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德魯克管理學精髓
『壹』 德魯克的管理學思想是怎樣的
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精髓總結為「1358」,即關於管理的一個定義、管理的三大任務、管理者的五項工作和企業需要設定目標的八大領域。
德魯克的1358涵蓋了管理的定義、管理的任務、管理者的工作和企業的目標,從四個不同的緯度透視管理。
管理的定義涉及企業的使命,而企業的使命是確定遠景、優先順序、戰略、計劃、工作安排的基礎,企業只有確定了使命才能取得績效。
管理的三大任務中的每一項都有其自身的首要性。管理企業之所以有其首要性,是因為企業是一個經濟機構;然而,使工作富有成效、使員工富有所成就感之所以有其重要性,正是因為社會並不是一個經濟機構,而是仰賴管理來實現其基本的信念及價值。管理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器官不會存活得比其效命的身體還久,而企業正是社會的一個器官。所謂管理者的工作,那就是所有管理者,不論他們擔任什麼職能,不論其級別和地位,都必須做的一些工作,是各種管理者共同的工作,也是管理者特有的工作。管理者唯有了解自己的五項工作,才有可能改善和提高其自身的績效。管理企業就是平衡各種各樣的要求和目標。這需要進行判斷。尋找一個目標實質上是尋找一種無需進行判斷的魔術般的公式。但是,用公式代替判斷的企圖總是非理性的,正是由於企業這種特有的性質,才使得這樣做需要有多項目標。設定目標時,需要三種平衡。目標必須與可達成的獲利能力取得平衡;也必須在短期和長期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而且,各目標之間也要求得平衡。同時,同一領域內的預期績效之間、以及不同領域內的預期績效之間,也都必須建立其權衡關系。
管理者的五項工作及八大領域
設定目標時需要三種平衡;目標必須與可達成的獲利能力取得平衡;也必須在短期和長期的需求之間取得平衡;而且,各目標之間也必須平衡。同時,同一領域內的預期績效之間以及不領域內的預期績效之間,也都必須建立其權衡關系。
管理者的價值在於創造出一個大於其各組成部分總和、富有活力的整體,將投入的各項資源轉化為比各項資源簡單相加得到的總和更多的東西。這就要求管理者在每個行動中既要注意到作為整體的企業的成就和成果,也要注意到為取得綜合成就而必須進行的各種活動。管理者的工作包括五項基本作業,正是它們把各種資源綜合為一個活生生的、成長中的有機體。
管理者的五項工作
管理者的五項工作是:設定目標、組織、激勵與溝通、評估績效、培養人才(包括自己)。
設定目標
企業需要設定目標的八大領域
企業需要設定目標的八大領域是市場營銷、創新、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實物資源、生產力、社會責任以及利潤需求。
『貳』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名言
彼得·德魯克 (Peter F.Drucker) 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他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大師中的大師」。
1、企業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2、「認識你的時間」,只要你肯,就是一條卓有成效之路。
3、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4、卓有成效是一種習慣,是不斷訓練出來的綜合體。
5、一個重視貢獻的人,為成果負責的人,不管他職位多卑微,他仍屬於「高層管理者」。
6、誰必須利用我的產出,以使我的產出卓有成效?
7、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長的同時,必須容忍人之所短。
8、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
9、我們該知道運用自己上司的長處,這也正是下屬工作卓有成效的關鍵。
10、有效的管理者會順應自己的習性,不會勉強自己。
11、有效的管理者堅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12、管理者的一項具體任務就是要把今天的資源投入到創造未來中去。
13、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項新的業務,一定先刪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14、決定優先要點的原則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機會而不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隨別人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15、「專心」是一種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6、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
17、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決策的沖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決策,而不是巧的決策。
18、有效的決策人,首先要辨明問題的性質:這是一再發生的經常性問題呢,還是偶然的例外?
19、要看「正當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麼。
20、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21、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
22、決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決策。
23、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
24、有效的的管理者會問:「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項決策?」
25、決策需要熬受痛苦。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發展,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
27、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28、今天的組織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叄』 領導的含義.2,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一個有效的領導者必須具有哪五項主要習慣
德魯克管理精髓——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種思想習慣
德魯克管理精髓: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種思想習慣
德魯克通過自己的研究和觀察,提出了管理者要做到有效性所需要的條件,認為要成為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種思想習慣:
1 正確地統籌時間。 知道把時間用在什麼地方。管理者應該清楚,自己掌握支配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必須要利用這點有限時間進行系統的德魯克管理精髓——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種思想習慣工作。
2 把力量用在獲取成果上,而不是工作本身。 有效的管理者要注重外部作用,把力量用在獲取成果上,而不是工作本身。開始一項工作德魯克管理精髓——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種思想習慣的時候,首先想到問題是人們要求我取得什麼成果?而不是像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管理者那樣,從要做的工作開始著手。 5 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做有效的決策。知道,有效的決策常常是根據 「 不一致的意見 」 作出的判斷,而不是建立在統一的看法 」 基礎上的
3 工作建立在優勢上。 有效的管理者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自己的優勢,上級、同事和下級的優勢,以及形勢的優勢,也就是建立在能做什麼的基礎上。不把工作建立在弱點上。
4 把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領域。 有效的管理者把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領域。這些領域里,優異的工作將產生傑出的成果。給自己定出優先考慮的重點,並堅持重點優先的原則。知道,只有將首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事情不做,別無選擇。否則,將一事無成。
『肆』 管理大師德魯克60句經典名言
一、管理者必須要卓有成效
1、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夠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事。
2、並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識工作者,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3、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不要認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5、每個人都以卓有成效作為最高工作標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時間管理,聚焦貢獻,發揮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二、企業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1、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3、經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設立目標;任務分派;激勵溝通;績效評估;培育人才。
4、領導者應該是引導屬下做正確的事,因為領導才華是以領導者做事的成果來判定的。
5、不能把失敗歸咎於部下的無能或偶然狀況。其實,失敗是系統存在缺陷的徵兆。
三、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能力
1、對人的多樣化要有絕對的包容性,不能讓企業成為改造員工個性的工廠。
2、你要僱傭一個人的手,就得僱傭他整個人。
3、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麼。
4、有效的領導者對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為基礎的,用人不是為了克服人的弱點,而是為了發揮人的長處。
5、衰退的最初徵兆,就是無法吸引那些既有能力又有熱情的人才。
6、企業應該對人的判斷力支付報酬,而不是對無過錯支付報酬。
四、以最快速度適應「變化」
1、今天最成功的商品,明天可能最快過時。
2、即使最強大的企業,如果不面向未來採取行動的話,也會陷入困境。
3、變不是最重要的,變化的趨勢或趨勢的變化是最重要的,趨勢的變化能讓人發現看得見的未來。
4、在一日千里的結構性調整中,唯一能倖免於難的只有變革的引領者,我們無法左右變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5、變化不是威脅,而應該把它看作機會。
6、目標實現的時候不是應該慶祝的時候,而是應該重新定義目標的時候。
五、「學習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
1、歷史書不會記載那些在學校時成績優秀但走入社會卻一事無成的人。
2、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競爭力。
3、如果只局限在公司里了解情況,那麼經營者很容易陷入一種盲目的安心狀態。
4、知識不在書中,書中只有信息。
5、知識更新非常快,知識型員工除非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否則很快就會遭到淘汰。
6、未來的文盲將是那些沒有知識和不會更新知識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習能力下降。
『伍』 現代管理學教父彼得·德魯克的管理思想精髓
彼得·德魯克的十大兵法:
1.「分權與授權」才能引發學習動機,從而無為而治
驗證:當今所有的國際大企業全都是依照「分權、授權」而壯大的。
2.用成效來管理,用目標來管理,而非用監督來管理
驗證:「數據、e化、科學分析、考評稽核」已成為一切管理的基石。
3.不連續時代的現象:知識產業時代的來臨,全球經濟取代個別經濟,政府魅力式微
驗證:Bill Gates、Google……已替「全球知識經濟凌駕政府權力」做出批註。
4.不創新的風險,比創新高很多
驗證:「創新」已成為本世紀所有企業生存發展的馬達,墨守成規的公司縱使沒做錯事,也都活不了了。
5.顧客是企業存在的目的
驗證:「以客為尊,顧客至上,客人第一,以消費者為導師……」已成為企業成功的第一信條。
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達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會責任」
驗證:「利己利人之後,還有社會責任」正是當今倡導最興盛的「公益、環保、慈善、教育、文化」等五大使命。
7.公司經營不能炒短線
驗證:「永續經營」是現代所有企業絞盡腦汁在追求的寶典。
8.化社會問題為商機
驗證:「化社會問題為商機」的卓見,讓所有企業的領域創新了,不但茁壯了自己,也方便了社會。
9.組織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領導人;不在於設教,而在於為道
驗證:形而下是管理,形而上是領導,彼得·德魯克從實務的管理到組織的領導,都創立了典範。
10.家族企業妨礙企業進步
驗證:這是「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理論濫觴。這個兵法讓天下「有才卻無財」的能人,能夠找到發展舞台,創下榮景的二十一世紀。
彼得·德魯克 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他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陸』 德魯克的管理學
德魯克——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
彼得·德魯克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他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德魯克的觀點有:
對各種總體經濟學理論持懷疑態度。德魯克爭論,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派的理論,能夠有效解釋現代經濟結構中的主要層面。
將一切事物化繁為簡的強烈慾望。根據德魯克的說法,公司傾向生產過多的商品、僱用多餘的員工(相對而言外包是較佳的方案)、和錯誤的投資。
提出他所謂「政府的病態」。德魯克提出一個表面上非意識形態的主張:政府無法、也沒有意願提供人民需要、或想要的創新服務,盡管他似乎相信這並不是民主體制中必然發生的情況。
對「計劃性遺棄」的需求。企業和政府有一種人類的自然傾向:無視於明顯不再適用的事實,而對昨日的成功依舊念念不忘。
對「科學管理之父」泰勒長期地推崇,雖然德魯克將他的職業生涯用於研究管理工作,而非分析藍領階級。他贊揚泰勒是第一位提出工作可以被切割、分析、再改進,這項重要觀念的人。
對社群意識的需求。德魯克早期提倡「經濟人的末日」,主張個人對社群的需求可以在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植物群落」中滿足。稍後他承認植物群落的概念從來也沒有實現,並在1980年代暗示非營利組織內的志願者可能是社群的關鍵。
目標管理:企業管理是在眾多需求和目標中取得平衡,而不是替某一機構給定一個目標。這個被稱為目標管理的概念首先在德魯克的《管理實務》一書中提出。
顧客導向:一個公司的主要責任是提供商品或服務給他的顧客。獲利並不是公司的目標,但卻是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其他諸如對職員和社會的責任,則是為了能夠繼續執行公司的主要責任。
彼得·德魯克的十大兵法:
1.「分權與授權」才能引發學習動機,從而無為而治
驗證:當今所有的國際大企業全都是依照「分權、授權」而壯大的。
2.用成效來管理,用目標來管理,而非用監督來管理
驗證:「數據、e化、科學分析、考評稽核」已成為一切管理的基石。
3.不連續時代的現象:知識產業時代的來臨,全球經濟取代個別經濟,政府魅力式微
驗證:Bill Gates、Google……已替「全球知識經濟凌駕政府權力」做出批註。
4.不創新的風險,比創新高很多
驗證:「創新」已成為本世紀所有企業生存發展的馬達,墨守成規的公司縱使沒做錯事,也都活不了了。
5.顧客是企業存在的目的
驗證:「以客為尊,顧客至上,客人第一,以消費者為導師……」已成為企業成功的第一信條。
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達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會責任」
驗證:「利己利人之後,還有社會責任」正是當今倡導最興盛的「公益、環保、慈善、教育、文化」等五大使命。
7.公司經營不能炒短線
驗證:「永續經營」是現代所有企業絞盡腦汁在追求的寶典。
8.化社會問題為商機
驗證:「化社會問題為商機」的卓見,讓所有企業的領域創新了,不但茁壯了自己,也方便了社會。
9.組織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領導人;不在於設教,而在於為道
驗證:形而下是管理,形而上是領導,彼得·德魯克從實務的管理到組織的領導,都創立了典範。
10.家族企業妨礙企業進步
驗證:這是「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理論濫觴。這個兵法讓天下「有才卻無財」的能人,能夠找到發展舞台,創下榮景的二十一世紀。
『柒』 《德魯克的管理精髓》讀後感
[《德魯克的管理精髓》讀後感]
翻開這本書的前幾頁,我大致上了解了德魯克先生,《德魯克的管理精髓》讀後感。20世紀著名的國際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一生著述頗豐,其作品遠銷全球130多個國家。2002年6月,德魯克成為美國當年「總統自由勛章」的獲得者。德魯克被稱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之父」。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曾說:「20年前,海爾創業初期,當時管理類書籍少之又少。當我知曉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後,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德魯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雖然與你面對相同的事實,卻從不同的視角說出了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新理念。」由此可見,德魯克的思維是多麼的活躍。
看完了這本書,我若有所思,心有所悟。中國不缺少好企業,而缺少真正有效的管理者。誰是管理者?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管理者對組織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這些都是許多人亟待了解的問題。那麼,管理者是要管人么?不,這本書告訴我,管理者首先要管好自己。我覺得:很多管理者就是因為沒有徹底的理解管理的真正內涵,結果忙忙碌碌導致了沒有帶動企業的真正發展。
我認為:一個企業生存的第一要務是管理,如何讓管理卓有成效是每個管理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身為一名管理者,他只有將自己掌握的知識轉化為企業的成績,才算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管理必須有效,這樣才有價值。管理者不僅要讓人才充分發揮特長還應該要學會善用專精於某一領域的人,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讀後感《《德魯克的管理精髓》讀後感》。作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做事應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以保證及時完成最先需要做的事,還應養成「對外界作出貢獻」的思維習慣,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別人的優點,而不是消耗時間去改造缺點,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身為管理者有些時候要做出一些重大的決策,這時他們就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例如,費爾先生,他就是一個偉大的決策者。費爾先生於20世紀初擔任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總裁,為該企業服務將近20年。在他任職期間,貝爾公司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跨國企業之一。他從「照顧社會大眾的利益」這一角度出發,提出「為社會服務是公司的根本目標」的口號。他做出的每一項決策都帶動了公司的發展。我想,每一位管理者都應該向他學習。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一些道理。我們每一個人做事都應該要有重點,只有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完成得更加出色,更加完美。還有就是在我們工作的時候要有貢獻性。從這本書中,我總結出了幾個觀點: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管理的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善用有效的時間;管理者要學會做決策並保證決策有效;管理者必須對公司作出貢獻;管理者要懂得先做重要的事;管理者要學會發揮他人的長處等等。
總之,看完這本書,我獲益匪淺,希望以後能多看一些德魯克寫的書。
〔《德魯克的管理精髓》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捌』 管理大師德魯克管理學精髓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管理大師德魯克管理學精髓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玖』 管理的精髓是什麼
若說所謂的精髓,那麼應該就是八個字:
法無定法,唯變是從
我在本科畢業後,先是留校任教,後來辭職到了企業,雖然學的是物理專業,但物理學的思維模式在企業管理工作中也非常有效。只是鑒於個人經驗不足,後來又去讀了個MBA,才算是轉換身份,成了真正的企業管理科班出身了。
我這里不過是以個人經驗告訴大家,不要盲目相信各種管理工具、管理方法,不要盲目崇拜那些管理專家和管理權威,而是要以批判的態度去學習、理解和應用這些工具和方法。
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各種管理問題,為企業創造價值。
唯有如此,你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邁出關鍵的一步、自己的一步,而不是被困在巨人的肩膀上,成為巨人的思想奴隸。
也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終有一天與這些曾經的巨人比肩,成為巨人族的一員。
『拾』 《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經典名言有哪些
1、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夠做到而且必須做到的事。
2、並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識工作者,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3、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不要認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5、每個人都以卓有成效作為最高工作標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時間管理,聚焦貢獻,發揮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7、有所成就的人,都從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8、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對企業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9、經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設立目標;任務分派;激勵溝通;績效評估;培育人才。
10、領導者應該是引導屬下做正確的事,因為領導才華是以領導者做事的成果來判定的。