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訪個案分析
1. 小學生心理的個案分析
增強耐挫力——小學生心理個案分析一、案例介紹: 欣欣,男,9歲,小學二年級學生,既聰明又活潑。因父母忙於做生意,他在家大部分時間與爺爺奶奶在一起過。欣欣既是獨苗,又是長孫,自幼在爺爺奶奶的百般呵護下成長,倍受寵愛,被爺爺奶奶視為掌上明珠,成為家中的「小皇帝」,事事一帆風順,都能如願以償。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強的個性。在學校里,他「目中無人」,我行我素,喜歡在同學面前耍威風,出風頭;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易沖動,與同學關系不好,與老師關系緊張;自製力差,意志力薄弱,遇到挫折就大發雷霆,經常賭氣。二、原因探究:1、 家庭教育的影響。「身教重於言教」。針對欣欣的個性心理,我進行家訪,從他家長的話語中,我了解到欣欣耐挫力差屬「遺傳」,而「遺傳」的結果並沒有給他家帶來什麼大麻煩。再說,他的學習成績優異。於是他家的長輩就聽之任之,順其自然,極少對他進行針對性教育。2、 前期教育的影響。我是在二年級時接到欣欣這個班的。本來,我對他的名字就不陌生,因為他有個「調皮大王」的雅號,這是在辦公室閑聊時聽他一年級的班主任提過的。剛到我班的第一天,他給我的印象挺可愛的。而一開始上課,麻煩就來了,他蹲在椅子上,雙手一直擺弄自己喜歡的玩具,課本放一邊,這哪象「學生樣」?我一看,真想狠狠訓他一頓,可仔細一想,第一節課總也得留一點面子。於是,我走到他身邊,靠著他的耳朵說了一句;「請坐端正些,好嗎?」他一聽,眼睛直盯著我,也許是看見我臉上的笑容,不一會兒,他果真坐得端端正正。過後,我了解到,他當時悶了一肚子氣,心想:「以前的老師,什麼事不依著我?今天可倒好,干嗎和我過不去?」我暗地裡高興,這一「感情處理」果然見效。因此,我相信呀 要老師對學生多些諒解,即使是「調皮大王」,只要「精誠所至」,也能「金石為開」。三、理輔導及措施: 採用綜合心理輔導方法,重點培養他隨挫折的能力,分析他耐挫力差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給予疏導、排解,增強他的抗挫力。提高欣欣的自我控制能力,培養穩定情緒,承受挫折心理,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1、 引導正視挫折。一開始,我採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對他加以引導,讓他認識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關鍵在於怎樣正確對待挫折。記得在期初競選班幹部時,他狂妄自大,以為能「輕而易舉」,沒想到結果卻落選了。因此,他大發脾氣,同學們也避而遠之。後來,他正視了自己的缺點,但對自己的第二次競選缺乏信心。針對這一情況,我對他說:「其實你很優秀。」一聽這話,他紅著臉問我;「老師,這是真的嗎?」我點了點頭。只見他又猶豫了一下:「假如選上了,我能行嗎?」我說:「只要對自己有信心,發揚自己的優點,糾正自己的缺點,你准行的!」聽完這句話,他高興地走了。競選會上,他以堅定的信心——「痛改前非」,博得同學們一陣熱烈的掌聲,贏得了個「學習委員」。2、 體驗艱苦勞動。「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無偉男」,抗挫折能力要在挫折中獲得。我故意在勞動中讓他做一些消耗體力大的勞動,讓他真正體驗艱苦勞動的感受。因為這不僅能培養他的吃苦精神,還能培養他堅持忍耐的精神。開學初的勞動,他盡量挑些細小的活兒干,還在同學中虛張聲勢,遇到重些的活兒,他就退卻了。這時,我就採用「激將法」,對他說:「你長得又高又胖,力氣最大,這活兒該你包了!」他聽後,吐出了長舌頭,硬著頭皮幹了起來。從那以後,他得了個「大力士」的雅號。有了這個雅號,他幹活再也沒有偷懶過。在勞動中,他不僅出盡了風頭,也嘗到了戰勝挫折的甜頭。3、 搞好家校配合。縱觀欣欣的這一心理障礙,我主動取得家長的配合。我常通過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絡等途徑了解他在家裡的表現,建議他的家長適當讓他做些家務,以增強他的耐挫力。經過一段時間,他逐漸懂事了:父母下班,他能端茶送水;爺爺奶奶生病,他就急忙去探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應經常反思,改進不足,提高家教水平,不能「只養不教」。學校是強化教育的主陣地,家長應密切配合老師,與老師一道齊抓共管,這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讓孩子永遠心情舒暢,永不受委屈,這是家長所希望的。可是今天你為他訴「不公」、平「冤屈」,明天誰為他披荊斬棘、遮風擋雨、鋪路墊石呢?因此,做家長的應時時提醒自己:今天要為孩子准備他在未來生活中乘風破浪前行的條件,也要為他打下在逆風中行進的基礎。4、 學會克服困難。應付挫折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我覺得只有讓他在競爭中經受鍛煉,磨礪堅強的意志,才能培養他的韌性、耐挫力和受挫後的恢復能力,才能使他學會從別人或外界給予中得到幸福,並從內心深處激發一種自己尋找幸福的本能。這樣,他才能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泰然處之,保持樂觀。去年,我推薦他參加數學競賽。然而,他因第一次參加而怯場,結果「名落孫山」。我鼓勵他:「雖然這一次發揮不好,但畢竟是第一次,只要你有信心,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你都能戰勝的。」他聽後喜笑顏開,答應我參加下一次競賽。5、 經過努力,欣欣恢復了理智狀態,內心達到平衡。能主動經常去接近同學,跟同學談心,溝通思想;能主動把憋在心裡的苦悶向老師、同學吐露,解開自己心理的疙瘩;能在挫折面前自覺擺脫困難,做生活的強者。四、小結 該同學由於耐挫力差,經一學期的不斷感化教育和多次的心理疏導,情緒憶較為穩定,心理狀態能保持平衡,達到預期的心理教育目標。本案例表明在實施心理教育過程中,要把握時機,調整有效的心理輔導措施,運用綜合的科學心理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 班主任個案分析
班主任個案分析
南洋初級中學 陳群
個案背景
2005年9月,我新接的初二(1)班班有個學生小Z。這個學生雖是男孩,卻很靦腆,平時不願意跟別人打交道。上課也是閉口不言,即使你提問他,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10多年的班主任經驗告訴我,小Z同學出現這種情況,極可能是因為他的心理有一些問題。如何幫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這個陰影呢?於是我決定立即家訪、再去老班主任了解,還虛心向其他課任老師詢問,力爭形成教育合力,盡快幫助他走出來,使他盡早體驗成功的快樂。令我欣慰的是:我的「暗示心理療法」居然起作用了。通過大家齊心協力地耐心疏導、啟發,並且通過小Z的努力,他已經逐步消除了自卑心理,真正樹立起了「我能行」的良好心態。在操場上經常看到他與同伴奔跑、嬉戲了,看到他笑得那麼開心和天真,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二、個案分析
1、個體心理原因
小Z同學的學習成績開始不穩定,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的反映遲緩,也不是他不想上進,而是被自卑、羞怯、恐懼和體弱等自身因素所影響的。體弱多病,缺課過多,以及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解除心理枷鎖,讓他抬起頭是轉化他的關鍵之舉。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只要處理得好,缺陷也能轉化為各種各樣的優越感。」從小Z的個體情況來看,他的心理問題比別人要稍嚴重一些,相對來講轉化的難度要難一些。
2、家庭暗示原因
小Z同學小時候三天兩頭上醫院,常年靠吃葯度日。自父母離異後,隨父親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更怪異了。加上他的父親對他很關心不多,學習上要求也很嚴。從他的個性來看,有點像女孩子,講話聲音很小,開口說話臉就紅。平時害怕成績考不好,怕父親責怪。而母親忙於工作疏忽兒子身心變化,再加上他不善言辭,很少深入溝通。常此以往,他變得與別人相處時,有點太乖的感覺。從他的臉上從來看不出他的快樂。家長對他的過高要求,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產生了某種恐懼感,給他的心理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性格內向,又膽小恐懼,害怕與人交往,學習沒有快樂感成了他最大的特點。這與他的家庭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有很大的關系。
3、學習誘發原因
在學習上,小Z屬於不愛學習,害怕學習的那種。他的爸媽還沒有離異的時候,他的成績還算可以。進入中學的時候,成績已下降許多,特別是作文總是草草幾行完事。雖說當時老師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進入四年級後,我會同家長和任課老師進行了剖析,發掘他學習上止步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家長的經常鼓勵,老師教育也缺乏計劃性,班級的同伴也沒有發揮良好的輿論作用。因而,他沒有嘗到學習的甜頭,老是遭到別人的歧視和冷眼。到後來,家長和老師都有點泄氣了。所以,越來越懶,容易的知識就學點,難點的就放棄,有時空白不做。這樣成績越來越差,慢慢地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淪為一名在家不受歡迎,學校里多餘的學生,為此他喪失了進取心。
4、主觀評價原因
其實,小Z形成後來的這樣情況,不能不說是家長、老師教育缺陷以及班級的不正確輿論的「功勞」。如何客觀評價,科學評價像這樣的學生,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它決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也絕不是一個人所能辦到的,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據我了解,像「你真沒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葯!」「我怎麼會有你這么不爭氣的東西!」這些不負責任又大傷孩子自尊的話怎能激起孩子的上進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罵我笨,我就笨。反正別人不會誇我的。這些不正確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糾正的話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輩子。
三、個案結論
1、放開「韁繩」,為學生鬆鬆綁。
學習成績影響著別人的看法,一優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優。分數就像魔棒一樣左右著人們的思維。當學生常遭到別人白眼的時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產生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所以,對這些孩子的轉化不是馬上去抓他的成績提高。成績固然很重要。但實踐經驗證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佳的方法。如何治?我認為,先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因人而異。我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績,而是更多地關注他的思想傾向和他的行為動機。讓學生排除成績退步這個誘發因素。
上課我多提問,鼓勵他開口;下課我和學生帶他一起做游戲;每學期放假,我都帶禮物家訪看望他;每一次他生病我都立即家訪探望,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多感情投資,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小Z感知別人的期待,別人的接納,從而從心裡產生能好的自信的念頭。這樣,學生在無拘無束中轉化才會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牽著牛鼻子」幹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緊它越往後賴。你給它一點空間和自由,它反而比較賣力。教育人似乎也離不開這個理。 就像朱豪傑這樣,你若眼睛只盯著他的成績,自然少不了訓責。時間一常,轉化就會變成泡影。所以,我一開始就不去談論他的成績,讓他盡情地玩耍,盡可能地多的讓與同伴一起活動。
這樣下來,他的心情變好了,也喜歡講話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辦了。這就為轉化他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現在看來,當時這樣想和這樣做是對的。
2、自我檢討,找最佳切入口。
這里所牽涉到的不止我一個人,它還包括學生父母,原來老師和學生等等。這里我並不是在責備某個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須要反思。縱觀孩子的成長歷程,這些人群的確在起著某種作用,或好或壞,現實就是這樣。如何扭轉人們的觀念呢?那就是要讓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比如,在教育小Z的過程中,我發現以往教師和家長「冷、訓、罵」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還有反映。於是我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機會與這些人群接觸,徵得他們的支持。在接觸過程中,我與他們一起總結和反思,尋求最佳轉化方案。我們幾乎一致認為:先讓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讓他搞好同伴關系和老師關系,以及家長關系,以「先讓孩子開心起來」為突破口。 「情、理、導、引」是我常用的方法,而我工作的重點也是放在這個方面,結果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3、樹立信心,激我能行之情。
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行古詩詞比賽,作為膽小的小Z也被我選上了。讓他參與集體活動,尤其是上舞台去亮相,還需要有較高的激情和較強的信心。我就發動他的好朋友動員,並讓他們一起上。開始他並不願意,最後加上家長和老師的鼓勵,他還是上了。而且表現得還不錯。我和其他老師都在自己所任課上以他為典型進行了表揚。他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從此他變得好多。對好多課似乎也有了一定興趣。經過不斷鼓勵,鞏固,他進步了。有一天他問我:「我能行嗎?」我說:「你這么棒,當然行。連上台發言都不怕,還有什麼不能上去的呢!我拿我的命擔保你的成績經過你的努力,也一定會上去的。我們一起努力好嗎?」他激動地不住點頭。從此,他真的非常努力,成績有了飛躍。到四年級期中考試時,竟然取得語、數、外三門功課總分第三名。家長笑得那麼開心,他也笑得那麼甜。此時,我並沒有忘乎所以,因為我知道像朱豪傑這樣的學生以後還會有。不過我堅信「花蕾一定會開花!」
4、力求合力,樹長久競爭力。
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有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和促發內在需求的動因,學生成長就能少走彎路。從我的教育經驗和許多成功案例中我深深感到,只有有了良好的家庭-學校-社會三維教育網,才會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如何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教育者必須有科學的教育理念,以及一整套教育方案和良好的細心扎實的工作熱心。從本文的教育個案來看,小Z由原來的自卑、膽怯變成大膽、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的學生。功勞不是我一人的,應該說是大家的功勞。
具體做法:其一,要經常與家長多交流;其二,班級內多舉行一些「親子游戲」;其三,老師要創設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並讓家長能看到或聽到;其四,讓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夥伴;其五,多徵求其他任課老師的支持;其六,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當孩子的心態變好了,求知慾強了,競爭性也就強了。如果一直這樣努力下去,孩子將受益終生。
總之,面對哪些具有任性、自私、專橫、懶散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或家長絕不可輕易下結論,過之甚至會醞造悲劇。因而,對這類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容易造成對抗情緒和逆反心理,不利轉化。從小Z身上,我發現,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教師或家長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更多地加以滲透性的教育,多旁敲側擊,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心緒,慢慢地轉變看待周圍事物的不正確思想,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他的善意。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父母,老師,同伴上來,最終消除與所有人的隔閡,樂於接受教育者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