3.教師的愛好比一部車,感情是發動機,而理智是方向盤,教師的駕馭水平則取決於如何協調好二者,讀後感《教師職業道德讀後感》。如果學生是乘車人,學生的美好人生、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掌握在我們教師手中。——教師多麼神聖的職業;多麼聖潔的稱謂;多麼真摯的信任。我們的言行、教育關繫到學生的人生發展、關繫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和國家將祖國的未來交到我們手中,為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沒有理由不從心底里愛他們中的每一個。4.教育教第斯多惠說過: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去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因此教師也要有策略地提高師格修養,要公正、仁慈和有義務感,這樣才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培養健康、健全、正直的學生。本書給我的最大收獲就是明確了理解如何愛學生。三、具備良好的師德是時代的需要。教師是繼承和發揚文化遺產的橋梁,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工程師。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義在《續師說》中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未師矣。"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為人師道,端品為先""師者,人之模範也"這些歷史名句無不充分說明師德的重要性。"學為人師,德為世范"的高度概括,更強調了教師品德高尚的示範作用和重要地位。育人先育德,時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科技的迅速發展,只有把握"做人"的真諦,才能真正立足於社會。高尚的道德品質是教師贏得學生尊敬和信賴的首要條件,也只有加強師德教育,才能保證為國家培養出一批批合格的二十一世界人才。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責任的呼喚。四、用以德立教的"愛"開展工作熱愛教育事業是一種理想與情感,愛生才是實施教育的基本觸發點和著力點。陶行知先生說:"待學生如親子弟"。愛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生不僅是教師人品、學識、情感與親和力的展現,實際上是傾注了教師對祖國、對人類、對未來的熱愛。因此,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愛的形式與內容,就是教師品德、學識和情感的結晶。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伍為基礎。只有這樣的愛,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愛",才能愛出師生間的"師生誼",愛出社會主義社會新型的師生關系,愛出"愛滿天下"的陶氏風范。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愛生"的意義也在不斷地得到升華。愛的雙向功能是現代教育中的媒介,潤滑油和崔化劑,不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決不會歡迎他。因此,"愛生"是現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師是否稱職的重要標志。五、高尚師德的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調控能力。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學生調皮搗蛋、惡作劇、逆反對抗、違紀犯規等。這些問題使人氣憤、煩躁。這要求教師要有博大的胸懷、極大的耐心,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與科學的調適方法,避免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揚高尚、正義、真善美的價值觀念,把正直寬容、不驕不狂視為做人的准則,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理解學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決問題。《河南城市早報》曾報道一篇通訊《只因一件瑣事--教師殘殺姐弟三學童》:"某小學教師杜石現的妻子在村中開辦一私人幼兒園。莊家因兒子入學學費問題與杜家發生爭吵。杜石現因此耿耿於懷,趁莊家無大人之時入室將熟睡中的三個孩子瘋狂砍打至死。由此看出該教師心胸狹窄,由於一件瑣事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偏激反應,進行報復行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看在眼裡,還會極力模仿。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師的榜樣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從幼兒園兒童到大學生都有模仿教師行為的傾向。所以教師必須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不斷要求學生的過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示範比口頭教育更有效。教師有"人類靈魂工程師"之美譽。我想,師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備良好師德的人才可能教出優秀的學生、祖國的棟梁。
㈥ 育友善之花建和諧校園讀後感(500字)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回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答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麼優美和陽光。讀過《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後,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是植根於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裡,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在職業生活的不同領域。
㈦ 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的基本信息
書名: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作者:張紅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ISBN:9787506295147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㈧ 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的介紹
《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是《師德修養系列叢書》之一的《修優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分冊,書中具體包括了:智慧——尋求智慧達成優美、觀念——師德與教師的教育觀念、育心——教師修養的新思考、實踐——師德與教師的職業實踐、求索——復雜教育情境中的理性思考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